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设计反思

1.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3.除法的估算,试商和调商。

4.商不变的规律。

1.学会口算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2.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灵活掌握除法的估算,掌握试商的方法及商不变的规律。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进一步引申到本单元将要学习的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给陆战棋打包、分跳绳、看书等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本单元不仅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要放手让学生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10课时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材第8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及其竖式的书写。

难点:学会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口算卡片、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练习。

(1)6÷3=8÷2=40÷8=

60÷30= 80÷20= 400÷80=

(2)90÷30=350÷70=360÷60=

50÷10= 640÷80= 150÷50=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420÷30=()88÷20=()

(1)算式可以整除吗?

(2)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1.先口算或者先估算,然后教学竖式计算,有利于学生理解商的书写位置。

(1)出示教材第8页例1。

每20副打一包,60副陆战棋要打几包?

60÷20=

(2)口算60÷20,在知道商是3以后再用竖式计算。

2.发挥验算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

(2)用竖式计算。

(3)学生验算计算结果,掌握验算方法。

3.用学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解答教材第8页“练一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验算。

(2)教师订正学生所列竖式,重点讲解验算方法。

(3)根据题意讲清楚数量关系。

1.算一算。

90÷30=720÷80=640÷8=

30×12= 500÷4= 810÷90=

2.列竖式计算。

3 1 8 0 5 0 3 1 57 2 1 08 0

4 0 0

3.水果店有126个桃子,每20个桃子装一篮。可以装多少篮?还剩几个桃子?

请你猜猜这三个字各代表的是什么数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39803601259

2. 606……15305竖式略

3. 126÷20=6(篮)……6(个)可以装6篮,还剩6个桃子。

思维训练

动=3脑=1筋=5

教材习题

第8页试一试

第8页练一练

2335233 5

除数是整十数的算法

60÷20=3150÷30=5

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表示除数的个数,即被除数中有几个除数,所以商应写在个位上。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试

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1.学生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掌握得还好,基本上都能很快地、正确地得出答案。但是一些学生对于被除数不是整十数或整百数的计算有一些问题,特别是碰到有余数的除法,就会犯一些错误。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竖式计算。

2.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部分学生商的位置不能写正确,也有商乘除数有误的。这充分说明教学只关心学生的自主探索、主动思考而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是不行的,对于学生的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必须要抓牢抓实,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成为必然,并且这种口算题的设置要有层次,从简到繁,围绕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逐步深入。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这部分知识既是在学生已学会表内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又是继续学习本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第8页例1教学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材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实际问题,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再指导学生利用口算,学会用竖式笔算。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充分交流,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的题组对比,有利于学生把表内除法类推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试一试”让学生联系例题所学的方法独立计算,并结合计算,反思其过程中商的书写位置,进一步学会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估算和笔算

教材第9页的内容。

1.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巩固学习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且有余数的计算。

难点:掌握商的估算方法。

口算卡、图片、配套光盘。

1.口算卡。

420÷20=270÷90=640÷20=840÷40=

800÷80= 360÷30= 460÷20= 360÷40=

2.用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3 09 3 0 2 0 2 8 0 3 0 6 9

1.教学估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商大约是多少。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

(2)估计商大约在什么范围内,可以引导学生计算:

30×10=……得数是300,所以商要比10大;

30×20=……得数是600,所以商要比20小。

因此,商应该在10到20之间。

2.明确算法,理解算理。

(1)用竖式计算。

30 3 8 0

300里面有10个30,是300(3个百),十位商1。

380减300,余80。

80里面有2个30,是60,个位商2。

20。

所以,380÷30=12(个)……20(根)。引导学生理解“1”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2)演示验算步骤:

12

×30

00

36

360360

+20

380

自己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

(3)算一算这些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 0

4 2

5 5 0 4 2 5 4 0 5 2 68 0 5 2 6

3.仔细观察,发现错在哪里。

(1)

1

50530

50……500里面有10个50,是500。

30 ……530减500,余30。30里面

不够50,个位上应商0。改正:

10

50530

50

30

(2)

11

40640

40

40……640减400,应余240。

40

0改正:

16

40640

40

240

240

(3)

7

70500

490

10

……500里面有7个70,是490,应把

7商在个位上,表示7个70。改正:

7

70500

490

10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第9页“练一练”)

1.630÷15=144÷12=300÷30=220÷18=

675÷45= 480÷64= 240÷12= 580÷29=

2.在○里填上“>”“<”或“=”。

240÷40○2×3500÷50○132÷12

730÷90○640÷80 21×20○980÷2

3.用竖式计算。

2 78 4 2

3 3

4 6 68 1 0 1 1 99 2 0

5 2 1 57 8

6 8 0

4.解决问题。

如果每名同学要分得54本书,可以怎样分呢?

找规律填数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42121012......4157 (322020)

2. =<><

3.31......514......412......548......8438 (56)

4. 864÷27=32(名)864÷54=16(名)

思维训练

教材习题

第9页试一试

第9页练一练

86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算法

380÷30=12(个)……20(根)

答:可以分给12个班,还剩20根。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

位,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有余数时,要将余下的几个十转换成几十个一,再与个位上

的数字合在一起继续除。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课堂上学生的正确率不高,在做题时,总是会有一些问题,如余数忘写,横式答案抄错。但问题最多的还是竖式的写法。

2.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一,也许是学生长期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列竖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整十数看成了一位数;其二,是学生经过了两个月暑假,学生学习的状态、知识的衔接,尤其是计算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三,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没重点强调整十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上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在学生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列出除法算式后,先估计商的大致范围,这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商首位的位置和商十位上是几,有利于学生探索笔算方法;接着用竖式计算,重在指导学生讨论、探索计算过程,最后把验算留给学生独立完成。

让学生先估计商的大致范围,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商的十位上是几,为竖式计算确定商的首位做好准备。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及对比,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初步总结出相应的笔算方法。在改错、辨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反思,经验共享,有利于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让学生交流算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练习二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口算和笔算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正确率,逐步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提高学生除法运算的能力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解决有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下列各题。

400÷80=600÷60=720÷80=

660÷10= 560÷70= 810÷90=

2.估算。

401÷80≈500÷26≈1000÷22≈

698÷35≈280÷41≈850÷77≈

1.组织练习。

(1)出示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口算结果,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出示练习二第2题。

①出示题目,指名让学生说说各题的商是几,并说说思考过程。

②让学生来计算,验证商的正确性。

(3)完成练习二第3题,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并说明要验算,注意验算的方法和格式。指名让两位学生板演。集体点评后,同桌互相核对。

(4)出示练习二第7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联系与区别,可同桌之间交流,然后让学生计算,集体核对订正。

(5)出示练习二第13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再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2.分析题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练习二第14题。

青山果园收获了300箱苹果和260箱梨。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

分析:①水果的总箱数是300+260=560(箱)

②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0箱,求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

560÷40=14(次)

(2)引导学生解决练习二的其他题,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及笔算方法。

1.先比一比,再口算。

10÷5=400÷50=800÷20=

100÷50= 200÷50= 800÷40=

2.计算并验算。

74÷20=430÷40=780÷70=

640÷80= 190÷30= 624÷60=

3.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1)(2)(3)(4)

4.解决问题。

(1)有两种不同价格的椅子,小强有480元,分别可以买几把椅子?

(2)某小学四年级有两个班,平均每班有60个学生,现在要把两个班分成30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多少人?

(),这时被除数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8402420

2.3......1410......3011......1086......1010 (24)

3. (1)?(2)(3)?(4)?

4.(1)

(2)60×2=120(人)120÷30=4(人)

思维训练

7287

教材习题

练习二

1. 975858

2.

3.验算略

4. 113579

5. 200÷50=4

6.

7.16......45......2415......69......611......156 (15)

8. 388÷30=12(束)……28(枝)

9.(1)360÷30=12(2)(答案不唯一)蜜蜂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是蝗虫的多少倍?

10. 842400280180

11.一位数2......27两位数20......20一位数7......64两位数13 (38)

12. 895171215

13.44444我发现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14. (300+260)÷40=14(次)

15. 4691218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非整百整十数)除以两位数(非整十数)的笔算。

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课件、配套光盘。

1.说一说下面的数最接近哪个整数。

21≈39≈57≈64≈

23≈31≈96≈48≈

2.计算并验算。(计算前先估计结果)

96÷1995÷3175÷24

432÷64 390÷44 810÷79

3.根据上题,讨论一下如何估算最合理。

1.例题讲解。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3,教师拿一本书作教具。

老师手里的书共96页,现在老师决定每天看30页。你认为我能看几天,还剩多少页?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并订正结果。

96÷30=3(天)……6(页)

②如果老师决定每天看32页,你认为老师能看几天?还有没有余下的页数?

请同学们先列出算式,不要解答。

96÷32

③学生列出式子后,引导学生观察除数和刚才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讨论可以把32看作几十来试商。

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这是“四舍”法试商。

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

④教学教材第12页“试一试”。

39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是“五入”法试商。

(2)出示课件。

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①已知条件: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放了224本书。

②解题思路:可以先算平均每个书架放了多少本书,也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层。

方法一:两个书架,一共224本书,则每个书架放224÷2=112(本);每个书架4层,一共放112本书,则每层放112÷4=28(本)。列综合算式:224÷2÷4=28(本)

方法二:两个书架,每个4层,则两个书架共4×2=8(层);8层,一共224本书,则每层放224÷8=28(本)。

③检验: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2.课堂演练。

(1)出示教材第12页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让四位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用“四舍五入”法试商,题中除数23可看作20,38可看作40,41可看作40,57可看作60。

(2)出示教材第14页练一练。先让同桌间讨论,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68÷4÷3=14(人)

1.说一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在○里填上“>”“<”或“=”。

31×3○10032×2○7045×2○94

21×4○90 35×2○80 12×8○87

3.先说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1 2 6 0 4 2 8 5 3 8 1 8 0 2 5 2 4 0

3 3 9 9 3 1 1

4 0 6 2 4 3 0

5 1 1

6 0

4.解决问题。

(1)一节火车车厢可以装60吨货物,要运420吨货物,需要几节车厢?

(2)一个乒乓球拍40元,250元可以买几个乒乓球拍?还剩多少元?

(3)学校买来265本故事书,每班分给54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还剩多少本?

1998年1月1日是星期四,你能计算出1999年1月1日是星期几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20405020602040702080

2.<<<<<>

3.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略。52……14……289……1534……166……

583 (7)

4.(1)420÷60=7(节)(2)250÷40=6(个)……10(元)(3)265÷54=4(个)……49(本)

思维训练

1998年是平年,全年有365天,365÷7=52……1,1999年1月1日是星期五。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法

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

这是“四舍”法试商。

39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

这是“五入”法试商。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如果前面的内容学习的好,今天的学习就很容易,因为确定好商以后,一次就能成功,不需要调商。

2.大部分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得很好。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减法从高位减起,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行,计算的速度较慢。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着重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从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套教材里整数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完整地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而且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以“生命”,还原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

练习三

教材第15~17页的内容。

1.巩固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口算卡、课件、配套光盘。

用竖式计算。

6 9 4 9 0 1 9 2 5 0 3 49 0 0

7 1 4 9 0 2 2 2 5 0 3 59 0 0

1.基础练习。

(1)出示练习三第1题,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口述验算过程。

2

3268

64

4 3

2990

87

37

48362

336

267

63460

441

19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要播放288分,每天从17:00播放至17:32,多少天可以播放完?

分析:电视剧每天播放的时间为17:00~17:32,共32分。

电视剧总长为288分,所以将整部电视剧播放完要用288÷32=9(天),在计算288÷32时,引导学生试商,可以把32看作30,用9试商。

(3)出示练习三第3题,指名让学生依次板演三位阿姨每天编织中国结的数量。

189÷21=9(个)216÷27=8(个)224÷32=7(个)

9

21189

189

08

27216

216

07

32224

224

(4)出示练习三第4题,让学生用竖式在本子上计算出来,并且要求写出验算过程。然后指名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中是如何试商的。以99÷33和99÷38为例。

3

3399

99

0 2

3899

76

23

比较两个式子,可以发现被除数都是99,除数分别为33和38。在试商时,可以把33看作30,把38看作40,试商就变得简单易行了。以下三组式子也是相同的情况,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四舍五入”法试商的算理,遇到非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学生试商时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

(5)出示练习三第5题,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判断商是几位数:笔算除法时,能够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对保证计算正确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先确定商是几位数就能防止把商写错位置。提问:怎样能很快判断出商是几位数?商的位数与被除数位数有什么关系?(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2)如:

……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1。得数要商在十

位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5

38208

190

18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则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2。得数要商在个位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6)出示练习三第6题,与学生一起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每填一个空格,就是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悉有关术语,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式,还能使学生感知每种数量关系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得另一个未知量,从而加深对每组数量中三个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7)出示练习三第7题,分步解决问题,首先计算剩下的花共有多少盆:160-28=132(盆);再计算这些花要平均分给22个班,每班分得几盆:132÷22=6(盆)。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的问题,然后思考怎样解决问题,养成勤于练习的习惯。

2.总结规律。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和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1.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应该是几位数。

2 49 6 2 57 57 5 1 5 0

3 8 5

4 6

2 1

3 5 8

4 2 6 0 0 2 8 1 9 9 3 57 5

2.先说一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1 2 1 5 4 2 1 3 8 6 3 3 4 2 8 2 4 2 7 6

1 9 3 0 9 5

2 6 7 1 6 48 6 6

3 3

4

5 7

3.一个暖瓶18元,李老师拿了100元,可以买几个暖瓶?还剩多少元?

4.李大夫用368元买了一些口服液,一盒口服液46元。李大夫一共买了几盒口服液?

1. 8888888×7777777÷1111111÷1111111

2. 9÷(9÷8)÷(8÷7)÷(7÷6)÷(6÷5)÷(5÷4)÷(4÷3)÷3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一位一位一位两位两位两位一位一位

2.说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略。12......1018......812......3211......1216 (5)

12......4713......3413 (28)

3. 100÷18=5(个)……10(元)

4. 368÷46=8(盒)

思维训练

1.原式=(8888888÷1111111)×(7777777÷1111111)=8×7=56

2.原式=9÷9×8÷8×7÷7×6÷6×5÷5×4÷4×3÷3=1

教材习题

练习三

1.说说略

2.从17:00到17:32经历了32分钟。288÷32=9(天)

3.赵阿姨:189÷21=9(个)刘阿姨:330÷33=10(个)马阿姨:224÷32=7(个)刘阿姨每天编织的中国结最多,马阿姨每天编织的最少。

4.32......235......756......184......295611 (15)

5. 说说略926......255 (1814)

6.(1)154÷14=11(吨)

(2)182436发现:生产水泥的吨数越多,所用的天数也越多。

7. 160-28=132(盆)132÷22=6(盆)

8. 57415492

9.(1)可以算出每个班分到图书多少本。900÷6÷3=50(本)

(2)可以算出每人植树多少棵。144÷4÷12=3(棵)

10. 150÷3÷2=25(天)

11. 216÷3÷6=12(盒)

12. 924÷7÷3=44(只)

13. 300÷5÷3=20(个)

14.第一组:440÷8÷5=11(个)第二组:450÷5÷9=10(个)

15.验算略

16. 20205 5

17. 915 6

18. 108÷3÷2=18(棵)

19.(1)30×12×2=720(幅)(2)720÷2÷12=30(幅)

20.正方形蛋糕:36÷4÷3=3(元)圆形蛋糕:50÷5÷2=5(元)

三角形蛋糕:48÷3÷4=4(元)所以圆形蛋糕最贵,正方形蛋糕最便宜。

思考题

300×2÷3=200(米)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用“四舍”法、“五入”法试商并调商)

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试商的能力,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必要的技能。

3.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更好地理解除法的笔算方法,提高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试商时的调商(“四舍”法、“五入”法试商)。

难点:运用有关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件、配套光盘。

1.口算。

127÷41=907÷49=292÷28=

2.让学生口答这组题的试商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总结试商的方法。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5。

(1)刚才计算的几个小题除数都是接近整十数的数,41可以看作40,49可以看作50,28可以看作30。在计算过程中,只要试一次商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得数。下面看一看这道例题。(教师出示例题)

四年级一班有34人,一共借书272本。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师:请大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式子中的除数,该把它看作多少来试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试商并发现问题。

师:把34看作30试商,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把商调小,用8来试商) 8

34272

272

0让学生口算,教师板演。

(2)前边我们一起学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且个位数小于5时用“四舍”法试商及调商的方法,有另一种情况,除数是不接近整十的数,它的个位数大于5,如16、17、26、36,如果用“五入”法试商,有时商的数会偏小,需要调大后再试,直到得到准确的得数。下面用这种方法试着分析解答教材第19页例6:

四年级二班有36人,一共借书252本。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师:同样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实际应用题,请大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52÷36。

师:如果把除数36看作40,口算可知应用6试商,大家讨论一下商6可以吗?为什么?(教师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题 24÷2= 26÷2= 28÷2= 32÷2= 34÷2= 36÷2= 36÷3= 38÷2= 42÷2= 42÷3= 44÷2= 46÷2= 48÷2= 48÷3= 48÷4= 52÷2= 52÷4= 54÷2= 54÷3= 56÷2= 56÷4= 58÷2= 57÷3= 62÷2= 63÷3= 64÷2= 64÷4= 65÷5= 66÷2= 66÷3=

72÷2= 72÷4= 72÷6= 74÷2= 75÷3= 75÷5= 76÷2= 76÷4= 77÷7= 78÷2= 78÷3= 78÷6= 81÷3= 82÷2= 84÷2= 84÷3= 84÷3= 84÷4= 84÷6= 84÷7= 85÷5= 86÷2= 87÷3= 88÷2= 88÷4= 91÷7= 92÷4= 92÷2= 93÷3= 94÷2=

96÷8= 98÷2= 98÷7= 99÷3= 99÷9=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题练习 111÷3= 112÷4= 112÷2= 114÷2= 114÷3= 114÷6= 115÷5= 116÷2= 116÷4= 118÷2= 119÷7= 122÷2= 123÷3= 124÷2= 124÷4= 125÷5= 126÷6= 128÷8= 129÷3= 132÷3=

134÷2= 135÷5= 135÷3= 136÷2= 136÷8= 141÷3= 142÷2= 144÷6= 144÷8= 144÷9= 145÷5= 146÷2= 147÷7= 148÷4= 153÷9= 154÷7= 155÷5= 156÷4= 234÷2= 324÷3= 273÷3= 284÷4= 276÷6= 272÷8= 261÷9= 372÷4= 372÷6= 376÷8= 378÷9= 371÷7=

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1天、 <1> 56 ÷ 9 = <2> 85 ÷ 2 = <3> 97 ÷ 5 = <4> 77 ÷ 6 = <5> 33 ÷ 8 = <6> 58 ÷ 7 = <7> 65 ÷ 8 = <8> 67 ÷ 7 = <9> 26 ÷ 4 = <10> 17 ÷ 5 = 第2天、 <1> 99 ÷ 8 = <2> 47 ÷ 4 = <3> 20 ÷ 8 = <4> 21 ÷ 2 = <5> 62 ÷ 7 = <6> 79 ÷ 4 = <7> 55 ÷ 2 = <8> 53 ÷ 2 = <9> 94 ÷ 6 = <10> 37 ÷ 3 = 第3天、 <1> 99 ÷ 8 = <2> 66 ÷ 5 = <3> 76 ÷ 3 = <4> 65 ÷ 9 = <5> 70 ÷ 3 = <6> 89 ÷ 7 = <7> 22 ÷ 4 = <8> 65 ÷ 2 = <9> 71 ÷ 9 = <10> 65 ÷ 9 = 第4天、 <1> 47 ÷ 8 = <2> 88 ÷ 6 = <3> 95 ÷ 2 = <4> 33 ÷ 8 = <5> 41 ÷ 3 = <6> 83 ÷ 2 =<7> 89 ÷ 8 = <8> 71 ÷ 7 = <9> 87 ÷ 9 = <10> 57 ÷ 2 = 第5天、 <1> 11 ÷ 5 = <2> 38 ÷ 2 = <3> 84 ÷ 5 = <4> 70 ÷ 6 = <5> 85 ÷ 7 = <6> 82 ÷ 7 = <7> 29 ÷ 8 = <8> 97 ÷ 2 = <9> 63 ÷ 2 = <10> 46 ÷ 8 = 第6天、 <1> 64 ÷ 5 = <2> 39 ÷ 2 = <3> 75 ÷ 4 = <4> 53 ÷ 2 = <5> 74 ÷ 6 = <6> 94 ÷ 2 = <7> 11 ÷ 2 = <8> 13 ÷ 8 = <9> 49 ÷ 5 = <10> 86 ÷ 7 = 第7天、 <1> 43 ÷ 7 = <2> 79 ÷ 4 = <3> 97 ÷ 2 = <4> 64 ÷ 2 = <5> 14 ÷ 3 = <6> 99 ÷ 7 = <7> 57 ÷ 3 = <8> 81 ÷ 6 = <9> 29 ÷ 8 = <10> 66 ÷ 5 = 第8天、 <1> 41 ÷ 5 = <2> 26 ÷ 3 = <3> 33 ÷ 7 =

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反思一: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首先是对旧知进行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导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先利用教材创设了上海两大机场的黄金周期间和春运进出港航班架次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基本问题,问:上海两机场2005年十一黄金周忙还是2006年春运繁忙?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学生尝试解答初步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比较出来?由于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会分别列式求出2005年十一期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和2006年春运期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并进行比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演示达到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的目的. 接着进行实践应用,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下一步进行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在生活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的能力,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通过这样一个梳理的环节,让学生达到掌握已学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反思二:平均数的应用教学反思 《平均数的应用》是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新教材中《统计》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节数学小实践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尝试解决有关的平均数问题,在实践中,主动探索,在探索中,依靠自己,依靠小组的配合来感悟,来进一步掌握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方法。 一、让学生参与学习材料的提供。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创设情景、呈现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的表格,用这个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测量采集数据,再根据数据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整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习了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让学生参与材料的提供,他提供的也是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所以在解答时,他们显得更得心应手。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计算的方法。 探索如何求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时,我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怎么样的去计算,只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如学生在计算平均身高时,有部分学生是笔算的,有的是口算的,甚至于有的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计算器进行计算速度快,而且只要方法得当,正确率比笔算、口算就高;同时又巩固了前一阶段的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所有的这些测量、计算的过程都是学生在相互协作中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为协作是让每一个人参与的基本途径,而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题三年级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题三年级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测试题 一:我会开心填一填(共32分每空2分) 1.要使□2÷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2.在☆÷9=10?□中,□最大是(),☆最小是(). 3.()的3倍是48,,54是2的()。 4在○里填上“﹥”或“﹤”或“=” 32÷4÷2○32÷8 55÷5○66÷6 35×7○8×35 5.最大的两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6.要使□5÷3的商是二十多,□里最大可以填(),最小可以 填() 7.填一填 二:我会精心选一选(在□里画“∨”共10分) 1. 87÷3的商是几十多? 二十多□三十多□ 四十多□ 2.下面第几道题的得数不是40? 26﹢14 93﹣53 81÷2 3.把60 分成几组,下面哪种分法得到的组数最多 3人一组 4人一组 6人一组 4. 48÷3÷2的结果与下面那倒算式的得数相等?

48÷5 48÷6 48÷8 5.两人合买两只乒乓球拍共72元,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 36□18□ 9□ 四:我会细心算一算(共26分) 1. 直接写出得数(12分 90÷3=80÷2=3×21=48÷2=46×6= 77÷7=63÷3=36÷3= 88÷8= 72﹣2=16﹢50=5×21= 2. 用竖式计算(加※号的请验算,14分)76÷2=68÷4=86÷8=80÷4= ※82÷4=※52÷4= 五我会用心做一做(24分) 1. 3只兔子一共采了72个蘑菇,平均每只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 2.有64个同学打乒乓球。如果参加单打,可以分为几组?如果都参加双打,可以分为几组? 3一本《童话故事》85页,下华准备一星期看完,小华每天应看多少页,你能帮她安排一下吗? 4. 5.23名男同学和22名女同学一起去摘丝瓜。一共分成5 组,平均每组多少人? 6.王老师带了100元钱,买了一个足球,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乒乓球?足球每只74元,乒乓球每只2元。 思考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大全 (39)

————————7)55 9)45 2)74 4)91 ————————9)99 7)40 3)26 6)47 ————————6)17 9)69 3)83 6)42 ————————4)18 2)42 4)28 8)45 ————————6)85 2)35 5)75 7)32

————————6)21 9)14 3)17 8)40 ————————3)84 7)27 2)91 8)77 ————————3)14 4)30 8)74 5)77 ————————2)47 3)15 4)55 2)10 ————————8)43 9)71 2)84 7)27

————————6)30 7)20 2)59 3)36 ————————8)98 3)46 2)65 8)84 ————————5)27 8)40 6)27 2)61 ————————4)53 6)36 8)66 9)81 ————————3)89 7)54 5)56 6)87

————————5)97 8)68 9)87 6)80 ————————3)99 4)61 3)99 9)62 ————————2)15 7)21 3)55 4)70 ————————3)55 3)41 8)53 2)11 ————————4)46 3)47 9)29 5)13

————————4)93 5)17 8)27 3)78 ————————5)65 4)41 3)83 7)29 ————————5)52 3)50 9)86 8)89 ————————4)77 7)27 6)80 9)10 ————————7)24 3)27 9)66 3)52

小学数学_《平均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90——9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到五年级,学生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六年级还要学习众数、中位数并进行比较。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和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数据整理分析最基础的一步: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统计量。在传统的教材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其侧重点在于从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数,把平均数的学习演变为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甚至是解题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导致只会算,不理解。现行教材把平均数安排在《统计》中,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分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是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不仅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作业纸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复习课) 一、考点、热点回顾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2、有余数的的除法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4、解决问题 二、典型例题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5=38÷2=65÷5= 2、有余数的的除法 例:50÷6=45÷7=56÷8=34÷5= 例、一个数除以9有余数,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一、估算下面各题。 78÷4≈ 51÷5≈ 39÷2≈62÷3≈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630÷7,可以把630看成( )个十,( )个十除以7等于( )个十,也就是( );还可以想:因为( )×( )=( ),所以( )÷( )=( )。 2、A 除B 等于2,写作( )。 3、有72朵红花,9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 )倍。 4、27的3倍是( ),48是3的( )倍,3的( )倍是69,( )的3倍是81。从328里连续减去( )个8得0。 5、□2除以4,商是两位数且没有余数,□里最大能填( ),最小能填( )。 6、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 )。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与除数相同,商一定是( )位数。 8、一个两位数除以8,余数最大是( )。 被除数可能是( )。 9、小明家住6楼,他从1楼上到5楼一共走了60级台阶,他上下一次楼,要爬( )级台阶。 10、0除以( )都得0。0乘( )都得0。 11、商和除数都是9,余数是4,被除数是( )。 12、两个数相除,商是4,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 )。 13、在a ÷b=5……4中,要想使a 最小,则b 是( ),那么a 是( )。 14、在a ÷7=5……b 中,要想使a 最小,则b 是( ),那么a 是( );要想使a 最大,则b 是( ),那么a 是( )。 1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最大的情况算式是( )÷( ),商最小的情况算式是( )÷( )。 16、a ÷b =c ……d ,则a =( )。 17、要使 的商为三位数,□里可以填( );要使它的商为两 位数,□里可以填( )。 18、除数是8,商和余数相同,则被除数最大是( )。 5 2 8 88

《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18-06-16 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平均数》,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把计算(怎样求平均数)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了概念课其本质的东西,即概念的意义所在。在这次的两节课上,我和艳霞都重视了这一点,但一节课下来,总感觉亦步亦趋,在牵着学生走。我们小组人员在议课之后,我有所感悟:一是在一节课上我承载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表示的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易受其中一个数据影响变大或变小,平均数不是表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等。再加上平均数这一课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需要一个过程。那么该重新如何定位呢?如果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定哪些目标比较合适?第二课时呢?梳理之后,重新定位如下: 第一课时分析定位: 1.通过例2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困惑,让学生明白人数不等的情况下不能比总数,那该怎么办呢?导入本节新课。 2.出示例1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直观操作演示后引出“平均数”这个概念。(因为必须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把多的一部分补给少的一部分后得到的,为后面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打下感知基础)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打通移多补少与计算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移多补少让学生直观看到每人都收集了13个水瓶后,让学生理解这就相当于把四个人的总数平均分成四份后得到的,进而引出计算法。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并会求平均数。 3.出示学生投篮表,让学生用移多补少或计算法求出三组数的平均数,再次感知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一课时不必强调学生用哪一种方法,重要的是通过材料来感知) 4.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合理估计平均数的大小,进一步感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然后让学生通过验证,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两位数除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教学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里、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70里面有()个十,8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两个人一共买了18枝铅笔,平均每个人买几枝?口答算式,问:你胜利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⑴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观察图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你会列式吗?

⑵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说出摆与分的过程。⑶相互交流,知道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⑷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形成算法。⑸小结。 2、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⑴出示场景图右半部分,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求什么问题?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应该怎样列式? ⑵猜猜46÷2商是几十多?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吗? ⑶小组交流分的情况:拿出几捆几根小棒,先怎样分,再怎样分,最后每人分得多少枝? ⑷学习用竖式计算。各小组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后汇报交流。 ⑸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竖式,并讲解笔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1、想想做做. 2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说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巩固笔算方法。 3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独立练习。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4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要知道哪种树苗每棵的价钱贵一些,你打算怎么办?独立解答,在班内共同订正。 四、作业:

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教学反思 11月28号,市教研室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来到我校进行了教学视导。本次教学视导依然像以往一样,主要聚焦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教学,以听评课为主。各科骨干教师是全市教学研究的领头雁,她们走进课堂,和老师们一起听课,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本次视导中,我讲授的是《平均数》一课,本课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提供的是一场篮球赛的情境,通过创设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来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教学设计与试讲。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这一做法,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在第一次试讲后,数学组的全体老师针对我的课进行了评课。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课件有的地方存在错误,平均数的求法应该在求出7号和8号队员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等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根据老师们提的建议,我进行了二次备课,在课堂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信息窗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教练,你想让谁上场?”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分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分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水平,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这样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以生为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平均数的意义以及求法 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计算。在学习移多补少的方法时,借助课件让学生拖一拖,并说说理由,通过操作理解方法。总数除以份数得到平均数的计算,也不难,学生能独立做出,在做出后,老师进行概括与总结。在探究出求法,求出两个队的平均分后,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安排的,先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这节课是本单元的起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首位不能整除及商末尾有0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出示买铅笔的情景图,接着出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解决第一个问题,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解决第二个问题,共同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介绍用竖式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重点讨论“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以进一步明确算理。教材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方法,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经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非整十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位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情趣。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江苏省如东县曹埠小学薛志华 活动重点: 掌握除法(首位能整除)口算和竖式计算方法。 活动难点 探索算法,明确算理。 活动对策: 借助情景图和实物操作,由易到难,逐层讨论、探索算法,明确算理。

活动准备: 挂图、教具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发思考 1、口答:20里面有()个十,3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60里面有()个十,6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解决实际问题。 师:马上在开学了,小红和小英两人一共买了18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买了几枝? 师:怎样列式计算? 生:用18÷2=9(枝) 师:你是怎样想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生:我是这样想,18接近20,20除以2求得每份数是10,把18看作20,总数就多了2,每份数应减少2÷2=1,10-1=9,所以把18平均分成2份,每份数就是9;求每份数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师:你的想法真好,你非常的很聪明。 3、谈话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那么还有两组同学也在买铅笔,买了多少枝呢?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呈现购物情境,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自主感悟,获取新知 1.教学整十除以一位数。 (1)出示场景图左半部分,提问:

《平均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建阳区莒口中心小学伊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平均数”。教材通过创设的“快速记忆数字”的数学游戏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平均数”出现的必要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进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在“试一试”环节,教材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会更加直观、鲜明,因此,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学生平均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操作、计算等学习活动,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我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什么是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统计的背景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它的价值。对于这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材通过创设的“快速记忆数字”的数学游戏情境,从记数字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下一步分析数据铺平道路。进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求法。 二、在寻找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时,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交流,教学时,我利用教材中淘气和机灵狗记住数字游戏的情境,提出问题,虽然淘气每次记住数字的次数不一样,但如果想知道淘气平均每次记住多少个,该怎么办?学生积极探索,想出了精彩的解决方法,“移多补少法”和计算等数学思维方法,接着,我又创设了自己班上学生记数字的情境,让学生猜想,出现不同意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再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最终探索出用平均数来比较。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试一试”环节,教材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会更加直观、鲜明,因此,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测试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测试题 一:我会开心填一填(共32分每空2分)1.要使□2÷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2.在☆÷9=10…□中,□最大是(),☆最小是(). 3.( )的3倍是48,,54是2的()。4在○里填上“﹥”或“﹤”或“=” 32÷4÷2○32÷8 55÷5○66÷6 35×7○8×35 5.最大的两位数除以最大的一位数,商是() 6.要使□5÷3的商是二十多,□里最大可以 填(),最小可以 填() 7.填一填

二:我会精心选一选(在□里画“∨”共10分) 1.87÷3的商是几十多? 二十多□三十多□四十多□2.下面第几道题的得数不是40? 26﹢14 93﹣53 81÷2 3.把60 分成几组,下面哪种分法得到的组数最多 3人一组4人一组6人一组4. 48÷3÷2的结果与下面那倒算式的得数相等? 48÷5 48÷6 48÷8 5.两人合买两只乒乓球拍共72元,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 36□18□9□四:我会细心算一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90÷3=80÷2=3×21=48÷2=46×6= 77÷7=63÷3=36÷3=88÷8=72﹣2=16﹢50=5×21=2.用竖式计算(加※号的请验算,14分)76÷2=68÷4=86÷8=80÷4= ※82÷4=※52÷4= 五我会用心做一做(24分) 1. 3只兔子一共采了72个蘑菇,平均每只兔子采了多少个蘑菇?

2.有64个同学打乒乓球。如果参加单打,可以分为几组?如果都参加双打,可以分为几组? 3一本《童话故事》85页,下华准备一星期看完,小华每天应看多少页,你能帮她安排一下吗? 4. 5.23名男同学和22名女同学一起去摘丝瓜。一共分成 5组,平均每组多少人?

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练习题3.19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检测题 3.19 徐天欣 一、填空题。 1.要使□8÷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能填( );要使商是一位 数,□里最大能填()。 2.8个()是96,()个8是72。 3. 在□÷□=11……4中,除数最小是(),此时被除数是()。 4.78÷7估算的的商是()。 5. 40厘米=()分米 1500米+500米=()米 7米=()厘米 1000千克-400千克=()千克 6.根据370+460=830,可以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为: ()和()。 7. 小民身高110厘米,小红身高139厘米,小民比小红矮() 厘米。 8. 在括号里填上“〉”、“<”或”=”。 3000-50()2500 1000-482()500 78÷9()79÷8 23÷8()28÷9 二、判断题。 1.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是0 。() 2.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2,余数是1。() 3.被除数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也没有0。() 三.笔算下面各题。(带※要验算 86÷7= 37÷3= ※ 26÷4= 43÷6= ※ 65÷5= 99÷9=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有98只茶杯,每6只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2.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小时传递了88千米。平均每小时传递了多少千米? 3.三、四年级的同学去植树,三年级有38人,四年级有47人。5名 同学分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4.学校买来4箱图书,每箱22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还剩多少本? 5.学校召开家长会,请了93位家长,8人围坐一桌,至少需要准备多 少张桌子? 聪明题。甲、乙两数的和是16,甲数除以乙数商是2余1,求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两位数除一位数竖式练习题

43÷4=35÷3=29÷2=26÷4= 4? 433? 352? 294? 26 83÷4=25÷3=39÷2=46÷4= 4? 833? 252? 394? 46 73÷5=65÷6=39÷7=86÷8= 5? 736? 657? 398? 86 23÷9=95÷8=89÷7=76÷6= 9? 238? 957? 896? 76 45÷4=32÷3=28÷2=29÷5= 4? 453? 322? 285? 29 43÷6=35÷7=29÷8=26÷9=

6? 437? 358? 299? 26 13÷5=35÷3=69÷2=76÷4= 5? 133? 352? 694? 76 13÷6=25÷7=59÷8=86÷9= 6? 137? 258? 599? 86 43÷5=15÷3=49÷2=96÷8= 5? 433? 152? 498? 96 23÷9=45÷8=39÷7=56÷4= 9? 238? 457? 394? 56 33÷6=55÷3=29÷5=46÷7= 6? 333? 555? 297? 46

43÷4=65÷3=19÷2=36÷4= 4? 433? 652? 194? 36 43÷4=35÷3=99÷2=26÷5= 4? 433? 352? 995? 26 23÷8=15÷7=69÷9=26÷4= 8? 237? 159? 694? 26 43÷3=35÷9=29÷4=26÷5= 3? 439? 354? 295? 26 93÷7=85÷3=29÷6=26÷4= 7? 933? 856? 294? 26 73÷4=35÷8=89÷2=96÷2= 4? 738? 352? 892? 96

《平均数2》教学反思.

《平均数2》教学反思 2018-07-05 平均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平均数》,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把计算(怎样求平均数)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了概念课其本质的东西,即概念的意义所在。在这次的两节课上,我和艳霞都重视了这一点,但一节课下来,总感觉亦步亦趋,在牵着学生走。我们小组人员在议课之后,我有所感悟:一是在一节课上我承载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表示的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易受其中一个数据影响变大或变小,平均数不是表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等。再加上平均数这一课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需要一个过程。那么该重新如何定位呢?如果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定哪些目标比较合适?第二课时呢?梳理之后,重新定位如下: 第一课时分析定位: 1.通过例2导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困惑,让学生明白人数不等的情况下不能比总数,那该怎么办呢?导入本节新课。 2.出示例1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直观操作演示后引出“平均数”这个概念。(因为必须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把多的一部分补给少的一部分后得到的,为后面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打下感知基础)然后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打通移多补少与计算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移多补少让学生直观看到每人都收集了13个水瓶后,让学生理解这就相当于把四个人的总数平均分成四份后得到的,进而引出计算法。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充分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并会求平均数。 3.出示学生投篮表,让学生用移多补少或计算法求出三组数的平均数,再次感知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这一课时不必强调学生用哪一种方法,重要的是通过材料来感知) 4.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合理估计平均数的大小,进一步感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然后让学生通过验证,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_平均数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矿泉水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1主题图) 2.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3.你对“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是怎样理解的? (假设每人收集的数量相同,这个数是多少) 师说明:这个相同的数量我们叫它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图:横轴分别表示什么?谁收集的个数最多?谁最少?他们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 (2)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各自的方法,并在投影前演示。 (3)师边重复演示边归纳:刚才有几位同学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4)现在每个人的瓶子同样多吗?是多少个? 师强调13个就是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并在课件上做标记。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和这个方法一样。互相交流一下。 师归纳:我们通过计算先求出总个数,再平均分也能得到平均数是13个。 (6)观察比较平均数13个和每个学生收集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刚才求几个比较小的数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得到。如果数字大怎么解决呢?平均数又有什么作用呢?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你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到底哪个队的成绩好?说看,多指名几个学生回答。 (3)他们的说法你赞同吗?谁的方法比较合理? (4)师说明: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哪一队的平均数大那一队的成绩就好。所以我们要先算出每队的平均成绩。 (5)怎样求两个队的平均成绩呢?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用课件展示: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 =19 (6)现在你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吗?你还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 (7)师小结说明。 平均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三、实践应用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题库

<1> 93 ÷ 3 = <2> 48 ÷ 8 = <3> 27 ÷ 3 = <4> 52 ÷ 4 = <5> 25 ÷ 5 = <6> 39 ÷ 3 = <7> 28 ÷ 4 = <8> 91 ÷ 7 = <9> 40 ÷ 8 = <10> 54 ÷ 9 =第2天、 <1> 15 ÷ 3 = <2> 42 ÷ 6 = <3> 63 ÷ 7 = <4> 72 ÷ 9 = <5> 27 ÷ 9 = <6> 8 ÷ 8 = <7> 40 ÷ 2 = <8> 54 ÷ 6 = <9> 84 ÷ 7 = <10> 84 ÷ 6 =<1> 92 ÷ 4 = <2> 20 ÷ 5 = <3> 20 ÷ 2 = <4> 35 ÷ 7 = <5> 28 ÷ 7 = <6> 44 ÷ 4 = <7> 96 ÷ 2 = <8> 40 ÷ 4 = <9> 78 ÷ 6 = <10> 36 ÷ 9 =第4天、 <1> 45 ÷ 9 = <2> 40 ÷ 8 = <3> 65 ÷ 5 = <4> 28 ÷ 7 = <5> 27 ÷ 3 = <6> 48 ÷ 6 = <7> 84 ÷ 2 = <8> 63 ÷ 7 = <9> 16 ÷ 8 = <10> 90 ÷ 9 =

<1> 64 ÷ 8 = <2> 40 ÷ 8 = <3> 60 ÷ 2 = <4> 9 ÷ 9 = <5> 28 ÷ 7 = <6> 45 ÷ 5 = <7> 24 ÷ 6 = <8> 18 ÷ 9 = <9> 36 ÷ 3 = <10> 32 ÷ 8 =第6天、 <1> 27 ÷ 9 = <2> 40 ÷ 8 = <3> 30 ÷ 5 = <4> 54 ÷ 2 = <5> 16 ÷ 8 = <6> 18 ÷ 9 = <7> 16 ÷ 4 = <8> 95 ÷ 5 = <9> 75 ÷ 5 = <10> 74 ÷ 2 =<1> 48 ÷ 8 = <2> 72 ÷ 6 = <3> 45 ÷ 9 = <4> 55 ÷ 5 = <5> 63 ÷ 9 = <6> 44 ÷ 4 = <7> 80 ÷ 4 = <8> 72 ÷ 8 = <9> 66 ÷ 3 = <10> 45 ÷ 5 = 第8天、 <1> 96 ÷ 4 = <2> 99 ÷ 3 = <3> 91 ÷ 7 = <4> 90 ÷ 5 = <5> 49 ÷ 7 = <6> 48 ÷ 4 = <7> 84 ÷ 7 = <8> 92 ÷ 4 = <9> 90 ÷ 6 = <10> 64 ÷ 2 =

平均数教学反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平均数教学反思》 常熟市昆承小学唐丽霞《平均数》是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相对于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更为关键。 《平均数》这一堂课,在本校上过四次,在商城小学也上过一次。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推敲、摸索,但是总觉得不尽人意。平均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么使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去理解、接受,这是需要不断思索的。 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 收获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套圈比赛的的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套得更准一些必须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 收获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性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

平均数(一)教学设计

1 平均数(一)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知平均数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会正确求统计对象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建立平均数概念,逐步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情感与态度: 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整理相关信息,体会平均数的统计作用,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正确建立平均数概念,逐步感知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我们在元旦游园的时候,甲组和乙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掷圈比赛,它们的比赛结果如下。 1 2.教师质疑,两个组谁的成绩的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新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带来新的挑战,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87页,例1。 教师:观察记录表您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能看出两个小组的比赛成绩,哪个更好?我们根据这些信息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把每组的成绩加起来,然后再比较。 ②人数不同,无法比较。 师生交流讨论,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对问题的分析,明确以往的知识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