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植物的果实

小学科学植物的果实

小学科学植物的果实
小学科学植物的果实

小学常识科课时计划

任课教师:章剑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5.《植物的果实》教学设计

《植物的果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的果实》是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中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包括《植物的根》、《植物的茎》、《叶的蒸腾作用》、《植物的花》、《植物的果实》五课。本单元是按照植物的身体结构顺序展开的。 本课包括果实的共同特征和种子的传播方式两个知识点。 通过让学生解剖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得出果实的共同特征。观察不同种子的特点,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由形成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学习果实的共同特征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剖果实,直接观察果实的结构,从而归纳出果实的共同特征。学习种子的传播方式时通过观察直观形象的图片和实物,加深学生对不同种子特点的认识,从而理解不同种子的传播方式。 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又直观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果实的结构,掌握果实的共同特征 2.了解不同种子的特点,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不同果实的结构,并画出结构图。 2.由个别到一般归纳果实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果实的共同特征种子的传播方式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苹果、梨、青椒、葵花子、樱桃、苍耳 教师准备: 1.水果刀 2.火龙果、桃、土豆、花生等图片 3.苍耳、蒲公英、喷瓜、豆荚、凤仙花等图片 4.微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观察果实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1.师:仔细观看,思考视频中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2.[ppt1出示]单击“植物的果实”,播放视频《苹果从花到形成果实的过程》] 3.师:关于果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解剖果实探究果实的共同特征 1.师: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好吃的,我们来猜猜他们是不是果实。 [PPT3出示图片苹果、梨等图片] 师:剩下的这些是不是果实呢?学完之后再来揭晓答案。 师:苹果、梨、青椒、葵花子都是果实,他们一定有相同的地方?你觉得共同点有哪些?怎么知道的? 2.师:我们先观察他们的外观,看有什么相同点。 小组内观察 生汇报 除了都有皮,还有相同点吗? 3.师:在外观上很难再找出相同的地方,我们就要把它们切开,观察内部。 [ppt4出示]平常大家怎么切苹果? 生演示 这种切法在科学上叫纵切。还能怎么切? 生演示 这种切法叫横切。 看一下实验要求: (1)切(纵切或横切) (2)看(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3)画(画出果实的结构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4)理(实验结束整理器材,将切开的果实放入空水槽中) 注意安全!!! 观看微视频,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观察记录的? 单击“解剖果实”播放微视频《观察果实的共同特征》 4.[ppt5出示]按照小组分工,生操作解剖果实并观察记录。 5.[ppt 6. 7. 8.9依次出示]生汇报:苹果的结构从外到内是皮、肉、核、籽;梨的结构

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1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天气”、“震动和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获取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瓶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生答)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并汇报。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操作: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结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18年11月28日星期三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

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6《果实和种子》教案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6课《果实和种子》(1课时)科学概念目标 1. 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 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2. 在解剖观察植物的果实的过程中认识果皮的作用。 3. 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凤仙花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水果刀、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综合题 1.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________(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 【答案】(1)负电 (2)有

(3)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解析】【解答】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气球就带负电;灯管被点亮就说明灯丝中有电流经过;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分析】根据电路的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解决本题。 2.动动手,想一想 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将电路中的导线剪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 【答案】当形成一个完整电路时,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将电路中导线剪断后,便不是一个完整电路,电流无法顺利通过,所以灯泡不亮,可以重新接上完整的电线使灯泡恢复发光。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完整导体在整个完整电路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绝缘体主要起到保护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3.科学探究题。解剖一朵油菜花并记录下来。 (1)完成下表

植物的花、果实、种子

第二单元植物的花、果实、种子 自然(科教版)教材编写组张瑞芳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和观察细微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推断、设计方案、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让学生体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感悟植物花、果实、种子对植物整体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增强关爱植物的意识,逐步形成解释周围现象和进一步探究植物世界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花果实种子。基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植物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的多样性,本单元将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形态花、果实、种子的一些简单结构及其功能。比较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将在中学进一步学习。基于学生已初步获得关于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的体验,本单元将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一思想去探究关于花、果实、种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解剖,了解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基本结构。 2.通过设计和实施收集证据的方案,探究果实的传播方式和种子不同部分的功能。 3.通过分析,感悟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4.通过了解花、果实、种子的功能,增强爱护植物,保护绿化的意识。 单元教学活动结构图

教学活动准备一览表

第1课 花的结构(对应教材P 13~P 14 ) 本课通过解剖百合花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百合花的构造及每一部分的特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通过探究花各部分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设计思路是“结构 功能”。首先由破损的康乃馨花朵引导学生关注花萼,并由此展开对花的结构的探究。基于学生已经知道花除花萼外还有花瓣和花蕊,所以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花瓣、花蕊的颜色、形态、数量和气味,区分雄蕊和雌蕊,为探究各部分的功能打好基础。然后由各部分的特征,鼓励学生推测相应的功能,通过讨论、模拟实验和观看录像,加以验证。在单元中,本课是学生从结构上了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花的基础。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两性花的结构与功能。 本课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剖百合花,知道它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组成,并了解各部分的特征。 2. 通过推测、讨论、模拟和看录像,了解花各部分的作用:花萼保护幼花,花瓣保护花蕊 和引诱昆虫传粉。 3. 了解授过粉的花能结果。 版面说明 创设情境,引出花萼。 由花萼引出对花的结构的研究(文文的问题)。 及其特征。 提示学生先推测。 通过模拟实验和看录像等收集资料

最新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花果实和种子》获奖教案3

《花、果实和种子》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 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 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集合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A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分) 1、人可以通过()等器官感觉物体的冷热;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来测量。 2、热能从()物体传向()物体。 3、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热能都是从()传过来的。 4、物体都像蜡一样有三种状态:()、()和( )。 5、风向是指()的方向。 6、空气受热(),冷空气流过来(),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7、在自然界中,声音有()有(),有大有小。 8、声音可以通过()、()和()传播。 二、判断:(20分) ()1、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与热并不可靠。 ()2、人的正常体温是35摄氏度。 ()3、热在不同物体中传导的快慢一样。 ()4、夏季,自行车胎的气如果打的太足,就容易爆胎。 ()5、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生长、活动没有影响。 ()6、坚持观测天气信息,对准确分析和预报天气不重要。 ()7、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需要考虑当地的气象状况。 ()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听诊器是利用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10、噪音只是让人感觉不愉快,并无其他害处。 三、选择题:(20分) 1、下面测量水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在水中,液泡不能贴住烧杯底或壁; B、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 C、将温度计拿出水,更容易读; D、读数时,视线要和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2、以下哪种情况是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 A、经过水洗后有些衣服变小了; B、巧克力遇热变软了; C、电线杆上的电线夏天变松下坠; D、天冷时树叶都落了; 3、下面哪种情况下,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水蒸气:() A、0摄氏度 B、100摄氏度 C、30摄氏度 D、任何温度 4 A、B、C、D、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 教师二、三备学生生活有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 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课“冷水与热水” 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乂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余,创设余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 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 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 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二、三备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帅: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 热不同的水? 生: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 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活活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帅: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 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讨论: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痈。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第二课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C)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A)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E)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C)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C)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D)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B)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C)。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C);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A)。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ABCD)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BCD)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setpage}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植物果实分类

植物果实分类

The Taxonomy 果实(Fruit Seed)是被子植物具有果皮及种子的器官。 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 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成为果实。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 子两部分,其中,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子起传播与繁殖的作用。 各种水果五谷果实是一个庞大的类群(图1),为了系统地认知、判别 与统筹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果实,在此对果实的科学分类法 作以简要介绍。 干果瓜类 图1 种类繁多的果实肉质果与干果 根据成熟果实的果皮是肉质多汁还是脱水干燥,肉质果 肉质果的果实成熟后,肉质多汁,主要由柔软、

浆果:浆果是由子房或联合其他花器发育而成的柔 2-a),其特 征是:由一 个或几个心 皮形成,含 a.柿子 b.葡萄是常见的浆果 c.葡萄果肉 d.浆果苋的深紫色浆 图2 浆果 核果:核果是由一个心皮发育而成的肉质果,因内果 d)。典型的 核果,果实 有沟,外果 皮膜质,外 a.特征性坚硬内表皮:核 b.桃和杏子 c.青梅 d.樱桃 图3 核果 柑果:柑果是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的肉质果,

瓠果:瓠果的果实的肉质部分 是子房和被丝托共同发育而成 的,所以属于假果。瓠果是葫 芦科植物特有的果实,包含各 种瓜类(图5-a)。 瓠果的特点为:外果皮与 花萼合生形成较坚韧的果实外 括常见的橙、柑橘、柚、柠檬等(图4-a)。柑果的特征是外果皮致密而厚,呈革质,果皮中有油室分布, a.橙、柑橘、柠檬 b.柚子皮中的油室 c.柚子的瓤瓣 d.膨大多汁的囊状毛 e.佛手也属于柑果 图4 柑果 a.瓠果涵盖各种瓜类 b.冬瓜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 1、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的。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是(℃)。要准确的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人们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4、读温度计的温度时,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5、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温度范围,称作温度计的(量程)。 6、(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随着科技的 发展,人们发明了(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计)等新型的体温计。 7、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8、地球上绝大多数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清 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装置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9、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的(固态)、(液态)、(气态)。 10、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水的冰点是(0℃)。 11、水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12、(天气)总是在不停地变化,(阴)、(晴)、(雨)、(雪)等是常见的 天气现象。 13、(刮风)、(下雨)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标) 可以准确的指示风向。(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15、测定降雨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16、(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17、(空气温度)、(降雨量)、(风向)、(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 1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的耳 朵的。 19、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20、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地核温度约(5000℃).钢水温度 (1500~1800℃)木柴燃烧的温度约(250℃).月球背面温度约是(零

植物花期及果实期

植物花期及果实期 一月开花的植物: 中国水仙——石蒜科——(1-3月), 炮仗花———紫葳科——(1-6月), 白千层———桃金娘科——(1-2月), 二月开花的植物: 木棉————木棉科——(2-3月), 深山含笑——木兰科——(2-3月), 老鸦瓣———百合科——(2-3月),梅—————蔷薇科——(2-3月), 迎春————木犀科——(2-4月), 三月开花的植物: 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木兰科——(3-4月),火力楠———木兰科———(3-4月)(醉香含笑),苦丁茶———冬青科———(春)(大叶冬青), 泡桐————玄参科———(3-4月)(白花泡桐),元宝枫———槭树科———(春), 月桂————樟科————(春), 油桐————大戟科———(春), 蚊母————金缕梅科——(3-4月),

紫荆————豆科紫荆属(苏木科)——(3-4月)(满条红),肖黄栌———大戟科———(春、夏、秋), 金脉爵床——爵床科———(春、夏、秋), 袖珍椰子——棕榈科———(3-4月), 瑞香————瑞香科———(3-4月), 结香————瑞香科———(3-4月), 郁李————蔷薇科———(春), 贴梗海棠——蔷薇科木瓜属(3-4月), 日本海棠——蔷薇科木瓜属(3-5月), 桃—————蔷薇科———(3-4月), 紫叶李———蔷薇科梅属(樱属)——(3-4月),杏—————蔷薇科梅属(樱属)——(3-4月), 笑靥花———蔷薇科———(春)(李叶绣线菊), 火棘————蔷薇科———(春), 金钟花———木犀科———(3-4月), 刻叶紫堇——罂粟科———(3-4月), 百枝莲———石蒜科———(春), 雪滴花———石蒜科———(3-4月), 喇叭水仙——石蒜科———(3-4月), 郁金香———百合科———(3-4月), 四月开花的植物: 鹅掌楸———木兰科———(4-6月)(马褂木),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结果了》教案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册《植物结果了》教案 4.植物结果了 【教材分析】 《植物的一生》一单元四课按照自然顺序编排,从播种到收获,从发芽到结果,依次展开对植物生命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对植物各部分形态和功能进行观察与探究。本课《植物结果了》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交流分享的一课,在这一课学生要学会自己整理前期记录的种植记录表,再来课堂上做交流。通过交流与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紧接着通过找西红柿和黄瓜的种子,初步认识果实的构造,懂得辨别果实,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多姿多彩的植物》这样一课对植物形态特征的初步认识和二年级《栽小葱》这一课对植物生命需求的初步探究后,对探究植物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热情,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生命过程、植物资源的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课《植物结果了》更是带领学会认识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很有成就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知道我们通常食用植物的哪个器官。 4.认识植物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探究: 1.通过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2.能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 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调查身边特殊的植物资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周围的植物资源,认识到植物的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找出果实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各种植物的部位。 【教学时间】 1课时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 1、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作的。?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符号是(℃)。要准确的知道温度,就要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人们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4、读温度计的温度时,眼睛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5、温度计所能测得的温度范围,称作温度计的(量程)。? 6、(气温计)和(体温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红外测温器)(数字显示体温计)等新型的体温计。? 7、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8、地球上绝大多数热能都是从(太阳)传过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装置来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 9、物质有三种状态,分别的(固态)、(液态)、(气态)。? 10、水结冰的温度叫(冰点)。水的冰点是(0℃)。? 11、水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12、(天气)总是在不停地变化,(阴)、(晴)、(雨)、(雪)等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3、(刮风)、(下雨)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标)可以准确的指示风向。(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15、测定降雨量的仪器是(雨量器)。? 16、(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 17、(空气温度)、(降雨量)、(风向)、(风速)等都是重要的气象信息。? 1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达人的耳朵的。? 19、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20、声音的大小与使用的力度有关,使用力度越大,声音越大,使用力度越小,声音越小; 声音的高度与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1、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制作了各式用具例如(保温瓶)、(棉被)等。? 22、(天气)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3、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24、在自然界中,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25、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26、科学家把风按强弱划分为(13)个等级。 ?27、举行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气象状况)对运动员的成绩影响很大。 ?28、乐音听起来令人(愉悦),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29、要制造声音,你的方法是:(弹琴)(唱歌)(吹笛子)(拉二胡)。? 30、(天气)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1、人们根据(云)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32、通过(电脑)、(电视)、(广播)、(报纸)等方法可以了解未来天气。? 33、在自然界中物体的形状的大小,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34、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高积云)、(层云)、(卷云)、(积雨云)。? 35、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是(不同)的。 36、把热水倒进杯子里,杯子的形状会变(大),如果倒进冰水杯子的形状会变(小)。? 37、防止噪声的方法有(建隔音墙)(安装隔音器)(带耳罩)防止噪声的传播。?

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热、变化的天气、振动与发声。

植物果实分类

果实分类 The Taxonomy of Fruit Seed 果实( 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 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成为果实。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各种水果五谷 干果瓜类 图1 种类繁多的果实 将单果分为肉质果与干果。肉质果是指果实成熟 a.柿子 b.葡萄是常见的浆果 c.葡萄果肉 d.浆果苋的深紫色浆液 图2 浆果 核果:核果是由一个心皮发育而成的肉质果,因内果皮木质化形成核(图 多见于蔷薇科、鼠李科等类群植物中,常见的核果有桃、李、杏、梅、樱桃等(图 a.特征性坚硬内表皮:核 b.桃和杏子 c.青梅 d.樱桃 图3 核果 柑果:柑果是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的肉质果,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包

瓠果 :瓠果的果实的肉质部分是子房和被丝托共同发育而成的,所以属于假果。瓠果是葫芦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a.橙、柑橘、柠檬 b.柚子皮中的油室 c.柚子的瓤瓣 d. 膨大多汁的囊状毛 e.佛手也属于柑果 图4 柑果 a.瓠果涵盖各种瓜类 b.冬瓜 c.西瓜发达的胎座 d.熟透的苦瓜 梨果大部分的果肉不是由子房而是由下位子房的花萼筒和子房壁发育而成,因此梨果也是假果。梨果常见于蔷薇科植物,许多都被人类作为水果食用,如苹果、梨(图6-a ),另外山楂(图)也属梨果。梨果的外果皮与中果皮之间并无明显界限,内果皮坚韧致密,有些a.苹果和梨 b.山楂 c.海棠 d.苹果纵切 图6 梨果 (图6-d )。 干果的果实成熟后,果皮由于脱水而呈干燥状态。可分为裂果和闭果两大类别,其中裂果细分为荚果、蓇葖(ɡǔt ū)四种类型,闭果被细分为瘦果、

植物果实形状

摘要:植物的果实也如同地球上的生物一样,历经了亿万年的演变和进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现代植物果实的形状绝大多数呈现出近似球体,这是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呢?本文通过模拟实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和收集的实验数据,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发现果实之所以呈现出近似球体,是果实在防止外来生物侵袭,抵御地球自然因素伤害,提高植物物种繁衍能力等方面适应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植物果实;进化;繁衍;近似球体;水分保持;流线型;抗冲击力 植物的出现,是地球生物进化的一大里程碑。植物的开花结果,也是它们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这种自然的本能经历了4.43亿年的演变和不断进化,才有了地球植物现在的繁荣。而果实作为植物繁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为了让植物能延续下去,也经历了亿万年的演化过程。最后,大多数植物把果实的形状都进化为了近似球体。这是为什么呢?近似球体对于果实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买来同一种萝卜,做成重力相同(均为0.5N)、形状不同的几个模型(近似球体、长方体、三棱锥和圆柱体),以备我进行实验探究。

联想到果实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风吹雨打、阳光照射、以及成熟后要完成对种子的传播。我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进行探究。 一、“风吹” 我将四种不同形状,重力相等,材料相同的模型悬挂在同一高度上,电风扇距离模型25cm,正对着吹风,模拟自然界中风"吹"果实的情景(如下图)。观察不同形状果实在相同风力作用相同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棱锥长方体圆柱近似球体 “风吹”实验情况如下: 三棱锥: 长方体:

圆柱: 近似球体: 具体情况见下表: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优质课教案附实验记录表

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 一、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的第二课。本课是基于学习了上一课《声音的产生》来后,学生继续研究、 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的课文,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下一课《乐音与噪声》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传播中离不开介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 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进行一番理性的探索,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 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获取事实等活动,从而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和进行自 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为今后的探究和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 最直观的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他们的关注,更不会花时间去 探究声音的奥秘。而且他们学习了科学一年多了,有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评 价能力。在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声音传播的途径进行探究,但学生之前比较少 接触设计试验,所以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减少实验设计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2、认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 不开一定的物质。 2、能够通过探究发现问题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 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够和同学合作,乐于交流、倾听并尊重他人意见的习惯; 2、能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手实验、实事求是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