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航运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分析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9%,全球复苏加强,前景光明、市场乐观。世贸组织(WTO)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流量增速预计在3.2%左右,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再上台阶。预计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将刺激经济活动,短期影响主要来自公司所得税降低带来的投资增长。另外一方面,区域间贸易争端和地方保护主义也将对2018年经济复苏形成威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将继续稳步复苏,运价指数将维持在1100-1300点左右;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可能放缓。国内方面,在宏观经济、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18年沿海港口仍将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较2017年可能有所下滑。

一、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将继续稳步复苏

2018年,国际干散货海运贸易量将小幅调整,运力增速将继续回落,但运输市场将继续好转。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干散货海运贸易量预计为52.51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较2017年减少1.4个百分点。分货种来看,虽然新兴市场复苏步伐加快,东盟国家基建热潮兴起,但鉴于其基数相对较低,且随着中国固定投资增速下滑加之港口去库存过程缓慢,铁矿石进口增速将较2017年出现下调,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下仍将保持中速增长;受全球环保力度加强和能源结构调整影响,煤炭海运量增速预计有所放缓。运力方面,拆解运力在结构性拆解进入尾声阶段将进一步下滑,加之近两年运力控制较好,2018年交付运力将大幅走低,但在市场信心逐步回升下交付率将进一步回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预计2018年国际干散货船队运力增速将小幅放缓至2%左右,继续低于运量增速。

预计2018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供需增速将保持在良好增速区间。预计2018年BDI指数均值将维持在1100-1300点左右,但随着波罗的海交易所对BDI计算方式进行调整,剔除灵便型船舶后,BDI受大型船舶运输市场影响更为明显,波动幅度将会进一步放大。除此之外,随着造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船舶交付周期被大幅度缩减,运力供应能力的提升对市场恢复造成一定风险,需谨防市场相关方投机“抄底”造成运力供应进一步加大,市场恢复周期持续拉长,后期回升仍需持谨慎乐观态度。

二、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增长势头放缓

2017年,由于市场需求恢复,行业集中度提升,运力控制有效,承运人重

回盈利区间,集装箱国际线运量需求增长约6.4%。2018年,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平稳增长将支撑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继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可能放缓。克拉克森预测,2018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5.0%,增速与2017年持平。德鲁里预测,2018年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将增长3.7%,增速较2017年减少1.1个百分点。总体而言,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复苏基础依然薄弱,全球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速继续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并将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船队规模增加,大型船占比上升。2018年,随着船舶大型化的日益推进,船东及船舶经营人将继续淘汰规模经济较差的中小型船舶。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预测,2018年新船交付量约为122.9万TEU,若这些运力全部如期交付,

截至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将达2197.3万TEU,同比增长5.9%,其中

12000TEU以上型船将达550.5万TEU,占总运力比重为25.0%;如果考虑船舶

拆解量和推迟交付,2018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为2158.1万TEU,同比增长4.0%;其中,12000TEU以上型船累计运力约占总体运力比重为25.5%,较2017年增加3.0个百分点。

二是供求失衡延续,航线布局趋稳。2018年,国际集装箱海运需求增速有

望继续高于总体运力规模增速,但需求增长势头可能减弱,而运力规模增速将有所增加,因此,预计供求关系的改善程度可能不大。一方面,主干航线运输需求增长将出现放缓,而适航的大型船舶增速依然迅猛,这将对主干航线市场行情产生一定冲击,进而逐级传导至次干、南北等航线;另一方面,随着本轮兼并潮进入“后半场”,一些新的企业、联盟正在或已经形成,类似2017年上半年因新旧联盟交替与航线更撤所产生的运力紧张局面将较难再现。总体而言,2018年供

求关系仍将继续改善,但程度可能小于2017年,市场行情继续反弹的空间有限。

三是行业整合推进,市场集中度升。2018年,随着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总

体供需关系的平稳复苏及前期多数并购重组的陆续完成,本轮的兼并潮将逐渐降温,目前尚未完成的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合并有望于2018年完成,但合并对现有三大联盟成员结构造成大幅变化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对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总体航线布局影响也将小于2016年、2017年的并购事件。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市场集中度CR4为54.1%,CR8为71.9%,如果上述并购发生,CR4将保持在54.1%,CR8将升至75.9%。市场集中度将继续处于中(高)集中寡占型区间,运输市场整体结构将进一步集中,进而在中长期继续减缓市场上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国内沿海港口仍将实现稳定增长

2017年沿海散货运输需求大幅上涨11%,而运力规模小幅收缩0.4%,供需

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CCBFI)均值为1148点,同比大幅上升25.1%。其中煤炭、金属矿石和粮食的运价指数均值分别同比上涨30.2%、29.7%和39.8%。四季度大宗干散货运输需求旺盛,船舶周转率下滑,运价指数不断攀升,创2014年以来高点。在宏观经济、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宏观背景下,2018年国内沿海港口仍将实现稳定增长,但增速较2017年有所下滑,主要运行指标将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国内沿海港口吞吐量将稳步增长。2018年,国内沿海港口生产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基于对世界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形势以及港口发展趋势的判断,预计2018年沿海港口生产主要指标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较2017年略有减缓,吞吐量将达94.8亿吨,同比增长4.8%,其中内贸、外贸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4.1%和5.2%。

二是沿海大宗散货吞吐量增速将有所下滑。首先,2018年经济基本面对煤炭需求拉动力度或将比2017年略有减弱,加之煤炭进口将受到政策、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煤炭进口量将与2017年基本持平。综合判断,预计2018年沿海港口煤炭及其制品吞吐量增速或将放缓。其次,在国际矿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的影响下,2018年国内矿石产量不会有大幅的增长,考虑到钢铁需求的持续拉动以及铁矿石的金融属性,贸易商推高库存囤货使得进口铁矿石仍将小幅增长,而国产矿品味下降又将推动进口矿的增加。综合判断,预计2018 年沿海港口铁矿石进口将微幅增长,金属矿石吞吐量将高位微幅攀升。最后,2018年油价上升空间不大,国内原油生产维持稳定,且考虑到中缅、中俄管道开通影响,相应港口进口需求受到一定影响。综合判断,预计2018年沿海港口原油进口量增速将较2017年有所放缓,考虑成品油出口以及LNG进口增长的因素,沿海港口石油及制品吞吐量将减缓。

三是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增长。基于2018年世界经济贸易温和增长、我国GDP保持6.5%的增长、对外贸易保持正增长的背景下综合判断,预计2018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52亿TEU,同比增长5.8%,其中:在美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带动下,北美航线将增长较快,其他主要航线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国际线预计将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仍将保持一定增长,在内需拉动下,内支和内贸线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增长6.7%。

四是国内港口建设投资维持理性节奏。从需求来看,2018年外需环境依然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国内经济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港口吞吐量增速将有所回调,但总体处于平稳运行区间。从能力供给角度看,码头建设近几年持续放缓,尤其在2017年出现大幅度的投资下滑,使得能力适应性逐渐回归至适度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关键字:中国航运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1.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1.1注重国际物流;1.2物流业务的分工细;1.3有硬件的投资;1.4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 2.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2.2我国的物流服务行业真正的有一定规模和形成网络的企业只有少数几个。像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都是国内有名的物流服务企业,但只是这几个企业真正有一定规模。 2.3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观念还不足。大多数航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还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运输经营方式,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还停留在以价格为中心的低层次无序竞争中,阻碍了一些物流业的发展。 2.4现有装备及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函待提高。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仍处发展初期,航运所能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手段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 2.5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己经不少,

国际航运港口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竞争力的提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613862071.html, 国际航运港口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黄一鹤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7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航运港口对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航运港口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总体来看大而不强,如何将我国航运港口打造为世界一流强港,是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航运港口发展趋势发现,国际航运港口业态逐步升级,功能不断完善。我国应借鉴国际航运港口发展经验,从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期推动我国航运港口向现代化发展。 一、国际航运港口发展趋势分析 (一)航运港口建设向集群化、深水化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国际航运业的激烈竞争,推动了航运港口集群化以多种形式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较出名的航运港口群有纽约—新泽西港口群、西欧港口群、东京湾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等,航运港口集群化运作已成为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选择。各国对港口泊位、航道、场地建设和内陆集疏运系统规模的扩张,也均有更高提升,客观上推动航运港口建设向深水化发展。目前,国际上15米以下深水港有韩国釜山港和光阳港,中国台湾地区高雄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威廉港,美国洛杉矶港、南路易斯安娜港和奥克兰港,日本东京港、横滨港,马来西亚丹戎佩莱帕斯港等。各国都在积极开展深水港建设,提高航运国际竞争力,如中国2015年开始建设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2016年印尼交通部邀请日本参与总投资额30.9亿美元的Patimban深海港项目等,都体现了航运港口建设向集群化、深水化发展的趋向。 (二)航运港口服务向高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航运港口向第三、四代演变,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活动、物流需求日益多样化的需要,航运金融、海事法律、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衡量航运港口服务质量、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重要标准和吸引货源的关键因素。如新加坡引进一系列有关航运贸易的公司,包括私募股权基金、船舶融资咨询等,推动近岸航运服务业发展。2015年波罗的海交易所统计排名中,新加坡在航运港口和海事服务的整体表现中越过 伦敦处于榜首,成为全球重要金融、航运港口和航运服务中心。目前,航运港口竞争力的提升,比较集中体现在高端服务、高价值服务方面,这将是实现航运港口跨越式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三)航运港口竞争向智慧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前景

浅析国际航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 前景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国际航运地位发展前景 2011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复苏缓慢、运力增长加快的影响,全球国际航运市场整体低迷。面对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的很多不确定性,中国国际航运业要在艰困的经营环境中走出“寒冬”,迎来下一轮景气,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行业的均衡与突破。 1.国际航运的地位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将中国古代远洋航运水平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明清政府先后实行海禁,禁止民间海上航行,中国从海上大国变为海上弱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海运事业,远洋运输能力显著提升,现代中国制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轮航行在全球四大洋,为国际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远洋运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贸易增量和总量的主要推动力。”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张守国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额比重大增,由1%提高到目前近8%,世界排名由第29位上升到第3位,而外贸进出口物资90%的运送量都由水运承担,远洋运输在全球外贸货物运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集装箱运输是中国远洋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将产成品、散货进行装箱运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2009年,我国远洋运输集装箱箱位达95.71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表示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比2008年增长1.3%。有专家表示:“使用集装箱进行远洋运输极大增加了货运量,促进了贸易量的增长。”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介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000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6.57亿吨,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由2008年的16个增加到20个,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现在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样保持了连续7年世界第一,近10年年均增长率达30%左右,发展速度世界罕见。目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20位港口,我国大陆占8个,而世界排名前10位港口中,更是占了一半之多,它们是上海港(世界第二)、深圳港(世界第四)、广州港(世界第七)、宁波—舟山港(世界第八)、青岛港(世界第十)。 2.国际航运发展瓶颈 2011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整体低迷,市场运力供求的不平衡与经营成本的刚性上升对航商形成双重挤压。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2011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指出当前国际航运业的五大失衡的整体格局: 一是供需关系不均衡。过去几年航运市场的持续繁荣和航运企业的充裕现金导致行业运力过快增长,这是目前航运业总体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今年,航运需求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但由于运力增长过快,持续压低运价,出现行业性亏损,导致一些企业破产。市场运力供大于求局面将贯穿全年,这种局面在明年还将继续。 二是成本收入不均衡。目前航运企业面临着高成本和低收入的双重夹击,这是当前航运

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3-09-10 10:47 近年来,随着世界商船队规模扩大和旧船报废增加,新船需求保持适度增长,世界造船能力逐年扩大。航运市场也从今年初开始摆脱二十世纪90年代末运费大幅滑坡的局面,国际海运市场需求回升,运费急剧反弹。世界造船市场由韩国、日本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未变,韩、日两国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继续增长,西欧所占的市场份额则持续下降。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但我在船舶设计技术和建造方面与日、韩、德等国仍有很大的差距。希望本文通过对世界航运与造船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分析,有助于国内航运与造船界人士了解国际市场行情与需求,从而促进我船舶出口。 一、世界航运市场现状 世界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和世界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受伊拉克冲突升级、国际恐怖事件频仍及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2年初预期的世界经济复苏至今未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统计,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3%,其中,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强劲,而工业国家平均增长率只达1.8%。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在美国、东亚以及一些转型经济体强劲需求的推动下,2002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了2.5%,从而扭转了2001 年下滑1%的局面,但未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形成足够的推力。由于工业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北半球气候温和,原油和石油制品运量下降,海运总量增长缓慢,2001年和2002年海运总量增长分别为1.5%和0.7%。从大类商品来看,铁矿石、煤、铝土矿、铝和磷酸盐等商品的海运量上升较快,原油及石油制品、粮食等运量明显下降(详见表一)。但今年以来,成品油需求量大增导致成品油海运量急速上升,而成品油船,尤其是高速新型成品油船运力不足,造成运费费率大幅上升。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大型化的发展 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工商 121 学生姓名李元娇 学号 201210731032 指导教师刘伟 二○一四年十一月

中海集运一季亏近7亿却斥逾50亿造世界最大船2013年,中海集运公布了2013年首季财报,当季营收79.3亿元,亏损6.9亿元。虽已减亏五成,中海集运毕竟尚在亏损中,该公司却令人意外地宣布董事会已同意建造5艘1.8万TEU型集装箱船舶。 按照中海集运的解释,该公司造船动机很简单,就是为了未来的整体竞争力。中海集运董秘叶宇芒称,新型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具有低单箱成本、低油耗的优势,尤其在货量最大、大船投入最多、竞争最激烈的远东至欧美主干航线上,更能突显这些优势。拥有大型船舶是班轮公司未来能够保持市场竞争力的资本。因此,中海集运顺应市场“大船、低碳”的发展趋势,订造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一步优化船队结构、扩增运力规模,努力通过船队大型化发展与航线合作等多种途径,不断降低单箱成本,提升整体竞争能力。 这艘世界最大船名为“中海环球”号,“中海环球”号能一次运送191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比竞争对手多830个。制造商韩国现代重工表示,该船比普通的1万箱级别的集装箱船节省1/5的油耗。该船今年9月已完工下坞,同时将于2014年11月投入运营。 像中海集运动同样心思的公司不少,因此这几年全球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各大班轮公司纷纷加快了船舶大型化的进程。有航运分析师担心,中海的订单,会引发更多航运公司的跟进,届时更拖累了航运市场复苏的步伐。 摘要 中海集运的船舶大型化新闻引起了我对国际航运业及港口影响的思考。在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船舶大型化特别是集装箱船的大型化趋势日益凸显。但国际航运体系是一个很大的系统,船舶的发展也要与这个系统的发展相适应。本文拟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及其对航运业、港口的影响展开讨论并思考上海港的发展与机遇。 关键词:国际航运业船舶大型化港口发展

国际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观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轨迹,以及运输技术的未来变化,可以预示今后集装箱运输将会出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1(国际集装箱运输量继续增长 相比其他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新的模式,这种运输方式本身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它将在整个运输中承担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适合装入集装箱的货物进一步的集装箱化,同时,短途的沿海集装箱运输量将有明显增加。 2(国际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趋势 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生产规模的扩大能使生产成本下降。为了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减少运输成本,各大跨国航运公司纷纷投资,大力发展大型化集装箱船舶,使世界集装箱船舶的平均载箱量逐年上升。 3(国际集装箱码头的深水化、大型化和高效化趋势 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水深越来越成为船公司选择港口的重要因素。船舶的大型化要求有自然条件良好的、处于航运干线附近的深水港与之配套,因此全球运输中的枢纽港的作用日益重要,而这些起枢纽作用的港口的稳定货源必须有众多的支线港予以支撑。而枢纽港的非直接应地的货源所占比重会不断增加。这种集装箱星向少数一些港口集聚的趋势已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中国香港特区和新加坡的集装箱吞吐量的急剧上升印证了这一点。因此,集装箱码头规模的扩大,码头深水化、高效化已成为枢纽港的必要条件。为此,集装箱码头将向着全自动化作业方向发展,装卸工艺将有突破性改进,作业设备将进入新一轮的更新换代时期。 4(挂靠港减少,干线运输网络扩大

航运公司运力优化配置带来的最大效果就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这表现为航线挂靠港减少,服务密度增加,交货期缩短。在重组的以枢纽港为核心的新的港口群中,港口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大中小港口、大中小泊位、专业与通用泊位将更强调相互协调发展,港口群体将更注重港口问密切的相互协作和高度的互补性,从而导致采用更为接近的港口技术设施。 5(适应现代社会对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柔性化需求 运输系统为之服务的客户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原先那种被动适应运输需要的方式,而正在寻求适应客户自己需要的运输。客户对于运输的多样化需求,预示着运输方式应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即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无法对客户的需求作出敏捷的反应,而应该是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提供更为“柔性”的运输服务系统,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集装箱多式联运正是顺应了这种变化。多式联运将集装箱这种现代运输方式的触角一直伸到物流的始末端,伸向客户企业,伸向消费市场。这种需求势必产生“运输支线与运树干线相连接,分流港与枢纽港相配合,大相与小箱相配套”的集装箱运输格局。 6(集装箱运输组织方式将会明显改变 现代整装箱运输系统要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港口、机场、仓储以及相关的海关、检验检疫、货主企业等方面的协同组织,这正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关键。这种需求与人们追求运输系统整个过程的效率,降低整个过程的运输成本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集装箱运输系统组织的进一步集成化将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海运方面,这种集成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主要体现在航运企业内部趋于集中,外部走向联合。 7. 信息化将是未来集装箱运输管理的关键 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使得客户的需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希望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交易,对船公司电子商务的需求及依赖性越来越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课程号:00320034,课序号:0 开课学期:2011-2012(一) 课程名: 国际航运管理 中国航运业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航运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航运业现状挑战机遇战略选择 正文: 航运服务业是航运主业的重要支撑,是一国由海运大国走向海运强国的保证。经过改革开放逾30年的发展,我国港口基础设施和船队总体规模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的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阻碍我国向海运强国的全面转型。 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9%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10.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20.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航运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船舶结构逐步优化。二是建设了一批沿海港口。三是我国集装箱运输成后起之秀,未来我国集装箱港口布局将更趋合理,将形成北、东、南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 北部集装箱主枢纽港群——以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为主。大连港是东北地区出海门户,随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深入,拥有中央首批610亿元投资将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和外贸得到发展,港口集装箱发展趋势较好。青岛港水深条件好、腹地货源足,越来越受到航运界青睐,中远、马士基和青岛港三国四方合资经营青岛港前湾二、三期集装箱码头以及马士基欧洲线正式首航青岛港便是最好例证。天津港位于渤海湾最里端,由于地处京、津、唐经济区有利位置,货源较丰富。 东部主枢纽港群——东部主枢纽港群以上海港、宁波港为主。依托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集装箱箱源极为充足,发展后劲足,持续性好。宁波港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为优良的港口之一,其集装箱吞吐量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茅。上海更是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大小洋山港区一至四期的建成运营,近一两年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强劲有力,而且对环球航线的超大型集装箱班轮更是产生巨大而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南部主枢纽港群——南部主枢纽港群则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广州港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便为香港、深圳、广州港提供了丰富的箱源。 三大集装箱主枢纽港群的形成和鼎立,不仅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既作干线港、又互作支线港,走优势互补、港航联合之路,这也是我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1 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①注重国际物流;②物流业务的分工细;③有硬件的投资;④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通过对数个航运集团物流战略与业务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国际海运集团开展物流服务有一些共性: 1.1 一般都设有供应链服务部门。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区别于传统的服务的标志。

1.2 物流战略以海运为基础,也就是重视以海运为基础的(与海运相关的)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 1.3 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是提供物流服务的关键。国外航运公司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1.4 重视国际网点的建设,一般都拥有全球物流服务的网络。随着国际贸易对多式联运要求的提高,许多航运企业要想在运输市场上生存,就要打破限制,将业务拓展到陆上运输。于是出现了船公司登陆,登陆方式有:①多式联运产业的经营人加强合作,为货主提供增值服务; ②跨国海运集团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据点,重视内陆运输、仓储及多式联运的整体性,积极配合货主的外流战略。 另外还有较多细分的专业服务:如提供货物的集运;提供全球运输管理服务;提供专业的仓储和配送服务;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2 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物流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条件:航运集团的国际物流网络较好,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比较典型的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实物网也比较强;拥有传统的货源市场,较健全的全球网络咨询。但我国航运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2.1 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我国国内航运业碳排放市场发展分析研究报告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航运业碳减排技术与潜力 船舶运行基本原理 海上运输节能减排措施 减排措施潜力与成本预估 航运行业碳管理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目录 2 5 1 3 16 2 3 5 6 11

碳排放现状与预测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结论将矛头直指温室气体的排放。根据国际海洋组织的最新报告,航运业在2007年的碳排放近10亿吨,数年间其碳排放量增长了近1倍(如图),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3.3%。 很多研究指出航运业承担了全世界将近90%的运力,其单位碳排放也远远低于其它类型的运输方式(如表)。但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CO2排放急剧增加,日益引起了社会舆论及环保组织的不满。3月14日欧洲环境署(EEA)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航运业是“目前最不受管制的空气污染来源之一”。同时,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报告也指出,如果航运业对碳排放不加以控制,将在2050年增长近5倍,占全球总排放的18%(如图)。 不同运输方式下运输每吨货物的碳排放量比较 运输方式CO 2 排放(t/gCO2) 飞机(航空运输)~500 现代货运(卡车、汽车)~60-150 现代货运(火车)~30-100 海运轮船~10-40 数据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e613862071.html,/co2-emissions-shipping-goods. 航运业碳排放与管理政策

管理政策现状及动向 虽然航运业被认为是最具碳效益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环保组织却从没有对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航运业经营风险放松警惕。从国际海事组织建立之初,就一直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努力着。 根据《京都议定书》,国际航空碳减排和航海碳减排分别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来分别进行减排管理。而在EU-ETS设计阶段,欧盟就已经将航空碳税和航海碳税考虑在内。与航空碳税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仍然没有任何一部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要求航运业践行碳减排。 在欧盟单方面提出的航空碳税被广泛抵制之前,欧盟在国际航运业碳减排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行动或方案,其主要原因是国际海事组织从197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全球性的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对基于市场的减排政策工具颇为看重。全球航海碳排放交易体系(METS)在未来有较大的实现可能,甚至也将未来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接轨作为最终的实施方案,这一点基本符合欧盟的预期。但是,欧盟航空碳税的严重受挫,使其如坐针毡。前不久,欧盟发表声明表示将考虑在2013年开启第一步行动,即对海上运输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从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文件来看,欧盟国际海运碳减排政策的基本架构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适用范围:包括全程或者部分是在欧盟成员国港口之间进行的海运活动,只要船舶有航段在欧盟区域内,不管其排放行为是否发生在欧盟区域内,均适用该政策。 2. 适用对象:所有驶入、驶出和途经欧盟成员国港口的船舶。 3. 减排措施: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四项可能采取的具体减排措施。 (1)建立排放补偿基金,由船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为排放二氧化碳的船舶缴纳。

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年中国航运业发展趋势 2015/2/27来源:作者: 又到岁末,若论回顾市场,估计大家都还能掰起手指,数个一二三来。那么,展望市场呢?似乎难有头绪。但细细琢磨之下,与经济发展紧密的航运业以及相关市场的发展走势还是有其规律的。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自然航运也会进入新常态;“两带一路”战略作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航运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会有新的推动;市场需求趋缓,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势必需要创新发展改变业态,电商平台将会迎来崭新发展;伴随着邮轮旅游的兴起,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的渗透将逐渐深入…… 《航运交易公报》在2014年年底就12个问题向政府机关,航运、港口和造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发出数百份调查问卷,经严格甄选的调查对象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代表性,他们的答案是否会如实反映市场发展大势,还需等待未来一年市场的检验。 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最大特征 “新常态”这个词的频率之高,绝对够得上年度关键词。那么,航运市场进入新常态的最大特征是什么?排名前两位的选项分别是“运力过剩”和“需求放缓”,分别有36%和31%的调查对象选择。此外,15%的调查对象认为“成本控制”将成为企业在新常态下最关键的行为;13%的调查对象认为“联盟挑战”将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5%的调查对象显然对于越来越严苛的“节能环保”心生敬畏。有意思的是,无人选择“说不清”这一选项,看来每位调查对象都有着对于新常态的清晰解读。 哪类运输市场最被看好

38%的调查对象选择“特种船运输”,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相关的设备运输将为特种船运输业带来福音;36%的调查对象认为“能源运输”将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其判断因素恐怕来自于2014年全年表现最好的油运市场;9%的调查对象选择“集装箱运输”,7%的调查对象选择“散货运输”,这样的比例显示出这两大运输市场走势依然不乐观。此外,10%的调查对象“都不看好”任何运输市场,显然是悲观派。 最为看好哪类港口发展前景 伴随着航运业节能环保的需求以及中国推进LNG动力船的努力,34%的调查对象认为“LNG接收站”将具备良好发展前景;2014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喜人,中国资本在邮轮产业链进一步渗透,使得30%的调查对象认为“邮轮码头”会在相关城市迎来崭新发展;23%的调查对象认为“集装箱码头”还将有新一轮的发展;“原油码头”和“散货码头”分别有8%和5%的调查对象选择,显示出大宗物品运输市场需求不旺导致相关码头扩张动能不足。 中国造船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国际航运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班级:物流3111 学号:0316111032 姓名:潘灏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航运业港口发展对策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

海运市场分析

国际海运市场发展分析 引言 国际贸易生成的货物主要经海洋运输,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 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在国际货物运输中使用广泛。从2009年至2010年,国际海运船舶队 伍规模随着新船交付量放大而呈现增幅逐年递增态势,尤其在2010年达到高峰。然而,由 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加上国际海运市场持续低迷,导致银行开始关闭 船舶融资大门,进而导致船东取消或延迟订单,造船市场将变得更加冷清。目前,解决世界 海运市场所处困境的办法是,压缩运力、调整航线、联手合作、共同协商对策。另外,“合纵连横”式的合作、合并也是海运企业求得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之一。专家预测,国际海运企业间的合作、合并活动将活跃起来,以求渡过难关,但部分海运公司破产倒闭也在所难免。 1国际海运 1.1国际海运的内容及特点 国际海运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指利用商船在国内外港口之间通过一定的航区 和航线运输货物的方式,是目前国际间进行进出口货物运用最广泛的运输方式,其运量占国际货物运输总量的2/3以上。海洋运输的运量大、海运费用低和航道四通八达且不受道路、轨道的限制,并随环境变化可调整和改变航道,这是其优势所在;但速度慢,同时易受自然 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导致航行风险大和航行日期不易准确,是其不足之处。 1.2国际海运的经营方式 (1)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是指船舶在特定航线上和固定港口之间,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进行有规律的、反复的航行,以从事货物运输业务并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的一种运输力式。其特点有:班轮运输有固定的船期、航线、停靠港口和相对固定的运费率; 班轮运费中包括装卸费,故班轮的港口装卸由船方负责;班轮承运货物的数量较灵活,货主按需订舱,特别适合于一般件杂货和集装箱货物的运输;承托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豁免以 签发的提单条款为依据并受统一的国际公约制约。 (2)租船运输,指包租整船,租船费用较班轮低廉,且可选择直达航线,故大宗货物一 般采用租船运输。租船方式主要有定程租船和定期租船两种。定程租船:是以航程为基础的 租船方式,又称程租船。船方须按租船合同规定的航程完成货物运输任务,并负责船舶的运 营管理及其在航行中的各项费用开支。程租船的运费一般按货物装运数量计算,也有按航次 包租金额计算。定期租船:是按一定时间租用船舶进行运输的方式,又称期租船,船方应在合同规定的租赁期内提供适航船舶,并负担为保持适航有关费用。租船人在此期尚可在规定 航区内自行调度支配船舶,但应负责燃料费、港口费和装卸费等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开支。 2国际海运市场 2.1国际海运市场发展的现状 如今的国际海运市场面对经济衰退,正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运 输需求下降的大环境下,一度不断扩张的运力使班轮公司备感压力。据了解,西方各大主要 银行已纷纷收紧了对航运业的放贷。国际海运市场中,欧洲航线、澳洲航线、东南亚航线货 量有所恢复,而美国航线、中东航线则表现一般,前期市场人士普遍期待的海运旺季却表现得不尽人意,使得承运人步履艰难。海运业三大巨头马士基(Maersk Line)、地中海航运(MSC)及达飞航运(CMA CGM)签署了一份在泛太平洋航线方面的船舶共享协议,决定放弃各自的独立航线,转而经营共享航线。目前矿石涨价,运力增速海岬型船运价快速下跌。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运价出现明显分化,受铁矿石交易量减少以及前期行情火爆,新增运力加速冲击 市场,以承运铁矿石为主的海岬型船即期运价和租金快速下滑,拖累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整

国际海运发展趋势及中国现阶段航运市场战略

(一)全球航运市场总体发展趋势 全球海运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周期性回落之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回转,并在2004年达到新的顶峰。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 国际航运市场显示出调整的趋势,这主要是根据国际经济和贸易形势,全球船舶运力、运量情况等因素来判断的。 从国际经济与贸易来看, 2006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各种有利因素将不会发生大的逆转,世界经济将延续目前的平稳增长势头。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4.9%,07年为4.7%。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成长率估计将分别为9.5%和9.0%;目前, 各航运企业都很看重中国因素对全球海运市场的拉动。这些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和主要推动力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将对国际航运的支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从2004年开始,新的造船订单在不断增加,而且日益趋向大吨位。目前世界各大船厂的新船订单已经排到2007年、2008年,按照造船周期,从2006年开始,将是新船交付的高峰。大量的造船订单极可能引发的可预计的新增运力增长,将有可能使未来几年内运力过剩, 从而直接导致竞争加剧,运费下调。根据权威机构德鲁里的预计,2006年全球运力有望增长15.7%,而运量的增长幅度仅为9.7%.这些说明了未来国际航运业将延续其调整性的发展阶段。 (二)各类航运市场发展趋势 1. 集装箱运输市场 2006年,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继续。基于对世界经济、我国外贸形势,以及集装箱运力增长的分析,2006年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仍将基本维持供需两旺的局面,但运力的投入将快于运量的增长,供大于求的形势将在2006年加剧。 据克拉克森统计,2006年将交付的船舶运力达133.2万TEU,相当于2005年年底船队规模的16.5%,预示着2006年的运力新增速度将较2005年更快。从订造船舶的运力结构上分析,超巴拿马型船将占2006年交付总运力的51%,明显加重主干航线的压力,届时主干航线的供求形势将十分严峻。 经济与贸易一直是航运的“发动机”。但运量与运力的供求关系变化也会影响明年的市场走势。从市场供求看,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06年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以更大的幅度增长,交付使用和投入国际贸易航线的新造集装箱船将达370艘,其运力总和为130万TEU,国际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增幅达15%。很显然,运力的增长大于运量的增长,不可能保持市场供求的平衡。 2.油运市场 国际油运市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市场,它不仅对本身供求关系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且对世界政治的变化、突发事件也会做出反应。 国际油运市场趋向船舶大型化。根据克拉克森2000~2005 年世界油船船队的统计, 到2005年底,世界油船船队规模达到3759艘、3. 21 亿载重吨, 分别比2000 年同期增长10. 75 %、11. 42 %。同时近几年吨位增长快于艘数增长,说明世界油船吨位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再加上国际油运市场运力增长,国际油轮市场运价继续下跌。根据国际机构提供的有关数据统计分析,2006年全球油轮船队(万吨级以上)运力将增长7%。其中,VLCC增长4%,苏伊士型增长6%,阿芙拉型增长7%。在石油供应方面,非欧佩克国家今年日产量会增加130万桶,增长2.6%;欧佩克的原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观察今天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那就是席卷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最重要趋势,其他趋势不能不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和制约。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整个世界。国际物流通过现代运输手段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在国际贸易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新崛起产业,国际物流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和重视。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物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物跨越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一种物流运作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当前国际物流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1.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国际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高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2000年至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率5.5%,两倍于同期世界产出的增长,2007年国际贸易总额高达28.1万亿美元,货物贸易量增长了7.5%,比同期世界GDP增速3.5%高一倍以上。世界总出口额占世界GDP的比重,1980年仅为21.79%,2001年上升到24.67%,2007年达到34.6%,6年内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是过去21年增幅的3.4倍多。全球国际贸易的货物流程,90%是由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海运总量达到了惊人的74亿吨,平均每天有2000多万吨货物在海上流动着,比2005年增长了4.3%。2007年,全球的商船总吨位已超过10亿载重吨,比上年增加了8.6%。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上涨行情,突破了11000点大关,比2006年底的4400点上涨了250%。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上升。2001~2007年,世界贸易依存度从48.4%提高到69.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24.1%提高到34.6%。同期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依存度由46%提高到56.5%,发展中经济体由57.6%提高到73.4%。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大幅度上升,表明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也表明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货物流动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波澜壮阔地加快推进。 2.国际产业的重新分工布局,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服务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其中。从国际分工看,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分工程度大大提高,制造业重心继续东移。原来的传统垂直分工体系,是由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发达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的两极配对,现在已演变成一般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以中国为首的一些新兴经济体提供大部分工业制成品、发达国家提供关键技术、零部件、高端产品和服务、最后进行总集成或总装的格局。在出口结构上,世界制成品的出口约占总出口的70.1%,北美制成品出口占比超过73.5%,欧洲78.4%,亚洲制成品出口占比也高达81.9%。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3出口则依赖燃油和矿产品,中南美洲农产品出口占到23.8%,燃料和矿产品出口占42.4%。最不发达国家3/4出口收入来源于初级产品,只有1/4来源于服装制成品出口。在进口结构上,发达国家是最终的消费和进口市场,美国进口占据了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15.8%,欧盟25国为39.2%,日本为4.8%,三者合计高达60%,世界货物进出口的一半以上都为10个发达国家拥有。近几年,“金砖四国”进口份额从2001年的6.3%上升到

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成为海运大国,但还远不是海运强国。海运强国是指海上运输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通过国际竞争而产生。建设海运强国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其宏观目标可以概括为保障性、竞争性和引领性,保障性就是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及时运输,竞争性可以通过海运服务贸易出口来体现,引领性具体体现为对世界海运发展做出显著贡献。要建立海运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国际海运船队,拥有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海运品牌。中国的海运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中国控制的海运船队仅占世界第四位,其中五星红旗船队仅占世界第九位,远远不能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与日本、德国等贸易和航运大国差距很大。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原油、铁矿石、煤炭和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按照国际惯例,海运进出口的40%以上应该由本国海运公司承运。例如,日本能源和原材料海运进口份额中80%由日本航运公司承运,而我国海运企业承运我国进出口货物的份额仍然较低,其中集装箱仅占20%、散货仅占30%,石油占40%。海运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最大逆差项目。 1、航运企业的税赋成本压力过重 目前国内航运企业的所得税、租船的营业税、船舶吨税和沿海船员个人所得税等,征收科目和税率都明显高于很多

国家和地区,导致中外航运企业在税负成本负担相差较大,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 2、资源、能源性企业大力发展船队,对专业船公司构成巨大压力 近年来,全球大型资源、能源企业纷纷组建自己的商船船队,对海运业的冲击日益凸显。例如,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船队规模不断膨胀,并申请在中国建立矿石分销中心,意图垄断巴西到中国的铁矿石采购、物流供应链,必将对我国海运业造成巨大冲击,严重威胁到国家能源物资运输安全。同时,国内已有多家货主企业单独组建自己的船公司,船队规模越来越大,使得本来已经运力过剩,竞争激烈的航运市场环境日趋恶化,对专业航运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3、航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预计“十二五”期间世界海运量将保持约3%的增长速度,中国外贸海运需求年均约增长6%,依然将是主导力量。但由于前期航运市场高峰引发一轮船舶订造高潮,船队运力快速增长,使得运力供求关系难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航运业发展长期处于微利状态,当前更是极为艰难。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海运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未来面临的挑战。 4、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营运成本刚性上升 当前人民币处于升值通道。对我国大部分出口贸易加工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本来微薄的利润是雪上加霜,将直接影响对外贸易和海运需求。对航运企业而言,一方面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