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立志当早,存高远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本标准适用于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各阶段的总体工作部署;可作为验收、评审铀矿资源/储量及各类成果的总

要求;也是制定铀矿地质各类专业规范、规程、规定、指南等的总要求;还可作

为铀矿矿业权转让,铀矿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估算铀矿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33 一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 10001 一198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没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3.2.1 预查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的环境影响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的环境影响 作者:天天论文网日期:2016-5-23 10:55:23 点击:0 我国60余年来的铀矿地质勘探成果为核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当时只注重找矿的地质效果,未全面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影响[1]。遗留地表未经治理的坑口、浅(竖)井、废石堆、剥土、探槽、工业场地等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向环境释放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公众产生内、外照射[2],未封闭的坑口、浅(竖) 井等还存在人畜误入或坠入等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自1990年以来我国核工业地质系统全面开展了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工作[3]。实施后较好地改善了当地辐射环境质量,消除了环境安全隐患,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影响,需要妥善处理若干环境影响问题。 1铀矿地质勘探设施主要特点我国铀矿床成因类型的多样性和矿床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勘探设施有如下特点。 1.1数量多分布广由于铀矿地质勘探工作的特殊性,凡普查勘探过的地方几乎都有废(矿)石产生[4],都留有露天的坑口、浅(竖)井、探槽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分布于20余个省区市;就单一矿床(点)而言,从普查到勘探过程会有多个勘探设施。 1.2位置隐蔽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多位于丘陵、山地,所处的相对位置基本一致。绝大多数工程及其产生的废石堆放于山腰、山坡、山沟或类似地段[3]。由于高度差,放射性核素在水流作用下易于向临近环境土壤、水体迁移扩散。 铀矿地质勘探具有区域性、间断性、流动性特征。某个地区勘探结束后,工作单位会转移到其他地区继续新的勘探工作并带走原有资料,使得原地区地表遗留污染源项的种类、数量、分布、污染程度以及探矿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不易为公众所知。甚至,有些勘探地点位于深山、荒漠,交通不便,人迹罕至[4]。 1.3场所开放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绝大多数属于开放型工作场所[3],特别是处于停闭状态或退役治理完毕后,附近居民及相关人员可随意接近该区域。部分治理工程(废石堆等)会因自然及人为因素受到损坏或侵扰。 1.4环境影响双重性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放射性和非放射性两方面。 1.4.1放射性影响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属于开放场所,人员可以自由出入。无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工作结束后,地表勘探设施都会释放放射性物质,对相关人员产生照射。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副产矿石等对人体产生γ外照射,坑口、浅(竖)井、废石堆等释放氡及其子体产生内照射,此外,部分坑口流出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标,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以列入“十一五”退役治理工程的某矿床(点)为例,废石堆表面222Rn析出率平均值为0.89Bq·(m2·s)-1,超过0.74Bq·(m2·s)-1的管理限值;γ外照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为106.75×10-8Gy·h-1,超过当地本底水平(8.03~21.14)×10-8Gy·h-1[5]。 1.4.2非放射性影响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非放射性影响主要包括一般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景观影响等[3]。 未封闭的坑口、浅井、竖井、露天的探槽等存在人畜误入或坠入的安全隐患;堆积的废石对原有地形地貌、植被造成破坏;降雨、洪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对土地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影响。

【报告】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关键字】报告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得编制、钻探方法与设备选择、通用得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得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内容,就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得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就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得重要依据与准则。对于不同得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得而有所变更得一些特殊要求与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得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就是遵循GB/T 1.1—2009得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得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得界定就是广义得,指能采集到得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得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与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得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与油气井钻探得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得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得管理、使用、检查与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88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3 基本规定 3、1 钻孔口径系列 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就是钻探工程最基础得规定,依照国际通用得标准采用R、E、A、B、N、H、P、S作为代号,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见表1。 表1 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规格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得规格系列,实际得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得钻进方法与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3、2 钻孔深度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一、基本物理单位 1、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国际单位:安培(A)、毫安培(mA)、微安培(μA)、皮安培(PA) 1A=1000mA=106μA=1012PA 2、电量单位:若导线中载有1的,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积的电量为1。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1库仑相当于×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e=×10-19库仑,e指)。 单位:库伦(C)、纳库伦(nC)、皮安培·秒(PA·S) 1C=1A·S 1C=1·109(nC)=1·1012(PA·S) 二、放射性测量单位 1、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岩石、矿物或其他固体物质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用每克物质中含有多少克放射性物质的百分数或百万分数表示,如%(10-2)、ppm(10-6)、ppb(10-9),也称“质量分数”。 铀品位:%。 平米铀量:kg/m2 铀、钍含量:10-6 镭含量:10-12 钾含量:% 水中铀:Bq/L 土壤氡:Bq/L 大气氡:Bq/m3 辐射环境评价时也可用比活度或活度浓度来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为:Bq/g、Bq/kg 或Bq/cm3、Bq/m3、Bq/L。 2、放射性强度:又称,指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以后剩余原子核核的数目,即A=dN/dt=λN。放射性强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 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贝可勒尔(Bq),采用每秒钟内的核衰变数, 1 Bq=1次衰变/秒=1S-1 常用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皮居里(pCi) 1Ci=×1010Bq=37GBq 1mCi=×107Bq=37MBq 1μCi=×104Bq=37KBq 1Bq=×10-11Ci =×10-8 mCi =×10-5μCi = pCi 比活度:对于固体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质量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位为Bq/g 或Bq/kg;比活度=活度/含量。 常见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 铀238=×104 Bq/g 镭226=×1010 Bq/g 钍232=×103Bq/g 活度浓度:对于液态或者气态的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活度浓度,单位:Bq/cm3、Bq/m3或Bq/L;曾用单位:爱曼em , 1em=L =1×10-10 Ci/L 爱曼用来表示液体或气体中的射气(Rn、Tn等)浓度,经常用于射气测量,俗称“爱曼测量” 比活度或者活度浓度,表征了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的纯度。如果一个放射源的纯度为100%,其活度有一个极大值Am: Am=λ××1023/A =××1023/(A×T1/2) A为放射性原子核的质量数。 放射性浓度:表示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常用单位:克镭当量/克,即在一克岩石中含有相当于一克镭的放射性物质,则定义为一克镭当量/克(1molRa/g)。所以“克镭当量/克”单位就等于每克物质的放射性强度为一居里。浓度单位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3、照射量(照射剂量): 照射量是以X射线或γ射线辐射产生电离的本领而做出的一种度量,用来表示X射线或γ射线辐射源在空气中形成的辐射场。是描述X射线或γ射线使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的物理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在X射线或γ射线辐射后产生电离的电量。 国际单位为:库伦/千克(C/kg) 专用单位:伦琴(R) 1伦琴γ射线的照射量,指通过(体积为1cm3)的空气时,在正常温度(0℃)和气压(760mmHg)条件下能产生一个静电单位电量的正负离子对,它相当于在空气中产生×109离子对/cm3,或者×1015离子对/g。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25T10:09:30.9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康露 [导读]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广东佛山 528100 摘要:在我国铀矿地质技术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已经研发了先进的勘察技术方式,树立了正确的技术观念,能够加大勘察技术力度,创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下文主要针对铀矿地质基础进行了合理的研究,能够通过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勘察技术研发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铀矿地质基础勘察技术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可通过勘察技术的创新研究,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与控制机制,提升铀矿地质勘察技术的研发质量与效果,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 一、铀矿基础地质与成矿理论创新分析 (一)铀矿基础地质分析 在铀矿基础地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需根据成矿类型与区域带的情况进行划分,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新铀矿基础地质的分析机制,提升整体勘察技术方式的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明确典型铀矿床成矿模式,创建合理的预测评价模型,在建立模型的情况下,增强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果,全面提升整体研究工作效果,充分发挥先进勘察技术的积极作用。同时,在实际研究中需创建典型的铀矿床成矿模式,总结丰富的经验,创建思维空间的概括与总结分析体系,研究控矿与成矿地质因素,创建科学的分析机制。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需建立专业化的铀矿基础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合理使用先进的GIS技术方式创建数据平台,更好的针对成果数据库进行评价语研究,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建设效果。为了更好的开展勘察工作,需开展全国铀矿的潜力评价工作,明确各方面评价要求与特点,更好的进行潜力评价,提升整体铀矿资源的调查效果。另外,在研究工作中,需开展铀矿床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明确具体的工作目的,总结丰富的工业类型铀矿成矿规律,建立专门的找矿与预测模型,更好的开展矿产资源的论证工作,提升指导工作效果。在此期间,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创建铀矿地质基础的分析与研究,开展勘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升工作效果,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对于花岗岩类型与火山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应针对勘察技术进行合理的研发与创新,加大铀矿地质基础的研究力度,提升整体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对于砂岩类型的铀矿而言,在实际建设与研究的过程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在铀矿成矿实验的过程中,需创建合成无机[U(CO3)3(H2O2)]进行合理的研究,在科学开发勘察技术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创建有机化的管理体系。 (二)铀矿成矿理论的创新 在针对铀矿成矿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需树立正确观念,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协调各方面铀矿成矿工作之间的关系,利用合理的方式开展热点铀矿与深源铀矿等理论研究与创新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更好的针对铀矿核心因素进行合理的创新,提升管理工作效果。 二、铀矿资源预测评价技术创新研究 在铀矿资源预测评价的过程中,需开展评价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工作,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加大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提升评价技术的应用效果。 (一)铀矿资源预测评价集成技术 在应用集成技术的过程中,需开展大型层间氧化带的砂岩类型铀矿预测评价工作,建立现代化的勘察技术体系,提升整体技术方式的应用效果。在此期间,可以应用分量化探技术开展工作,创新技术体系,合理配置多项技术,提升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且在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创建先进的管控体系,明确各方面要求与目的,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优化管理工作模式与体系,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开展地质评价与预测工作 在地质评价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管理方式与技术方式创新管理内容,提升铀矿地质基础的勘察技术研究效果,创新技术内容与形式,全面提升勘察技术的应用效率与质量,创新勘察技术形式。为了更好的对铀矿进行测定,在实际工作中需创新管理内容与形式,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增强勘察技术的创新效果,在合理开发勘察技术的情况下,更好的总结勘察技术资源[1]。 (三)建立全国铀矿资源的潜力测定技术系统 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建专业化的定量预测评价技术系统,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针对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与研发,提升技术的创新效果,增强整体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满足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全国铀矿资源潜力测定的过程中,需创新技术内容,加强管理工作力度,提升整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完成铀矿资源的测定与研发任务,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2]。 结语 在铀矿地质基础研究的过程中,需合理开发与创新勘察技术,制定完善的勘察技术方案与模式,在研究技术方式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加大技术开发与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我国铀矿地质勘查技术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J].铀矿地质,2015(z1):141-155. [2]李子颖,秦明宽,蔡煜琦, 等.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和勘查技术研发重大进展与创新[C].//《铀矿地质》2015增刊12015.

勘查行业技术标准汇编

一、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49-20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oc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区、建设用地和矿山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DZ/T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Z/T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2000)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地质灾害 geological 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1.2 致灾地质作用 geological process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作用。 3.1.3 致灾地质体 geological body probably resulting in hazard 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地质体。 3.1.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综合估量。 3.1.7滑坡 landslide 斜坡(含边坡)上的土体和岩体沿某个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 3.1.8危岩 dangerous rock 陡坡或悬崖上被裂隙分割可能失稳的岩体。 3.1.9崩塌 rock fall 岩(土)体离开母体崩落的现象。 3.1.10泥石流 debris flow 大量泥沙、石块和水的混合体流动的现象. 3.1.12 地面塌陷 ground collapse 土体或岩体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的现象。由岩溶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岩溶塌陷;由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称为开采塌陷。 3.1.13地面沉降 land subsidence 区域性的地面下沉现象。 3.1.14 地裂缝 ground crevice 区域性的地面开裂现象。 3.1.16 采矿影响范围the range of mining effecfs 采矿地表移动涉及的范围。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论文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 魏继生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产勘查规范的解读,从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四个工作程序、四个工作阶段、工作内容、控制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七个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为地质工作者从事矿产勘查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基础的知识。 关键词:矿产勘查、规范、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阶段、勘查内容、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前言 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探明矿产资源,基本任务是寻找或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矿产勘查工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双重性质的一项科研—生产性的工作。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 矿产勘查规范是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在全国或在本行业从事该项工作的指南。它分国标(GB/T)和部标(DZ/T)。国标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部标如:铀矿地质勘查规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等。 1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决定的。 循序渐进原则。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本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研究原则。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矿床由单一矿产变为综合矿产,使无意义的贫矿变为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矿床。 经济合理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矿产勘查程度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2矿产勘查四个工作程序 勘查项目的确立和论证(立项论证)。矿产勘查工作在实际上总是以勘查项目为基本的工作对象的。所谓勘查项目是指: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纳入计划的,或接受委托的,在指定地区,以客观地质体或矿体为研究对象,完成特定的勘查任务,独立编制设计,进行地质作业,并提交勘查报告的矿产地或工作地区。 勘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设计编审)。矿产勘查项目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勘查工作的活动方案

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8]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工委(办),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精神,全面实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和《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发展新思路,进一步促进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高铀资源对国防建设和核电发展的保障能力,现就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健全完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体系根据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质勘查队伍、属地化地质勘查队伍、企业和社会地质勘查队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勘查工作体系。加强铀矿地质勘查队伍的建设。地质勘查充分发挥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加强其所属地质勘查队伍科研手段和装备能力建设,提高铀矿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满足承担重大任务的需求。支持各类地质勘查队伍积极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地方有能力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承担国家财政投入的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可以作为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外协单位,共同完成所承担的铀矿地质勘查项目。建立找矿成果激励机制,设立财政奖励基金。对取得铀矿找矿重大突破以及取得重要铀矿地质勘查科研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鼓励铀矿开发企业开展补充勘探及矿床详查、勘探等工作,扩大后备资源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社会其它地质勘查力量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对伴生、共生铀矿进行同步勘查和评价,提高综合勘查效率。二、构建铀矿地质勘查工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修订稿) 国土资源部 二○○六年四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 目的 (1) (二) 名词解释 (1) (三) 任务 (1) (四) 基本要求 (2) (五) 组织形式 (3) (六) 质量监控 (3) 二、设计编制 (3) (一) 基本要求 (3) (二) 设计书提纲 (4) 三、野外调查 (5) (一) 调查要点 (5) (二) 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14) (三) 野外调查记录形式 (16) (四) 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 (17) 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18) (一)群众监测网络建设 (18) (二)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20) 五、室内资料分析整理 (20) (一) 基本要求 (20) (二)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20) (三) 重点防治区的确定 (23) (四) 成果图件编制 (23) (五) 成果报告编制 (24) (六) 报告附件 (26) 六、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27)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附件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图图例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二)名词解释 1、地质灾害: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地质灾害隐患:本细则所称地质灾害隐患,包括可能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和潜在地面塌陷,以及已经发生但目前还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3、灾情:本细则所称灾情为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险情:本细则所称险情为地质灾害隐患的潜在危害性,包括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人数和威胁财产数(潜在经济损失)。 (三)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厂矿、村庄、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分布区不稳定斜坡(变形斜坡)、泥石流潜在发育区以及潜在地面塌陷区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程度和潜在危害(险情)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第20卷 2004年  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 Uranium Geology Vol .20Sep . No .52004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① 张金带 (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 IS 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铀资源潜力;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文章编号]1000-0658(2004)05-0260-06 [中图分类号]P621;P619.14 [文献标识码]A ①本文为中国核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张金带(195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近期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 1.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从1955年开始,到明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也是核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工作,已完成相当面积的航空放射性测量及地面放射性地质、物探、放射性水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性区域调查,并通过重点勘查查明了一批铀矿产地,提交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铀矿资源储量,为几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近期核电建设所需的铀资源提供了保障。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已查明的铀矿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现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赣、 粤、湘、桂、浙、闽、皖、冀、豫、鄂、琼、苏)占总资源储量的72%;西部(含东北三省,下同)11个省、自治区(新、内蒙、陕、辽、甘、滇、川、黔、青、黑、晋)占总资源储量的28%。 (2)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占主要比例的是著名的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可供地浸开采的所占比例较低)。可供常规开采的(俗称硬岩型)铀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方赣、粤、湘、桂等省、自治区,可供地浸开采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及滇西地区。 (3)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工作程度很低。东部铀矿地质工作以赣、粤、湘、桂、浙西、闽西北、皖中南、冀北等省、区为主,并重点集中对各铀成矿区带和大中型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 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 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 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 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 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 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 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 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 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 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 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 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 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 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 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 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 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 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 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 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 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 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 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 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 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 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 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 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 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 2.1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3.总则 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3.1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今第3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35号)的精神,规范全国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必须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3.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象、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3.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应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 2020年4月19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