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1400.由“恩宁路事件”看广州旧城更新与公众参与

林冬阳周可斌王世福

摘要:对广州旧城保护更新历程进行总结,以新一轮旧城更新改造的试点恩宁路地块为例,比较了各阶段恩宁路更新规划方案,分析了最终获批方案的创新性成果。从公众参与的角度阐述了恩宁路更新改造中各利益主体参与过程,指出“恩宁路事件”的公众参与属于“象征性参与”阶段。最后针对恩宁路现状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恩宁路更新规划的落实需要“参与式规划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恩宁路;广州;旧城保护更新;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环境的使用者和城市居民参与对城市规划的调查、构想、评议和决策等城市建设的过程[1]。20 世纪60 年代初,随着对现代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批判,公众参与进入规划界。公众参与规划在国际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了较快发展,要真正全面认识当代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公众参与是不可缺省的重要方面[2]。1965 年,保罗·大卫多夫(Paul Davidoff)在《规划中的倡导性和多元化》(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中提出“多元化倡导性规划”的概念,强调规划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3,4]。1969年,谢里·阿恩斯坦(Sherry Arnstein)发表了《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被认为是一本经典的公众参与理论指导。她在文章中提出了3类8层次的公众参与阶梯理论。按照公众所获决策权大小,从下向上分别为“无参与”、“象征性参与”和“市民权力”3大类[4,5]。

我国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在“城乡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实施”两个部分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规划的要求,但不少学者认为,滞后的规划理念和技术、强势的政府意志、缺乏健全的相关法律体制、薄弱的公众参与意识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公众参与规划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6]。旧城保护与更新由于涉及住宅拆迁、安置和补偿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引起了更多的公众关注,使公众参与从“无参与”走向“参与”。在广州市旧城保护更新进程中,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是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公众参与由“象征性参与”走向“市民权利”的趋势。

1 广州市旧城区的保护更新历程

1.1 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

广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8年11月27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定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依据。《条例》确定了四大要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保护对象,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保护措施以及法律责任。2000年12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并将21片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规划控制和保护,待条件成熟再正式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①。

1.2 旧城的保护现状

广州是最早列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最早编制保护条例的城市,但整体性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缺失使旧城区的保护工作缺乏法定规划依据②。

旧城区尽管有部分保护区已经编制保护规划或城市设计方案,但局部的规划偏重对文物与历史街区的局部保护,忽视了对旧城整体风貌的保护和控制,而且其中只有极少数规划是按照目前国内外主要的保护区规划的方法进行编制的,如“五仙观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华林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③。

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旧城区的空间格局经历剧烈变化:

人民路和越秀路高架桥的建设以及康王路东风路等主干道路拓宽改变了历史城区的街道形态与尺度;历史街区遭到成片拆除,大量历史建筑缺乏修缮破损严重;人口密度过高和建筑随意搭建使街区环境质量变差;荔湾广场、恒宝广场、世纪广场等高层建筑见缝插针破坏了旧城肌理;历史水系消失,旧时承载广州西关商业街圩的大观河如今多数已经淤塞并被改造为普通街道……在土地价值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未纳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风貌集中地段因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在城市更新进程中遭遇较严重的破坏。

1.3 新一轮旧城更新改造启动

2006年,广州提出城市发展“中调”战略,为了使城市发展从“增量”发展转为“存量”再开发,从追求经济增长转为改善社会民生、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和提高城市整体发展质量,政府推动了新一轮的旧城更新改造。

2007年底荔湾区开展了全区旧城的调查和更新改造研究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广州市荔湾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2010年《广州市旧城改造更新规划纲要》公布。《纲要》根据地区发展历史及文化保护价值,将旧城区分为风貌协调区和一般旧城区,分别制定更新改造指引。2012年1月6日至2012年2月4日,《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在

广州市规划局网站进行为期30天的批前公示④,标识着第一个全市性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框架最终形成。

1.4 广州旧城保护更新中的公众参与

广州市规划局于2000年建设“规划在线”,成为公众了解规划信息的官方渠道。2007年7月,规划在线网站推出"规划公示"频道,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公示办法》,将各类规划业务按受理、批前、批后进行公示。2008年,“公众参与频道”推出,接受网友在线提问,并通过互动方式普及规划知识。不过,通过“规划在线”对外公布的规划以法定规划为主,由于《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空缺,尽管一些历史文化保护区已经编制了保护性规划或旧城改造规划,但这类规划成果不属于法定公示内容,公众了解这些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例如,《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在2004年已经审批通过,但并未正式公开过,市民对骑楼街的保护范围和措施等信息并不知晓。在2006年以前,旧城保护更新的公众参与处于“被动式”参与阶段。新一轮旧城更新改造启动之后,由于住宅的拆迁、安置、补偿,和邻里关系的重组等问题,居民必须关注这些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大众媒体的介入使公众得到更多获取政府信息和表达意愿的渠道,由“被动式”参与转变为“主动式”参与。其中,“恩宁路事件”被认为是广州旧城保护更新公众参与转折点。

2 “恩宁路事件”——恩宁路地段的保护更新

2.1恩宁路旧城更新改造历程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其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连。恩宁路与龙津西路、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形成广州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街道两侧的街区内部分布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泰华楼,八和会馆和李小龙故居等文物史迹线索建筑,以及连片的西关大屋和竹筒屋等岭南传统民居。但同时,由于年久失修,街区内有不少解放前建造的砖木结构建筑成为了危房和严损房,建筑质量和采光、通风、卫生等环境条件比较差。2006年,荔湾区政府提出以恩宁路地块连片危破房改造作为旧城更新改造的试点,改造范围是恩宁路以北,宝华路以西,多宝路以南的历史街区。

2.2 规划方案回顾

恩宁路地块更新项目始于2006年2月,最初的《恩宁路地块广州市危破房试点改革方案》提出了“原地回迁式改造”,规划区内建筑基本全拆。2007年上旬,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恩宁路改造项目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方案》调查研究,规划局自动化中心开展了《荔湾区恩宁路地段现状建筑历史价值调查》工作。调研确定了恩宁路地块内的保留建筑:除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线索单位外,将区域内具有一定价值的清代、民国建筑分为A 、B 两类,其中A 类43栋建筑,建议重点保护;B 类35栋建筑,建议争取保留。2007年9月,在相关调查基础上,市规划局重新委托设计所进行改造方案研究,提出了两个不同开发强度的方案,但总体上仍从经济平衡的角度出发,拆除大量历史建筑,兴建高层。前两次方案均从总居民原地回迁的考虑出发,因此结果是旧城风貌与肌理的破坏。2009年至2011年,荔湾区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恩宁路地块进行规划设计,明确居民回迁的思路,使得最后方案能保存旧城风貌肌理,并调整为商业与文化功能为主,成果数易其稿。总的趋势是建筑的保留总量逐步增多;用地功能趋向综合;基于安置和民生的需要,居住建筑增多。

图1 恩宁路地块区位示意图 图2 恩宁路地块范围示意图

图3 文物及历史建筑分布图 图4 现状环境照片

随着公众对旧城改造的关注增多,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期间,荔湾区政府通过邀请著名规划、文物保护、建筑、人大代表等专家组建“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专家顾问组”,对恩宁路保护与更新方案进行严格把关和审查。通过公众参与、数易其稿后形成最终成果。

表1 恩宁路地块规划方案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⑥

《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将恩宁路街区定位为:具有浓郁西关风情,延续传统生活氛围,体验岭南民俗情景的精品消费街区;荔湾老城怀旧旅游的人文休憩中心。规划以文化更新的思想为主导,重点放在老城区人口抽疏和历史街区成片保护上,保留建筑的范围在原有保护范围基础上增加若干连片的传统街区。同时,以历史肌理的形态容量设定容积率,整体保护用地内具有历史价值的连片清末民初时期广州西关传统住宅区整体风貌,倡导新西关风格的新建筑,使地块容积率大幅降低,改善居住环境与公共景观。

图5 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总平面

恩宁路地块内部的元和街原为西关水系分支大地涌,后因河涌积淤上盖为街道。规划提出对原有河涌进行恢复的设想,以期重现“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西关历史风情。2009年10月,方案的确定直接促成了广州亚运会前恩宁路相邻地段荔枝湾涌揭盖工程的实施。

根据恩宁路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内将有一条红线宽40米的城市主干道斜穿地块东南角,该规划路网的实施将需要拆除恩宁路骑楼街机多处旧民居,破坏地块的完整性和旧城传统肌理。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的编制单位对原有旧城交通组织模式进行修正,按红线避让紫线的原则,建议老城应设置特别交通政策区,提出恩宁路地块以细密路网代替原控规两条40米与30米红线的主干道,在满足基本交通需求的同时延续老城区历史风貌。该方案的确定直接推动了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网的修改。2011年11月,恩宁路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经广州市规划局审批通过后在“规划在线”上公示⑥

图6恩宁路地块道路调整前

图6 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2.3 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红线让紫线原则的贯彻落实

恩宁路地块原控规的制定并未从历史文化保护角度出发,道路网结构对地块传统肌理破坏严重,各地块制定用地指标中,容积率均高达2.6-2.8,建筑密度则只有30%左右,平均层数达到8层以上,不利于传统风貌的保护。2011年11月,荔湾分区AL0126、AL0128、AL0129规划管理单元(恩宁路旧城改造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获批准,更改后的控规调整了地块内道路、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标以及规划管理单元边界。

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各社会单位申请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的目的和缘由各异:有房地产开发商希望通过较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成本,去换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有政府因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使《城乡规划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明确了几近苛刻的程序⑦

。程序的严格复杂使实际规划管理中出现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不予审批的情况,“编而不批”引发规划的失效[7]

。在恩宁路事件中,旧城更新保护的道路规划方案与原控规的道路红线范围产生矛盾,规划部门按红线让紫线的原则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在审批通过后公示。当保护规划推动了控制性详细规

图1 恩宁路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前后土地

利用调整对比⑥

图7恩宁路地块道路调整后

划修改时,旧城保护便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定,而且在规划管理层面获得了法定依据。

2.4 公众参与

2007年5月,荔湾区政府首次对外公布恩宁路拆迁范围,引发了新闻媒体对恩宁路的报道。2009年12月,新快报的报道《恩宁路改造规划不能偷偷摸摸进行》质疑了恩宁路改造规划不公开,提出公众知情权未获得足够重视。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间团体的建立和参与,新闻媒体的报道,居民联合发出公开呼吁,其他社会人士的关注,使“恩宁路事件”成为建国以来广州首次并且规模最大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活动。

表2 “恩宁路事件”公众参与阶段⑧

3. 小结

城市不是一个具有单一价值观的社会,而是由各种阶层、族裔、文化背景的个人和团体所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和每个团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在这样一个互动和竞争共存的多元主义社会中,任何一个团体都不应该垄断决策过程[5]。公众参与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不能急于求成, 但也不能束手无策。恩宁路旧城保护更新项目自启动至今已有5年多,期间居民自发组织了多次公开表达意见,通过媒体、对话政府部门、发布公开信等渠道维护自身利益,要求规划程序透明公开。不少NGO和民间团体组织社区调研,帮助居民寻求参与途径,针对恩宁路及广州其他旧城保护更新开展学术研究⑨。大众媒体⑩一方面深入公众、收集民意,同时向组织方反映公众意见,另一方面与城市规划编制组织单位沟通,获取最新信息并回馈给公众,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媒介作用[8]。人大代表、城市规划专家学者通过不同视角对旧城保护更新的各项问题发表意见,并向公众传播旧城保护、规划编制等专业知识。政府部门通过规划公示、公开征询意见和修改规划回应社区和社会的需求。可见,公众参与需要各主体的主动参加,各方沟通,方能实现公平的利益诉求和最大程度满足各利益主体的协调成果。根据谢里·阿恩斯坦的公众参与

阶梯理论,真正全面而完整的公众参与要求公众能真正参与到规划的决策过程之中,而“恩宁路事件”中的公众参与仍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公众参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表3 谢里·阿恩斯坦的公众参与阶梯(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from Sherry Arnstein)[9]

2011年6月之后,恩宁路保护更新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面临新的问题:《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将恩宁路地块河道以北至多宝路的区域纳入了“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河道以南的街区是否也应该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保护?恩宁路应采取怎样的自主更新方式?居民如何有效参与其中?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参与式规划设计”。参与式规划设计是一连串的沟通行动(communicative action)的过程,强调的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与新的专业者角色[10]。参与式规划设计认为“参与”是居民的基本权利,主张在规划期间纳入居民参与程序,以此来满足使用者的空间需求,达到最大的公共利益。因此,本文针对政府、规划专业人员和居民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认同社区的力量,尊重居民的权利,并相信社区可以协助构建服务型政府。鼓励并为民众参与规划创造条件。

2.规划专业人员在编制规划方案时应坚持历史文化的保护,考虑旧城发展的长期利益。与居民的交流应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鼓励培养社区规划师,像民众提供专业咨询。

3.居民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应主动通过学习提高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增进参与规划的技巧与兴趣,逐渐与规划师建立相互联系和信任感。

注释

①《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通知(穗府[2000]55号)》。

②《条例》第八条名城保护应当依据国家有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要求和本条例规定,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③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2007: 98-101

④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pages/zt/ghl/lswhmcbhgh/index.htm#a1

⑤作者根据《恩宁路地块广州市危破房试点改革方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6),《恩宁路地段旧城改造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2007),《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1)整理

⑥荔湾分区AL0126、AL0128、AL0129规划管理单元(恩宁路旧城改造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pages/ghcg/kzxxxgh/2011/5842.shtml

⑦根据《城乡规划法》,作为引导和控制城镇建设发展及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最直接的法定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必须经过“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⑧作者根据民间组织“恩宁路改造学术关注组”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广州市六大主流报刊(包括《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和《新快报》),以及广州电视台相关报道整理。

⑨其中较著名民间团体是“广州旧城关注组”和“恩宁路学术关注组”,成员覆盖有来自广州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朋友,专业背景涉及城市规划、建筑、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新闻学、艺术类等各学科。

⑩《新快报》恩宁路系列报道,穷追五年终成正果: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2011-07/01/content_3475992.htm

参考文献

[1] 任国岩 . 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J]. 规划师,2005(5):73-75

[2] 孙施文,殷悦 . 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J]. 国际城市规划,2009(S1):233-239

[3] Paul Davidoff.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ing, 1965.

[4]Arnstein. S. R. . 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V ol. 35, No 4, July 1969. 216-224.

[5] 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60-464.

[6] 许峰,刘涛 . 加拿大公众参与规划及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2(1):64-68

[7] 李浩 .《城乡规划法》实施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8]石莹怡 .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中媒体效应的运用——以广州海珠桥南广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公众参与为例. 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9]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社会诉求与制度保障——厦门市PX项目事件引发的讨论[J]. 城市规划学刊,2010(3):81-86

[10] 杨沛儒.《参与式设计之研究:专业者介入:社区空间的认同、动员与生产》[D].台湾大学城乡

研究所硕士论文,1993年

作者简介

林冬阳,女,1986.11, 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周可斌,男,1983.09,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师、助理工程师。

王世福,男,1972.11,博士,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2013 -03 -04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 陈晓亮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郊区化、经济衰退、产业转移、旧城衰败、环境恶化等情形的发生,以 英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城市复兴策略来激发城市活力,其政策重点经历了从城市重建( reconstruction)、城市复兴(revitalistaion)、城市更新( renewal)到城市再生(regeneration)等发展方向的转变,城市复兴方式也由以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向以文化开发为导向的复兴模式转变①。在西方的城市复兴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路径影响着城市地方性特色的转变:第一种是绅士化(中产阶级化),通过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品位的中产阶级或艺术家的进驻实现整个街区品质的改变和提升;第二种是本地居民自主修复,不断完善自身的生活环境并积累地方的记忆;第三种是政府和开发商主导的改造模式,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甚至创意产业的 打造,实现街区功能的改变和原有的社会文化特征的消解与再造。

2013 -03 -04 “官办的”火把节与“建构的”地方性 张骁鸣1'2 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与临近的布拖县一样,都被看作是彝族火把节传统的诞生地。最近几年,为了将火把节办得更热闹,除了在日都迪萨火把场有自发组织的传统火把节活动外,县里还会在

地方性的积累与消费——“荔枝湾”的浮现与“恩宁路”的消隐作者:陈晓亮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名: 旅游学刊 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 年,卷(期):2013,28(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Periodical_lyxk201304005.aspx

岭南建筑的奇葩—广州骑楼

岭南建筑的奇葩—广州骑楼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1006161052) 摘要:一个城市是有她自己的独特记忆,就拿广州来说,她独特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岭南人,在记忆深处有一组这样独特的画面,一群独特的建筑,岭南建筑奇葩骑楼。骑楼,广州的名片,虽然很多岭南市民依然每天都能看到,但岁月的洗礼,骑楼或被拆迁、或外形经过多次的翻新,骑楼最特别、最迷人的装饰及造型已难以看到。“我们的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许多文化之士对中国城市建筑表达这样的忧思。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城市的记忆。 关键词:起源和分布功能和特点影响经典珍藏现状与保护 一、骑楼的起源和分布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以及遍布广州各主要商业街。 圣心堂西关大屋 其实,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皆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2020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202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 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 选择题的答案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 (6小题,20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粗犷./心旷.神怡 斗.篷/气冲斗.牛 B. 着.落/不着.痕迹 默契./锲. 而不舍 C. 瞭. 望/眼花缭.乱 拮据./引经据.典 D. 应和./随声附和. 炫.耀/目眩. 神迷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云霄 娇揉造作 分歧 重蹈复辙 B. 秀颀 吹毛求疵 遏制 名副其实 C. 蔓延 消声匿迹 盘桓 自出心裁 D. 遒劲 分崩离析 漩窝 不屑置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 ,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道。 B. 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 了。 C. 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 D.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我局编制完成《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资料摘自:广州市规划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e59027633.html,/pages/news/bjxw/2009/3908.shtml 一、规划背景介绍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突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省市委、政府关于打造城市环境亮点工程、建设宜人步行系统的工作指示精神,按照市委、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市规划局通过借鉴、学习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城市风貌和广州战略规划编制,近期组织开展了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该规划是我市营造世界文化名城及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目标为: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可串接城市自然生态区及历史文化特色地区的步行系统,彰显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生态格局及“千年商都”和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等历史文化特色。该规划主要涉及范围为环城高速以内的中心城区,实施完成后,将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扩展至全市域范围。该规划的建设实施,由市有关部门近期予以落实。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自然和人文相结合;三是景观主题导向;四是近期建设为主,适度超前。 三、步行系统规划介绍 该规划选取白云山等山林绿地、越秀公园等主要城市公园,石牌、大学城等高校园区,珠江滨水区等,构成山水相依的生态化大格局;选取古代历史地区、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所在地,以及古代与近代城市中轴线等,构成接续城市文脉的特色分区,主要包括:传统城市文化风貌区、近代革命历史风貌区、近现代工业遗址风貌区等;重点以珠江新城城市新中轴线、白云新城与琶洲岛等作为新城市形象以及现代金融会展商务特色风貌区。在上述分区的基础上,沿着道路、河涌、江岸用生态廊道联系各个分区,形成步行系统,实施环境整治与改造,建成11条总长约145公里的富有特色的步行生态连廊,各分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逐步营造主题特色风貌区氛围。 (1)旧城市中轴线步径。线路总长:14.25公里。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白云山南门——云台花园——麓湖公园(麓湖路)——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麓景东路)——麓景西路——下塘西路——金麓山庄——雕塑公园——越秀公园(越秀公园站)——中山纪念堂(连新路、吉祥路、中山纪念堂站)——人民公园(公园前站)——中山五路——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天字码头——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站)——海珠桥——海珠南广场——江南大道(市二宫站)——江南西商业街(江南西站)。 (2)新城市中轴线步径。线路总长:22.45公里。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五仙桥街——瑞兴街——沙河涌——兴华路——燕岭公园——广州火车东站(火车东站地铁站)——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站)——天河城\正佳广场(体育西路站)——天河南居住区——新城市中轴线广场(珠江新城站)——东塔、西塔、四大文化建筑——海心沙市民广场——新电视塔及南广场(赤岗塔站)——海珠湖公园(大塘站)——沥滘客运中心(沥滘站)。 (3)岭南历史文化步径。线路总长:主线:11.8公里;支线:5.82公里。主线走向:荔湾湖公园\仁威祖庙——泮塘路——龙津东路——恩宁路——第十铺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杨巷路——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人民路——

广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休闲的:白云山, 人民公园(就是市政府旁边的广场,免费的,广州市民的休闲场所) 沙面:个人比较喜欢这里,以前是租界的领事馆区,有西洋风情的地方 二沙岛:也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在珠江边上,有星海音乐厅,广州美术馆,在这里特别舒服! 逛街购物:北京路(这里有北京古道) 上下九(品尝西关小吃,参观西关骑楼建筑) 刺激的游乐项目:长隆欢乐世界(一天应该可以玩完,超级刺激好玩) 或者可以参加广州旅行社的广州一日游 广州市容(内环高速公路)--黄花岗--中山纪念堂--广州博物馆(五羊塑像)--光孝寺--陈家祠----上下九西关风情商业步行街--泮溪风味点心餐(午餐)--沿江路珠江美景--二沙岛(星海音乐厅、广东美术馆)--珠江新城--天河体育中心--中信广场--市长大厦--火车站绿化广场--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石化路--广源路--云台花园--白云山山顶公园(白云晚望) 注:1、斜体的景点,代表是停留参观景点。 2、可根据时间及客户的要求增减参观景点(费用另计) *白云山山顶公园

------不上白云山,不知广州真本色。这里林木参天,溪流和庙宇间或其中,你愈是登高,愈觉得有涤尽尘嚣、返璞归真的感觉。而当你站在号称“南越第一峰”白云山时,就能眺望到整个广州的辉煌全貌。 *镇海楼(五层楼) -----始建于明代洪武时期,相传是朱元璋为镇住越秀山龙脉而下旨建造的。楼高五层,每层的飞檐翘角皆以著名石湾三彩釉鳌鱼做装饰,外墙是朱砖绿瓦,楼前一对红砂岩狮子更是得意非凡,处处溜光溢彩,是岭南艺术之大品。这里还兼做广州博物馆,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尽收其中。 *陈家祠 ------在清朝时,广东七十二县陈姓合族建了这座宗祠,后又改为陈氏书院。陈家祠名扬天下,不仅因为其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建筑秀丽动人,更因为里面处处是木、砖、灰、陶、钢铁等雕塑品,这些装饰艺术巧夺天工,与雄伟的建筑混成一体,是集岭南民间工艺之大作。早在20年代,陈家祠就被国际学者载入世界代表性建筑之一。 *黄埔军校

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州市语文中考试题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粗犷./心旷.神怡斗.篷/气冲斗.牛 B. 着.落/不着.痕迹默契./锲.而不舍 C. 瞭.望/眼花缭.乱拮据./引经据.典 D. 应和./随声附和.炫.耀/目眩.神迷 2. 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云霄娇揉造作分歧重蹈复辙 B. 秀颀吹毛求疵遏制名副其实 C. 蔓延消声匿迹盘桓自出心裁 D. 遒劲分崩离析漩窝不屑置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 ....,却以顽强的生命为世人所称道。 B. 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 ....了。 C. 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 D.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4. 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 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 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C. 倚玉栏临碧水赏遍春夏秋冬 D. 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 6. 名著阅读(5分) (1)右图取材于《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请根据画面提示,写出猪八戒上花果山请孙悟空的原因。(2分)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_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武威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 本次规划用地位于武威市东北角的大云寺内,与文庙、罗什寺塔、海藏寺、雷台等古建筑遥相呼应。1981年9月l日,被誉为凉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晓钟”大云寺钟楼旧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1 项目概况及现状分析 钟楼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的范围:西至和平街,东至武威六中,南至凉州区医院,北至武威酒厂、海子巷,总规划用地面积6.84hm2。该区域为武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历史保护街区,区域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鼓楼、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芝家大院和一些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黄土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区域内用地功能混杂,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工业相互缠挤;空间结构不合理,建筑布局凌乱,景观效果差;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居民区没有供暖设施,排水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活动空间少,绿化率低,环境质量较差。特别是现存的黄土民居,由于建筑结构形式为土木结构,建设年代早,其防潮、防水、抗震功能低,大部分已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正逐渐失去保留价值(图1)。 2 规划设计构思及特点 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在保护好文物景点和传统民居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恢复繁荣而富含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风貌;按照历史保护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做好光明巷、钟楼巷的整治改造,建成集商业、旅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街区,加强与发展巷历史街区的联系,形成连接文庙与钟鼓楼的传统特色轴线;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部分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体现传统风貌特色和现代城市品质的统一,塑造该区域的全新形象。 根据规划设计要求,本区域内主要以商业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主,力求通过本规划区的建设提高保护区域内的整体环境,加强该区的吸引力,初步创立现代化城市文化商业中心的特色形象(图2~3)。 3 总体结构布局 规划以“一心四轴四片区”为结构主体(图4)。 “一心”指位于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云寺内的钟楼,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是规划区整体结构的核心,也是规划区的景观中心、视觉中心、形象中心。 “四轴”分别指位于规划区中部,通过钟楼贯穿南北的保护控制轴线,是规划区结构的景观控制骨架;以南片区景观亭与钟楼连接的规划区景观轴线,是规划结构的重要视线控制骨架;以规划改造的钟楼巷和光明巷为两条主要交通联系轴线,是规划结构中道路景观与片区发展的控制骨架。 “四片区”是指位于规划清应寺和大云寺正南侧的历史文化片区;位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坛故居西侧的特色民居片区;位于区人民医院东侧的商业娱乐片区;位于区人民医院西侧的居住片区。 4 规划空间形态与群体轮廓 4.1 整体空间形态 在延续传统概念的同时,方案更注重探索与创新,通过对贯通区域的道路原线型的修改和空间序列的调整,既理顺了原本杂乱的用地功能与布局,又丰富了空间形态,创造出美好景观。 规划用地由于建设用地的复杂性及道路建设的必要性,被分为三大块,以钟楼巷与光明巷十字交叉为分隔。建设用地分列四周,总面积达 中图分类号 TU-09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6-0087-03 摘 要 在武威市钟楼巷历史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地域文化的发掘和运用,以现代高品位的规划设计角度,解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矛盾,从而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武威钟楼巷 历史文化街区 地域文化 保护 更新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ve detailed planning of Wuwei Bell Tower lane historical culture block, through digging and using the section cul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odern high quality planning, this paper unscrambl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renewal and explores the harmoniousness unific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Bell tower lane of Wuwe i,Historical culture area,Culture of local,Protection,Renewal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探索——以武威钟楼巷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李鸿飞 吴永诚 Li Hongfei Wu Yongcheng Protected and Renewed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 Area: With Taking Constructive Detailed Planning of Wuwei Bell Tower Lane as an Example 城乡规划?园林景观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87 06/2010HUAZHONG ARCHITECTURE华中建筑

恩宁路 控规调整 项目建议书1

(恩宁路旧城更新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更改 项目建议书 一. 项目背景 恩宁路地块位于广州旧城荔湾区的中部,范围东至宝华路,北至多宝路,西南至恩宁路,用地总面积11.37公顷。 恩宁路地段及周边地区现状保留有浓郁的岭南风情和西关文化特色,地块南部为恩宁路骑楼街保护区与第十甫路-上下九骑楼街保护区,北部有宝华路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分布着昌华大街、西关大屋、耀华大街等历史文化保护区与龙津西路的骑楼街。 目前,由广州市荔湾区更新办组织编制《荔湾区恩宁路地块旧城更新规划》后成《恩宁路更新规划》,规划调整内容涉及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公服设施、用地指标四大方面内容。为将《恩宁路更新规划》内容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需要依据其内容,整合原控规导则,论证这些调整内容的可行性及提出相应的优化改善措施,编制相关控规调整成果。 二. 主要研究内容 道路调整研究 土地利用调整研究 用地指标调整研究 公共服务设施调整研究

三. 项目成果形式 1、项目成果 A4控规调整文本共15套; 控规调整公示图1套。 2、文本目录: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2、区位 3、现状概况 二、申请更改的内容 1、道路调整 2、土地利用调整 3、公共服务设施调整 4、用地指标调整 三、更改理由与依据 四、调整规划方案 1、土地利用规划 2、道路交通规划 3、公服设施规划 4、空间布局规划 5、历史文化保护 五、方案可行性评估 1、交通评估 2、市政基础设施评估 3、公共服务设施评估 4、景观环境评估 六、提请批准内容 1、道路调整 2、土地利用调整

3、公共服务设施调整 4、用地指标调整 附件一:交通影响评估 附件二:市政设施影响评估 3、提交包含以上成果的电子文件光盘2套。 四. 项目进度计划及人员安排 1、项目进度计划 按2个月时间控制项目进度,其中初步方案阶段1个月,后续工作1个月。 2、人员安排 本次规项目组人员安排如下: 项目负责人: 主要参与人员: 五. 经费预算及付款方式 1、经费预算 本项目费研究费用为29.58万元,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本项目控规调整研究范围为AL0126、AL0128、AL0129规划管理单元,总用地面积为60公顷,按照《广东省城市规划收费标准的建议》(2003),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收费应为0.4万元/公顷,控规调整经费应为为24万元;除此外,交通影响评估与市政设施影响评估两个专项研究,按照5万元/个收费,共需10万元。综上,项目经费本应为34万元整,但考虑到长期合作关系,本项目按八七折收费,则本项目研究经费应为:(60 X 0.4 + 5 + 5)X 0.87 = 29.58

039.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城市更新机制浅论 ——以广州恩宁路永庆坊为例 邓堪强,骆建云,汪田 摘要:本文以广州恩宁路为例,通过总结永庆坊项目落成后的热议分歧点、梳理恩宁路近十年来的保护活化历程,讨论城市更新机制在历史文化街区中推动作用,从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四个方面对广州城市更新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保护理念,管控机制,运行机制,公众参与 2016年9月,由政府主导、万科运营的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危(旧)房修缮与活化利用项目”(后文简称“永庆坊”)完成,作为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内首个以城市更新微改造方式进行的活化利用项目甫一亮相,即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打破了多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之间表面的平静。 永庆坊现状照片(自摄) 在媒体报道中,各界热议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审批的工作流程、保护与利用的设计与建造措施、公众参与的机制,详见下表:

正是这场通过媒体传播而展开的争论,使得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居民、社会团体、企业、媒体等多方力量积极关注城市更新微改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或活化的新思考。 1 从恩宁路的变迁看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历史沿革 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起宝华路,西与上下九—第十甫路相接,是一个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街区,除了保留有较完整的骑楼建筑和西关大屋,还集中了大量的人文史迹。如永庆大街一巷保存有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祖屋;十二甫西街芽菜巷有詹天佑故居;八和会馆、銮舆堂作为这里曾经是粤剧名伶和粤剧堂口聚集地证明,至今保存完好。 2006年,广州在“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提出针对中心城区发展的“中调”战略思路,确定中心城区疏解密度、提升功能、优化环境、保护传统、凸显文化的发展方向,开始启动老城区的成片危旧房改造。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 2007年,恩宁路被纳入当时在编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历史保护街区”范围。改造工作按照拆旧建新、原地回迁的改造模式推进,引发社会强烈反对,而后恩宁路就在拆迁、市民反对、保护主张、规划方案不断调整中拉锯摇摆,始终争议不停,最终导致恩宁路改造停滞。 2014年2月《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分以下两类:(一)主要立面、主体结构、平面布局和特色装饰、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不得改变。(二)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部位、材料、构造、装饰不得改变。同年11月,《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划定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从恩宁路改造到广州旧城改造新思路 【摘要】2007年,恩宁路连片危破房改造项目作为广州“中调”的首个旧城改造项目启动。此次旧城改造并不成功,历经波折。同时也反映出旧城改造的目标———文化传承、人居改善、提升城市竞争力之间统一中又有矛盾这一状况。由此引发对广州旧城改造这一项工程的思考。 【关键词】恩宁路旧城改造文化城市竞争力 1.引言 恩宁路位于广州市政府西南方,东起宝华路,西北至多宝路与龙津西路相接。它诞生于1931年,有18米宽,1公里多长,沥青路面,可以并排行八顶大轿,一时风光无限,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全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 作为广州市现存最古老、各个时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恩宁路是该市首个旧城改造项目。5年来,其改造规划已四易其稿,在当地政府、开发商及居民等多方利益的纠葛中艰难前行。 2.恩宁路改造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广州市2000年提出了“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拉开结构、建设新区、保护名城”。在发展新区的同时,也要保护旧城。该市的外拓格局在2005年基本成形后,又提出了“中调”战略,但思路还没理清楚,因此恩宁路的“中调”一度变成了“向旧城索要利益”,本质上是在拆毁名城,与广州市的战略发展目标相悖。”(曾冬梅,2012)恩宁路改造之所以不成功,甚至说是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于当地政府与居民思考的角度不同,站在了不同的利益上看待问题。政府作为一个主要引领者、决策者,在宏观层面上把握全局,希望通过旧城改造,使广州更好地发展为一个全球化的大都市,剔除其中所谓“不好”的因素。而恩宁路及其周边建筑确实很多已经非常破旧,没有利用价值,拆除它们既能整顿市容市貌,也能提供更多的空间,进行空间层面上的再利用,例如重建住宅区,或者发展商业等等。而居民更多地是从微观的层面上进行思考。他们追求的是幸福感,他们扎根在这里,这里有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是老广州人的象征,是西关文化的代表。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草案样本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草案) 来源: 规划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效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规划的四大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规划编制思路的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市特色内涵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保护体系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编制方法和内容上有创新..................... 错误!未定义书签。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山一江一城”的整体保护空间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括了八大城市特色、提出了八大保护主题、划分了八个主题区域错误!未定义书签。 提出了需重点进行控制的山江景观视廊。........... 错误!未定义书签。历史城区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的具体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职能调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两带多区”的保护框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格局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古城轮廓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高度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传统中轴线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骑楼街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城区内的22片历史文化街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广州地理与道路详解0625

如何熟悉广州地理与主要道路 广州位于东经113°17',北纬23°8',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中心穿流而过 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它位于东经112.05°,北纬22.26°至 23.56°,处于北回归线上。 广州辖区包括:东山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芳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等十个区,以及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总人口有712.6万人,常住人口则为1015万人。 第一集:熟悉广州地图 这一集内容主要熟悉一下广州地图,对各个区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还有各个区的位置。

第二集:熟悉经过广州的国道和省道 国道是指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意义的主要干线公路,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首都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首府的公路,连接各大经济中心、港站枢纽、商品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的公路。国道中跨省的高速公路由交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国道以1,2,3,0开头,以1开头的是连接首都和重要城市的国道,以2开头的则位南北走向,以3开头的是东西走向,0开头是国道高速主干线(五纵七横)。国道以G开头。比如G105。

省道又称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省、市、自治区统一规划确定为省级干线公路。由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国道中跨省的高速公路由交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省道以S开头。比如S119。 广州地区的国道——经过和终、始于广州的国道共五条。经过广州的国道:G105线、G107线和G324线;始于广州的国道:G321线;终于广州的国道:G106线。 国道105线始于北京,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9省,终于珠海 国道106线始于北京菜户营,经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广东7省,终于广州 国道107线始于北京,终于深圳 国道321线始于广州,终于成都,全程2220公里,经过广东、广西、贵州、四川4省区 国道324线始于福州,终于昆明,全程 2712公里 国道325线,资料上说始于广州,终于南宁,全程868公里 省道不是很清楚,主要有:S115,S119,S118,S256,S257,S355,S358 希望队对于骑车和步行的旅游者有个参考。

2018年中考地理模拟试题九(含答案)

2018年八年级地理中考模拟题 楼山初中 肖瑜 读经纬网(图1),完成1—2题。 1、乙的经纬度是( ) A 、(50°N ,10°E ) B 、(50°S ,10°E ) C 、(50°N ,10°W ) D 、(50°S ,10°W ) 2、乙在甲的(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2),完成3—5题。 3、现拟在图示区建一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合适的坝址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有一攀岩爱好者协会组织户外攀岩活动,他们会选择山体哪个部位进行活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①地与④地相对高度可能是( ) A 、80米 B 、280米 C 、380米 D 、480米 6、图3 为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每年夏至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可看到阳光从地球仪中间的小孔, 映在地面上的圆影,几分钟后事过境迁。自此日光逐渐南迁。地面上将无形的北回归线画为有形。脚跨回归线,则一脚在温带,一脚在亚热带。夏至当天,( ) A 、江门昼短夜长 B.、澳大利亚的学生穿短衣短裤 C 、汕头是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 D、印度处于旱季 7、此时甲图处于乙图中的哪个位置( ) 10° 70° 50° 30° 10° 10° 400100 200 300 300100200400100200300 500北丁①②④甲乙 丙③

A、① B 、② C 、③ D 、④ 8、图中,跨经度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A 、3和1 B 、6和2 C 、4和1 D、8和7 9、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10、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夏天的时候把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B 、上学、上班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C 、洗碗时少用洗涤剂 D 、垃圾分类回收 阅读材料,完成11—13题。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但在某些领域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比如印度是世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印度是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航天科技和核能技术发展迅速。 11、图5中气温和降水资料与印度气候相符的是 12 、今天的印度地区主要语言是 A 、阿拉伯语 B 、英语 C 、汉语 D 、西班牙语 13、关于印度的宗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B 、今天的印度人信仰佛教 C 、今天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 D 、印度教不止盛行于印度 14、属于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是 A 、交通堵塞 B 、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困难 D 、居住条件差 15、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利用的是下图中哪种天气现象?( ) A B C D 图5

广州骑楼

广州骑楼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代表。因此,广州骑楼已是每个广州人的骄傲。 骑楼虽然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但由于骑楼作为民间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商人们一方面为了迎合顾客的崇洋心理,另一方面为了标新立异,常常采用“洋式店面”。其设计建造者大都不是职业建筑师,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对西方建筑,除了吸收一些结构方式和布局方式外,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各种装饰。工匠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来主义”态度。这种对西方建筑创造性的模仿和大胆的改良就形成了广州骑楼活泼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 1起源 关于广州骑楼的来源,学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根据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结合商业经营的需要发展而来。另一种说法认为骑楼是广东人将西方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更有观点认为,“广州“十三行”的商业建筑已经可以说是近代骑楼建筑的雏型,广州是中国近代骑楼街的发祥地”骑楼被作为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国民政府为治理广州市所颁布的“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中细则的第十四、十五条款中。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商业骑楼街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如永汉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长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广州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基本维持旧有格局,商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骑楼建设大大减少。这一时期建设的骑楼街主要有越华路和豪贤路。这个时期的骑楼街建筑在体量、风格和街道功能方面都与上世纪20至40年代的骑楼街有明显差异:沿街建筑多为住宅,首层为商店,商业功能较弱,服务范围仅限于街坊;建筑多为7—9层(22—30米),街道空间更为狭窄压抑;建筑保留了骑楼的形式,但以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取代了传统骑楼的“洋式店面”,立面基本无装饰,沿街建筑整齐划一,街道景观比较单一。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州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交通量大大增加,老城区面临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一时期广州基本没有兴建新的完整的骑楼街,而是在一些原有骑楼街的更新改造过程中拆除旧骑楼,建设新骑楼。但由于不是整条街道实施整体改造,在一些路段形成了新老骑楼交错并列的景象,如万福路、大南路、龙津路、长堤大马路等。此外,老城区道路的拓宽改造也对一些骑楼街造成了破坏,如人民路高架桥的建设对人民中路、人民南路骑楼街风貌的影响;解放路、中山路拓宽和人民桥、内环路的建设拆除了解放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六二三路和洪福路的传统骑楼街。 2特色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就去啊!钱包那么小,哪都去不了。你不会去那些不要钱的地方吗?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是广州免费的景点大全。统统不要钱!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供大家参考!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1;晓港公园 晓港公园的造园艺术采用中国传统山水园林布局手法,巧妙地把游憩观赏设施与诗情画意景观融为一体。高坡叠山,低台挖池,使山得水而活,水伴山而媚,相映成趣。园内设花卉馆、亭、水榭、花架、桥、景石等景点。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146(东北门)。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2;火炉山 火炉山是好多车友喜欢去冲山的地方。处处能见到黎朔、荷树、火力楠、海南红豆、美丽异木棉等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优良阔叶树。主峰白架顶,海拔321.8米。此山山势浑圆,坡度平缓,山间大石遍布,形状各异,是大众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山上自然气息浓厚,除了爬山小路之外没多少人工痕迹。空气非常好,林木繁盛。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3;珠江边 珠江边除了酒吧,更多的是吃完饭的人下来散步,夜跑,少不了的就是骑车,沿着江边由海珠桥开始一直踩,经过二沙岛、海心沙、

广州塔、中大牌坊,一路两岸灯饰美不胜收。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4;白云湖 广州白云湖已成为一座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公园,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于一体的水利工程风景区。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5大学城 广州大学城用地分区示意图,选址番禺区小谷围岛,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附近有黄埔军校、辛亥革命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黄埔公园等景点,与琶洲岛举目相望。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岛屿大学用地,提供了一处天然的世外桃源。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6;琶洲 琶洲的夜晚没有早上的繁闹,宽阔的马路只属于单车,在这里远远的看着广州塔,和海心沙,只属于宁静的你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7;筲箕窝 筲箕窝水库,别名龙洞水库,在广州市东北郊天河区龙洞附近,建于1958年。地处天河区龙洞原筲箕窝村得名。集雨面积9.5平方公里,总库容516万立方米。水库边有宾馆、山庄、农家乐等。 广州周边值得去的免费景点8;红砖厂 是广州第一家非企业非房地产包装的真正意义创意区,是一个以国际标准定义的艺术、生活中心。现在,红砖厂正以现代的视野、国际的平台,探索、打造富有时尚、创意、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新领域。

历史街区改造的方向

历史街区改造的方向 一、广州近期建设的历史教训 ⒈中山路因地铁一号线大拆、失去原貌,新建筑无岭南风格。 中山路,是一条横跨广州市东西向的主干道,唐代这一轴线东接行春门(现在仓边路附近),西接有年门(现在的人民公园起义路附近);宋代这一轴线东边延伸至大东门,西边延伸至西门(现称西门口)。中山路这条东西向轴线和北京路轴线形成的“十”字形再加上环形的城墙、护城河,共同构成广州古城核心区的基本骨架。古城曾由北至中山路、南达惠福路及大德路、西抵人民路、东达解放路形成蕃坊区,为外来商人居住和经商的主要场所。 中山路内有历史文化古迹多处:如陈家祠、西汉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城隍庙、万木草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古当铺、仁爱教堂等文物保护单位。也有旧南海县街、东皋大道等民居保护区。中山路建筑形象中西结合,多元文化的建筑特点,街道两旁建筑形式多采用最具岭南建筑特色的骑楼。 中山路,在明清时期分布有广州主要的官署衙门,如清代的都统衙门、将军府、巡抚部院、广州府衙、布政使司、番禺县衙等。1919年(民国八年),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两侧兴建骑楼,定名为惠爱东、惠爱中路、惠爱西路。1921年(民国十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民国十四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1926年(民国十五年),延伸修筑了东山口至黄埔的中山公路,因该公路按照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意图建筑,故此得名。20世纪40年代后期,原中山公路东段(东山口至杨箕)易名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东路、惠爱东路、惠爱中路、惠爱西路和正西门以西的新路则分别被命名中山二、中山三、中山四、中山五、中山六、中山七路。 1992年广州市中山路扩建工程及地铁动工以来,路面要扩宽到38米,沿线的古老骑楼、历史建筑、老字号店铺都被相继拆除。如老字号致美斋、大学鞋店、宝生园、艳芳照相馆、广州瓷器、东江饭店、华北酒店、新陶芳酒楼、新星电影院、新华电影院均被拆除,一批又一批老字号先后搬迁。这些老广州的品牌和记忆随着地铁一号线和中山路扩路相随消失,有的搬迁后人流量和商业气氛大不如前,不得不停止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