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x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x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x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x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三.学时

1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

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

3.人类迁移历史

(1)国际迁移

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

1.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

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中国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 【考点搜索】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 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教材分析】 ◆知识纲要 ◆学习目标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 2、新中国成立后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3、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成因、迁移方向 ◆学习重点 建国以来的人口迁移概况。 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到80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户籍(即户口)管理制度控制很紧,人口迁移数量小,频率低,规模不大。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也随之放松,并且在城市中取消粮油副食品定量配给供应制度后,农村人口进城由“一发不可收”到迅猛增长的地步。 ◆学习难点 8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算不算人口迁移? 在严格定义上看,我国80年代以来的农民进城打工,或者说“民工潮”,这些流动人口,其中的大部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口迁移。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的居住地一般并不“长期”或者“永久性”改变,改变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大多数进城民工,“户籍”仍在原籍。因此,教材用语是“当年全国流动人口就达到2000多万”和“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等。 ◆重要图释 图1.19《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流动人口示意》。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流动方向及其成因并与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迁移进行对比。 【学习策略】 学习本节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二是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三是80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把握人口迁移的的特点、方向、原因,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 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

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 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 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提示 不一定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自然环境优美、□ 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 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主导因素:□ 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2.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 ) 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 .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 .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 D 解析 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属于经济因素。 3.目前影响我国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 政策因素,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一、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课程标准解读 1.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 2.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时一定要在明确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结合读图,理解人口迁移的路线。重点把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及其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与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是并列关系。讲述了人口增长除自然增长外的另一个方面: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据高中地理新课标关于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注重地理科学思想和国情、国策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正确的人地观,逐渐形成从情感、精神、文化的层面理解和处理事物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可尝试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人口数据,增强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方法,形成地理原理和规律。 (二)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共有2个图表资料,6个阅读资料,3个活动,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来引导教学,具体知识结构如下:Array 人口迁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 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五、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六、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 背景。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第二节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学案设计 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主备老师:李世龙 审核老师:王艳红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通过不同时期国际与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了解国际与国内的不同时期的迁移特点 2.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集合实例,能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影响周边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判断标准。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属性,即:_____属性、_____属性。 (3)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_____人口迁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理论: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 _____力)与拉力(或 _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早期:主要受_________的影响。 现代: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___,而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___。 另外,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_____的出台,都有可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二、国际人口迁移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政治、_____、战争、灾害等。

近代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_____、青岛、_____、广州等城市移民增加 现代 战争和饥荒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___________诸省区迁移 改革开放后,内地的农村___________前往大城市和_____________地区 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行政导向的组织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发性迁移为主。主要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向发达国家迁移 四、自学检测 一、结合课本P11页活动题,并把答案标注下面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6~7题。 3.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 4.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5.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 下图为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统计。据此完成6~7题。 6.与中、西部地区比较,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总量较少,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A.经济发展水平高B.人口总量少 C.老龄化严重D.国土面积大 7.中、西部地区同为外出农民工主要源地,但外出农民工的构成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B.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不知道现在哪一个国家的子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利比亚。我们来看一段关于利比亚的视频 播放视频 成千上万利比亚人争先恐后逃离自己的祖国,去别的国家寻求庇护,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人口迁移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人口迁移的概念。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迁移就是一种改变居住地的现象。而这种居住地的改变应该是长期性或永久性的。也就是说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而且人口迁移还应该跨越一定的行政边界。住所的行政区域发生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三个色块代表三个不同的行政区,那么从A1到B1和从A1到A2那个可能属于人口迁移呢? 现场调查: (过渡)我们身边有没有人口迁移现象呢?我想分享一下同学们的故事 1、咱们班有没有家在煤矿的同学? 2、你的家人亲戚邻居中有没有人有迁居的经历? 3、你将来想到哪里去工作生活? 想到北京,想到上海,想到深圳,我发现大家想去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我祝大家的理想都能得以实现,但要记得理想的实现需要辛勤的汗水。 (过渡)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现象都属于人口迁移,我也找了一些人口流动的现象,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这些现象是不是人口迁移?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外地教师在山东任教 4、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5、奥巴马访华 6、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7、大学生分配在外地工作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从一个地区迁到另一个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例 比如20世纪70年代时非洲就发生过大饥荒,造成数千万人背井离乡,远走他方。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他们迁移的原因 材料一:

1.2人口迁移(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状况。 2.核心要求:利用有关资料或图标分析某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 的行为。 2.按照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 、 、 、 、 。其中 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预习思考 1、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合作探究】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 ■特别提示,目前我国庞大的民工潮由于其定居地并没有发生改变故不算人口迁移而是一中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课堂活动:比较二战前后,由迁出地变为迁入地有 ,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有 ,始终是迁入地的是 。 3.

4.人口迁移的意义 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可以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2.政治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 5.其他因素 〖基础过关〗 北京市某学生的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定居;爸爸在北京寻找到好的工作后携全家落户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分析所给材料,回答1-3题。 1.该同学的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 A.短期流动 B.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C.经济因素迁移 D.政策因素迁移 1.关于该同学的爸爸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发的国内人口迁移 B.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迁移 C.爸爸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D.爸爸的迁移方向是从落后地区向较发达地区迁移 3.该同学的叔叔的迁移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劳务输出 C.政治因素迁移 D.集团性迁移 下图是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拉丁美洲取代欧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1.3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中图版必修二《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人口的迁移》是中图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二节。本章是人文地理的开篇,也是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从人地关系角度讲述有关人口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下一章城市的内容做铺垫。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第一节中《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主要讲述人口的自然增长,实际上,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的机械增长也能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也改变着迁入地和迁出地人口的分布状况,为进一步探究第三节《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提供了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针对人口移动从概念到原理,从历史到现实,从成因分析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探讨,从而使学生讷讷个够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 二、学情分析: “人口迁移”这一概念是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出现的新专业术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目的是要使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层次的理解。 有关国际、国内人口迁移会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只是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分析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涉及了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并从中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法、实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学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活动建议是:“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举例说明”是行为动词,属于应用层次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中等。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了解和掌握人口的迁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举例”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重点内容,在人文地理,甚至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这节内容在整个地理必修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通过联系具体的人口迁移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情况,从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科学的认识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学生为B层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成绩和理解能力均有所提高,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简单地解释一些地理事物及现象。通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口相关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

高三第一轮复习——人口迁移学案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高考考点】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4、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差异,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2.概念: 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 的空间流动行为。 3.分类:(1)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分为 和 。 (2)由 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特别提示] 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 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地域文化:是指在 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1)世界文化 ①婚俗???? ? 初婚年龄偏低,会加快人口增长晚婚乃至不婚、不育,可以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的增高会降低出生率 ②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易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2)中国文化??? ?? 生育变化? ????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二、母题导引 例1、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反思归纳: 1.人口迁移的条件: ; ; 。 2.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在于定居地的变更和时间限度两个方面。 例2 (独立思考完成,时间为5分钟) 闯关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尤以山东人居多。 “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明朝以后,人们把不顾官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入迁现象称作“闯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98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70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达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除上述原因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也影响着人口迁移? 反思归纳: 《导与练》P87核心突破要点一 补充:1、中国人口迁移 (1)我国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方向及成因 分三个阶段,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到长江和珠江流域,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争、自然灾害;清朝到新中国成立为近代,从黄河流域到西北和东北,主要原因还是战争、自然灾害;建国

【教学设计】人口迁移-地理

山东省微山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地理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能利用资料或图表,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具有的不同特点。 3、联系古今中外人口迁移的案例,分析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人口迁移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发展。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1. 人口迁移的定义。 2.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言:观看世界杯经典镜头集锦 导入:卡卡是巴西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他有着高超的球技和俊朗的外表。卡卡是混血种人,他的爸爸也是混血种人,他的妈妈是白种人,而他的爷爷是非洲黑人,他的奶奶是印第安人。在巴西,像卡卡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思考——巴西成为一个典型的混血种人社会,原因是什么?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一、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移动。 1.人口迁移的定义 人口移动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两个方面,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人口流动则指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强调人口迁移的时间性,就是要把人口迁移与人们每天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了购物、出差等活动区分开。另处,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的季节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第二、人口迁移的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第三节人口迁移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本“标准”的认知目标“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属于理解水平层次;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属于迁移水平层次。举例由学生来完成。活动要求关注本地生活现实,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设置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两个知识结构类的二级段落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条理化。本节活动较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本节知识对第二章知识城市化的学习有铺垫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 1.通过实际调查,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影响。 2.通过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 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 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环境观。 【教学过程】 本报5月31日讯 目前,长沙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已完成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据《长沙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常住人口90.5399万人,增长14.75%。 据长沙市统计局负责人分析,长沙市人口在自然增长的同时,作为全省唯一净流入大于流出的地区,通过吸引外来人员来长就学、就业、居住等机械性增长,实现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读《长沙晚报》,长沙的人口增长有哪两方面的增 长? ,

人口迁移学案-定稿汇编

班级: 姓名: 高一地理学案 使用时间:2013年4月7日 编辑人:赵悦立 【学习目标】 1.掌握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认识人口移动动因和效应,对人口移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考情播报】 人口迁移是人口部分的一个热点考点,常与工业转移、西部开发等热点问题和时事背景相联系,以综合题形式呈现。 【学习内容】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结构预习】 1.阅读教材回答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人口迁移? 3.阅读教材回答人口迁移可分为那些类型?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规律总结】如何判断人口迁移? 1、右图是“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 问题并分析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1)图中甲、乙、丙表示三个不同的区域。 (2)图中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3)图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箭头是和,原因是。规律一:当人口的移动范围行政区域界线,就属于人口迁移,而位于行政区域内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我班同学计划暑假到北京旅游,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二:。 3、我班学生高中毕业考取北大并定居北京,属于人口迁移吗? 规律三:。 【典例导航】 1、下列现象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1西部开发,人口西迁 ○2江西人到上海购物 ○3农村人到城市务工 ○4游牧名族的迁徙 ○5知情开发东北北大荒 ○6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 ○7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间的流动 ○815世纪欧洲殖民者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到美洲 ○9为方便在四中就读,你将户口从五原迁到临河 【合作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1、读教材第16页“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探究近现代人口迁移特点。 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 美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 非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 东南亚、美国西部 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印度非洲、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不同的分类方法。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3.运用典型实例,说明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变动的原因:人口①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②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2.人口迁移 (1)概念:指人们变更③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3.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⑦农村到⑧城市的人口迁移。 思维活动 1.如何判断人口移动是否是人口迁移? 答案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原因:⑨推力(或排斥力)与⑩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a .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引起人口迁移。 b .表现???? ? 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 迁入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人口迁出 (2)经济因素 a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的影响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b .经济因素改变的影响 经济因素改变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 (3)政治因素 a .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组织性。 b .战争: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思维活动 2.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吗? 答案 东部地区的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使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从而导致中西部大量知识人才向东部及东南沿海迁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 学校:嘉应学院 年级及班级:071班 授课老师:蔡小丽 授课时间:第12 周星期三第9 节 上课题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2 必修,2006年第1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P14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结合实例,培养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事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手段开展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国内、外人口迁移的情况,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因素,体会人口迁移的艰辛。 通过探讨“德国移民”,激发学生要尊重民工,尊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应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同时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其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三、课型:综合课 !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 五、教具:小黑板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课与新课导入 【讲述】在上新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因为上一节课的内容跟这节课的有很大的联系。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人口迁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哪些形式 【学生回答】永久迁移和季节迁移。 【提问】按照迁移方式划分,又可分为什么形式 【学生回答】自发迁移和有组织迁移,个人迁移和集体迁移,自愿迁移和被迫迁移。 【提问】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 【学生回答】可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3节人口迁移 学案

第三节 人口迁移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重点) 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重难点 )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 16~P 17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迁移的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3.人口迁移的分类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正误判断: (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2)小张高中毕业后选择到美国留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提示】 (1)× 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 教材整理2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阅读教材P 17第2段~P 21,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的作用力: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 2.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 ②表现? ?? ??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环境恶化与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 (4)①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②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③宗教信仰和种族、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导致人口迁移。 正误判断: (1)三峡移民属于环境移民。( ) (2)二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3)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提示】 (1)× 三峡移民属于经济建设因素。 (2)× 二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 (3)× 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质疑·手记]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重、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播放录象等手段,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讨论,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 一、内容要点 1.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注意三点:a “一定距离”通常人们以是否跨越特定行政区域的界限来判断 b 住所的变更 c 时间限度指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变化

2.国际人口迁移的对比 3.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4.导致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一般来讲,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

1.2人口迁移学案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运用地图,分析“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及我国各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3.结合第9页活动题,分析并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会说明某地区和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 1.国际人口迁移和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自主预习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按照是否跨国界可分为和。 2、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9世纪以前,总特点是以、的移民为主.如由于进行殖民主义的扩张,引发了人迁移到以和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二战后,表现出的新特点:人口从流向 ; 减少, 的人口增多。 欧洲由人口变为人口 ,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快,吸引了大量移民; 由人口迁出地变为迁入地; 和也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迁移:①我国古代,由于、频繁的战争以及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②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和 ,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地进行;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两个主要流向:一是从流向 ,二是从流向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一是和的变化;二是个人对或的变化。 2、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中, 、、、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等是主要的因素.政治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