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诗出三家语皆奇

——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摘要: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家山水田园诗人,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且在山水田

固诗的创作中各放异彩。本文从生活地位、个性、对待玄理、诗的意境、语言、时代风尚等方面分析他们三家在山水

田园诗方面各自的创作特点,以期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家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山水诗

分别生活于东晋、南北朝、盛唐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王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中国古代诗歌当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山水田园诗,并且在各自的创作中散发出夺人的光彩。尽管田园诗和山水诗因都写景而往往并称,但却是两类不同的题材。陶渊明擅长写农村风景的田园诗,除了咏史诗和少数山水诗(如《游斜川》)外,他的诗歌主体是写隐居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而谢灵运、王维皆善于写自然风景的山水诗,写其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经常和行联系在一起。下面我们对三家诗人的创作做一简要比较:

1.从生活地位,个性来看陶渊明虽出身于贵族后裔(曾祖陶侃曾任晋朝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但到陶渊明时,其家已沦为“瓶无储粟”的庶族寒门,在东晋这个极度重视门阀的社会中,他尽管做了几十天县令,但始终有志不得伸,又不甘心降志辱身作军阀爪牙(要做官须投靠军阀刘裕),厌恶世俗,崇尚自然,要做上古民(又称羲皇上人),不肯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故与仕途决裂,安贫乐道,体现了儒家“独

善其身”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道家“遗世独立”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亲自劳动,实践个人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他的田园诗是“小国寡民”思想的直接或间接的表露.有时也露出不能耀祖的无奈。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表现其淡泊名利的思想,而作为士大夫亲自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谢灵运出身于名门望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因淝水之战有功,受封康乐公)之孙,谢安是其曾祖,谢混是其族叔。自幼生活在山水秀丽的家乡会稽东山,吸引他去寻山涉水,为人奢豪放纵,信仰道教、佛教,而佛教精舍又大多在深山绝谷,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谢灵运门第感强烈,热衷于特权,不能忘怀于政治权势,本想作政治家,不愿作文人,但当时行伍出身的刘裕对世族压制,杀了谢混、谢赡之后,对灵运仍不放心,不予重用,将其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灵运嫌其官小,感到非常不得志,在任也不务正业,不安职守,失意时游山玩水,永初三年作永嘉太守以后,肆意邀游山水,寄情山水,民间听讼,不复关怀。后来更干脆辞官回会稽,大建别墅,凿山浚湖,经常领着童仆门生几百人到处探奇访胜,常累日不归,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故被王导曾孙等人弹劾。但他始终一意孤行,最后被杀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仕途的失意者。他寄意山水,掩饰他对权位的热衷,同时又无奈地用老庄思想自我安慰,谢灵运除了山水诗,也写田园诗和表现别墅生活的诗歌,流露出怀恋祖宗的世族遗少的思想,且多是通过玄言来渲染;如果说陶渊明是主动隐逸,那么,谢灵运是借隐逸以示不满。再看盛唐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王维,一生过着亦官亦隐亦居士的生活,可以说,是富贵不离身的隐:逸一官隐,同时还是一个虔诚的熟谙禅学的佛教徒,他早年信佛,受北禅宗的

影响较大,晚年又接近南禅宗。“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晚年惟好静,万事不留心”。学无生的办法是坐禅,即静坐澄心,使身心处于虚空状态,入“无我”之境。这种由禅入定、由定生慧的精神境界和近于寂灭的心灵状态,直接影响了王维的诗歌创作,使其诗歌中呈现出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同时具有空寂的境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

2.从对待言理与禅宗方面来看陶渊明与谢灵运都谈玄,但陶渊明诗中表现得不明显,且与东晋流行的以抽象语言来谈论哲理的玄言诗有很大不同,他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成为以发挥哲理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如《拟挽歌辞》、《形影神》,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第一位心境与物境冥一的人,为玄学人生观画了一个句号,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而在谢灵运的主观思想中,山水往往是悟道的手段,所以他的田园诗经常前半写景,后半谈玄,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如《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篇皆如此,灵运信仰道教、佛教,和当时庐山东林寺法师惠远有友情,思想深受其影响,在其诗中体现出他徜徉于山水之间的体道识性、舍却世俗之物累的感触。王维笃信佛教,被后人称作“诗佛”,他的禅悟是别的诗人难以企及的,与坐禅时的体验相关联,王维多写独坐时的感悟,将禅的静默观照同山水审美体验结合起来,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禅意,从而寄托诗人的幽独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可以说,王维的许多诗“字字入禅”,具有禅趣、禅悦、禅昧,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

3.从意境方面来看陶渊明之诗很有意境.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台一,情、景、事、理达到浑融一体的地步,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川∞5’在这里,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将古今诗词分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并且,他认为陶渊明的《饮酒》诗其五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今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是说,在王国维看来,写“有我之境”容易,写“无我之境”却极难;在非常难的情况下,陶渊明却做到了。而以浙江会稽永嘉为主进行山水诗创作的谢灵运不同于多写庐山的陶渊明的环境,因了自然景色的艳丽,所以诗境也富华莹澈。谢诗往往注重山水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另外,谢灵运一般较多写静态景物,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存在着“有句无篇”的缺陷,这一点不同于陶渊明的写意。谢灵运的诗歌重在摹象佳句中表现了高超的描摹技巧:“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自然美之发现,应首先归功于谢灵运,虽然是描摹刻划,谢灵运的山水诗,却一方面把外物自然描述得清新可爱,秀丽怡人,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之美”及对自然美的自觉追求。习惯于写自然界的宁静景物的王维,不但学陶渊明,也学谢灵运,综合陶谢的优点,使山水诗的创作独具慧眼,从早期的图物写貌和巧为形似之言中摆脱出来,进入“神会于物”的意境创造。他的诗歌追求一种含蓄、淡雅、空灵、形神俱似的最高境界和宁静之美,素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称的王维比一般的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

以及大自然的千百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词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他的诗歌充分发挥诗歌表情达意的特长,以表现画面难于表现的内容,将诗歌、绘画和音乐艺术融会贯通,使诗情和画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在音乐手段方面,做到了动静配台,以动衬静,如;“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月出惊山鸟,时呜春涧中’’(《鸟鸣涧》):在绘画手段方面,明暗对比,色彩鲜明,如《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写了月白松青、“竹喧归浣女”写得竹碧女红,在《山居秋暝》这首诗中,写了背景(首联)、中景(颔联)、近景或主景(颈联);在意境创造方面,着色不浓,而意境清远,不只力求每一首诗写得有意境,而且以他的许多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意境,即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旬诠,达到了心物合一,情景浑融。王维的山水诗创作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用以形写神代替了谢灵运的以形写形,他的诗讲究动静结合,喧中求寂,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是一首意境浑然的好诗,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含一体,我们用一种浑然的心境去欣赏它,感受到的是如水月镜花般的纯美诗境。

4.从语言方面来看陶渊明诗歌语言看似平淡、朴素的“田家语”,但并非随口而道,而是经过艺术提炼在平淡、朴素之中见警策、绮丽,呈现明净的单纯,使人感到厚而有味,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取得意外的效果,让读者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用苏轼的话评价就是“似癯实腴”。如描写乡村恬静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岬”、写雪的轻虚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写风的踪迹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等均为作者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自然的美再造为诗的形象的典型例子。王维诗语言同样清新活泼自然通俗,似平淡实精雅,令人咀嚼品尝不已:“人闲桂花落,夜静舂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㈨”蜘二人之诗语言,读之如喝酒之后劲,越品越有味。而谢灵运诗歌语言非常注意写实性,描写实景实物,真实再现自然美,笔下物象带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写风就是风,写月就是月,写山就要描尽山姿,写水就要描尽水态,并且山水描摹,比之陶渊明显然是华美、人为得多,有“藻彩之美”。但有时雕琢对偶过多,有晦涩之弊端。这正应了《沧浪诗话》中的话:“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5.从时代风尚来看陶、谢代表了两代诗风,重性情阶段(自然)和重声色阶段(人为)(重视声律美),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到了王维生活的盛唐时,性情和声色完美统一在一起,诗歌创作也达到鼎盛。

参考文献:

【l】王瑶陶渊明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全唐诗:上卷【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

【4】王国维 ^间词话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严羽郭绍虞枝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6】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2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吴云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叫.北京:北京出版社,200l-

【8】叶瑛谢灵运文学Ⅱ.学衡1924.

【9】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_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前言 3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3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 结束语11 注释、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详细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主要风格及其影响因素,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陶渊明诗的特色是朴实、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质朴冲淡意境之美理趣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 【前言】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领域,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格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陶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永垂不朽的地位。 一、陶渊明的人生及思想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世号靖节先生。他的祖、父辈曾做过大官,但到他这一代,由于门阀士族制度的专制,出身庶族寒门的陶渊明家族遭到排挤,家道中落。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陶渊明对统治阶级还抱有幻想。青年时代的陶渊明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有着“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然而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尽管到了二十九岁,陶渊明出仕做官,但那都是些有名无实的小官。陶渊明深深地知道要实现“大济苍生”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实在难于登天,况且身在仕途,面对达官显贵还要降志辱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因此而心力憔悴。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尔虞我诈令他最后狠下决心,在四十一岁那年决计弃官归隐。本着此生虽不能让理想变为现实,但也决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以后的日子里陶渊明过着“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朴实而又有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也就有了他纯洁、幽美的田园诗作。他的田园诗,描绘了乡村田园景物及其在农村生活、劳动的情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时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他高深圣洁的思想情操。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首先开创了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新的境界的,是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徐恭斌 内容提要:王维以诗负盛名,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他的山水诗里多虚清空灵,秀雅闲逸,表现出了一种禅趣生动而生命节律活泼的艺术静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王维精通画理,他能自觉地运用自身深厚的绘画艺术功底,遣色弄彩,将画艺引入诗中,以绘画之理通于诗,诗作充满了艺术的画意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富于诗情、画意,而且饶有禅趣。诗人以无我之心来深契山水自然的意志,以禅理入诗情,诗作深含着不尽的禅趣。王维的诗歌可以说是情、景、理妙合无垠。他的大多数诗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在空灵的诗境里又蕴涵着不尽的禅趣。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禅语”,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总之,王维以其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杰出的创作才能,融会前人写景经验之大成,一改前人借景寄兴,感怀兴物的述景方式,化禅宗理趣为艺术精神,将性情具象化为空灵虚渺的山水姿态,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歌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情趣画意禅理艺术美 王维以诗负盛名,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山水之作如《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的山岭,《汉江临泛》描绘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表现秋山雨后的清

新气氛,《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象,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很精致,有如精美的绘画小幅。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园乐》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王维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喜爱。其他一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的写景片断,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王维的诗歌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他的山水诗里多虚清空灵,秀雅闲逸,表现出一种禅趣生动而生命节律活泼的静美,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洋溢着丰富的情趣。王维中年以后日益消沉,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他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①。这种心情也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从前面所举的山水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正因为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很高,所以他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下面,我就从情趣、画意、禅理三方面赏析王维山水田园歌的艺术美。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美学理想的共同哺育下,中国古代诗人大多具有一种特殊的山水情结,并且逐步形成了中国山水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诗人们往往把田园山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 摘要:王维作为盛唐山水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其语言的高度清新洗炼,诗歌意境的空灵、深远,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样意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巧妙将诗作与美景融为一体,深具禅意。本文将从王维诗歌作品中品味这种独特意境。 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正文:王维(701-762),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官居汾州司马,故徙家于蒲(今山西永济县),遂为蒲州人。母亲崔氏,是个虔诚的禅宗弟子,这对王维日后接受禅学思想有着较深的影响。王维多才多艺,于音乐、绘画方面造诣尤深。 王维跟许多唐代诗人一样年轻气盛,积极进取,颇有政治抱负。受张九龄提携出仕,后因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政局出现很大变动,王维思想也因此出现很大转折。他从此“无可无不可”“万事不关心”,亦官亦隐,逍遥度日。隐居在蓝田辋川别墅,常与友人弹琴赋诗,萧吟终日。后来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入兵长安迫其接受伪职。当时,王维在被囚禁关键字: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菩提寺中作诗抒发对帝京沦陷的悲痛和对唐王朝的思念。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后,王维虽因接受伪职被论罪,但因上述的诗以及他弟弟的平叛之功,所以不久就得到赦免,而且官职升迁,最后官至尚书右丞。但晚年的王维,早已无意于仕途,退朝之后,常以礼佛为事。上元二年(761),卒于蓝田辋川别业,年六十一岁。 王维的创作与其心路历程相应,以开元末天宝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思想自豪自信、乐观进取,创作中关心现实抨击黑暗,表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个时期主要创作边塞诗和游侠诗,如《少年行》、《老将成》等。这些诗笔力雄健,风格豪放。 王维后期因政治挫折,生活上半官半隐,王维又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宗教气氛浓郁的家庭里。所以他思想中又表现出遁世、隐居、万事不关心的消极面,“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叹白发》),正是他这种心态。这一时期他大力创作山水田园诗,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不仅在唐代诗坛上盛誉空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语主要是针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为了取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发现并把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独特的意境。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描写自然山水和农村风光的幽美以及隐居生活中的情怀。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这首诗可看出王维擅长借景物创造意境。寻常的风景寻常的人物一经王维的简笔勾勒,便具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山村秋天的黄昏,空明澄净、清新纯美:一阵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爽,月光透过松枝,斑斑点点洒落地上,山泉叮咚作响,水底沙石历历可见。翠绿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清脆的笑声,原来是浣纱的姑娘要回家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打鱼的人们晚归了。作者遣词用语不着意经营却构成这样一幅清新而宁静、生机盎然又祥和优美的山居秋暝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对仗工整又不留痕迹,原原本本经王维一写仿佛散发出精神的魅力。王维如何作到仅以白描手法,不用词藻雕饰,就描写出了环境的优美,秋光的可爱呢?因为作者通过精心取景和别具匠心的安排,刻划景物既能形神俱似,整首诗又能浑然一体,使画面既生动活泼,又有动有静,才具有了完整融合的境界。沈德潜说此诗“佳处不在语言”(《唐诗别裁》),正言其妙在有意境。 先让我们来看看何为“诗的意境”吧,“诗的意境”又称“诗境” 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形成的饱含思想感情,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动与中而形于外”自然宣泄,是感染读者共鸣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诗总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故而诗的语言要求简炼而生动,要在廖廖数字中包孕深刻的感情,以达到“以约总博,寓万里与尺幅间”的艺术效果。明确提出“意境”说的是王国维,他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与答案解析(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自号石湖居士。 ②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风格 内容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本文简要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恬淡自然,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简练丰富,不相重复,包含了作者高度的匠心。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陶渊明的田园诗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诗歌内容丰富、充实,意蕴深厚,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田园隐居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创的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关键词:恬淡自然;意境悠远;朴实无华 陶渊明(365-427),出生于东晋末年,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桪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现从艺术特点、意境特点、语言特点、笔法特点四方面浅析陶渊

明田园诗风格。 (一)艺术的特点: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未及“人”字却有“人”在诗中之实感,读来颇有闲趣;“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一个“贮”字,情景交融,平生绮丽;“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拟古》其三),读来但觉春意四溢、草木满堂,自然中显神奇。 (二)意境的特点: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诗韵味极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 陶诗常常取发“自然”和平常人的生活,却通过诗人的组合,又呈现了新的意境,给人以美感。“日入室内暗,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束照明的荆条,但是诗人写出来就增强了亲邻之间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也正是诗人甘愿归隐躬耕,坚守精神家园的结果。“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移居二首》其一)就具体地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看似平淡,但平淡

浅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继承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610760029.html, 浅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黄才俊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1期 摘要:王维作为盛唐山水诗的三大巨匠之一,就多才多艺而言,盛唐诸公没人能及得上他;就诗思入禅而言,也未见得有人能及得上他。在山水诗方面,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踵事增华,继承了自六朝以来山水诗某些大家的艺术成就,并在前人的基础上使山水诗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继承;创新 王维的诗歌今存四百多首[1],题材和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山水田园诗。由于 他能透彻理解诗、画、音乐等几种艺术之间的差异,比一般诗人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表现的特殊规律,因此他的山水田园诗比起以往的山水田园诗来,多了绘画、音乐之美。后人称为“诗中有画”、“百啭流莺,宫商迭奏”,体现了盛唐诗歌形象鲜明、情韵深长的典型风貌。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 一、王维诗歌中的继承 王维总结了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山水田园诗发展中的全部成就,将初唐局限于别业的京洛山水开拓到行役、隐逸、边塞等多种生活中去,以多种风格描绘了北方雄伟壮丽的大漠长河、名山胜水、雄郡大邑,山林田园优美清空的环境,以及士大夫优游林泉的风雅情致。将南朝山水詩形象鲜明、重在观赏,陶渊明田园诗意蕴深厚、重在感受的两种表现方式融为一体,创造出既有名句,有和谐浑成的艺术境界[3]。 王维还在原有的山水田园诗上解决了运用动静虚实相生之理以简化意象,追求象外之趣的问题。在创造静美的意境和处理空间的表现方法等方面,为后世的文人诗和文人画树立了极高的艺术标准。由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从陶谢到王孟,山水田园诗由分而合,虽然选材范围不断拓宽,风格愈趋多样,技法不断进步,但对陶谢的基本表现方式始终保持着传统的继承性,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流派。 (一)对陶渊明诗的继承 王维年轻时受开元前期诗坛思潮的影响,也很喜爱江左的文风。在《同崔傅答贤弟》这首诗里,他充分表露了对晋人风流的向往:“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诗人巧妙地将江东典型的美景、吴、晋史迹及名人遗迹穿插交织,利用歌行大幅度跳跃的特性,概括了盛唐人心目中的江左风流:九江青青的枫树,扬州淼漫的五湖绿林起兵的下江,谢灵运曾经游过的富春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石头城;那里有前溪歌等优美的文学艺术;有王羲之写过的曲

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田园诗赏析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 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别诗大全 2011-11-16 12:29 12099xzc|分类:文化/艺术|浏览549719次 分享到: 2011-11-21 19:04 提问者采纳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唐卢纶)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重要美学原则,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顶峰,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和著名的诗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尤为明显,特别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本文将从复归自然的生命状态;王维诗歌中的“闲”与“空”;有声的诗歌,清雅的语言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关键词: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自然人 中国诗歌在唐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了无数的著名诗人。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唐代整个社会的开放风气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唐代士人胸怀开阔、志向高远并且很多人都非常有个性,他们的生活与理想深深地影响着唐代的诗歌创作,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唐代之前,很多文人墨客由于政治道路崎岖,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发挥,憎恶社会的污浊,不愿与当权小人同流合污,而归隐山林,在自然的怀抱里,畅叙幽情,由于远离世俗干扰,但是他们的山水田园诗多为托物言志之作,寄托自己的政治情怀,总不那么纯粹。而唐代士人多为积极进取的文人骚客,他们漫游于山水之间,拥入自然的怀抱之中,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于隐居的目的,而是出于自身爱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山水田园诗少了一种影射、暗示的色彩,反而使得诗歌显得更为纯粹。东晋之后,山水游赏常反映到诗文中来。但从山水游赏扩大到漫游,并且成为一时风尚,则是到唐代才开始的。唐代的文人骚客在踏入仕途之前,大多有了丰富的漫游经历,漫游的地点为繁华的都市与风景瑰丽、壮观的山水之间,这种漫游山林的习惯一来直接为唐代的诗人的提供了丰富的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素材,另一方面在提高他们自然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让他们将人自身与自然拉近,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思考,并建立联系,这在诗歌创作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诗歌中有借景抒情、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创作手法,这些手法在人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自然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通过这些可见、可触、可闻的自然景物传达内心中那极其强烈而又无形的情感,我们可以借用一首词来说明人的情感与自然事物的关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文/常笑 艺术特色,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具体手法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具体到某个作者,通过这些,体现出他的独到的特色。 分析艺术特色,可以由点到面,即字词、语句、修辞格等等,尤其是诗词,是艺术特色的典范表现,具体到诗词的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结构、炼材、语言。 要分析王维的诗,就要了解王维这个人。 王维的人生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学而优则仕”,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政治报复,说到底,四书五经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跳板,最终的目的是用这个跳板达到孔夫子所谓“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也为读书人提建议:天下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没有人天生就是要去追求隐士生活的,与王维同时期,并称为“王孟”诗派的孟浩然一开始特别羡慕隐士生活,二十几岁就隐上了,但最终那颗入世的心促使他各种各样的举荐入朝的诗,进去后不得志,最后又回来隐的,同样,王维也是,前期雄心壮志,功名利禄透出他“活国济人”的思想,这一时期代表作有《观猎》、《始至塞上》,后期经过安禄山叛乱后,人生态度消极,受佛道禅影响,转观自然,焚香静坐,这时的诗更多的是描绘了山水风光,例如《鹿柴》,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转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句描写叙述的巨大转变,透出了诗人思想的转变。这是从人生阶段上划分。 就从山水田园诗本身划分,写田园诗有《谓川田家》等,山水诗有《山居秋冥》、《鸟鸣涧》等,王维继承发展了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诗、山水诗,加上王维自己精通画、乐,又受佛道禅影响,形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音禅高度结合,风格自然淡远,清新工致这样的独特的王维诗风。 就手法分析,选材立意方面,以画家独到眼光捕捉纷繁自然景观中灵动意境的形象,画感入诗有《使至塞上》等,尤其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为后世称道,此联更有“独绝千古”的美誉(《而庵说唐山》/徐增【清】),音感入诗有《过香积寺》等,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有学者将之细分为意境美、色彩美、含蓄美、韵律美四个方面(详见《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宋新荣) 结构布局,运用画法中“经营位置”,将景物排列组合后构成优美意境的整体,像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典型的景物排列后创造的独特意境,王诗里例如《渭川田家》中村落一角,牛羊、野老、牧童、雉雊、蚕、田夫的先后空间叙述,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色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语言特色 内容摘要: 关键词:(略) 王维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兼画家,是整个盛唐文化精神的凝聚,是盛唐的第一位大诗人。王维以他的山水田园诗独树一帜,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对后世诗人及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后世的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论述。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维的生平及思想、王维的艺术成就以及王维山水田园诗对后世的影响。其中也有汲及王维山水田园诗语言特色的研究,本论文就这一论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以图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贡献。基于此目的,我对涉及本论题的前人关于王维诗歌创作的研究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王维生平及思想的研究 关于王维的生平有不少研究,如赵殿成笺注的《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介绍了王维的生平、生活背景,记录了王维四百二十一首诗歌;还有陈铁民著《王维年谱》(选自《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一文将诗人一生的行事作了详细的考述;陈铁民在《王维生平五事考辨》(同上)中确切地说了王维隐居、做官的时间及次数、地点;陈铁民还在《王维生年新探》(同上)中推定了王维生于701年。 王维的思想比较复杂。他一生奉佛,尤其到后期,他对佛教的信仰更深了,《论王维的佛学信仰》(选自陈铁民《王维新论》)中提到王维大抵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汲取佛学思想的。他对奸臣专权的黑暗统治感到不满,不愿同流合污,但又具有封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于是产生逃避现实的想法,正是这些使王维转向佛学。 《居士信仰——王维文化心态论略》(严国荣《王维研究》<二>三秦出版社,1996年)一文则认为王维的一生就是在儒、道、佛融合与消长的时代背景下,由儒释互补到最终超越“我执”“法执”的心灵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终,由对佛教的简单爱好到最终笃志信佛的转化,居士信仰则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关于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成就总论 学界对王维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不一,所以也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性的文章,而且还有人分析王维各体诗歌的不同特点和创作成就,使得王维诗歌研究形成较大的规模。 陈贻焮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中首先分阶段地探讨了王维诗歌地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作者认为,“王诗长于彩绘”;他还认为,王维早期诗歌采取不同方式“直截了当地抨击权贵”;而后期的山水田园诗,“许多作品的确是消极的,充满了佛老思想”,但是因为“诗人投身到大自然中,从当时腐臭的政治空气中苏醒过来,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平添了生命的活力和向上的精神,从而使他后期的诗歌得以从玄言禅意、奄奄一息的低调中一振而起,成为千古绝唱。”作者对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评价是很高的,并分析了其所以能有如此成就的各种原因,以及后来得不到重视的缘故。 刘禹昌的《王维诗赏析》(《唐代文学》第1期,《西北大学学报丛刊》1981年)一文认为,王维的诗歌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同具“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他是“具范兼熔”的“大家”。《论王维诗歌的多样风格》(陈铁民《王维新论》)一文认为,王诗情景交融,意境浑然一体,刻划景物,能达到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王维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诗人的最具自家面目、最独树一帜的风格,是清淡、简远、自然”。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古典诗文 2010-01-20 0435 5d56b7b40100gd0g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 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浅谈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价值取向 江夏二中任志英 内容摘要: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对陶渊明田园诗所蕴含的美学内涵以及造成这一内涵原因的分析,旨在说明陶渊明田园诗何以成为古典田园诗的典范。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究竟体现在哪里,为何能对后来的田园诗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审美价值取向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具有丰富内涵。他的田园诗表面看来虽然写的多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家生活,以及他归隐后恬淡的心境与情趣,但正是在这样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切而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即对生活美和自然美的热爱,而且这两种美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生活之美和自然之美和谐统一亦即田园之美,也只有这种宁静质朴的田园美才能表达其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在陶渊明眼里,乡村生活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反之亦然: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就是一种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诗歌就是田园,就是生活,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因而文学也就是人学,诗品即人品。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他的人生境界:对真、善、美的热爱和无限向往,充分体现了他那光明峻伟的胸襟,刚正不阿的人格、直率的生活态度、热爱劳动和田园生活的情操,以及执著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这正是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魅力的本质所在。 (一)陶渊明的田园诗抒发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独特意义即在于: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采用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独特的

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那白描般的画面中,从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以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陶渊明归隐早期的田园诗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以诗人现实的田园生活为基本素材,如《归园田层》第一首: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诗人的笔下,乡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座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入喧嚣终日,尔虞我诈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象“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深深地被其中悠悠自得的情趣所陶醉。 类似的赞美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很多。在这些诗篇中,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陶渊明扫复地歌咏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陶渊明是一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人,实际生活的痛切体验和老庄崇尚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理想:主张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视官场、仕途为“尘网”、“樊笼”;反对欺诈和虚伪,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解读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 内容摘要:历中,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精通音乐、书法、绘 画,而且深得佛道理念熏染。他的山水田园诗同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融为一体,清逸明秀,意境深远,开拓了诗歌写作的新境界。他在前人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文学、绘画、音乐和佛学修养,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后期他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闲适生活的道路,山水田园生活的体验使其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审美理念艺术境界 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 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生活中,可谓是自然与生活相互融合。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他的绘画思想。他曾在《偶然作其六》中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更是一个大画家。在画坛上他堪与北宋之祖李师训媲美,有“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之美誉。王维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在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的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色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色泽仓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中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如《鹿柴》:“空山不见人”是静境,“但闻人语响”则是动中有静了。其次,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生活的真意 艺术源于生活,在王维很多的山水诗中,诗人从优美的景色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冲淡闲散的心情。在很多的田园诗中,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出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在山水是的写景中,在田园诗的描绘中,王维的不少诗作包含浓情。 西晋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文赋》)。意思是诗歌理当发自真情而且必须有美丽繁盛的文采。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中,就是通过田园山水和自然生活的描绘,真情流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情。 (一)王维对大自然的真情 ①、的山水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真情。在描绘景色优美的山水诗作中,诗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论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为“王孟”。王、孟二人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艺术,在学习借鉴中熔铸创新,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地融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语言精炼优美、风格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不同的。对二者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 盛唐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的顶点,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是雄伟奔放、波澜壮阔的,反映在诗歌上,更是诗人辈出、百花争艳,有的高深古朴,有的雄浑飘逸,有的凄婉悲壮。体裁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而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王维与孟浩然则代表了这个时期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的山水诗,可以上溯到先秦的《诗经》和《楚辞》。如果说孟浩然是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那么王维就是在充分吸取南方山水诗表现一书的基础上,开辟了北方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以雄浑壮丽和清新自然相结合的风格,实现了汉魏风骨与齐梁词彩相交融的艺术理想。他们把山水和田园、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许多形象鲜明、意境高远、格调和情调丰富多彩的诗歌,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我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 一、不同意境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单纯明净、冲和闲逸 孟浩然写景喜用简淡的笔墨,随意点染的表现手法,追求一种单纯明净、浑然一体的意境。如《万山潭作》,此诗在整体上给人一种冲和闲淡、闲适安逸、潇洒从容的意境。(二)王维:含蓄空灵、富有禅趣 被人称为“诗佛”的王维,偏向于清、幽、空、寂的审美趣味,他的诗歌常常使用宁静、枯寂的物象,以及由淡泊之情和枯寂之景结合而成的一种空寂的诗歌意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禅趣”。如《终南别业》,全诗抒写自己恬然自得的乐趣,不有意去寻找山水美景的刺激,一切全凭自己的兴之所至,自自然然,在专注于云起的一瞬间感到万物已成一体,这种宗教体验,便是诗人诗中所表现的“禅趣”,《渔阳诗话》也称他“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二、不同语言的山水田园诗 (一)孟浩然:平淡朴素、多用“兴寄” 孟浩然的诗平淡朴素、不饰铅华,沈德潜说他:“语淡而味终不薄”。如《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绘画出青山绿水中淳真朴素的田园生活场景,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重“兴寄”是孟浩然诗的普遍特点。“兴寄”即比兴寄托,是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如《早寒江上有怀》在“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的景色描写中,寄托着仕途五路的失意之感。葛晓音说:“孟浩然在近体诗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