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鲁山山行①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

参考答案:

14.(8分)

(1)“改”,即变化,(1分);紧扣了题目“山行”,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1分)。“迷”是沉迷,沉醉。(1分)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1分)

(2)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分);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2分)

8.、简要分析诗中的“改”字的妙处。(4分)

9、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8、(4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以“改”字体现“行”,点明诗题“山行”,着一“改”字,将前句“高复低”具体化,呼应吻合。

9、(4分)诗人通过描绘鲁山层峦叠嶂,高低起伏,熊鹿林泉,云外鸡声等自然美景,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4、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4.本诗记叙的是作者在时节独行鲁山的一段经历。(1分)

15.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陈述喜好,再以写景照应点题。

B.颈联对仗工整,多视角描写动态之景。

C.尾联问句传达焦急,声音则反衬寂静。

D.全诗语言既清新自然,又不失质朴美。

16.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颔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14.(1分)(深秋,秋天)

15.(3分)(C)

16.(4分)先用“好”直抒胸臆,赞美山峰表达欣赏之情;再描写曲折高低幽深变化的山峰和小径,以及自己因入迷和独行而迷路的情况,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2分)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初二古诗词《鲁山山行》阅读

初二古诗词《鲁山山行》阅读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持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使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 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 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个类情况一扫而空,兴 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 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 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 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 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持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 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但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语文中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酝酿.(niàng)确凿.(záo)迸.射(bang)周道如砥.(dǐ) B.阴霾.(mái)家醅.(pēi)真谛.(dì)强聒.不舍(guō) C.瓦砾.(lì)拮.据(ji?)蓬蒿.(hāo)千山万壑.(ha) D.栖.息(qī)翩.然(piān)喧.嚷(xuān)气吞斗.牛(dòu)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2分) A.威慑屏障襁褓变幻多姿 B.喑哑溺爱慰藉粗制滥造 C.栈桥倒坍陨落芳草凄凄 D.凋零亵渎惬意通宵达旦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2个)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2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古诗文默写(6分) ⑴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中代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修身养德的文句。陶渊明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提醒我们要淡泊名利;周敦颐的“,”(《爱莲说》)告诉我们要洁身自爱。 ⑷过去,“路”大古典诗词中:“,”(填写含“路”字的古诗词名句);今天,“路”在中国宏伟蓝图里,一带一路联世界,全心全意和天下。 6.阅读《骆驼祥子》,感悟名著魅力。(4分) ⑴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城县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图(1分)理由:(2分)。 ⑵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1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请阅读以下三则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 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 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 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 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 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创作背景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

八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清楚。2.本试卷共四个大题,24个小题,全部答在试卷上。3.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请你认真书写,卷面要求整洁、规范、美观。(卷面分3分) 2、按要求默写。(8分) (1),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夜久语声绝,。杜甫《石壕吏》 (3)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 (4),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5)高峰入云,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白头吊古风霜里,。陈与义《登岳阳楼》 (7)复行数十步,。陶渊明《桃花源记》 (8),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9)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3、成语填空(3分) (1)()然无存长途()涉因地制()()声匿迹 (2)写出2个有关军事的成语。 4、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中含有文字意义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仿照例子,从下列2个字中任选1个,解说该汉字形体特点和表示的意义。(2分) 炙采 ():外面象房屋,里面象火。表示火烧房子之意。灾例 1 / 10 5、名著阅读:初中以来,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了《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其中有很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从中任选一部,简要分析主人公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性格特征。(2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爱莲说》作者,字茂叔,朝代哲学家。(2分)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 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1)可爱者甚蕃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4分)(1)濯清涟而不妖()(2)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3)水陆草木之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9、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2分) 12、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美好的品质?(32 / 10 分) 13、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M,两端宽9.6M,中部略窄,宽9M。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M,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个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鸷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4、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3分)

最新《鲁山山行》练习题

《鲁山山行》练习题 作者: 加入日期:15-01-06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径:小路。④熊升树:熊爬上树。⑤何许:何处,哪里。 【参考译文】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恰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呢。 【文学常识】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主张诗文革新,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反映。诗风古硬平淡。 【阅读训练】 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 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说说尾联的妙处。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6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4分) 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4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山东淄博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山东淄博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恬.静(tián)潜.意识(qiǎn)饶.有兴趣(ráo) B.贮.蓄(zhù)霓.虹灯(ní)箭拔弩.张(nǔ) C.祈.盼(qí)捅娄.子(lóu)前仆.后继(pū) D.勾.当(gòu)庄稼茬.(chá)锋芒必露.(l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站位更高,视野更开阔,演泽形式更丰富,诗与歌与情相得益 ...彰--《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以更新 更美的面貌贏得了观众的精神和鸣。 B.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 ....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C.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 ....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 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宏阔的背景、惊心动魄的倩节、炫丽震撼的视听效果,让观众感觉焕然 .. 一新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小一把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为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是振兴传统节日、保护传统村落,还是打造文化精品、挖掘非遗项目,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不竭动能。 B.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香港、澳门、珠江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C.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査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19.81分钟,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的成年人不少于四成以上。 D.我市已经举办了十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是淄博的重要城市名片和盛大文化节日。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 ①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 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 ③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的恢复出明文。 ④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他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④①③D.②①③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7.默写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第六单元)文言文默写及阅读分析附答案 一、填空式默写: 1.至于夏水襄陵, 。 2.其间千二百里,,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5.高峰入云,。两岸石壁,。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6.自康乐以来,。 7.月色入户,。 庭下如积水空明,,。 8.何夜无月,,。 9.大雪三日,。 10.,天与云与山与水,。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1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12.,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 ,但使愿无违。 13.征蓬出汉塞,。,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4.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 15.,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晴空一鹤排云上,。 17.适与野情惬,。霜落熊升树,。 18.谁道人生无再少!。 二、提示性默写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良多趣味。夏:,。 秋:,。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山河秀丽句) 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4.故渔者歌曰:“,。”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

理解性默写答案

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道出以归隐而自豪且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或画龙点睛)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归园田居》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 《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6.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10. 《渡荆门送别》中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1. 《登岳阳楼》中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的句子是: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12. 《登岳阳楼》中表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的句子是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13. 《登岳阳楼》中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的句子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4.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送友人》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和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6.《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7.《送友人》中以景色描写比喻游子之心,故人之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8.《送友人》中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酝酿(niàng)确凿(záo)迸射(bèng)周道如砥(dǐ) B.阴霾(mái)家醅(pēi)真谛(dì)强聒不舍(guō) C.瓦砾(lì)拮据(jié)蓬蒿(hāo)千山万壑(hè) D.栖息(qī)翩然(piān)喧嚷(xuān)气吞斗牛(dòu)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2分) A.威慑屏障襁褓变幻多姿 B.喑哑溺爱慰藉粗制滥造 C.栈桥倒坍陨落芳草凄凄 D.凋零亵渎惬意通宵达旦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2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 事,他们因为不同的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2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元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5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5.古诗文默写(6分) (1)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2),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中代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修身养德的文句。陶渊明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提醒我们要淡泊名利;周敦颐的“,”(《爱莲说》)告诉我们要洁身自爱。

鲁山山行的教案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qiè):心满意足。 ③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④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⑤幽径:小路。 ⑥熊升树:熊爬上树。 ⑦何许:何处,哪里。 ⑧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主题 这首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鉴赏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2套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游山是为了,玩水是为了,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几△乎(jǐ)提炼 B.强△调(qiāng)淘冶 C.特殊△(shū)鼓厉 D.匹△夫(pī)夸耀 (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2分) A.赋诗 B.旷怀 C.寻真 (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2分)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将近) C.幽绝久远(极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 D.互相轩邈(高)良多趣味(很,甚) 3.下列对句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016年中考语文模拟命题比赛试卷34(含答案)

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与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与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相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4分)【据试题研究改编】 你一定不会忘记:在风雪mí▲漫的北国,毛泽东登高望远,诗性勃发;郑愁予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爱的使者;江河在静mì▲的夜晚遥望星空,闪烁的星星勾起他柔软的温情与朦胧(A.róng B.lóng )的憧憬(A.jǐng B. jǐn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3分)【据试题研究改编】 A.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体味。 B.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日前同时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中止垄断调查的申请,承认企业在互联互通及价格上存在不合理行为,同时承诺全力整改。 C.《捉妖记》能在一众商业大片之中脱颖而出,这与其精良的制作是分不开的。 D.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3.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连贯的一项是( )(3分)【据试题研究改编】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

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据试题研究改编】 A. 国家要发展,人民要过上好日子,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发展,更要有 道德上的追求。 B. 全国主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交通较大年初一明显上升。 C.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一半的特大交通事故是3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造成的重大损失。 D.郭庄原是私家园林,因此月季展不是花海似的大场面,而是走精致和文艺路线,胜在品种繁多和设计精巧。 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据金华2015模题改编】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风景各异,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写景佳句: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绿树村边合,▲”一句为我们展示了优美的农村风光;梅尧臣在《鲁山山行》里为我们描绘了“▲ ,林空鹿饮溪”的霜降临空的山涧深秋景象;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中的“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一句让人感受到充满生机的春景。面对美景,有些文人则借景抒怀,杜甫在《登楼》中用“▲ ,▲”两句囊括天地,把自然、国家和个人情思融在一起;刘禹锡《陋室铭》中▲ , ▲”两句则借描绘陋室环境的幽雅,来表达自己志趣的高洁。 6.名著阅读。根据提供的材料,填写相应内容。(4分)【原创】(1)填人物,说性格。 A.“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2)说情节。 C.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湖北孝感卷

孝感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5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2分) A.酝酿.(niàng)确凿.(záo)迸.射(bèng)周道如砥.(dǐ) B.阴霾.(mái)家醅.(pēi)真谛.(dì)强聒.不舍(guō) C.瓦砾.(lì)秸.秆(jiē)蓬蒿.(hāo)千山万壑.(hè) D.栖.息(xī)翩.然(piān)喧.嚷(xuān)气吞斗.牛(dòu) 1.D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气吞斗牛”的“斗”应读“dǒu”。故选D。 2.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2分) A.威慑屏障襁褓变幻多姿 B.喑哑溺爱慰藉粗制滥造 C.栈桥倒坍陨落芳草凄凄 D.凋零亵渎惬意通霄达旦 2.C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形似字的字形。“芳草凄凄”应为“芳草萋萋”。故选C。 3.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的故事,他们因不同的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3.C 【解析】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比肩接踵”意思为“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

不能用来形容“故事很多”,“不胜枚举”意为“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故第一空应为“不胜枚举”;“缘由”意为“机缘”,更符合文意;“播撒”意为“一般指把作物种子抛到田地里”,“种子”与“播撒”搭配更合适;“伟大”意为“十分崇高卓越”,“高尚”意为“有意义、不庸俗”,二者有程度上的差别。故选C。 4.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2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4.A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病句。A项用词不当“目不暇接”的意思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董卿“旁征博引”“炒语连珠”的话语不是物品,不能令人“目不暇接”。故选A。 5.古诗文默写。(6分) ⑴好峰随处改,(梅尧臣《鲁山山行》) ⑵,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⑶在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有许多修身养德的名句。陶渊明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提醒我们要淡泊名利;周敦颐“,”(《爱莲说》)告诉我们要洁身自爱。 ⑷过去,“路”在古典诗词中:“,”(填写含“路”字的古诗词名句);今天,“路”在中国宏伟蓝图里,一带一路联世界,全心全意和天下。 5.⑴幽径独行迷⑵不畏浮云遮望眼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链而不妖⑷示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梅尧臣《鲁山山行》高考诗歌精读

梅尧臣《鲁山山行》赏析 古诗鉴赏 0105 0802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介绍 梅尧臣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点,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诗写景形象,意于言外。他的《田家四时》、《田家语》、《汝坟贫女》、《襄城对雪》、《鲁山山行》、《晚泊观鸡斗》、《东溪》、《梦后寄欧阳永叔》等诗都体现了这种造语平淡而意在言外的作诗主张。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本。 赏析: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2018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8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整理的2018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狼藉/慰藉炫耀/头晕目眩凫水/袅袅烟云 B.谰语/斑斓憔悴/鞠躬尽瘁躯壳/金蝉脱壳 C.绽开/沉淀赫然/万恶不赦横渡/涕泗横流 D.帷幕/蓦然劫难/在劫难逃亘古/断壁残垣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一霎时姗姗来迟冥思遐想 B.羸弱戈壁滩一反既往豁然贯通 C.深邃颤巍巍更胜一筹狂妄自大 D.娴熟文绉绉重峦叠障混为一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传唤来的同乡集资把他保了出来,问他事由,他只是说自己一时糊涂,走错了人家。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___阴影。 ⑵2015年“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通过展现医生们的感人故事和崇高境界 ____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⑶谈论沂蒙精神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_____,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A.蒙受弘扬妄自菲薄 B.蒙受宣扬妄自尊大 C.承受弘扬妄自尊大 D.承受宣扬妄自菲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B.第六届中国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灯朱成玉阅读理解答案 【篇一:初2015级12月月考试卷(语文)】 测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本期的学习生活已进入后期,你一定想了解自己这段 时间语文学习的情况吧!那就静下心来做一做,给自己一个反馈。 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加油!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a、荡然无存天衣无缝再接再厉月明风轻 b、一筹莫展吹毛求疵 消声匿迹物竟天择c、声色俱厉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眼花缭乱 d、 丰功伟迹原形毕露精疲力竭不可明状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 项是()(3分) a.父亲是一个最重孝道的人,他在爷爷面前总是 连声诺诺....。b.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 c.他整天心事重重,若有所失.... 。 d.这篇文章的毛病就在于重复罗嗦,洋洋洒洒.... 一大篇。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小说《芦花荡》具有传奇色彩,塑造了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 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抗日老英雄形象。 b.《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字善长,是北魏地理学家。 c.西蒙诺夫的《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它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 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之躯凝结起来的国际友谊。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雕刻核舟的人是王毅,雕刻的内容 是苏轼游赤壁。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大渡口一家老茶馆,茶水费仅需一元,老板说赚的是街坊们喝出 的人情味。 b.毕业于北大的80后女孩思思,近日将代表重庆加入“汉服模特大赛”。 c.多种台湾特色产品将在江北观音桥商圈展销,邀请了50多家台 湾企业前来参展。 d.由于持续降温,前来各大医院就诊的小孩比 往日增加了大约三成左右。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4分)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秋季班)-第3课《鲁山山行》《淮中晚泊犊头》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季班) 最 新 讲 义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秋季班)辅导讲义 复习并默写《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儿女情长梅主簿 梅询是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的,当然希望侄儿也走这条路,可一年又一年过去,科场中的梅尧臣屡战屡败,直到老大不小,连举人的头衔也没挣上。梅询想,科举误前程,可不能误家庭,于是在梅尧臣26岁那年,替他完了婚,娶的是当朝名宦谢涛的闺女,谢涛当时是西京(洛阳)留守。北宋时,朝廷设在东京,又叫汴京,即开封;西京是陪都,即洛阳。可见,梅尧臣岳丈手中的权力是很大的。 成家立业了,精力势必更为分散,考虑到读书的路更难走,梅询不得不决定让梅尧臣走门荫之路。不久,梅尧臣很不情愿地成为桐城县主簿。这是个县官,主要是掌管一县公共财物的出纳,户口、账簿的注销等。 新婚不久,梅尧臣可能还有点儿女情长,好在宣城与桐城相隔不远,他可以骑着马常常往返其间,但路上的惊吓也不小。 一个秋天的傍晚,梅尧臣带着一名仆人,走进山区。俯视脚下,云雾缭绕。山间的小溪,深不可测。走到半山腰,山风紧吹,惊得树丛中的鸟儿突然起飞,身后飘下片片树叶。长长地藤蔓攀附在老树上,蓊蓊郁郁。石缝中长出的果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着实可爱。松鼠见有人来,飞奔在树梢上。 行走间,马突然收住蹄子,竖起两耳,屏住微喘的鼻息,浑身瑟瑟发抖——尧臣知道,这是马嗅到老虎气息的反应。 尧臣吩咐仆人立即就近投宿在山民家,解鞍下马,早已吓出一身冷汗。第二天天大亮了,尧臣才敢起身。回到家,把这惊险的一幕告诉妻子,谢氏也替丈夫害怕,便嘱咐尧臣说:“山路遥远,又不安全,以后尽量少回来几趟吧。” 所幸尧臣在桐城干了两年后,就调往河南县了,这里离洛阳已经很近,声望显要的岳丈大人也在这里,因此,职务虽然依旧是主簿,但事实上是一种升迁。 在这里,他认识了从此成为挚友的欧阳修。看了尧臣的诗,欧阳修写道:“圣俞翘楚才,乃是东南秀。玉山高岑岑,映我觉形陋。”真正自叹弗如。圣俞,梅尧臣的字。 【知识点一】 主要内容 《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遗。 创作背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