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护理精粹

新生儿护理精粹

新生儿护理精粹
新生儿护理精粹

以下发奶和退奶食物仅供需要的妈咪参考,妈咪们也因体质与地质的不同而可能使以下食物的效果不尽理想。妈咪们可结合当地的风俗来择取。

发奶

1、肉食類-雞.魚.瘦肉.蛋(要增加蛋白質攝取,最好有一半以上的食物是動物性蛋白質)。

2蔬果類-高麗菜.蕃茄.紅蘿蔔.青江菜.慥米.胚芽米.花生.豆類. 山藥。

3、其他類-牛奶.豆漿.熱奶茶.起司.海帶芽.黑豆水.黑芝麻粉.啤酒酵母.卵磷脂.甜酒釀.雞粉。

发奶的食物有很多:公鸡(连睾丸一起吃)、八爪鱼、木瓜炖猪脚、鲫鱼汤、酒酿蛋(最好是客家人酿的甜糯米酒)、奶制品、我个人觉得喝露露也发奶,我一喝露露就胀奶,还有一定要多喝水,当然一定要喝暖的,不能喝冷的。

产后宜吃的六种食物

炖汤类

猪蹄汤、瘦肉汤、鲜鱼汤、鸡汤等肉汤食,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营养成人产妇饮用,不仅利于体力恢复,而且帮助乳汁分泌,可谓最佳营养品了。

但产妇喝肉汤也有学问。如果产后乳汁迟迟不下或下得很少,就应早些喝点肉汤,以促使下乳,反之就迟些喝肉汤,以免过多分泌乳汁造成乳汁瘀滞。

肉汤过浓,脂肪含量就越高,乳汁中的脂肪含量也就越多。含有高脂肪的乳汁不易被婴儿吸收,往往引起新生儿腹泻,因此,产妇喝肉汤不要过浓。可以喝些有营养的荤汤和素汤,如蛋花汤、鲜鱼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米汤等,以满足母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红糖、红枣、红小豆等红色食品

富含铁、钙等,对血色素的提高有利,帮助产妇补血、去寒。

鸡蛋

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含量高,消化吸收率高。

小米粥

富含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铁。可单煮小米或将其与大米合煮,有很好的补养效果。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鲫鱼和鲤鱼清炖是很好的催奶食品。

芝麻

富含蛋白质、铁、钙、磷等营养成分,滋补身体,非常适合产妇的营养要求。

蔬菜水果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增进食欲。但不要吃得过多或太凉。

另外:鹅蛋,猪蹄,鲫鱼,公鸡(特别是老公鸡),黄鳝

花生炖猪脚

1、材料:猪脚、花生适量。

2、作法:洗净、炖熟即可食用,加“通草”效果更佳。

3、功效:花生可健脾胃;猪脚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制造乳汁不可或缺的。

4、注意事项:生的花生用水煮才有功效,炒过或炸过都不行。若怕猪脚太油腻、热量太高,可用鱼、豆腐(加些红枣,补气血)来取代,比较清淡。

青木瓜炖排骨

1、材料:青木瓜、排骨适量。

2、作法:排骨洗净、青木瓜去籽切块,炖熟即可食用,加“通草”效果更佳。

3、功效:木瓜符合中医的“以形补形”,而且青木瓜中的酵素,能让排骨中的营养成分释放更多出来。

丝瓜豆腐炖红枣

1、材料:丝瓜、豆腐、红枣适量。

2、作法:丝瓜去皮切块、豆腐洗净切块,煮熟即可食用。

3、功效:通络、清热、凉血,适用于乳房有硬块、肿胀不通时。

通草鲫鱼汤

1、材料:通草3公克、鲫鱼适量。

2、作法:洗净、煮熟即可食用。

3、功效:通草可清热、利水、通乳,鱼含有优质蛋白质,有利乳汁制造。

黑芝麻粥

1、材料:黑芝麻、米适量

2、作法:将黑芝麻捣碎、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粥。

3、功效:适用产后乳汁不足。

Notice!母乳哺育专家医生强调,想要乳汁多多,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宝宝多吸吮母奶;当宝宝不在身边时,就要挤奶;更别忘了要“放轻松”!饮食其实是次要的。

母乳哺育专家医生指出,只要掌握喂奶过程的“3大发奶重点”,大致上就不用担心您的奶水会不够,此3大重点包括:

1、出生第一天就要喂:

有些人说产后2、3天内乳汁还少,先不用喂,等胀奶之后再喂,其实这样就太晚了!喂奶时间延后的结果,会使持续分泌的乳汁聚集于乳腺中,造成乳房肿痛或影响乳汁分泌,吸不到母乳的婴儿便会拒绝吸乳。所以产后第一天就让宝宝跟妈妈有亲密的接触,此时的奶水量不多但较浓稠,就可满足新生宝宝的需要!

2、哺喂频率要够:

若哺喂频率不够,就无法有效刺激乳汁分泌。原则上,出生头2周的新生儿,一天应喂个8?12次,就算乳汁量少也不要灰心,持续喂下去,乳汁一定会越来越多!2周之后,因为妈妈的乳汁量变多了,就可以拉长喝奶时间,大约2?3小时让宝宝喝一次就可以,不过不同的宝宝还是会有不一样的状况,妈妈不必紧张。

而要提醒妈妈,宝宝可能在傍晚到半夜时会较密集的喝奶,这是正常的现象。而且通常新生儿不会一觉睡超过5小时,妈妈还是要有这项认知。

3、含奶的姿势要正确:

baby的嘴巴要张得够大,紧贴着妈妈的乳房、含住妈妈的乳头及乳晕,才能吸到已在乳房中的奶水,新的奶水才能继续制造;若只含住乳头,宝宝喝不到奶,可是会饿到哇哇哭的,也会造成刺激不足而使奶水分泌减少。

然而如果baby不在身边(例如做完月子后去上班的妈妈),妈妈就得适时挤奶,这样奶水才能持续分泌。

想要顺利泌乳及哺喂的7大须知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尽早开始哺喂、喂的次数尽量多(一天8-12次)、让宝宝正确含乳,一开始做得好,以后就会比较顺利。

2、维持正常生活作息、愉快稳定的情绪。

3、不要有压力!压力是影响乳汁分泌的大敌。

4、休息及睡眠要够,所以除了喂母乳之外的事,请家人多代劳。

5、避免快速减重及穿着过紧的衣服,以免影响气血,进而影响乳汁通畅性。想要瘦身,多喂母奶、少油腻饮食、多运动,就有不错的效果。

6、拒绝咖啡因,例如咖啡、茶、可乐、巧克力。

7、不要让宝宝用奶瓶喝奶或吃奶嘴,因为这和吸乳头的方式不一样,若造成宝宝混淆,可能就不再吸妈妈的母乳。

当心不要吃到退奶食物?

民间流传,哺乳妈妈若吃了韭菜、人参、麦茶等,会造成退奶的效果,虽然曾有这种状况出现,但妈妈也不要太紧张,如果不慎吃到了所谓的退奶食物,就算在短时间可能会造成奶水减量,但是只要持续让宝宝多吸吮,或自己勤奋挤乳,奶量还是可以回升的,不必过于紧张!

退奶

1、肉食類-螃蟹.田螺。

2、中藥材類-生麥芽水.人參.薄荷.花椒.山槴。

3、蔬菜類-苦瓜.生黃瓜.香菜.大蒜.韭菜.筍子.洋蔥.綠色花耶菜.菠菜.豆芽菜.蘆筍荸荠。

4、水果類-西瓜.香蕉.柿子.芭樂.葡萄柚.橘子.蓮霧.梨子.瓜類。

5、其他類-柿餅.咖啡.菊花茶.香菸.巧克力。

退奶小偏方:

1.炒麦芽回乳,到中药店买60~120克炒麦芽,水煎服,每次服15克,每日两次,温开水送下,乳汁自断;

2.莱菔子退乳有效,来菔子又名罗卜籽。将来菔子30克打碎,水煎,分上、下午两次温服,此为一日量,效果不明显时可重复应用。

退奶食物还有:麦乳精、麦芽糖、大麦茶、生麦片、火腿肉、方腿肉等、大麦茶、麦芽糖、韭菜、花椒、大料、味精、豆角、人参。

最好的办法是多让宝宝吸,山楂退奶,还大料,八角都不能吃。

不想退奶一定不要生气,一生气就没有奶了。

退奶的食物有哪些

1、用炒麦芽50至10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天.(适用于产后早期和断奶前)

2、服用维生素B6,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连服3天.(适用于哺乳开始后和断奶前)

-

3、菜,真是回奶超快,比吃下奶东东快多了,所以,但宁可信其有,哺乳妈妈还是注意一些比较好:

味精,豆角,蒲公英,花椒,大料,山楂,韭菜,马兰头,豆鼓,茶叶,麦芽,巧克力,茴香,人参,党参,老母鸡,动物肝脏(猪肝),鸽子,冬菇,醋.白萝卜,地瓜,玉米等这些都是经常吃的,要少吃点,不顿顿吃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回奶的.另外,凉性,酸性,过咸的食物会回奶,尽量少吃哦!

4、乳汁本来就不多的妈妈,只要停止哺乳,同时再吃些有退奶作用的食品(当然催奶食品不能吃),乳汁即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止。对于母乳本身就少的妈妈来说,吃了退奶食物,退奶的效果要比母乳多的妈妈退奶的效果好得多得多。

给婴儿喂奶,怎样判断饥与饱

来源: 好孩子育儿网父母公社|编辑: goodbaby |2007-12-11 00:00:00

刚刚出生的宝宝显示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吃奶,他不但会吃奶,还知道什么时候该向妈妈要求吃奶,饱了,饿了,他都会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

相关关键字:婴儿0-12个月母乳喂养吃饱饥饿

刚刚出生的宝宝显示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吃奶,他不但会吃奶,还知道什么时候该向妈妈要求吃奶,饱了,饿了,他都会用无声的语言表达的淋漓尽致。

饿了怎么办:

1、饥饿性哭闹;

2、用小嘴找乳头;

3、当把乳头送到他的嘴边时,他会急不可待地衔住乳头,满意地吸吮着;

4、吃的非常认真,很难被周围的动静打扰。

饱了怎么办:

1、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劲减弱;

2、有一点动静就停止吸吮,甚至放下乳头,转头寻找声源;

3、用他的小舌头把乳头抵出来,再放进去,还会抵出来,如果这时您再试图把乳头送给他,他会把头转过去,不理睬您,甚至会以哭来抗议妈妈的强迫。

前面所说的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

1、新生儿睡眠时间比较长,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睡觉,有的甚至一次睡眠时间超过4、5小时,这时,是叫醒宝宝吃奶,还是让他自然醒来?当然是要叫醒宝宝吃奶,早产或体重低的宝宝,觉醒能力差,如果一直让宝宝睡下去,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所以,如果小儿睡眠时间超过3小时仍然不醒,就要叫醒,给孩子喂奶,如果宝宝仍然不吃,就要看看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是否有病了。如果是在后半夜,就不要主动去叫醒宝宝,除非时间超过6小时一直都没有吃奶。

2、十几分钟就醒:这时您是否宝宝一醒就喂奶呢?这是不对的。如果是没有喂饱,就应该尽量一次喂足,不要养成吃一会儿就睡,睡一会儿醒来再吃的习惯。如果偶尔一两次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要介意,如果很频繁,就要寻找原因了,是否奶水不足?宝宝是否有消化不良?是否该换尿布了?是否孩子想玩一会儿?还是有什么其他情况呢?新妈妈应该不断积累养育孩子的经验,学会观察宝宝的各种表现。

饥饿性哭闹

饥饿啼哭。宝宝不仅可爱,而且非常聪颖。当宝宝有饥饿感时,宝宝会用有节奏的、由小到大的哭声来提醒妈妈,他(她)饿了。当妈妈用手抚摸宝宝的小脸时,宝宝更是不失时机地张开嘴,卖力地扭头表示要吃东西的模样。如果妈妈不及时喂奶,宝宝便开始拿出他(她)最有力的武器——哭,来向妈妈抗议。如果妈妈此刻及时喂奶,宝宝的哭声便会慢慢停止,甚至还会露出心满意的笑容。

宝宝真意:我饿了,妈妈快给我喂奶吧!

此时妈妈要观察宝宝的脸部表情,摸摸小脸,看宝宝是否表现出想吃东西的样子。

一哭就喂奶的方法错误

想要正确掌握按需喂养的方法,一是年轻的妈妈要多了解一些喂养知识,二是要细心观察和掌握孩子的饥饿规律。一般来讲,如果母乳充足,喂养方法正确,宝宝吃饱后就会安静入睡。如果哭闹,应先查明原因,不要盲目喂奶。小儿不只是饿才哭,哭是小儿表达不适的方式,是本能的情绪反应,当小儿感到不适、饥饿、口渴、尿布湿了、太冷太热、疼痛、生病等都会哭闹,不能一哭就喂奶。小儿若是饥饿性哭闹,妈妈用手触摸小儿面颊或口唇时有觅食反应,吃饱后安静入睡,如喂奶后仍然反复哭闹不安,或有其他异常表现,应想到宝宝是否生病,必要时应去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年轻的妈妈们应多了解一些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正确合理地喂养,使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传统的喂养方法是每隔2~3小时喂奶一次,而新的喂养方法提倡按需喂养,即不受喂奶时间和次数的限制,随饿随吃。喂养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按需喂养,说起来容易,但要想真正做好却不容易。小儿不能用语言表达需求,怎样才能知道小儿饿了呢?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哭就是饿,所以一哭就喂奶,结果不是按需喂奶,而是按哭喂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小婴儿腹泻是由喂养不当造成的。产后的妈妈们往往进食较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使母乳中的脂肪含量过多,本就不利于小婴儿消化,如果再一哭就喂,反复哭反复喂,就造成喂养奶量过多。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消化酶缺乏,消化力弱,喂奶过多过频很容易加重消化负担,造成消化不良,常见的表现是,小儿食欲下降,吃奶减少,腹部不适,吃奶后会更加哭闹不安,严重的出现腹泻、呕吐、腹痛腹胀等,查大便常规还可见到脂肪球,这时应该带孩子去看医生或进行咨询。

正确的哺乳姿势

1、妈妈要坐舒服了:全身的肌肉要放松,腰后、肘下、怀中都要垫好枕头。如果坐在椅子上,踩一只脚凳,将膝盖提高。如果坐在床上,就用枕头垫在膝盖下。不要前倾身体将奶头送进孩子嘴里,而是利用枕头将孩子拥抱到你胸前。

2、宝宝要躺舒服了:横躺在你怀里,整个身体对着你的身体,脸对着你的乳房。注意宝宝不应该扭转头和脖子来找奶头,他的头应该枕在你的前臂或者肘窝里,你的前臂托住他的背,你的手托住他的屁股或者腿。`

3、将乳房提供给宝宝:用另外一只手握住乳房,拇指在上方,另外四只手指头捧住下方,形成一个C字。注意手指头要离开乳晕一段距离。

4、鼓励宝宝正确地衔住乳房:用乳头逗引宝宝的下唇,或者,如果宝宝的脸转向另一边,轻轻地划过他的脸颊,觅食的本能会令宝宝转头向你。再次逗引他的下唇,轻声鼓励宝宝张大嘴。等到宝宝嘴张的最大时,迅速地将乳头送进他的嘴里,压在他舌头上方,同时用抱宝宝的手将宝宝紧紧地搂向你。你可能要试几次才成功,如果宝宝不耐烦,暂时停下来,带到宝宝平静下来再试。

5、含住乳晕:宝宝不仅要含住你的乳头,更重要的是,要含住大部分的乳晕,你的乳头应该完全越过宝宝的牙床。仅仅吸吮乳头不仅不会让宝宝吃到奶,而且会引起乳头皴裂。一旦发现宝宝的衔乳方式不对,应该用小手指伸进宝宝下唇和乳方之间,断开衔接,重新来。

6、有效的吸吮方式:注意宝宝应该吸吮你的乳房,而不是他的舌头或下唇。如果发现宝宝的下唇窝在嘴里,可以用手轻轻拨弄他的下巴和嘴,将下唇释放出来。宝宝吸吮的,应该是你的乳晕,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乳腺分泌乳汁。

7、协助宝宝的呼吸:宝宝的下颌应该紧贴你的乳房,鼻子轻轻地碰到你的乳房。这样他的呼吸还是很通畅。如果你的乳房阻挡了他的鼻孔,可以试着轻轻按下乳房,协助宝宝呼吸。

8、母亲要多摄取液体:每次喂奶之前以及中间,最好喝一杯水、果汁或其他有益液体,有助于乳汁的充盈,免得母亲自身脱水。

9、按需喂奶、多喂、勤喂:在奶下来后的最初一段时期,平均每24小时至少哺乳8到10次。

孩子从出生起到第28天为新生儿期。我国历代医家对新生儿的护养非常重视,认为刚出生的孩子就像嫩草之芽、幼蚕之苗,肌肤娇嫩,抗病力弱,对外界环境还需要逐步适应,所以特别需要谨慎抚养,精心护理。若稍有疏忽,极易患病,且多起病急遽,变化迅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发育特征

新生儿出生时,正常体重应该在2.5千克以上。健康新生儿的标志是皮肤鲜嫩呈粉红色,大声啼哭,手脚自由地活动。

新生儿形体上的增长比较迅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大脑皮层主要处于抑制状态,除吮乳时间外,多数时间处于睡眠之中,一天睡眠时间达20多个小时。

新生儿需要适应新的外界环境,依靠自己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摄取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新生儿需要经过2~3周的生理调节,才能逐步提高。

新生儿时期还可以见到一些特殊的生理状态,如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假月经、粟粒疹、马牙等,这些和孩子的生理特点及胎内受母体激素影响有关,并不是疾病表现。

母乳喂养最好

喂养新生儿的方式分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出生后5~6个月以内的婴儿,以母乳为主要食物的是母乳喂养;因无母乳或其他原因不能喂奶,而用牛奶、奶粉等食物喂养的是人工喂养;以母乳和牛奶一起喂养的,是混合喂养。

新生儿应以母乳喂养为宜,因为“乳为血化美如饧(糖稀)”。具体来讲,母乳喂养有以下好处:

一、母乳是最有营养的

若从热量上讲,母乳和牛奶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当进入孩子体内以后,母乳和牛奶就有了很大的不同。母乳的蛋白比牛奶的蛋白容易消化,孩子在3个月之后才能很好地消化牛奶中的蛋白,所以,至少在3个月以内应喂母乳。母乳和牛奶都含有铁,但母乳中的铁可以被吸收50%,而牛奶要低一些。

在吃母乳的过程中,母乳成分会发生变化。越吃到最后,脂肪越多,味道也变了,孩子会满足地离开奶头,这样就不会使孩子吃得过多。而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往往比较胖。肥胖的孩子不能说是很健康的,因为胖仅仅是由于脂肪积存过多造成的。肥胖儿的心脏需要加倍地工作,而从孩子时起心脏负担就过重是很不利于健康的。

二、母乳喂养利于建立母子感情

吃母乳并不是单纯为了给孩子营养,最重要的是建立母子感情。心理学家认为在出生后3天内被母亲抱过的婴儿,其后“情绪”容易安定。通过将婴儿抱在胸前授乳,母亲比任何人都能在最近处观察婴儿的脸色、接触孩子的体肤。在授乳的过程中,母亲就可能观察到孩子高兴和不高兴时的变化及身体发育是否顺利。

三、母乳既简便又安全

不管是牛奶还是奶粉都要进行溶解、加温或消毒。母乳则是在体内消毒后流出来的,里面没有引起孩子生病的细菌,温度又适宜,可以放心地喂养孩子。不仅如此,母乳还有抗感染的作用,乳汁中含有的免疫抗体能保护孩子避免肠道和呼吸道感染,乳汁中还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等,也有利于抗感染。

四、用母乳喂养对母亲也有好处

喂母乳的母亲产后恢复快,因为孩子吃奶会刺激子宫收缩。不喂奶的母亲产后更容易怀孕,而哺乳的母亲,由于在10周内(长的有6个月的)不会排卵,所以下一次的妊娠就晚。最为重要的是,喂母乳的母亲比不喂母乳的母亲患乳腺癌的机会要少。

另外,比起那些用奶瓶喂奶的母亲来,直接给孩子喂奶的母亲每次都会体会到一种快感,有了这种快感,又相信喂母乳是最好的喂养方法,就能使母亲的情绪安定。

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喂母乳

在某些情况下,乳汁是不适宜喂给孩子的,因为乳母的身体情况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

乳汁为母体气血所化,乳母的精神、营养以及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乳汁的分泌和质量。“其或母用性不顺,则气血乱,气血乱则乳汁不和,乳汁不和,令儿见逆。”“母食寒则乳寒”,“儿食其乳,所感立应”。因此,乳母应当经常保持精神愉快,特别在产后,一定要慎戒恼怒、悲伤等不良情绪,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饮食应以富于营养、多样化、易消化者为宜,以保持乳汁的营养成分,对于辛辣厚味煎炸的食物,更当慎忌。同时,乳母应注意生活起居的卫生、稳定和保持精神愉快,有了疾病要及时治疗。如果母乳减少,可采用猪蹄汤、鲫鱼汤促进母乳的分泌。

乳母在哺乳期间,还应慎服药物。因为药物本身为补偏救弊所设,不少药物都可以从乳汁排出,孩子吃乳后也可引起阴阳不和,有伤脾胃,甚至引发疾病。若乳母有病,非得服药不可时,且药物含有大寒、大热或有毒的成分,则应暂时断奶,待乳母病愈后再给婴儿喂奶。若乳母患有乳病或全身性传染病,则更应马上断奶。

喂乳的方法

应该先清洁新生儿口腔,待胎粪排泄后,才可以喂乳。在给新生儿喂乳前,先用手按摩乳房,使乳汁流畅,并将宿乳(上一次哺乳后滞留于乳房内的乳汁)挤去,以免新生儿因难于消化而发生呕逆、咳痢等疾病。

在分娩后两三天时间里,母亲要做以下两件事:

一、让新生儿吃初乳

分娩后两三天中所流出的初乳,虽然其颜色比日后母乳的颜色浅,但其中却含有非常重要的成分,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乳酸,能杀死细菌、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让新生儿免受外来细菌的感染,所以一定要让新生儿吃初乳。初乳不是为了给孩子营养,所以每天最多能产生10~40毫升。即使要进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也一定要在产后的3天中喂初乳。

二、尽量抱着新生儿

由于习惯了母体内的生活环境,一旦来到全新的世界,新生儿会感到十分不安和迷惑,他期待着亲人的保护和爱抚。把新生儿抱在怀里,并且抱在靠近心脏的部位,让他能听到妈妈心脏的跳动,闻到妈妈的体味。这时,还可以伴随妈妈对宝宝的亲切呼唤声。很快,新生儿因感受到了他所熟悉的声音和气味,就会安静下来。

新生儿的衣着,以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拆洗干净做成的为好,宽松而使四肢活动不受限制。“初生儿出月,必须入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所谓襁褓,即用棉布做成的被、毯,以包裹新生儿,新生儿初离母腹,从体态上常保持胚胎时姿势,四肢屈肌较紧张,。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惊惕,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其肢体舒适固定,才可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同时,“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新生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需要自己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因体液过多地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让孩子多见风日,以增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

一、要背暖

背部是诸阳经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所谓“适当温暖”,也就是说不可“过暖”,过暖则孩子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致背湿凉,易招致风寒湿等病邪侵入而生疾病。

二、要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所以,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重要的一环,孩子睡觉时围上肚兜,就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三、要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能够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四、要头凉

头为诸阳汇聚之处,喜凉恶热。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三分之一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则会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五、要心胸凉

穿着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的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宣发”、“肃降”的功能。平时应该避免风寒之邪直犯风池。再就是睡觉时,母亲口鼻的气体不要直吹孩子囟门,否则风寒之邪侵袭,易使孩子鼻塞声重,吮乳口松,啼哭不安。睡中也不可使被子遮住孩子头面,以免影响呼吸新鲜空气。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 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与视网膜 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 及痛苦。 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瞧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 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

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 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 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与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至少同时使用姓名、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性别/年龄等 2 项核对患儿身份, 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 操作。 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 施, 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 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出生体重<1500 克的早产儿,在出生 5.早产儿使用“鸟巢”, 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议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

新生儿外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颅内出血是围生期新生儿常见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存活者也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其原因与围生期缺氧及产伤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症状为主要特征。缺氧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产伤所致颅内出血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新生儿。常见的颅内出血有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脑出血等。(一)病情评估 1.了解患儿有无产伤史。 2.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尖叫、抽搐、前囟饱满、呕吐、双眼凝视等。 (二)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仔细观察抽搐时间、性质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集中,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以免加重颅内出血。 2.合理用氧 (1)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用氧方式。 (2)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避免氧中毒。 3.维持体温恒定 (1)监测体温。 (2)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体温过低者给予保暖。 4.健康教育 (1)耐心讲解病情,减轻家属不良情绪。 (2)有后遗症者,建议康复训练及随访。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经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新法接生。 (一)病情评估 1.评估生产史。 2.评估脐部及全身皮肤情况。 3.评估神经系统症状。 (二)护理常规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运用 1)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剂。 2)鼻饲注入地西泮时,在推注完药物后用1ml的5%葡萄糖溶液冲管,以保证药物剂量准确进入体内。地西泮剂量过大主要引起呼吸抑制、四肢肌张力减低、嗜睡、心跳减慢、呼吸困难等。应严格控制用量,监测不良反应。 (2)建立静脉通路:使用留置针,保证止痉药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患儿单独放置,最好专人看护,戴黑布眼罩,剪指甲,避免声光刺激,如病室房间避光、隔音。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镇静剂发挥作用时),动作轻柔敏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发绀者间歇用氧,可用头罩或暖箱内给氧,避免鼻导管给氧以及刺激加重痉挛。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 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因此, 人们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高的要求, 为使护理服务和护理质控能够得到提高, 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本文就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讨论。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28 d的婴儿。新生儿在生理方面有许多特点, 为了更好地护理孩子, 必须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 一般在出生后3 ~4 d起, 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因此, 这时的肤色稍带黄色。1 周前后为黄疸高峰起, 大约2 周后自行消失。由于新生儿的皮肤细嫩,毛细血管丰富, 防御能力差, 容易损伤或细菌感染, 发生脓疱疮、疖子等。新生儿呼吸较快, 可达40 ~80次/min, 有时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这是呼吸中枢发育还不够完善的缘故, 属于正常现象, 以后逐渐地稳定下来。但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 就应尽快就医。新生儿的脉搏无规律, 以每120 ~140次/min为正常。正常新生儿体温应在36℃~37℃之间。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完善, 控制血管舒缩的植物神经功能不够健全, 体表面积大, 皮下脂肪少, 容易散热, 因此体温波动较大。因此, 新生儿的体温易受外界影响, 室内温度调节很重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平均为3 000 g。在出生后2 ~4 d内, 由于排泄大便, 以及皮肤开始排泄水分, 呼吸和大小便也丢失大量水分, 身体表面水分的蒸发, 导致了体重下降, 约下降出生时体质量的3% ~9%, 大多在200 g左右, 这是暂时性下降, 大约1周左右可恢复。新生儿胃容量小, 呈水平位, 胃贲门括约肌松弛, 幽门发育较好, 最初只能容不足30 ml的流食, 所以容易出现溢奶现象。2周内可逐渐增到50 ml 左右。一般出生后10 h内排出粪便, 呈深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 而第2天或第3天排出黑黄混杂的过渡性粪便, 第4天始应变为正常新生儿的黄色粪便, 每天排尿一般4 ~5次, 一星期后每天可达10次左右。 2新生儿的护理风险 医院环境、设备、卫生条件等都会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同时医院和医务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护理人员是医院最前线、跟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最频繁的工作者, 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量很大, 护士劳动强度较大, 工作压力重, 护理人员思想浮动, 加上过快的人员更新,使得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下降, 被投诉的现象有所增加。医疗护理行为具有高风险性的隐患, 如护理工作对护士的压力、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不满、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医疗设备与环境管理不善、护理业务技术水平等。 3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3.1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 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制度等, 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术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实力、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 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 并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 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加强护患沟通。

新生儿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护士出科自我鉴定 篇一:新生儿出科自我鉴定 新生儿科实习鉴定 神经外科实习轮转结束后,就来到了新生儿科。现在在新生儿科的三周实习时间差不多结束,有点不舍,不舍得这里的小病人和老师们。 在这段时间里,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工作积极,态 度诚恳、虚心求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三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在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指导下,我掌握了新生儿蓝光治疗、淋浴、盆浴、鼻饲、喂奶、动脉采血和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操作技术;掌握了心电监护仪和输液微 量泵的使用;熟悉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流程;了解了新生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如新生 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的护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知识也不断地积累。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此非常感谢护士长和科室老师们的指导,特别要谢谢我的带教老师的细心、耐心的教导。记得第一次进入病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病房很干净,病床突然小了一号,看到的都是些小朋友。当看到这些孩子时,我会从心底的可怜 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就要面临死亡的考验。现在想想,不由得感叹: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再也没有比生命的存在更具有意义的事情了!篇二: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儿科实习出科自我鉴定 短短的1个月儿科实习即将结束,回想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似乎在尝试无味瓶里的味道一样。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儿科是一个独特的科室,面对的是个个脆弱的小生命。这更让我意识到医生不仅要医术高,更要懂得如何和他们沟通。对待患儿和蔼可亲,态度良好,虽然有些时候会遇到很多焦虑 的患儿家属口不择言,而我们医护人员能做的就是宽容。我们可以体会他们的心情,孩子 生病,谁的心里都会着急万分的,说一些伤人的话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为患者服务,力争做到最好。每天接触很多患儿和他们亲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生命和健康,而我们的职责正是捍卫健康的生命。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 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 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 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自己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基本掌握了病程记录、 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儿科的特点及儿科常见、多发病人的诊

浅淡新生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浅淡新生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7-07T14:32:46.5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作者:朱云皎 [导读]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外科临床护理中,其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在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患儿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信息资料,分析其安全隐患主要原因,并总结相应对策。结果在50例患儿中,有9例(18%)患儿是由于管理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6例(12%)患儿是由于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15例(30%)患儿是由于设施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8例(16%)患儿是由于患者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有7例(14%)患儿是由于环境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对以上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研究,可总结出如下对策: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提升医疗设备水平,优化住院环境等。结论在新生儿外科临床护理中,加大对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分析,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有效减少甚至避免护理安全隐患,保障患儿的健康安全,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和家长的满意程度等,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领域的不断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及投入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新生儿外科是医院临床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如何提升其护理质量,就显得尤为必要了。然而随着近年来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张,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工作复杂性也在急剧上升,加之其他诸多因素,在新生儿外科临床护理中,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其极大的威胁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安全,因此及时排查出新生儿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给予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总结相应的对策,对于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1]。下文将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在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生儿外科临床护理中,其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总结相应的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在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患儿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8例,患儿年龄从1天~100天不等,平均年龄为(17±10)天.全部50例患儿在临床护理中,均出现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安全隐患。 1.2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50例在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患儿的临床信息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信息资料,分析其安全隐患主要原因,并总结相应对策。 2 结果 在50例病人中,有9例(18%)患儿是由于管理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6例(12%)患儿是由于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15例(30%)患儿是由于设施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8例(16%)患儿是由于患者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有7例(14%)患儿是由于环境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通过对以上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研究,可总结出如下对策: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提升医疗设备水平,优化住院环境。 3 讨论 通过对50例患儿的临床信息资料的回顾分析,可发现导致新生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有管理方面因素、环境方面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因素、患者方面因素及设施方面因素等,具体来说,在50例病人中,有9例(18%)患儿是由于管理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6例(12%)患儿是由于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15例(30%)患儿是由于设施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有8例(16%)患儿是由于患儿自身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另外有7例(14%)患儿是由于环境方面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 通过对以上导致护理安全隐患因素的分析研究,可总结出如下对策: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医院相关领导应加强对新生儿外科护理安全的重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医院及护理工作实际,共同制定并进一步完善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按级别划分各类护理人员,并对各级别护理人员的职责,予以明确,并将责任具体化到其个人,强化其护理工作责任意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相关制度,每周对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予以核查[2]。二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医院相关领导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相关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予以培养,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会遇到许多法律相关问题,因此护理人员还要加强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医疗卫生法律及法规。[3]。三是提升医疗设备水平,优化住院环境。医院相关领导要加大对小儿外科护理中,相关设备的经费投入,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设施,淘汰部分老旧损坏的医疗器械设备,降低由于医疗设施故障引发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升医院医疗设施软实力[4]。四是做好医护沟通。护理人员尽可能参与医师查房,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和治疗方案。护士长参与危重患者的护理,检查督促指导护理工作。此外,护理人员还要不断优化患儿的住院环境,为患儿创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加快其康复时间。[5]。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吴雅华.浅淡小儿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5):384-385. [2]王婉秋,王颖,周红霞,孟棣,闫妮,葛秀萍,刘婷,吕红芬,罗晨晨,霍琳琳. 21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伦理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6):747-749. [3]黄利娥,杨葵花,李雪雁,赵纳,范清秀,林洁.小儿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93-2294. [4]郑琼,胡丽君.小儿外科护理人员系统岗位培训及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12):67-69. [5]耿丽萍,宋丹,刘肖眉.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0):15-18.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教案资料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 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一、入院后处理 1、给患儿更衣,擦浴,剪指甲,观察全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及医 生,衣物交家属保管。 2、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体重等。 3、核对患儿手腕带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均与床位一览卡、床头 卡、入院病历保持一致。 二、维持有效呼吸 1、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舒适体位:取仰卧位,肩下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 3、避免物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患儿胸部。 4、发绀时给予吸氧,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5、呼吸暂停处理: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简易复苏气囊给氧;药物治 疗。 三、维持体温稳定 1、维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环境温度(是 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机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率最低)。 2、发热者行物理降温,禁用药物降温及酒精擦浴,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在体 温记录单上做好标记,医嘱与降温标志时间保持一致,做好护理记录。体温低于36℃者应加强保暖,遵医嘱入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四、合理喂养:喂奶时头偏向一侧,喂奶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取右侧卧 位。 1、足月配方奶 (1)方法:3小时一次,每日7—8次。 (2)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及婴儿耐受情况计算,从小量渐增。 (3)标准:喂奶后安静、无腹胀,体重增长理想(15-30g/d,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 2、早产儿配方奶根据早产儿生理特点设计。 (1)方法:1)经口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2)胃管喂养:适用于吸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3)间隙胃管法:操作简单,可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4)持续胃管法: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 (2)奶量: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 环、大小便等,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 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新生儿护理内容整理

新生儿护理 1、肤色:是观察黄疸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望家长在看护宝宝的时候能多得观察婴幼儿面部及白眼睑的颜色变化。(脐带剪开前)青紫色逐渐转换为淡粉色 2、呼吸:宝宝出生后前10天左右以腹式呼吸为主,宝宝的小肚子起伏尤为明显。 3、体重:维生素AD胶丸的补充 补充时间:在宝宝出生后15天开始补, 补充的量:【夏天:2~3丸/每周,其余以晒太阳为主;冬秋天:每天1丸】喂到8月到1岁; 补充的方法:购买的维生素AD胶丸按照A:D=3:1/5:1;在喂奶前喂,用尖锐的硬物将胶丸扎破,在宝宝口唇旁角慢慢挤。喂养过程中注意宝宝的面部肤色变化。买胶丸不要买滴剂(容易挥发)。 补充的目的:婴幼儿前3个月宝宝以800-1200g/月增长,宝宝的生长速度很快,所以需要补充AD来促进宝宝钙的吸收进而让宝宝长个子。 4、宝宝对于钙质的需要? 半岁以内妈妈直接补钙片,以孕期的钙片为宜。(宝宝从妈妈乳汁被动补钙) 半岁以后宝宝直接补充钙,钙类选择以乳酸钙为主。 5、皮肤护理: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宝宝以穿薄盖厚。 一、黄白点(毛孔内)——用石蜡擦拭皮肤上胎质的残留,不要挤压

或者扣,随着宝宝的新陈代谢慢慢代谢掉。 二、皮肤褶皱处有灰白色死皮或脱皮——不要揪拽或揉搓,是新生 皮肤的脱落和养活,是一种保护屏障,宝宝妈妈不要担心。三、新生儿需要洗脸,避免水分的大量流失和蒸发。因为新生儿角质层薄,3个月内的宝宝用清水,禁忌用护肤品或者完全不用。 四、宝宝夏季2—3天洗一澡,冬秋季节1—2周一次。 洗澡的室温28---30度,湿度50%---60%.冬秋洗澡时注意保持宝宝浴盆周围的温度,可用电暖扇。 洗澡的顺序:宝宝游泳----洗澡---婴幼儿抚触,时间合计不超过30分钟。另外宝宝洗澡的方向是先从腿部---腹部----上身----头部。(注意囟门) 注:清洗宝宝皮肤是轻轻擦拭,禁忌来回揉搓。 臀部:每周洗两次(不要洗的过勤),不要用护臀霜、爽身粉 6、婴幼儿的体温:36.3~37.3℃ 观测宝宝体温方法:妈妈用手抚摸宝宝后背;注意妈妈手部的温度适中。 易出现体温偏高的情况:刚睡醒;哭闹活动时;吃完热饭,喝热水后;吃奶时,望家长不要给宝宝测量体温,在以上情况安抚后30分钟后方可给宝宝量体温,这样保证婴幼儿体温的适中。 低热:<38.2℃物理降温法降温:用温热水/酒精/白酒兑温水,半小时之内连续不断的擦拭宝宝大动脉处如:脖颈、腿窝等,方可降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爱婴区新生儿安全护理 【摘要】安全护理是护理范畴的重要部分,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更,产科的安全护理从单纯的平安生产转化为注重产婴身心整体安全。自2009年9月我院加强了安全设施建设,改善了住院环境,进一步加强了爱婴区新生儿的护理,并开展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项目,做到了新生儿安全护理,收到了广大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和称赞,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爱婴区;新生儿护理;安全 安全护理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护理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院从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分娩总数960人次,与以前同期分娩人数相比较,产妇及家属对爱婴区新生儿护理满意率从原来的85%上升到98.5%,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及新生儿护理投诉为零。 1影响安全护理因素 1.1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 为满足社会对医护服务的需求,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造成护理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护士身心疲惫,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

1.2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新护士、新设备的进入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的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隐范,发生护理差错。 1.3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 很多差错事故发生的根源,是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4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2安全护理的措施 2.1对新生儿密切观察 初为人父母者常沉浸于小生命诞生所带来的喜悦而忽略了许多必须关注的问题,又因育儿知识的缺乏而显得手足无措。这就要求产科护士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事故发生。由于胎儿糖原储备不多,新生儿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护士应在12h内多次指导并帮助产妇及时喂哺新生儿,尤其在寒冷季节,夜间,产妇熟睡等情况下,更应加强巡视,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症状发生。因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和肌肉组织发育不完全,新生儿常有溢乳。溢乳、喂哺过多、喂哺后即平卧,易致新生儿窒息。护士要勤于观察,发现异常及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用吸管吸出呕吐物,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2.2加强新生儿护理 在护理新生儿时他们常会哭闹,惊慌及拥抱反射等,需护士动作

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

目录 一、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二、2012年新生儿科护理绩效奖金分配表 三、2012年新生儿科护士绩效考核细化标准 四、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阶段性总结 五、2012年度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总结 2012年新生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1、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全科护士与科主任签订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确保护理安全。 2、继续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提供满意服务。 3、做好新生儿科搬迁工作,确保病人、仪器安全搬运。 4、搬至老大楼 5、6楼分成新生儿内一、内二科,做好搬迁后的病房消毒,床位摆放,物品整理,仪器准备工作。 5、要增加护士8—10名,增加护理队伍。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重点今年新聘护士,每周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理论由护士长负责,操作由带教骨干负责,课后考核,严格带教,每周晨间提问,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定期开护办会,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配合护理部做好护士定期考核工作。

7、成立新生儿护理专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两期,每期半年,每期接受5—10名进修护士,加强对进修护士的带教培训工作。 8、撰写并发表护理论文3—5篇。 9、争取申报护理科研课题。 10、鼓励护士开动脑筋,开展护理新技术1—2项。 2012年1—6月新生儿科优质护理阶段性总结 1、2012年初全科护士每人与科主任签订2012年医疗护理安全责任状,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 2、2012年1月17日新生儿科搬迁至新装修的内科大楼5、6楼,5楼NICU,6楼新生儿普通病区,病房扩展,布局更合理,安全,环境更加美观、整洁、舒适,能够提供更加优质护理环境。 3、增加新护士12名,使护士达到53名,能够优质护理工作更加细化,人员更加充足。 4、继续实行APN排班,增加护理二线班,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5、加强基础和危重患儿护理,每周组长及护士长检查督促工作,将存在问题记录、分析及改进措施。基础护理、危重患儿护理合格率达到100%。 6、加强护士分层培训,N1-N5分层制定培训计划、目标、落实及考核评价。重点年轻护士三基训练,坚持每周晨间提问,每周护理小讲座,每月护理查房和大型业务学习,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7、每月召开护办会,听取护士的心声,讨论分析如何改进护理工作,如何做好优质护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六)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新生儿颅出血护理常规 (八)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清洁。 2.保暖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 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 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女婴 外阴等部位。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新手一儿在儿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生儿期又是生理功能进行调整适应宫外生活的时期,掌握新生儿期的特点,对医疗、护理、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这方面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科医学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还要随时排除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住院病儿的安全。先将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报告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医护人员频繁培训时间短。新生儿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同情心、爱心、耐心、细心。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家属产生不安全、不信任感。 新生儿无陪护,无语言行为表达能力只能以哭闹表达不适。由于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如配奶、喂奶、换尿布、婴儿沐浴、暖箱和光疗箱的使用都由护理人员完成,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配奶污染,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体温不升,烫伤、皮肤压疮、坠床、针刺伤、暖箱、光疗箱温的骤变、穿刺取血后压迫不到位等都有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患儿异常哭闹时未能及时评估。 环境:新生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而病区不能严格区分感染、非感染病房,由于患儿多,环境消毒不及时等。特别在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增多,病房拥挤,使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医护人员忙于诊疗和护理,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可危及生命。 新生儿病房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新生儿监护室元陪护,因此护理工作量大且繁杂、琐碎、液体滴速要求高,输液时间长,液体易外渗需重新穿刺频率高。婴儿啼哭加上各种监护仪器噪音得不到良好的身心调节,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反感情绪。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药物外渗:新性儿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全身各脏器发育不完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基础需要量,经常需要静脉输注渗透压高的营养确何热卡的供给。使用呼吸机的患儿用力月西、多巴胺、多巴酚酊胺等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由于新生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穿刺局部常出现皮肤苍白甚至坏死等缺血缺养性改变,需要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既增加工作量,也给患儿带来伤害。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作为新生儿护士必须具备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学全调适自己的心态,要学全换位思考,掌握与患儿家属的语言沟通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得到家属的尊重和理解,让家司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防止配奶污染。喂奶时不可离开患儿。患儿沐浴时,注意水温及安全。正确进得护理记录。加强对床栏的性能

新生儿科护士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及上级护士指导下进行工作。 2.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 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防止缺陷事故发生。 3.根据科室分工,全面执行整体护理,全面落实所管新生儿的病情观察、治疗、 护理和护理文书记录工作。掌握新生儿常用护理技术及危重新生儿抢救配合技术,做好新生儿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级护士和医生,并及时妥善处理。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新生儿安全。 5.贯彻执行医院母乳喂养规定,积极促进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和袋鼠护理工 作。 6.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各种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7.参加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 8.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9.指导助理护士、实习同学和护工的工作。 10.严格遵守医德医风规范,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新生儿科责任护士工作标准 1.服从护士长及上级护士的领导。 2.各项护理任务按时完成,医嘱执行准确、及时,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各项 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按要求执行。 3.新生儿的抢救、病情观察、治疗和护理及时有效,异常情况观察密切,发现、 报告、处理及时。整体护理落实到位,患儿安全。 4.医院感染控制制度落实到位,新生儿安全防护措施执行到位,患儿安全。 5.医院母乳喂养规定按要求执行,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逐步提高,袋鼠护理 工作有效推行。 6.危重患者抢救及时有效,抢救物品、药品无过期,数量充足,处于完好备用 状态。 7.护理查房和病例讨论要体现专科能力。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称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又称早起新生儿。 根据胎龄可分为足月儿和早产儿。 1.护理评估 1.1病史:询问患儿母亲既往及现病史,了解患儿出生过程中相关情况,如评分、生命体征情况。 1.2生理特点:患儿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免疫系统,及体温调节、代谢功能情况。 1.3心理社会反应:因住院全无陪,患儿自身安全感降低及家属焦虑不安。 1.4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结合病情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检查。 2.护理问题 2.1维持体温稳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预防感染 2.4合理喂养 2.5密切观察病情 3.护理措施 3.1新生儿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 3.2工作人员进病室前应更衣,换鞋,洗手。

3.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呕吐物。 3.4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或消毒手。食具、听诊器等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3.5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包括病情变化、仪器性能及使用、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避免患儿颈部过度前曲或后仰,避免患儿用物阻挡患儿口、鼻腔引起窒息。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方式。3.7做好新生儿一般护理:根据病情每日进行沐浴或擦浴,行皮肤、脐部及口腔护理,更换小单及衣被。 3.8喂养:根据病情按医嘱定时定量,选择适当方法喂养,喂奶后观察患儿有无溢乳、呛咳及吐奶,记录实际喂奶量及吸吮情况。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喂养。 3.9定时、定秤测量体重,每周测量体重一次,特殊患儿遵医嘱测量。 3.10病情观察: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样饱和度变化,注意患儿皮肤颜色、大小便、出入量及哭声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精确用量,巡视观察输液情况。 3.11各种抢救药品、仪器均应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期检查维修,用后消毒备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完美版)

医院新生儿护理工作总结范文【导语】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篇一】 xxxx年,是我来到医院工作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已经褪去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自己的工作,将近年关总结如下:这一年祖国喜迎xx周年,全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医改如火如荼进行着,以扩大基本医疗的覆盖面。而我个人则在产科二病房度过了愉快的一年。 工作中能够深入浅出地对产后妇女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产褥期护理的健康宣教,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喂养等专项操作,认真细致进行新生儿和待产妇产程的病情观察,熟练配合方案正常分娩百余例,对妊高征、糖尿病、甲亢等高危妊娠产妇的病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学以致用。 另外参与十余例新生儿抢救,参与1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产妇的抢救。全年工作兢兢业业,无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得到产妇和同事肯定。 此外参与门诊产妇学校孕妇健康教育材料的编写,促进科室健康教育规范化。协助护士长为门诊产妇学校讲授产前健康教育内容并参

加了北京妇产护理学会的相关培训。此外在工作中认真指导见习和实习同学,积极协助带教老师完成本病房的带教工作。 总之,在这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我度过了愉快一年,希望未来一年在科研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 【篇二】 转眼之间xx年很快过去,回首过去,从医院建院至今,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相互帮助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感动式服务,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在思想道德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医院,热爱科室,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政治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涵养,完善基础,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为工作服务病情观察提供理论指导。在临床工作方面 总所周知,新生儿的特性,呱呱落地,一生啼哭在亲人们的喜悦声中出生,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护理这个可爱,浑身软绵绵的小家伙,如何喂奶,如何换尿布,如何观察,不管是早产,足月还是过期产,他们的抵抗力都低的多。也脆弱的多。 作为一名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无时无刻都在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工作能力,指导家属如何喂养,如何护理。而有些工作我从来也没有接触过,如疫苗接种,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及听力筛查,在不断的学习和请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及管理细则2014

一、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1、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3、提高安全用氧意识,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4、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5、预防高危药物外渗,最大限度地降低给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及痛苦 6、加强新生儿喂养安全,防止呛奶、误吸致窒息。 7、提高安全意识,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8、落实新生儿安全巡视,防止发生新生儿意外死亡。 9、建立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引,减少皮肤损伤。 10、落实手卫生的五个时刻,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细则 (一)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食指印确认。做好宣教工作,监护人应提高防盗意识,防止新生儿被盗。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新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办,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人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每班确认。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等 2 项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 6.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时落实好登记制度。 (二)建立与完善新生儿保暖制度,防止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36.5 C?37.4 C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