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价方法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题目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项目编号20150587-T-416。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联合编写。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2)归口。

2、编制目的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开速发展,科学地评估太阳能资源是国家制定太阳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太阳能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随着太阳能资源数据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太阳能资源评估中,除涉及的气象部门实测的和基于日照百分率计算的太阳辐射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太阳能电站现场短期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卫星反演或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这些数据也可用于太阳能资源评估。在国内外太阳能资源评估相关的文献和实践中,上述数据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并未形成规范

性文件,不利于对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为适应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规范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太阳能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利用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差异,例如按照一定角度放置的平板式光伏组件利用的是倾斜面上接收到的总辐射,而光热发电则利用的是法向直接辐射,而不同辐射数据的来源、计算和处理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在一项标准中给出符合所有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因此,本标准以水平面总辐射为主要指标,对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价,这样也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具有可比性。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针对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其他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相关标准。

3、主要工作过程

(1)2015年8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气象标准研制通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5年~2016年气象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5]36号)》,成立编写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

(2)2015年9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为20150587-T-416,项目名称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2016年7月,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4)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充分研究现场短期实测数据、卫星反演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在太阳能资源

评估中的应用。

(5)2017年12月,完成征求意见稿。

4、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彦波、王香云、常蕊。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协作单位为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

申彦波:标准起草的牵头人,主要负责整个标准的框架结构设计,协调编制小组工作,起草标准稿和编制说明。

王香云: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调查研究。

常蕊:太阳能资源代表年数据确定方法研究。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

太阳能开发利用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能资源评估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成为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首要要求。无论是国家宏观规划还是对投入产出的决策把握都必须依赖于对太阳能资源的把握,因此,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对于太阳能发电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前瞻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也都不断地在完善和提高,因此,本标准在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中必须考虑到未来可能的

发展需求。

(3)适用性

本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数据分为短期实测数据和长序列数据,并分别给出了基于短期实测数据和长序列数据的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基本思路,提供了国内外可参考的经典方法,以确保标准的适用性。

(4)可操作性

本标准除给出每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参考方法外,还明确了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在什么样的数据条件下可以采取哪种合理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确定本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太阳能资源数据

本标准参照《太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GB/T 31156-2014)、《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7-2010),从气候学界限值、内部一致性、变化范围等3个方面对太阳能资源各要素的数据合理性进行检验。

在短期实测数据处理中,本标准参考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中关于有效数据完整率统计和数据插补、订正方法等。

太阳能资源代表年数据确定方法参考了常蕊、申彦波等的研究论文《太阳能资源典型年挑选方法的适用性对比研究》,该项研究以中国现有辐射观测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近30年(1985-2014年)的风速、气温、湿度和露点温度等资料,通过综合气象条件相似分析

技术,构建了太阳能资源评估典型年挑选的Sandia方法,即 TMY法。以我国9个代表观测站为例,重点对比分析了TMY法、气候平均法和频率最大法在典型年挑选方面的适用特点,结果发现:(1)TMY法和气候平均法挑选的典型年水平面年总辐射曝辐量接近,而频率最大法的挑选结果则偏离较大;(2)TMY法和气候平均法挑选的典型月辐射曝辐量之间的差值存在较明显的波动,且这种波动与天气复杂程度有关;(3)TMY法对典型大气环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在应用中需要大量气象观测数据的支撑;(4)气候平均法仅需要引入太阳辐射曝辐量的观测值,便于快速有效地应用,但所选典型年缺少气候代表性。

在太阳能资源数据分析与评价中,以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GB/T 31155-2014)为依据,要求基本的太阳能资源评价结论包括但不限于:1)评估目标的水平面总辐射年辐照量及丰富等级;2)评估目标的太阳能资源主要时间变化特征及水平面总辐射稳定度等级;3)评估目标的太阳能资源成分及直射比等级。

三、主要预期的经济效果

明确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不同数据条件下的评估原理并给出评估方法和适用范围,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可以提高工程项目设计、建设以及效益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本标准为自主研制标准,未采用国际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编制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过程主要参照了以下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GB/T 31156-2014 《太阳能资源测量总辐射》

------ GB/T 19565-2004 《总辐射表》

------ GB/T 31163-2014 《太阳能资源术语》

------ GB/T 34325-2017 《太阳能资源数据准确性评判方法》------ GB/T 31155-2014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 QX/T 5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1部分:辐射观测》

------QX/T 20-2016 《直接辐射表》

------ QX/T 117-2010 《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矛盾。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本标准主要是为了说明太阳能资源评估基本方法,以及不同数据条件下的评估原理并给出评估方法和适用范围。在具体贯彻执行上,

建议在政府新能源管理部门和资源评价部门中广为宣传,在管理层面和具体工作层面上共同推进,其中以管理部门的认可最为关键。

本标准的贯彻不需要过渡办法。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建议废止气象行业标准QX/T 89-2008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概念 旅游资源:能够吸引顾客产生旅游动机,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被利用来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并能产生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 旅游资源评价:基于开发旅游的目的,依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统一的评价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本身进行的评价,从而确定开发的机会与约束。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 (1)、确定该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为新旅游区的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3)、为已开发和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扩大的依据 (4)、为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资料和判断的标准 (5)、有助于明确旅游地的性质,拟定未来旅游资源结构和开发 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由于评价的目的、资源的赋存条件、开发导向等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大体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在具体应用时则根据情况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理想。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法使用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调查者的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多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评价的结果主要与评价者的经验与水平有关,因此也叫做经验评价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数据资料和精确度要求不高,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结论的非精确性和推理过程的相对不确定性。 定性评价法主要有“三三六”评价法和“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方法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六”字“七”标准 六字:指美、古、名、特、奇、用。美是指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为有悠久的历史;名是具有名声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指特有的、别处没有的或少见的稀缺资源;奇表示给人新奇之感;用是有应用价值。 七项标准:指对旅游资源所处环境,采用季节性、环境污染状况、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定量评价法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以全面系统的方法,将有关旅游资源的各评价因子予以量化,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 较之定性评价,结果更直观准确。但是定量评价难以动态的反映旅游资源的变化,对一些无法量化的因素难以表达,且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选用某个评价途径的某个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为单途径单因子评价法,这种方法一般多见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开展专项旅游活动的评价,如登山、滑雪等尤为适用。 比较有影响的旅游要素的单途径单因子有日本洛克计划研究所的地形适宜性评价;乔

(完整版)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1总则 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 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 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2.1.8 “T”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 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2.1.9跟踪系统 tracking system 通过支架系统的旋转对太阳入射方向进行实时跟踪,从而使光伏方阵受光面接收尽量多的太阳辐照量,以增加发电量的系统。 2.1.10单轴跟踪系统 sing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一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在一维方向尽可能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1双轴跟踪系统 double-axis tracking system 绕二维轴旋转,使得光伏组件受光面始终垂直于太阳光的入射角的跟踪系统。 2.1.12集电线路 collector line 在分散逆变、集中并网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将各个光伏组件串输出的电能,经汇流箱汇流至逆变器,并通过逆变器输出端汇集到发电母线的直流和交

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根据20世纪末期最新研究数据又重新计算了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分布特点反映了太阳能资源受气候和地理等条件的制约。根据太阳年曝辐射量的大小,可将中国划分为4个太阳能资源带,如图所示。 这4个太阳能资源带的年曝辐射量指标: Ⅰ资源丰富带6700MJ(m2.a)* Ⅱ资源较富带5400-6700MJ/(m2.a) Ⅲ资源一般带4200-5400MJ/(m2.a) Ⅳ资源贫乏带< 4200MJ/(m2.a)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研人员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将全国划分为如下5类地区: (1)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 6680~8400M],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南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能辐射总量为5852~6680 M],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为中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3)三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OOO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 5016~5852M] ,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部、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

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天津、北京和台湾西南部等地。为中国太阳能资源的中等类型区。 (4)四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4190~5016 MJ,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是中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 (5)五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1000~1400h。在每平方米面积上一年内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44~4190 MJ,相当于115~14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四川、贵州、重庆等地。此区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从两次测得的数据来看,我发现80年代到世纪末仅仅十几年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由原来的5个分区变为现在的4个分区,而且每个分区的辐射值均有降低现象。从太阳本体发射出的太阳辐射是不会减少的,造成太阳辐射量减少是因为我们的大气质量在逐渐减少,环境质量在逐渐降低。可见我们的太阳能事业还需继续发展来缓解地球的环境危机!

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

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 1、太阳能资源数据特点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项目现场太阳辐射观测站至少连续一年的逐分钟太阳能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气温等的实测时间序列数据。而《太阳能资源评估办法》(QX/T89-2008)中的方法不能满足《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 目前基于数据订正的长序列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数据库数据、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基于太阳能资源评估的数值模拟(即:QX/T89-2008中方法); 为了提高对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太阳能资源评价根据现场一年的实测数据,结合附近有代表性的长期测站的观测资料。将验证后的现场太阳能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光伏电站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但由于受气象及地形影响,太阳能资源的随机性较大。在一些光伏电站内,虽然数据观测年与长系列太阳能辐射统计值相同。但各月变化仍存在较大差别,且有正负之分。如果只是单一以实测数据年与长系列年太阳能辐射值差值作为订正太阳能数据的依据。并不能反映实测数据年内各月相对于长系列年太阳能辐射值各月的变化趋势,这将在太阳能资源评估中产生一定的误差。 因缺少太阳能资源评估详细的技术规范,目前各设计咨询单位在进行光伏电站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时,其方法各异。本文将对各设计咨询单位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以分析各类方法的差异。

2、太阳能资源数据预处理 2.1、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修正、归一化和低通滤波。如前文论述,数据包含的各环境因子较多,各环境因子的数量级差别较大,因本文只对太阳能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不再对各环境因子进行规一化处理。 由于受传感器故障、AD采集转换模块故障、总线通信误码和电磁干扰等影响,测量数据在某些采样点波动很大,远远超出物理量的实际最大可能变化范围,须对其修正(修正方法见下文)。结合光伏电站太阳能分析工作实践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以下数据趋势检验判别标准,如下表所示。 因记录的数据为每秒采样一次,并自动计算和记录的每1min的平均辐射值。因此,数据不再进行低通滤波。 2.2、数据的插补 采用期间(完整年)应获得的525600组数据(采样时间1min),因仪器故障等原因,数据一般存在缺失。需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

中国光资源分布

中国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如表1.1所示 五类地区分布图见图1.1

内蒙古太阳能资源状况: 内蒙古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市西部

及阿拉善盟最 多,太阳能总辐射量高达6490~6992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处我国的第二位。 一年之中,4~9月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 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内蒙古大部分年日照时数都大 于2700小时,其中: 1、巴彦淖尔市西部,日照时数为3100—3300小时。 巴彦淖尔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属我国太阳能资源富集区域。全市各地太阳年总辐 射量为198.8-208.5瓦/平方米之间,由东向西逐步增多。其中,杭锦后旗、五原为200-204 瓦/平方米之间,临河、乌中旗200瓦/平方米。各月总辐射的高值在5、6、7月,其次为8月 、4月和9月,其中5月达到极高值。5、6、7月的太阳高度角为一年中最高的时候,而5月是 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此时的云量少,晴天多,日照足,因而辐射强烈;6、7月份随云量和降 水天气的逐渐增多,总辐射量有所下降;8月为降水量多的时期,且日照时数也减少,辐射进一步减弱,其他月份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日照时间短,比5月平均少30小时以上。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80%以上地区海拨高度3000m。大气层相对稀薄,目 光透过率高,加之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无霜期长,云层遮蔽率低,故太阳能辐射资源十 分丰富。其特征为:一是年日照时间长,全省各地年日照时间达2300~3650h,年平均日照 率达60%~80%;二是光辐射强度大,省内各地的辐射总量达586×104~754×104kJ/m2·h。 三是直接辐射比例高。境内西、北部地区一般超过60%,全省直接辐射年平均值为419× 104kJ/m2·h以上。 新疆太阳能资源状况: 新疆水平表面太阳辐照度年总量为5×105~6.5×105 J / (cm2·a),年平均值为5.8 ×105J/(cm2·a),年总辐射量比同纬度地区高10%~15%,比长江中下游高15%~25%,仅次 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辐射峰值出现在东疆和南疆东部一带,最低值出现在博 州、阿尔泰和天山北麓部分地区,年总辐照度的区域分布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不均匀递减 。东南部太阳总辐照度多在5.8×105J/(cm2·a)以上,西北部均为5.2×105 J/(cm2·a)。

哈密市太阳能资源评估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 8(2), 168-174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53586012.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53586012.html,/10.12677/ccrl.2019.82019 Evaluation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 in Hami Zhehua Wei, Guanglin Fe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Hami, Hami Xinjiang Received: Feb. 16th, 2019; accepted: Mar. 1st, 2019; published: Mar. 8th, 2019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from 1998 to 2017 from Hami National Reference Climatological Stati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radiation in Hami are analyzed by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s in Hami are evalu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 abundance, stability, available value and optimal utilization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olar radiation in Hami in the past 20 years is 6105.47 MJ/m2, which varies greatly from year to year. The average sunshine duration was 3424.5 h, showing a significant growth trend. The total radia-tion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the maximum in May and the minimum in December. Hami has good solar energy resource and belongs to abundance belt in resource. The solar energy resource is stable, the average number of daily sunshine duration more than 6 hours is 326 d, and the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value is very high. The best utilization period is 9~17 o’clock every day. Except for the relatively short sunshine hours i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December, the rest time is the best utilization period throughout the year. Keywords Hami, Solar Radiation, Sunshine Duration, Solar Energy Resource 哈密市太阳能资源评估 魏哲花,冯广麟 哈密市气象局,新疆哈密 收稿日期:2019年2月16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3月8日 摘要 利用哈密市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1998~2017年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气象资料,通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1总则 1.0.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优化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推广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规范光伏发电站设计行为,促进光伏发电站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l00kWp及以上的独立光伏发电站。 1.0.3并网光伏发电站建设应进行接入电网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1.0.4光伏发电站设计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光伏组件 PV 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太阳电池组件(solar cell module) 2.1.2光伏组件串 photovoltaic modules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电输出的电路单元。 2.1.3光伏发电单元 photovoltaic(PV)power 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又称单元发电模块。 2.1.4光伏方阵 PV array 将若干个光伏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光伏阵列。 2.1.5 光伏发电系统 photovoltaic(PV)power generation system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1.6 光伏发电站 photovoltaic(PV)power station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2.1.7辐射式连接 radial connection 各个光伏发电单元分别用断路器与发电站母线连接。 2.1.8 “T”接式连接 tapped connection 若干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后通过一台断路器与光伏发电站母线连接。 2.1.9跟踪系统 tracking system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况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况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x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特别是西藏,地势高,太阳光的透明度也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值达921kJ/cm2·a,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拉萨是世界著名的阳光城。 二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三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x104kJ/cm2·a,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及原则

旅游资源评价 总体要求 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评价分两级,包括县级初评和省级复评。其中,县级初评由普查队组织评审,县旅普办参与完成。初评过程的相关资料需保存并提交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用于复评参考。省级复评由省旅普办专家委员会对提交上来的单体进行复评。 评价体系 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在旅游综合体中的地位”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2项评价因子。 计分方法 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完“分、”10规模、丰度与几率“分、”15珍稀或奇特程度“分、”25文化艺术价值 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表7-1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评 评价因评价依赋 项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3观赏游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使用价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分3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2历史文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1科学艺2价值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分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罕见11资源素价珍稀奇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很少见181程度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少见分)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它地区较多见。-31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状态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状态 我国幅员广大,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x1018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kJ/cm2?a,中值为586kJ/cm2?a。从全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来看,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山东、辽宁、吉林西部、云南中部和西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南部、海南岛东部和西部以及台湾省的西南部等广大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很大。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大,那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例如被人们称为“日光城”的拉萨市,1961年至1970年的平均值,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005.7h,相对日照为68%,年平均晴天为108.5天,阴天为98.8天,年平均云量为4.8,太阳总辐射为816kJ/cm2?a,比全国其它省区和同纬度的地区都高。全国以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其中尤以四川盆地为最,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例如素有“雾都”之称的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仅为1152.2h,相对日照为26%,年平均晴天为24.7天,阴天达244.6天,年平均云量高达8.4。其它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居中。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太阳年辐射总量,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方法

国家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标准题目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项目编号20150587-T-416。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联合编写。 本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分技术委员会(SAC/TC540/SC2)归口。 2、编制目的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开速发展,科学地评估太阳能资源是国家制定太阳能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太阳能工程建设的基本前提。 随着太阳能资源数据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太阳能资源评估中,除涉及的气象部门实测的和基于日照百分率计算的太阳辐射数据之外,还有大量的太阳能电站现场短期实测数据,以及根据卫星反演或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这些数据也可用于太阳能资源评估。在国内外太阳能资源评估相关的文献和实践中,上述数据的处理和使用方法并未形成规范

性文件,不利于对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形成客观、准确的认识。为适应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规范我国太阳能资源评估工作,特制订本标准。 太阳能开发方式多种多样,每种方式利用的太阳辐射能量有差异,例如按照一定角度放置的平板式光伏组件利用的是倾斜面上接收到的总辐射,而光热发电则利用的是法向直接辐射,而不同辐射数据的来源、计算和处理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很难在一项标准中给出符合所有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因此,本标准以水平面总辐射为主要指标,对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价,这样也使得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具有可比性。下一步,我们还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制定针对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其他利用方式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相关标准。 3、主要工作过程 (1)2015年8月中国气象局下发了气象标准研制通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5年~2016年气象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5]36号)》,成立编写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 (2)2015年9月正式立项,项目编号为20150587-T-416,项目名称为《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3)2016年7月,形成工作组讨论稿。 (4)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充分研究现场短期实测数据、卫星反演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到的长序列格点化数据在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资源分析

太阳能资源分析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成员中主要的发展对象,其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人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最及时有效途径。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的气体星球,其内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因而每时每刻都在稳定地向宇宙空间发射能量。人类开发太阳能主要是利用太阳光辐射所产生的能量,由于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达到陆地表面的能量约占太阳达到地球范围内太阳辐射能的10%,然而太阳每秒钟到达地球陆地表面的辐射能相当于世界一年内消耗的各种能源所产生的总能量的3.5万倍,因此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受日地距离(日地运动)、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又各不相同,因此对应于不同等级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分析是大规模太阳能开发利用过程中较为关键的环节,资源分析结果的差异对大规模太阳能项目启动、开发利用及投资收益产生重大的影响。了解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采用适当的方式获取有效的太阳能资源数据,利用先进的方法处理太阳能资源数据,依据国家颁布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标准(或规范)对拟开发项目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析,其结果对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太阳能资源分析其广义分析范围包含:全球(含海洋)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与分析概况、区域或国家大气候太阳能资源分布与分析;小气候形成的地域太阳能资源分布与分析。本文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需求,结合国内外现有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只对距离(具有代表性的小气候环境)观测站较近或容易获取有效辐照数据的项目地点进行太阳能资源分析,力求太阳能资源分析具备实用性和精确性,至于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各种因素(云量、气溶胶等)不在本文分析范围内。 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及辐射分析 1.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0×1018 kJ,全国各地太阳年辐射总量达335~837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 编辑:sunny 作者:马月北京木联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发表于:2014-04-09 来源: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摘要: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 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Solarbe(索比)光伏太阳能网讯:摘要: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对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太阳能发电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详细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能够有效的指导宏观决策,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些机构已从事太阳辐射观测、数值模拟工作多年,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建立了多个太阳辐射观测站、气象站,组成了太阳能资源观测网,获取真实的观测资料,并结合气候统计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绘制我国太阳能资源气候分布图。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研发了太阳辐射气候模式(Climatological Solar Radiation (CSR) Model),结合云盖、水汽和示踪气体信息,并考虑气溶胶数量,计算得到分辨率为40km×40km的月平均太阳辐射数据,该数据免费对外开放。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的反演,免费为用户提供分辨率为1°×1°的太阳辐射数据。 根据过去一些太阳能辐射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及其下属单位、NREL和NASA的研究成果,下面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进行描述。 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概述 我国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据统计资料分析,中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为3.3×103~8.4×103MJ/m2,相当于2.4×104亿吨标准煤的储量。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8370MJ/m2。相当于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科学地评价旅游资源在国外已有30多年历史,在我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评价的方法。下面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来做具体介绍: 1.定性评价方法 这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方法,又称经验法,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的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人们的感性认识,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一般采用民意测验法和专家评议法。 (1)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和“六大开发条件”。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 (2)黄辉实先生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黄辉实提出评价资源应从资源本身和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从资源本身来评价采用六字标准:美、特、奇、名、古、用;从资源所处环境来评价则有七项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资源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

(3)体验性的定性评价法 该方法是评价者(旅游者或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进行个人综合体验。根据评价的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通过统计旅游者或旅游专家有关旅游资源(地)优劣排序的问卷回答,或统计旅游资源(地)在旅游报刊、书籍上出现的频率,从而确定一国家或地区最佳旅游资源(地),其结果能够表明旅游资源(地)的整体质量和大众知名度。 美感质量评价是一种对旅游资源美学价值的专业性评估,这类评价是在旅游者或旅游专家一般体验性评价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其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视觉质量评价较为成熟,目前比较公认的有四个学派,即: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心理学派)、经验学派(现象学派)。 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数量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 (1)技术性单因子定量评价法

光伏并网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光伏并网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 篇一: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 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 1、太阳能资源数据特点 根据《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项目现场太阳辐射观测站至少连续一年的逐分钟太阳能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气温等的实测时间序列数据。而《太阳能资源评估办法》(qx/t89-20xx)中的方法不能满足《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的要求。目前基于数据订正的长序列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基于数据库数据、基于气象站历史观测资料、基于太阳能资源评估的数值模拟(即:qx/t89-20xx中方法); 为了提高对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太阳能资源评价根据现场一年的实测数据,结合附近有代表性的长期测站的观测资料。将验证后的现场太阳能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光伏电站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太阳能资源 分析。但由于受气象及地形影响,太阳能资源的随机性较大。在一些光伏电站内,虽然数据观测年与长系列太阳能辐射统

计值相同。但各月变化仍存在较大差别,且有正负之分。如果只是单一以实测数据年与长系列年太阳能辐射值差值作 为订正太阳能数据的依据。并不能反映实测数据年内各月相对于长系列年太阳能辐射值各月的变化趋势,这将在太阳能资源评估中产生一定的误差。 因缺少太阳能资源评估详细的技术规范,目前各设计咨询单位在进行光伏电站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时,其方法各异。本文将对各设计咨询单位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以分析各类方法的差异。 2、太阳能资源数据预处理 2.1、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修正、归一化和低通滤波。如前文论述,数据包含的各环境因子较多,各环境因子的数量级差别较大,因本文只对太阳能资源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不再对各环境因子进行规一化处理。 由于受传感器故障、ad采集转换模块故障、总线通信误码和电磁干扰等影响,测量数据在某些采样点波动很大,远远超出物理量的实际最大可能变化范围,须对其修正(修正方法见下文)。结合光伏电站太阳能分析工作实践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以下数据趋势检验判别标准,如下表所示。 因记录的数据为每秒采样一次,并自动计算和记录的每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方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搜索资料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 "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 "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基本分值 1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总分值为100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分配如下:"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 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游期或使用范围"5分。 2 "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3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见表2。 表2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评价项目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资源要素价值(8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30- 22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21 - 13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12-6 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观赏价值、游憩价值、使用价值。5- 1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25 - 20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9 - 13同时或其中一项具有省级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12-6 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具有地区意义。 5 - 1 珍稀奇特程度(15分) 有大量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5- 13 有较多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2-9 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8-4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 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 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

太阳能光伏发电资源评估分析

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1.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 我国地处北半球,土地辽阔,幅员广大,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广阔富饶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下图一为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图一 按照各地区太阳能辐射总量可以将我国划分为五类地区,如下表一所示:

注: 1 表一 由此可知我们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西藏西部、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南部、青海西部、内蒙古南部等地区。 国家发改委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基于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可得知我国最为适合建造光伏电站的地区是:宁夏、青海海西、甘肃嘉峪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昌,新疆哈密、塔城、阿勒泰、克拉玛依,内蒙古巴彦淖尔盟、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

2.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因素主要有: 1.天文因素太阳常数(1367W/m2)、日地距离、太阳赤纬角、太阳 高度角、太阳方位角、时角 2.地理因素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表反射率 3.气象环境因素云量、气溶胶、水汽、臭氧、空气分子、沙尘、雾霾 4.社会因素政策、电网接入、交通等其他因素 气象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太阳能资源局地性差异的关键。 结合已知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可知我国适宜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的地区为我国的西北部五省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宁夏、甘肃。西部五省地区关于光伏电

站项目建设的特点有: 1)土地以未利用荒漠、戈壁、退化草场为主;(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容量可扩展空间大) 2)许多地方建立光伏产业园区;(土地、接入、交通等边界条件政府已经落实)3)地质状况普遍良好,山地少,建筑施工等相关费用相对较低并可控。 综合各方面因素现将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列出并解释说明: 总辐射 太阳总辐射由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组成,是反映一个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一个重要的指标。 日照时数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每天在垂直于其光线的平面上的辐射强度超过或等于120W/m2的时间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能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辐照度水平相近的区域,正常情况下日照时数愈长,则地面所获得的有效太阳辐射能量就愈多。 直射比 太阳能发电主要是靠“直接辐射”,根据公式:直射比=直接辐射量/总辐射量,可得知直射比的占比随着大气光学质量或者天空的阴云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所占比例越高则反映出该地区天空晴朗,空气光学质量越好。说明在同等总辐射量的情况下直射比越高,则太阳能发电量越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