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本文首先考察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对各国农村金融

市场发展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启示。本文研究表明,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达的合作金融组织、强有力的政府扶持、完善的法律制度,都是确保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7-0061-05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examines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United States,

France,Germany,Japan and India,founds out the common and differing points,and summed up the international ex -perience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On this basis,it puts forward policies for China's rural financial mar -ket development.The paper reveals that accomplished rural financial system,developed cooperation financial institu -tions,strong government support,and sound legal system are all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 ords:Developed Nations;Rural Financial Market;Experience;Enlightenment

王定祥1,李伶俐2

(1,2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本文系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CJY056)“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金融市场成长机制与制度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得到2006年西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国金融内生成长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资助。收稿日期:2009-06-02

作者简介:王定祥(1972-),男,重庆云阳人,供职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李伶俐(1977-),女,重庆人,供职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一、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一)美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美国虽然只有3%的农业人口,但却是世界上最大

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高度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并为农业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支持是分不开的。

1、有多元化、复合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美国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格局是,以商业金融机构及个人信贷为基础,以农业合作信贷系统为主导,以政府农贷机构为辅助,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1)农村商业金融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两类。美国有近90%的商业银行都经营农贷业务,尤其是设在小城镇的4000多家商业银行,农业贷款比重一般在

50%以上(于海,2003)。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农

村的机构多,贴近农民,熟悉农民的信用状况;同时,美国农业实行农场主规模经营,农场主的资产能满足商业银行信贷条件。美国的农业保险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和代理,政府给予经营管理费和保费补贴等支持。(2)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由联邦土地银行、中期信用银行、合作社银行三大系统组成,统一由联邦政府委托农业信贷管理局(NCUA )领导。不以盈利为目标,目的是通过传授金融知识,帮助无力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家庭培育良好的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闫永夫,2007),因而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上,以互助合作精神为宗旨,吸纳社员入股,吸收社会存款。(3)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由国会扶持的小企业管理局和由政府/农业部扶持的农民家计局、

61

商品信贷管理局、农村电气化管理局组成,是根据《农业信贷法》建立的。

2、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得到政府强力支持。美国虽然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但农业生产的固有缺陷(如农业生产风险高,农业投资回收期长)无疑影响着农村金融供给,由此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运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在农村信贷发展初期,政府给予了大量的拨款。此外,为了鼓励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在《联邦信用法案》中明确规定信用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合作互助组织,其收入不构成利润,并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对其社员获得的收益也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

3、城乡金融市场资金依赖关系十分密切。美国城市金融市场特别发达,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柱。首先,发达的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也是美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次,农村信贷资金越来越依靠在城市金融市场大量发行债券融资。美国合作性质的协会和银行不办理一般性的存款和储蓄,它们和农民家计局的信贷资金大都依靠国家在城市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筹集。

(二)法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法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悠久,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基本特征是:

1、有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法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由农业信贷银行、互助信贷联合银行、土地信贷银行和大众银行组成。这些银行大都具有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兼有商业性和政策性,还有合作性,是政府推行农村经济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工具。

2、有发达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并实行上官下民的合作体制。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不仅是法国最大的银行之一,而且是按“上官下民”组建的互助合作银行,实行半官半民、官办为主。其体系由国家总行、省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三个层次组成,是在民间信用合作组织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下而上逐级建立起来的。总行是会计独立的官方金融机构和法人总代表,也是最高管理机构,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双重领导。省和地方农业信贷互助银行都是群众性合作组织。

3、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法国政府自二战后正式将农业投资列入国家财政预算,通过扩大农村社会性支出(如农民的免费医疗、农村社会福利设施)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以此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同时,对符合政府政策要求及国家发展规划的贷款项目,实行低利率优惠政策。政府还向农业经营者直接发放贴息贷款,以鼓励农业经营者对农业投资,优惠贷款利息与金融市场利率差额则由政府补贴。

(三)德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1、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德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分为四部分,一是合作金融体系,包括中央合作银行、区域性合作银行、地方性合作银行;二是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德意志土地垦殖银行、土地改良银行、土地抵押信用协会、农业地租银行。它们大多是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合作银行体系提供协助;三是审计机构,由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委托审计协会对合作银行进行审计;四是行业自律组织——

—信用合作联盟,职责是向会员合作银行提供信息服务,协调和沟通合作银行与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帮助合作银行搞好宣传和处理公共关系,管理信贷保证基金。在德国农村金融市场,专营农业金融的商业银行比较少,合作银行和信用社是最重要的农业金融机构,60%以上的农业信贷是由合作银行和信用社提供的。

2、合作金融组织是按真正的合作制原则组建的。合作银行体系顶端是中央合作银行,中间是三个区域性合作银行,底层是2500家地方合作银行及2万多个分支机构。这种金字塔式的组织模式,以基层信用社为基础,自下而上逐级参股,形成了“信用社—联合社—地区合作银行—中央合作银行”的合作组织体系,各级合作组织都是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自下而上入股,自上而下服务。其运作过程是:中央合作银行只对地方合作银行提供业务指导和金融服务,并受中央银行委托,负责对信用社机构进行审计和监督。

3、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从1954年起,德国政府对农村信贷实行利息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农村信贷,补贴范围涵盖所有种养业、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水利设施、土地改良与归整、房屋建筑、农业结构调整、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旅游以及创立新企业等。享受补贴的贷款项目期限原则上不少于8年。补贴资金根据项目来源或性质而定,或是来自联邦财政或州财政,或是联邦或州财政各承担一部分。支持方式有:(1)限制农贷最高利率,对参与农贷的金融机构实行利息补贴,或减少其存款准备金比例;(2)通过州立银行提供优惠贷款。州立银行为州政府公共性质银行,主要任务是管理各会员储蓄银行的流动性,协助州政府管理财政专项资金,对政府发生的公共项目提供贷款、贴息及无偿拨款;(3)由土地改良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安排长期低息贷款。

(四)日本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概况

1、有较为健全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合作金融是

62

农协办理的信用事业,是日本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支柱,其贷款总额占各项支农贷款的比重达到90%以上。政府金融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由地方自治团体筹建地方财政资金,对农林渔业的贷款利息予以补贴,或由作为政府专门金融机构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按国家政策对农林渔业进行长期低利贷款,是农协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贷款的补充,也是那些不能在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获得贷款者的最后依靠。

2、合作金融体系寓于农业合作组织之中。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协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具有独立融资功能的金融部门。农协的信用机构有三个层次:基层农协信用组织、都道府县信用农业协同联合会(简称“信农联”)和中央级的农林渔业中央金库(简称“农林中央金库”)。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分为渔业、林业、农业三个系统,由农户入股参加基层农协,农协入股参加信农联,信农联入股组成农林中央金库,故三级组织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均独立核算、自主经营,但上级对下级组织负责提供服务和业务指导。

3、政府扶持农村金融市场的力度很大。农业信用保证与保险制度是日本政府扶持合作金融的重要措施,该制度是根据1967年《农业信用保证保险法》实施的。信用保证制度是授信人为了规避信用风险,确保信用清偿,或在信用不能清偿时取得补偿而采取的防护措施所形成的条例和规定。日本农业信用基金协会专门为其会员的农业贷款提供担保,该协会在各都、道、府、县设置,全国共有47个机构。信用保险是一种以信用风险为目标的新型保险业务,被保险人是债权人,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偿债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则由保险人进行赔偿。此外,政府还广泛推行了农贷利息补贴制度、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并对农协信贷给予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二、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

从各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来看,尽管农业生产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传统不同,但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农村金融市场表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

(一)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共性

1、各国均有职责明确和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风险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它要求有政策型、合作型和商业型等金融机构介入农村金融市场。上述各国均建立起了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并存的正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民间金融共同构成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主体。从其农村金融组织分工来看,商业金融主要提供中短期贷款,合作金融主要提供极短期贷款,政策金融作为推行政府农业政策的工具,主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民间金融则在调剂农村资金余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可见,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既保障了农村资金的相对独立运行,又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和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2、各国都将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支柱加以培育和发展。在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各国存在三个方面的相似性:(1)合作金融组织架构基本相似。各国均采取多级法人制度,各级合作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自主经营权,并由各自成员入股,实行自下而上的控股制度,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充分体现合作经济的特征。在组织体系构建上,各国都首先建立基层信用社,然后建立地区性联合组织或合作银行,进而建立中央级联盟或合作银行,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合作银行系统,逐步实现组织机构的系统化。实践证明,合作金融组织自成体系,既能为自身发展提供较大空间,也能在更大范围体现合作制的原则和特点。(2)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国合作金融机构在不断改革、演变和发展,但各国对合作制原则始终不变。合作金融组织始终发挥着小而灵活的优势,本着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的宗旨,办理商业银行不愿办理的业务。合作金融的实质在于合作,无论是基层合作组织内部社员之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还是各级合作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均充分体现了合作的本质特点。在保证各级组织自主经营的前提下,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内部在资金融通、结算、信息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良性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3)政府极力支持合作金融的发展。如美国信用社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不缴纳存款准备金,也不交利息税;德国政府通过财政援助、税收优惠和向欧盟预算缴款返回等方式对农业合作信贷系统提供支持;法国按规定对合作金融组织的支农信贷给予利息补贴;日本为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合作金融组织向农户提供农业贷款时,政府给予利息补贴、损失补贴和债务担保。

3、各国都高度重视利用农业保险制度来支持和保护农业。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的共同特点有:一是开办较早、经验丰富、技术完善。如美国开办农作物保险的历史已有百年,法国在18世纪就开办了农作物冰雹保险;二是有健全的法律。美国1938年颁布《联邦作物保险法》,之后进行了多次修正;日本1929年颁布《牲畜保险法》开始实行农业保险,1939年又创立了《农业保险法》,1947年又将前两个法规合并修订颁布了《农业灾害补偿法》;三是建立专业性保险机构,或从原始

63

的互保协会发展成专业性保险公司,并利用专业和私人保险公司共同开展农业保险;四是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五是开展综合保险。从开始的单一保险过渡到承保农作物综合保险,承保农作物的种类范围越来越大。

4、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资金的特殊性,使农业贷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非均衡性和风险性,因而要弥补农业金融吸引资金能力差、水平低的不足,保证农业资金的充分供给,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成为各国的共同特征。为了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正常运作,上述各国政府均采取了各种支持政策:一是允许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政府担保债券、吸收存款和借取外币筹资,并通过其向农业农村发放低息贷款;二是对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三是利用财税、金融优惠政策鼓励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的发展。如支持合作金融发行农贷债券,允许其在经营中免交存款准备金、营业税和所得税,积极支农的商业银行也享受税收优惠。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农业资金如实用于农业,也为非农资金向农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四是各国政府都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

1、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方式存在差异。如德国的合作银行是非官方的组织。法国的合作金融具有法律上的二重性:上官下民,半官半民,这种组织体制较好地解决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为分散的农业生产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难题。如何让分散的农业生产者顺利地获得政策性金融服务,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全国各地遍设政策性金融组织分支机构;二是将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委托其他金融机构办理(郑燕洪、雷连鸣,2005)。这种“半官半民”的体制,会以“民有”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作为自己的分支机构,可解决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矛盾,基层单位的合作又较好地避免了金融主体间的利益冲突。

2、各种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对作用有一定差异。在美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农业实行农场主经营,能满足有商业银行信贷条件,故商业银行支农意愿强烈。但日本农业则是小农经济,农业的弱质性十分明显,商业银行就不愿介入,更多的则是依赖合作金融和政策金融向农业提供金融支持。

3、各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有一定差异。总结上述各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模式,基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分类,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市场导向型模式,即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无论是合作金融还是政策金融的利用,政府始终都特别注意保护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在市场机制主导之下,以提高农村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如美国、法国和德国,商业金融是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的资金来源,很大部分也依托城市金融市场发行证券融资,农村政策金融也是在注重保护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础上被利用的,合作金融组织也始终坚持市场原则和合作原则,只在上层组织结构中才引入政府干预因素。另一种是政府导向型模式,即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中,政府的导向作用远超过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使农村金融市场成长带有强烈的政府意愿,以实现政府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例如日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政府特别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相比美、法、德等国,日本是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力度最高的国家。可见,西方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成长都贯穿着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是在由谁发挥主导作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三、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

从国际比较中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1、构筑健全的金融组织体系是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组织基础。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在立足于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由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组织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这些农村金融组织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维护合作制原则是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合作金融的核心原则是由入股社员所拥有并进行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信用社不论规模有多大、业务范围有多宽、联合层次有多少,只要体现这一核心原则,仍是合作金融组织。在上述各国,合作金融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支柱,均采用自下而上的控股制度,形成一个独立的组织体系。各级机构互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的本质特性。各国经验表明,合作制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其原则与商业化经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合作金融必须在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和服务框架方面坚持合作制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合作金融组织在业务上采取商业化模式,可以提高服务效率。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合作金融只有根据入股社员的金融服务需要,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手段,才能为社会和客户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3、政府强力支持是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重

64

要条件。国际比较发现,政府支持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出资。如美国联邦土地银行主要由政府出资发起成立,在经济危机中,政府曾出资认购股票进行救助;日本农林渔业所需的长期资金主要来源于日本政府的有偿拨付,农林渔业金融公库由财政投资创建而成;德国农业信贷银行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信贷资金来源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资助;二是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对信用社不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法国政府对农业信贷银行实行税收减免政策;三是政府提供担保帮助募集资金,如法国农业信贷银行通过发行由政府和央行担保的债券筹集稳定的长期信贷资金,美国亦如此;四是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英国、日本等国,农村金融机构上交的存款准备金比例低于城市商业银行,美国信用社可免交存款准备金;五是政府对农业贷款普遍实行贴息制度。

4、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作制度保障。各国都无一例外地通过立法形式推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金融市场健康运行。如美国依据1916年的《联邦农业贷款法案》建立联邦土地银行系统,日本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是根据1945年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设立的,日本通过《农协法》规定农业合作金融的业务范围,等等。各国健全的法律体系,不仅规范了农村金融组织的业务行为,也维护了农村金融市场交易秩序,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化发展。

四、对我国的启示

从发达国家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要加快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应当采取的策略有:

1、按主体多元、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要求健全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国外农村金融市场能够持续发展,关键是各国都构建了一个成份复杂、机构繁多、职责明确、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我国应立足于国内农村金融需求新变化和新特点,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与培育,最终建立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农村金融组织法》,规定各机构的职责和权限,使各机构在业务上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相互合作,共同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2、按合作制原则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使之成为农村金融的支柱。发达国家将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是因为合作金融所具有的制度优越性在各国农村金融市场均得到充分体现。这种优越性不仅体现在合作精神和原则上,还体现在业务商业化改革上。当然,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监管是合作金融发展不可缺少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至少有三点应当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合作制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不变,还原合作制本来面目;二是在业务运作上适当商业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农村合作金融,改进合作金融的微观经营机制,提高合作金融运行效率;三是加强政府的政策扶持,强化有效监管,使之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独立发展的主力军。

3、加强政府的扶持诱导力度,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基于“三农”在我国的突出地位,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不仅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更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模式应确立为政府导向型,待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后,逐步向市场导向型模式过渡。目前政府的扶持应包括:一是允许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府担保债券、吸收存款,并通过财政拨款,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增强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范围和功能;二是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积极推进农业存款保险、农业信贷保险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三是对农村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推行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减免、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激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四是加强对城乡金融市场的调控,规定农村金融机构的最低农贷比例,防止农村资金流失,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到城市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融资;五是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农村金融风险。

4、健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引导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发展。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我国应尽快出台诸如《合作金融法》、《政策性金融法》、《农业现代化资金补助法》、《农业灾害补偿法》、《农村金融组织法》等农村金融法规,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法规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制度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海.中外农业金融制度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闫永夫.中国农村金融业[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类淑志,聂海英.农村金融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济南金融,2004(10):46-48

[4]刘英杰.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特点及其启示[M].世界农业,2004(2):36-39

[5]焦瑾璞.农村金融体制和政府扶持政策国际比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6]陈武.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演变与德国农村信贷市场概况[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1):46-49

[7]郑燕洪,雷连鸣.美、日、法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J].福建金融,2005(8):40-42

(责任编辑:昝剑飞)

65

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金融毕业论文范文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中国-知识-写作网,包过]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企业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企业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贷时间超过一年以上或者证券发行的交易为长期资金市场。 (三)按交易对象划分

浅谈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52429314.html, 浅谈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作者:张金恒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10期 一、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 (一)农村经济发展依赖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推动 农村区域经济是按照特定自然地域、经济情况、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特定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经济区域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产业化等作为发展目标的。农村区域经济的产业化依赖于农村产业企业的支持和充分的资金供给。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吸纳农村剩余资金和促进资金的循环创造了条件,否则就会出现企业融资贷款困难,优势产业发展不起来,难以引导和促进当地农户有计划有规律的生产。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多、小、杂、全,农户自给自足的多品种,多样化生产,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金融市场不完善导致农村企业发展受到阻碍,农业的产业优势发展不起来,区域经济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农村的现状更加难以改变。因此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支持和被支持的关系,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能快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能拓宽农民投资渠道,有效吸收农村剩余资金,促进区域经济的活跃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金融产品种类与层次还不够丰富,风险定价等市场功能有待增强,大部分农户的投资渠道单一,储蓄仍是理财首选,股票、证券投资占比不足5%,导致资金外流严重,企业融资困难,难以解决劳动力等问题,农民只有到外地寻求就业,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推动力,农村农户缺乏收入来源,农村吸收剩余资金的能力有限。劳动力和农村资金外流,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帮助农村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推动农村企业的发展,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防止农村资金沉淀、逆流,才能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是满足多层次农村经济主体资金的需求 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都不尽相同,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金融工具与金融组织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需求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动态调整就越迅速,对经济的渗透力和促进作用就越强。因此,多样化的农村金融结构比单一形式的金融结构更能够满足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以某县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受到了比较严格的监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如前一段时间火热,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换上科技金融(Fintech)的外衣,希望借此绕开严苛的监管条件。然而,无论如何装扮,都无疑希望套上金融业务的光环,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在一轮又一轮的热词概念炒作的背后,监管套利的风险不可忽视。但什么是Fintech,什么是Fintech企业,在概念上还存在一些分歧,而导致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对金融与科技的本质认识有所偏差。可喜的是日前央行强调要划清互联网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指出Fintech企业要与持牌机构合作才能从事金融业务,明确了“技术是技术,金融是金融”,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奠定了基础。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趋势,是寻求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在新科技与专业性中寻求平衡与发展。 从技术提供者到金融行业的创新者 在新技术运用与金融专业的结合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概念在国内风光无限,而“金融科技”则是国外较为普遍的提法。显然,金融科技的范畴远远超过了互联网技术,还包括智能机器人、VR、生物验证技术等新科技的方方面面。同时“金融科技”概念强调在金融体系中更积极地更多地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提倡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平台管理。 单纯从字面上看,金融科技(Fintech)可以理解为金融服务和科技的结合,而所谓的金融科技企业的本质,则更应该体现为面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系统开发和技术提供者。金融科技(Fintech)并不是一个从天而降,从金融行业外部突然冒出来的特殊领域,追根溯源,可以说是过去数十年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大规模IT投资而催生领域。 从美国专业杂志American Banker近年来公布的Fintech企业情况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就是,该类企业逐渐从金融行业的技术提供者变身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早期的Fintech企业主要是指向金融机构提供具有更强金融专业功能的,更高安全度和信赖程度的IT系统供应商。然而,最近越来越多的Fintech企业更加倾向于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服务的领域覆盖了家庭账单管理、会计软件、贷款、结算等诸多方面。以前站在金融科技前沿的这些IT企业,悄然变身为金融领域的创新者(或称为搅局者),以至于到目前来看,在人们的视野中形成一种错觉,就是认为“Fintech企业”就等于从事金融服务的企业。 追求新技术与金融专业性的平衡发展 从曾经集中于系统的研发,为金融行业提供金融技术支持,到现在开始面向用户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反映出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的特征是在IT技术与金融专业性之间寻求平衡。 以银行业为例,全国性结算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自动取款机(A TM)的普及,以及近年来的网络银行,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等等的发展,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还是从金融服务提供方的角度,都要求金融行业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行业服务的形态和内容。比如,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大大增强,而智能手机的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浅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几十年来,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其发展趋势究竟应该怎样来描述才更加合适,也许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金融理论知识、以及接触到的资料和实际情况,初步归纳了金融业发展的十大趋势。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金融 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业从体制、管理到业务、监管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有人称之为金融改革,有人把它叫为金融革命,还有人称其为金融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金融业的变革一直未曾中断过,金融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归纳,其发展主要有以下十大趋势。 一、混业经营是众望所归,但需要一个过渡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业经营的某些弊端开始凸现,毕竟分业经营在某种程度上人为地分割了金融市场,这就造成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在业务上不能形成互补,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长短期资产和负债难以适时转化,妨碍了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环境的变化呼唤金融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金融信息的传播速度、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张能力、金融监管水平都大大提高,使金融机构可以涉足原先没有能力涉足或不敢涉足的非传统领域。另外,混业经营也是分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从全球大环境看,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但普遍实现混业经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为实施混业经营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其前提条件之一是金融市场化程度要高。第二个条件是有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条件之三是法律制度要完善。第四个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直接融资比重上升,且融资趋向证券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融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直接融资比重开始上升。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才能力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而 人才培养模式依旧。课程设置仅仅简单地沿用本科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也没有体现,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致使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实际教学中存在大量问题。 单从教材方面看: 1.目前普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学院安排的英语 课多于商务课,技能训练成为学期教学活动中的“点缀”。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随意性太强。 2.可选的高职商务英语教材少。纯英语教材多,商务 知识教材有,但能将两类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的教材并不多。教材内容陈旧。教师只好选用本科教材或考证教材。具备运用英语技能解决商务方面问题的能力的学生人数在整体人数的比例不高。 3.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训实习内容脱节。课程结构 体系偏重理论性,更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不能反映一线岗位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 4.教材不能全面地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现行教材内 容只能单纯性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毕业生在实际1=作中表现出本行业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准缺失,与企业期望值有一定差距。 四、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商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1.开发团队 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商务英语校本教材的编写团队应 由学院、行业专家、教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共同组成。结合“企业型专业”的专业建设模式,从市场调查结果入手,由用人单位提供典型岗位人员能力和工作任务需求,同时,听取教师、毕qk生在一线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邀请行业专家对课程体系和教材设置、内容进行评审。只有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作用。 2.任务确立 商务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以岗位工作群的工作任务过

当前中国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

一人民币升值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有人民币资产和票据是世界话题,外币大肆进入中国的趋势很难改变,长牛市场格局不变; 2、居民存款搬入证券市场,造成所谓的“流动性泛滥”,给政府出了很大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政策导向明确告诉大家,一定要打击股市投机,树立投资理念,事实上市场已经有了回应; 3、外汇储备暴库、“全民炒股”和中外机构博弈己经影响了金融平衡,出口退税政策、QDII等新政,告诉大家国家己实质性考虑外汇平衡问题,有时会牺牲局面利益,才能保证大局健康发展; 4、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对大型国企IPO和全流通有利,政府既不希望证券市场大幅涨跌而造成对政治、经济的伤害,但又挡不住瞄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的冲击,只能用政策来调控这个市场; 5、大力发挥基金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将是今后的主流方向,现在大批股民的热钱将不断回到基金市场,符合政策导向,选择好的股票将成为基金公司的事,而选择好的基金品种,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社会话题。 我的最后结沦:少碰股票、选择好的时机和基金品种,分享证券市场带来的财富。 当前中国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发展 一当前宏观金融形势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隐忧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当前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膨胀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 据初步统计,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1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0万亿元,同比增长20.66%,本外币贷款一季度新增912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8342亿元,同比多增238亿元。为了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包括将自4月25日开始再次提高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和再贷款浮息政策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央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货币供应量增幅偏快,今年以来M1和M2实际数据均高于预测;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比年初预期高出10个百分点。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将有助于控制货币投放和贷款增加速度,保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二,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例依然过低,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虽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发达,企业直接融资困难,直接筹资不便利的问题,但是如此高的间接融资比例为全社会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三,M2占GDP的比重过高,到2003年,我国 M2占GDP的比重已经接近200%,这种高比例除了在极其个别的国家外,在全球范围内是没有的。虽然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过大的M2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中融资过多依靠银行体系,风险集中度偏高。第四,总储蓄率依然偏高。2003年我国的总储蓄率进一步上升到47%,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所占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首先,金融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其次,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自2003年起,还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市场产品的逐步多样化,不仅包括金融债、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公司股本和债务性债券,而且在证券和银行业产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ABS、MBS和CDO 等银行类创新产品、开放式基金等证券类创新产品都有强烈的需求。第四,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出现,例如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等。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存在产品匮乏、简单化的问题,金融深化程度还不足,在不少方面还存在创新压抑的现象和问题。 三、经济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进一步发展,要求有关部门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与此同时,金融产品必然发生相应的转变 首先,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随着国民待遇的实现,市场准入的逐步放松,金融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均要求我国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其次,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于可201100130045 金融2班 镡晓艳201100250038 金融2班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改革突飞猛进,特别是逐渐与国际金融接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本文在对我国金融业改革进行总结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际金融发展背景下我国金融业改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业改革方向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一个国家能否具有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风险的流动与分散、产品的定价与创新、财富的培育与管理。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如何建立起与自身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市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1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2007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通过海外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于外需,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当美国遭受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肯定免不了受影响,关键是在于影响的大小,而由于人民币币值一开始低估,人民币现在面临的升值压力将会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市场。 1.1 金融结构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金融结构的发展问题也渐渐凸显,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失衡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这制约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由于金融结构的明显不合理,出现了很多制约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所以其现在的结构状态仍然不能满足现在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的金融效率。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组织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票,证券和区域城乡合作金融等四个层次组成,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横向看来,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仍处于一个很低的位置,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足。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主体不够完善和成熟,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是很多,已经发明的金融工具的运用次数也很少。金融市场的交易价格也还不合理,比如证券市场,我们要把参与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收入从买卖差价上转移到资本利得上来。综上所述,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都有待改善。 1.2 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发展较良好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发展,在加快资金流动,资源优化配置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合作得很好,这样才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1.3 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经济贸易逐步加大,在国际经济领域里,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国际资本的转移、国际劳务的输送、国际商品的买卖、黄金及外汇的买卖和国际资金货币体系运转等各方面都依赖于国际金融市场来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新的融资手段、投资机会和投资方式层出不穷,金融活动也凌驾于传统的实质经济之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国际金融市场在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地位,对于我国来说,做好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内涵及作用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往来的场所。它是在国际化生产的条件下建立的,并且随着国际之间长短期资金借贷和国际贸易逐渐成长起来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经济化的重要一部分,对促进国际经济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资金的国际化 由于跨国大公司的经营方式是商品销售随着生产地域的变化而发生转移,这样就导致需要在世界各国范围内进行资金调配。国际金融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功能,它能够有效的提高跨国公司生产、流通中的游离资金的利用程度,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良好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促使国际融资的畅通化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具有国际融资的能力,并且全球各国都可以充分利用和调配这部分闲置的资金,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建设所用,久而久之,国际金融市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资金汇集的场所。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别 (一)按交易种类划分 根据国际金融市场中交易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三种。期权市场主要是从事期权的交易;期货市场的交易类型是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期货、贵金属期货;现货市场就是做现货交易的场所。 (二)按借贷期限划分 通常资金信贷按期限可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其中短期和长期的界限为一年。资金信贷时间在一年以内的交易为短期资金市场;当信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前景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前景分析 于阳如/文 【摘要】本文依次通过政策层面、供需情况、资本状况、业务创新情况四个层面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并由此推出其未来的拓展前景。后续分析总体上以需求方向,新兴资本力量,金融风险规避的有效方式,外部力量进入情况,体系构造完善程度,改革推进状况六个维度来展开论述。最后得出本文结论:国家金融政策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放开,预计到2021年,农村金融市场可以发展成为体系健全、网点广布、工具齐全、竞争充分、交易频繁、运行有序、监管有力的现代化金融市场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分析;拓展前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公报披露,我国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66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0012亿元。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88717亿元,增加14803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3555亿元,增加396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75162亿元,增加10838亿元。可见农村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了。 农村金融市场作为现代化农业经济的核心,必然成为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三农”事业的发展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外经验看,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是促进农村业和金融业良性互动的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国也应当加快农村金融市场拓展的步伐,以此促进农村业和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一)政策层面分析 从2004年一直到2012年,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三农”问题。国家政策旨在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业务和小额信贷组织。 2012年2月24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本次准备金率下调主要因为当前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偏高,存款大幅减少,影响银行放贷。目前,农村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多,“存准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加强金融对农村实体经济的支持。 此外,部分省份已经出台政策其中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提到,将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纳入担保物范围。该举措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贷款难的尴尬局面。 (二)供需情况分析 从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情况来看,中国农业银行逐渐撤并基层分支机构,退出了农村信贷市场;农业发展银行也没担当起为农村发展发放政策性资金的角色,只是代理财政发放粮食收购贷款。广大农村只剩农村信用合作社还发挥着正规金融供给者的作用。这也为非正规金融供给者提供了广阔空间。 农村金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却难以得到满足。究其原因是农户数量极其庞大,相应地对资金的总体需求就非常庞大,而当前大多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和配套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多层次的融资需要。农村信贷需求的局限性也是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资本状况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与农村经济结构极不对称。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受到政府限制,始终处于“黑市”状态,从而造成农村金融业务的“非农化”,农村相对于城镇而言,融资渠道比较窄,资本的运作能力也相形见绌,资本在农村形成不了高地,使得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 (四)业务创新情况分析 在业务创新方面,涉农金融组织必须站在“三农”用资方的立场,想用资方之所需,不仅要满足现有的“所需”,还要挖掘潜在的“所需”,让用资方享受到真正的超值服务。 此外,农业上市企业对农村金融业务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处于农业产业链条前端的种业类上市公司如隆平高科等以及处于末端的双汇发展、伊利股份等的经营成功似乎昭示着农业未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

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和未来职业规划 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在我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所有人,都需要资金融通,不论长期的或短期的资金需求,不论国内的或海外的现金需求,不论即期的或远期的资金需求,金融业都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其次赚到一点钱的企业或个人,他的金钱需要有个存放或运用的去处,金融业正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而且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的进入,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民营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也会在增加,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会有很多的发展机会。 一,九类金融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急缺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基金经理、精算师、副总裁级高管、稽查监管人员、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九大类人才。 金融分析师(CFA):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得CFA资格几乎是进入投资领域从业的必要条件,全球至今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而我国大陆,目前约50人拥有此资格,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人。 金融工程师: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特许财富管理师:5年以上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其要求之高,很少人能通过。 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投资管理人才主要包括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等。 稽查监管人员:有能力胜任者,只有在薪水能高于原先30%到40%才愿意跳槽。 二,金融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 1、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此为入门证书,是进入证券行业的必要证书。共考五科:基础,交易,发行与承销,技术分析和基金。 2、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一样,也是入门所需证书。高中学历以上报考即可,共考两科,基础和法规。金融期货即将推出,俱期货人才应该会变的抢手。 3、保险中介人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分为(1)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2)保险经纪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4、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 Advisor)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5、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 Analyst)也被称为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他们一般就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这些公司或公司客户作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CFA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的简称,也称“特许金融分析师”,它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称号,由美国“注册金融分析师学院”(ICFA)发起成立。 有“全球金融第一考”之称的CFA证书是证券投资与管理界的一种职业资格认证,是由美国投资管理与研究协会AIMR现名为CFA INSTITUTE于1963年设立的,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考试,也是全美及全球重量级财务金融机构投资及分析从业人员必备的证书。鉴于CFA考试的正规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其资格在全球金融领域内受到广泛的认可,是进入银行、投资、证券行业的从业通行证,被戏称为“华尔街的入场券”。(https://www.doczj.com/doc/e52429314.html,) CFA考试侧重于投资和财务分析理论,比较适合金融机构研究和投资管理人员、金融专业的博士或硕士。CFA资格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

农村金融市场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e52429314.html,/) 农村金融市场论或农村金融系统论(Rural Financial Systems Paradigm) 农村金融市场论的概述 在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过程中,主要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市场论或农村金融系统论(Rural Financial Systems Paradigm)逐渐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是在对农业信贷补贴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主要理论前提与农业信贷补贴论完全相反: (1)农村居民以及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对各类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的研究表明,只要提供存款的机会,即使贫困地区的小农户也可以储蓄相当大数量的存款,故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 (2)低息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抑制了金融发展。 (3)运用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是导致贷款回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 (4)由于农村资金拥有较多的机会成本,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是理所当然的。 农村金融市场论完全依赖市场机制,极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该理论认为,利息补贴应对补贴信贷活动的一系列缺陷负责,而利率自由化可以使农村金融中介机构能够补偿其经营成本。这样就可以要求它们像金融实体那样运行,承担适当的利润限额;利率自由化也可以鼓励金融中介机构有效地动员农村储蓄,这将使它们更加不依赖于外部的资金来源,同时使它们有责任去管理自己的资金。 农村金融市场论的评析 农村金融市场论虽然替代了农业信贷补贴论,但它的功效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例如,通过利率自由化能否使小农户充分地得到正式金融市场的贷款,仍然是一个问题。自由化的利率可能会减少对信贷的总需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农户获得资金的状况,但高成本和缺少担保品,可能仍会使它们不能借到所期望的那么多的资金,所以,仍然需要政府的介入以照顾小农户的利益。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有适当的体制结构来管理信贷计划的话,对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市场的介入仍然是有道理的。 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论,农村金融改革是十分重要的:(1)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蓄动员是关键;(2)为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求,利率必须由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3)农村金融成功与否,应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资金中介额)与经营的自立性和持续性来判断;(4)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制度;(5)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不应无理取消。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