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日期: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2013级4班

学号:5

学生姓名:谭娟

指导教师:常江(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5 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1)

(一)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2)

(二)林黛玉玉的出场背景 (3)

(三)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3)

二、山中高士晶莹雪 (4)

(一)薛宝钗的身世背景 (4)

(二)薛宝钗的出场背景 (4)

(三)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5)

三、终不忘与终身误 (5)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5)

(二)林黛玉的结局 (6)

(三)薛宝钗的结局 (6)

参考文献 (7)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摘要:最近几年来,红学界的纷争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主要女性形象的争论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在此书中描写人物手法细腻,表现人物性格独特。而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更是如此。她们两人都才华横溢,也曾貌美如花。但,这两人的脾气秉性可谓背道而驰。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词,而薛宝钗却稳重平和。林黛玉蔑视仕途权贵,而薛宝钗却有着缜密的心思。相比之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及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必然造就了她们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两人孰优孰劣,实在难以定夺。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性格;人物结局

引言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对比很鲜明,一直以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行为以及性格都是被世人争论的对象,而曹雪芹先生塑造这两个极度相反的形象,一是给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二也是为《红楼梦》这部惊世之作增添一抹无可比拟的色彩。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是一位“世外仙姝”。十二支《红楼梦曲》中有一支《终身误》是写钗黛的,其中两句是:“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1]林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作者借甄士隐的梦境讲述了绛珠仙子的“还泪”神话。讲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於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2]这段神话般的梦境也阐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同时也为林黛玉柔弱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也侧面暗示了林黛玉的人间生活伴随着泪水,“还泪”是等了一世凄苦,流了一生的眼泪。林黛玉的身世凄苦,虽说形容惹人怜爱。但,她最终的结局又让人惋惜痛心。

(一)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黛林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姐妹作伴,她外祖父怜惜她孤苦伶仃,于是将她接到荣国府扶养。林黛玉出身家底殷厚,文人之族,祖籍姑苏,家住在扬州。她的先祖曾经是列侯,她父亲林如海又是前科探花,而后升至兰台寺大夫,曾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林黛玉的出身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因膝下无子,只有女儿黛玉,便爱如珍宝。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意化的女子;她的才能多种多样:既学识渊博又附庸风雅,气质高洁。她对于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而且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而且识的乐谱。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3]这首词完全体现了黛玉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林黛玉的美,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美丽,更多的还表现在她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但却写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这大概就是因为她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了数不尽的遗憾。

(二)林黛玉的出场背景

林黛玉进贾府是在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情况下,她被贾母怜爱,而后被接到贾府生活。林黛玉的出场可谓是一条线索,使得贾母以及贾府三春和王熙凤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也突出表现了贾宝玉的出场,贾宝玉的出场可谓是王熙凤惊人出场的第二大“惊喜”。而当时宝玉对黛玉的评价非常高。这都为后面黛玉和宝玉的相知相爱奠定了基础。正所谓有好感才会去了解,去发现,去欣赏。同时也为黛玉的命运结局打下了引子。

(三)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林黛玉,她有仙子一般气质,但仍免不了世俗的悲哀。她犹如精灵一般,她微微的病态之躯给她无形中增添了一抹柔弱,一种让人舍不得伤害她,想要去保护她的悸动。然而她又是一个矛盾体,她有着极度悲观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她把和宝玉的爱情看做了一切,所以当王熙凤“偷天换日”后,直接导致了黛玉对生活的期盼消失殆尽,最终黛玉在宝玉成亲的当晚香消玉损。

而另一方面,林黛玉骨子里有存在着高冷,她不屑于世俗的仕途,她可以说不会圆滑的为人处世。她性格率真,但是却活的太过于自我,她沉浸在理想和现实的双重矛盾中不可自拔,她是让人怜惜的,也是凄美。

二、山中高士晶莹雪

宝钗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举止娴雅。但她恪守封建妇德,

并且深谙处世之道。

她在贾府生活的如鱼得水。而一提到“金玉良缘”众人便自然的想到了她和宝玉,因为她拥有一把金锁。而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然而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她最终成了贾宝玉的妻子。

其实,薛宝钗出生在皇商之家,商人做生意的圆滑和为人处世的玲珑剔透让小小年纪的薛宝钗从小便心思缜密。而且,薛宝钗从小是想按照宫中妃子的标准教育的,所以,她恪守礼教也是不足为奇了。

(一)薛宝钗的身世背景

薛宝钗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家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4]她出身于这样的家庭,就已经身处人心斗争的漩涡之中。而她还有着非一般的才华,这着实是她的父亲对她的培养。但她的父亲早逝,她唯一的哥哥又是个纨绔子弟,这才使她小小年纪便懂得了人情世故,对于宝钗来讲,她的封建礼仪教化是从小就培养的。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导,使得薛宝钗最终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同样也让宝钗年纪轻轻便落得凄苦下场。

(二)薛宝钗的出场背景

书上是这样讲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シ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 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 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5]薛宝钗的出场符合她自己的身份,恬淡又不失恰当的出场方式,让人觉得恰到好处。

(三)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薛宝钗的性格是符合当时社会要求的,她完全具备大家闺秀的一切准则,她也淑女的典范,但是以现代人的看法。她完全符合妻子的标准,但是如果是女朋友的话,她又少了一份灵动。总之薛宝钗用四个字形容就是:“绵里藏针”[6]。她可以说是大观园里的第二个凤姐,这点对她来说可谓实至名归。她又不同于王熙凤。王熙凤的狠是放在明面上,而她却是放在内心,她对别人狠,其实她对自己更狠。王熙凤是手中有把刀,而薛宝钗是心中有把刀。她是传统礼教观念的忠诚信奉者。

三、终不忘与终身误

(一)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在大观园的少女中,林黛玉是其中一个有命无运的女性。她活的太过自我,她绝不会像现实所妥协,她蔑视权贵,不喜仕途,她是理想美的化身。但她不知道的是在那封建迂腐的社会中,反对封建道德,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她对贾宝玉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支持的态度。另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淑女标准,林黛玉并不在意。她对于“非女孩家的本分”[7]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甚至成为了她生活的重要内容。

她的命运悲剧集中表现在她同宝玉的恋爱上面。可以说,爱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在黛玉的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封建统治的百般阻挠,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的思想矛盾。[8]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是一种不被认可的行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她的思想受着封建阶级熏陶,所以她在爱情上所受的苦难是双重的。因此,她热烈要求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并不避嫌。最后林黛玉的爱情终于还是突破了自己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然而却在宝玉成婚的当晚泪逝而去。

而薛宝钗是封建道德忠诚的信奉者。她的家庭环境使她成了一个决不违背正统礼教规范的政治婚姻的奴隶。但正是这些封建思想才让她在当时的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她而不像黛玉那样遭冷落。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闺秀。她不止一次地劝贾宝玉去“立身官场[9]。

在爱情上,薛宝钗深信“金玉良缘”[10]的预言。因此,她对于林黛玉的讽刺毫不在心,这一方面表现了薛宝钗的庄重,但同时也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自信。她认为,

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事。对于宝玉,她从不敢表露对宝玉的心意。因为有封建礼教约束着她。

如果说黛玉是封建制度的敌对分子,那么宝钗就应当是它的拥护者了。然而拥护者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却不能拥有爱情,最终落寞一生。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理想美,一个是现实美,她们两个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二)林黛玉的结局

在贾府那样的封建大家族里是肯定要拆散宝玉和黛玉的,从一开始黛玉就是一副体弱多病、楚楚可怜的样子,曹雪芹早就设定好这个人物不得善终了。

况且以她的病情肯定承受不住与宝玉分开的打击,所以,最终她在宝玉成亲的当晚,怀恨病死在潇湘馆。

(三)薛宝钗的结局

薛宝钗虽说和宝玉结为连理,但是宝玉一直不忘与他心心相惜的林黛玉,最终皈依佛门。而薛宝钗最终也是独自守着空闺。有一句话叫做:活着的人比死去的更加悲苦大概说的就是我们的宝姐姐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出版社,2006.

[2]《红楼梦》[M],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 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出版社,2006.

[4]丁维忠.红楼梦:历史与美学的沉思[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红楼梦[M].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裔锦声.红楼梦:爱的寓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薛海燕.红楼梦:一个诗性的文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蒋和森.红楼梦论稿[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陈文新、余来明.红楼梦:悲剧人生[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10]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论红楼梦的悲剧女性形象

论《红楼梦》悲剧女性人物形象 摘要:《红楼梦》中的女性身份不同, 社会对她们的规范也有所不同, 共同的是在父权社会中她们都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就是服从, 她们的生存以泯灭个体的天性自由为代价。,阐述了女性悲剧命运分类和至爱困惑的原因。并揭示人性在追求与挣扎中不能摆脱男权社会及男权意识的压迫而显现出来的悲剧意味。 关键词:悲剧;女性形象;红楼梦 悲剧在古希腊语中意为山羊之歌。在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中,关于悲剧的起源是酒神颂歌对(成员们扮成山羊的模样)领队的即兴表演,并在摒弃了其作为前身的 萨图罗斯剧的粗俗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庄重严肃的艺术。在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学当中,悲剧衍生为一种困兽犹斗的抗争,体现出个体命运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不断“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意识,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由于历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学界缺乏对悲剧精神的体认。无论是元明戏曲还是传奇,在塑造一个悲剧人物的悲剧故事时,总是为了照顾社会的伦理规范和人们情感需求而缀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关汉卿的《窦娥冤》如此,四大南戏的《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汤显祖的《牡丹亭》亦如是。但在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学并非缺乏悲剧意识,只是在关照的基点上与其他文学有所不同。《红楼梦》正是这样一部叙写“幻灭”的悲剧作品。《红楼梦》正是从繁华成空的家族史;人生失落,无所归依的绝望史;人生如梦,悲惨命运的悲怆史这三层意蕴中体现悲剧精神的。本文试图以大观园中女性群体为阐述对象,并从其所代表的美的幻灭和至爱困惑中探讨其悲剧精神的体现和意义。 一、悲剧类型 大观园各色女性形象中,就其命运而言都是美的幻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性的。 但不同的形象所表现的悲剧的类型却是不同的。 (一)富有传统美德型薛宝钗,花袭人,一个是小姐,一个是丫环,一个是正本,一个则 是副本。虽然身份地位不同,但其生存策略、生存手段却是如出一辙。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其形象的确蕴涵着中国民众的审美倾向与道德规范。正因为如此,其形象才深得贾母、王夫人之心。薛宝钗戏蝶的妩媚,兰言解痴癖的贤良, 小贤全大体的淑德,脱身避嫌隙的机敏,其实就是她生存策略中处理人际关系的行动指南。薛宝钗与林黛玉在感情的争夺中,宝钗正是用她对立于黛玉尖酸刻薄的忠厚善良赢得了家族统治者的青睐。胜利的看着林黛玉归西,胜利的走向洞房。虽然在形式上宝钗是胜利者,但在感情的归属上她却败下阵来。因为她只得到了一个空洞的婚姻,空洞的一无所有,空洞的只能独守空房。于是,她的美丽、才华,连同她的青云之志悲剧地毁灭了。花袭人,丫鬟群体的代表。贤是她区别与其他丫鬟的鲜明特征。她的贤是在洞察了王夫人在宝玉身上的寄托之后,不断督促宝玉读圣贤之书,如此良苦的用心感动得王夫人一再地称赞袭人是比宝玉强十倍的孩儿。袭人为了得到一个宝玉屋里人的待遇,一再地忍辱负重,忍受着各种嘲弄、讽刺以及是非。即便是在遭受宝玉窝心一脚时也毫无怨言。袭人的行为方式与其说是对于主子的忠诚,不如说是相似于宝钗的生存策略。正是期冀用这种方式达到改变命运,但却在树倒猢狲散之后落寞退场,希望与失望的落差不可谓不悲凉。 (二)凤姐探春型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王熙凤是小说中最令人瞩目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泼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2013级4班 学号:132001014115 学生姓名:谭娟 指导教师:常江(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5 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1) (一)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2) (二)林黛玉玉的出场背景 (3) (三)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3) 二、山中高士晶莹雪 (4) (一)薛宝钗的身世背景 (4) (二)薛宝钗的出场背景 (4) (三)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5) 三、终不忘与终身误 (5)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5) (二)林黛玉的结局 (6) (三)薛宝钗的结局 (6) 参考文献 (7)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摘要:最近几年来,红学界的纷争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主要女性形象的争论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在此书中描写人物手法细腻,表现人物性格独特。而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更是如此。她们两人都才华横溢,也曾貌美如花。但,这两人的脾气秉性可谓背道而驰。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词,而薛宝钗却稳重平和。林黛玉蔑视仕途权贵,而薛宝钗却有着缜密的心思。相比之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及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必然造就了她们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两人孰优孰劣,实在难以定夺。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性格;人物结局

引言 《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对比很鲜明,一直以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行为以及性格都是被世人争论的对象,而曹雪芹先生塑造这两个极度相反的形象,一是给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二也是为《红楼梦》这部惊世之作增添一抹无可比拟的色彩。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林黛玉是一位“世外仙姝”。十二支《红楼梦曲》中有一支《终身误》是写钗黛的,其中两句是:“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1]林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小说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作者借甄士隐的梦境讲述了绛珠仙子的“还泪”神话。讲的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於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2]这段神话般的梦境也阐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同时也为林黛玉柔弱的形象奠定了基础,也侧面暗示了林黛玉的人间生活伴随着泪水,“还泪”是等了一世凄苦,流了一生的眼泪。林黛玉的身世凄苦,虽说形容惹人怜爱。但,她最终的结局又让人惋惜痛心。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彰显了时代的复杂和错综。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又“恪守礼教”“暗藏心机”。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刘姥姥/主要形象

目录 摘要........................................................................................................................................... I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1)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2) 1.2.1处世圆滑、周全 (2)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2) 1.3恪守封建道德 (3)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4)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4)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5)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6)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7)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作者:————————————————————————————————日期: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谈《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形象 摘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先生以其生花之笔,写出一地、一时、一群人:一地是中国,一时是清初,一群人着重女性。这一群女性不仅“超前”,而且“越界”,在全世界都已经或者至少是行将出生,在大观园女儿国中,牵动人的衷肠,甚至有人因她而狂、为她而死的莫过于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心直口快,开朗豪爽,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甚至敢于喝醉酒后躺在园子里的青石板凳上睡大觉。莫过于史湘云。 关键词:林黛玉/史湘云/性格 目录

摘要 ..................................................................................................................................... I 1 人物的身世.. (1) 1.1黛玉的身世 (1) 1.2史湘云的背景 (1) 2 人物的出场形象 (2) 2.1黛玉病态出场 (2) 2.2湘云热闹出场 (2) 3 人物的才情 (3) 3.1黛玉湘云风格比较 (3) 3.1.1黛玉诗词哀怨 (3) 3.1.2湘云诗词豪放 (3) 4 人物的性格 (4) 4.1黛玉湘云性格分析 (4) 4.1.1黛玉敏感与忧愁 (4) 4.1.2湘云豪迈宽厚与开朗豪迈 (5) 4.2对人的态度 (6) 4.3反叛精神 (7) 5 人物的命运 (7) 5.1林黛玉的命运 (7) 5.2史湘云的命运 (8) 6结论 (8)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红楼梦女性形象研究

提纲: 一、《红楼梦》中女性群像 (一)貌美的外在 (二)丰盈的内在 二、黛玉与宝钗比较研究 (一)家世、出场比较 (二)性格比较 (三)才情比较 三、二人不同命运原因探析 (一)社会的幕后黑手 (二)自身的性情差异 四、结语 选题解读:在中国封建时期,男性是站在高点的主角,女性却只能在落里演绎自己的悲剧人生,默默地承受寂寞与苦难。在她们身上折射出的封建制度兴衰是值得探索的。而《红楼梦》作为一曲女性的悲歌及赞歌,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具有内涵的女性形象,其中当属两位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薛宝钗最为典型。黛、钗二人皆美貌如花,才华横溢,但二人的性格脾气却截然不同,志趣和爱好也大相径庭。这种差异的形成与其出生门第、性格才情紧密相关,而二人最终不同的悲剧命运也值得我们后辈揣摩其中奥秘,挖掘各种原因。本文便是从大观园整体女人群像写起,引出二人的差异性分析,进一步论述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为解读《红楼梦》这部著作提供参考。 第一章总体介绍《红楼梦》的女子形象。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一个全新且空前的东西——即,把女人当人,表现了那个时代中难得的对女性的尊重。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塑造中,女性角色所占比例极重,《红楼梦》可谓“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而其之所以能够震撼心灵,还在于它不仅充分的描绘了女性的外形之美,而且展现了女子丰盈的内心实践。因此,红楼女子尤其研究价值。 第二章以黛玉与宝钗为典型代表,具体剖析二人的相似与区别。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可以说是两个对立的典型形象,可作者却故意采用“合传”的写作方法混淆善恶,把她们写得一样完美,双峰对峙,皆为薄命。因此下文从出场、性格、才情三个方面讲两人进行立体比较。 第三章进一步分析两人命运不同的原因。红楼女子似乎都有着同样的命运,无论她们的出身教养如何,经历性格有别,且都有貌有才,十分可爱,可结局都是朝啼夜恕,春感秋悲,命运遭遇一律非常不幸。然而在这种相似当中又蕴含着很大的差异,即悲剧形成的诱因和主要推动者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可以说相似的只是命运的结局,而生命的过程却各有各的不堪。所以研究《红楼梦》中的女子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女子的生存状况。 第四章引用名家评论结语。 试论《红楼梦》的女性形象 ——黛玉和宝钗比较研究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郑州轻院民族职业学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院(系)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浅析《红楼梦》中主要女性形象 摘要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而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备受争议的对象。她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也彰显了时代的复杂和错综。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又“恪守礼教”“暗藏心机”。刘姥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姥姥只是一个“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的小人物,但作者却将其塑造成为一个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在她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济穷扶困”的救世思想,赋予了“藏精于拙”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刘姥姥/主要形象

目录 摘要...........................................................................................................................I 1 八面玲珑的薛宝钗. (1) 1.1集博学与聪慧于一身 (1) 1.2处世周全而又虚伪、自私 (2) 1.2.1处世圆滑、周全 (2) 1.2.2虚伪、自私的一面 (2) 1.3恪守封建道德 (3) 2 姥姥的独特个性和形象 (4) 2.1朴实憨拙、嬉闹贾府的村妇 (4) 2.2乐观进取,直面生活的老人 (5) 2.3风趣幽默、善于逗乐的老妪 (6) 2.4机敏睿智、察言观色的才干 (7) 2.5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热肠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红楼梦》女性悲剧及女性形象1

《红楼梦》女性悲剧性分析 黄淑婉(201A012105)指导老师:蒋松源老师 内容摘要:《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史。书中众中的女子,或是凄惨地过早告别人世,或是倍受精神折磨而苟活,曹雪芹通过描写了十几个女子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她们终究是被封建制度吃掉的,展现了所谓“千红而窟(哭),万艳同碑(悲)的现象。 关键词:孤独感女性悲剧封建礼教 《红楼梦》的伟大世人共睹,作者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晚年落破潦倒的伟大的孤独者。晚年生活几乎破落到“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程度的曹雪芹,深刻地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种种不合理,以及统治者们卑污、奸恶,虚伪的无耻面目,却无法预知代替这一社会的该是一种什么新生的制度。他自我嘲讽为“无才补天”,正是有这种“无才补天”的遗恨,他才苦心著《红楼梦》,将自己的孤独感悲剧性体验融入到文中栩栩如生青年女性的悲剧当中。他在题《金陵十二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他唱的一曲“大无可如何之日”的挽歌,也是他孤独悲愤的体现。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院内,曹雪芹向我们展现了一出出惨烈的女性悲剧,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毁灭女性美的历史悲剧小说,才貌双全者如黛玉,德才兼备者如宝钗,阔达豪放者如湘云,柔弱和顺者如迎

春,聪慧果敢者如探春,胆大泼辣都如熙凤,美丽率真者如晴雯,谦和忍让者如袭人,软弱糊涂者如尤二姐,性情刚烈者如尤三姐。远离红尘者如妙玉……等等,她们的人生无一不是以悲剧收场。曹雪芹倾注心血所著的《红楼梦》,通过一个家庭,给我们展示了上自史候小姐,下自奴仆丫环不同女性的不同遭遇。因此“红楼梦引子”中所唱的“怀金掉玉”中的金玉,不单单是指宝钗黛玉,它包括了大观园中所有的女性们。 下面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看一看她们各自的悲剧史。 先说林黛玉,她生于一个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本来应该过上好日子的,可是好景不长,六岁就失去了母亲,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只得长住外祖母家,过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寄宿生活。紧跟着父也辞世,从此成了寄人篱下的可怜人。虽说上有老祖母贾母心肝宝贝似的疼着,下有内当家王熙凤打包票似的许诺,但这又怎能保证黛玉这颗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受伤害。林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脱去草木之形修得女身,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懂参禅,可谓全长。但她一生下来就多病,孤苦的身世,寄人篱下,使她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望月垂泪,赏花落泪,赢得爱情而流泪,误解伤情而掉泪,思乡念亲而撒泪……真是眼泪“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样使她原本就弱的身子,变得更衰弱了,年纪轻轻一年之中没有几个晚上可睡个踏实觉。看来黛玉的人生悲剧是必然的了,支撑着柔弱的病身子活下去的惟一希望就是爱情——和宝玉暗

《家》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红楼

《家》与《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内容摘要】在封建统治时期,男性一直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女性总在不起眼的角落演绎着自己的悲剧性的人生,默默承受着寂寞与苦难。但是,我们不能忘却她们的存在,在她们的身上折射出的是封建制度的兴衰。《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悲歌,同时也是一曲女性的颂歌。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一群美人,不仅容颜倾国倾城,才华更是惊天动地,她们共同住在大观园里形成一个芬芳的国度。而巴金先生的《家》,奏出的是一曲在封建家庭女性恋爱婚姻的挽歌,悲苦、凄凉!在《红楼梦》和《家》中,作为小姐阶层的林黛玉和瑞珏,在面对封建专制时,前者选择了反抗,后者选择了顺从。也许黛玉的出场就预示着她命运的悲惨,她跟贾宝玉的婚姻的不幸早已注定。她最终归于尘土,但在她的行为已经震颤了封建统治的根基。同样的,《家》中的瑞珏尽管她封建势力面前选择了沉默,也没有逃脱香消玉损的结局。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奴婢们,在封建统治下挣扎,生存。晴雯和鸣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们的性格相异,追求不同,但结局同样令人辛酸。无论是小姐阶层还是奴婢阶级,作为封建统治下的女性,她们的结局都是悲剧的。尽管身份地位有着天壤之别,但残酷的封建制度注定课女性命运的凄惨。 【关键词】封建统治女性形象凄惨命运 【正文】林黛玉与瑞珏 “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 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潦潦几笔,一个活生生的“绝 美”黛玉已而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 身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美,就像是个“捧心西子”。而相比之下, 巴金先生笔下的瑞珏则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温柔、美丽、贤惠,面庞亲切而 丰满,大眼睛灵活而充满善意。 林黛玉出身在一个已经衰微的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 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敢爱敢恨,我行我素。而瑞珏的父亲曾是知县,她从小 住在封建统治笼罩的环境中,封建思想也渐渐扎根在她的脑中,女子的三从四 德也已根深蒂固。当她嫁给觉新后,她的命运就和这个奉行作揖主义的封建家 庭的长房长子联系在一起了。 为人处事方而,林黛玉因父母相继去世,她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力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用直率与锋芒保卫自我的纯洁, 免受轻贱和玷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去”成了她在荣国府生存的准则。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了去”的自尊,己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心了他去”的自卫。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的自尊心太强了,发展成了小心眼。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时,她所表现出来的愠怒,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表现。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尊严,是为了用自尊掩蔽她内心的自卑。她的小心眼,直率坦诚,尖牙利齿,得罪了周围好多人,除了宝玉和贴身丫头紫鹃之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十二钗(下))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内涵——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 说十二钗(下)) 《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是全书中最重要的女性,在太 虚幻境中被列入“正册”,但均隶属“薄命司”配殿,可见,作者是欲以这十二个女子各自的命运写出一部各个方面互相补 充的综合性悲剧。 本文前篇议论了金陵十二钗中的八钗,今再论另外的四钗(元春、李纨、妙玉、巧姐),以为补足。5元春李纨元春是四春之首,书中对她着墨不多,因其深居皇宫之内。正面描述到她的地方,仅仅两处:元妃省亲(第十七至十八回)和元妃薨逝(第九十五回)。此两处读来都觉凄惨,每令读 者为之深深悯惜。贵为皇妃,实是元春之不幸。此不幸,通过作者对她的真实、可亲一面的透露,更显其惨。当初薛家进京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现宝钗入选宫中充任女官的理想。但这个理想一旦实现,直如入牢狱一般。元春归省时,与贾母、王夫人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此语未了,她自己却又哽咽起来。她对父亲贾政含泪而说的那番话,更充满了对寻常百姓生活的渴望:“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这话说得恳切,岂不应使今日仍在汲汲以求极高极贵之地位者猛醒乎?然照实看来,古往今来,舍天伦、求富贵之人,从未断绝,元春之语尚不足以醒之也。作者写元春形象之用力处,其实正在“天伦”二字上。 最使笔者为之动容的,莫过于她与宝玉之间虽属姐弟、却情如母子的那种深刻亲情。宝玉幼年所得之最切近的关爱,是来自元春的:元春与宝玉“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至入宫后,元春对宝玉的“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当归省之日,见到宝玉时,她将宝玉“携手拦于 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第十七至十八回)。天伦之乐,但凡在天下太平之时,于寻常布衣之家,在在都是,然于元春,却何其遥不可及! 一生未曾为人母的元春,早早地就把母性之爱倾注于宝玉 的身上,这实际上已构成了她的生命的意义基础,成了她日后禁锢于礼仪森严的深宫、日度寂寞空虚之光阴的情感寄托。与此深厚的天伦之情相比,那种空洞无聊的皇妃之贵岂非草芥!李纨 李纨乃宝玉早亡之兄贾珠的妻子,在荣国府的同辈女性中地位颇高,足可充任众姊妹的首领,是所谓“大奶奶”。凤 姐曾以一语评之:“大奶奶是个佛爷”。(见第五十五回)或疑: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日期: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2013级4班 学号:5 学生姓名:谭娟 指导教师:常江(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5 月

目录 前言 (1) 一、世外仙姝寂寞林 (1) (一)林黛玉的身世背景 (2) (二)林黛玉玉的出场背景 (3) (三)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3) 二、山中高士晶莹雪 (4) (一)薛宝钗的身世背景 (4) (二)薛宝钗的出场背景 (4) (三)薛宝钗的性格分析 (5) 三、终不忘与终身误 (5)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对比 (5) (二)林黛玉的结局 (6) (三)薛宝钗的结局 (6) 参考文献 (7)

梦里梦来花落去,梦回故里总是情——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人物形象 摘要:最近几年来,红学界的纷争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其中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位主要女性形象的争论更是红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先生在此书中描写人物手法细腻,表现人物性格独特。而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更是如此。她们两人都才华横溢,也曾貌美如花。但,这两人的脾气秉性可谓背道而驰。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代名词,而薛宝钗却稳重平和。林黛玉蔑视仕途权贵,而薛宝钗却有着缜密的心思。相比之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处世方法以及她们与贾宝玉之间的恩怨纠缠。必然造就了她们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两人孰优孰劣,实在难以定夺。 关键词:林黛玉;薛宝钗;性格;人物结局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

一、贾宝玉的性格形象 《红楼梦》产生在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在萌芽的阶段中,它所反映的新的意识形态因此也不能不是萌芽状态的。一方面那比恋爱本身更丰富更具深刻的含义,在朦胧中鼓舞着书中主人公的追求,一方面那陈旧的社会渣滓还随处缠绕在身边,阻碍了那新的道路明确的出现。然而愈是在萌芽中的出土的气息,愈是带着新鲜的不可抵御的诱人的力量,这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使人觉得近于疯狂、迷惘的性格形象。此前中国恋爱故事中的主角,无论张君瑞、郑元和……一般都是容易理解的,其矛盾也是有限度的;而《红楼梦》中的矛盾乃是无边无涯的,贾宝玉的性格形象就仿佛是飞蛾扑火,清醒而又朦胧,热情而又近于幼稚,《红楼梦》从众人眼中写出他的这种性格,在三十五回和六十六回有两段最为鲜明的概括:成天疯疯颠颠的,说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千真万真,有些呆气,大雨淋得水鸡儿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J”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有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看见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且一点刚性儿也没有,连那些毛头的气都受到了。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都不管了。这形象是没有法子从贾宝玉整个性格中抽掉的,这正是一个萌芽状态中朦胧而又清醒的追求,这里已经意识到有着新的东西,但是还不能全部明白是什么。他苦闷执著地追求,甚至于是贪婪地追求着。《红楼梦》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写刘姥姥信口编了一小姑娘雪夜抽柴的半神话的故事,贾宝玉听得简直入了神,非刨根问底不可,大家都看出他的痴来,而他却不觉得。《红楼梦》通过旁人的眼睛写出宝玉的执著。黛玉笑道:“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说着,宝钗等都笑了。宝玉瞅了他一眼,也不答话。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到底拉了刘姥姥细问…… 这里宝玉的形象是活画的,对于这样一个神话式的素不相识的少女,他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是爱情吗?是同情吗?他自己似乎也说不清楚,正因为这时一个新的历史含义将要通过爱情的主题而被感受到,一个比爱情本身更为丰富的内容将要通过青年人的心灵而震荡着,共鸣着,然而那含义与内容究竟是难以全部认识的,贾宝玉的话与行动因此就成了“谁也不懂”的了。宝玉的毫无人我之分,正是得天独厚。当其他的人都不知不觉地在变的当中,他偏偏不变。他的童心与天真,使得他始终不通世故,他的不变使得他对于那变感觉到迷惘。第五十七回: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线。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便上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了?”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在他身上抹一抹,说道:“穿得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一年小的,叫入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不留心.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的房里去了。宝玉见了他这般景况,心中像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瞅着竹子发了一回呆。因祝妈正在那里刨土种竹,扫竹叶子,顿觉一时魂魄失守,随着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直呆了一顿饭功夫,千思万想,不知如何是可。偶值雪雁

关于聊斋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及《聊斋志异》与《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比较

关于《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综述 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对其研究更加活跃,尤其是对 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历年来,对于《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 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从清初诞生伊始即受到世人 的瞩目。从诗坛盟主王士祯的题赠以及清中叶的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数家评点, 直至今日蔚为大观的蒲学聊学,三百多年过去了,研究领域涉及蒲松龄的生平家世,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文本内容、艺术手法、创作心理等等,研究的触角堪称 无所不至。震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小说中涉及女性题材的内容约有一百九十多篇, 塑造的女性形象约有二百五十多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反映出来的思想十分复杂。 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观、婚恋观倍受学者们所关注。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亦有一代之批评。受时代环境因素、学术研究氛围等影响, 不同时期对《聊斋》的女性世界研究角度不一,侧重点各异。清代沿袭传统小 说的批评方式—评点,虽时有一些精彩的片言只语,却未能形成较严密完整的理论 体系。而进20世纪后的关于《聊斋》女性世界的研究,以80年代为界,约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80年代以前的研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言:“《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鹤突,知复非人”,指出了《聊斋》塑造“花妖狐魅”等女性形象,采用的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异类”的现实性的关注。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视野集中于《聊斋》女性形象,尤其是封建社会妇女 悲惨命运问题上对现实的批判。一些有关研究《聊斋》女性形象的论文和专著以及 解放后出版的各种《中国文学史》,侧重于挖掘《聊斋》诸多女性形象身上所表现 出来的反封建反礼教思想。指出,蒲松龄在作品中热情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反对封建礼教,通过狐鬼花妖与人间男子的恋爱故事,塑造了追求个性解放,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和一部分痴情男子形象。同时,批判了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现象, 抨击封建伦理对女性身心的残害。在一些论文中,充分肯定了蒲松龄女性观中的积 极因素,如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对自主择婚的肯定等,也指出了其中的落后消极面, 如肯定一夫多妻制,宜扬贞操节烈观,以及一定的宿命思想。 这一时期就女性问题展开专章论述的论文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关于关于《聊斋》思想内容的综合论述,其中不少涉及了对《聊斋》女性问题的研究。如徐士年《试 谈<聊斋志异) 的思想性》、刘世德的《鬼狐史块垒愁》、聂石樵《< 聊斋志异) 思想内容简论》、夏组弩《谈<聊斋志异>》等等;专著有杨柳的《<聊斋志异) 研究》、何满子《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任访秋《<聊斋志异>的思想性及艺术性》等等。 第二阶段: 80 年代的研究。80年代是古代文学研究模式的转变时期,同时也是《聊斋》研究的丰收时期.山东大学成立了蒲松龄研究室,先后出版了四辑的《蒲松龄研究集刊》,淄博市成立了蒲松龄研究所,并出版了《蒲松龄研究》季刊,全国性的学术性讨论会和国际性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随着对蒲松龄与《聊斋》研究的重视和深人,一系列关于《聊斋》女性形象与婚恋问题的专论出现了。如夏给弩《(聊斋志异)关于妇女的解放思想及其矛盾》,唐富龄《论<聊斋志异> 对爱情题材的拓展》,孙一珍《<聊斋志异>女性的心灵美》,赵美科《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辜美高《蒲松龄的妇女、爱情与婚姻观》等论文,都将《聊斋》中的女性篇章独立出来 作深人的研究。且角度各异,观点新颖独到,打破了前期研究相对沉闷的局面。孙 文指出蒲松龄“着意从妇女真挚的感情、美好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等方面来提示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