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心出品】必修二背诵篇目情境式默写附答案

【良心出品】必修二背诵篇目情境式默写附答案

【良心出品】必修二背诵篇目情境式默写附答案
【良心出品】必修二背诵篇目情境式默写附答案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1.《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2.《氓》中,写女子在无奈之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粗暴性格的同时也表现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

3.《氓》中,两句采用比兴手法,一方面控诉男子变化无常,变本加厉,残暴无度;另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对男子的忍耐是有极限的。

4.《氓》中,两句表现出女子对男子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哀伤与痛恶,以及对这段婚姻的决绝,毫不留恋。

5.《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禽鸟贪食比喻女子不要沉湎于爱情之中。

6.《氓》中,。几句表现出女子早起晚睡,任劳任怨的勤劳美德。

7.《氓》中,两句写出了女主人公回忆小时候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8.《氓》中,两句用比兴手法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靓丽。

1.《采薇》中以哀景写乐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_。

2.《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采薇》结尾,两句直接抒发了戍卒痛定思痛后的无限悲伤。

4.《采薇》中“,”两句反映出九死一生的战士返乡路途的无比艰难。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

2.《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

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

句:,。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5.《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6. 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7.《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8《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美好就可以的两句

话:,。

9. 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

10.《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

11.《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

12.《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

,。

13.《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 。”

14.《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句子:,。

15.《离骚》中用凶猛的鸟和一般的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

16.《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

17.《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18. 《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

19.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 , 。

1.《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2.《涉江采芙蓉》中,自问自答,似声声忧伤的叹息,为后文的黯然神伤做了铺垫。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忠贞。

4.《涉江采芙蓉》中,两句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清幽、高洁、美好的意境。

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的短暂。?两句运用借代与设问手法写解除忧愁唯有美酒。

2.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两句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3.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3.《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4.《归园田居》中,两句写出了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

5.《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归去后的生活,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异曲同工之妙。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两句批评了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两句感叹时光流逝,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意思相近。

3. 《兰亭集序》中“,”两句写出了兰亭集会时作者一仰一俯看到的辽阔江天的万千景象。

4. 面对短暂的人生,古人、今人、后人都会有相同的慨叹,《兰亭集序》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5.《兰亭集序》中“,,”几句写出文人雅士们在没有音乐助兴的情况下,饮酒赋诗,畅叙怀抱的诗意人生。

6.《兰亭集序》中“,”两句交代了参与兰亭集会的贤达名流,文人雅士。

7.《兰亭集序》中“,,”几句写出了名士们纵展目力,敞开怀抱,无比陶醉的情景。

8. 《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9.《兰亭集序》中“,”两句意思是说人们各自的爱好、选择、情趣等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10.《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人之处世,“虽趣(qū)舍万殊,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

的,;“躁”指,。

11.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两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

24.《兰亭集序》前两自然段在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之后,由衷地感叹;第三段作者因“情随事迁”“修短随化”,而对死生之命由不得自己发出了“”的哀叹。

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于嗟鸠兮,无食桑葚!6夙兴夜寐,靡有朝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8.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9.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12.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3.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4.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5.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6.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18.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4.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7.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1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8.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10.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4.信可乐也;岂不痛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理解式默写)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理解式默写)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理解式默写)训练语文新高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理解式默写)训练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 ;, 。,,。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5、沉默呵,沉默呵!,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氓》 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4、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5、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6、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7、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情境默写-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 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习备考重点。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开篇“ , . 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 , 。。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 , 。。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 , 。。 9.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 , 。 , . 。 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 。 , .。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1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 , 。 , .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 .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 , .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是: , .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 .。 1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 《氓》 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4、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5、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6、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7、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9、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10、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13、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4、“,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体无咎言。以尔车

来,”表明两人顺利成婚。 15、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 16、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17、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1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然而婚后生活却不如意“,至于暴矣”;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兄弟不知,”;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静言思之,”。 19、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总角之宴,”,和恋爱时的盟誓“,不思其反。” 20、《氓》中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 ,。 21、《氓》中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是,。 ,。 2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描写男女二人情感变化的诗句有,,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不可说也! 《采薇》 1.《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1\《短歌行》中运用化用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曹操对贤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 。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是:,。,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以及理解性默写题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 【初中50篇】 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字,统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王珍彩第1 页共3 页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期末复习卷 《赤壁赋》(苏轼) 1、《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出美景,月 下江面的景象是:“______,______。”与王勃的《藤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一样的意境。 3、作者游玩赤壁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作者用“,”写出了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境。 5、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7、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_____,_____。” 9、慨叹自身渺小是:“,。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 10、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 12、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轼《赤壁赋》中用,。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14、《赤壁赋》中作者与客人共饮秋江之酒时引吭高歌的是, 。 15、《赤壁赋》用,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逼真传神。 16、《赤壁赋》中用,写出经过月亮的银辉的浸染,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 17、,;, 写出《赤壁赋》中游人感受到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又仿佛要远离人世,升入仙界的情景。 18、《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 。 19、《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 20、《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 21、《赤壁赋》中用,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22、《赤壁赋》中客人认为他与苏轼不在官位,只不过在江岸水洲过着平凡的生活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

2016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篇情景默写 高考古诗文高中部分(14篇)。古诗词填空属于高考送分题,大家一定要把送分题全部拿到手。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答案版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绘出万山壮美景象、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诗两首》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必修二 诗三首 情景默写

必修二《诗三首》情景默写题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 (2)《归园田居》中作者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生活时间长的句子 是,。 (3)《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4)《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6)《归园田居》中透过“,”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7)《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8)《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9)《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10)《短歌行》中“,。? ”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1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12)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13)曹操在《短歌行》中“,。_ ,”几句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 (14)曹操《短歌行》中“,! , ”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15)《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_ 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6)《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17)《短歌行》表现诗人希望广泛收揽人才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的句子是:,。, 。 (18)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 (19)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 (20)曹操在《短歌行》中“,。,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2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22)《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练习(教师版) 一、《氓》(《诗经》·重点篇目) 1.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三、《离骚》(屈原·重点篇目) 1.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自我勉励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前贤能。 2.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高洁就可以的两句是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忧国忧民,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描写当时社会流行投机取巧的时俗和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的恶劣风气的句子是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6.用比喻写以荷花做衣服来表明自己要修养品行的两句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屈原在《离骚》中声明“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8.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许多小人嫉妒他的德行而且诽谤他淫荡的两句诗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四、《短歌行》(曹操) 1.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2.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高中必背篇目理解性背诵默写14篇

(6)《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氓》中,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9、《氓》里女主人公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11、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15、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6)《氓》答案: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包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6.《记念刘和珍君》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5、“有志矣,,,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8、“,可以无悔矣,?”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答案 《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离骚》(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10、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7、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兰亭集序》(王羲之)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赤壁赋》(苏轼)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下载本文 (1)《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教师卷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字,统领的诗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7、《雨巷》中最能体现诗人理想的诗句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悄悄是别离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再别康桥时写诗人动作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7、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

必修二情境式默写训练(学生版及教师版)

高一语文必修二情境式默写训练 2018.12 一、《阿房宫赋》 1、《阿房宫赋》开篇即运用夸张手法,以“,”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暴行。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 被焚毁的史实。 4、《阿房宫赋》在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吸取教训,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5、《阿房宫赋》用“,”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6、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 ,”。 8、《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 ,”。 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11、在《阿房宫赋》中,作者从最普遍的人心角度,说明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秦始皇的心日益骄横顽固,统治越来越残暴的两句 1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二、《赤壁赋》 怼有如倾慕,既像啜泣又像低诉。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清风、明月只有在人感知后才被认知的 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赤壁赋》中写出了作者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心情的语句是 , ,” 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9、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 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 11、文中描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雾气笼罩的江面上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句 共长天一色”有着相似的意境。 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的状态,逼真传神。 , , 羡乎”的具体原因。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 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 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2.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9.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赞扬“真的猛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时,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第二单元 1.《氓》中女主人公自从男子走后对他女子朝思暮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氓》中叙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氓》中用鸠多食桑葚易致醉并且告诫人们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7.《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默写

高一普通班期中备考之名句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1.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3.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4.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1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 1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_________________ (作品)中的“青,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5、“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 ”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