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

(一)晶质体和非晶质体

绝大部分矿物都是晶质体。所谓晶质体,就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

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矿物的结晶过程实质上就是在一定介质、一定温度、一定压力等条件下,物质质点有规律排列的过程。由于质点规则排列的结果,就使晶体内部具有一定的晶体构造,称为晶体格架。这种晶体格架相当于一定质点(离子等)在三度空间所成的无数相等的六面体、紧密相邻和互相平行排列的空间格子构造。如食盐的晶体格架是按正六面体(立方体)规律排列(图2-1 )。不同的矿物,组成其空间格子的六面体的三个边长之比及其交角常不相同。因此,各种矿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晶体构造。

在适当的环境里,例如有使晶质体生长的足够空间,则晶质体往往表现

为一定的几何外形,即具有平整的面,称为晶面;晶面相交称为晶棱。这种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通称为晶体。但是,大多数晶质体矿物由于缺少生长空间,如图2-2 所示,许多个晶体在同时生长,结果互相干扰,不能形成良好的几何外形。实际上,晶质体和晶体除了外表形态有区别外,内部结构并无任何区别,所以二者概念基本相同。

有少数矿物呈非晶质体结构。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都是非晶

质体,如天然沥青、火山玻璃等。这样矿物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表现为规则的几何外形。

(二)晶形

在一定条件下(如晶体生长较快,生长能力较强,生长顺序较早,或有

允许晶体生长的空间——晶洞、裂缝等),矿物可以形成良好的晶体。晶体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称为单形,单形的数目有限,只有47 种。一类是由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称为聚形。聚形的特点是在一个晶体上具有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晶面。聚形千变万化,种类可以千万计。图2-3 列举了一部分常见的单形和聚形。应该指出,自然界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往往形成不甚规则或不甚完整的晶形。

在自然晶体中,常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称

为双晶。最常见的有三种类型:

接触双晶——由两个相同的晶体,以一个简单平面相接触而成(图2-4 左)。

穿插双晶——由两个相同的晶体,按一定角度互相穿插而成(图2-4

中)。

聚片双晶——由两个以上的晶体,按同一规律,彼此平行重复连生一起

而成(图2-4 右)。

对某些矿物来说,双晶是重要的鉴定特征之一。

(三)结晶习性

虽然每种矿物都有它自己的结晶形态,但由于晶体内部构造不同,结晶

环境和形成条件不同,以致晶体在空间三个相互垂直方向上发育的程度也不相同。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种晶体经常所具有的形态,称为结晶习性。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有的矿物晶体,如石棉、石膏等常形成柱状、针状、纤维状,即晶体沿

一个方向特别发育,称一向延伸型。

有的矿物晶体,如云母、石墨、辉钼矿等常形成板状、片状、鳞片状,

即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称二向延伸型。

有的矿物晶体,如黄铁矿、石榴子石等常形成粒状、近似球状,即晶体

沿三个方向特别发育,称三向延伸型。

熟悉这些特性,对于鉴定矿物有一定用处。此外,还有些矿物晶体的晶

面上常具有一定形式的条纹,称晶面条纹。如在水晶晶体的六方柱晶面上具有横条纹,在电气石晶体的柱面上具有纵条纹,在黄铁矿的立方体晶面上,具有互相垂直的条纹,在斜长石晶面上常有细微密集的条纹(双晶纹)。这些特征对于鉴定矿物也有一定意义。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九章花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快速导航:花的组成与发生 | 花芽分化与调控 |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发育到一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不断增加新的个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propagation)、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和珠芽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农林生产中,常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 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agamospermy),后者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裸子植物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目因种而异、各不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 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17 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 雄蕊群和雌蕊群)着生的地方。花萼常为绿色,像很小的叶片。 形态,但其形态和结构均类似于叶,有的甚至就呈绿色(如绿牡丹 变态叶,虽然雄蕊与叶的差异较大,但在较早的被子植物(如睡莲 间存在过渡形态,此外,有的植物(如梅、桃等)经过培育,雄蕊 由叶变态而成的心皮卷合而成的,如蚕豆、梧桐等。因此,通常 态叶,雄蕊、雌蕊为可育的变态叶。 1.花柄(pedicel)和花托(receptacle) 花柄也称花梗,呈圆柱形,是连接花和茎的柄状结构,其基 养物质由茎向花输送的通道,又能支持着花,使其向各方展布。类而不同,如梨,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 Koehne)的花柄很长,有的则很短或无花柄,如贴speciosa (Sweet) Nakai]。果实形成时,花柄发育成果柄。 花托位于花柄的顶端,是花器官其他各组成部分着生的部位。花托的形态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呈圆柱状,如木兰科植物等;有的呈圆锥状,如草莓等的花;有的凹陷呈杯状,如桃等;有的花冠、雄蕊、雌蕊的一部分贴在一起,形成下位子房,如苹果等;有的呈倒圆锥形,如莲的花;有冠之间,扩大形成扁平状或垫状的盘状体,称为花盘(desk),如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最新花的解剖结构

实验10 花的解剖结构 一、花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朵完全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几部分共同着生于花托上构成。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花的各部位发生各种形态变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采的花的世界。花的形态特征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不同科属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根据。 本实验通过对桃花(Prunus persica)和其它典型植物花的观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及花的不同类型。 (一)花的基本结构——桃花的观察 桃花为单生花,每朵花下有柄并有一苞片。取一朵新鲜或浸泡的桃花,先自外向内逐层观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形态和着生情况。然后将桃花沿纵向切开,在实体解剖镜下做进一步观察。 桃花的花托呈杯状,即花托中部凹陷成一小杯状。萼片、花瓣和雄蕊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雌蕊的子房着生于花托中央的凹陷部位。桃花的花萼由五片绿色叶片状萼片组成,各萼片相互离生。花萼也叫做外轮花被。桃花的花冠由五片粉红色花瓣组成,离生。花冠也叫内轮花被。桃花的雄蕊数目多,不

定数。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起支持和联系作用,花药中可产生花粉粒,为雄蕊的主要部分。雄蕊在花托边缘作轮生排列。桃花的雌蕊呈瓶状,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子房中着生有胚珠。桃花的子房仅基部着生于花托上,而其它部位与花托分离,故其着生位置属上位子房。桃花的花萼和花冠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其相对于子房的位置则属于周位花(图38-1)。 通过上述观察可了解桃花具有齐全的花的各部分,是一典型的完全花,既是一具有外轮花被(花萼)和内轮花被(花冠)的重被花,又是具有雄蕊和雌蕊的两性花,同时还是一花冠呈辐射对称的整齐花。桃花的结构可代表一般花的基本结构。 (二)花的类型 1.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指一朵花具有齐全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当一些植物花的结构中缺少上述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甚至缺少三部分时,即为不完全

1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及基本特征

3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及基本特征 3.1粘土矿物概念、类型及其结构化学特征 粘土的本质是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细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晶质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 含水非晶质硅酸盐矿物有水铝英石、胶硅铁石等。粘土矿物决定了整个粘土类或岩石的性质,它是最活泼的组分。 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主要是由两个最基本结构单元组成,即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并沿X 轴方向发展。四 面体的中心是四价的硅Si 4+,而四个二价的氧O 2- 分布于四面体的四个顶角,四面体的四个面均为等边三角形(如图3.1- (a)),有时四面体中的氧原子为氢氧原子所代替,四面体的底面落在同一平面上,以三个尖顶彼此连结,第四个尖顶均指向同一个方向,在平面上组成六角形网格状结构或链状结构(如图3.1- (b)),成为四面体层(片)。八面体由六 个氧或氢氧原子以等距排列而成,A13+(或Mg 2+ )居于中心(如图3.2- ( a )),八面体亦排列成层状态结构,成为八面体层(片)(如图3.2- (b))。 由于单位晶格的大小相近似,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很容易沿C 轴叠合而成为统一的结构层,此结构层称为结构单位层,简称晶层,几个结构层组成晶胞。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不同组合堆叠重复,便构成了各种粘土矿物的不同层状结构。由一个四面体层与一个八面体层重复堆叠的称为1:1型结构单位层(如高岭石等),也称为二层型; 由两个四面体层间夹一个八面体层重复堆叠的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如蒙脱石、伊利石等),也称为三层型;在层状结构中,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间共用一个氧原子层,故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间的键力大,联结较强,但在1:1型或2:1型结构单位层间并不共用氧原子层,层间的联结较弱。 在高岭石类粘土矿物中,结构单位层间为O 与HO(或OH 与OH)相邻(如图3.3 ),堆叠时,在相邻两晶层之间,除了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增扩的静电能外,主要为表层(羟)基及氧原子之间的氢键力,将相邻两晶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水不易进入晶层之间。即使有表面水合能撑开晶层,但不足以克服晶层间大的内聚力,几乎无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容量很小,其CEC 值为3-15毫克当量/100克干土)和类质同象置换现象,其基本层是中性的。同时,高岭石晶体基面间距(C 轴间距或doo1值)小(约7.2 A ),没有容纳阳离子的地方,即晶层无阳离子存在。高岭石晶体只有外表面,没有内表面,比表面积很小(一般远小于100m 2 /g ),被吸附的交换性阳 离子(如Na + 、Ca 2+等)仅存于高岭石矿物外表面,这对晶层水合无重要影响,所以高岭石是较稳定的非膨胀性粘土矿物,层间联结强,晶格活动性小,最活跃的表面是在晶体断口、破坏的及残缺部位的边缘部分,浸水后结构单位层间的距离(C 轴间距或doo1值)不变,使高岭石膨胀性和压缩性都较小,但有较好的解理面。 蒙脱石类粘土矿物中的结构单位层间为O 与 O(如图3.4 ),相邻两晶层之间的联结力主要为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层间联结极弱,易于拆开。蒙脱石既有外表

(完整word版)1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及基本特征

3粘土矿物的结晶结构及基本特征 3.1粘土矿物概念、类型及其结构化学特征 粘土的本质是粘土矿物。粘土矿物是细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晶质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 含水非晶质硅酸盐矿物有水铝英石、胶硅铁石等。粘土矿物决定了整个粘土类或岩石的性质,它是最活泼的组分。 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主要是由两个最基本结构单元组成,即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并沿X轴方向发展。四面体的中心是四价的硅Si4+,而四个二价的氧O2-分布于四面体的四个顶角,四面体的四个面均为等边三角形(如图3.1- (a)),有时四面体中的氧原子为氢氧原子所代替,四面体的底面落在同一平面上,以三个尖顶彼此连结,第四个尖顶均指向同一个方向,在平面上组成六角形网格状结构或链状结构(如图3.1- (b)),成为四面体层(片)。八面体由六个氧或氢氧原子以等距排列而成,A13+(或Mg2+)居于中心(如图3.2- ( a )),八面体亦排列成层状态结构,成为八面体层(片)(如图3.2- (b))。 由于单位晶格的大小相近似,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很容易沿C轴叠合而成为统一的结构层,此结构层称为结构单位层,简称晶层,几个结构层组成晶胞。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的不同组合堆叠重复,便构成了各种粘土矿物的不同层状结构。由一个四面体层与一个八面体层重复 堆叠的称为1:1型结构单位层(如高岭石等),也称为 二层型; 由两个四面体层间夹一个八面体层重复堆 叠的称为2:1型结构单位层(如蒙脱石、伊利石等), 也称为三层型;在层状结构中,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 间共用一个氧原子层,故四面体层与八面体层间的 键力大,联结较强,但在1:1型或2:1型结构单位层 间并不共用氧原子层,层间的联结较弱。 在高岭石类粘土矿物中,结构单位层间为O 与HO(或OH与OH)相邻(如图3.3 ),堆叠时,在相 邻两晶层之间,除了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增扩的 静电能外,主要为表层(羟)基及氧原子之间的氢键 力,将相邻两晶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水不易进入 晶层之间。即使有表面水合能撑开晶层,但不足以 克服晶层间大的内聚力,几乎无阳离子交换(阳离子 交换容量很小,其CEC值为3-15毫克当量/100克 干土)和类质同象置换现象,其基本层是中性的。同 时,高岭石晶体基面间距(C轴间距或doo1值)小(约 7.2 A ),没有容纳阳离子的地方,即晶层无阳离子 存在。高岭石晶体只有外表面,没有内表面,比表 面积很小(一般远小于100m2/g ),被吸附的交换性阳 离子(如Na+、Ca2+等)仅存于高岭石矿物外表面,这 对晶层水合无重要影响,所以高岭石是较稳定的非 膨胀性粘土矿物,层间联结强,晶格活动性小,最 活跃的表面是在晶体断口、破坏的及残缺部位的边 缘部分,浸水后结构单位层间的距离(C轴间距或 doo1值)不变,使高岭石膨胀性和压缩性都较小,但 有较好的解理面。 蒙脱石类粘土矿物中的结构单位层间为O与 O(如图3.4 ),相邻两晶层之间的联结力主要为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层间联结极弱,易于拆开。蒙脱石既有外表

花的解剖结构详解

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一、实验名称:植物花形态结构及解剖研究 二、实验目的 (1)识辨数种常见花卉; (2)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和常见类型; (3)掌握描述花形态结构的基本术语; 三、实验用具 3.1. 实验材料:新鲜的金鱼草花、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百合子房横切片 3.2. 实验设备:WiFi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互动光学显微镜(Motic麦克奥迪),体视显微镜,镊子,解剖针,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洗瓶等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 花的各部分结构解剖 金鱼草花的观察:在体视镜下解剖金鱼草花,自内向外观察其组成。 (1)花柄(花梗):着生在茎上,支持花朵。 (2)花托:花柄顶端着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部分。 (3)花萼:为花的最外一轮,萼片为(绿)色,共(5)片,萼片(分离)。 (4)花冠:位于花萼内轮,花冠由(2)片(白)色的花瓣

组成,花瓣基部愈合,分离部分呈唇形,上唇(二) 裂直立,下唇(三)裂开展外曲,故称唇形花冠。花 瓣形状、大小各异,通过花的中心只有一根对称轴能 将花分成相等的两半,故属不完整花(两侧对称)。(5)雄蕊群:位于花冠的内方,共(4)枚,其中(2)枚较短,(2)枚较长,称二强雄蕊。每枚雄蕊由两部分 构成:细长的部分为花丝;顶端的囊状物称为花药。(6)雌蕊群:位于花的中央,形似一瓶装物即雌蕊。雌蕊顶端扩大部分为柱头,基部膨大部位为子房;二者之 间较细的部分为花柱。子房的基部着生于花托上,为 子房上位。用刀片将子房做若干个横切,用体视显微 镜进行观察,课间子房分为(2)室,由此可推断这 种雌蕊为(2)心皮合生的复雌蕊。 按上述内容解剖观察百合花、玫瑰花、菊花、水稻花。 4.2 百合子房结构 取百合子房横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百合的雌蕊是由三心皮联合而成的复雌蕊。 百合子房主要有子房壁、子房室、胎座和胚珠租车那个,横切面上可见有(6)个子房室,每室中可见(1)个胚珠(实为纵向两列)。胚珠着生处为胎座,百合胚珠着生在中轴上所以为(中轴)胚座。子房壁最外面一层的细胞叫外表皮,最内一层细胞叫内边皮,内外表皮之间为薄壁细胞;在对着

粘土矿物分析

作为岩石组分的粘土矿物其含量、种类及其分布、产状等对地层伤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粘土矿物颗粒细小(<0.01mm),比表面极大,并具有特殊的结构组成,因此它们对外来作业流体如注入水、压裂液、酸化液、压井液等的侵入极为敏感。当与外来流体接触时,粘土矿物往往会发生膨胀、微粒运移、生成某种沉淀等从而堵塞储层油气流动的孔隙通道,造成储层渗流能力的下降,损害油气层。因此了解粘土矿物的性质对油田开发十分重要。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及产状等。选取了西泉5井的部分岩石样品进行了上述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西泉5井区三叠系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统计表 根据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韭菜园子组砂层以蒙皂石(包括蒙脱石和皂石两个亚族)为主,63%~98%,平均87.8%;其次为伊/蒙混层(20%~99%,平均72.76%),绿泥石(1%~55%,平均9.33%),另有高岭石(1%~12%,平均5.74%)和伊利石(2%~16%,平均6.24%)(见表1)。 对韭菜园子组敏感性的简单分析:(供参考) 韭菜园子组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含量较多,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是遇水易膨胀的矿物,易发生粘土膨胀和分散造成地层伤害。 韭菜园子组绿泥石含量相对较高(平均9.33%),绿泥石是酸敏性矿物,酸化时易造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酸敏)。另外伊利石和高岭石是速敏性矿物,易造成颗粒运移堵塞地层。

粘土矿物分析在储层潜在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 一、粘土矿物类型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s)是粘土和粘土岩中晶体一般小于2微米,主要是含水的铝、铁和镁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有的在其成分中还有某些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存在。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族矿物、蒙皂石、蛭石、粘土级云母、伊利石、海绿石、绿泥石和膨胀绿泥石以及有关的混层结构矿物,此外还包括具过渡性的层链状结构的坡缕石(凹凸棒石)和海泡石以及非晶质的水铝英石。除水铝英石外均属层状或层链状结构硅酸盐,因此粘土矿物可按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的分类来划分。粘土矿物按成因可分为他生粘土矿物和自生粘土矿物两类,他生粘土矿物主要是来自沉积物源区的陆源矿物,矿物成分与母源区岩石类型关系密切;自生粘土矿物为储层在特定成岩阶段化学反应析出的矿物,如自生绿泥石、自生高岭石等。不同成因粘土矿物通常具有不同的矿物组合、产状、晶形和分布规律等特征。 粘土矿物的粒度细小,其大小和形态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测定。多数粘土矿物如伊利石等呈鳞片状,结晶良好的高岭石则呈完整的假六方片状。少数粘土矿物呈管状(埃洛石)或纤维状(坡缕石和海泡石)。 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特点决定了它们的如下一些性质。①离子交换性。具有吸着某些阳离子和阴离子并保持于交换状态的特性。一般交换性阳离子是Ca2+、Mg2+、H+、K+、(NH4)+、Na+,常见的交换性阴离子是(SO4)2-、CI-、(PO4)3-、(NO3)-。产生阳离子交换性的原因是破键和晶格内类质同象置换引起的不饱和电荷需要通过吸附阳离子而取得平衡。阴离子交换则是晶格外露羟基离子的交代作用。②粘土-水系统特点。粘土矿物中的水以吸附水、层间水和结构水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只有在高温下结构破坏时才失去,但是吸附水、层间水以及海泡石结构孔洞中的沸石水都是低温水,经低温(100~150℃)加热后就可脱出,同时象蒙皂石族矿物失水后还可以复水,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粘土矿物与水的作用所产生的膨胀性、分散和凝聚性、粘性、触变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③粘土矿物与有机质的反应特点。有些粘土矿物与有机质反应形成有机复合体,改善了它的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还可作为分析鉴定矿物的依据。此外,粘土矿物晶格内离子置换和层间水变化常影响光学性质的变化。蒙皂石族矿物中的铁、镁离子置换八面体中的铝,或者层间水分子的失去,都使折光率与双折射率增大。 粘土矿物的形成方式有三种:①与风化作用有关。风化原岩的种类和介质条件如水、气候、地貌、植被和时间等因素决定了矿物种和保存与否。②热液和温泉水作用于围岩,可以形成粘土矿物的蚀变富集带。③由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生成粘土矿物。 高岭土主要用作陶瓷原料、造纸的填料和涂层;主要由蒙脱石构成的膨润土用于作

晶体学基础资料

竞赛要求: 初赛要求:晶体结构。晶胞。原子坐标。晶格能。晶胞中原子数或分子数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配位数。晶体的堆积与填隙模型。常见的晶体结构类型,如NaCl、CsCl、闪锌矿(ZnS)、萤石(CaF2)、金刚石、石墨、硒、冰、干冰、尿素、金红石、钙钛矿、钾、镁、铜等。 决赛要求:晶体结构。点阵的基本概念。晶系。宏观对称元素。十四种空间点阵类型。 第七章晶体学基础 Chapter 7.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rystallography §7.1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 (Periodicity and lattices of crystal structures) 一、.晶体 远古时期,人类从宝石开始认识晶体。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晶体以其晶莹剔透的外观,棱角分明的形状和艳丽的色彩,震憾人们的感官。名贵的宝石镶嵌在帝王的王冠上,成为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而现代人类合成出来晶体,如超导晶体YBaCuO、光学晶体BaB2O4、LiNbO3、磁学晶体NdFeB等高科技产品,则推动着人类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上的固态物质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晶态,一类是非晶态。自然界存在大量的晶体物质,如高山岩石、地下矿藏、海边砂粒、两极冰川都是晶体组成。人类制造的金属、合金器材,水泥制品及食品中的盐、糖等都属于晶体,不论它们大至成千万吨,小至毫米、微米,晶体中的原子、分子都按某种规律周期性地排列。另一类固态物质,如玻璃、明胶、碳粉、塑料制品等,它们内部的原子、分子排列杂乱无章,没有周期性规律,通常称为玻璃体、无定形物或非晶态物质。 晶体结构最基本的特征是周期性。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周期重复排列构成的固态物质,具有三维空间周期性。由于这样的内部结构,晶体具有以下性质: 1、均匀性:一块晶体内部各部分的宏观性质相同,如有相同的密度,相同的化学组成。晶体的均匀性来源于晶体由无数个极小的晶体单位(晶胞)组成,每个单位里有相同的原子、

花的形态与结构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九章花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快速导航:花的组成与发生 | 花 芽分化与调控 |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 发育到一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 不断增加新的个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 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 propagation)、reproduction)和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 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 和珠芽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 农林生产中,常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 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 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agamospermy),后者 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 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 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 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 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 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 裸子植物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 目因种而异、各不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 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17 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

粘土主要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粘土主要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摘要 主要论述了粘土中主要矿物的结构特点,并对各种矿物的主要性能(如可塑性、干燥收缩和膨润性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粘土,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晶体结构,可塑性,膨润性 ABSTRACT Mainly discusses the mai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and a variety of mineral properties ( such as plasticity, drying shrinkage and swelling etc.) are reviewed. KEY WORDS: Clay,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illite, crystal structure, plasticity, swelling 粘土类原料是日用陶瓷、耐火材料等的主要原料之一,它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和其它矿物组成的并具有一定特性的(其中主要是具有可塑性)土状岩石。粘土矿物主要是一些含水铝硅酸盐矿物,其晶体结构是由[SiO4]四面体组成的(Si2O5)n层和一层由铝氧八面体组成的AlO(OH)2层相互以顶角联接起来的层状结构,这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粘土矿物的各种性能。 粘土很少由单一矿物组成,而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其主要矿物是被统称为“粘土矿物”的一些含水铝硅酸盐矿物。根据矿物的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把粘土中的主要矿物分为高岭石类、蒙脱石类和伊利石类等三种。 在粘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对各种主要矿物的结构认识不足,常常在生产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产品达不到理想的性能。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只有掌握了矿物的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才能对矿物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为此,我主要分析一下三种主要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能。

第九章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九章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植物的繁殖( reproduction)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的特性,是植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特定部位产生的、有利于再生新个体的特定结构,繁殖是重要的生命现象之一。植物通过繁殖不断增加新的个体,有利于保证物种的遗传性和稳定性,随着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种类繁多、性状各异的植物世界,使物种得以延续、进化和多样化。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三类。 营养繁殖是植物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新的营养性个体的繁殖方法,如可块根、块茎和珠芽,以及具有克隆生长特性的植物的克隆(株)系(clone)等。营养繁殖有利于物种保持其遗传的稳定性。农林生产中,常采用分株(division)、扦插(cutting)、压条(layering)和嫁接(grafting)等方法进行快速繁殖,保存优良种质。 无性繁殖是植物在其生活史中的某一阶段、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细胞或孢子(spore),由这些特化的细胞或孢子(离开植物体后)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原始体或能够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前者如有花植物的无融合生殖(apomixis)或无配子生殖,后者如菌类植物、蕨类植物的孢子繁殖等。 有性生殖是植物体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其特定部位产生具有性别分化的细胞(或称配子,gamete;如精、卵细胞等),通过两性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或受精)形成合子,再由合子萌发成新的植物体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性,是植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植物界中最进化、最高级的繁殖方式。 被子植物在经历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并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形成花芽,然后,开花、传粉、受精,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被称为生殖器官。本章和第十章将重点介绍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花的组成与发生 一、花的形态与特征 (一)花的形态与组成 被子植物又称为有花植物(flowering plant)或显花植物(anthophyta),有时将裸子植物也称为显花植物。地球上的被子植物约有30万种,其花的变化巨大,它们的形态,大小,颜色和组成数目因种而异、各不相同。根据其结构组成,可将被子植物的花分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和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两类。完全花通常由花梗(花柄)、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例如桃花、蚕豆花等(图9-1);不完全花是指缺少其完全花组成的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花,如南瓜、玉米等植物的单性花。 花是适应于生殖、极度缩短且不分枝的变态枝(Goethe ,1749~1832)。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花托通常是花柄顶端呈不同方式膨大的部分,是花器官其他组分(如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着生的地方。花萼常为绿色,像很小的叶片。花冠虽有各种颜色和多种形态,但其形态和结构均类似于叶,有的甚至就呈绿色(如绿牡丹)。雄蕊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叶,虽然雄蕊与叶的差异较大,但在较早的被子植物(如睡莲)的外轮雄蕊和内轮花瓣间存在过渡形态,此外,有的植物(如梅、桃等)经过培育,雄蕊可以形成花瓣。雌蕊也是由叶变态而成的心皮卷合而成的,如蚕豆、梧桐等。因此,通常称花萼、花冠为不育的变态叶,雄蕊、雌蕊为可育的变态叶。 1.花柄和花托(receptacle) 花柄也称花梗,呈圆柱形,是连接花和茎的柄状结构,其基本构造与茎相似。既是营养物质由茎向花输送的通道,又能支持着花,使其向各方展布。花梗的长短,常随植物种类而不同,如梨,垂丝海棠的花柄很长,有的则很短或无花柄,如贴梗海棠。果实形成时,花柄发育成果柄。

1.1花的结构和功能 (1)

第一节花的结构与类型 教材简析 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周期,而第一节“花的结构和花序”中的实验教学“花的结构”的知识内容是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其着关键性的作用。本节内容包括:(一)花的结构(二)花的类型两部分。教材首先通过解剖实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接着利用图片介绍了花的类型和花序的种类。解剖花和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是本节的重难点。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结果以及种子怎样才能形成,为以后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打好基础。 教学设想 通过课前搜集与整理的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观察花的结构使学生认同花的主要部分。通过对比花的主要结构的不同认识单性花和两性花,从而理解雌雄同株植物与雌雄异株植物。通过学生的多种探究方式主动获得知识,再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相互交融与完善,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形象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达到对重点的突破。教学中注重过程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物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识别花的各个部分,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 ②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 ③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 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解剖和观察花的基本结构,认识花的主要部分; ②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知道自然界生物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热爱的情感; ②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及“花的种类”等知识,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教学突破 对于解剖和识别花的基本结构,采用教师合理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中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自动地思考和解决。对于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性,在探究中时刻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观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尝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干货)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了解雄蕊和雌蕊的类型;了解子房的类型和结构;尝试书写花程式。?二、实验器材?显微镜、解剖针、刀片、百合子房横切。 三、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结构的观察; 2。花药和子房形态结构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一)观察花的结构 1、花柄(花梗):连接花与茎。 2、花被:花萼:由萼片组成,分为离生萼和合生萼;花冠:由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按生长方式可分为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 3、雄蕊: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组成雄蕊群,推蕊的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根据推蕊数目以及花丝与花药的离合,雄蕊分为离生雄蕊和合生雄蕊. 4、雌蕊: (1)雌蕊的类型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 1 / 3... 精选文档供参考...

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其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常有不同。 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如桃、李等. 合生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由2个以上的心皮卷合而成,称为合生雌蕊,又称复雌蕊,如柑橘等。 离生雌蕊:一朵花中有数个彼此分离的雌蕊称为离生雌蕊,如木兰、毛茛等。 (2)子房的位置 根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及花托的连合程度,子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叫子房上位。图A 子房半下位:又叫子房中位。子房的下半部陷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半部仍露在外,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花托边缘。图B、C。 子房下位: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称子房下位,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面花托的边缘.图D、E。 (3)胎座的类型 胚珠着生于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叫胎座。胎座的类型如下图 所示. A。单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B。离生雌蕊,单子房,边缘 胎座; C.合生雌蕊,单室复子房,侧膜胎座;D、E.合生雌蕊,多室 2 / 3... 精选文档供参考...

花的解剖实验报告

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认识花的基本结构;了解雄蕊和雌蕊的类型;了解子房的类型和结构;尝试书写花程式。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解剖针、刀片、百合子房横切。 三、实验内容 1.花的形态结构的观察; 2.花药和子房形态结构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一)观察花的结构 1、花柄(花梗):连接花与茎。 2、花被:花萼:由萼片组成,分为离生萼和合生萼;花冠:由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按生长方式可分为离瓣花冠和合瓣花冠。 3、雄蕊:一朵花中所有雄蕊组成雄蕊群,推蕊的数目因植物种类而异。根据推蕊数目以及花丝与花药的离合,雄蕊分为离生雄蕊和合生雄蕊。 4、雌蕊: (1)雌蕊的类型 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柱头、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其雌蕊的类型、子房的位置、胎座的类型常有不同。 单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只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如桃、李 等。 合生雌蕊: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此雌蕊由2个以上的心皮卷合而成,称为合 生雌蕊,又称复雌蕊,如柑橘等。 离生雌蕊:一朵花中有数个彼此分离的雌蕊称为离生雌蕊,如木兰、毛茛等。 (2)子房的位置 根据子房在花托上着生位置及花托的连合程度,子房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与花托相连,叫子房上位。图A 子房半下位:又叫子房中位。子房的下半部陷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

半部仍露在外,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花托边缘。图B、C。 子房下位: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称子房下位,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面花托的边缘。图D、E。 (3)胎座的类型 胚珠着生于子房上,着生的部位叫胎座。胎座的类型如下图所示。 A.单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B.离生雌蕊,单子房,边缘胎座; C.合生雌蕊,单室复子房,侧膜胎座;D、E.合生雌蕊,多室复子房,中轴胎座; F.合生雌蕊,子房一室,特立中央胎座 (二)花程式的 ♀:雌花♂:雄花♀两性花↑两侧对称花* 辐射对称花K:花萼C:花冠P:花被 A :雄蕊群G:雌蕊群 右下角数字的意义():联合0:缺失∞:无穷+:不止一轮 G:子房上位G:子房下位G:子房周位 G(2:1) ( ):联合2:心皮数目1:子房室数用:连接心皮数和子房室数 例:*K(5)C5A(∞)G(5:5)↑K(5)C(5)A2+2G(2:2) ♂P4A4 ♀P4G(2:1) 五.实验报告 1.写出百合的花程式。 2.画出百合子房横切面图,并注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