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和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任务:作为心理学科,根本任务是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过程及条件;作为教育学科,根本任务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及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 心理发展

个体从胚胎经由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认知发展:儿童在心理上表征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发展。

3. 人格发展的规律

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共同性和个别差异性。

4. 认知发展的实质

就是适应,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5.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主体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2)认知发展阶段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不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儿童发展思维已接近成人水平。

6.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7. 心理发展的本质

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不断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有四个主要表现:

①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不断提高;

③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个性化。

8.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教学:广义—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学习存在最佳期;认知发展的内化学说。

9. 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10.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11.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得冲突;②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③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④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⑦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⑧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的发展: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感和自卑危机;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总之~中学生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不应该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给予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小学可以,在中学就不一定行得通。

1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柏格的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理论,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他在研究中发展,道德发展不止两级水平,应该有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儿童已具备关于是非善恶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基本以自我为中心,根据受表扬或被谴责来判断正误。有两个阶段:

阶段一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认为受权威人物表扬就是好的,遭批评就是坏的。

阶段二工具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首先考虑准则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初步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人际关系常被看成是交易的关系。对自己有利就好,不利就坏,是非以自己的利益为标准。

(2)习俗水平。以社会为中心,有了满足社会的欲望,关心别人的需要。

阶段三人际关系的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认为一个人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对别人有帮助或受称赞。

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意识到普遍的社会秩序,强调服从法律,使秩序得以维持。遵守不变的权威和法则并要求他人也遵守。

(3)后习俗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判断灵活了,能从法律道义上辩证的看待是非善恶。

阶段六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有某种抽象的超越某些刻板的法律条文,在判断道德行为时,已超越了某些规章制度,更多的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准则。

道德教育启示:应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儿童道德发展顺序是一定的;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

13. 社会性发展

亲切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基础。

攻击行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同伴关系: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14. 场独立: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内部作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场依存: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点,易受环境的干扰;偏爱社会科学;偏爱非分析的,整体的知觉方式;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

15.人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教师应该具有学校心理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16.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引起较为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狭义: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17.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饿猫打开迷笼实验,主要内容:

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

②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一定的试误来建立,并遵循一定规律(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之前的预备定势;练习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次数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效果律:一个人当前的行为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

③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18.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经典性条件反射: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

习得: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

强化: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消退: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的条件反射也将会减弱并消失

泛化: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可能引起反应

分化(辨别):只对特定刺激给予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可得到分化,类似的不相同的刺激就可以得到辨别。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19.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白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强化:凡是能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就是强化。

正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

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减少或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的信号即将出现时,有机体自发的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的出现,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

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的反应,如果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维持:行为的保持,操作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为了永远保持所获得的行为,应当逐渐减少强化的频次,或者使强化变得不可预测。

20. 班杜拉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不必作出直接行为,不必亲身体验强化,可提高学习效率。

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教育应用:较多应用于品德与规范的学习。

①选择适当的榜样行为并反复示范榜样行为;

②给学生提供再现行为的机会,并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

③及时表扬良好行为,还要促进自我强化。

21.评述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观

布鲁纳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发展出来,源于其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一. 观点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的教给儿童;

学生应该掌握学科间的基本结构;

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发展;

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二. 弊端

①课程内容脱离了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教材过分强调理论化,课程内容强调专业化;

价值取向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和平民教育;

脱离教师和学生实际,使教材难度较大,枯燥无味,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

认为只有学科的基本结构才可以构成教材内容,拒绝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问题引入

课程体系。造成‘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现实。

②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发现

提倡的发现法虽然可以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但耗费精力过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容易掌握,如果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影响学生获取系统知识。因此发现法可以适当采用,但不能用它来代替其他教学方法。

22. 布鲁纳发展学习的步骤

发现学习,就是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一切形式,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探索来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研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一般步骤: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检验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2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一. 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认为的实质的联系。

实质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

非人为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二. 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①从客观条件看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

②从主观条件看

首先,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知识也是不可能的。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些新知识与已有旧知识发生联系。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就可以使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24. 下位学习:将概括程度较低或包容范围较窄的新概念新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概括程度较高,包含范围较广的适当命题或概念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上位学习:新概念新命题具有广泛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将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

并列学习:新知识既无上位关系,也五下位关系,这时发生的学习就是并列学习。

25.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26.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①有意义学习,不仅使人增长知识的,而且能使学习和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

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

四个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

②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

认为人本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

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

2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知识观: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性。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知识并不能精准的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学习者对同一命题会有不同的理解。

②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的这些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的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情境。

③学习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的三个重要特征为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④教学观

教学应该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和学生知识的建构活动;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和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的意义。

第四章学习动机

28. 学习动机

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的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教育意义(人本主义)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

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是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需要属于成长的需要,特点是永不满足。

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少数人可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排除一切影响学习的干扰因素。

30. 成败归因论

①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兴趣.能力.态度.性格等。

外部环境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

②后,罗伯特对该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概念,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③韦纳吸收前人观点,把成就行为归因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原

因。

他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影响他的行为、动力、情感反应。例如:

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自豪;

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惊奇和感激;

把成功归结为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把成功归结为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

把失败归结为內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

把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会产生气愤和敌意;

把失败归为稳定因素,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

把失败归为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试图去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

31. 自我效能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包括结果预期and效能预期。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

效能预期: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是调节和控制行为,并通过行为调控影响行为结果。

①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行为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通常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却恰恰相反。

②影响人们努力的程度和对困难的态度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多富有自信,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会竭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自我效能感水平低的人,则会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甚至对能够完成的任务也不敢问津。

③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率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缺陷和潜在困难上,紧张、无助、行为效率低下~

有强烈自我效能感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上,知难而上,执着追求,行为效率高。

④影响人们的归因方式

自我效能高高的人~自己努力不够,自我效能感低的人~自己能力不足,天资不够。

32.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内部因素

~学生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由于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应在学习动机上的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各不相同,反应在学习上的动力强度和水平也有很大差异。

~成熟与年龄特点。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大孩子对社会影响比较在意。

~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理想水平越高,学习的动机越强。

~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因素

~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教师的榜样作用

33.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培养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让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教会学生合适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没一个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2)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

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

34. 知识

(1)哲学角度: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2)心理学角度

狭义: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

广义: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组织。

第六章技能的形成

35. 加里培林的智慧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动作的定向阶段:制定目标,明确方向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借助实物学习

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外部的物质化活动开始向智力活动转化

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智力形成的最后阶段,特点为智力活动的压缩、省略,自动化。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36.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37.注意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觉醒和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途径:

告知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

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eg.手势

增加材料的情绪性,多带使用感情色彩的词汇;

使用独特或奇特的刺激;

告知学生后面讲的内容对他们很重要。

38. 精细加工策略及其教学要求

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次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教学要求:给学生适当时间,让学生思考;充分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细加工的实例,让学生掌握精细加工的方法;及时反馈评价。

39. 复述策略

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国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有:

排除干扰;抑制和促进(倒摄抑制:当先学的信息和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就会遗失;前摄抑制:当前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首位和近卫效应(首位效应: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是因为倾注了更多的注意;近位效应:最后的项目几乎不存在什么干扰)及时复习,集中复习,分散复习;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40. 元认知

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和控制。

41. 元认知策略

是指学生在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它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包括:

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评价策略,自我知道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压力管理策略:学习者归因于努力,通过调整心境、坚持不懈、自我强化、自我谈话等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在学习中善于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或者通过小组中同学间的合作与讨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42.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

(1)流体智力: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在成年期达到高峰后,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步减退。

(2)晶体智力: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和经验积累有关,不随年龄的老化而退化。

43.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1)介绍人类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

语言智能:有效的利用口头或书面语的才能。

音乐智能:感知欣赏音乐的才能,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

空间智能: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

自我认识智能: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智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

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界的才能。(2)启示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

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我国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辅之以题海战术,忽视了学生在认知活动方式上面的差异。多元智能则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所以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灵活多样而因材施教。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

对传统的智力化测验和学生成绩考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因其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核,所以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多元智能认为,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和方式多元化,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认为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的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征的的职业和业余爱好,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一个方面的特长,这样学生就会热切的追求自身的兴趣。

44. 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一是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将问题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二是寻求解答阶段。存在两种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算法式:为了达到木一个怒表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启发式:使用一般的策略去试图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导致一个正确的答案。有四种:

~手段目的分析法: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过程,将目标划分成许多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个子问题的方法。

~逆向反推法:即从目标开始,退回到未解决的最初问题,this对几何证明题非常有效。

~爬山法:先设定一个目标,然后选取与起点临近的未被访问过的任意一点,逐步向目标逼。~类比思维:当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先寻求与此相类似的情境的解答。

三是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四是评价结果阶段。

45.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有关的知识经验

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背景,即可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极重要的因素,动机是促进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

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和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实物太多或太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思维定式和功能固着

定式是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问题情境不变时,有利;当问题情境改变时,不利。

功能固着是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功能。不利于新假设和问题的解决。

原型启发和酝酿效应

原型启发是指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

46.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促进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还

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怎样做。

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

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深刻的识别问题。

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实践验证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

47.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和培养?

(1) 创造性的概念

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2) 心理结构

创造性认知品质: 创造性思维、想象、认知策略;

创造性人格品质:创造性动力特征、情意特征、人格特质;

创造性适应品质:创造行为习惯,创造策略和技法的运用;

创造能力的培养

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培育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开设创造性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塑造创造性人格。

48. 社会规范学习和品德发展

社会规范学习

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品德

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心理特征,是使得行为产生的原因。实质是人际交往经验结构。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49、遵从

社会规范的遵从是指一般行为主体在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或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现象。氛围从从众与服众。

从众:主体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缺乏认识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众: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

50、认同

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自愿接受社会规范的现

51、内化

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时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

52、品德不良

经常发生的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者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违背道德规范,有较严重的道德过

错,甚至处于违法犯罪边缘的行为。

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家庭:养而不教,重养轻教;宠严失度,方法不当;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只抓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助长了他们缺点和错误的发展;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给学生直接造成不良影响。

(3)社会:随着学生年龄增发,越来越广泛的接触到社会的个个层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53. 不良品德的纠正和教育

(1)以充满信任的教育关爱,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4)加强道德意志训练,增强抵抗诱惑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大纲要求: (1)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大纲要求: (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大纲内容: (1)学习概述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 (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333教育综合考研分数构成

333教育综合考研分数构成 本文系统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难度,就业方向,学费介绍,333教育综合考研参考书,333教育综合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333教育综合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333教育综合会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2015年教育硕士专业复试分数总成绩不低于310分,且政治英语成绩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85分。复试内容包含对专业能力、专业外语及口语、逻辑分析、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度考查。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 二、333教育综合考研的一些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三、333教育综合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建议 333教育综合的题型分为三大类: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包括四门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这是教育硕士考研里面最难攻克的一门课,因为知识点内容多,背的东西多,还特别繁杂。

教育心理学 333考研资料

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征,机制,规律和促进策略。 教学情境中的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活动的主体,都是心理与行为的组织者和承担者,都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教育心理学不但应该揭示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与机制,还应重点揭示有效促进主体全面发展的策略。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心理过程,人们通常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去研究。 (考过)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和关系的过程。 情绪过程就是指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包括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指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 认知,情绪和意志是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方面,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知是情绪和意志的行动基础,情绪既是意志行动的动力,又使认知活动带有一定的情感成分。意志对认知和情绪具有抑制和调节作用。 个性心理是指个体差异的表现,它分为: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和自我。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标志着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的潜在可能性上的特征,如聪明,愚笨等。气质标志着人的心理稳定的动力特征,如,活泼,安静,慢性子等。性格显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特征,如诚实,虚伪,勤奋等。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构成。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的,没有心理过程就不可能形成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制约着心理过程,影响着心理活动的进程和特点。 (考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理论探索任务:从学科范畴来看,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其理论研究应该兼顾这两个学科。它除了要揭示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丰富和发展教育心理科学的理论,他还应该研究怎样遵循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去设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教育资源等。 从学科任务看,教育心理学既要有理论学科的特点,又有应用学科的特点。

武汉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

武汉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分享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武汉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名牌大学之一,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市,其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存争议),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门类,是一所覆盖全学科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66亩,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招收的有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管理。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的科目是政治、英语、333教育学综合还有一门专业课。 武汉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的参考书是: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我报考的是武汉大学,学科教学(英语)的专业硕士,我本科是武大英语自考的,自考这几年确实挺辛苦也很心酸的,尤其是别人的冷言嘲讽,所以对我来说,要想摆脱这样的生活,考研是我的必经之路,不仅要考上研究生,还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4年来,我的目标都很明确,因为我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可能对于别的一些学生来说,他们考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把硕士研究生的文凭作文找工作的一个平台。诚然,我选择考研也有这样的因素,但它并不是全部,充其量只占20%而已。而剩下的80%,我把40%归因于想要证明我自己吧,不仅仅是给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看,更因为要证明给我自己看,要让我自己觉得这么年的努力和付出还有一直相信自己的自信心是正确的也是值得的。然后,我把最后的40%归因于想在武大这样一个有着学术氛围的校园里面学习,想在那里接触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和老师,跟随他们一起发展自己,现在看来,我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近了,这样的感觉,真好!!! 下面说说我是怎么复习过来的吧。 我是7月份正儿八经开始复习的,之前的几个月都在纠结报考的方向。纠结了大半年,嘿嘿。记得当时我把英语研究生的各个方向的参考书都在图书馆借到了,然后综合我个人的兴趣已经能力,选择了英语教学专业硕士这个方向。这也是我想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如果你在纠结考哪个方向的研究生时,不要轻易的就下结论了,最好把这些参考书都翻翻,看看究竟哪个方向最对你的胃口。虽然也要考虑发展前途,但是在这之前难道不是应该考虑怎么对你容易考上的问题吗,呵呵。我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因为要是复习的内容不对自己的胃口,等复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后期心里就会很疲惫,这样会没有动力没有冲劲的。

333教育心理学1-3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鼻祖。他在1903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实质 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 四)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三)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一)心理社会发展的内涵(二)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道德发展的实质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三、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一、认知差异与教育 1.认知水平的差异 2.认知类型的差异 3.针对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 二、人格差异与教育 三、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实质 二、学习的种类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2.联结一试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强化惩罚和消退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1.观察学习理论 2.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333教育综合考研全程个人心得

333教育综合考研全程个人心得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一、起初准备(买书、定学校) 我可能是考研大军里准备最晚的哪一个,开始准备考研已经是八月份了,身边好多同学都已经早就开始了自己的考研生活,我要考的专业是学科教学(英语),而我的本科专业是商务英语,只有英语是重合的,而我的重点自然而然就放在了333教育综合上,我之前不知道333教育综合那么多内容要看,拿到那个大纲我傻眼了,哇,好多内容啊,我要怎么看呢?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和现在的你们一样,我在网上报了一个新东方的视频辅导班,后来才知道那是311,又很麻烦的转让了还折钱了,接着我又在网上买了大纲规定的所有书,每一本,因为我觉得只有把这些书都买了心里才放心。我本来是想考上师的,所以就去了上师,因为那有认识的人,我买了上师规定的所有的书,但我还是先从333开始准备的,但是后来看了上师程星华编写的那本《应用语言学》,我本来以为很简单,但是我看了那本书后犹豫了,再加上上师今年又增了一本《英语教学法》,我更加犹豫了,333本来就那么所内容,我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再分给语言学、教学法,所以,我在9月底的时候毅然决定换学校。 二、333教育综合的准备 因为上师的333和我要考的学校的333都一样,所以很庆幸,我在上师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准备的333即使换了要报考的学校也是能用的上的。起初我在上师图书馆看333,我第一遍是根据大纲把王道俊、郭文安的《教育学》根据大纲看了一遍,这第一遍就很痛苦,因为书上有些东西不是那么有条理,需要你自己去总结,我之前也没接触过,所以自己摸索很痛苦。就这样痛苦的看完了第一遍的教育学,感觉很凌乱。后来,我把教育学放在一边开始着手心理学,因为我知道教育心理学很抽象,有很多专业的概念、术语都是根本不懂的,再加上我买的心理学的书上的内容和教育学不一样,教育学的书上的顺序都是和333的那个大纲对应的,而教育心理学是和大纲完全不对应的,你根本找不到你要找的东西,我迷茫了很久,找了好多书,花了好长时间把心理学大纲上规定的东西都看了一遍,有不懂的地方就上网搜,就这样把心理学理解了一遍,至于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因为我一直都觉得很简单,所以第一遍的复习就没有看。 第一遍就这样把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看了一遍,这一遍下来根本没有什么印象,看的很痛苦,没有任何重点,一看就是厚厚的书,每天都带着厚厚的书,带就带了,要是能看进去还好,可我一点都看不去,所以我决定开始一个浩大的工程,那就是整理333教育综合的笔记,因为你们也都看过书,书上那么多东西,没有重点,即使是自己划了重点也是这一句话,那一句话,跳来跳去的看,记忆起来太困难!!也许你们听着会说,不就整理个笔记吗,有什么。对啊,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不就整理个笔记嘛,天天写很快就能写好,可是在我真正开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我在上师大的图书馆,每天从七点半就在门口等着抢位子,除了吃饭、上厕所,其他的时间都是在不停的写字,每天都到九点半关门才回去,这种日子坚持了近两个月,我本以为我写一遍还能加深一遍印象,可是我错了,因为内容太多太多了,不抓紧根本写不完,所以脑海里想的就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赶紧整理完赶紧背,因为考研就是一场战争吗,谁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谁就赢取了胜利!!我除了买了

新版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pdf

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完整内容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徐影老师。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口诀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背诵口诀 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 (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 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 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 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 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 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 1.设置榜样 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培养学习兴趣 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 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 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 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 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 九、课外活动的特点 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 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 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4.过程的实践性 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 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 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 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美育 2、因材施教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回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2、简要回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3、简要回答教育的本体功能 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1. 简要回答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 2. 简要回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0分) 3. 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 4. 列出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 中外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苏格拉底法 4.《初等教育法》 二、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贡献 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 1.概括化理论 2.努力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 1.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义务教育 2.活动课程 3.班级授课制 4.教学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体现,其中体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2.简述教学与智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 1.有人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中华职业教育社 二、论述题 1.试论述孔子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外国教育史 一、简答题 1.简述苏格拉底法的基本内容。 二、论述题 1.试论述杜威的课程与教材论的相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论述题 1.某地某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前的智商高低来分快慢班。试论述你的想法,并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评价。

311教育学VS333教育综合,参考书书目有不同

311教育学VS333教育综合,参考书书目有不同 对于2019准备考教育学的同学们而言,很多同学面对资料选择的时候会买错,不知道333教育综合和311教育综合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认为两者资料一样可以通用!其实二者之间还是所区别的 311教育学(统考) 311教育基础综合是指我们平时说的学术型的教育学统考的专业,是在一张试卷,共300分。考上教育学考试时间是3个小时。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或《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炳照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冯忠良、伍新春 教育学方法论:《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试 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结构(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 (2)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333全日制教育硕士 333的教育综合呢是专业型教育学硕士的考试科目专业一,共占150分,考试时间也是三个小时,还有一门是报考专业的专业课。 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333容易些,而且比311考的范围小一些。 考的内容有: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333不考教育科研方法,考研相对容易些。 333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33教育综合大纲:教育心理学

333教育综合大纲: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2017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017年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心理学重点

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名解: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人格】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

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简答: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习俗道德水平(0—9岁)―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这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第二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

最新考研教育综合333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名解: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认知】认知是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感知、记忆和思维等活动,认知发展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人格】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简答: 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所谓道德发展就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掌握是非判断标准以及按该标准表现道德行为的过程。 (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1)前习俗道德水平(0—9岁)―主要是以自我中心为基础的道德推理水平,即着眼于自身行为的具体结果。这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 第二阶段:和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 (2)习俗道德水平(9—15岁)―这一阶段的个体已经内化了社会规则,其道德推理着眼于满足社会期望。 第三阶段:好孩子道德观。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或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第四阶段:法律一秩序道德观。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3)后习俗道德水平(15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个体是基于内心的一套标准进行道德推理,即着眼自我接受的道德原则,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第六阶段:全面的道德原则。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通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二)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

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参考书目及经验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大学、中国西部地区知名大学,是四川省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历经60余年的建设,学校拥有博士、硕士、本科、职业和成人教育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已发展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文理渗透,理工、经管结合,师范与非师范并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招收的专业有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化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美术)。 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试科目是政治、英语、333教育学综合还有一门专业课。 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333教育学综合的参考书目是: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考入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 总分:329 专业课:207 回顾准备考研到最后录取这接近一年的时间,真的是悲喜交加!从考得很差到意外分数,再从一分之差到调剂成功,这一路真的是曲折不断。不过还好最后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学校,又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我作为一个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的三跨学生,深知考研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是必胜的法宝。当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信念是一直支持我坚定走下去的动力。这一路,要感谢的人很多,尤其是凯程教育给我提供的帮助。我从完全不了解的跨专业考生到摸清考试流程、获得系统的复习方法,这都是凯程给我的宝贵经验。凯程提供的网络视频很灵活,一点也不枯燥,而且还让我从我学到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尤其是最后的专业课押题,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主管老师姜老师以及凯程的每一位老师给予我的无私帮助和鼓励。特别是姜老师,当我在成绩出来后不知道是否该调剂、怎么调剂时,是她给了我很多中肯的建议,才让我这次调剂一次就顺利通过。现在回想起来,调剂是一个复杂又麻烦的过程,但是在凯程的帮助下,我还是顺利过关斩将,成功实现了最初的愿望,在这里,再一次真心地感谢凯程! 对于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我认为,考研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能不能一路坚持到最后,能不能克服懒惰抗拒周围的诱惑。其实在复习的过程中,并不用每天拼命地看十多个小时的书,透支自己的身体的,要学会找到学习方法、提

2016教育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

2016教育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大纲解析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2016年333教育学统考大纲将于9月公布,凯程老师届时将为同学们详细解析。请同学们关注凯程教育。下面凯程老师跟同学们分析一下15年333教育综合大纲,16考研学子可以在新大纲出来前做个参考。经过凯程教研室逐条比较,15年大纲发现并无变化,这对于我们所有考教育硕士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前期考生以之前大纲复习的路线得到充分肯定,只需手持去年大纲便可“从一而终”了,这好比教育学考研的战略地图,哪里是易攻点,哪里是天险,哪里适合埋伏等等。都以标注的清清楚楚。所以各位同学可以安安心心下来继续背书了。但在这里凯程教研室还是想提醒一下各位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提升能力;以点带面,各个击破 与2014年的教育学考研大纲相比,2015年的新大纲在无论是在考查目标、考试时间、答题方式和试卷内容结构、试卷题型结构方面都没有变化。科目不变,同样是四科: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与去年相比,各个科目的分值也没有变化,教育学原理约60分,是考核的重点。题型仍然包括名词解释(30分)、简答题(40分)和分析论述题(80分)三种。 因为大纲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对各部分基础知识一定都要梳理清楚,各个击破。对于每一科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也是要以点带面,将每一部分内容体系化,这样更利于知识的提取。

这样才能真正笑傲于考场。 二、各个科目重点及复习策略 教育学大综合是由四门科目组成,这四门科目各有自己侧重的地方,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要认真分析,仔细的体悟。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在考研中的分值约60分,占到了总分的2/5,所以它是考研的核心。原理的内容相对庞杂,枯燥,所以各位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首先应以理解为主,而后就要重点记忆。 首先要对教育学原理有个框架性的认识。要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几个梗概和要点: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师生关系论。因此对于教育原理的复习要大面积撒网,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因此也要多注意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重视现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建议考生要:第一,正确记忆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第二,适当的关注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在学习中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教育学原理是重中之重,占到100分,多用时间是值得的,这部分记忆的东西多。只要你肯努力,完全可以得高分。

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