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

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

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
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

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橡胶工业大量使用填料作配合剂,其用量仅次于橡胶耗用量。补强填料用于橡胶,不仅能提高橡胶制品的强度,而且能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并赋予制品良好的耐磨耗、耐撕裂、耐热、耐寒、耐油等多种性能,可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非补强填料用于橡胶,主要起填充增容作用,某些品种也兼有隔离、脱模或着色的作用。

橡胶产品对填料的要求

1、一般要求

(1)补强填料粒子表面要有强的化学活性,能与橡胶产生良好的结合,能改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粘合性能。非补强填料粒子表面呈化学惰性,和橡胶不产生化学结合,不影响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耐酸碱性和耐水性。

(2)有较高的化学纯度,细度要均匀,对橡胶有良好的湿润性和分散性。

(3)不易挥发,无臭、无味、无毒,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

(4)用于白色、浅色和彩色橡胶制品的填料,还要求不污染,不变色。

(5)价廉易得。

2、性能要求

(1)细度:一般说,补强填料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和橡胶接触面积也越大,补强效果越好。非补强填料颗粒越细,加入橡胶后

混炼效果越好。但必须分散均匀,如分散不均匀,即使颗粒很细,混炼效果亦不好。

(2)颗粒形状与晶型:填料颗粒形状以球形较好,片形或针形填料在硫化胶拉伸时容易产生定向排列,导致永久变形增大,抗撕裂性能降低。补强填料中炭黑和白炭黑为无定形,其他填料也有结晶型的。比如硅微粉虽与白炭黑化学成分均为二氧化硅,但前者为结晶型,后者为无定型。结晶型填料又分为异轴结晶和等轴结晶两种。同轴结晶x、y、z三轴相似,各向同性。异轴结晶x、y、z三轴有显著差异,各向异性在常用非金属矿物填料中,陶土、石墨、硅藻土属异轴结晶系。碳酸钙为等轴结晶系。要求耐磨和耐撕裂性能好的橡胶制品,不宜用异轴结晶系物质作补强填料。

(3)表面性质:粉体填料混入橡胶,其粒子被橡胶分子包围,粒子表面被橡胶湿润的程度对补强效能有很大影响。不易湿润的颗粒,在橡胶中不易分散,容易结团,降低其补强效能。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添加某些有助于增加湿润的物质得以改善。例如补强效能很小的碳酸钙,加入脂肪酸后,降低了表面张力,增加了湿润程度,提高了补强效果。

炭黑是橡胶的主要补强填料,其成分90%~99%是元素碳,其余是少量挥发分和水分。在炭黑生产过程中,其表面吸附或结合了少量羧基、醌基、酚基、内酯基等化学基团。过去曾经认为炭黑的补强效能仅取决于其粒径(比表面积)大小及结构性,而与其表面的化学性质无关。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炭黑粒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在混炼

过程中能与橡胶起化学反应,使结合胶增加,进而增进了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白炭黑粒子表面化学基团与炭黑完全不同。气相法白炭黑表面含有硅醇基Si—OH,沉淀法白炭黑表面含有硅醇基Si—OH及Si<(OH):气相法白炭黑呈酸性,沉淀法白炭黑表面呈酸性或呈碱性。呈酸性会迟延硫化速度,呈碱性则会加快硫化速度。白炭黑表面微孔多,吸湿性强,对补强不利。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能克服其弊端,改善其补强性能。对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3、填料在橡胶产品中的用量

在橡胶产品中,填料是用量仅次于于生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第二大原材料。在产品配方中,如以生胶用量为100计,补强填料用量约为50,非补强填料用量约为25,这是对各类橡胶产品总和而言。具体到每一种产品,有的填料用量甚至超过橡胶,有的则低于总和平均量。以主要产品配方为例,生胶为100份。

轮胎——胎面炭黑用量40~50份。基本上不用非补强填料,或用少量陶土。内胎胶中可用20份左右的陶土或碳酸钙。

胶带——炭黑用量25~45份。碳酸钙可用于各部件,用量10~113份。碳酸镁可用于平带封口胶和边胶浆,用量分别为40份、50份。硫酸钡用于平带擦贴胶,用量为25份。

胶管——炭黑用量15~45份。碳酸钙用量33~128份,陶土用量20~50份,碳酸镁用量25份,输酸碱胶管中还用硫酸钡30份。

胶鞋——黑色鞋底炭黑用量50份,超细活性碳酸钙(白艳华)50份,陶土40份,白色鞋底白碳黑用量55份,超细碳酸钙15份,钛白粉2份。

胶布制品——碳酸钙和陶土可用于各类胶布制品,用量30~150份,硫酸钡用于气密胶布,用量为11份。

模型制品——炭黑用量40~75份。白炭黑可用30份,陶土可用35份。碳酸钙可用20份。

密封制品——油封可用白炭黑70份。密封条用炭黑25份,碳酸钙10份,耐油真空密封用陶土30份,炭黑40份。隔膜用炭黑15份,碳酸钙54份。

胶乳制品——胶乳手套可用硫酸钡10~15份或碳酸钙5份,海绵胶乳配方中可用滑石粉20份,氯丁乳胶丝配方中可用陶土2~3份,多孔模型胶乳配方中可用陶土100份,或碳酸钙100~300份。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在各类橡胶产品中大量使用补强填料和非补强填料,不同产品使用填料类型和品种不同,其用量相差很大。实际使用时要根据橡胶制品的性能要求进行配方设计,选择胶种,加入补强填料以改善力学性能,加入非补强填料改善加工性能,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硫化体系和防护体系的调整使配方优化。这是生产优质橡胶产品的基础。

除了上述列举的碳酸钙、陶土、硫酸钡和滑石粉外,还有许多天然无机矿物粉体材料也可以用作橡胶填料,如含碳酸镁的白云石,含硅酸钙的硅灰石,含硫酸盐的重晶石、石膏,含无定形炭的石黑、煤

粉及其他含硅的粉石英(硅藻土)、石棉、叶蜡石、煤矸石、油页岩、粉煤灰、凹凸棒土、赤泥等。橡胶制品生产厂家可以根据产品性能要求和价格选用不同的填料,通过配方试验确定其最佳配用量。

参考文献:

[1]吕百龄,中国橡胶工业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聚合物与助剂》,2003,(1):1-4

[2]于清溪等,橡胶原材料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年1月,北京

[3]刘伯元等,中国非金属矿开发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北京

天然橡胶行业的起源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之后,天然橡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天然橡胶的进口需求量逐年增加。 天然橡胶最早被发现于南美亚马逊雨林,19世纪后期从南美大陆移植于刚果、利比里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等地,而后由斯里兰卡移植到马来、印尼等热带地区。 目前,天然橡胶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之间的低海拔、低纬度的热带地区,我国是世界上第1个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植胶成功的国家。印尼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降雨相对稳定,产量也相对稳定。 我国科研人员选育出“热研72059”优良品种,可实行全周期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50%以上,目前已在海南儋州、昌江等地示范推广。我国天然橡胶亩产长期在80公斤左右徘徊,但在海南、云南等植胶区发现单株产量超过100公斤甚至200公斤的橡胶树,如能利用超高产单株培育出超高产品种,将大幅度提高产量和效益。此外,我国科研人员正研究新型橡胶生产模式,从幼龄橡胶树的茎叶直接萃取天然橡胶,初步试验数据显示,每亩可收获茎叶等干物质1吨,提取出60公斤天然橡胶。 以上就是天然橡胶行业的起源,中国的橡胶行业正在蓬勃地发展当中,现在很多专业做橡胶定制的厂家能根据买家的需求定制各种不一样的模具,有的公司还有十几二十几年以上的橡胶定制经验,选择这样的公司来进行定制是比较不错的。 深圳佳诺佳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模具和中高端橡塑制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拥有成套的橡塑模具及生产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团队有多名从事模具设计、橡塑配方、及超过20年以上相关经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公司从

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橡塑产品材料开发,半成品、成品、印刷、包装的完整生产线。从胶料引进到多样化产品的出厂,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得到严密的控制,成熟的生产设备,现代的生产管理是品质产品的保障。引进橡塑模具和橡塑产品的专业生产设备和检测试验设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为业内提供更好的塑胶配件,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伟大使命!

橡胶配方与各性能的关系

橡胶性能与配方的关系 不同的橡胶产品对胶料的物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对生产这些产品时胶料的工艺性能(加工性能)也需要不同的要求。所谓的工艺性也就是生产这些橡胶产品的过程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做出来的橡胶产品也就很难做到性能理想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句话,无论你要求橡胶产品有什么样的物性要求,也不管你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如果工艺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实现要求的过程无法满足),那么你就很难顺利的去生产。 不多赘述,该贴将和大家一起谈论各橡胶工艺性能受配方的影响及关系。 一、混炼性能 1.各种成分对混炼效果的影响 主要分析配方中各种填料、化学药品、操作油等配合成分混入橡胶中的难易性、分散性。它主要由这些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的高低、浸润性的大小来决定。 胶料混炼工艺设计的好坏评价方法之一就是各种成分是否可以在橡胶中能够迅速的分散;混炼效果的好坏,则可以通过各种成分在橡胶中能否均匀分散其中来衡量。这两个指标都主要取决于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浸润性。 “互溶性”这个词大家可能会认为橡胶那么大的分子怎么可能溶解在各种配合成分里很多配方里,应该是配合成分溶解在橡胶里才对。其实,所谓的溶质、溶剂也是相对的,量少的惯称为溶质,量多的则为溶剂,习惯性的认为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如果“溶质”的量比“溶剂”的量大很多的话,那就是“溶剂”溶解在“溶质”中。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互溶性了。为了能让胶料达到多种综合性能都很优异的效果,很多配方用到的橡胶都不止一种,可能2、3、4、5种橡胶并用,这就涉及到这些橡胶之间的互溶性(也许橡胶之间的互溶性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混炼后的胶料如果电镜图片里显示各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离、橡胶之间、橡胶与各配合成分之间分散的非常均匀那就表明互溶性好,否则互溶性就差。互溶性差的配方体系所对应的胶料的各种物性也就不能得到好的体现。 其实,橡胶配合体系是不能像盐溶于水那样做到分子级的互溶性,一是因为橡胶是由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复杂体系组成,二是各种配合成分也不是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三它们是固相之间的溶解性。橡胶对配合剂的浸润性也许更能清楚的解释混炼工艺及效果的好坏。 橡胶对配合成分的浸润性高低主要决定于配合成分自身的特性,当然与橡胶的性质也有关系。有机的、非极性的大多数化学样品(塑解剂、分散剂、操作油等软化剂、防老剂、

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区别

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区别 天然橡胶(NR) 生胶的玻璃化温度为-72℃,胶流温度130℃,开始分解温度200℃,激烈分解温度270℃。当天然橡胶硫化后,其Tg上升,也再不会发生粘流。 天然橡胶的弹性: 其生胶及交联密度不太高的硫化胶的弹性是高的。例如在0-100℃范围内,回弹性在50-85℃之间,其弹性模量仅为钢的1/3000,伸长率可达1000%,拉伸到350%,后,缩回永久变形仅为15%,天然橡胶的弹性较高,在通用橡胶中仅次于顺丁橡胶。 天然橡胶的强度: 在弹性材料中,天然橡胶的生胶、混炼胶、硫化胶的强度都比较高。未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称为格林强度,天然橡胶的格林强度可达 1.4~2.5Mpa,适当的格林强度对于橡胶加工成型是必要的。天然橡胶撕裂强度也较高,可达98kN/m,其耐磨性也较好。天然橡胶机械强度高的原因在于它是自补强橡胶,当拉伸时会使大分子链沿应力方向取向形成结晶。 天然橡胶的电性能:

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物质,是一种较好的绝缘材料。当天然橡胶硫化后,因引入极性因素,如硫黄、促进剂等,从而使绝缘性能下降。 天然橡胶的耐介质性能: 天然橡胶是一种非极性物质,它溶于非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油中。天然橡胶不耐环己烷、汽油、苯等介质,未硫化胶能在上述介质中溶解,硫化橡胶则溶胀。天然橡胶不溶于极性的丙酮、乙醇中,更不溶于水中,耐10%的氢氟酸、20%的盐酸、30%的硫酸、50%的氢氧化钠等。 天然橡胶主要用途: 天然橡胶因其具有很强的弹性和良好的绝缘性、可塑性、隔水隔气、抗拉和耐磨等特点,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机械制造、医药卫生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如交通运输上用的轮胎;工业上用的运输带、传动带、各种密封圈。 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1963年开始商业化生产。每年全世界的消费量是80万吨。EPDM最主要的特性就是其优越的耐氧化、抗臭氧和抗侵蚀的能力。由于三元乙丙橡胶属于聚烯烃家族,它具有极好的硫化特性。在所有橡胶当中,EPDM具有最低的比重。它能吸收大量的填料和油而影响特性不大。因此可以制作成本低廉的橡胶化合物。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2011

2011年天然橡胶行业 分析报告

目录 一、天然橡胶行业基本情况 (4) 1、自然属性 (4) 2、产品分类 (5) 二、国际天然橡胶行业分析 (6) 1、国际天然橡胶需求情况 (6) (1)概览 (6) (2)需求的地区结构 (7) (3)需求的行业结构 (8) (4)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的替代关系 (9) 2、国际天然橡胶供给 (11) (1)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 (11) (2)天然橡胶生产的地区结构 (12) (3)供给方面的垄断因素 (13) 3、国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 (14) 4、国际天然橡胶产业的生产组织、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 (16) (1)行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16) (2)生产工艺与产品结构 (17) (3)技术发展趋势 (17) 三、我国的天然橡胶行业分析 (18) 1、我国天然橡胶行业的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 (19) (1)产业政策环境 (19) (2)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19) (3)具体政策、管理制度 (20) 2、国内天然橡胶需求 (24) (1)需求总量居世界首位、高度依赖进口 (24) (2)下游行业发展还将引领天然橡胶的需求 (25) 3、国内天然橡胶供给 (26)

(1)产量增长缓慢,国内自给水平严重不足 (26) (2)生产布局、产品结构 (27) 4、我国的天然橡胶进口 (27) 5、影响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8) (1)有利因素 (28) (2)不利因素 (30) 6、行业内主要参与者 (30)

一、天然橡胶行业基本情况 天然橡胶具备优良的综合性能,表现为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耐磨、耐撕裂、耐冲击、耐油、耐酸碱、耐腐蚀,以及良好的绝缘性、密封性、柔韧性和黏合性。由于综合性能出众,天然橡胶被广泛运用到工业、农业、国防、交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国际上天然橡胶工业大规模发展超过100 年,目前有超过5 万种工业制品以天然橡胶为原料或与其相关。天然橡胶与石油、煤炭、钢铁并称为四大工业原料,天然橡胶消费量成为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传统理论认为,北纬18 度以北不适宜种植橡胶。上世纪50 年代起,经广大农垦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北纬18-24 度地区逐步建立了天然橡胶种植基地,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国际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国宜胶地区面积非常有限,我国政府一直从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角度,以多种产业支持政策来推动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本世纪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 1、自然属性 现阶段世界上99%的天然橡胶产自巴西三叶橡胶树,主要种植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一般情况下,橡胶树定植6-9 年后可以开割,开割期长达30 年左右。 天然胶乳由橡胶树树皮分泌产出,主要成分包括水和橡胶烃,也

橡胶填料要求

橡胶制品对填料有哪些要求 时间:2012-05-02 10:5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 145 次 1、一般要求 (1)补强填料粒子表面要有强的化学活性,能与橡胶产生良好的结合,能改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粘合性能。非补强填料粒子表面呈化学惰性,和橡胶不产生化学结合,不影响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耐酸碱性和耐水性。 (2)有较高的化学纯度,细度要均匀,对橡胶有良好的湿润性和分散性。 (3)不易挥发,无臭、无味、无毒,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 (4)用于白色、浅色和彩色橡胶制品的填料,还要求不污染,不变色。 (5)价廉易得。 2、性能要求 (1)细度:一般说,补强填料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和橡胶接触面积也越大,补强效果越好。非补强填料颗粒越细,加入橡胶后混炼效果越好。但必须分散均匀,如分散不均匀,即使颗粒很细,混炼效果亦不好。 (2)颗粒形状与晶型:填料颗粒形状以球形较好,片形或针形填料在硫化胶拉伸时容易产生定向排列,导致永久变形增大,抗撕裂性能降低。补强填料中炭黑和白炭黑为无定形,其他填料也有结晶型的。比如硅微粉虽与白炭黑化学成分均为二氧化硅,但前者为结晶型,后者为无定型。结晶型填料又分为异轴结晶和等轴结晶两种。同轴结晶x、y、z三轴相似,各向同性。异轴结晶x、y、z三轴有显著差异,各向异性在常用非金属矿物填料中,陶土、石墨、硅藻土属异轴结晶系。碳酸钙为等轴结晶系。要求耐磨和耐撕裂性能好的橡胶制品,不宜用异轴结晶系物质作补强填料。 (3)表面性质:粉体填料混入橡胶,其粒子被橡胶分子包围,粒子表面被橡胶湿润的程度对补强效能有很大影响。不易湿润的颗粒,在橡胶中不易分散,容易结团,降低其补强效能。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添加某些有助于增加湿润的物质得以改善。例如补强效能很小的碳酸钙,加入脂肪酸后,降低了表面张力,增加了湿润程度,提高了补强效果。 炭黑是橡胶的主要补强填料,其成分90%~99%是元素碳,其余是少量挥发分和水分。在炭黑生产过程中,其表面吸附或结合了少量羧基、醌基、酚基、内酯基等化学基团。过去曾经认为炭黑的补强效能仅取决于其粒径(比表面积)大小及结构性,而与其表面的化学性质无关。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炭黑粒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在混炼过程中能与橡胶起化学反应,使结合胶增加,进而增进了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白炭黑粒子表面化学基团与炭黑完全不同。气相法白炭黑表面含有硅醇基Si―OH,沉淀法白炭黑表面含有硅醇基Si―OH及Si<(OH):。 气相法白炭黑呈酸性,沉淀法白炭黑表面呈酸性或呈碱性。呈酸性会迟延硫化速度,呈碱性则会加快硫化速度。白炭黑表面微孔多,吸湿性强,对补强不利。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能克服其弊端,改善其补强性能。对非金属矿物粉体填料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及其在导热天然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加工?应用 合成橡胶工业,2009-11-15,32(6):493~497 CH I N A SY NTHETI C RUBBER I N DUSTRY 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及其 在导热天然橡胶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王 飞 (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甘肃酒泉735009) 摘要:用季戊四醇、丙三醇和钛酸酯偶联剂分别对氧化铝、氧化镁和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 填料填充天然橡胶(NR)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处理剂种类及其用量对无机填料的影响,并 研究了季戊四醇改性氧化铝填充NR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3种 填料中季戊四醇的改性效果最好,且其用量为110~115份时对氧化铝的改性效果最佳;随着改性氧化 铝填充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最大转矩、300%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和热导率均增大,当其用量为60份 时,改性氧化铝填充NR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比未填充NR复合材料提高了2319%。 关键词:无机填料;季戊四醇;表面处理;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热导率 中图分类号:T Q3301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255(2009)06-0493-05 导热橡胶是侧重导热性能的一类橡胶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高通常伴随着散热性能的优化。散热对产品的密集化、小型化和提高可靠性及产品使用寿命都有重要意义。导热橡胶分为本征型和填充型2种。由于合成本征型导热橡胶无论在工艺还是在操作性上都绝非易事,因此一般都通过填充高导热的填料来制备导热橡胶[1-3]。本工作选取了一些低成本无机填料氧化铝、高岭土、氧化镁,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后填充天然橡胶(NR),制备了导热复合材料,考察了表面处理剂种类及其用量对无机填料的影响,并研究了导热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 1 实验部分 111 原材料 NR,马来西亚1#烟片胶,桂林市曙光橡胶研究所提供。氧化铝,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产品。超细煅烧高岭土,湖南耒阳市超牌化工有限公司产品。氧化镁,广东汕头西陇化工厂产品。丙三醇,汕头市光华化学厂产品。季戊四醇,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产品。乙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简称NDZ-201),南京曙光化工厂产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天津市北方天医化学试剂厂产品。其他原材料均为市售品。112 实验方法 无机填料的表面改性 (1)丙三醇或季戊四醇处理:将1份丙三醇或季戊四醇溶解于100份水中,在60℃下搅拌10m in,随后边搅拌边将1份填料缓慢加入醇水溶液中,继续搅拌30m in,于室温下静置24h,然后真空抽滤并在200℃烘干备用。(2)NDZ-201处理: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在上海普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SF型搅拌砂磨分散多用机(转速700r/m in)中将015份乳化剂OP-10和2份硬脂酸加入100份无水乙醇中,待硬脂酸完全溶解后继续搅拌10m in,之后将1份填料缓慢加入溶液中,待填料完全加入后提高转速至1800r/m in,再向溶液中加入1份NDZ-201,继续高速搅拌30m in后,将溶液转移至烧杯中室温下静置24h,然后真空抽滤并在200℃烘干备用。 导热NR复合材料的制备 基本配方(质量份)为NR100,氧化锌510,硬脂酸210,防老剂4010NA110,促进剂T MT D015,促进剂CZ110,硫黄210,石蜡110,炭黑20,填料变量。 将NR置于上海橡胶机械厂生产的SK-160 3收稿日期:2008-10-29;修订日期:2009-07-13。 作者简介:王飞(1986—),男,本科。

橡胶用填料简介

最常用的就是炭黑了,具有补强和填充做用,还有很多材料都在做补强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做填充料,更多详细资料建议你到talktpe 橡塑弹性体论坛内有专业免费的资料和团队为你服务 1.1 炭黑 炭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可用于橡胶、树脂、印刷油墨、涂料、电线电缆、电池、纸张、铅笔、颜料等产品。炭黑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于制造轮胎及各种橡胶制品。全球炭黑约有70%用于轮胎,20%用于其他橡胶制品,其余不到10%用于塑料添加剂、染料、印刷油墨等工业。而在橡胶制品的分额中,一半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如V带和减震橡胶等。因此,大约有80%的炭黑是消耗在汽车工业上的。 从总体上讲,世界炭黑工业已进入成熟期,其生产技术主要朝着单炉能力/规模、炭黑产品专用化、综合节能降耗和环保安全等几个方向发展。 (1)高性能和低滞后损失炭黑 为了适应轮胎产品的发展,特别是高性能轮胎和绿色轮胎的需求,国外各大炭黑公司开发了许多高性能和低滞后损失炭黑新品种。所谓高性能炭黑,其共同的特征是:粒径小、结构适宜、聚集体分布尺寸较窄、表面活性高。而低滞后损失炭黑共同的特征是:结构高、聚集体尺寸分布较宽、表面活性高。其中,有些开发较早的品种,如N134和N358已经纳入ASTMD1765标准,并已被轮胎厂广泛采用。近几年研究开发的新品种,既未纳入ASTM标准,也未公布其化学指标,只有部分产品在生产厂家的产品目录中,可以看到其应用性能方面的说明,这些新品种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2)纳米结构炭黑 低滞后损失炭黑是开发的重点,这是由炭黑的下游产业——轮胎工业开发“绿色轮胎”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只要炭黑企业和轮胎企业紧密合作,低滞后损失炭黑将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纳米级炭黑用经过改进的炉法工艺制造。与传统的ASTM炭黑相比,纳米级炭黑具有更高的表面粗糙度和更大的表面活性。较大表面活性主要与高度无序交联的较小结晶粒子有关。这种结晶粒子具有大量的棱边,使其成为具有特别高表面能的活性场,活性场会使炭黑与聚合物之间产生很强的机械/物理化学作用。提高填充剂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可降低动态变形下的滞后损失和生热。填充52份ASTMN356炭黑和相应的E-1670纳米级炭黑的载重汽车轮胎天然橡胶胎面胶可大幅度降低滞后损失和生热,从而降低滚动阻力。由于纳米级炭黑的DBP 值较低,所以,硫化胶的300%定伸应力稍低。 (3)导电炭黑 由于导电/静电特性是众多橡胶制品所要求的基本性能,因此,导电炭黑的开发前景不容忽视。导电炭黑的开发主要沿橡胶用导电炭黑和塑料用导电炭黑两大系列方向发展。 (4)色素炭黑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1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1.1 我国橡胶树引种与产业兴起 我国自1904年引种橡胶树以来,至今已有百 年橡胶栽培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最早引种当属云南干崖(今盈江)土司刀安仁1904年从新加坡引种橡胶苗到今云南省德宏傣族苗族自治州盈江县,并种植成功[1]。1906年爱国华侨何麟书在海南岛乐会县(今琼海市)崇文乡合口湾(今东太农场坡塘区18队)建立琼安垦务公司(又称琼安胶园),开创了海南生产性种植橡胶成功的先河[2]。从1907年起,陆续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西德、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我国香港等地的华侨来儋州投资创建橡胶种植园[3]。除了1907年我国华侨区幕颐和何子春从马来西亚引种橡胶苗4000余株创办了著名的侨兴胶园,当时还陆续创建了天任、蔡惠、联昌、万发、文明、民安、棠阴、许成、侨南、侨相等橡胶种植园[3],儋州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的植胶中心。 从规模要求,严格准确地说,橡胶产业真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急需发展国民经济建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联合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而天然橡胶属于禁运之列。为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顺利开展, 1951年8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 会议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党和国家相继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对我国华南热区植胶环境条件和生长的橡胶树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查、研究及其利用工作。60a过去了,我国植胶已形成海南、云南、广东3大基地,具有相当规模,累计生产干胶逾1000万t。为进一步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2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农业部2007年8月颁布实施了《全国天然橡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2008~2015年)》,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作为天 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建议① 祁栋灵② 王秀全 张志扬 黄月球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南儋州571737) 摘 要 从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橡胶科技对植胶生产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提升的建议。关键词巴西橡胶树;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现状 分类号 S794.1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QI Dongling WANG Xiuquan ZHANG Zhiyang HUANG Yueqiu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CATAS /SETRCKTC ,Danzhou 571737,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in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the industrial status and role of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as well as establish production impetus of Chinese rubber science &technology to rubber production,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Chinese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Keywords Brazil rubber tree (Hevea brasiliensis );natural rubber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①收稿日期:2012-10-30;责任编辑/黄艳;编辑部E-mail:rdnk@163.com。 ②祁栋灵(1979~),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E-mail:donglingqi@163.com。 Vol.33,No.2 2013年2月热带农业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第33卷第2期 Feb .201379--

各种橡胶的密度

各种橡胶的密度 0.8 硅橡腔 1.19~1.35 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 0.83 聚甲基戊烯 1.20~1.22 聚碳酸酯(双酚A型) 0.85~0.91 聚丙烯 1.20~1.26 交联聚氨酯 0.89~0.93 高压(低密度)聚乙烯 1.26~1.28 苯酚甲醛树脂(未填充) 0.91~0.92 1-聚丁烯 1.26~1.31 聚乙烯醇 0.9~0.93 聚异丁烯 1.25~1.35 乙酸纤维素 0.92~1.00 天然橡胶 1.30~1.41 苯酚甲醛树脂(填充有机材料:纸,织物) 0.92~0.98

低压(高密度)聚乙烯 1.30~1.40 聚氟乙烯 1.01~1.04 尼龙12 1.34~1.40 赛璐珞 1.03~1.05 尼龙11 1.38~1.41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04~1.06 (ABS) 1.38~1.50 硬质PVC 1.04~1.08 聚苯乙烯 1.41~1.43 聚氧化甲烯(聚甲醛) 1.05~1.07 聚苯醚 1.47~1.52 脲-三聚氰胺树脂(加有有机填料) 1.06~1.10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1.47~1.55 氯化聚氯乙烯 1.07~1.09 尼龙610 1.50~ 2.00 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加有无机填料) 1.12~1.15 尼龙6 1.70~1.80 聚偏二氟乙烯

1.13~1.16 尼龙66 1.80~ 2.30 聚酯和环氧树脂(加有玻璃纤维) 1.10~1.40 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1.86~1.88 聚偏二氯乙烯 1.14~1.17 聚丙烯腈 2.10~2.20 聚三氟-氯乙烯 1.15~1.25 乙酰丁酸纤维素 2.10~2.30 聚四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1.17~1.20 聚乙酸乙烯酯 橡胶是混合物,只有当各方面因素确定后密度材确定,下面为你提供一下常用橡胶的的密度吧:NR:0.9~0. 95,IR:0.92~0.94,SBR:0.92~0.94,BR:0.91~0.94,CR:1.15~1.3,IIR:0.91~0.93,NBR:0.9 6~1.2,EPDM:0.86~0.87。而一般的橡胶的密度都是在1.3左右,当填料密大时,也有达到1.6的,下面是一些橡胶的密度,供参考:(NBR):1.25左右;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史 1493年,伟大的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队初次踏上南美大陆。在这里,西班牙人瞧到印第安人小孩与青年在玩一种游戏,唱着歌互相抛掷一种小球,这种小球落地后能反弹得很高,如捏在手里则会感到有粘性,并有一股烟熏味。西班牙人还瞧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与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瞧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与军人思维与眼光就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就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与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763年,法国人麦加发明了能够软化橡胶的溶剂。 1770年,英国化学家普立斯特勒发现橡胶能擦去铅笔字迹。 1823年,英人马金托什,像印第安人一样把白色浓稠的橡胶液体涂抹在布上,制成防雨布,并缝制了"马金托什"防水斗蓬,这也可能就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雨衣吧。 1852年,美国化学家古特义在做试验时,无意之中把盛橡胶与硫磺的罐子丢在炉火上,橡胶与硫磺受热后流淌在一起,形成了块状胶皮,从而发明了橡胶硫化法。古特义的这一偶然行为,就是橡胶制造业的一项重大发明,扫除了橡胶应用上的一大障碍,使橡胶从此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工业原料,从而也使与橡胶相关的许多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随后,古特义又用硫化橡胶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双橡胶防水鞋。 1876年,英国人魏克汉九死一生,从亚马逊河热带丛林中采集7万粒橡胶种子,送到英国伦敦皇家邱植物园培育,然后将橡胶苗运往新加坡、斯里兰卡、

橡胶配方与各种物性之间的关系

“炼胶工人”胶友对《橡胶配方与各种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针对性的分享,非常感谢他的指点! 不同的橡胶产品对胶料的物性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时对生产这些产品时胶料的工艺性能(加工性能)也需要不同的要求。所谓的工艺性也就是生产这些橡胶产品的过程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做出来的橡胶产品也就很难做到性能理想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一句话,无论你要求橡胶产品有什么样的物性要求,也不管你的要求是高还是低,如果工艺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实现要求的过程无法满足),那么你就很难顺利的去生产。 不多赘述,该贴将和大家一起谈论各橡胶工艺性能受配方的影响及关系。 一、混炼性能 1.各种成分对混炼效果的影响 主要分析配方中各种填料、化学药品、操作油等配合成分混入橡胶中的难易性、分散性。它主要由这些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的高低、浸润性的大小来决定。 胶料混炼工艺设计的好坏评价方法之一就是各种成分是否可以在橡胶中能够迅速的分散;混炼效果的好坏,则可以通过各种成分在橡胶中能否均匀分散其中来衡量。这两个指标都主要取决于配合成分与橡胶之间的互溶性、浸润性。 “互溶性”这个词大家可能会认为橡胶那么大的分子怎么可能溶解在各种配合成分里很多配方里,应该是配合成分溶解在橡胶里才对。其实,所谓的溶质、溶剂也是相对的,量少的惯称为溶质,量多的则为溶剂,习惯性的认为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如果“溶质”的量比“溶剂”的量大很多的话,那就是“溶剂”溶解在“溶质”中。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为互溶性了。为了能让胶料达到多种综合性能都很优异的效果,很多配方用到的橡胶都不止一种,可能2、3、4、5种橡胶并用,这就涉及到这些橡胶之间的互溶性(也许橡胶之间的互溶性大家更好理解一些)。混炼后的胶料如果电镜图片里显示各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离、橡胶之间、橡胶与各配合成分之间分散的非常均匀那就表明互溶性好,否则互溶性就差。互溶性差的配方体系所对应的胶料的各种物性也就不能得到好的体现。 其实,橡胶配合体系是不能像盐溶于水那样做到分子级的互溶性,一是因为橡胶是由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复杂体系组成,二是各种配合成分也不是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三它们是固相之间的溶解性。橡胶对配合剂的浸润性也许更能清楚的解释混炼工艺及效果的好坏。 橡胶对配合成分的浸润性高低主要决定于配合成分自身的特性,当然与橡胶的性质也有关系。有机的、非极性的大多数化学样品(塑解剂、分散剂、操作油等软化剂、防老剂、硫化体系等)都易溶解在橡胶里,被橡胶浸润。无机的氧化物、盐类、各种土等则不易被橡胶浸润。相似相容原理也解释了这些现象。 各种有机化学药品,塑解剂、分散剂、塑分、防老剂、促进剂、SA包括各种硫化都易混入橡胶中,而且加入的量比较少,这里就不对它们多加分析。 填料一般可以分为亲水性的和疏水性的两种。氧化锌、氧化镁等无机氧化物及硫酸钡、硫酸镁、轻钙、重钙等盐类由于是极性的、亲水性的,在混炼时容易产生负电荷,而橡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所以二者便会相互排斥,所以难以分散橡胶之中。陶土、云母、滑石粉、高岭土等虽然也是无机的、极性的,与橡胶之间的形成的界面亲和力小,虽不易被橡胶浸润,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粒径比较大且结构性比较低,混入橡胶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分散的效果也可以接收,但补强性都比较差。白炭黑虽然是亲水性的,但它的粒径非常小、结构性高、视密度小、易飞扬,且容易产生静电,使得它很难混入橡胶中。炭黑是最典型的

22常用填料介绍

常用填料介绍 钛白粉 钛白粉学名为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分子式为TiO2,相对分子质量。CAS 登录号:13463-67-7 ,EINECS 登录号:236-675-5.也称钛白。属于惰性颜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 它有金红石型(Rutile R型)和锐钛型(Anatase A型)二种结构,金红石晶体结构致密,比较稳定,光学活性小,因而耐候性好,同时有较高的遮盖力,消色力。 钛白粉的主要应用领域:涂料、塑料、油墨、造纸,其中涂料占60%,塑料占20%、造纸占14%,其它(含化妆品、化纤、电子、陶瓷等领域)占6%。钛白粉在橡胶行业中既作为着色剂,又具有补强、防老化、填充作用。 钛白粉颜料是精选结构外型和粒度分布等与钛白类似,且表面具有反应活性的无机粉体为基本原料(内核),TiO2为包膜物,应用新材料改性复合制备、无机包膜、粉体均化等高新技术,通过二者的分割细化,表面羟基化改造和机械力化学反应等方式制备而成的新型复合白色颜料,它具有与钛白粉相同或近似的物化性质,因而具有二氧化钛颜料性质。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油墨行业,可取得与使用钛白粉相同的技术性能,且较大幅度地降低原材料的使用成本。钛白粉颜料的生产和应用,是解决钛白粉生产中的钛资源短缺、降低环境污染、提高钛白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产品的制备和应用技术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被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被评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 性能特点 1、钛白粉颜料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核物的选用、包核物与包膜物表面羟基化以及复合白色颜料具有与钛白粉接近或相同性能的特点在国内外均属首创。 2、钛白粉颜料颗粒表面呈结晶TiO2性能,晶型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因此产品具有与钛白粉相同或近似的性能,如:遮盖力、白度、吸油量等。 3、钛白粉颜料与钛白粉比:产品的粒度、粒径分布更佳,复合物的异质性质及低密度,使得产品在涂料体系中使用具有更佳的分散性和适用性。 4、消费成本较钛白粉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小于钛白粉3000-5000元/吨。 5、生产过程对环境无污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性能验证 1、钛白粉颜料对涂料对比率性能的影响涂料的遮盖性能是反映白色颜料性能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指标,在涂料其它组分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涂料的遮盖力越强,表明颜料的遮盖性能越强。

2014年橡胶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橡胶行业分析 报告 2014年6月

目录 一、橡胶产业发展回顾 (4) 1、产业简介 (4) 2、规模式发展成为过去十年主旋律 (5) 3、产业进入由“大”变“强”新阶段 (6) 4、原材料低位利好下游制造,短期龙头毛利有望继续上升 (8) (1)全球天然橡胶呈现供大于求,原材料低位盘整局面恐难改变 (8) (2)主要合成橡胶品种产能过剩,毛利空间受制于天然橡胶与油价双重压力 (9) 二、轮胎与橡胶制品:进口替代、产业升级 (10) 1、轮胎:车用消费品迎来黄金发展新阶段 (10) (1)汽车消费观“平民化”将促使车用消费品迎来国产化浪潮 (10) (2)国内轿车替换胎市场将成为轮胎国产化的突破口 (12) (3)并购重组、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14) (4)具有品牌、渠道、技术能力的龙头公司将会逆势崛起 (16) 2、橡胶制品:高端制造带来产业升级 (18) (1)橡胶制品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18) (2)产品升级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19) (3)产业链一体化打开成长空间 (21) 三、配套行业:需求稳定,格局优化 (21) 1、需求增长:全球需求稳定增长,中国仍是最大驱动力 (21) (1)全球橡胶及助剂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 (21) (2)中国需求依然是最大驱动力 (22) 2、橡胶助剂:环保风暴促行业健康发展 (24) (1)橡胶助剂的产业演变:一场进口替代的盛宴 (24) (2)环保风暴促进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27) 3、炭黑:集中度提升格局优化,行业进入周期反转 (29) (1)我国炭黑工业占据全球重要地位 (29) (2)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势所趋 (29)

硅微粉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选择

硅微粉填料在橡胶产品的作用及用量选择 橡胶产业大量使用填料作配合剂,其用量仅次于橡胶耗用量。补强填料用于橡胶,不仅能进步橡胶制品的强度,而且能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并赋予制品良好的耐磨耗、耐撕裂、耐热、耐冷、耐油等多种性能,可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非补强填料用于橡胶,主要起填充增容作用,某些品种也兼有隔离、脱模或着色的作用。 橡胶产品对硅微粉填料的要求 1、对硅微粉填料的一般要求 (1)补强填料粒子表面要有强的化学活性,能与橡胶产生良好的结合,能改善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粘合性能。非补强填料粒子表面呈化学惰性,和橡胶不产生化学结合,不影响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及耐候性、耐酸碱性和耐水性。 (2)有较高的化学纯度,细度要均匀,对橡胶有良好的湿润性和分散性。 (3)不易挥发,无臭、无味、无毒,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 (4)用于白色、浅色和彩色橡胶制品的填料,还要求不污染,不变色。 (5)价廉易得。 2、对硅微粉填料的性能要求 (1)细度:一般说,补强填料颗粒越细,比表面积越大,和橡胶接触面积也越大,补强效果越好。非补强填料颗粒越细,加进橡胶后混炼效果越好。但必须分散均匀,如分散不均匀,即使颗粒很细,混炼效果亦不好。 (2)颗粒外形与晶型:填料颗粒外形以球形较好,片形或针形填料在硫化胶拉伸时轻易产生定向排列,导致永久变形增大,抗撕裂性能降低。补强填料中炭黑和白炭黑为无定形,其他填料也有结晶型的。比如硅微粉虽与白炭黑化学成分均为二氧化硅,但前者为结晶型,后者为无定型。结晶型填料又分为异轴结晶和等轴结晶两种。同轴结晶x、y、z三轴相似,各向同性。异轴结晶x、y、z三轴有明显差异,各向异性在常用非金属矿物填料中,陶土、石墨、硅藻土属异轴结晶系。碳酸钙为等轴结晶系。要求耐磨和耐撕裂性能好的橡胶制品,不宜用异轴结晶系物质作补强填料。 (3)表面性质:粉体填料混进橡胶,其粒子被橡胶分子包围,粒子表面被橡胶湿润的程度对补强效能有很大影响。不易湿润的颗粒,在橡胶中不易分散,轻易结团,降低其补强效能。这种状况可以通过添加某些有助于增加湿润的物质得以改善。例如补强效能很小的碳酸钙,加进脂肪酸后,降低了表面张力,增加了湿润程度,进步了补强效果。

各种橡胶物性

橡胶配方的设计与运用 最常用的促进剂是D。在天然、合成中作中速促进剂用。硫化临界温度为144度硫化平坦性差,作第二促进剂用时老化性能下降,必须适当加防老剂。不适用于白色和浅色制品。 4.硫化活性剂, 加入后能增加促进剂的活性因而能减少促进剂的用量,或缩短硫化时间。所以称为活性剂1. 设计配方应在多个方面综合考滤,1.确保指定的物性。所谓物性大体是在如下几个方面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定伸应力、硬度、磨耗、疲劳与疲劳破坏、回弹力、扯断伸长率等。2.胶料加工过程中,性能优良,确保产品高产、省料。 3.成本低价格便宜。 4.所用的原材料很易采购到。 5.生产力高,加工方便,制造过程中能耗少。 6.符合环保及卫生安全要求。 一,.对各种橡胶物性要有充分地了解。 天然胶物性; A. 天然橡胶加热后慢慢软化,到130—140度则完全软化至熔融状态,温度降低至零度时渐变硬,到-70度变成脆性物质。天然胶的回弹率在0-100度内可达50-85%升至130度时仍保持正常的使用性能。伸长率最高可达1000%。天然橡胶是一种结晶性橡胶,自补强性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纯胶的拉伸强度达17—25MPA,补强硫化胶达25—35MPA,曲绕达到20万次以上,这是因为天然胶,滞后损失小,生热低的结果。天橡胶具有较好的汽密性。天然橡胶的老化性能差,不加老防剂的橡胶,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4—7天后即出现龟裂现象。与一定浓度的臭氧在几秒钟内即发生裂口。 天然胶耐碱性好,但不耐强酸。耐极性溶剂,故不耐非极性熔剂,耐油性差。 天然胶的配合,普通硫化体系硫黄用量 2.0-2.4 促进剂用量 1.2-0.5。半有效硫化体系硫黄1.0-1.7 促进剂2.5-1.2,有效硫化体系硫黄0.4-0.8,促进剂5.0-2.0。普通硫黄体系多硫交联健多,而单硫健少。多硫健能低,稳定性差,耐热、耐老化性差。但综合物理机械性能好。普通硫黄硫化体系,硫黄加多时易喷硫,可用不溶性硫黄替代,不容性硫黄可改善硫化胶料半成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解决高温下出现的橡胶返原因题。可以改善拉伸、定伸应力、及弹性,胎面胶使用还可以改善磨耗。但有一个缺点,硫速快易焦烧。 有效硫化体系不发生硫化返原现象,一般用于制造要求低蠕变率、高弹性、生热低的优良制品。硫黄加量一般为0.6—0.7份,氧化锌为3.5-5份,载硫体一般采用TMTD及N,N-二硫化二二吗啡啉硫黄给于体。有效硫化体系的老化性能也大大地得到了改善。 半有效硫化体系,有着硫黄硫化体系的机械物理性能,有效硫化体系的低蠕变、弹性、生热低等物性。硫化返原现象在两者之间。可使用秋兰姆类,但有易喷霜、焦烧等缺点。常用硫黄给予体DTDM二硫代二吗啡啉,在硫化中DTDM可完全替代硫黄时,形成有效硫化体系。它的优点是焦烧时间长、不喷霜不污染,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在全天然胶配方中,胶料的耐磨性、动态性能、耐老化性、抗返原性。和曲绕性能都明显提高。DTDM在天然胶中的用量是0.5份相当于1份硫黄。在70/30天然/顺丁中相当于0.6-0.8份硫黄。50/50时相当于0.5份硫黄。DTDM的用量不宜超过1份。 天然橡胶可以用有机过氧化物硫化。最常用的是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高温老化性、蠕变小、压缩永久变形小、动态性能好,抗返原性好。缺点是硫速慢、易焦烧、撕裂强度低与抗臭氧剂不相容硫化模具易积垢。天然胶的最佳硫化温度是143度,

天然橡胶的基本概况

上海期货交易所 天然橡胶期货合约交易操作手册(2008版) 天然橡胶概况 一、自然属性 通常我们所说的天然橡胶,是指从巴西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固、干燥等加工工序而制成的弹性固状物。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含量在9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酸、糖分及灰分等。 天然橡胶的物理特性。天然橡胶在常温下具有较高的弹性,稍带塑性,具有非常好的机械强度,滞后损失小,在多次变形时生热低,因此其耐屈挠性也很好,并且因为是非极性橡胶,所以电绝缘性能良好。 天然橡胶的化学特性。因为有不饱和双键,所以天然橡胶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力较强的物质,光、热、臭氧、辐射、屈挠变形和铜、锰等金属都能促进橡胶的老化,不耐老化是天然橡胶的致命弱点,但是,添加了防老剂的天然橡胶,有时在阳光下曝晒两个月依然看不出多大变化,在仓库内贮存三年后仍可以照常使用。 天然橡胶的耐介质特性。天然橡胶有较好的耐碱性能,但不耐浓强酸。由于天然橡胶是非极性橡胶,只能耐一些极性溶剂,而在非极性溶剂中则溶胀,因此,其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很差,一般说来,烃、卤代烃、二流化炭、醚、高级酮和高级脂肪酸对天然橡胶均有溶解作用,但其溶解度则受塑炼程度的影响,而低级酮、低级酯及醇类对天然橡胶则是非溶剂。 二、品种分类及质量标准 天然橡胶按形态可以分为两大类:固体天然橡胶(胶片与颗粒胶)和浓缩胶乳。在日常使用中,固体天然橡胶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胶片按制造工艺和外形的不同,可分为烟片胶、风干胶片、白皱片、褐皱片等。烟片胶是天然橡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一直是用量大、应用广的一个胶种,烟片胶一般按外形来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共六级,达不到五级的则列为等外胶。 颗粒胶(即标准胶)是按国际上统一的理化效能、指标来分级的,这些理化性能包括杂质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氮含量、挥发物含量、灰分含量及色泽指数等七项,其中以杂质含量为主导性指标,依杂质之多少分为5L、5、10、20及50等共五个级别。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天然橡胶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天然橡胶行业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 (3) 1、产业政策环境 (3) 2、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4) 3、具体政策、管理制度 (4) (1)产业规划 (4) (3)行业技术标准 (5) (3)关税等税收政策 (5) (4)良种补贴政策 (7) (5)国家储备政策 (7) (6)《中华人民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8) (7)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8) 二、国天然橡胶需求 (9) 1、需求总量居世界首位、高度依赖进口 (9) 2、下游行业发展还将引领天然橡胶的需求 (10) 三、国天然橡胶供给 (11) 1、产量增长缓慢,国自给水平严重不足 (11) 2、生产布局、产品结构 (12) 四、我国天然橡胶进口状况 (12) 五、影响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2、不利因素 (15) 六、行业主要参与者简况 (16)

国际传统理论认为,北纬15 度以北不适宜种植天然橡胶。上世纪50 年代初,我国天然橡胶年产量仅200 吨,而天然橡胶被西方国家列入禁运物资。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于1952 年开始在、雷州半岛等地尝试大规模种植橡胶。经过广大农垦人的不懈努力,至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成功,并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橡胶工业。至2008 年末,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产量位居世界前6 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面临适宜种植面积有限、自然灾害较频繁、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国市场控制等问题,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依存度迅速攀升。 一、天然橡胶行业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 1、产业政策环境 天然橡胶在我国一直被列为战略物资,尽管目前天然橡胶国际贸易已实现正常化,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 年2 月13 日下发的《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10 号)中仍然明确指出“天然橡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工业原料”,并要求农业部等主管部门、金融机构等支持天然橡胶行业发展。 由于自然条件相对不利以及天然橡胶的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对天然橡胶产业实施关税保护,在2002 年与东盟国家签订的《中国-东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