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贫困原因浅析

非洲贫困原因浅析

非洲贫困原因浅析
非洲贫困原因浅析

非洲贫困的原因浅析

非洲贫困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而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时相互交织,共同造成了如今非洲大陆的经济欠发达,文化相对落后的局面。

1、历史原因:

(1)交通不便:

其实就是地理位置,早期的文明都在北半球的欧洲和近东

印度以至于中国,早期的中西的交通都是走陆地,陆地的

路线不会经过非洲大陆,没有交通商旅就也不会接触外界

的文化了。到后来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的脚步也只有

到非洲南端一带而已,其它地区还是原始生活,一直到19

世纪才有比较多的西方人接触到非洲内陆。非洲才有接触

外界文明的机会。

(2)欧洲的奴隶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落后

(3)16世纪英国在美洲拥有大量殖民地,美洲的经济结构是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而当地的原著民也就是印地安人性格刚烈不愿屈服,宁愿死亡也不愿成为侵略者的奴隶英国只好从更不发达的非洲略多大量的黑人作为劳动力输入美洲

三角贸易的过程是:殖民者带着大量钱财从欧洲出发,到非洲购买廉价劳动力,再将劳动力带到美洲卖掉,获取大量的财富,偶尔会到亚洲购买一些稀奇的物什,再回到欧洲。

总的来说是欧洲到非洲到美洲再回到欧洲。

(4)三角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大量财富,使其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加速了其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5)但三角贸易也是血腥的,它给非洲和美洲的人民带来的沉重的灾难。使非洲的劳动力大量流失,非洲经济得不到发展。

总的来说三角贸易是罪恶的。

2、自然原因:我觉得是最决定性的影响,非洲的纬度是北纬30度以南延伸到南纬20度,

是个面积很大完整的大陆,没有海湾使得非洲受海洋的影响的程度很低,就很不容易跟外来文化接触。二来气候属于副热带和热带气候。干旱的气候和不合理的利用黄金,加剧了沙漠化的进度,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水力资源虽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3、人为原因:

(1)人口增加过快,压力过大;

许多国家缺乏经验,管理不善,政策上存在失误;

(2)过去殖民者当局根据宗主国的需要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人为划分国界和行政区界,制造民族矛盾,挑拨宗教冲突,从而导致社会动荡,这也成为非洲目前民族、宗教和地区矛盾激化的历史渊源。

(3)由于党派、部族、宗教之争,地区、边界问题以及争夺自然资源等原因,非洲地区战乱不断,政变频仍。据统计,在过去10多年里,3/4的非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卷入战乱,战乱共夺去800多万人的生命,使1600多万人沦为难民,许多儿童成为孤儿。

长年累月的战乱使得许多非洲国家难以维持从事正常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稳定局面,基础设施也遭受重创,经济萧条,物价剧烈波动,投资者望而却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综合而言,内部的战乱不断,经济结构不合理,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市场体系不完善,外债负担沉重,政府管理力度欠缺,文化教育水平低,以及外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

体系,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在非洲攫取原材料,倾销制成品等诸多因素造成了非洲的贫困现状。而持续的贫困又导致了进一步的动荡,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继而进一步恶化经济形势,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发达国家在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时,更需要关注贫穷地区的发展问题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定。所以说贫困是一个带有社会性、历史性和地域性内涵的概念。现在对贫困概念的界定由过去狭义的经济视角转变为广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元视角。早期的贫困定义局限于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而广义的贫困定义则把个人能力和社会公平也纳入其中,更倾向于运用相对指标来度量贫困。 课上也讲到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为了避免过于主观,以收入作为决定性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就是绝对贫困,也就是说个人和家庭依靠劳动所得的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相对贫困是以关系的理解和确认为决定因素的判断贫困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同地区之间或各阶层之间因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在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了,下面我就列举一些农村贫困的现象或实例并去分析其贫困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二、我国农村现阶段贫困现象列举及表现 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相当大的数量。 我查阅到了一个资料,国务院新闻办2012年年底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1年底的2688万人。虽然说贫困人口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仍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贫困线边徘徊的人或者家庭,也同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 特困人口问题难以解决。 大部分特困人口,居住在耕地匮乏、水源困难的高原山区以及地处边陲、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其中多为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自然条件及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对特困人口问题的解决,已成为一个长期和艰难的问题。 3.物质贫困 我在课件上看到了两幅非洲贫困儿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出儿童骨瘦如柴,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儿童,在物质上贫困,营养跟不上会是常见的现象。一个小孩在拮据的条件下生活,可以看出当地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当前我农村因物质贫困会引发的一些问题。在农村可能会有一些老人因无人赡养而过着凄苦的生活、十多岁的孩子辍学回家或是外出务工、患有重症的人因没钱治疗而选择在家等死。 4.精神贫困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据资料显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镇经济比较落后,以农业为主,外出打工相对较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甚是严重,不仅影响了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贫困地区脱贫至富事关国家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所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在家乡的几个村庄做了相关的调查得出了以下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 一·知识水平 知识决定命运,决定人生的高度。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现今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知识鸿沟相对较大,从樱桃园镇附近几个村庄的教育来看,导致其不能脱贫致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儿童教育。大约四五个村庄建有一所小学,学校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乏高中生,村里十几岁的孩子不是辍学在家帮忙干农活就是早已装扮成超过其自身年龄的服饰外出务工。 (二)农村总体教育程度。总体教育程度较低,到达大学本科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约占到百分之一。八成的人只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 (三)农村干部素质低,有的甚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或文盲,基层腐败严重,仅从乱收费,拒发直补金等 (四)农村扫盲率。教育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目前还尚有亿文盲。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和2001年两次抽样调查,农村文盲或半文盲劳动者比重占总数的%,小学文化程度的为%,初中文化程度的为%,高中文化程度的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为%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年,只有小学水平都足以说明。 二·思想观念 (一)小农经济思想局限。 1、乡土意识。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更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浓重的乡土意识使传统农民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所谓的安土重迁。乡土意识还表现在人们的老乡观念上。不论走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

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2014年10月17日 10:07 来源:环球在线 10月16日,首届“10·17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扶贫开发与全面小康。此次论坛是中国首个扶贫日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努力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演讲。 他说,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事关群众最现实利益的民生工程。据统计,2013年我国医疗达到了73亿人,其中门诊69.6亿人次,卫生计生与群众关系之密切。但是,我国城乡健康水平的差距依然较大,疾病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率高达37.8%,因病致贫成为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扶贫纲要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都将卫生和计划生育纳入扶贫重点服务范畴,做出重要的部署。国家明确要求将卫生和计划生育扶贫工作与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等政策相结合,与深化医改和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相结合,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相结合,按照普惠政策重点支持,试点政策优先支持,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少得病。贫困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越是贫困的地区群众的健康水平越低,这既有人居环境,经济社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还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了健康暖心扶贫基金,已筹集社会基金2600多万元,专项用于卫生计生行业扶贫,已为4个定点扶贫县特殊困难家庭2200余人提供了大病救助,医疗补助,及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等一免三助的服务。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方便看病,看得好病,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加大“输血”力度的同时,也注重“造血”功能的加强。 王培安介绍说,2013年以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筹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基础实施建设支持的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村卫生室,农村急救体系等31853个建设项目和18220套乡镇卫生院周转室。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国家每年投入近14亿元,实施农村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西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等项目,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卫生工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一、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不平等状况 贫困问题,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贫穷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贫困中,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比平均贫困线低28%。这些人构成了世界人口的17%。他们加在一起占有着不到0.3%的全球产品。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令人不安。联合国发展项目组织估计,大约有8.31亿人长期营养不良;11.97亿人没有可保障的水资源;27.47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10亿人为遮风避雨之所而奔忙;20亿人不能充分享有电力带来的光明。大约8.76亿的成人是文盲,2.5亿5到14岁之间的儿童在家庭之外从事有偿工作——他们的工作条件往往十分恶劣:比如从军、沦为妓女或家奴,从事农业,建筑业和地毯纺织业。 由于贫困,他们经常遭受社会排挤,他们无法有力地坚守自己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他们的权利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最贫困的人总是缺乏有力的工具来反抗或者犒赏政府官员,因而后者就有可能粗暴地统治他们,而更多地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比如说那些可以与官员进行互惠的国内买办或国外的商贾。无论穷人们生活在哪里,他们所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几乎总是得不到保证。 1.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状况 1991-1996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9%,但贫困人口却没有因经济增长而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据联合国调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由1990年的10亿增加到目前的13亿。这些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人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发展中国家中有8000 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8.4亿人营养不良,2.6亿人不能上学。在最贫穷的非洲地区,贫困发生率(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非洲6.3亿人口中,约有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注:“非洲贫困状况恶化”,《人民日报》1996年2月7日第7版。)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7年10月的一份报告称,世界贫困人口中70%是妇女。贫困家庭儿童的处境更糟。20世纪80年代中,发展中国家有1 亿儿童流浪街头。 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并未缓解贫困的状况给人们以警示: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是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1).全球贫困状况全球:60亿人口中有12亿处于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6.7045)的国际贫困线下(其中南亚44%)、28亿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元; ?高收入国家15%人口获78%经济总量;低收入国家40%人口获3.45%经济总量;中国21%人口获3.35%经济总量。 ?预期寿命全球67,低收入国60,非洲50,富国78岁 2).中国贫困状况 中国:绝对贫困程度稳步下降,但到2002年底尚有4.6%人口在国家贫困线以下,16.6%人口在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46.4%低于2美元,基尼系数超过0.4,达0.447。 到2003年中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以中国的贫困线计算),绝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欠发达国家如何摆脱贫困 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地区。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 科技水平低下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保存自身主权和政治独 立的可能性,非洲国家都致力于一场为了经济生存和经济独立的斗争。 因此.了解处于主宰地位的、使非洲国家具有依赖性和不发达 的资本化了的全球经济体系的本质和活力;以及了解这种依赖性和 不发达对非洲内部国家之间的关系和非洲同世界的其他地区之间 关系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洲贫困的现状 非洲大地蕴藏着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尽管据有上述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非洲国家仍然处于贫穷和不发达地位将这种不发达描述为社会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缺陷。非洲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触目惊心的.几乎没有一个非洲国家能够在食物上自给自足.许多国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来进口食品.整个大洲制造业所占GDP总量低于10%,即使这些收入也在地区间的分配非常不平均.这些微乎其微的制造业集中在诸如食品、饮料、纺织品和服装等轻工业领域。在西非,这些工业主要集中尼日利亚和象牙海岸在东部和中部非洲,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肯尼亚。 非洲经济高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原因之一在于不少非洲国家科技落后,加工能力不强,产品的加工比例及加工程度都不

高。例如,由于大多数非洲本土采矿企业不具有深加工能力,出口的只是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因此尽管非洲矿产品出口量巨大,但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却非常有限。 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地区,原因在于粮食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些专家指出,非洲非常需要生物技术,因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非洲粮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从而解决非洲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人类迈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些普通的通讯和信息产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仍是奢侈品,有些乡村至今仍“与世隔绝”。在这一地区,每千人仅拥有31.6部电话和9.2台计算机。由于基础 设施薄弱,硬件设备缺乏,该地区上网费用大大高于世界其它地区,几乎是美国的10倍。尽管非洲1996年就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信息社会计划,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制约,非洲信息科技发展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 (二)非洲贫穷和不发达的原因 自从1960年独立后,后独立时代的非洲一直被军事独裁、腐败、国内紧张、战争、不发达和极度贫穷所困扰,而贫困又是地区不发达和资源管理混乱的原因.总体来看,非洲坪穹的原因包括国内政治腐败和国际治理不当所带来的许多同题。到2O世纪8O年代,除了意识形态,非洲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军事政变、政治镇压、种族冲突和经济滑坡频繁发生。批评焦点集中指向政府,公众责备政府“热衷于政洽经济交易。建立公共机构却妨碍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贫困地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大学生贫困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在高校招生“并轨”制度的实施和扩大招生规模后,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采用了问卷法对民院贫困大学生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民院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存在问题。旨在通过此次调查更准确地掌握我校贫困生的现状,以便能从实际方面解决我校贫困生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为学校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贫困生,大学生,生活状况 一、调查背景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收入在1500以下的为特困生,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截至20XX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是1561万余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西部地区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调查内容 我们此次调查主要是要了解到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其中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经济情况、日常生活的心理状况和交际情况。即调查中我

们会涉及他们的生活行为,如兼职行为、娱乐行为和交友行为等。还会涉及到他们的态度,如对环境的满意否、和涉及心理压力时的态度等。 三、调查目的 由于现今贫困生问题的严峻形势,我们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让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分析贫困生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贫困生所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贫困生的情况,落实贫困生救助工作,解决贫困生就读问题。以便各方力量解决此问题时有所借鉴,促进贫困生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提高的进程。 四、调查时间 20XX年6月25日——20XX年6月28日 五、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并以文献法为辅。 六、调查对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社工系大一、大二贫困生 七、贫困生生活现状 (一)家庭情况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绝大部分贫困生:贫困地区调查报告)状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

农民贫困根源分析

农民贫困根源分析 农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农民贫困的根源不是源于农村和城乡之间内在的经济基础差异,而是源于凌驾于农村和城乡物质基础之上的不合理的制度设计。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源于产权制度的缺失、结构制度的差异、保障制度的偏颇、财政制度的歧视、法律制度的失灵、传统文化制度的禁锢。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出路在于—合理的制度设计。 一、对现阶段农民贫困问题现状的考察 (一)关于“贫困”定义的争议 关于贫困,中国官方90年代初给出的标准定义是:以1990年为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630~650元和每年人均粮食消费低于300公斤;而我国学者则一般将贫困理解为物质上的缺乏,即缺少基本生活资料和精神上的贫困;迪帕·纳拉扬等人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物质的缺乏,权力和发言权的缺乏更是其定义贫困的核心要素[1];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是指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2]。概括之,人们比较公认的还是世界银行给出的表述[3]:当某些人或者某些家庭或者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得他们那个社会承认的,一般都能够接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与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世界银行,1981);贫困是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世界银行,1990);贫困不仅仅意味着低收入和低消费,而且还意味着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营养不良、健康状况差,即贫困意味着无权、没有发言权、脆弱和恐惧等(世界银行,2001)。由此可以看出,贫困的涵义具有相对性,它随时间和空间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的国情,对于“贫困”的定义自然有所区别。 另外,根据贫困标准来划分,贫困一般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所谓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陷于物质生活的极度困苦之中。而相对贫困则是指相对于一般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而言,即生活水平在最低层次那部分人的生活状况。现阶段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采用的是绝对贫困概念,即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二)当前农民贫困现状:忧大于喜 基于以上相关标准和贫困概念的理解,我们对中国当前农民贫困问题的现状加以总结概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农村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随着农村扶贫工作的推进,在解决农民贫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起初简单的物质扶贫,即“给钱给物”的扶贫措施非但没有使一些地区富裕起来,相反却滋生出了“等、靠、要”的懒汉风气,这种被称作“输血”式的扶贫方式逐渐被抛弃;随之而来的是修路、送技术、送文化,人们称之为“造血”的扶贫方式,这种所谓的“造血”扶贫的办法也慢慢显现出“劣质性”,而且在进行农村扶贫的过程中,出现了“富得慢,穷得快”的怪现象,有的地方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反而不如自然资源禀赋差的地区发展的快;有些地区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人们衣食丰足,但是人们却空虚无聊、无所事事,精神面貌颓废不堪,更有甚者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破败殆尽,各项公益事业昨日黄花,科技进步事业也是空中楼阁,医疗卫生更是形同虚设,青壮年和有些知识文化的劳动力绝大部分流失,农村自身发展所需的内部资源已几近丧失殆尽。 另外,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我国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虽然是下降的,但速度却是极为缓慢的,中国现在还有近3000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000万人口徘徊在温饱线上。同时,城乡差距还在在继续拉大,2001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比为2.9比1,比1983年的1.7比1高出71个百分点。按1978年不变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53倍提高至1999年的1.96倍,城乡差别一目了然,为农村的相对贫困作了极为清晰的注脚[4]。虽然农民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

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_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西亚非洲 编辑部版权所有 论!坛 非洲经济增长 与减贫发展的悖论 ???兼论非洲从贫困化增长到益贫式增长范式的转变 安春英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经济呈现中速增长态势,但增长的质量不高,贫困化并未缓减,反而有所加强。这主要源于非洲经济增长具有的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投资拉动、农业增长低质量、不适于穷人分享增长的低度经济结构等内在特性。当然,它还与制约非洲减贫的长期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益贫式增长范式关注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受益性,强调经济增长不仅要减少贫困,而且要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从长远看,非洲国家若要使总体经济增长有益于减少社会贫困,需向益贫式增长范式转变。 关键词!非洲经济!增长范式!减贫!益贫式增长 作者简介!安春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编审(北京!100007)。 !!从近些年非洲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始,非洲经济走出低谷,复苏趋势明显,至2008年一直保持中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7~200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值为5 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3 7%。#但在此期间,非洲的贫困发 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约50%),贫困群体有增无减。按照人均日收入低于1 25美元的新国际贫困线 标准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数量反而由1996年的3 5亿增至2005年的3 8亿。?可以说, 非洲这种增长并非是对穷人友善的经济增长,而是贫困性经济增长。那么,在认同非洲经济增长与减贫发展的悖论背后,我们需要反思与追问:非洲经济增长是何种模式?它缘何未成为国家减贫的%推手&?非洲经济增长的未来之路何在?本文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期与同行探讨。 非洲经济增长的型式 发展中国家减贫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增长是减贫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构筑国家减贫的经济基础。但对于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分享。这与非洲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模式有较强的相关性。 (一)资源开发和出口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型单一经济结构筑就了非洲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并使之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对外贸易已成为 20 # ?I M F ,R e g ional E cono m ic Ou tlook :Su b -Saharan Africa ,April 2009,pp 66-68 Shaohua Chen and M arti n Ravalli on ,The D e ve l op i ng W orl d is Poor t han W e Th ough t ,Bu tNo L ess Successfu l i n t h e F i gh t aga i n stPovert y ,Developm ent Research Group,W orl d B ank ,August 2008,p 34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贫困地区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5关于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 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农民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等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路程远。如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条件落后。经过多年的扶贫 攻坚,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重大改善,但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相比仍然非常落后。2.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贫困地区大多是农业县,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缺乏现代农业 产业支撑,农业的整体实力较弱。3.农民收入水平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贫困 地区农村返贫现象比较突出,平均返贫率在20左右,有些地方高达70至80。另外,贫 困地区农民和其他人群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5.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弱病残留守,一方面导致劳力、资金和物力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参与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人员明显减少,精神文明建设也无法保证。同时,贫困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乡 村干部培训又跟不上,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 建设的顺利推进。6.群众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部分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也有少数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就 是给钱给物,缺乏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和办法。二、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建议和对策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改善水、电、路和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比例,重点 解决农村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通信息等“五通”问题;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大 力争取金融系统的支持,加大信贷投入。要通过特色资源 招商 ,吸引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加大农民筹资力度。正确引导和鼓励群 众主动筹资投劳,积极参与投资少、见效快、自己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改厨、改厕、沼 气等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马山县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实施了县城给水系统改造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标。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9个、人饮工程20个,建设生态文明村20个,建设沼气池12530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2。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努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坚持以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为依托, 以城镇为中心,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培育支柱产业、壮大特色基地、经营龙头产业、引入科学技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

当前中国贫困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贫困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措施,使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由于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所以,导致中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亦非常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条件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及家庭收入增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我国贫困人口分布的情况看,边远地区、山区、老革命根据地居多。这些地区都有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与世隔绝,教育文化、工农业不发达,信息闭塞、商业网点不健全,粮食及其它农产品不畅,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而且微薄的特点。这些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因素,也是扶贫开发项目效益低下的最直接原因。“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几乎都在山区、高原等自然环境较差甚至恶劣的地区。所以,中国的贫困明显带有区域性的特点,并且大多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包括其中,这使得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0%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却要占全国乡村贫困人口的40%。各种自然灾害是导致贫困的又一重要原因。无论采取多么有效的救灾措施,都会有一部分人口因灾陷入困境。因此,自然条件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天灾更是无法避免,它们使贫者愈贫、脱贫者返贫,甚至使一部分生活水平较高的人口陷入贫困境地。 2、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上就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由于梯度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中、东、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差距又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富裕程度的差距拉大。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多,比重大,程度深。贫困人口比例在全国约占到80%左右。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显示,1996年全国城市贫困率为4.2%,贫困人口为1176万人。其中,东部地区城镇贫困人口为188.16万人,约占16%;中部地区城镇贫困人口为658.56万人,占56%,西部地区城镇贫困人口为329.28万人,占28%;东部地区城镇困难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费收入为2012.98元,其中最高是广东省,为3291.46元,最低的是海南省为1429元;中部地区城镇困难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

贫困户和脱贫户问卷

贫困户和脱贫户问卷

————————————————————————————————作者:————————————————————————————————日期: ?

进村入户调查问卷 一、贫困户 问卷编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研地点:__________省__________县(市)_________镇(乡)______________村(区) 调研时间: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时______分 调研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农户类型:______________①贫困户;②脱贫户 调查农户姓名:_______;性别:①男;②女。 民族: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 第一部分:农户家庭基本信息 a1.您的学历:___________①小学及以下;②初中;③高中;④职校、中专;⑤本科(大专)及以上。 a2.您家户籍人口_________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___人,16岁以下未成年人人__________人;具有劳动能力_________人;其中,常年在家务农__________人,常年在外打工________人,家庭常住人口___________人。 a3.您家建档立卡时间是_____________年。 a4.您家主要致贫原因是___________(请结合建档立卡数据库或农户扶贫手册信息填写) ①因病;②因残;③因学;④因灾;⑤缺土地;⑥缺水;⑦缺技术;⑧缺劳力;⑨缺资金; ⑩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a5.您家成员中是否有国家公职人员?________①是;②否。 a6.您家成员中是否有现任村干部?__________①是;②否。 a7.您家是否有拖拉机、铲车等大型机具?_________(≥3万元)①是;②否。 若有,购买时间是________年。 是否有货车、面包车或轿车?______(≥3万元)①是;②否。若有,购买时间是______年。 a8.您家是否在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门市房?____________①是;②否。 若有,购买时间是___________年。 a9.您家是否有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____________①是;②否。 a10.您家是否属于个体工商户(在工商部门注册有经营执照)?_________①是;②否。

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初中地理知识

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知识点的认识】 从文化特征上看,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非洲,因为大多班图人种肤色较深的缘故,有人将南部非洲称为“黑非洲”.从与外界的联系上看,分为东西非,北部和东部非洲与阿拉伯文化有比较多的接触,西非深受奴隶贸易的侵害.种族众多和地域的相对隔绝,导致了非洲各地的文化差别很大,特点各不相同.目前南北两端的南非和埃及,仍是非洲最为发达的地区,其文化的多样性更强. 其中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 非洲经济是由在非洲的贸易、工业和人力资源组成的.非洲的人口约有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5%(2008 资料).非洲是全球最贫穷的大洲,非洲贫穷的原因有部分是因为其动荡的历史有关.非洲非殖民化的不稳定加剧了冷战冲突.自 20 世纪中期,冷战、贪污和专制统治也令非洲的经济更加不景气.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少数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生活较富裕;大多数国家都很贫穷,有大量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下.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选择、解答形式出题. 例:非洲被誉为“富饶大陆”,这是因为() A.非洲的经济发达,商品繁荣B.非洲的人们生活水平高 C.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D.非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分析: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非洲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约有 3/4 的面积在热带,号称“热带大陆”;非洲大陆物产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富饶的大陆”;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高原大陆”之称. 解答: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因此洲被誉为“富饶大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的称号,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解题关键是熟记非洲的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 1/ 1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人口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却依然存在,全球7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因此农村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贫困现状和原因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贫困;原因;对策 一、农村贫困问题的界定 我们一般认为贫困就是物质生活资料无法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存需要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贫困的定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精神贫困也被包括在内,本文着重探讨农村贫困问题,旨在分析农村物质资料匮乏、农民生活困难产生的原因。所以,本文中的贫困特指物质贫困。朗特里和布思在1901年撰文认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即为贫困。”在这个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把农村贫困定义为:“一定数量的货物和服务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福利的必需的;缺乏获得这些物品和服务的经济资源或经济能力的农村居民和家庭的生活状况”。相对于一般的贫困而言,农村贫困问题更突出,也更难以解决。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农村贫困人口标准由上年的693元年调整为785元,低收入人口标准由上年的958元调整为1067元。与此同时,一方面,我国贫困线标准从2008年年底前的人均年收入785元,大幅提升至目前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另一方面,世行的贫困线标准为人均美元/天。与我国平均贫困标准相比,农村贫困线低了将近35%,与世界水平相比则相差更大。 ' 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经济概况 非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面积仅次于亚洲。但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等原因,非洲是世界上经济最为落后的一个洲。全非洲十亿人口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非洲在外贸,投资以及其他经济增长方面几乎停滞不前。但非洲的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落后,非洲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远远超过国际水平。而更多地是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对非洲总体经济发展有很大不利。 与此同时,非洲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不仅品种多样,而且储量非常大。非洲的金刚石,金,石油和铝土矿等均在世界上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的,非洲的黄金和金刚石都具有很好的品质,产量和储量都居世界首位。而且,非洲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对非洲经济的增长,资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仅依靠自然资源的出口赚取外汇,在很大程度上是危险的,不稳定的,也是不持续的。且非洲对外出口多为未精加工的低科技工业原料,出口价格低,欧美发达国家等将其加工、包装后以高价出口到非洲。低价卖出高价买进,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重了非洲贫困。非洲除了撒哈拉沙漠及南非一线的土壤,都十分肥沃。加上丰沛的降水和良好的光热条件,理论上,在非洲发展农业将给非洲带来良好效益,但是由于非洲民众没有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没有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农业在非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当前国际社会对于非洲贫困问题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在2002年于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发展融资国际会议上,援助有效性概念的首次提出标志着国际援助的效果和方向开始受到国际关注,同时也将国际援助效果与落实200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联系在一起。为推动援助有效性的进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3年组织了首届“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2005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届高级别论坛通过《有效援助巴黎宣言》,提出12项推动援助有效性的具体指标;2008年在加纳阿克拉召开第三届高级别论坛会议,进一步评估和推动有关援助方和伙伴国(受援方)落实有关议程,并通过《阿克拉行动计划》;2011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四届高级别论坛会议全面评估了《巴黎宣言》的落实进展,提出了实现援助有效性的目标和方向,值得关注。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许坚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 10003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区贫困七个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贫困原因进行了总体认识,指出地区贫困的“最大限制因素”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关键词地区贫困政府行为人的素质技术水平最大限制因素 贫困地区的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贫困实质是一种贫困综合症。这里,我们试图从单因素分析入手,进而达到对地区贫困原因的总体认识,以期对贫困地区治理提供一种依据。 1.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1.1.自然条件太差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资源等等。自然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生活,人类离开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概括起来说,我国22个贫困地区1的自然条件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特征: 1.1.1.土壤质量差。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多分布在山区,而山区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层较薄,地力贫瘠,坡度较陡,因而质量不高。青海省乐都县15个贫困乡中,250以上的陡坡地有14万亩,桃红营乡23500亩耕地中,浅山有 11994年月10月20日光明日报曾把我国贫困地区划分为22个地区,它们是:沂蒙山地区、闽奥山区、五指山地区、努鲁儿虎山地区、毛乌素地区、太行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武陵山地区、井冈山赣南地区、九万大山区、桂西北地区、吕梁山地区、陕北地区、三西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乌蒙山地区、滇东南地区、

8000亩地盐碱严重,脑山有3000亩地,土层只有15厘米左右。这些耕地,丰收年景单产也不过75公斤。亲仁乡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红砂土,土层只有10几厘米厚,播种早了怕旱,播种晚了不熟,单产极低。 1.1.2.地理位置偏僻。离中心城市远。普遍情况是,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我们说贫困地区是老、少、边地区,其实老少边的核心是边。之所以是老区,是因为远离了中心城市,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统治薄弱,所以共产党在那里建立了根据地。之所以是少数民族地区,是因为历史上汉民族势力大,占了中心地方,把少数民族挤到了边远山区。 1.1.3.地形复杂。特别是贫困山区,往往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比如湖南省桑植县,地处武陵山脉北系,西山地南侧,境内山峦重叠,山脉多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40条,山峰10426座,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的八大公山主峰斗蓬山,海拔1890米,最低的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全县地貌由中山原(占总面积21.1%)、中山(占52.6%)、中低(占4.2%)、低山(占5.2%)、丘陵(占10%)、岗地(占3.9%)、平原(占3%)组成,地形十分复杂。 1.1.4.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和强台风等。比如前面提到的乐都县15个贫困乡,从1981—1983年,连续三年遭受旱、雹灾害,受灾面积在15—23万亩之间。自然条件最差的亲仁、桃红营、中坝等乡,5年来年年遭灾。再比如广东省五华县,基本上是一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1960年6月,一场暴风雨使该县倒塌房屋884间,伤亡43人,受浸水稻15万亩。全年主杂粮比上年减少了160万公斤,全年月平均口粮只有14.2公斤。1970年9月,一场暴雨使全县倒塌房屋5344间,死8人,冲垮大堤49处,受浸农作物18万亩,全年主杂粮减产1229万公斤。1981年水灾,使全县主杂粮减产3632万公斤。1988年7月受7号强台风大暴雨袭击,倒塌民房60400间,大堤缺口97处,死亡42人,受浸水稻23万亩,其中失收5.7万亩,粮食损失6000万公斤。 1.1.5.可供利用的资源不足。《富饶的贫困》一书认为,贫困地区的贫困是富饶的贫困,作者的依据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明显的资源优势。书中列举了云南、广西、内蒙古、西藏、贵州等省都是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但没有例举缺少 横断山地区、海东地区、海西地区、西藏地区、南疆地区。

贫困户致贫原因及帮扶措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 1、因病; 2、因残; 3、因学; 4、因灾; 5、缺土地; 6、缺水; 7、缺技术;8、缺劳力;9、缺资金;10、交通条件落后;11、因婚; 1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注意:选择贫困户致贫原因,一定要精准、切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例如:因病,要具体写出什么病。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应选择最主要的一项。结合当地情况,缺水和交通条件落后一般不作为致贫原因。 扶贫帮扶措施参考样本 1、医疗帮扶: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 2、种植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培训种植技术,例如种植大蒜、大葱、甘蓝、韭菜、芦笋、柿子、黄瓜、西瓜、苹果、葡萄、牡丹等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增加收入; 3、养殖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其他规模养殖增加收入; 4、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XX地方XX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 5、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 (未完,见背面)

6、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XX产业,增加收入; 7、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五保,协助办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争取危房改造资金; 8、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 9、产业帮扶:光伏产业、面粉加工、服装加工、发展牡丹产业、瓶盖加工、绑扫帚、藤椅等家具加工、纸袋加工、小饰品加工等,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 10、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 11、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 12、旅游农家乐帮扶:利用池塘、沟渠发展垂钓休闲娱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13、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 14、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 15、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针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可填此项); 注意:以上帮扶措施仅供参考,帮扶措施应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实际情况相符,越具体越好。 (完)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非洲贫困未来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非洲的贫困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穷人从全球化中受益成为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形成的非洲国家对国际环境的依赖性,使当前不公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环境和国际金融体系成为非洲国家在脱贫道路上步履维艰的主要外部因素。非洲国家要以主动和务实的态度融入全球化。发达国家应采取减免债务、降低技术转让费用等具体措施真诚帮助非洲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非洲国家反贫困行动取得成效。 非洲是世界经济的贫民窟。6.5亿非洲人中有3/4生活在贫困之中,1/3的儿童营养不良。28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或得艾滋病,平均估计寿命为48岁。非洲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比例降到了约1%。持悲观态度的人预言,下一代非洲人会更贫穷、疾病更多、受教育的程度更低。在全球竞争中的机会更少。 2000年10月,柏林科学与政治研究所的迈尔与德国其他5位著名的非洲问题专家一起对非洲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评价。只有两个小国———塞舌尔和毛里求斯———属于新兴工业国家的范畴;8个国家———加纳、佛得角、加蓬、赤道几内亚、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莱索托和南非———被看作潜在的改革国家。科学家们认为,其余国家发展机会很少或者没有发展机会。13个国家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其中有索马里、塞拉利昂、布隆迪、刚果、马拉维、马达加斯加。结论是:对大多数非洲国家来说,在今后30—50年里也不能持久

地减少贫困。 那么谁对非洲的不幸负有责任呢?仅仅是被指责腐败和落后的非洲人?还是不怀好心的外部大国、交易所的鲨鱼和贪求利润的跨国公司? 谁想弄清楚非洲的长期危机,他首先必须了解非洲原来的状况。非洲气候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欧洲人、美国人、阿拉伯人都在非洲争夺过黄金、钻石、象牙、橡胶、热带木材和香料。并且争夺过人这个商品。非洲的全球化,即强行使非洲融入现代世界制度是以历史上最大的犯罪活动开始的:奴隶买卖。1000—2000万非洲土著居民———谁也不知道确切的数字———被强行带到美国,这是一个历史创伤。占领者破坏了非洲人的传统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且用残暴的掠夺式经济取而代之。 殖民主义留下了集权主义和几乎是不起作用的国壳。四分五裂的民族没有为全球竞争做好准备。殖民统治者走了,殖民经济的模式仍然存在。这种经济模式是以地下资源和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单一经营方式。由于世界市场上原料和农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非洲人得到的收入越来越少。但与此同时,他们不得不为其进口货物———工业产品、制成品、能源———拿出越来越多的钱。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国,直到80年代初,它还被赞誉为取得经济奇迹的小国。后来世界市场上可可价格暴跌,科特迪瓦的外汇收入也随之减少。这个国家的土著居民不再能支付其债务,因此不再有人愿意向他们提供新的贷款。从那以后这个拥有约1500万居民的国家每况愈下。从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