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来源:海峡药学1999年第4期第11卷

作者:周江海福建省老年医院;余清平南京军区联勤部医疗所

近5年来,我们对123例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成药黄连素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收效甚佳。

服法: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8粒/次,每日3次口服。服至血糖降至正常时,逐渐减量至每日1次,6——10粒/次维持。

黄连素片1.5g/次,日3次口服。血糖降至正常后逐渐减量,最后可减至每日1次,0.5g/次维持。

结果显示:

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FBG在7.0~9.8mmol/L的75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51例,3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15例,另9例也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FBG在9.9~11.1mmol/L的20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10例,3周内血糖有明显下降者8例,另2例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才有明显下降;

FBG在11.1mmol/L以上的28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8例,3周内血糖有明显下降者15例(其中15例1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3例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有所下降,2例无效。

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1、2、3个月后均无副作用,分别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与用药前相比均无改变。表明黄连素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不产生耐药性,使患者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江扬聪等对西医久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的21例患者,以达美康配合六味地黄丸(浓缩水蜜丸)治疗,治疗后血糖、血压能稳定在正常范围,从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周江海等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用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48例,显效30例(62.5%),好转17例(35.4%),无效1例(2.1%),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分析

近5年来,我们应用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4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糖尿病的诊断是按1980年WHO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提议,1982年全国糖尿病会议采纳的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96例。治疗组48例中,男42

例,女6例;年龄60~81岁,平均68岁;病程3~25年,平均7.8年;空腹血糖6.9~18.5 mmol/L,尿糖+~+++;其中合并冠心病者30例,高血压病15例,高脂血症者23例;38例曾用过1~2种降糖药物。对照组48例中男40例,女8例;平均年龄67岁;病程2~25年,平均7.6年;空腹血糖6.8~18.5 mmol/L,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原有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9.0 g,1日3次,黄连素片0.3 g,1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待血糖基本正常时逐渐将原降糖药减量。同时配合糖尿病饮食,限制糖的摄入。对照组维持原治疗。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空腹血糖<6.72 mmol/L,尿糖定性阴性或血糖<8.4 mmol /L,下降幅度>1.68 mmol/L;好转:治疗后空腹血糖<11.2 mmol/L,尿糖定性+—++,下降幅度>1.68 mmol/L;无效:治疗后空腹血糖变化不大,尿糖定性亦无大改变,或血糖仍>11.2 mmol/L。

2 结果

治疗组48例中显效30例,占62.5%,好转17例,占35.4%,无效1例,占2.1%;对照组中显效18例,好转21例,无效9例。治疗组中5例心律失常有2例治愈,2例好转,23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照组3

例心律失常无改善,20例高脂血症亦无血脂变化。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3.1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病范畴,其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其迁延日久,阴津下注,燥热主伐正气,终至肾不固摄,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造成气阴两伤的病理变化;而西医认为是体内的糖代谢紊乱所致。

3.2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等六味中药组成,本方为补阴的主要方剂,熟地滋补肾阴为主药;山药补脾固肾,山萸肉补益肝肾,均为辅药;茯苓利湿健脾,使山药补而不滞,泽泻宣泻肾浊,使熟地补而不腻,丹皮清泻肝炎,使山萸肉补而不涩,均为佐药。六药合用,三补三泻,寓泻于补。黄连素具有抗升糖激素作用,还能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对Ⅱ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此外黄连素还具有较好的降脂、降压以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3.3 本组病例持续用药均在2个月以上,有的连续用药近2年,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我们认为六味地黄丸与黄连素合用治疗老年糖尿病疗效确切,用药方便,无副作用,对于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宜。

中药材黄连降糖新用详谈

2013年03月07日来源:糖尿病网

黄连能改善糖尿病人胰岛素状况,改善糖尿病人的糖代谢程度,早已被医学证实。所以,民间使用黄连辅助降糖是一个好办法。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己买黄连辅助降糖,尤其是糖尿病初期的病人会更为有效。在中药店购买黄连的根或茎,每次用3到5克煮水或者泡水当茶饮用,这种辅助降糖的办法既经济又实惠。需要提醒的是,胃虚寒型的糖尿病人不能使用黄连降糖的方法,这种类型糖尿病人服用黄连反而会加重病情。

黄连是广大读者非常熟悉的一味中药,人们对它的了解,可以说超过其他中药。据不完全统计,和黄连有关的歇后语、俗语就有数十条之多。耳熟能详就有“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老太太吃黄连,苦口婆心”,“黄连打官司,诉苦”,“黄连拌苦瓜,苦上加苦”,“苦不过黄连甜不过蜜”等多条,这是其他中药难以比拟的。

通过这些歇后语可知,人们对黄连的认识,至少是毁誉参半的。但是,对于广大患者而言,吃黄连确实是“苦尽甘来”。

黄连概说

黄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为毛莨科黄连属,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中医应用黄连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热烦躁、胸满呕吐、泄泻痢疾以及眼目红肿、口舌生疮、痈肿、疔毒、烧伤等症。

黄连为什么这么苦?这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我们知道,黄连的有效成分主要有小檗碱(也称黄连素)、甲基黄连碱、黄连碱、防已碱、药根碱、棕榈碱等,人们常用的成药黄连素,学名就叫盐酸小檗碱。黄连素究竟有多苦?有人用1份黄连素,加25万倍的水进行稀释后,仍有苦味。

“良药苦口利于病”,如此之苦的黄连素,现代研究发现却对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萄萄球菌、伤寒菌等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成为治疗疾病的良药。而黄连也因为其药用价值较高,用途广泛,成为中医常用品种和我国主要中药材出口创汇品种之一,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据《全国中成药品种目录》统计,以黄连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品种就有108种,代表性的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片、加味香连丸等。

降糖新用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黄连的一些新的用途。现代药效学研究发现,黄连还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糖、利胆、解热、抗炎、强心、利尿、镇痛、镇静、降低眼内压、抗癌等作用,对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胃肠道疾病、溃疡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能够“诱杀”细胞,对早期胃癌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使黄连这味老药焕发了青春。黄连治疗糖尿病,使它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越来越高。

中医自古就有应用黄连治疗消渴病的记载。《近效方》指出:“黄连,治消渴能饮水,小便甜,如有脂麸片,日夜六七十起”。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以此为线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探索。最近,一项由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科学家联合开展的科研结果表明,黄连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连续3周为糖尿病模型动物注射黄连素,结果发现黄连能使升高的血糖下降50%左右,接近正常血糖水平。专家推测,2型糖尿病是由于控制血糖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工作导致。黄连素的降糖机制可能是让胰岛素能更好地工作,来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治疗效果。

现代药效学研究发现的降血糖中药很多,为什么科学家对黄连情有独钟?原来,黄连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替代药物,也可以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的替代药物,更由于黄连是天然药物,只要应用

得当,很少有毒副作用出现,用之临床,是一药两用,一举两得,这是其他药物无可比拟的,人们对它青睐有加,不是没有原因的。

历代医家对黄连做出了高度评价。陶弘景认为黄连“久服长生”,缪希雍认为黄连是:“病酒之仙药,滞下之神草”,符合现代人烟酒过度、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最终能够研发出防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中药。

安全须知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黄连虽然是一味治病良药,但是,应用不当,同样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曾有过口服黄连制剂引起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冷汗、血压下降、休克,同时引起过敏反应,如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散在针尖大、压之褪色的红色丘疹样药疹,出现头晕、舌麻、咽喉不适、脸肿、颜面及四肢起荨麻疹型药疹的报道。

也有报道,大剂量应用黄连注射剂,可引起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增加、过敏性紫癜。严重时可致中毒,表现为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四肢抽搐、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心跳和呼吸骤停,称为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所有这些表明:使用黄连防治糖尿病和所有中药一样,都必须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有是病,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这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也是发挥中医疗效的关键。

(责任编辑:徐蓓蓓)

黄连治疗糖尿病临证体会

时间:2012-12-12 12:23来源:未知作者:中医中药秘主网 : https://www.doczj.com/doc/e613396921.html,

黄连治疗糖尿病由来已久,《名医别录》首先记载有黄连“止消渴”。《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俗方多用黄连治痢及渴”,宋代《太平圣惠方》治消渴病的177首方剂常用的10味药中,黄连就居于前三味;《普济方》第177卷消渴门中收载复方约64个,其中含有黄连的处方为13个,可见黄连在古代消渴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笔者将以黄连为主药的系列经方运用于糖尿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证体会简介如下,愿对同道有所裨益。

常用黄连系列经方

《伤寒论杂病论》含有黄连的方剂共14个,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葛根黄芩黄连汤、小陷胸汤方、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通腑泻浊,能清胃肠之实热,导中满。黄连清热燥湿,清胃肠实热燥肠胃之湿。黄连单用易使燥屎内结,配伍大黄通腑则防此弊端,又能增强清热之功。二者相辅相承,“釜底抽薪”以清胃肠之实热。

2.葛根芩连汤

葛根,其味辛性凉,既可解肌热,又可清肠热,还可升胃肠津液,《名医别录》言葛根能“疗消渴”,现代研究证实葛根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本草经疏》),与黄连配伍增强其清热燥湿之功。黄连、黄芩与甘润之葛根、甘草配伍,能收“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本草思辨录》)。

3.小陷胸汤

小陷胸汤为清热涤痰之首选方。半夏为化痰之要药,“消心腹胸隔痰热结满”(《别录》)。瓜蒌实甘寒滑润,善涤痰结,“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伤寒证治准绳》),为涤痰消浊之佳品,利大肠,又能疏肝泄热、润肠通便;既助

黄连清热泻火,又助半夏化痰开结,兼润便导下。《医宗金鉴》载:“黄连涤热,半夏导饮,瓜蒌润而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小陷胸汤,清热涤痰以消膏浊,辛苦行气以除中州之满。

4.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人参健脾益气,干姜温中行气,二药配伍作用于脾以温中健脾;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作用于胃以清胃热。两组药物寒温并用、补泻兼施。

5.半夏泻心汤

苦寒之芩、连与辛温之半夏、干姜配伍,辛苦相配,寒温并用,为辛开苦降法的典范,“苦寒能清热除湿”,“辛通能开气泄浊”,“辛以开之,苦以降之”,“以苦降其逆,辛通其痹”(《临证指南医案》),又合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

6.乌梅丸

乌梅酸温,敛肝木而助厥阴之气生,而风消火灼之虑消于无;生津养阴以止消渴;黄连、黄柏清热燥湿,黄柏尤长于清利脾肾之湿热。又乌梅配连、柏,苦酸以制甜。当归补血而柔肝,活血通络以养肢末,人参、细辛、蜀椒、桂枝、干姜、附子温中散寒,又温通经络之力尤甚,为治疗下寒证而设。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又辛甘合用可化阳,酸甘相合可坚阴。如此,阴阳得以调和,寒热更可平定。

黄连系列经方应用要点

《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笔者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以中满内热为核心病机,病起食郁,因郁而热,热耗而虚,最终由虚至损,形成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郁热虚损4个阶段。具体过程为:过食肥甘,脾胃功能受损,食滞中焦而成中满;脾土壅滞,日久化热,波及脏腑,或与痰湿胶合,表现为胃热、肠热、胆热、肝热、痰热、湿热等;病情迁延,热耗气伤阴,发展到虚的阶段,此过程多见虚实夹杂,表现为脾虚胃热、脾虚胃滞、上热下寒等;热、虚阶段进一步发展,损伤络脉,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则发展至损的阶段。根据各阶段病机特点及证候表现,辨证选用经方,常常用治糖尿病热、虚的阶段。

1.热的阶段

热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胃肠实热证、肠道湿热证、痰热蕴结证。大黄黄连泻心汤清泻胃肠热结,故用治胃肠实热证,辨证要点为口干口臭、大便秘结;葛根芩连汤清肠热、利肠湿,故用治肠道湿热证,辨证要点为大便黏滞不爽,苔黄腻;小陷胸汤清化痰热,故用治痰热蕴结证,辨证要点为胸脘痞闷、苔厚腻。

2.虚的阶段

虚的阶段主要表现为脾虚胃滞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等。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健脾气,消中满,故用治脾虚胃滞证,辨证要点为胃胀不适,或呃逆;若腹泻症状明显者,则用生姜泻心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补脾气清胃热,寒温并用,故用治脾虚胃热证,辨证要点为乏力,口干;一般多用党参,热象重者用西洋参,虚甚者用红参;乌梅丸清上温下,故用治上热下寒证,辨证要点为口干苦,腰以下怕凉。

黄连系列经方临证应用体会

1.消渴阶段不避黄连

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正如《内经》所述,起于肥胖,经历脾瘅,终至消渴。故消渴阶段往往疾病进入中后期,多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证,甚者病性由热转寒。此阶段治疗本应以补益为主,但若血糖偏高,仍可于温补之中加一味黄连,只取其降糖之用,而弃其苦寒之性。

2.黄连致泻与止泻问题

黄连苦寒,苦寒者伤中,故黄连可致脾胃虚寒,出现腹泻等症状,而以生姜或干姜则可佐制黄连之苦寒,避免苦寒伤胃。同时,黄连燥湿,可厚肠止痢,故大量应用亦可致便秘、腹胀,而若以通下之大黄配伍,则可避免黄连厚肠之弊。

3.常用黄连药对

黄连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可用于糖尿病郁热虚损各个阶段。如黄连配伍黄芩,清胃肠火热,常用于热的阶段;黄连配伍知母或花粉,清热兼顾滋阴生津,用于邪热伤阴;黄连配伍晚蚕砂,清热化浊,用于湿浊痰热胶结者;黄连配伍乌梅,清泄火热兼敛阴生津,防火毒伤阴;黄连配伍肉桂,清上热而温下寒,用于寒热错杂者。

4.黄连用量

《药典》规定的黄连临床剂量为2~5克,此剂量范围用于调理尚可,然若用于降糖,不免力量太小,杯水车薪。我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黄连降糖的剂量应在15克以上。一般,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6.5%~7%时,黄连用15克左右;HbA1c在7%~10%时,黄连用30克左右;HbA1c>10%时,黄连用45克以上。笔者曾治一初发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22mmol/L,餐后血糖34.99mmol/L,在未应用降糖西药的情况下,应用90克黄连治疗2周后,空腹血糖降至7mol/L左右,餐后血糖降至9~12mmol/L。在应用大剂量黄连时,一般治疗周期为1~3个月,同时以生姜15~30克或干姜6~9克佐制黄连之苦寒,而血糖控制达标后,即将黄连减量,并改汤剂为丸、散剂,黄连每日用量仅1~3克。

小结:黄连在糖尿病中的运用由来已久,以清热燥湿见长,针对糖尿病的中满内热核心病机及郁热虚损各阶段病理特点,通过配伍,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葛根芩连汤、小陷胸汤运用于糖尿病的初期热的阶段;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运用于糖尿病的中期虚实夹杂阶段。黄连用治降糖,剂量宜大;用治调理,小量足矣;大剂量降糖,应用汤剂短期治疗;小剂量维持,以丸、散长期调理。黄连虽苦寒,然经配伍,苦寒之性可被佐制,而无虑其伤中之弊,作为糖尿病治疗之要药。

黄连素复方为“三高”治疗提供新选择

2010年6月15日12:健康保健专版

来源:解放日报作者:群宣

本报讯日前上海市利群医院举办的健康沙龙透露,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会员、第二军医大学利群临床医学院教授吴林根多年潜心研究,发明了以中药提取物小檗碱(黄连素)为主、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组合物,治疗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取得较好疗效,为众多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廉价的治疗选择。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为中心,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聚集于个体的临床症候群,俗称“三高症”。我国有众多“三高”患者,致使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居高不下。目前治疗“三高症”分别由不同类药物治疗。 2000年起,利群医院吴林根代谢综合征工作室开始用中药提取物黄连素等按不同比例组合的复方,治疗数千例“三高症”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小檗碱(黄连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上海市利群医院吴林根代谢综合症工作室开始用中药黄连提取物黄连素等按不同比例组合的复方,治疗肥胖症、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数千例患者,初步统计显示,减肥、降尿酸有效率达83%;降脂、降糖有效率达90%以上,对脂肪肝也有一定疗效。黄连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配方每日治疗量的价格仅为0.52元。

这一配方于2008年11月26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一种减肥用组合物”授权,取得了发明专利证书。相关减肥降脂论文已于2007年被《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发表;有关降尿酸的论文有望下月被《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

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

黄连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

黄连素对心率的影响与剂量及给药方式有关,每日口服2克以下,对心率无影响;如静脉点滴,可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引起心率减慢。所以,临床上为了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溃疡病者,可饭后服药,或将每次剂量适当减少至0.3克;一般不静脉给药,口服剂量不要随意加大,最好不要超过2克。

黄连素的降血糖作用明显,且呈量效关系。

黄连素的主要副作用是味苦。剂量过大时对胃有一定刺激,会造成胃酸过多,即中医所说“苦败胃”。

原文地址:利群医院降脂减肥有新招作者:wlgys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呈逐渐升高趋势。肥胖与糖耐量减低、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肥胖者与正常人发病率相比,冠心病高出2~5倍,高血压高出2~4倍,糖尿病高出4倍。肥胖者发生猝死是非肥胖者的40倍.这几种慢性病互为因果,互相作用加重病情发展,加剧其危害。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对人们健康的危害,也为无数触目惊心的教训所证实.肥胖病和爱滋病及癌症已成

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利群医院心血管病专科医生经长期研究,探索一种全新的中西医结合降脂减肥药物方法.经临床数百病例应用,多数病人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此治疗方法有如下特点:

⑴. 减肥是采取完全不同于常见的控制饮食和耗脂排脂的方法,而是通过科学的全新理念抑制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方法,达到降脂减肥的目的。

⑵. 减肥起效时间,最短的17天,减肥达12斤,一般3个月显示疗效。

⑶. 减肥最明显部位是腹部、臀部及下肢,减肥多数也是从腹部等开始且向全身延及。青少年疗效更佳.

⑷一般超重者,减肥重量多半为5公斤左右,也有一些病人减少13公斤。目前观察表明,治疗时间较长者,减肥达20公斤之多。

⑸对减肥病人,一般不刻意强求改变既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

⑹在减肥同时,还可使空腹血糖异常者的血糖明显下降。

⑺在减肥同时,还可使脂肪肝肝炎及服用他汀类后肝功能损害者,治疗后转氨酶等恢复正常。对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⑻.停药后血脂有反跳,但体重仅见轻微反弹或不反弹.

⑼. 长期服药未见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反应。一例自2003年起服药,至今未见任何付作用.

⑽.本治疗方法价格低廉,且为医保用药.

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

让我们为你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黄连素片医治多种疾病

黄连素片治疗多种疾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癌病) 黄连素作为一种老药,在临床上治疗菌痢、肠炎、胃炎、胃溃疡、腹泻等病症,已为众所周知,然而,黄连素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癌病等病症的作用,许多人还知之不多,这里作一介绍。 1、治疗高脂血症:用黄连素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明显。治疗一 个疗程(20天)后,体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具有较好作用。且对人体无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降脂药物。 2、治疗高血压: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令人满意,多数中老年患者 服用黄连素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该药物还能改善血液动力状态,减少对心脏及肾脏的损害,即使长期服用,也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关研究证实,黄连素中含有小蘖碱等化学成分,这种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血管舒张而起降压作用。 3、治疗心律失常:中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往往与器质性心脏病 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二尖瓣病变等。口服黄连素,每次0.,每日4次,连服7-12天,便可使心悸、气短、胸闷不适等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使心律失常得到

控制。黄连素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从而可以降低因冠状动脉梗塞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4、治疗糖尿病: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黄连素可以降低血 糖和尿糖,每次服用黄连素0.,每日4次,1-3个月后可使血糖,尿糖下降。还能较好地防止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5、防治癌症:黄连素防治癌症的作用,也与其富含小蘖碱的化 学成分有关。实验证明,小蘖碱在动物体内能增强白细胞以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细菌毒素以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解毒效应。而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提高机体抑癌、抗癌能力。因此,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肠道憩室、食道炎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经常服用黄连素,既可治疗上述各种病症,同时还可防止癌变的发生。 黄连素 【摘要】黄连素常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发现其对心律失常、高血压、血小板聚集、糖尿病、高脂血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等疾病的治疗均有满意的疗效,可供临床用药参考。 【关键词】黄连素;临床应用;抗菌消炎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从中药黄檗、黄连、三棵针、唐松草等植物的药材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临床上应用的制剂多为盐酸黄连素,现能人工合成。由于黄连素能使细菌表面的菌毛数量减少,使细菌不能附着在人体细胞上引起感染,因而具有抗感染作用,对革兰阳

【资料】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最著名的中成药,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六 味地黄丸可以补肾。而在中医看来,糖尿病人肾虚较普遍, 所以中医大夫常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糖尿病。但六味地黄丸 治疗糖尿病是否真的有效?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病友都适 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为了给广大糖尿病病友一个满意的 答案,我们愿从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的历史渊源入手,系统 介绍它们的功效、适应证与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作用等。 六味地黄丸作用和应用六味地黄丸处方出自宋代名医 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在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基础上化裁而来。由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 泽泻、丹皮六味中药组成,其中以地黄为主药,故称六味地 黄丸。作用主要是滋阴补肾,兼可补益肝脾之阴。更因肾阴 为元阴,五脏六腑之阴非此不能滋,故六味地黄丸历来被认 为是滋阴药和补肾药的祖方。后世许多滋阴和补肾方药,如 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左归 丸、右归丸等,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 糖尿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被称为“消渴病”.《说文解字病疏下》说:消是想饮水的意思,《皇帝内经素问王冰注》说:消指 消化,善消水谷。可见,“消渴”一词概括了糖尿病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的典型症状。《景岳全书》则指出消是消烁、消耗

的意思。可见消渴病名还揭示了糖尿病的基础发病机理和基 本发展趋势。即消渴病由内热伤阴所致;消渴病日久,消耗 人体精气,可致人虚损,不仅令人疲乏、消瘦,最终更可导 致多系统、多脏器的并发症。六味地黄丸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兼可补益肝脾之阴,滋阴即可以清热,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补肾即可以养五脏,所谓肾气足则五脏皆足。所以,确实非常适合于部分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对于素体肾 虚,体质较弱,体形瘦长,有失眠倾向,表现为腰膝酸软、 易疲劳的亚健康人群,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已发生糖耐量 低减、空腹血糖异常而有肾阴不足证候,表现为咽干口渴、 头晕眼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健忘、遗精、月经不 调、舌红、脉细数等,皆可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确实可以调节肾阴不足体质,改善肾 阴不足症状,并对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异常者起到防止病 情进展到临床糖尿病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糖尿病的病友, 只要临床表现确实属于肾阴不足,如见到多饮、耳鸣、盗汗、尿多、便干等及上述肾阴不足证候之症状,就可以给予六味 地黄丸滋阴补肾。虽然不一定有多么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 确可以改善症状。有人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保护胰岛B 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也有一定益处。 六味地黄丸与中药汤剂联用这是不是说六味地黄丸就 是治疗肾阴不足糖尿病的最佳选择呢?当然不是。因为同有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导读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该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日又获得2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药“他汀类”药物。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1黄连素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起到降糖降脂作用的?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别立项给予大力支持,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主任和中国医学科

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教授等十几位专家联手开 展了攻关。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其主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中药,充分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应用于临床,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可直接造福于全世界高血脂病人,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认为该课题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至于黄连素降血脂的临床有效率,专家透露说,由于个人基因差异,确实也有部分患者对黄连素不敏感,专家正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找到其中原因,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

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探析 (1)

46 医药前 沿 医药前沿 2015年6月 第5卷第17期 anti-septic resistance genes qacA,qacB and qacC in 497 methicillin-resistant and-susceptible European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1,47(6):896-897. [10] Miyazaki NH, Abreu AO,Matin VA,et a1.The presence of qacA /B gene in Brazilian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Mem Inst Oswaldo Cruz,2007,102(4):539-540.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资助(编号:2010FZ0102)作者单位:1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老年科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科通讯作者:章成 E-mail: bdztq1982@https://www.doczj.com/doc/e613396921.html,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率和致死率的不断上高,各国已将其列为重点管组的健康难题,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可知,截止到2000年,全球有1.76亿人死于糖尿病,根据此增长速度,到2030年,该数字将会被翻一倍,超过3.7亿人将会受糖尿病的困扰。因此如何降低患者血糖,并帮助患者降低血脂和体重指数,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1]。为了研究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现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患有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8±5.3岁,男性患者体重指数超过27kg/m2,女性患者超过26kg /m 2。患者患病时间为3个月到15年不等,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等,并征得其同意的前提下,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67.5±6.1)岁,平均患病时间为(6.1±2.6)年;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7例,平均年龄(69.1±5.2)岁,平均患病时间为(6.5±3.1)年,两组患者组间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 >0.05,即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确诊标准[2]。(1)患者出现糖尿病症状,主要有多吃、多饮、多尿、变瘦、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等相关急性身体代谢紊乱情况,随即检测患者血浆中葡萄糖含量高于11.1mmol/L;(2)患者FPG 值高于7.0mmol/L;(3)患者2hFPG 值高于11.1mmol/L。以上三个条件只要符合其中任何 一个均可诊断为糖尿病。 1.3 排除标准 (1)在接受治疗的两个星期内患过慢性胃轻瘫、严重感染或外伤、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酮症酸中毒、低血压和缺氧等病症,或接受过重大手术;(2)患有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衰退、急慢性肝胆类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等;(3)缺少葡萄糖磷酸脱氢酶或出现溶血性贫血;(4)对二甲双胍和盐 酸小檗碱过敏;(5)在接受治疗前半个月内服用过其他降脂药物。 1.4 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之处,要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对于实验组患者,若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服用过其他降糖类药物,应先进行2个星期的清洗,即停止患者使用其降糖药物,并使其口服二甲双胍片,每天三次,每次500mg,待两个星期后,再使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每天两次,每次500mg,并在饭后配合口服盐酸小檗碱片,每天三次,每次300mg。对照组患者仅单独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每天两次,每次500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5 疗效评定标准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FPG、2h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对于血脂的观察主要根据患者的TC、TG、HDL -C、LDL -C。对比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2, 3]。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若P <0.05,即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 FPG、2hPG 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比 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FPG 值为6.8±1.9 mmol/L,2hPG 值为9.6±1.8 mmol/L,HbA1c 值为6.8±1.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FPG、2hPG 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比项目对照组实验组FPG(mmol /L)12.6±1.5 6.8±1.92hPG(mmol /L)18.1±1.69.6±1.8HbA1c(%) 7.5±1.7 6.3±1.5 2.2 TC、TG、HDL -C、LDL -C 及体重指数(BMI)水平对比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C 为4.6±1.3 mmol /L,TG为1.5±0.7 mmol /L,LDL-C为4.2±0.9 mmol /L,BMI为24.1±1.3 kg /m 2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 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 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探析 张永选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内分泌科 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并在饭后配合口服盐酸小檗碱片。对照组患者仅单独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结果: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FPG 值为6.8±1.9 mmol/L,2hPG 值为9.6±1.8 mmol/L,HbA1c 值为6.8±1.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C 为4.6±1.3 mmol/L,TG 为1.5±0.7 mmol/L,LDL-C 为4.2±0.9 mmol/L,BMI 为24.1±1.3 kg/m 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HDL-C 为1.4±1.2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根据治疗结果可以看出,该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情况,帮助体重指数向较好的方面发展。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46-02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金新松邵爱弟王琴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蛋白尿糖尿病(diabetes,DM)的发病率逐年上升,DN是DM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N在中医学中属“消渴”、“水肿”、“虚劳”等病范畴。消渴病的病机主要是禀赋不足,阴津亏耗。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为治疗肾阴虚证的传统经方,在临床上治疗DN有显著疗效。本研究以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进行干预,探讨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对DN 的治疗作用,其对传统名方的挖掘,中医临床经验的升华,中药治疗难治性肾脏疾病的探索,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SPF级健康雄性大鼠(180g~ 200g)50只1.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1.1.2.1 受试药品的配制将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20080317研成粉末,分别按8kg·d、2 g/kg·d标准配制成等体积混悬液。1.1.2.2 主要试剂STZ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剂量50只SPF级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适应性喂养1周后,禁食不禁水24 h,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MG)、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高剂量组(HG)、

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低剂量组(LG)、缬沙坦治疗组(AG),每组l0只。STZ用枸橼酸钠缓冲液(0.1 mol/L,pH4.5)以1%浓度配制,MG、HG、LG和AG组按65 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STZ ,NG组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六味地黄丸(富硒浓缩)混悬液给药剂量均为2 ml/200 g。 1.2.2 标本采集及处理 1)尿液:用代谢笼收集大鼠造模成功后第l、4、6周末24 h 尿液,测24hupq,第6周末测尿p:一MG、尿ALB。 2)血液:用血糖仪测造模成功后第1、4、6周末血糖。末次治疗给药24 h后取血检测Bun、ALB、TG、CHOL。 3)肾组织:末次治疗给药24 h后取左肾,光镜检测组织病理变化,电镜下检测超微结构变化。 1.2.3 病理观察取左肾,常规石蜡包埋,切取3 m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检测组织病理变化。取肾组织经2.5%戊二醛前固定,锇酸后固定,纯丙酮脱水,纯包埋液浸润,铀、铅染色,电镜下检测超微结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I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其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法。 2 结果 主要症状和体征变化实验期间,正常组大鼠表现机灵,活泼,反应快,毛发光滑,皮毛致密整齐,有光泽,进食、二便均正常;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史静艳 摘要: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门诊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西药进行降糖治疗,研究组(47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 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低于对照组的12.7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纠正血糖、胰岛素指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糖尿病;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血糖指标;中医药疗法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4.034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9)-04-0580-03作者单位:宜兴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江苏宜兴214200) 现阶段,西医对于糖尿病多采取二甲双胍等降血糖药物治疗,但疗程较长,且对部分患者而言治疗效果 欠佳,建议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联合中医药治疗[1]。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症”范畴,本病与肺脏、肾脏、 胃脏有密切关系,但根本原因是肾虚。六味地黄丸作 为中医学典籍中“滋阴补肾”著名方剂,有研究证明其有降血糖、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作用,但在糖尿病 治疗中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分析[2] 。本研究旨在明确六味地黄丸用于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94例符合糖尿病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糖尿病患者共94例,纳入时间是2017年9月—2018年9月,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 照组、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47例:男22例,女25例;年龄为37 76岁,平均年龄为(57.19?2.68)岁;病程是1 18年,平均病程是(7.94?0.59)年;平 均体质量指数是(28.76?0.67)kg /m 2 。研究组患者共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龄为37 75岁,平均年龄为(57.75?2.33)岁;病程是2 18年,平均病程是(8.04?0.66)年;平均体质量指数是(28.89?0.55)kg /m 2;2组患者性别分布、病程、体质量指数以及年龄等对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同质性(P >0.05)。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存在多尿、多食、多饮等主证,还有易饥饿、喜冷、大便干结、心烦、小便黄赤、舌红、怕热、苔黄、脉滑数等表现,且经实验室检查显示空腹血糖在7.0mmol /L 及以上,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2)药物耐受性较好;3)患者属于胰岛素 抵抗型;4)近一个月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排除 标准:1)不遵医嘱检验血糖和血脂以及用药者;2)治疗期间存在严重并发症者;3)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酮症酸中毒、免疫系统疾病、肾功能衰竭者;4)合并严重焦虑、情绪紧张无法配合者;5)合并严重肝肾心肺以及造血系统严重病变者;6)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予以降血 糖治疗,即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生产企业: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853)治疗,每次0.5g ,每日2次,并依据病情变化调节用药剂量。研究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即取六味地黄丸(生产企业: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40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1022128)口服给药,每次8丸,每日3次。2组患者均坚持治疗12周。 1.4观察指标1)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 则》[3] 中相关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共有九项主证(咽干口燥、肢体沉重或者麻木、头晕头沉、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形体肥胖、胸闷胸痛、舌质黯淡、苔白腻或者少苔、脉沉弱或者细涩)、五项次证(五心烦热、溲赤便秘、心烦失眠、肌肤甲错、经期腹痛或女性月经紊乱以及色黑有血块),将症状发作程度按无、轻、中、重四级标准进行评分,主证依次计分为0分、2分、4分、6分,次证计分为0分、1分、2分、3分;总分是69分,评分越高证明患者糖尿病病情越重,反之越轻。2)检验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其中,抽取病人清晨空腹状态下5ml 肘静脉血、餐后2h 肘静脉血2ml ,在室温下以3000r /min 的速度离心5min ,其离心半径是 · 085·光明中医2019年2月第34卷第4期CJGMCM February 2019.Vol 34.4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一)

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一) 【关键词】小檗碱;降血糖药(中药);降血脂药(中药);糖尿病 毛茛科植物黄连是中医治疗消渴病的常用药,其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小檗碱(berberine,BBR,黄连素)是存在于黄连根茎中的主要生物碱,含量高达5%~8%〔1〕。可人工合成,常用其盐酸盐,该盐水溶性显著增加,能大大增强疗效。BBR作为抗菌药已应用多年,临床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2〕它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BBR已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5〕。笔者概述BBR降糖、调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1BBR的降糖作用机理 BBR具有很好的降糖作用,且副作用非常小〔5〕。体外研究表明〔5,6〕,在中度高糖浓度(11.1mmol/L)条件下BBR才有显著的降糖效应。BBR 可增加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且呈量效关系,与二甲双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BR的降糖效能随着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时降糖作用最强,当到达严重高糖(22.2mmol/L)时其疗效消失。而无论葡萄糖浓度的高低,二甲双胍均有较好的降糖作用〔7〕。低浓度BBR能显著增加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和消耗〔8〕,从而使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率明显提高。

1.1影响胰岛素的释放和分泌胰岛素与糖尿病密切相关,主要促进肝脏、脂肪和肌肉等靶组织糖原和脂肪的储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释放被认为是降血糖药的作用机理之一。BBR对胰岛素释放和分泌的影响存在着无影响、促进或抑制三种相矛盾的报道,至今仍无定论,但更多地认为其具有促进作用。有学者〔5〕采用胰岛β细胞瘤细胞系3(βTC3)细胞株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没有发现BBR有促进胰岛素释放的作用。20μmol/L的BBR可使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69.1%(P<0.01),BBR也没有刺激βTC3细胞胰岛素的分泌〔9〕。这表明BBR对肝细胞有与二甲双胍相似的非胰岛素依赖性降糖作用,不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和分泌,其降糖作用并非由于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增加肝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即BBR通过肝细胞发挥非胰岛素依赖的降糖作用。神经病变糖尿病大鼠每天灌胃30mgBBR,8周后血糖下降、血清胰岛素和生长抑制素升高、生长激素降低〔10〕。此外,BBR也能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11〕。 1.2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胰岛β细胞死亡和功能受损将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倪新霞〔12〕认为BBR的降糖作用与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有关,通过实验动物的病理学检查,观察BBR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影响,发现BBR有促进胰岛β细胞修复的作用。1.3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是目前临床糖尿病治疗所面临的难题,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糖尿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BBR能增强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与二甲双胍差异无显著性,

黄连素在心血管治疗的作用

黄连素,又一个走上神坛的中药 2016-07-01 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来源:医药汇通 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该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近日又获得2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药“他汀类”药物。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1--黄连素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起到降糖降脂作用的?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别立项给予大力支持,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教授等十几位专家联手开展了攻关。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

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3月第26卷3期(总第206期)卫Q堡尘世!Q至坠£卫£丛!坠墅£匹Q堂昌£l墅堡塑迦匹£幽至壁!Q№!:堑№:兰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周彦琳1,刘鹏2,王馨苑1 (1.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2007级研02班,广西南宁530001; 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广西南宁530011) 【中图分类号]R255.4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814(2010)3—198—02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方中熟地黄甘柔补血、滋肾填精,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健脾益胃以助运化,泽泻淡泻肾浊,茯苓渗利脾湿,牡丹皮凉泻肝火。现就近年来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治疗糖尿病 张雪亭…用六味地黄丸合人参白虎汤治疗2型糖尿病28例,原服用降糖药物者逐步缓慢减量渐至停服,平均服药70剂。显效10例,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李志勇旧1用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78例,每次16粒,日3次,餐前服。其中76例同时服格列齐特和(或)二甲双胍,另2例单用六味地黄丸。治愈53例,好转23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4%。葛立君旧1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33例,在原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4周后血糖均数由9.1mmoL/L下降至7.2mmoL/L,降低幅度20.88%,治疗前后血糖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糖定量由4.59下降至1.99,下降幅度57.78%,治疗前后尿糖定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赵志英¨1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40例用二甲双胍加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3个月后,2组FBG、PBG、HbAlC、FINS、ISI、BMI较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大改善(P<0.05),但在改善全身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刘韧¨1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糖尿病55例,其中2型糖尿病53例,1型糖尿病2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服30剂。结果显效25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5%。代点云¨1治疗2型糖尿病88例,其中对照组44例服用格列本脲,治疗组44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100%;发生并发症2例,占4.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发生并发症21例,占47.7%。邹世昌¨1治疗2型糖尿病60例。治疗组30例用六味地黄丸和格列本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格列本脲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两组FPG值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效果更好。TG、TC、HDL—C、LDL—C值治疗组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对照组仅TG、TO有改善。关健华等坤1将6l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予阿卡波糖片、六味地黄丸和单纯生活方式干预,12周后,阿卡波糖组、六味地黄丸组和单纯生活方式指导组血糖恢复正常的逆转率分别为63.16%、47.62%、33.33%,六味地黄丸组干预前后FPG、2hPG、Weight、Wai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张金玉等归1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胰岛紊皮下注射,或服达美康,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加用拜糖平,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再配用浓缩六味地黄丸。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57.5%。证明六味地黄丸加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肾病能明显改善l临床症状。郑丽霞等H训用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51例,经基础治疗和六味地黄丸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5%。服用六味地黄丸2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38例与仅应用基础治疗方法治疗的38例的生化指标对照,结果两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糖、尿d,一微球蛋白(d,一MG)、转铁蛋白(TRF)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有效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u“。陈炳等¨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34例用六味地黄丸配合达美康、氯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34例用达美康、氯沙坦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UAER、尿B:一MG、FBGBUN、Scr及血清SOD含量等相关参数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联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糖尿病视网膜病。王印昌等¨刊对42例(75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用六味地黄汤为基本方,根据分型加减治疗。结果经2~4个疗程的治疗,显效38眼,有效23眼,无效14眼,总有效率81%。同时空腹血糖多数降至或接近正常。杨月花等¨4o用六味地黄丸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正规西药降糖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合四妙勇安汤。3月后,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糖尿病神经病变。朱耀国等【1纠将96例糖尿病周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降糖药、B族维生素、654—2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及六味地黄丸治疗,疗程为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52.5%。江军亮¨钊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1例,两组均用西药或胰岛素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六味地黄丸合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加服维生素B,和弥可保。4周后,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9%。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采用六味地黄丸和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来源:海峡药学1999年第4期第11卷 作者:周江海福建省老年医院;余清平南京军区联勤部医疗所 近5年来,我们对123例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成药黄连素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收效甚佳。 服法: 六味地黄丸(浓缩丸)8粒/次,每日3次口服。服至血糖降至正常时,逐渐减量至每日1次,6——10粒/次维持。 黄连素片1.5g/次,日3次口服。血糖降至正常后逐渐减量,最后可减至每日1次,0.5g/次维持。 结果显示: 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FBG在7.0~9.8mmol/L的75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51例,3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15例,另9例也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FBG在9.9~11.1mmol/L的20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10例,3周内血糖有明显下降者8例,另2例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才有明显下降; FBG在11.1mmol/L以上的28例中,2周内血糖恢复正常者8例,3周内血糖有明显下降者15例(其中15例1个月后血糖恢复正常),3例在治疗1个月后血糖有所下降,2例无效。

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1、2、3个月后均无副作用,分别查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与用药前相比均无改变。表明黄连素配合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长期服用不产生耐药性,使患者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江扬聪等对西医久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的21例患者,以达美康配合六味地黄丸(浓缩水蜜丸)治疗,治疗后血糖、血压能稳定在正常范围,从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周江海等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用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48例,显效30例(62.5%),好转17例(35.4%),无效1例(2.1%),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分析 近5年来,我们应用六味地黄丸合并黄连素治疗老年糖尿病4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糖尿病的诊断是按1980年WHO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提议,1982年全国糖尿病会议采纳的诊断标准。确诊为Ⅱ型糖尿病96例。治疗组48例中,男42

黄连素治疗糖尿病

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具有六大优势 通过汇总分析大量临床研究资料和众多患者的亲身经验,可以发现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至少具有如下六大优势。 1 降糖作用平稳持久。(平稳持久性) 不少研究者通过对比试验证明,黄连素与当前常用降糖药不同,其降糖作用平稳持久,不会大起大落,长期服用,效果也不会减弱。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朱红等【15】早在1998年就将22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组与糖适平组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的结果是:“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黄连素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0%,除3倒因胃病停药外,余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对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也有治疗作用.进一步证明黄连素有确切的降糖作用,且作用温和而持久”。杭州市拱墅区人民医院王晓新等【21】,自1992-2001年应用黄连素片广泛治疗2型糖尿病,并对其降糖作用、改善症状及用药安全性作了长期的观察,他们在报告中说:“总结我科应用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近10年的体会,该药使用中具有安全、方便、血糖稳步下降的特点,无论剂量大小,无一例出现低血糖反应,服药时间饭前饭后不限,病人如忘记服药随时可补上。通过多年观察,在黄连素组病例中个别病人在长期血糖稳定后,停服黄连素2~3年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一直处于正常范围,这可能与黄连素促进胰岛8细胞的再生及功能恢复分不开。” 2 没发现对脏器有严重伤害,副作用轻微。(安全性) 在我们所收集的近百项关于黄连素抗糖尿病的现代临床研究报告中,无论服药时间长短(少则几个月,多则十年以上)都没有发现损伤肝肾等脏器的严重毒害作用、没有出现低血糖现象。许多现代关于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脂、保肝、护肾等的临床研究也都得出了同样结论,即黄连素不仅不损伤脏器,反而对脏器有很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3具有多效优势,既降糖又防治多种并发症。(多效性) 通过综合分析大量临床研究报告和众多糖友在网上交流的体会后就会发现,黄连素作为治疗糖尿病药物,其难能可贵之处,除了安全有效外,还在于它具有“多功能”的优势[65]。不仅能平稳持久降糖,而且,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并发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末梢病变等多种疾病也能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使患者收到“一举多得”的效益。这也是当前惯常使用的降糖药物所不具备的。正如一些报告中指出的“黄连素对心血管系统还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降低血压、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而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及血黏度增高,黄连素的应用恰恰同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均有治疗作用,尤对防止这些疾病发生无症状性脑梗死更具有积极意义”【21】、“黄连索组治疗后90%的病例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血糖降至正常后无低血糖反应出现,且在l周后,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心电图均有明显改善。而糖适平组虽然有93%的患者症状全部消失,但患者合并的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表现治疗前后无改善”【15】。实际上,许多现代关于黄连素治疗心血管疾病、降脂、保肝、护肾等的临床研究【66】并不比针对糖尿病的少,也都得出了同样结论,即黄连素不仅降糖,而且降脂,具有保肝、护肾、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预防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功能。正如文献【67】所说,“黄连素是一种真正的全方位的有益治疗”。 虽然有关黄连素抗糖尿病的国外临床研究报告尚未见到,但是,有关黄连素治疗其他疾病的临床研究报告并不罕见。McDevitt JT等1996年在‘抗菌剂和化学治疗的跨学科会议’(Interscience Conference on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评论说【68】:“黄连素是一种已被用于治疗包括原虫、真菌、细菌等感染的痢疾在内的多种疾病,已发表的在印度用这个天然产物治疗近900例患者的临床报告表明,黄连素预防许多GI病原体是安全有效的。我们相信,这一化合物对于治疗常常折磨艾滋病人的急性痢疾是最好的选择”。

浅谈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浅谈黄连素的临床应用 药学系药学专业学号1217121184 范翠平指导老师 摘要: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连素在 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 失常、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免疫调节、防癌等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和有关资料,对其临床应用总结,以指 导合理用药。 关键词: 黄连素;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黄连素(berberine,Ber)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 主要有效成分,Ber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学结构有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其结构中的季 铵氮为整个分子的碱性中心,可以形成盐酸盐和硫酸盐。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 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 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聚集、抗炎、免疫调节、 防癌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 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将其叙述如下: 1.抗心力衰竭 黄连素对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73.17%。由于起效快,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 性心脏病和慢性肺心病心脏病效果比较明显,而对心肌性心脏病效果相对较差。黄连素与 生脉饮合用,治疗心力衰竭比用多巴酚丁胺效果明显。黄连素与硫酸镁合用治疗慢性充血 性心力衰竭总有效率为93.6%。当心脏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全部 送入动脉时,就会造成血液淤滞,心排血量降低,难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在餐前服 用盐酸小檗碱来治疗,每次0.4~0.6克,一天三次。一般1~5天见效,总有效率为71%。但急症、重症病人仍需送医院诊治[1] [2]。 2.抗心律失常 很早就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连素可以延长浦肯野和心室 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也有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阻断荷兰猪的心室肌细胞 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3],因此有人认为黄连素属于第三类抗 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跳的节律变得不匀齐,或心跳的频率过快、过慢等。 新近发现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能够治疗多种类型的心律紊乱,而且对心率、血 压(血压食品)、肝肾功能、血象无不良影响。绝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具有减弱心肌收 缩力的缺点,而黄连素则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因此,可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如对多种心 动过速患者,每次口服0.3~0.6克,一天四次,2~4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7天左右奏效,总有效率为78%。也可用于肺性心律失常或伴有心力衰竭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杜见益[4]报道108例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黄连素治疗,每次0.4—0.6 g,4次/d,疗程2—4周,心电图变化,总有效率为83.33%(90/108),显效率为58.33%(63/108),有效27例,无效18例。临床经验表明,黄连素确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3.降低胆固醇 血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中风都有密切相关,而黄连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作用。血 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 药“他汀类”药物。研究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 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