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2010届)

题目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

班级06020612

学号06020106

学生姓名韩毅

指导教师王泽霞

完成日期2010年5月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自负。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从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开展绩效审计是历史的必然。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公布,审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目标要求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和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案例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定位和角色并没有从监督职能上真正的解放出来,还处于初级的解除受托责任,而并非达到决策有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约束条件的影响,审计环境上如绩效审计的审计体制、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审计实施过程中如审计方法、绩效评价、审计公告、审计问责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通过对上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了改进政府绩效审计的有效建议。

本文立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运用中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方面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审计环境;绩效评价

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audit has become the certain tendency for the government audit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widely carried out by western country. Applying performance audit or not isus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audi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Audit Work for Year 2008-2012, National Audit Office clearly indicates that "advancing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audit", which also enhance the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There're two aspects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audit. On one hand,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udit still for trustee responsibility not for decision-making; on the other hand, as a result of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performance audit is bound of a variety of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environment of audit like audit syste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human resources ;audi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uch as auditing method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audit notice,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above, it put forwards the proposals: Improve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performance audit, establish the authority and reduce risks; continue to reform the government system ,to ensure performance audit independence; to strength audit organs' self-monitoring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ing it-self; building performance audit team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performance audit; develop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ing standards to guide the implementation;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ake the budget i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audit methods and audit standards.

To sum up,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not only improve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ing it-self but also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ternal audit so as to make good use of "performance audit" further into "with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e economy", promo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overnment audit; Performance audit; auditing environment

目录

引言 (1)

一、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4)

(一)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及其改进对策文献综述 (4)

(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7)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考察 (9)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 (9)

(二)案例分析—我国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情况 (9)

1.浙江省财政厅2009年度财政资金安全与绩效审计报告 (9)

2.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的存在问题分析 (11)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1)

1.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11)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制不完善 (12)

3.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12)

4.人力资源机制原因分析 (13)

5.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原因分析 (13)

三、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开展 (15)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 (15)

(二)案例分析—美国某州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15)

1.关于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绩效审计报告 (15)

2.基于案例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差异比较分析 (17)

(三)国外绩效审计先进经验的共性总结及其启示 (18)

1.绩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备 (18)

2.注重对话和交流 (18)

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改进对策研究 (19)

(一)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19)

(二)完善政府审计体制建设,改善绩效审计体制环境 (19)

(三)重视审计机关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 (20)

1.转变绩效审计职能意识 (20)

2.审计机关做好自身的绩效 (20)

(四)政府绩效审计评估改进 (21)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引言

一、研究背景

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宋常,2004)。随着人类进入20世纪40年代,政府审计领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绩效审计开始登上了政府审计的历史舞台;在20世纪70至80年代得到了较快发展;90年代以后走向了成熟。如果以法律的规定作为绩效审计的起点,美国早在1972年发表了黄皮书;英国从开始实施绩效审计到目前成为绩效审计发展成熟的国家之一只用了区区20多年的时间;荷兰1976年通过法令授权荷兰审计院开展绩效审计。现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广泛开展绩效审计,西方国家绩效审计已经趋近于成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绩效审计己经占审计资源的85%以上,绩效审计已然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

反观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实践状况,由于“绩效审计”的缺失,使得一些领导头脑发热,“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又导致贪污腐败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上个世纪的最大特点政府绩效审计仅注重企业的财务审计中投入与产出的有关问题,是一种狭隘的、偏重效率性方面的绩效审计;之后,2001年审计署组织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和农村电网审计以及2002年的重点机场审计中试图检查这些资金的使用效果,试图包含绩效审计的“影子”。从地方审计机关的发展上看,从2002年开始,深圳市审计局率先对12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绩效审计。确切的说,这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开端(姚志兰,2007)。之后,政府绩效审计在全国很多审计机关开始了尝试。2003年以来,单独立项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逐步涵盖了财政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方面。而地方机关也组织开展了一些绩效审计的项目,如青岛市开展的“麦岛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上海市审计局开展的政府利用外资环境保护项目绩效审计等。因此,综合我国理论发展和实践来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阶段相对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还尚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深入人心,广大人民已经不仅仅关注政府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是进一步关心这些资源或资金是否“用得合理,用得经济”。因此,进一步扩展国家审计范围,从传统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延伸,已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秦宋生,2008)。《审计署2003

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在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从而正式揭开了我国开展大范围的效益审计的序幕;特别是《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对审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目标要求,并具体规定了每年投入审计力量是否要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专项审计调查为绩效审计主要形式,揭露严重损失浪费或绩效低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绩效审计的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管理水平为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

虽然对于这些规划的落实程度和我们所做预期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学者的实证研究,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政府审计的水平看,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合规、真实性审计内容上,与理想中的绩效审计的审计力量的投入上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不禁有这样的问题,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绩效审计现状并且结合实践案例来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启示,得到用于改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20世纪80年代,绩效审计随着我国审计署的诞生而进入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近几年来看,随着公众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审计机关和各地审计部门都积极的对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尽管我国的绩效审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实践启示,从而提出了改进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和外国绩效审计的比较分析,找出差距。③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达到预计拥有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1.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

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开展绩效审计是历史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政府公共开支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并且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逐步从直接参与经济管理转变成为宏观的控制,政府所拥有的公共资源日益增多,政府的公共经济责任也在加强。另一方面,民众已经不再满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而进一步转化成了“用得合理,用得经济”。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现

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推动绩效审计的发展。

2.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发展

目前,西方国家政府绩效审计正全面范围内的大幅度展开,相比之下,我国的绩效审计的力度却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从各种实践状况来看,我国重财务审计、轻绩效审计的思想根深蒂固,随着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益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必然是一个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必然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结果。从我国目前的实践状况来看,到2006年底,我国审计机关投入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40%左右(周亚荣,2008)。而且审计范围大部分只是集中在政府公共工程和专项资金审计,审计署的发展规划也强调,今后要“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因此,研究如何使我国绩效审计的全面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3.促进我国绩效审计环境的改善

审计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并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发展,政府绩效审计也不能例外。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发展是审计环境相互联系。在我国,行政型模型的政治环境,缺乏绩效审计的法律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了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绩效审计的发展所需具备的环境因素,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一)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及其改进对策文献综述

1.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其改进对策文献综述

(1)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其改进对策

a.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角色和作用研究

早期的会计文献,把绩效审计是看成传统审计的一种延伸,强调的是其鉴证和评价职能,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政府绩效审计的作用也就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鉴证,Glynn &Murphy (1996)认为绩效审计本身的作用是实现价值的增值,提供有关项目、功能和作用的绩效信息(Raaum & Morgan, 2001)。Jacobs (1998), Pollitt (2003)还分别以新西兰政府和对欧洲五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状况作为研究对象,解释了绩效审计角色不断变化与政策过程的关系,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审计总署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角色的不断改造,使其一方面为政府部门管理层提供独立的检查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为议会提供专业的研究和咨询服务。所扮演的角色至少要发挥以下几种:(1)作为公共会计师,应该提供旨在该井政府公共组织受托责任和透明度的报告;(2)应当不断完善公共组织的自我改进;(3)作为裁决者,对公共组织的行为合法性做出判断。

根据上面的论述,政府绩效审计在政府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仅仅看作是独立的一种信息鉴证活动,应该通过政府绩效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结构和管理上的问题和存在的弱点,研究改进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因此,作为报告的使用者不是过多地依赖绩效审计报告的监督作用,而是坚持绩效审计过程与结果并重。

b.外部约束条件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绩效审计是一种社会构成,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一系列的环境之中,其运行势必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刘秋明,2008)。John Glynn (1985)在其《货币价值审计—国际概览和比较》开创了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的先河。论文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和美国六个国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内容侧重与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法律依据和工作重点以及各具的特色和特点。发端于Glynn在政府绩效审计的比较研究法,在此后的十年一度陷入了沉寂,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重新又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John son (2001)以挪威和芬兰两个北欧国家、县级地方政府的绩效审计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绩效审计是一种改进城市管理的工具,是公共部门改革中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工具,但是由于审计师的胜任能力方面的因素,经济

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的目标并不能完全实现。

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的准则指导也对促进绩效审计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欧美工业化国家各国最高审计机关己对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内容、目标、标准和方法、程序、审计报告等作了规定,并制定了审计指南,但各有所不同。美国在1972年制定了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并历经1981年、1988年、1994年和2004年四次修改得以进一步完善。加拿大不仅制定了审计指南,还制定了用户指南,并且已开发出一种理想的政府绩效审计软件—交互数据提取分析软件(IDAE )。英国国家审计署出版了《绩效审计概要》、《英国政府经济效益审计》。

通过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状况以及理论研究发现,促进国外绩效审计的发展的存在着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制定了《绩效审计准则》,并且在法律上对绩效审计有着一定的法律保障。第二,政府绩效审计的推动和发展,必然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第三,政府绩效审计的角色的不断改造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内在因素。因此,研究国外比较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2)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及其改进对策

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探索始于1982年。“严格说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是从经济效益审计的角度开展的,一些学者对绩效审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要有吕文基(1992)、李风鸣等(1993)、李敦嘉(1996)、王光远 (1996)、陈思维等(1997)、竹德操等(1997)、陈守德(2000)、赵玉华等(2000)、邢俊芳(2001)等文献。”但是在此之前的绩效审计理论大多倾向于介绍国外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并没有过多的结合我国的实践,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引进”绩效审计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工作的开始,一些学者开始了对绩效审计发展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总结,对于国内的政府绩效审计在发展现状及对策也可以以上两种分类方法去解释。

a.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角色和作用研究

总的来说,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应该包含两个层面:解除或确认受托经济责任和决策有用性(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2006)。而作为现代政府审计监督不但是政府治理机制形成的基础,而且可以促进政府治理机制的完善(秦荣生,2007)。针对我国绩效审计的研究与实践的考察发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工作仍比较注重“问责查处”。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学者针对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政府审计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扮演着审计监督职能,也就意味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只包含解除或确认受托经济责任,并没有形成一种服务意识,因而未能达到决策有用性(谢志华,2006)。在少数的文献中提出要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引入新公共管理治理理念。一方面,将其运用到政府审计领域从而构画出将公共审计服务通过围绕公共审计服务的有效供给作为主线,从而使得政府绩效审计从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到提

供公共审计服务理念的变迁(赵伟江,2004);另一方面,用新公共管理运动去促进政府绩效审计,促进“责任政府的改变”(陈骏,2006),从而强调了绩效审计发展的重要原因—管理科学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改革(雷达,2004)。

b.外部约束条件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

针对外部约束条件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对政府绩效审计在不同的国家发展的过程进行求同存异,从而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约束条件,从而为解决绩效审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是对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将绩效审计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审计环境中研究,才能揭示绩效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李金华,2005)。在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针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还有法律等各个方面的体现影响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外部因素。既能表现出作为同一种事物所具备的共性,又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显现出个性。

政治环境可以包含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体制、预算管理体制等的体制因素(程新生,陶能红,2000)。在其研究中认为不同的审计体制下,审计机关的权限、审计重心、审计独立性、审计的组织形式各显不同,同时还有不同的预算管理体制下,绩效审计的效果也不同。同时,戚啸艳、吴昊、易仁萍(2005)基于历史视角,比较、分析英国、美国以及我国绩效审计制度的变迁与特征,指出健全的绩效审计制度是提升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必要保障。在我国审计体制的干扰下,压缩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空间(吴明芳,吴华萍, 2008),使得绩效审计发展较为迟缓。只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绩效预算制度和审计体制,绩效审计才能真正全面发展开来(杨肃昌,肖泽忠,2004)。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戚振东,吴清华(2008)以国际主流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作为主轴,系统的描述和剖析了绩效审计的思想根源、理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完整历程,提出在法制得到良好执行的环境下,政府审计机关的体制的影响并不是最主要的。

法律环境包含了绩效审计产生的法律法规、执法环境、法律健全程度等因素。几乎所有的国内绩效审计的研究学者都认为法律法规的薄弱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外部影响条件之一。因此,要加强绩效审计的规范建设才能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张继勋,2000;廖洪,王素梅,2007)。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的规范体系以及转变观念(彭华彰等,2005)从而使得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厉国威,2006)。另外,针对其他影响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彭华彰,周铁锐,贺明明,2005)分析认为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社会民主意识的薄弱,对绩效审计的认可程度低等均有影响。特别是审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会影响了绩效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刘芳雨,文海涛,2005),聘请社会上的专

门机构或者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以确保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质量和审计建设的有效性(宋迎春,2006)。

因此,综上所述,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在理论上均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研究中仍然存在缺陷。一是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虽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集中于规范领域,而实证领域的成果偏少,在大多数上没有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缺乏数据的支持。二是针对绩效审计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作为审计主体的最高审计机关对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推动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多数文献忽视了审计机关的职能转变对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

(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1.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基础—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同其他种类审计一样,绩效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

政府绩效审计起源于这样一种经济关系:政府作为受托方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在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对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公众负有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效果的责任。由于财产所有者的委托和财产经营管理者的受托,都会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当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后,客观上就存在委托者对受托者实行经济监督的需要,因此受托经济责任认为是政府审计起源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

最早谈到受托责任的是审计史学家理查德·布朗在1905年写到“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与会计起源相距不远的时代……当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产的时候,显然就要求对前者的诚实性进行某种检查。”杨时展教授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受托经济责任”概念,他认为“所谓受托经济责任,是指一方接受另一方的资源,为另一方经办某项规定的工作,这经办的一方对出资的一方就负有一个善意管理人应负担的会计责任,负有这种责任的人叫做受权人”。

对于政府审计,在民主制度下由于权力的多元化和所有权的多元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利益关系和与之相应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在全体公民的授权下,政府行为使管理社会共事务的权力,向社会提供企业组织不愿提供、也无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有了这种公共权力和资源的让渡而产生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概念。

2. 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人性恶”的原罪思想是根溯于基督教,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人性恶”的假设引发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制度控制权力的传统的官僚体制,从而试图去解决那些因为私利的原因而不再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

问题。政府一方面垄断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缺乏竞争;另一方面官僚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必然是以低效率和平庸的作为代价,从而相应的伴随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纷纷从发展的高峰陷入了危机的深谷,面临着政府财政危机,预算赤字,政府机构日趋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同时,民众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强,要求对传统的官僚体制进行改革,“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主导地位。新公共管理就是带着“如何从传统的官僚体制中去解脱出来,再造一个更具有代表性、回应性和责任感的政府”这个问题从外部进行审视以选择改革路径。

二、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考察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于我国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府管理水平而开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萌芽时明,在国有企业每况愈下的客观压力下,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绩效审计理论与试点的工作,提出了“从财务审计入手,加以分析,落实到经济效益”,这也决定了当时对效益审计一股侧重于对企业的效益审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国家审计在改善宏观经济管理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总的来说,这阶段还是初步的,不全面的。

进入21世纪以来,绩效审计不仅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也为国家和政府重视。审计署在《2003-2007年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的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审计署在《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同时,《审计法》第1条也明确提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同时,政府绩效审计在全国很多审计机关进行了尝试。单独立项的国家绩效审计项目涵盖了财政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各个方面。而地方机关也组织开展了一些绩效审计的项目,2002年深圳市审计局率先对12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绩效审计;如青岛市开展的“麦岛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上海市审计局开展的政府利用外资环境保护项目绩效审计等。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审计机关共开展了16万多个绩效审计调查项目,为国家增收节支459亿元人民币、挽回或避免损失405亿元。提出审计建议20万多条,被采纳15万多条,为促进提高项目和资金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案例分析—我国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情况

1.浙江省财政厅2009年度财政资金安全与绩效审计报告

(1)背景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浙江省财政厅2009年度财政资金安全与绩效进行专项审计调查,为全面真实地了解掌握与审计调查事项有关的财政财务管理情况,并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省财政厅核算管理的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专项资金、社保资金、财政周转金出借、管理情况及财政

资金存款情况。对有关问题和单位将作必要的追溯和延伸。

(2)实施审计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详细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就地审计与送达审计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实地观察、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查阅了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册、会计凭证及其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条例、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审计工作中得到了市、区财政、环保有关的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审计实施结果比较顺利。

(3)审计结果

审计厅表示,2009年,海关未及时批复所属单位预算三点二亿元人民币,将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用于基本支出一亿多元,自行用行政管理费和缉私警察经费预算安排住房改革支出一点八多亿元。

审计发现,海关部分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2009年,海关在上报财政厅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时,将一千三百九十万元作为机动,未明细上报具体单位和项目名称,财政厅也未明细批复。预算执行中,海关总署将上述一千三百九十万元实际用于购建交流干部住房及宿舍等生活设施等。

审计还发现,海关自行调整使用基建项目资金八百万元,未经财政厅批准动用以前年度本级政府机关经费经常性结存两千五百多万元。

同时今年,该省八十七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对一百零一名乡镇领导干部进行了规范化试点审计,共查出各类违纪金额二点二五亿元人民币。

(4)审计意见

a.对违规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资金的问题。

对违规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的问题,应该总结分析原因,尽快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今后使用收费业务费项目支出预算合法规范。对没有抽查到的其他区及有关单位,建议市环保和财政部门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要求整改。

b.对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问题。

建议市、区环保和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不细化的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加大投入力度,明确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使用。

c.针对监督和管理的问题。

建议加强完善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细则;对己建各项资金的资助项目加强跟踪监管,监管内容包括项目进展、监管银行是否履行责任,项目单位是否定期报告以及是否真实以及项目完工后的验收和绩效评价等环节。

d.对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问题。

一是根据免疫系统论的要求,把“同步审”目标放到规范书记县长权力运行,保证权力正确使用上。二是以发挥对权力的免疫为切入点,确立了以决策为龙头,

按照决策、执行、结果绩效自上而下式的审计工作思路。三是突出权力免疫的核心环节,确立了以“书记”审计为核心的“同步审”审计原则。四是以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为目的,突出“民主、民生、民意”的审计方法。五是夯实国家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尝试把“全部政府性资产”作为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载体。

2.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的存在问题分析

(1)选择项目有限

从以上案例来看,浙江省绩效审计的项目选择项目有限的问题。作为所选的项目来看过于狭窄,过于注重项目的代表性,影响力,从而也导致对于所选项目的计划性和经常性,属于被动的反应型审计。虽然浙江省绩效审计的重点从国有企业已经转移到了公共工程和专项使用资金上,绩效审计也越来越注重向单一目标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的延伸。但是,审计部门毕竟仍是与政策的决策者有着先天的联系,注定了政府决策活动本身对监督难免有些“虎头蛇尾”之嫌。依照浙江省现行的体制来看,浙江省开展的绩效审计难免面对自己审计自己的尴尬,审计机关若是将产生的审计结果若向人大进行汇报,但是再此之前,仍然是需要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过滤之后的审计结果。在这样的机制背景下,政府绩效审计的项目选择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不可能出现本届政府审计本届政府的可能,即便有,也最终因为这样那样不方便的原因导致出现走过场或者程序化倾向。

(2)绩效审计目标多项,操作性差

从所选的每个项目来看,多数的审计目标都比较抽象也比较多,既有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也有效益性的目标,而效益性目标有包括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多重综合不利于操作。

(三)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绩效审计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

立法保障是确立绩效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绩效审计执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从我国对绩效审计的立法角度看,我国虽然从1983年成立之初就规定了国家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在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中又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其中关于效益审计的规定相当笼统和粗略,不具有操作性,实际审计中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遵循。在2006年新修订的《审计法》中开始对绩效审计的有所涉及,一处是第一条中增加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这意味着,效益审计作为一个概念被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另一处是第二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

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经济管理活动应该负有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督察”。这条其实是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详细的明确规定,是否纳入绩效审计的范围还有待商榷。因此,从立法角度来看,绩效审计在审计监督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

2.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制不完善

针对政府绩效审计过程中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被审计单位变相不配合、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无法保证、审计机关所选择的审计项目的范围上的局限性以及审计公告成为自由裁量以后所形成的报告等等这些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归属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干扰,而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体制上所决定的。

如前所述,法律的本质是“合约”,“合约”得到有效履行的前提是理性合约主体之间的约束。审计组织与政府不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并没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内在动力,要实现“合约”的有效履行需要公众依法对审计组织与政府予以有效的约束(许百军,2008)。而“合约”有效实行的是绩效审计发展较好的国家多数是立法型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产生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利对政府行政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以英美两国作为典型的代表。

在我们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的权利机关和立法机关,审计机关是属于行政部门,是典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地方审计机关实行业务管理以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为主、组织管理以同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主的双重领导体制。这种行政型管理体制下的审计组织领域是由政府首长、政府的所属部门和单位以及审计组织所组成的。其中,审计机关直接受本级政府行政首长领导;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审计机关正职领导人由本级政府行政首长提名,本级人大常委员会决定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副职领导人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领导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因此,在这样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的时候,公众没有办法通过一些刚性的“合约”来约束政府职责的履行,倒是政府首长和审计组织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的刚性结合,使得更多的时候都是按照首长意识从而使得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绩效审计的资源也就相应的得不到解决,从而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3.审计机关的职能定位不明确

审计机关是政府绩效审计的角色和定位的执行者,政府的审计机关就是政府“内部审计”,它行使的是政府内部监督职能。政府治理结构决定政府审计地位及作用政府审计局限性较强,一是“无权过问”;二是“无力去做”,因此,政府审

计机关的职能定位和风险意识以及政府审计机关的风险管理的不明确或者缺失都有可能使得政府绩效审计陷入发展缓慢的原因。

同时,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与其他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处于同等地位,共同接受公众的委托履行公共管理职责。传统意义上的、将审计职能定位于对其他政府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和国有资产经营单位的问责查处是植根于审计监督观基础上的。因此,一长期以来,审计机关里就出现这样的意识就是认为审计是在国家法律和单位领导指派“奉命行事”,从而在我国现有的审计体制下,绩效审计过分强调“问责查处”。因此,在我们的政府绩效审计所确定的角色更多的扮演的是“受托责任关系的解除”,而这种受托责任的解除恰好就是反映在了审计监督基础之上,没有达到“决策有用性”。

4.人力资源机制原因分析

(1)政府绩效审计人才稀缺

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是从19821年开始,且由于经济水平的原因,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教育体制也才刚刚恢复,因此,总的来说,人才的培养还才刚刚起步,因此,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的人才也就相应的比较奇缺。我国作为绩效审计是属于难度较高的审计,它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专业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因此每个从事绩效审计的人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能力。

(2)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本的可变性以及多样性与专用性,决定了其增值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而我国政府审计尚未实现职业化,或者说是类似职业化的运作,不论是从管理还是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上看,政府审计更多的是一种机械的监督而已。所以,审计人才的培养机制的尚不健全,导致了审计人员的素质一直提升不上去。反观发达国家审计关则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都有一套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因此,总的来说,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人力资源由于上述原因成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瓶颈之一,从而阻碍了绩效审计的发展。

5.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还不规范。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经历了自发实行向制度化、规范化转变,随着绩效评估的深入和绩效意识的树立,政府逐渐采用规范化的制度来要求各部门必须加入绩效评估中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多数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由部门领导或上级干部考核部门自发性的实行,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实施的随意性较大。在实施过程中,从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结果缺乏规范性。

其次,政府绩效评估重评比轻改进。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政

府部门自身的“评估”来诊断一个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组织构成因素是否合理,是否服务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改进政府组织的目的。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绩效只重视评估的分数多少及其在整个评估中的排名,并没有从机构持续改进的角度去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将评估分数排名与单位年终奖金挂钩,结果导致下面的人都报喜不报忧,为了将分数打高,甚至收买评委和一些参与打分的老百姓。

第三,政府绩效评估“重官意”轻民意。从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看,评估指标的开发是由政府绩效评估部门、评估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开发的,而且把民意作一个项重要指标。但我们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往往是人事部门或组织部按照领导意图自行开发一套评估指标,虽有绩效评估之名却无其实,往往是盗用政府绩效这个概念做的是传统政绩考核内容,甚至在评估指标中根本不设民众满意度,不让公众参与。换言之,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单一,尽管在当前进行的绩效评估中参与评估的主体很多,主要有上级政府、企业、部分专家,甚至有一部分新闻媒体和社会民众也开始表现出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热情来。但是,在诸多评估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上级政府。专门的绩效评估部门、专家和民众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第四,政府绩效评估手段的量化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受到被评估对象及公众支持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手段的量化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很高。但一些地方简单将量化等同于为评估指标随意配置数值,等同于考核中的数值加、减,结果导致只是为了量化而量化,量化就是数字化等不当做法。绩效评估指标的随意性、量化的不科学性,为人为操作留下了空间,政府绩效评估也成为走过场,形式主义而已,纵观全国各地的绩效评估,能坚持执行的并不多,多半是由于走过场而名存实亡。

三、西方发达国家绩效审计开展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最早的国家。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美国政府采纳了凯恩斯关于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张,美国公共开支日益增加,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的关注,在40年代晚期,美国审计署开始审计政府法人,实行“综合审计”,倡导改进会计制度,以及和行政机构一起工作。

20世纪60年代,美国审计总署率先将注意力覆盖“3E”(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为了指导绩效审计的实践,美国审计署将“3E”进入了准则化的时代。1972年6月,美国审计署发表被称为黄皮书的《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及职能的审计准则》的最初文本,首次写入了“绩效审计”这一名词,该文本经历了1981, 1988, 1994和2003年四次的修订。2003年最新颁布的《政府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照客观标准,客观地、系统地收集和评价证据,对项目的绩效和管理进行独立的评价,对前瞻性的问题进行评估或对有关最佳实务的综合信息或某一深层次问题进行的评估。该准则还规定,绩效审计要为负责监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在改正项目经营和决策以及加强公共责任方面提供信息;绩效审计的目标包括对项目的效率性和结果、经济性及效率性、内部控制、法律和其他规定的遵循情况进行评估,以及前期的分析、指导或总括性的信息;绩效审计一般都要提出审计的结果、结论和建议,并出具审计报告。

总的来说,美国政府绩效审计通过准则不断的赋予政府绩效审计新的内涵,并且在不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也正是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导致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快速稳定发展。

(二)案例分析—美国某州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1.关于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绩效审计报告

(1)项目情况

圣荷塞市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水控办)为市环境服务局下设机构,通过检查、抽取样本、指导监督活动,监督检查461户厂家,核实其执行预处理标准情况。其目的是限制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强制执行联邦法规,帮助污染控制中心达到国家排污系统所规定的排污标准,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2000--2001财政年度,职工人数34人,经费预算为 297万美元。

审计目标是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对水控办的功用。包括:水控办资源充分利用的

2016年政府审计练习题(1)

一、单选题 1、()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A 独立性 B 强制性 C 系统性 D 广泛性 2、中国政府审计最早产生于() A 汉朝 B 唐朝 C 西周 D 清朝 3、()是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现代政府审计理论的重要基石 A 公共受托责任 B 经济审计责任 C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 D 金融审计经济责任 4、当今政府审计的主流是()。 A、绩效审计 B、经济责任审计 C、财政收支审计 D、金融审计 5、政府审计的目标不包括()。 A、真实性 B、效益性 C、合法性 D、公允性 6、按照审计范围划分,政府审计可以被划分为()。 A、全部审计、局部审计和专项审计 B、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 C、委托审计、联合审计和突击审计 D、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7、政府审计的职能不包括() A 经济监督 B 经济评价 C 经济规范 D 经济鉴证 8、现代政府审计的工作范围突破了财务审计领域,还包括针对政府各项活动的()的绩效审计内容 A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B 实用性、判断性和经济性 C 经济性、实用性和效果性 D 判断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9、司法型审计模式的隶属关系是() A 议会 B 国会 C 总统 D 司法序列 10、我国政府审计的体制模式是() A 立法型 B 司法型 C 行政性 D 独立型 11、下列不属于政府审计的组织模式的是() A 司法模式 B 行政模式 C 独立模式 D 法律模式 12、关于我国审计署审计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审计署的行政首长 B 由国务院任免 C 由国务院总理提名 D 由全国人大决定人选 13、政府审计的权力来源于(),必须依法设立,依法取得 A 经济法 B 法律 C 宪法 D 行政法规 14、审计机关职责的特征不包括()。 A、不可推卸责任 B、法定性 C、权威性 D、审计权限的并存性 15、我国在 ( B )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姓名:邹伟 学号:1436021005 浅析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与防范 0前言 0.1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政府相关职能发展至某历史阶段而形成的相对产物,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政府的职能也必定发生相关的变化,在审计工作中剧增的公共开支也必须考虑到想适应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法与其相适应。 审计风险问题是政府绩效审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性质包括他的保密性和涉及范围广泛性,导致这类问题审计的标准难以定义或者比较模糊,政府绩效审计的可靠性一致性的保证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十分的艰难。在政府绩效审计中,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所包含的风险非常巨大,因此给国家审计人员和国家造成的损失也是重大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远远落后于国际潮流,在我国长期的单一制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这也反过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成长。在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政府的审计报告,政府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要想在这个信息公开的时代得到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审计人员及时的转变态度,用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挑战,政府绩效审计的改革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由此制定相应的控制与防范措施,希望能够有利于我国政府绩效的研究,加强审计的责任感。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历史并不算很长,其中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内容也不算很全面。尽管世界范围内有不少有关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但是至今

为止绩效审计延伸的领域不管是实践操作范围还是学术研究方面都还比较有限,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也未开展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导致了我国“绩效审计风险”研究的相对缺乏。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对事物的认知都要从一个广泛认知,再到具体深入研究,再到总体概况的研究,如今,对于绩效审计风险的研究,虽然还只是一个广泛认知的状态,但是,全世界的学者们对于其还是有许多文献成果的。 刘骏(2011)在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主的分析中表明,其原因主要为:①审计相关制度的相对匮乏,没有可供遵循绩效准则,风险责任对象难以确定;②缺乏绩效审计指标体系;③在当前允许条件下,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④审计证据缺乏力度;⑤审计人员的素质具有局限性;⑥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内容更加广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随着增大;⑦审计对象效益的滞后性。根据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成因,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包括:①优化审计部门设置及其人员结构安排,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②加强审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对于政府绩效审计措施的具体化;③运用合理的审计办法,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合理沟通;④完善指标体系,同时成立专家研究机制。 郝兰玉(2014)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思考中对对绩效审计中的第三方即政府绩效审计的信息质量及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她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第三方信息进行研究。同时加上利益相关性原则,对第三方信息进行了科学分类和风险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国外对第三放信息质量的研究,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经验,提出了在适合我国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 0.2.2 国外研究现状 绩效审计的概念的历史并不是很长,美国是最早引入绩效审计概念的国家。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制定了“黄皮书”的审计准则,对绩效审计的实施和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样,绩效审计的概念才较为广泛的认知,才在规范化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美国在绩效审计方面的表示,对于绩效审计的介绍主要为:绩效审计时政府为了客观的,系统的检查一系列经济活动,为了对政府单位,项目活动的成绩进行独立的评价,以便对后期经济活动和相关的决策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效率和项目审计。 与美国不同,英国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起步研究起步较晚。从1980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经济效益审计复习习题

经济效益审计习题 经济效益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出的是()。 A.折旧 B.存货储备 C.固定资产净值 D.产品品种 2、下列各项中属于占用的是()。 A.材料消耗 B.修理费 C.存货储备 D.折旧 3、关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资源消耗或占用的节约 4、关于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润与经济效益均是投入与产出之比较 B.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 C.利润和经济效益均能体现经济活动的长期效益 D.利润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内部控制检查 C.经济效益鉴证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职能是()。 A.经济评价 B.经济监督 C.经济鉴证 D.经济服务 7、宏观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是()。 A.国家审计 B.内部审计 C.社会审计 D.ABC 二、多项选择题: 2、下列各项反映经济效益的各项指标中属于相对数指标的有()。 A.成本费用╱收入 B.利润 C.总资产报酬率 D.销售利润率 3、西方“三E”审计是指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的()。 A.经济 B.效率 C.合理 D.效果 4、物质生产部门经济效益的特点有()。 A.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B.投入与产出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C.产出成果可以有货币计量 D.经济效益的提高表现为社会再生产总量的增加 5、下列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的是()。 A.管理咨询 B. 政府绩效审计 C. 国家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D.固定资产营运效益审计 6、我国目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受到的限制包括()。 A.受法律授权的限制 B.受审计手段的限制 C.受审计主体环境的限制 D.受审计人员水平的限制 7、按审计对象层次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和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经济效益审计 D.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8、按审计范围划分,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 A.全面经济效益审计 B.局部经济效益审计 C.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审计 D.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9、全面经济效益审计一般适用于()。 A.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企业 B.日常性生产经营活动 C.以扭亏为盈为目的 D.盈利和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 三、判断并改错: 1、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规模,但能反映经济效益的水平和程度。() 2、投入与产出的相减比较属于相对数指标,其特点是剔除了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影响,便于在规模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比较。() 3、对于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微观经济效益暂不明显的经济活动,一般应作肯定的评价。() 4、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簿和业绩报告等属于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而计划、预算、方案因尚未执行或实施,因而不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 四、简答题: 1、经济效益的投入与产出有哪些方式?各有哪些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2、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在经济效益的表现上有哪些区别? 3、概述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 4、概述现代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5、概述社会审计从事的外向型管理审计是如何兴起的。 经济效益审计程序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浅谈政府审计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对政府审计进行探讨,通过分析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以期对发展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政府审计现状对策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及重要作用 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运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政府审计制度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巩固其政治统治和完善政治体制的重要机制。我国的政府审计在经济活动和行政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审计职能已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传统政府审计制度面临着各种特殊的严峻考验。政府审计的监督作用,是国家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政府审计监督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1)制约作用: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2)促进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二、我国政府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成立伊始就已经意识到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性,把政府绩效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内容,在1985年发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和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及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中都先后提到要进行绩效审计。但从我国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情况看,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审计与绩效审计轻重不一 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产生的时间比较早,理论上已比较成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去指导审计实践,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审计人员执行财务收支审计驾轻就熟;而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审计机关在分配审计资源时,偏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这种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的做法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因为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公允、合法地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前后期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遵循了一贯性原则发表审计意见。它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只能提供很粗的衡量尺度,不能提供其他情况,例如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垄断的产生等,这些情况却能使该单位在无效管理中盈利,而且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也无法从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获得了最大利润;另外,对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特殊项目,例如对下岗人员提供帮助的项目、救助失学儿童的项目等,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则无法判断所提供帮助的质量和效果。然而绩效审计却可以对这些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提供独立的评价。因此,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绩效审计,使政府审计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严重制约了政府审计的发展。 2.我国政府审计的进展和“独立性”受制约 由于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仍然采取行政型的隶属模式,审计报告向政府做报告后再向人大报告。这样的体制使审计往往受到各级政府“一把手”对审计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还有些问题会被政府隐瞒不报。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受同级政府的制约较大,即使在审计业务上规定了某些独立性,也往往因干部任免等受制于同级人民政府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5982592.html,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云洋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政府绩效审计依据和执业准则 综观西方各国,出台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前提。如美国 上世纪70年代就颁布了《政府的机构、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明确规定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与执业准则。1993年国会又通过了《政府工作绩效与结果法案》,使政府 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得以完成。澳大利亚《审计法》有对绩效审计的明确规定。但是,在我们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也没有绩效审计执业准则可循,国家现行的国家审计准则中,没有任何有关政府绩效审计的标准,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更是无从谈起,使得我国审计机关面对绩效审计工作任务只有摸索着尝试。当前,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文件,致使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难以深入,陷入尴尬境地。 (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员配备相对薄弱 我国现有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与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1.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审计机关人员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大多数是财务会计人员以及财经院校会计、审计专业的毕业生,其专业知识趋同、结构单一,缺乏必要的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统计分析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2.知识老化,缺乏开展绩效审计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普遍缺乏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不甚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3.对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审计人员存在畏难心理,认为绩效审计范围广、内容复杂,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对其持消极态度。 (三)绩效审计需求与供给矛盾较为突出 多年来,我国政府各项资金是否花的省、花的值、花的好等问题,无人问津。由于“绩效审计”的缺失,使得一些领导头脑发热,“形象工程”屡见不鲜,政府的预算资金往往被低效使用。长此以往,造成了政府财力吃紧,对政府形象的塑造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究其根源,在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初探 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继红 职称副教授 二○一四年四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 自从绩效审计随着中国审计署应运而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的内容也逐渐由“3E”发展为“5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保性和公平性。尽管我国的绩效审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先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特点,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中出现的机关职能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实践启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改进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比如完善我国相关领域法律法规、重视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等,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研究

Abstract Since the performance audit as the audit since China emerged, despite our initial performance aud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in the performance audi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merging problem,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revelation of performance audit practice, which made the improvement of our performance audit of govern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development. Keyword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Strategies

最新整理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通过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微观审计和深入分析,揭露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问题,对规范政府行为、减少财政资金损失、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开展绩效审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机关开始逐渐重视绩效审计,国家审计署在《- 五年审计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并把绩效审计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充分说明了绩效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的重要内容。 (一)开展绩效审计是树立和落实xxx的需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xxx 的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不断保护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绩效审计是专职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一定方式对被审计单位在组织经济活动中对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监督活动。通过绩效审计,评价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强化公共部门的经济责任和防止损失浪费;评价公共支出和资源的利用情况,找出影响公共支出效益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揭露损失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开展绩效审计有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审计法》第2条已明确规定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和开展绩效审计,是全面履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职责的需要。受托责任理论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国家政府部门不仅负有保证人民公有财产安全完整和合法使用社会资源的责任,而且还负有考核政府有效节约利用社会资源的责任即效益责任,履行得如何的责任,因此必须开展绩效审计。 (三)开展绩效审计有广泛急迫的社会需求。随着政府对经济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国家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公众作为公共资源的所有者希望获得政府在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信息,要求政府加强使用和管理公共资源的绩效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绩效审计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可以从独立的第三者的角度向公共资源的所有者或其代表以及其它利害关系人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 (四)开展绩效审计有较好的经验基础和条件。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它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对效益的考评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开展绩效审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国际上绩效审计的发展和绩效审计准则的发布为我们开展绩效审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级审计机关采取多种措施储备和培养人才,使审计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有了可喜的改善与提高。近几年来,政府财政部门加强了预算管理,开始科学合理的编制部门预算,为绩效审计的比较和评价提供了标准,这些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五)政府机构规模、费用和复杂性的增加要求开展绩效审计。政府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几个问题(精)

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几个问题 摘要:文中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我国现实国情的分析,指出了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进行了探索,阐明了我国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关键词:绩效;政府绩效审计 文章编号:1003-6336(200001-0006-05 中图分类号:D630.1;F239.66 文献标识码:A 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七届大会和第六届研讨会文件指出: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政府支出的迅速增加和多样化,导致了公共经济责任范围的扩大;随着对公共经济责任要求的提高,政府运作的节约、效率、效果如何,更为大众所关注,对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各国国家审计机关应该大力加强效益审计的力度。绩效(效益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严肃而现实地摆在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面前。本文试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该是指由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各隶属部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的审计。 经济性审查指评价公共资源的占用和耗费是否节约和经济,考虑在哪些环节出现了浪费资源或不经济的现象。通常,要确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就必须审查机构在制定工资标准和定员制度中所做的内部规定。检查范围包括:国家关于工资、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规定,职业准则,“组织和方法”报告等。资源质量一经确定,审计人员就应验证是否以最低费用来取得这些资源。 效率性审查指对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审查,其审查内容主要是判明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低效率的原因。最终要评价被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具体包括:管理效率、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

浅析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摘要:新中国政府审计经过20多年的曲折发展,已逐渐走上现代化审计之路,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是重新认识体现现代化审计发展方向的绩因此为了实现国家审计署要求的在2007年中国政府绩效审计要达到日常工作一半的大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政府绩效审计变迁并做出中国意义上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研究主线是分析中国绩效审计现状的原因;提出中国政府应如何开展绩效审计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绩效审计;现状;成因;对策 1 绩效审计的概念和实施的必要性 1.1 绩效审计的概念 一般来说,绩效审计是在财政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审查政府部门履行其职责时财政资金使用所达到的经济、效益和效果程度,并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审计建议的专项审计行为。 1.2 实施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效益审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国家审计恢复至今,审计机关不但要在规范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创建高效率的市场环境、健全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发挥作用,也要在确保社会公平、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对权力的有

效监管、保证公众权力的正确使用等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变化了的审计环境,研究我国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实现审计监督重心和审计目标的转移。 (2)开展绩效审计是克服官僚主义的需要。 官僚主义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常规的真实、合法、合规性审计已不能满足对官僚主义实施有效监督的要求。实行绩效审计,从根本上挖掘官僚主义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 (3)开展效益审计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民主权利的进一步增长,人们不仅要求政府自身要廉洁,而且工作要高效。如前所述,政府官员有产生官僚主义的倾向,仅依靠政府本身很难实现,必须有一定的机构对之实施科学、合理、专业、独立的监督,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就可以较好地实现这种监督目标。 (4)开展绩效审计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财力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资源较低,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佳方式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解决我国自然资源和财力不足的矛盾。 2 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其原因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一直是其他国家的榜样,但是他们的绩效审计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我们向审计总署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了解他们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想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这就涉及到一国的各国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各国对于绩效审计都有不同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绩效审计的实践也大相径庭,但对于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却基本一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对于绩效审计的定义:“3E”即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主要审核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绩效审计最先用于企业,后来也被引用到了政府审计。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属于公共资金,根据“搭便车”的思想,政府的资金最容易被滥用,故效率最低,实际上,政府的绩效审计就是源于政府公营的企业。 20世纪初,美国的公营企业缺乏财务控制和使用国家资源效率、效果差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公营的企业的产出太低,以致联邦政府每年都白白损失几千万美元。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的季羡林也回忆道:“在占领德国的美英苏法的军队中,美国的军队最为奢侈,给汽车加汽油的油桶里的油还剩半桶时就会被一脚踢到一旁,任由汽油流到地上,部队撤退时通话电缆也懒得带走,乱七八糟的扔在地上,部队的伙食也是一应俱全,巧克力、咖啡、口香糖、雪茄烟、啤酒等几乎是无应有尽有,牛肉、鸡肉、面包等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公共资金如此的浪费,美国政府早就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绩效审计机制来限制那些藐视公共资金使用的人。虽然各国都有这种情况,但是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步入正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萌芽时期(1887年—1960年),政府的效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一些专门研究政府绩效的组织和学术团体把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第二是绩效预算期(1960年—1970年),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主要目标转向绩效审计;第三是审计总署转变审计观念(1980年—至今),增加审计的知识含量,通过审计创造价值。 早在1887年,行政学鼻祖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数据采集和研究思路 本文按期刊检索方法,对中国期刊数据库,分别以“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为篇名,对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1990~2011年发表的文章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精确检索,其中《会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2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0条;《审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7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104条;《审计与经济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5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2条,另外包括少量其他期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性成果,数据采集情况如表1:以上述检索到的文献为样本,本文采用文献档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力图探求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 数据采集过程中显现出一种现象,对于政府审计研究国内存在两种概念: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绩效审计多用于理论研究界,研究力量多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而效益审计多用于审计实务界,研究群体多为审计实务人员和审计机构人员。窥豹一斑,从一个侧面可以发现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还没有很好的衔接,不能给审计实务以强有力的支撑,这与目前绩效审计研究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的总体状况是一致的。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出现。规范分析方法多采用一般的逻辑演绎思路,描述现象或建立理论基础,分析成因、研究问题,给出建议或研究方向,多属于译介性、叙述性及描述性方式,而对于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本身的构建研究较少,特别是绩效审计核心部分,评价标准体系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少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1990~2011年21年间合计发表210余篇论文,平均每年约十篇,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绩效审计研究关注程度不高,投入研究力量相对较少,人们对绩效审计的了解才刚刚开始。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已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难以为绩效审计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从总体上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可分为几个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研究,对中美之间、西方国家之间的绩效审计比较研究,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困境研究,另外一部分是针对具体审计对象和案例的审计实务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保资金、公共工程投资、军队、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政府改革运动,主要针对政府治理中的经济停滞、财政危机、效率低下、资源耗费严重等问题,进而寻求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高效率、重服务、重效果的政府管理,这场运动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对政府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实合规性审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的政府审计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政府绩效审计随之产生。 雷达(2004)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绩效审计有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都强调了对绩效和责任的关注。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政治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管理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可能性问题。 陈骏(2006)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实践影响,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存在四个误区:理性经济人假设、市场导向、顾客(公众)导向、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误区。有利影响归纳为:使政府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健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完善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和改进机制,形成了独立的绩效审计机构。 邝必清(2009)也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政府公共管理 □·82· .下旬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田冠军 潘松剑 (400050) 【摘要】在国家审计领域,绩效审计蓬勃发展,渐趋潮流,逐步替代传统的财务审计。本文对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按照研究文献的内容,从理论动因、比较研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力分析绩效审计研究中的问题与方向,力图梳理出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为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公共管理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浅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准,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一)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可促进各级机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优化行政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还有利于严肃行政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最终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三)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建立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机构。可以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来衡量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配置与消耗的合理性、有效性,有利于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控制,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2010届) 题目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会计 班级06020612 学号06020106 学生姓名韩毅 指导教师王泽霞 完成日期2010年5月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对策》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自负。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从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开展绩效审计是历史的必然。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与运用程度,是衡量该国家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公布,审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的目标要求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政府绩效审计和美国政府绩效审计案例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政府绩效审计本身的定位和角色并没有从监督职能上真正的解放出来,还处于初级的解除受托责任,而并非达到决策有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约束条件的影响,审计环境上如绩效审计的审计体制、法律法规、人力资源,审计实施过程中如审计方法、绩效评价、审计公告、审计问责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通过对上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了改进政府绩效审计的有效建议。 本文立足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与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运用中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实践方面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审计环境;绩效评价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促使我国走向审计现代化的重要一步。西方审计学家认为,在政府审计史上,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接受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1].美国是最早将绩效审计注入政府审计的国家,其绩效审计发展成熟。本文拟对中美政府绩效审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借鉴。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一)20世纪90年代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解在美国审计总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1994年的《政府审计准则》中对绩效审计的定义如下:“绩效审计就是客观地系统地检查证据,以实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地评价的目的,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以及项目审计。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包括确定机构是否经济地和高效地取得、保护和使用它的资源;低效率和不经济情况产生的原因;机构是否遵循了与经济和效率性有关的法律和规章。项目审计包括确定达到立法部门和其他权威机构所确定的预期成果或收益的程度;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的有效性;机构是否遵循了与项目有关的法律和规章[2]. (二)本世纪初对政府绩效审计的

理解在2003年新修订的美国《政府审计准则》中,关于绩效审计的描述是:“基于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及提供一个预期的焦点或在一些最佳实践中或交叉问题上合成信息的评价,为了对一个项目的绩效和管理做出独立的评价,绩效审计需要做一种客观的、系统的证据检查,为项目更好地运作、为实施监督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进行决策和改善公共责任性提供信息。绩效审计围绕着一系列的目标进行,包括评价项目的效果性的目标;经济性和效率性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法律或其他条款符合的目标和提供预期分析、引导或简要信息的目标等。绩效审计在负担大范围的工作,抑或是小范围的工作时会使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不同层次的分析、研究或评估;通常还会提供调查研究的结果、结论和一些建议;以及出具一份报告。”从前后十年对绩效审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尽管两次都还很强调对“3E”的审计,但是在2003年的定义中将对项目的效果性(Effectiveness & Results)审计提到了经济性(Economy)和效率性(Efficiency)审计之前,还特别说明“项目的效果性审计目标和经济效率审计目标两者相互联系,并且会出现在同一项绩效审计中”。另外,2003年的绩效审计的描述中,还提到了内部控制的审计及其审计目标,合规性审计及其审计目标。总的来说,2003年的绩效审计在审计思路、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