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摘要:红学一直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重点,书中人物研究也因此成为了文学届的热门话题。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淋漓尽致,鲜活生动,除了主人公之外,还有很多人物形象的刻画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细细品味,例如秦可卿,刘姥姥等,他们的性格也都深刻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心理写照。本文从刘姥姥三入大观园入手,深度分析了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刘姥姥;形象特征;人格魅力

《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中,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数非富则贵,面部俊朗,锦衣玉食,腹有文墨。而刘姥姥的出场,却如一桌摆满山珍海味的盛宴,冷不丁蹦出一颗拖泥带水的土豆儿,——让人新奇之余,不免有些倒胃口,让人扫兴。纵观前两次进荣国府,家境贫寒的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出尽了洋相,成为上至主子,下至奴仆竞相取笑的“女清客”,完全丢了颜面;而她自己也装疯卖傻、存心附和,弄得丑态百出,让我们都替她羞愧、难过。不过,我们要明白她这样做的背景。从小说中不时出现的只言片语间,透露着这样的信息: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只发生在少数人的上层社会中,而身处阶级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连年灾荒,官吏盘剥,弄得他们始终在贫穷与饥饿的死亡线上苦苦挣扎,始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刘姥姥就是其中的一员。年关的窘境和来年的生计,让她感受到了世间深深的恶意,生活难以继续,女儿女婿也不争气,老来无依靠,为了适应艰难的环境,刘姥姥不得不圆滑自身。在农民穷困潦倒的时候,到贾府“打秋风”成了刘姥姥一家唯一的希望。

刘姥姥这一人物代表了社会最底层,她的举动言语完全体现着劳苦农民在当时社会中的无奈与苦衷,但她又拥有极大的智慧,她懂得变通,所以能够在荣国府这样的大富大贵之地打得“秋风”,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刘姥姥的智慧,义气与淳朴,和她智慧背后穷苦人民的无奈。

一、深藏不露的语言智慧

《红楼梦》由曹雪芹先生“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驾驭文字的境界远远高于我们。语言、诗词固然优美娴熟,更难得的是,作者就像一个演技高超的艺术家,善于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把每个对象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使读者不至于混淆。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辗转回旋半天,也只见到了王夫人的配房——周瑞家的,客套寒暄之后,说出这般令人叫绝的话:“原来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嫂子特致意罢了1”。先不说自己向主子打秋风,反而先奉承奴才一番。周瑞家的明知其意,却也不好当面拆穿,何况人家给够了自己面子,听起来也很受用的;更厉害的是后一句,她不露声色、似有似无地将了周瑞家的一军:我的来意很明白,能不能见到正主儿,就要看你在这贾府里混得如何了。平日里习惯了仗势横行狐假虎威的奴才仆人们,岂能甘心给这村野老妪给看扁了?何况只是顺水人情的事儿,也于己无损,刘姥姥便顺利地进入了贾府。她在语言上的智慧,可见一斑。等见到了管事儿的凤姐后,刘姥姥早已被府中的豪华陈设、气派规矩弄乱了方寸,回话显得语无伦次,磕磕绊绊,处境十分尴尬。危难之际,作者又巧妙地安排了贾蓉来搅局,一箭双雕:既给了刘姥姥喘息的余地,又使她能够通过凤蓉对话,对凤姐的处事、秉性有了较多的了解。待刘姥姥察觉凤姐直爽、市侩的办事风格后,“方安顿了”,索性开门见山:我这穷亲戚就是来打秋风的,您瞧着办。甚至干脆蹦出一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低俗俚语来阿谀奉承,倒把周瑞家的吓了一大跳,“只管使眼色止他”。孰不知,这正对了凤姐的胃口,——只是“笑而不采”,颇有认可赞许、惺惺相惜之情,仿佛找到了语言上的知己,憋了好久的闷气,竟被这难登大雅的比喻,一股脑儿给吹散了,显得颇为得意。刘姥姥几句话,就赢得了荣国府的一把手——凤姐的好感。这为她今后争取更多的援助,铺垫好了道路,真让人由衷地敬佩这位目不识丁、浑身土气的语言大师!二进荣国府时,饱经沧桑,识得人间冷暖的刘姥姥,已经少了第一次的羞涩腼腆与难为情,早已成竹在胸。先大谈“长寿”,说中了贾母的内心期盼;再乱编“晚来得子”,赢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至于“雪下抽柴”之类,连宝玉、探春“这些哥儿姐儿都爱听”,竟都喜欢她了。等到了众人游玩大观园,酒席间玩乐之际,刘姥姥的语言智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宣牙牌令”时,刘姥姥不通诗书,看似颇为作难。实则不然,别说目

1《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不识丁,即便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只怕说出些酸文醋词来,也会令贾母她们厌烦倒胃、昏昏欲睡,——他们见的、听的太多了。刘姥姥索性一土到底,句句不离农村里那点事,“大火烧了毛毛虫”、“花落了结个大倭瓜”。这些个生长在深宅高墙里的女主子、公子哥儿,恐怕见都没见过活着的毛毛虫、大倭瓜,加之刘姥姥滑稽可笑的神态、手舞足蹈的动作,便更觉得新鲜有趣,越发离不开她了,由此可见,刘姥姥以她的智慧的言语赢得大众的好感。

二、超乎寻常的机敏远见

刘姥姥进贾府的原始目的,就是向贾府打秋风,以解家中燃眉之急的,获得生存的机会。比起“竟将大半条街占了”的宁荣二府,王狗儿夫妇的那点儿家当,说它是芝麻绿豆,听起来也不算刺耳了。更何况在“这年秋尽冬出”之际,一家人连日子也过不上来,顶梁柱王狗儿束手无策,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但也只能“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里闲寻烦恼”,倒是寄居在此、帮忙捎带蹭饭的岳母——刘姥姥,表现得积极乐观,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并想出了这一可行的方案。只此一事,就可以得出结论:如果王狗儿夫妇算是寻常人,那么刘姥姥就是超乎寻常的人。这门显赫的亲戚本是他王家的,还连过宗。王狗儿在山穷水尽青山尽无之时,竟然连想过都没有,或者说是想都不敢想。现实中,恐怕这也是一般人的选择,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肯俯就。而对此只有耳闻的刘姥姥,却能够大胆地出谋划策,直至勇闯“侯门深似海”的贾府。刘姥姥的胆略远超这些。她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精准无误地找准突破口:“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简直就是有备而来!我们按刘姥姥的思路分析以上的话:虽说和王家结了亲,而能指望上的,只有和他家的二小姐关系不错,可人家已经出了阁,现在成为贾府的夫人,此时再去找金陵王家求援,怕是没有实际意义;若跑往贾府求二小姐,却早已事隔多年,人家还买咱的账吗?关于这点,刘姥姥也考虑到了:那王夫人上了年纪,善心依存,“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这事儿在她心中,已有七分胜算。对于打秋风这件事,刘姥姥的思路,在时间上,跨越了二十余年;空间上,考虑了不同地域的两个大家族。她甚至算到实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对其可行性还进行了准确评估,有了成功的把握,最后才定下了

计划。这与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的战略眼光竟颇有几分相似。二进荣国府,刘姥姥也有明确的目的,却是以报恩为幌子的。一进打秋风,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以后的苦日子还多着呢!得有个长远打算。机不可失,初尝甜头、洞察世态的她敏锐地发现,贾府是他们家最强大的保护伞,能得到经济上的实惠,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若能争取到这样的豪门贵族一丁点儿荫庇,地方上的官绅土豪怕是也要对王狗儿家恭恭敬敬,也能减少许多剥削压榨,获得喘息的机会,使得生活少些艰难。这样也就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至“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两个精彩的回目了。在这两回中,年过七旬、饱经沧桑的刘姥姥,成为贾府女眷们眼中的女清客。那些老少女眷在物质生活上,极尽奢华;而精神世界,除了几个略通赋诗作画的,多数女主子只能以听家戏、摸骨牌、闲聊天来打发时光。刘姥姥的进府,如同一针兴奋剂,使得老少主仆全都亢奋起来,有了乐子。她们不仅可以听到高墙外那些或真或假的新鲜趣事儿,更有了可以捉弄耍笑的对象、炫耀自己家底儿以满足虚荣心的对象。当然可以无所顾忌:刘姥姥的经济窘迫和村姑身份,足以使她们产生一种高高在上、沾沾自喜的优越感;而她此行的目的,可谓全世皆知,这就决定了刘姥姥只能“遭辱泪眼笑、受屈强逞欢”。然而刘姥姥知道必须得博得以贾母为首的女眷们、甚至奴仆们的好感和欢心。刘姥姥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迎合方式:对素来注重身体保养、希望长命百岁的贾母,两人年龄相仿,刘姥姥“陪着笑,拜了几拜,口里说:‘请老寿星安’”,言简意赅,耐人品味。这个称呼,出自虽不通文墨、却素信鬼神之事的老村妪之口,再合适不过了;用在此时此境,也显得极为高明机智,既传达了对老太君安闲、舒适、神仙般生活的羡慕和赞美之意,更表现了对老太君长命百岁、永享安适的恭敬祝愿,从心理上极大地满足了这位老贵妇人的渴望和虚荣心,同时自己也表现得不卑不亢,不是本色,不至于谈话中过分被动。比那些酸溜溜的“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用烂的赞美,高明得多了去了。果然,贾母听了很欢喜,不由得与之闲谈起来。而后,刘姥姥现编现卖的“晚来得子”一节,“暗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2婆媳俩儿都听愣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家的事儿吗?想那宝玉,也必是拜音菩萨恩赐的。不觉就把这感恩之情转化为了对刘姥姥“指点迷津”的感激之意,加深了对刘姥姥的好感。但我想,这绝不是刘

2《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姥姥信口说,是对人情世故洞察的长期积累,对富贵人家、善男信女心理的用心揣摩所得。这样随机应变的机智,也绝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三、知恩图报的淳朴品质

刘姥姥第三次进府,贾家已然不是名门望族,昔日的欢声笑语、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早已化为过眼烟云,映入刘姥姥烟眼帘的是萧条凄凉的景致:府内财物被官府明抄暗抢,被盗匪轮番洗劫,孤零零只剩得一副残破的空架子,苟延残喘;人物更是悲惨,元春因病暴毙,迎春受虐惨死,探春远嫁异国,惜春遁入空门,贾母抱憾而离世,黛玉饮恨以归天,俏晴雯寿夭因诽谤,美妙玉终陷于淖泥,七零八落……而唯一还在的是凤姐,这是贾府的残垣颓壁上最后一摸夕阳余晖。从头次打秋风成功、喜极失言的市井俚语,到二次游园两人一唱一和、逗人取乐的滑稽逗乐场面,再后又为巧姐儿瞧病、取名儿,刘姥姥似乎与凤姐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割舍。此时的凤姐儿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飞扬的神采,跌落到了“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凤凰不如鸡”的落魄境地,她已心力交瘁,几度失去神智,“只求速死”。刘姥姥的到来,使她又看到了一线生机,又是一根救命稻草,将自己的生命和女儿托付给刘姥姥,然而这一次刘姥姥的淳朴本性又得到完美展现。此时,她完全可以趁火打劫索要更多的财物,一下吃掉荣国府,凤姐儿除了命,相信什么都愿意给,并且绝不敢讨价还价。然而,刘姥姥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徒,“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哪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吧”多么朴实诚恳、感情真挚,知恩图报的话语,那马道婆之流岂不愧死几回!这时的刘姥姥再无心装傻弄痴,不计受辱前嫌,视金钱为粪土,一心一意地慌着挽救凤姐的生命,由此可见她的人性的光芒,当凤姐去世之后听说凤姐女儿有难又不惜代价,不为艰险的把巧姐藏起来,在人命关天之际,她宁肯放弃扫劫,也要帮助别人渡过难关。

《红楼梦》开篇的判词这样写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3”这既是对刘姥姥和凤姐儿之间恩怨的简短明了的总结,也是从

3《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侧面对刘姥姥这一侠义行径的高度赞扬,对刘姥姥的肯定。这样一个表面上看似滑稽可笑、诙谐幽默,甘当充当丑角儿的村野老妪,却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她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她阅历丰富、善良淳朴、机智风趣、知恩图报,处处给人以内在美的享受;然而她的市井之气令人生恶,但相比之下,那些衣着光鲜、话语文雅,看似风度翩翩的酸腐之流,虽身居庙堂、声威赫赫,却重复着乏味无聊、肮脏龌龊之事,实在让人望而生厌。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是小说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穷苦大众的代表人物,她的所见所感,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使我们更加认清了封建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这个看似穷苦憨傻、智商极低的女人,实则是大智若愚的人物,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解读《红楼梦》的新窗口,找出了一条研究封建社会阶级状况、兴衰变革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 齐彩虹.浅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J].《青春岁月》, 2014,(6).

[2] 范凌飞.试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多重作用[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 程力.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细论[J].《青年文学家》,2013,(14).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对《红楼梦》中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_2000字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它不仅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且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其高度的写人艺术技巧更令人叹为观止。曹雪芹运用表现艺术的方法再现了人物精神风貌,创造性的运用二极背逆原理写人,注重圆形人物的刻画,给我们留下一个个性格丰满,立体感强的人物。尤其在描写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三方面精雕细刻又十分真实自然;含义丰富能知微见著。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因此,成为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刻划人物,而且是成群地塑造出来,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是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共有四百之多,光是生动而著名的就不下百余。其中一些思想性格身份地位类似的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却能各人各面,千姿百态。作者异常分明地描绘出他们之间的差异。甚至在场合想仿,谈吐相近,神情相同的情况下,也能把各自的个性区分出来,使神态相似而不雷同,言语相近而不重复。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形式,不能

不说是因为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常采取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对比手法的结果。《红楼梦》中的形象体系,是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复杂庞大的系统,这个大系统中各种人物的排列组合,又形成了几个对照性质的子系统。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性格为一系统,副册与又副册中的性格又是另外的系统。 每一个对照系统又有若干对照层次,每个层次的性格又形成对照,从而形成一个不可重复的、立体交叉的多层次结构。为组成这样一个结构,作者往往采取两种写法。一是突出性格的主要特征,如贾宝玉的“爱博而辛劳”,林黛玉由于对生活保持着清醒而产生的超负荷的悲哀,特征非常鲜明突出,以致成为一种“共名”,但这不是类型化的典型,不是某种道德品质的化身,而是“渗透于思维和感觉、意志和情感、记忆和向往、语言和行动各个方面的个人特点”(傅继馥《古代小说艺术典型基本形态的演变》)“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他的思维和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和细腻,他的意志和情感是那样的坚韧和丰富,他的记忆和向往是那样的执着,他的语言和行为又是那样的乖僻,难怪使脂砚斋叹为观止。他说:“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于颦儿处更为甚,其囫囵不解之中实可解,可解之中又说不出理路。合目思之,却如真

试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起的作用

小人物大作用 ——试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起的作用摘要:以小见大自是文人写作惯用的手法,曹雪芹写《红楼梦》也不例外,刘姥姥看似一个不起眼的地位低微的庄稼人,而曹雪芹却安排了她三进荣国府,在贾家不同的状况时出现,成为一条隐藏的伏线,见证贾家的兴衰,可谓“旁观者清”,刘姥姥在这部小说中实是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同时,与贾府地位完全不匹配的刘姥姥的出场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侧面烘托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关键词:刘姥姥;贾府兴衰;侧面描写;塑造人物 正文: 刘姥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蕴含了许多深意的,无论是对情节的发展与连贯,或是对其他人物的描写都有一定的作用性。对一个人物加以深入的解析,才能更深一层的体认到这个人物在小说里的意义与地位,曹雪芹之所以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无非是想拉远其小说中叙述的距离,以便在贾府之外建立一个旁观的据点,以便完成其“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作用性使命,曹雪芹藉由刘姥姥一角,充分地见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 一、由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看贾府兴衰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耳闻目赌,“刘姥姥带了板儿,进城至宁荣街来。到了荣府大门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这是作者藉刘姥姥之眼,由外部对贾府所做的观察,而整部《红楼梦》中,也只有刘姥姥有此一内、外兼具的观察作用。荣府表面上是一派荣华繁盛的景象,由此“一进”便正式揭开了《红楼梦》故事的“正传”,便开始了对现实生活深刻的描写与对封建末期社会的解剖。 如果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只是作为整部《红楼梦》故事的开端的话,那么其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引出了贾府食、衣、住、行、玩等各个层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从第三十九回开始。这次刘姥姥所接触的人物之多,所见的场面之广,感受惊探之深,都胜过了第一次。角色也由“王家”的“亲戚”,转变成为了贾母的坐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浏览了“比画儿还强十倍”的大观园。第三十九回中借刘姥姥之口说:“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又四十回中写: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裏铁掀还沉,那裏拿的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刘姥姥也觑著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著糊窗子,岂不可惜?”作者透过刘姥姥的观察、体验、评论,进一步的表现了贾府主子们的享乐与奢侈,既写出了贾府鲜花着锦之盛,又伏下了其后的文笔。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一百一十三回。这时贾府已经土崩瓦解,面临着家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及其性格分析 黛玉多愁善感 宝钗贤德有容 湘云灿烂爽朗 妙玉冷霜孤傲 迎春儒雅随和 惜春孤僻冷凝 袭人柔顺体贴 李纨端庄秀丽 晴雯执着不驯 凤姐、探春、平儿灵活练达, 宝玉如宝似玉、脱俗超俗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红楼梦刘姥姥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她是个逗趣的人,在小说中所占戏份不少,是个很讨人喜爱的老奶奶,可不要小看这个人物,她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由她自然的引出了许多的人和事,那些“花儿”们在她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活泼。今在此对这个小人物进行形象分析,以飧读者。 一、刘姥姥其人 (一)、刘姥姥的出场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止下也有三四百余口;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荠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到还是个头绪。 就这样刘姥姥出场了,从这个出场可以看出,刘姥姥不是荣国府里的人,只是和荣府里有些“瓜葛”,提到她,是想借她引出贾府的人和事,所以她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刘姥姥的年龄 为了进一步了解刘姥姥,我们先从年龄上给她的形象来一个准确的定位。她三进6国府的年龄分别有多大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回贾母的问话:“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说:“还大我五岁呢”。可见她一进荣国府时是七十四岁。 贾母八十二岁寿终。刘姥姥听说了,三进荣国府应该已是八十七岁的人啦。

这么大岁数的农村人,能带着板儿、青儿来往于贾府,可见她不是一般的农村老妇,并不是疯傻无知的老奶奶,而是见过世面,身体硬朗,敢于做事,会做事的健康老奶奶。 (三)、刘姥姥家里的情形和年轻时的情形怎么样呢 小说里介绍说刘姥姥是“积年的寡妇”。可知她无子,且家里早已无人,只剩下她一个人。书中又说到刘姥姥女婿家祖上是京官,刘姥姥还见过王夫人。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门当户对,因此透过这些信息我们可知道刘姥姥年轻时家里景况非常好,是上的了桌面的富家少妇,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而且记忆力非常好。 二、有气魄、有头脑的刘姥姥 刘姥姥是红楼中唯一下层老年妇女形象。作品中她出场不多,笔墨不重,份量不大,但人物形象丰满,特色鲜明,位列群芳之中而毫不逊色。她出身卑微却不自卑,家境贫寒却不甘贫寒。在家庭生活陷入重大困境,家人懦懦,毫无作为的时候,她直面困难,挺身而出,深入贾府,用自己的阅历和智慧,征服了贾府,玩转了贾家人,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为改善家人的生活和命运做出了重大贡献。她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和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着实可歌可泣,可敬可钦! 刘姥姥在小说中说的第一句话。狗儿喝闷酒和刘氏争嘴。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别嗔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的碗,吃多大饭。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个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去罢了。在家跳蹋也不中用。”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与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与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红楼梦》中口语、俗语的灵活应用,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使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如见其人一般。曹雪芹的《红楼梦》为后人开创了一个文学语言的新纪元。正如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文学艺术的典范,汉语言艺术的宝藏。曹雪芹以无可比拟的传神之笔,给后人留下一幅封建社会末期极其生动的历史画卷。《红楼梦》语言维肖传神,精练准确,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经典场景和细节描写连村妇野叟也能娓娓道来。其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活灵活现,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模拟人物言语诗词栩栩如生,以个性化,口语化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遣词造句精彩准确,富有神韵,“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细微处见真功夫;比喻、夸张运用贴切人物形象,表现出清新工丽,富含雄伟神奇的哲理思想,让人过目难忘,叹为观止。 关键词:红楼梦;语言艺术;人物形象;个性化、口语化语言; 引言: 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个性形象,文学语言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形象,“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红楼梦》的语言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它用生动明快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深刻的典型:有阴险狠毒、嘴甜心苦的地主阶级的典型王熙凤;有欺世盗名的封建假道学家的典型贾政;有钻营无耻的官僚政客的典型贾雨村;有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典型贾宝玉;有“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的典型晴雯;也有“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才的典型袭人……这些典型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深刻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和本质。而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作者的匠心和卓越的文学语言。 一、以个性化、口语化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 “语言,实际上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几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词汇越丰富、越多方面,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因为书面语往往落后于人民群众的口语,口语化即:口头语言化。一般我们日常生活中脱口而出的语言,不拘泥于文字句子的结构,不会像写作文那么正式的语言,我们通常就说口语化。实际上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讲清深奥抽象的道理。这就要求作家不断吸取人民群众新鲜活泼的口语,用来表现时代的生活。但是这种“吸取”不是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摘要:【林黛玉】林妹妹的性格完全印证了宝哥哥的那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她冰雪聪明,诗词妙语信手拈来;她敏感多疑,曾因为宝玉的丫头误了为她开门而悲吟《葬花词》;她为了爱情柔肠寸断,泪终不干。 【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特点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

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即,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整部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包括当时的官僚制度,教育制度,封建礼教宗法制度,努力制度等各个方面,对各种制度的描写对主题的阐释自然离不开人物的描写。《红楼梦》中共写了400多个人物,通过对生活在这种特殊的小说世界中的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曹雪芹批判了那个黑暗、荒谬、腐朽的社会,写出了在那种制度下人性受压抑,美好被摧残,丑恶丛生,黑暗肆行的生活状态。可以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乎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一环。《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座巅峰,与小说中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中,没有哪一部可以像《红楼梦》那样写出如此多性格鲜明,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似乎都是一个个真实地生活在世界上,演绎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可感可亲,而不像《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虽然也鲜明但总让人觉得遥不可及。那么,作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创造了这些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的呢? 《红楼梦》中的人物真实可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作者刻画人物时始终以现实生活为基准,人物形象完全生活化。中国古典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一般都是“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人物扁形化,要么就是彻底的好人,近乎仙界之神,让人敬而远之,要么就是彻底的坏人,坏得让人几欲扑杀之,人物形象绝对化,单一化。鲁迅先生在评《三国演义》时说到“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意为《三国演义》中对刘备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太理想化,绝对化了,一味地突出他的“长厚”,反而让人觉得虚伪,不真实。而《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进行描写时,对基本肯定的人物,肯定中有否定,对基本否定的人物,否定中有肯定,喜爱的并不掩饰其缺陷,讨厌的也并不一味书其可恶。贾宝玉是他的代言人,寄托了曹雪芹的思想及追求,是他心爱的人物,但是他却并不掩饰宝玉贪图享乐,奢侈任性,生活中懒散空虚的贵族公子陋习;宝玉痴情于林黛玉,在精神上与林妹妹相契合,可是也会贪恋女色,调戏金钏,欣赏宝钗雪白的臂膀,甚至想去摸一摸,与袭人关系暧昧。凤姐干过很多的狠毒事情,私自克扣月钱,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但是凤姐同时又言谈爽利,心机深细,说话诙谐,还是苦苦撑起摇摇欲坠的荣国府的中心人物,真是叫人“骂之恨之,一日不见又念之”。林妹妹是曹雪芹喜爱的人物,聪慧、才华出众,心思细腻,是宝玉的知心人,但是同时又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说话尖酸刻薄。总之,在曹雪芹的笔下,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丧尽天良的。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人本来就具有复杂性,性格有多方面的表现,并非是扁形的单一化的,所以这种球形的人物形象使人觉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似乎一闭上眼睛人物就会鲜活地跳出来。曹雪芹塑造的人物形象使真正地有血有肉的文学典型,而不是带有说教味道的道德符号,他写的是真真切切的人。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使真真切切的人,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可感可亲的人物形象又是在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中徐徐展开的,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是人物形象展开的基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结合巨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得以展开,在悲壮宏伟的历史叙事中写人物,突出历史人物类型化的一面。毛宗岗先生评本中提到《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即“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通过上百个具体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反复强调突出历史人物的“绝”的一面。而《水浒传》虽然也写了一百零八个个性各异的好汉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真” 纯真、朴实,是庄稼人的本色。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真实的特征。 一,坦率纯朴的真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真实的乡下人那种坦率纯真之态: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把钟比作匣子,把钟摆比作秤砣,这都是农家常见之物,是刘姥姥所熟悉的,而挂钟则是当时富贵之家才有,刘姥姥无法了解,还被钟声吓了“一展眼”,最终也没弄清楚是“什么爱物儿”。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 二,望奢兴叹的真 奢是朴的反面。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凤姐饭后那“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人家“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制作精美的茄鲞等等,无不引起刘姥姥的惊叹和感慨。这种“朱门酒肉”与寒门冻饿的悬隔与反差,表现得如此鲜明、尖锐,真是可以叹为观止。 三,不失本色的真 在缀锦阁的酒宴上,贾母以下所行酒令引经据典,文绉绉的,这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怂恿刘姥姥“只管说”,因为大家“都要听”她的笑话儿,于是便引逗她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之类的俚俗巧对。大家听了,哄然大笑。难道作者在这里不惜笔墨,是为了了拿刘姥姥开涮,以博得太太小姐们一笑吗?非也。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刘姥姥那四句牙牌令都是实话实说,句句在理,妙不可言。比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一类无病呻吟的字眼来是多么纯真、天真,洋溢着一种自然的泥土的气息,全是庄稼人的本色,真实之极,得体之至!

论《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名著《红楼梦》主要人物的语言及其行为,详纽地剖析了其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为进一步理清《红楼梦》的安排和布局奠定基础;阐述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人物悲惨结局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红楼梦》;主要人物;悲剧 “现实主义艺术无不以塑造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为能事,无不以塑造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人物形象为能事。作品中写的场面、情节和无论什么事物与生活细节,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失去了意义。作品的思想主题,社会和历史的特征内容,也总是从人物形象表现和反映出来。”(1)《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第五回的脂批中说:“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我们要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的内容,就应该从主要人物形象的研究着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除了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外,还有贾母,还有晴雯、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等主要的丫环们,另外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在小说鉴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第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帮助我们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第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鉴赏小说的美学风貌;第三,通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到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的创作方法;第四,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人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一、贾宝玉

在《红楼梦》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贾宝玉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作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主角,他的身上有某种叛逆精神,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说道:“贾宝玉是贾府从富贵煊赫的高峰顶上下降到没落的深渊途中的产儿。他既不克勤克俭,遵循那平庸可怜的仕宦传统;也不酒色昏迷,混入那荒淫得可耻的纨绔之群;他表现出一种逸出常规超脱现实的畸形姿态。”(2)由此可见,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也离不开他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多方面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贾宝玉生长在一个即将没落的“外面得架子虽未尽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封建贵族大家庭里。在这种情况下,贾府的统治者希望贾宝玉能够听从他们的安排,去读圣贤书,去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因此,父亲贾政多次逼迫他读书上进和交际,但是每当此时都有贾母出来为他担当。父亲贾政派人来叫,贾宝玉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吩咐老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着他”(见第二十三回)。宝玉生病的时候,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都是你们素日调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像避猫鼠儿一样……我饶那一个”(见第二十五回)。贾母替贾宝玉挡开了许多受封建社会生活教育的机会。 另外,贾宝玉的行为却让家长们尤其是父亲贾政非常地失望。他很愿意和这些女孩子们亲近,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贾宝玉对他身边的女子们是很尊重体贴的,有些时候他甚至愿意充当仆役为她们打扫房间和庭院。很显然,他对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是不屑一顾的。和这些女子们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发现男子们世界的可憎。所以,贾宝玉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认为像贾雨村那样的人就是“国贼禄蠹”,认为宝钗、湘云等人劝他读书的话都是“混帐话”。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姓名: 2010年12月25日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气。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典型。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贾宝玉,林黛玉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总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316个出场人物,每一个人物,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都被曹雪芹刻画的惟妙惟肖。儿女情长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和蔼可亲的贾母,乖巧贤惠的袭人,俏丽爽快的晴雯,当然,包括我们今天要讲的刘姥姥。 从刘姥姥说起的,她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那么,刘姥姥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或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或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还是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 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证兴衰 刘姥姥何许人也,与富贵人家荣国府有何关联?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我们细细做了交代。王狗儿的岳母,“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一小小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图王家势力,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今祖上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便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以“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人家”的刘姥姥来写荣国府,局外人看局内人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次所起作用次次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的兴衰。 一进荣国府,贾府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初步展现贾府的奢靡繁华。《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为求生计,一进荣国府‘打秋风’。在刘姥姥这等村妇老妪眼里,,一进贾府就跟进了“云端一般”,看见秤砣般一物来回乱动,“铛的一声”只见小丫头们一起乱跑,以及贾府吃饭时的鸦雀无声,写出贾府的排场。而凤姐在刘姥姥的眼中则是“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的显贵主子。 二进荣国府,正是贾府回光返照的日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刘姥姥这次不单是进了荣国府,更是进了附中之园的大观园,醉卧怡红院。而贾府的排场和奢靡也通过刘姥姥眼光进行了描述。 三进荣国府,赫赫荣国府则一败涂地。抄家之后,贾府落败,凤姐不得已向刘姥姥托孤,请她照顾独生女巧姐儿。 曹雪芹通过刘姥姥的眼光,通过贫富贵贱的对比,演绎这个‘赫赫扬扬,已达百载’的贵族世家里的盛衰过程,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三进荣国府,尤其以第二次描述最为详细,那么众人眼里的刘姥姥是何种形象呢?宝玉这等公子哥儿唤她“贫婆子”,妙玉眼里的“脏婆子”,黛玉等千金小姐戏谑的“母蝗虫”“女清客”。似乎刘姥姥当真是一个粗鄙不堪的穷困乡间老妪,事实当真如此吗,我以为并不。

论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地作用

《红楼梦》是备受关注的古代热门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自不必说,仅在《红楼梦》出现三次的刘姥姥也是研究者们研究《红楼梦》时必不可少的人物。在《红楼梦》第六回有介绍说“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瓜葛就是刘姥姥女婿的祖父和王熙凤的祖父认识,后来王熙凤的祖父认刘姥姥女婿的祖父为侄儿,就这样连了宗。就是这个与荣国府关系有些牵强的乡村老妪,在《红楼梦》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刘姥姥的线索作用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着墨不多的一位乡村老妇。她是芥豆之微的一个小人物,社会地位低下,但却发挥着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刘姥姥在《红楼梦》中通过三进荣国府经历了荣国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成为以贾府为首的封建社会四大家族衰落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抽丰”时,荣国府正是宁静富贵时的繁华时期;二进荣国府送礼物报恩时,正是元妃当宠,大观园建成的鼎盛富贵的绚烂时期;三进荣国府接受王熙凤托孤事宜时,正是荣国府繁华不在的凋零时期。通过刘姥姥这一线索人物的穿插,清晰展现贾府的各个时期的兴衰变化。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她要去荣国府“打抽丰”,见证了荣国府开场时的富贵。刘姥姥带着她的外孙到了荣国府的门石狮子前,小心的“蹭”到角门前,对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看门人问路,称呼是“太爷”,但那些坐在大板凳上的人却都不理他,过了好久才对刘姥姥说话,但却是给了错误的信息。亏其中有一老年人心好,告诉她“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1在封建社会,只有喊那些县官为“县太爷”,而刘姥姥小心翼翼的“蹭”过去喊荣国府看门的“太爷”,而这些“太爷”还不予理睬,可以看出在荣国府的富贵下,刘姥姥这一乡村老妇是这些看门的人都看不到眼里去的。况且从前门到后门,一个“绕”字,就体现了荣国府占地之大。刘姥姥还没进荣国府就已经写出了荣国府这个时期的繁华,更不用说进荣国府后,荣国府的仆人——周瑞家的,还有自己的婢女;让刘姥姥误会是王熙凤的衣料光鲜的平儿,只是一个比较体面的丫

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人物分析》 中文摘要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位列我国四大名著,尤其是对这部作品的研究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曹雪芹只是写了前八十回,后40回是高鹗最后补充完成的。自成书以来,《红楼梦》塑造的红楼人物妇孺皆知,由它改编创作的戏曲、歌曲、影视作品也是备受大众喜爱。它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还在全球也享有盛誉,被作为研究重点。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所占篇幅不多,相对于金陵十二钗的研究,对她的研究也比较少,但是她却是众多的小人物中最脱颖而出的,也是最令人难忘的人物之一。 本论文将分为三章对刘姥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研究。第一章主要对刘姥姥的性格进行分析,多数学者认为刘姥姥性格复杂,第一章将深入分析刘姥姥性格的复杂性。 第二章研究了刘姥姥的语言。芥豆之微的乡野村妇可以进入深门大户的贾府,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刘姥姥的实力就是头脑灵活,随机应变和她高超的会话技巧。第三章深入研究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独特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因此本论文将在第三章研究她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英文摘要 关键词:《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研究 目录引言 1,关于选题 王昆仑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认为刘姥姥的存在是无价值的,他觉得刘姥姥完全可以不用出场。也有研究者认为,刘姥姥经历了贾府的由盛转衰,同时展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相似画面,揭露了富贵官宦之家与一般贫农之间的悬殊差异。而曹雪芹为什么要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角色,书中所写的原因是因为描写贾府时没有头绪,便刚好借用刘姥姥来向读者展现贾府,可以说只是将刘姥姥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罢了。但是从后面刘姥姥几次进入荣国府的情况来看,曹雪芹让刘姥姥出现的目的,并不单单只是如此。并且,在《红楼梦》中,无论是在贾府中具有一定权威的贾母、王熙凤、王夫人等人,还是负责主演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抑或是一些小的配角鸳鸯,袭人等丫头,都被一个来自于乡野的刘姥姥逗得捧腹大笑。更是当贾府败落时,刘姥姥不忘当初恩情跑来探望,王熙凤也是在弥留之际将最牵挂的巧姐托付给了刘姥姥。最后当巧姐被算计处于危难之中时,救巧姐的人也是她,由此看来,曹雪芹设计刘姥姥这个人物角色,一定有他的深意,因此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2,研究现状概述 到目前为止,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性格研究2、语言艺术研究3、在《红楼梦》中所起的作用与意义研究4、刘姥姥与其他人物的对比研究。 其中对于刘姥姥的性格研究的成果有:王昆仑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1]],这是我国最先用到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钻研《红楼梦》的一部著作。他在书中论述了刘姥姥是否为丑角的问题。他认为刘姥姥的确是具有丑角条件,但是却并不是丑角,更是在救巧姐的时候有义气有担当,因此一点也不滑稽。 李希凡、李萌著的《[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2]]中分析到刘姥姥既是圆滑的,也是诙谐风趣的,更是淳朴、善良的。 李春杰的《〈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3]]认为,刘姥姥不但不愚昧,

浅析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形象

浅析《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形象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共有300多个人物出场,每一个人物都被曹雪芹刻画的惟妙惟肖,儿女情长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以及和蔼的贾母,乖巧的袭人,厉害的晴雯,总之,全书中的人物,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无一不生动形象。而这其中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 关键词:刘姥姥《红楼梦》大智若愚丑中蕴美穷人美德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总共描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316个出场人物,每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被曹雪芹刻画的惟妙惟肖,儿女情长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八面玲珑的薛宝钗,两面三刀的王熙凤和蔼可亲的贾母,乖巧贤惠的袭人,俏丽爽快的晴雯,总之,全书中的人物,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无一不生动形象。 就从刘姥姥说起的,她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把刘姥姥塑造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活泼可爱。那么,刘姥姥是怎么样一个人呢?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或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或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还是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刘姥姥在《红楼梦》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 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证兴衰 刘姥姥何许人也,与赫赫荣国府有何关联?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向我们细细做了交代。王狗儿的岳母,“原来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过一小小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图王家势力,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今祖上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便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以“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人家”的刘姥姥来写荣国府,局外人看局内人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三次所起作用次次不同,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府的兴衰。 一进荣国府,贾府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初步展现贾府的奢靡繁华。《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为求生计,一进荣国府‘打秋风’。在刘姥姥这等村妇老妪眼里,,一进贾府就跟进了“云端一般”,看见秤砣般一物来回乱动,“铛的一声”只见小丫头们一起乱跑,以及贾府吃饭时的鸦雀无声,写出贾府的排场。而凤姐在刘姥姥的眼中则是:“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的显贵主子。

2021年红楼梦刘姥姥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中刘姥姥阐发 欧阳光明(2021.03.07)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不会忘记刘姥姥这个人物。这个愚蠢中有精明,滑稽中有高尚,卑微中有人格,既能算计又重人情的上了年纪的老寡妇,在一代又一代的《红楼梦》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刘姥姥的性格核心及其多正面表示 刘姥姥的不会说话,标明了刘姥姥终究是个乡下的人,她具有乡下人的羞耻心,难以掩饰的情绪变更和由于没有文化,对上层社会不熟悉不了解而显得粗鄙可笑。 由此可以看出,刘姥姥而性格具有一些对立的正面:由于是乡下来,她感到了自身的卑微,然而又有强烈的自尊心;有时妙言解颐,有时粗鄙无知;有时诙谐善谑,有时愚蠢自负;既能舍着老脸到亲戚宋告贷,又能豁出一切报恩助人。这些不合的正面,又统一在她的乡下人身份及企图改良这种身份的愿望这样一个核心。 二刘姥姥对表示其他人物性格的作用 曹雪芹用他的如椽年夜笔,塑造了刘姥姥这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不但如此,在塑造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同时,作家还勾画出全书重要人物的一些性格正面,使这些人物的形象更为饱满、庞杂和立体化。关于贾宝玉,刘姥姥对此处的评价是:“这是那位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从房间的安插往往可以看出其主人的情趣快乐喜爱、思想性格,环境与人,总是相得益彰的。贾宝

玉卧室的女性化特点,既反应了他对女性向往热爱的性格,也反应了其性格结构中的女性化倾向,揭示了他性格为什么有时很软弱的秘密。在与刘姥姥打交道的过程中,“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贾宝玉对天下女儿的痴爱又获得一次夸张的表示机会。这一切,都深化了贾宝玉的性格。 至于贾母——这个贾府至高无上的老祖宗的形象,也是在对刘姥姥的描绘文字中获得重要的突出和弥补的。贾母的迷信、贾母的惜老怜贫、贾母的豁达年夜度、贾母对人性的谙识等等都通过这段文字表示出来。在引着刘姥姥逛年夜观园的全过程中,贾母虽然也介入了全贵寓下对刘姥姥的取笑逗乐,但总的来看,她是最能理解体会出刘姥姥喜中含悲心境的人。所以她总是及时地制止玩笑的过分红长,使其限制在无伤年夜雅、不过分伤害刘姥姥的自尊心的分寸内。刘姥姥借题阐扬打板儿舒泄其不满,骂板儿:“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这标明刘姥姥对其自身的处境是很清醒的,其插科打浑。给人逗乐是不得已的。这时众人对此的反响是“忙劝解方罢”,而贾母却“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回,说道:‘这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就只细些。’”,却是这位老太太明白刘姥姥的用意。她固然对此其实不感到偷快,可是她理解、容忍了刘姥姥的这种行为,并用打岔的方法一带而过。何等熟谙人情世故,何等巧妙妥贴!贾母作为游园的中心人物,始终控制着年夜家的心情,调节着人群的气氛,使游园至少能维持住概略的欢笑热闹,证明了这位贾老太太确实是一位超卓的导演兼主演。而她对各种器物的丰富知识,对室内摆设的独到见解,对家庭规范的权达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