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复旦大学 陆铭)----需要写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同学请仔细阅读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复旦大学 陆铭)----需要写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同学请仔细阅读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复旦大学 陆铭)----需要写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同学请仔细阅读
现实·理论·证据──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复旦大学 陆铭)----需要写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的同学请仔细阅读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

选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

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

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

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

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

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

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

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

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

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

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

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

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

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

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

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一旦找到了你觉得有趣、有创新、有意义的问题,接下来你需要判断它是否可行?理论上

是否可行,首先要看起点到底对不对。数学不能告诉你起点对不对。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

你既可以采用静态的模型也可以采用动态的模型,你可以采取跨期的模型也可以采取单期

的模型,你可以采取有政府的模型也可以采取没有政府的模型,这取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

理解。

一个更常见的问题是实证。也许你想到很好的一个想法(idea),要考虑有没有数据?是

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获得支撑这个研究的数据?其次要考虑研究需要的变量是否是可度

量的,至少在理论上是不是有人提出过度量的方法。还要考虑数据的样本是否足够大,比

如时序数据至少需要30个观察点,但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算也只有28年,用

年度的数据只能是不是办法的办法。这些问题都要事先想过。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中国问题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去研究中国经济的问题?我们作为中

国人,我们也许并不太知道什么问题对于美国重要,但是我们很了解中国的情况。我们生

在中国,我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决定了我们知识的禀赋,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国

外学习经济的中国研究生主要进行三方面的研究:1、理论计量,因为其抹去了经济学研究中对历史和人文知识禀赋的要求;2、跟大牌教授研究美国问题;3、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

优势做从中国经验出发的实证和理论问题。随着中国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

的留学生(也许绝对比例仍然不高)选择做第三个方向,我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选择。

要让别人来接受一个基于中国或者亚洲经济的研究,你必须让别人相信你的研究具有足够

的重要性和一般性。这里指的重要性不是指中国问题本身有多重要,而是指中国经济的一

般性经验可以提供给其他国家作为参照。我们研究的中国问题既要产生于中国的经验和历史,又要有一般性意义。就像刚才提到的―土地换保障‖问题,其它国家并没有为中国提供

前车之鉴,但是我们可以为一些比中国更落后的国家提供经验。

如果发现了一个用现有的理论无法解释或不能很好解释的现象,那么这个时候你去发展一

个理论就是必要的而且是创新和有贡献的。恰恰是因为如此,现在做理论研究越来越难。

为什么?因为经济学的发展经过两百年特别是现代化的半个世纪以后,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了,现在你要找到一个不能用现有理论解释的现象越来越难,所以现在经济学的研究越来

越多注重应用。什么时候需要理论创新呢?有一个现象无法用现有的理论解释,那么理论

创新的机会就来了,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在中国还很多。

问题(question)

如何提出问题?一定要注重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variance。variance这个词对于经济学的理

论和实证研究都非常重要。对于实证研究,数据里的variance构成了计量经济学的基础。

因为如果没有variance,数据就没有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办法看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个变量动了以后,另一个变量跟着动还是不跟着动。如果一起变动,往哪个

方向变化?这在统计上就是variance所包含的信息。

这在理论上也非常重要,要想看出事物与事物的联系,就要去比较两个观察对象,发现它

们之间有差别,比如它们存在制度的差别。然后你又观察到它们另外还有差别,比如经济

增长的绩效不同。然后你要去思考这两个差别之间是否有关系。比如,印度是一个民主的

社会,但是它这个民主的社会是一个混乱的民主社会。在经济学家里有人称印度的民主是

坏民主。但是中国不那么民主,中国有一个政治集权的结构。但是中国的增长率很快,印

度的增长率比中国慢。这在实证上是什么?当你看到一个制度变成另一个制度的时候,作

为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变量是否跟着变了,这是实证的基础。从理论上讲,你要解释的就是

增长绩效的差异与制度差异是否有关。

所以,理论和实证只是研究现实规律的两种方式而已,本质上都是在找差异。差异存在于

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理论上找差异的方法和实证研究中对空间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

据的分析正好对应起来。理论和实证研究只不过是识别两种variance之间关系的方法而已,本质思想都来源于现实世界。提高经济学修养,就是要不断从现实世界中找差异,不断地

思考这个差异和那个差异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发现的关系是一个在理论上没有被

提出来的关系,这就是你的理论发展创新的机会。如果你发现的这个关系是在实证上没有

用数据来说明的关系,这就是你实证研究的基础。

下面我们谈谈创新。理论和实证的创新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差别。

理论上的创新,第一要解释新的现象,第二要提出新的思想。在经济学的研究里,你会发

现第一种―解释新的现象‖很像从实践到问题的思维方式。先去看现实,当现实出现一个新

的现象不能被理论解释时,你就找到了一个问题。还有一种研究思路是从文献到问题,纯

粹从文献角度来看它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就去解决,跟实践关系不大。第一种研究

路径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由它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对大家而言,你们应该避免自己过早进入第二个路径。如果你过早走向这条路径,你可能

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研究的东西到底重要不重要。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你看到一个作者讲,

他在文献的基础上作了修改,然后发展出一种新的理论。这类文章特别容易让大家以为这

些作者的研究都是从文献到文献、从文献到问题的。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

些作者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为什么会选这些问题?通常来讲,很少有人是从文献开始找到

这个研究路径的。这是学生们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很多同学只是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不

去关注现实世界,这是不行的。

接下来谈一谈实证上的创新。实证上的创新我列举了三个方面。第一是要发现新现象。注意,对于实证研究来讲,发现一个新的现象本身就是一个思想的创新。比如,你在关注现

实的过程中,发现两件事情有关,你就应该思考:这在实证上有没有证据?如果没有,那

么机会就来了。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和陈钊、万广华做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inequality and growth)的实证研究。这个关系为什么在最近十年经济学的研究中成为

了一个热门话题呢?就是因为在亚洲发展模式和拉美发展模式的比较中,经济学家发现,

亚洲和拉美有收入差距的差异。拉美收入差距比较大,而亚洲的收入差距比较小。另外的

一个差异是,拉美的经济增长慢而亚洲的经济增长快。经济学家就猜想:有没有可能不平

等加剧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文献没有讲过。在发展经济学里,文献只讨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经济发展对于收入差距有什么影响,而没有人去讨论收入差距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大

家知道在1993、94年以后的几年里,国际上顶尖的经济学杂志上连着出了几篇文章──

现在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研究的经典文献──就是用一些跨国家的数据,发现收入差距果然

对经济增长有影响。这就是重大发现。

前面我们提到过,理论创新来自于解释新的现象,你会发现这些文章中有些有实证也有理论,有些只有实证。实证对于理论的发展也有帮助,其重要性在于可以为理论研究开拓新

的空间。我本人认为,如果可以给实证研究的创新划分一个档次的话,第一流的实证研究

是去发现新的现象,因为这是重大的思想成就。比这个稍微低一点的是使用新的方法。因

为那些有重大思想突破的实证研究往往在研究的方法上不尽完善。比如刚才提到的inequality and growth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往往都是使用的OLS回归。OLS回归存在很大

的内生性问题,后来有很多经济学家就专门去研究怎么去处理inequality and growth的内

生性问题,包括我本人的研究。第三个是使用新的数据或新的案例。

比如在我们做的inequality and growth的研究里,首先我们提出了跟既有文献不同的问题: 大家都研究inequality和growth有什么关系,我们研究这种关系在长期和短期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文献里没有被研究过的问题;其次,我们使用了新的方法;最后我们使用的是中

国的数据。[1]

文献 (literature)

确定了问题之后,你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你要去阅读别人的文献,去了解别

人做了什么,这样你才能知道你的边际上的贡献可能是什么。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同学却

不够重视这一点,以为做完了研究就行了,但是却不知道自己的贡献在哪里。要知道自己

研究的贡献在哪里你就要去比较,去比较你的工作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必须要对文献有足

够的了解。这才是研究的完整过程。

怎么样去找文献?首先要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会利用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取决于你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怎么的,取决于你想做的东西是什么。关键词太多出来的文献太少,

关键词太少则出来的文献太多,所以一定要选取三到五个合适的关键词。另外,大家要从

经典的相关文献或者同一问题的综述论文去找文献。当你找到文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你评论什么文献,如何评论实际上取决于你对问题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是你的工具本身不

能告诉你的。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土地换保障‖,既涉及到中国的土地问题,也涉及到保障

问题和发展模式问题。你这个文章怎么写呢?你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土地问题来写,还是当

作一个保障问题来写,还是当作一个发展的模式的问题来写呢?要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

的写法。你在综述文章的时候,在把自己的工作去跟别人的工作比较的时候,要知道你要

跟哪些文章去作比较。实际上就取决于你对你要研究的问题理解的程度。比如同样是―土地

换保障‖的问题,你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制度的高度来看问题,就显然比你把这个问题仅仅看作是一个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要深刻得多。你

在综述文献的时候,在把你的贡献和别人的文章作比较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点。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要看好而相关的论文。我想借此机会回答同学经常问的另一个问题。

很多同学问我,陆老师,就算我用你讲的三到五个关键词,我也大概能搜出1000篇文献;就算1000篇没有,100篇总是有的。怎么办?怎么看得完?我建议大家把文献根据它的相关程度分成三类。第一类的文章,在100篇里面至少占五六成。这类文章相关性不强,你

只要看摘要就可以了。它们大概能够帮你知道你的研究在文献中所处的位置;有些文章里

面有一个表格,有一个数据,能够在你的文章里有所引用,或者支持你的论点。这些文章

你可以看得很快。

第二类文章就是跟你的文章相关,但从它的技术路线、它所关注的问题来讲,与你的文章

又不是直接相关的。我们做inequality and growth这项研究[2]的时候,我们是要做一篇实

证文章。那这里面就涉及到一大块的关于inequality and growth理论文章。对于我做的研

究来讲,我可能对这些理论文章不需要每篇都从第一个字头看到最后一个字。我要知道的

是这些理论是什么样的逻辑,它们怎么做,模型的起点是什么,它们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

结论。在100篇里面,这些文章大概占了20篇左右。这类文章一定要看,但是不必要从

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

第三类文章,大概100篇里面是5到10篇。这几篇文章就是对你的研究来讲是最最相关的,因为它们几乎研究的是同一个问题。你的研究跟这些文章相比较,你的贡献是边际上的。对这几篇文章,你不仅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而且你要看很多遍。

另外我想提醒各位,如果你去做一个研究,你发现跟你最相关的──我刚才讲的第三类文章,──没有,或者你发现跟自己相关的文章有30篇甚至50篇,这本身就是个非常坏的

信号。相关的文献没有,就说明你很可能研究了一个大家都觉得不重要的问题,所以没有

人研究。除非你是天才,天才有可能一篇参考文献也没有,我的理论体系跟谁都不一样,

我不要参考文献。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不是天才,所以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反过来讲,如

果你发现篇篇文章都跟我的研究有关,你很可能研究了一个大家已经研究烂了的问题。或

者是你对自己在什么方面有可能构成贡献仍然不清楚。那什么时候是最优规模呢?就是我

刚刚讲的,5篇到10篇。如果你发现,有5篇到10篇是值得你反复读的,读透的,读到

这些文章里面用了什么样的模型,用了什么样的数据,相关的变量怎么度量,你都非常清

楚的时候,你就找到好的起点了,你可以往下做了。而且,当你做完这个题目以后,你会

发现你就是这个小领域的专家。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看什么样的文章呢?首先你要看好的

杂志。比如中文的杂志,我列了几本[3],包括我们复旦的《世界经济文汇》,都是很好的

杂志。英文杂志什么是好的就不用我说了。

这里我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少看书,多看论文。经济学和别的社会科学最大的不同,就

是经济学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学科。它特别跟政治学和哲学不一样。政治学和哲学是要读

经典的,关于重大的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很可能最经典的著作,就是两三千年以前的古书。很多人就一辈子去读古书和经典。但经济学不是这样。我们刚刚讲过,经济学是研究

人类社会的,而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每一天都很有可能产生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那么你读书就意味着什么呢,很可能你关注的是一个老问题。而且大家知道,经济学

家的书就是把自己已经发表的论文结集成书,它跟政治学不一样。政治学和哲学的学者,

很可能一辈子就写一本书。比如像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正义论》,这一本书就奠

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经济学是不行的。特别是当代,已经很少有人靠一本书在经济学

界立足了。通常是论文发表完以后,结集成书。但你要知道,国外,特别是在美国的经济

学界,一篇论文从写出来到发表,前后经历五年时间是非常正常的。从论文结集到出版,

又有两年时间,也非常正常。所以当你看到书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是七八年前的研究了,还怎么站在学术前沿?我们的很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从马克

思的《资本论》开始列举,斯密的,马歇尔的,有时还列上我写的《劳动经济学》,这样

你就已经发送了非常坏的信号,你不可能做出好的研究。我自己做《世界经济文汇》的编辑,我们现在收到的很多投稿,一秒钟我就可以判断这是不是值得我往下看的文章。先看

它的参考文献,如果它全列的是马克思、斯密、马歇尔,这文章就不用看了,因为它不可

能是一个好的研究,除非他真的是研究思想史的。所以,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就得特别要

注意这个问题。

二.如何写论文

刚才我从三个方面讲了如何去做研究。我接下来要讲的问题是,如何去写论文。我认为,

在中国我们可以做的研究分成了这么几类。第一类,我认为是中国首先要做的研究,就是

要去搞清一个或者几个相关的事实,尤其是具有一般意义的事实。因为中国的社会处在一

个大转型时期。我们在经济发展阶段,从经济成长的历史、文化、制度、政治的各个方面

的背景来讲,可能跟在世界上所看到的、唯一成功的西方式的现代性有非常大的差异。这

就意味着在我们中国,很多事实都不清楚。

讲到事实,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今天下午,我在从北京回来的飞机上看到一张刚出版的《上海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上有一篇很长的文章,讲住房、教育和医疗的价格高,

导致了中国居民不敢花钱。这个说法现在很流行。现在有很多人说中国这几年消费低迷,

需要理论来解释。有人就解释说,因为大家收入的风险增加了,失业、工作不稳定,收入

的波动就变大了。风险增加后居民消费就会下降。我刚才提出的是另外一种解释:因为在

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三项支出价格很高,居民在这三个支出上的消费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就挤出了别的消费。这是颇流行的解释。文章里提供了三张表,列出了大概从2000

年到最近这几年的四个数据,分别是人均消费增长率、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人均医疗支

出增长率、人均住房支出增长率。可是看到这些数据,我并没觉得这个数据告诉我:人均

的消费增长率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的增长率。如果人均消费的增长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增长

率的话,那我可以说,由于这三块增长太快了,人均消费支出没那么快,所以必然使其他

部分的消费下降。可是我在数据上没有明显发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很诧异,写这么长的

整版的评论文章的这位作者,是怎么得到文章的结论的。我想问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的很

多事实到底清楚不清楚?我很怀疑,我们很多人都在基于一些并不清楚的事实而道听途说。我虽然举的是一个报纸上的例子,但我讲的―把事实弄清楚‖的工作对于中国的经济学家来

说仍然是做得非常不够的。

在中国经济里面,有太多太多太多事实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我一直强调,在中国做经济学

研究,第一件事是什么?就是我们要把真正属于中国经济的事实给搞清楚。特别是在我们

的教科书上、在西方经济学已经成熟的述的那些事实──每一个事实──都足以拿到中国

来重新反思一下,这个事实是不是在中国同理论里面,所描样也成立。我们可以大量地去

运用实证和案例的方法。我特别要强调的是,你把中国的事实搞清楚了,实际上就为经济

学理论和知识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我跟张爽合作的研究社会资本和市场化之间关系[4]的文章。大家知道,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个概念,是由社会学引入到经济学的,它是一种非市

场的力量。那么这种非市场的力量在市场经济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它跟市场力量之间

是互补的,还是互替的呢?在美国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中国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中国处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比如我们生活在沿海地区,内地的市场化程度要比沿海低

多了。从这样大的空间差异里面去看,在具有不同的市场化程度的地方,社会资本是不是

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是对于中国非常重要的事实。在搞清楚事实的同时,实际上就可

以帮助我们去发现社会资本这个非市场的力量与市场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本身在学术上就

是一个大家不知道的问题。

我要举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市场分割。市场分割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借助中国来进行研究。因

为在数据质量好的国家,市场不分割;而市场分割的国家,数据质量不好。那么中国是个

什么样的国家呢?中国的市场存在分割,同时中国又有足够大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去研究

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做的另外一个研究[5],想要知道市场分割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发生着什

么样的变化。因为在理论和实证的文献里面,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开放有利于市场整合,

有的经济学家则持相反观点。到底什么是真实的?当你把这个关系给搞清楚的时候,一方面,你研究了中国是怎么回事,同时,你对于这个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也有也有贡献。

第二类我觉得可以做的工作就是你要用一个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象,而且是到目前为止既

有理论没办法提供解释的现象。如果既有理论已经提供了解释,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讲的第

三个方面的文章了。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地区性的市场分割和战略性分工,这是我

们做的另一个研究[6]。大家知道,经济学理论里有所谓比较优势理论和分工理论,那么按

照社会最优的这个概念来讲,不同比较优势的地方就应该是具有不同的分工。既然有不同

的分工,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在追求社会最优的情况下,应该生产不同的东西。对不对?在解释分工的时候,我们主要借助的理论就是这个比较优势理论,可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你

会发现,中国不同的各个省份之间,包括同一个省的不同市之间的市场是分割的。为什么?林毅夫老师认为,这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在改革开放后又体现

为企业低效率,于是地方政府就要通过分割市场来保护低效率的企业。这只解释了由计划

经济时代所造成的市场分割,可是我们发现很多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

生的。到现在为止中国已经出现了三轮的重复建设,第一轮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第二轮以

汽车产业为代表,第三轮以光电产业为代表。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市场化了,已经

没有中央计划了,我们仍然在搞重复建设呢,仍然在重复建设的基础上造成了投资的低效率,最后又造成了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分割呢?为什么?这不仅是既有的理论里没有被解释

的现象,而且是林毅夫老师提供的比较优势理论也无法解释的现象,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情

况下,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大家应该分工才对。

这就促使得我跟陈钊老师从战略性的分工角度来解释这样的现象。我们要讲的一个故事就是,对于一个弱的地区来讲,它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它至少可以达到两种目的,只要实现其中一个,对它来讲就是划算的,从而使得分割市场和重复建设成为理性的。第

一个目的是赶超。落后地区发展一些暂时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学习的速度足够快就

可以赶上那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赶不上也不要紧,还有第二个好处,我有了一个足够的经

济独立性后,bargaining power就增加了,在争取中央财政政府投资的时候,就可以跟沿

海地区有相近的谈判能力,中央政府就得投资,如果不给,我不会摆到台面上说,但私下

里可以跟你闹,而大家知道,中央现在最怕就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对立。即便没有哪

一个省长跟我们说过,他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从理论上解释它的时候,实际上可以找到一

个解释这种问题的方式。而这个问题的解释,其理论上的贡献在于,既有的分工理论没有

很好地解释在一个国家内部可以观察到的分工的低效率现象。而我们想做的,就是基于中

国的现实,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创新。

接下来我要讲的第三类文章,我觉得现在我们关注得不够。我们过于迷恋前两类研究。当

然前两个研究贡献非常之大,但是我建议大家,特别是经济学教师们,有的时候要做一做

第三类文章。这第三类文章是什么呢?就是文章本身从学术上来说没有多少贡献,但是你

可以用既有的理论来表达对于中国现实和政策的认识。

比如说关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最近这几年来呢,有一个对于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行反思

的潮流。其实我前面讲到的《上海证券报》的文章,也是充满了火药味。什么意思?居民

的消费低就是因为你房价太高,教育价格太高,医疗价格太高啊,于是,现在在实践层次,包括老百姓,就有这样的情绪,觉得这些事情就是公共品提供,就应该政府扛下来,可是

我们在理论上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是公共品么?就算它是公共品,既有的理论里面有没有

一个理论告诉我们,公共品就一定要由政府来提供?有没有一个理论告诉我们,不仅政府

应该提供,而且政府应该提供直接生产,注意啊,provision和production是不一样的概念。

大家会发现,在很多现实问题上,经济学是一个―庸俗的‖学科,因为经济学研究的这些话

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懂。不仅我们的哲学家懂,我们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都懂。我们

的政府官员也懂,我们的老百姓也懂。我要说的是,经济学者不敢说我们比他们更懂,但

我们至少可以基于他们不了解的理论来提供一些不同的看法。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对同一

个问题有不同的声音总是好事。

我们搞经济学研究的人现在特别需要做这些事情,比如教育的问题,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

里面,几乎可以说是空白。但是,在这些重大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已经有非常多──不能

说足够多──但已经非常多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很多关于中

国的问题。我们不敢说这些已有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可以照搬到中国来,但是当中国的

研究没有的时候,凭空想象,拍着脑袋说瞎话,总不如我们先去看看已经有了什么理论和

实证研究吧?所以我觉得,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家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做一些这样的研究、公

益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不能让你去拿奖,也不能让你把这样的文章发在很好的英文杂志上。但是,它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贡献和推动作用非常巨大。这就是本土的学生和经济学家,

在经济学研究里可以做的三类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

其实你在中国也可以做另外一种研究:基于其他国家理论和经验的实证。我要说的是,我

们不具有做这类研究的比较优势。不具有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要去研究一个

美国的问题,其实你对于美国的问题的理解是不可能超过美国人的。你的知识禀赋,决定

了你的比较优势不在这里。另外,美国人有美国的数据,我们可能在获取美国的数据方面

就没有那么容易。第三,可能大家往往会忽视的,学术是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最重

要的就是交流。当一个人生活在中国的时候,其实不管中国开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就

是哪一天我们像日本一样开放,像欧洲一样开放,地理障碍仍然是一个天然的障碍。它就

一定会减少你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换个更准确的词就是,一定会阻碍你跟美国经济学界

的交流,就会使得你在如何去做一个对于美国经济学界来说的好的研究方面不具有优势。

讲到这里,我顺便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香港。大家知道香港有两个做经济学非常好的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曾经在1990年代的时候辉煌一时。

为什么呢?很简单,香港政府有钱,于是香港政府用钱在世界范围之内聘请了一大批的具

有国际前沿研究水平的经济学家到香港科技大学,这曾经一度使香港科技大学可以成为亚

洲经济学研究水平最高的地方。但最近这几年,香港科技大学衰落得非常厉害。为什么?

因为香港科技大学请来的经济学家很多是在做国际主流和美国经济学界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于是就会发生什么问题呢?它的学术圈在美国,它就有一个很大的成本进入这个圈子。后来,香港科技大学的很多人走了。现在香港经济学做的最好的是香港中文大学,那里好几

位做得最好的经济学家是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主的经济学家。实际上,这就是我刚刚强调的

一个做研究的比较优势的问题。地理上的优势,数据的优势,很多问题没办法详细展开讨论,但是这个案例我觉得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起一个好题目

下面我就讲些很具体的问题了,这些问题可能就比较琐碎。我觉得,首先我要讲的是,在

一篇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你首先要起一个好的题目。这个好的题目要小,要简洁,而且

要突出你的创新之处。一个题目能否引起别人的阅读兴趣,是很重要的,你可以适当地考

虑趣味性。我举几个例子,都是我们自己做的研究。我借助这样的例子来告诉大家就是一

个题目怎么能突出刚刚讲的几点。

我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经济研究》上的一篇文章,叫―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7]。这个题目要传达出来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首先,这是

一个中国的研究。其次,它是一个实证研究。因为如果不是一个实证研究,就无所谓中国

的地区工业积聚。我们副标题突出了三个关键词。如果你熟悉文献的话就知道,新经济地

理学、或者空间经济学的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已经有足够多的理论但实践研究不足的阶段。所以,这样的一个题目,你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做空间经济学的实证文章。实证研

究的基础在哪里?就是我们的副标题,三个词,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你一

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是要给新经济地理学提供实证依据,而且是在同时考虑了经济地理和

经济政策的作用下。

第二个题目就是我刚刚讲到的市场整合问题了:―中国国内商品市场趋于分割还是整合─

─基于相对价格法的分析‖[8]。主标题提问题,副标题讲方法。熟悉文献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是有争论的,而我们使用的方法,是跟别人不同的方法。

第三个例子的正标题叫―因患寡而患不均‖ [9]。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中国古话里面有一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我们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就讲:―古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暗含的前提是,收入不均与经济的增长之间没有关系,而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想说的

恰恰是,收入不均对经济增长不利,如果忽视收入差距,那么,收入不均就可能通过影响

增长而对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包括富人)不利。‖为什么要关注不平等,就是因为担心经济增

长会受到阻碍,这句话翻成古文,我们改一个字,就叫―因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题目就很

好地传达了这篇文章想说的思想。副标题是―中国的收入差距、投资和教育增长率相互影响‖,你看了就知道,这个文章的贡献在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用了特定国家的数据(country specific data),我刚刚提到,这个在增长研究里是潮流。第二,我们看了收入

差距、投资、教育和增长这四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因为在既有的文献里面,至少教育这

个变量没有当成的内生的变量来做处理。另外我们考虑的是相互影响,懂计量的人一看就

知道,我们要用联立方程了。所以一个很短的标题把文章要说的故事和我们的三方面贡献

全部容纳在里面。

下面一个题目―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10]

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标题基本上是突出思想的趣味性,我们用鱼和熊掌的这个关系来打比方,解释教育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两者并不是不可兼得的。我们的副标题点明了我们文

章的方法。

接下来的一个文章也关系到教育。我们把题目叫做―反思教育产业化的反思‖[11]。第一个

反思是我们的反思,第二个反思是既有的反思,就是我们要对这场反思来做一场反思。我

们副标题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要讨论―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和政策‖。这实际上

也突出了经济学的思想,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而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它。

接下来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刚刚定稿的一篇文章[12],原来这篇文章叫―公共信任与劳动力流

动──管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后来我在定稿时给它另外取了个名字。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这篇文章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农村的移民在他们流向城

市的时候,他们对他们原来在农村社区里的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这个结论跟既有的实证研究文献里面发现的结论非常不一样,我们的解释是:在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后,面临着受歧视的环境,所以,一个村子里越多的人到城市打工,大家感受到的来自于城市的歧视就越多,相对而言呢,农民工就会更加觉得农村的公共机

构值得信任。为了说这样一个故事呢,我在定这篇稿子的时候,就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离开了土地,却未离开家乡‖,我想说明的是,从地理角度我们确实看到农村居民通过劳

动力流动的方式到城市工作,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仍然没有融入城市生活。副标题叫作

―中国农村的公共信任与劳动力流动‖,点明了文章所做的工作。我举这些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取一个好的题目来传达文章的思想和贡献是十分重要的。

写一个好的摘要(最后写!)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怎么样写一个好的摘要。而且我特别强调摘要最后写,尤其当你还是

个初学者的时候。尽管我刚才强调,在做研究前你必须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大家以后

会发现,当你还是个初学者的时候,这是非常困难的。可能你要改到第20遍,才会体会

到原来自己要写的是这个。所以我建议大家,摘要最后写。当然,当你有了一定经验以后,你可以先写摘要。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写好摘要后,你会发现在你接下来的写作中,在你

写文献综述,在你进行模型构造,在你选取变量时,谁多写点谁少写点,谁放前面谁放后面,你心里就有把握了。为什么一篇文章要改20遍,就是因为你不清楚要写什么,只有

当你写下去,才会发现有些地方要多写点,有些地方要少写点,有些内容要放前面,有些

内容要放后面。我想,各位作为初学者往往难以避免这个阶段。

对于一个好的摘要,我提出这么几点要求:

一是要有概括性。要有主题,有创新点,要简要地指出自己的结论和发现,要讲到政策含义,但政策含义对于一篇学术文章来讲,不是必要的。要简洁,100到200字。1000字的摘要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摘要200字就能把问题讲清楚,如果你的文章非常复杂,那么400到500字也一定能把问题讲清楚了,讲不清楚那么你只能再思考。有时候我和学生交

流,说到要写文章,我便和学生说,你把你要写的意思用五百字写下来。当你想清楚一个问题时,五百字足以表达清楚;你写不清楚就说明你还没想清楚,你想不清楚你就一定做不好研究。最后是关键词,一定要切中要害。接下来我们举个例子。这篇文章是我和我学生合作的《反思教育产业化的反思──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与政策》[13]。

首先给大家看一个我改过的摘要,然后再看一个学生写的。

―稀缺的教育资源应得到有效利用,而教育财政的分权、学校间的竞争和合理的价格机制能够提高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组织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教育券、奖学金和财政转移等机制向低收入人群和地区提供补贴,不仅有利于公平,也有利于效率。但过度地、不科学地追求公平,却可能损害教育资源的有利利用,甚至与追求公平的初衷相违背。本文对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中国基础教育产业化的反思进行了反思。‖

有效利用资源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这是文章的主要观点。我们把效率拆成了两个:配置效率和组织效率。这句话中我们讲了两个道理,三个方法。这段话的意思是效率和公平是可以兼顾的,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我稍微要强调的是,这篇文章是我刚才讲过的第三种,本身在理论上是没有多少贡献的,但这是在思考中国重大的政策问题。所以在这里面没有突出这篇文章在学术上的贡献。

这是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产业化、同群效应、效率、公平

下面是学生写的:

―在本文中,我们构造了一个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理论模型。我们认为,通过地方政府提供基础教育、允许私立学校的竞争以及政府设计合理的教育补贴制度,是能够同时实现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公平的。在模型基础上,我们分析了目前教育改革内的一些认识误区和操作失当,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

第一句话写得不错,我要批评的是最后一句话,这句话没有让人知道你要说什么。比较我前面那篇摘要──把我们的文章要说什么,机制和目标是什么都说清楚了──而后面这个摘要没有。

引言(最后反复改!要高度重视)

我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引言。前不久,研究中国经济十分著名的John Giles在复旦做报告时说道,他初学时也不知道引言怎么写。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大原则是要吸引人。那么如何做到呢?

一定要非常清楚地在引言中交代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本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直接在文章开头写:本文研究了什么什么问题,显得很清楚,开门见山。你会发现很多作者,包括发在很好的中文刊物上的作者,通常是写到第二页,读者仍然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这是很失败的。如果你是读者,已经读了一页多,还不明白他要说什么,肯定糊涂了。人们看你文章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发现你的文章为什么重要。

当你提出问题以后,你要去告诉别人为什么重要,这里面你就需要说明创新,这时你就要把你的文章和既有的文献作比较,这就涉及到了文献评论。如果文献评论不是非常长时,你可以把他简单地放在引言部分。如果比较长,可以把最主要的、最经典的、最有意义的放在这里,突出你研究的重要性和创新,其余放在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中再去说。

第三就是概括你的工作,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千万不要只说本文研究了什么。问题这么多,你需要告诉大家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方法,你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大家你的贡献与创新。接下来要交代论文的结构,通常是八股文的写法,比如本文第二部分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写了什么。

接下来我们再举个例子,是我和张爽刚定稿的一篇文章[14]。我们研究了公共信任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

中国社会在传统上属于低信任度的社会(Fukuyama,1995),正是因此,公共信任作为在一种长期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资本是弥足珍贵的。在中国农村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对中国农村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那么,劳动力的流动会不会影响到农村社会中的公共信任?反过来,中国农村居民在农村社会中形成的公共信任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劳动力流动?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实证研究,不仅能让我们观察到农村公共信任在转型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还能够为公共信任的影响机制提供证据,并以此为理解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这是第一段,第一句话我就讲了我们的研究为什么重要:因为中国本身信任度就不高,所以这个研究就特别重要。第二段我特别括号中粗体字标注了本文讲了哪些问题。我们基本上讲到了这项研究的新意,思想贡献和方法贡献:

一项针对波兰的社会学研究(Sztompka, 1999)发现,在经济转型中,人们的公共信任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在转型前期,公共信任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当转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时,人们对于公共机构的信任又会明显提高。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公共信任会经历与波兰经验相同的变化吗?市场化又是如何引起公共信任的变化的?以上问题非常重要,但还没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问题的新意)从理论上来说,市场化是中国农村传统社会所受到的一切冲击的根源,市场化将通过三个层面的作用机制来引起信任的变化,分别是:家庭层面的劳动力流动、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以及宏观层面的市场化政策等机制。(思想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讲的是研究方法。

本文将重点研究市场化在家庭层面的作用机制——劳动力流动对于公共信任的影响;与此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公共信任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由此来清楚地解释劳动力流动

与公共信任之间的相互影响,而这种双向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的估计偏误恰恰是文献中没

有被充分被重视的问题。(方法的贡献)‖

这便是我在方法上的贡献。然后再概括一下结论:

―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社区层面的劳动力流动会增加对农村当地

的公共信任,而社区层面的公共信任又会减少劳动力流动。而且,我们还发现,社区层面

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省级层面的市场化对于公共信任的影响则显示出和波兰的经

验一致的U型曲线。(主要发现)‖

由于得到的这些结论十分有趣,很容易让人了解这项研究的价值和贡献。

文献综述(评论)

接下来是文献综述,如果你在引言中没有很好的引述,那么你在文献综述中应该做到以下

几点:一,简要回顾相关研究的发展;二,要对既有文献作适当的―批评‖ (不能简单罗列,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问题和工作进行比较)。评论既不要太过火也不要不够,不够说明你没

贡献,太过火则不中肯,更不要为了批评别人,把你在自己的文章中也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最好只评论你解决了的问题。你没解决的问题可能谁都解决不了,不要去show,不要以为只有你知道,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

文献评论的写法千万要根据你自己的研究来。比如我刚才提到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文章,我们讲了这样几方面的贡献,一、数据用了国别数据,二、处理了内生性问题,三、

我们区分了长期短期。我们要区分哪些是最重要的,正如我前面所说,最重要的贡献是思

想上的,其次是方法上的,最后才是数据上的。因此,我们的写法是首先论证我的思想与

众不同,我们研究的是收入差距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长短期的不同,这是在既有文献中

没有很好地解决的。第二,我们的研究中处理了内生性的问题,我们要指出既有文献中没

考虑教育的内生性,而我们考虑了,这也是要指出的。第三是数据方面的贡献,我们运用

的是中国的数据,而既有文献中使用的大多数是跨国数据,而这些数据的不同可能导致结

论的不同。在考虑增长问题时,国别数据是潮流,因为跨国数据十分难处理数据的异质性,所以本文用中国的数据来研究这个问题。当你知道你做的工作是什么的时候,文献综述十

分好写。我们同学觉得文献评论难写,是因为你们没有思考,当你思考后,你便知道一个

问题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老问题什么是新问题。不理解就写不出来,理解了就十

分容易。

理论与实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理论怎么做,实证怎么做。在此我讲的不是数学,而是起点问题。

先讲理论。无论数学模型也好,用文字表述的理论也好,你首先要界定问题是什么,你要

揭示的现象是什么,界定哪些行为人对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比如我们最近研究的国有企业

改制中资产流失的问题[15],其中职工是不重要的,因为他们对资产定价及利益分配起不

了作用,而只有企业管理和政府是重要的。

随后是你如何去理解行为人的目标函数的问题。你放什么变量,什么是内生的,什么是外

生的。在企业转制中,是采取拍卖还是协议转让,这个变量肯定十分重要。有种我认为错

误的看法是,拍卖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错误的本质是认为国有企业的转制方式是

外生的。我们假设这世界上有个好人,设计了公平公正的拍卖机制,当然这个机制可以提

高拍品价格。但是我要问,拍卖是外生的吗?转制的形式其实是被选择的,是内生变量。

于是你会发现,真正外生的是我们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权力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是拍卖

还是协议转制并不那么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拍卖并没有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很多拍

卖中你会发现只有一个―竞拍者‖,在表面上看似有个拍卖机制,但其实拍给谁已经决定了。中国还有个词叫―陪标‖,拍给谁是定了的,只不过走一个形式,最后返还点好处给陪标者。而控制拍卖的人还可以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排除其他竞拍者。因此,在拍卖中也会产生资

产流失,这不是在教科书的理论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你把什么变

量设成内生、什么设成外生对你理解一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也是数学不能告诉你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约束条件是什么?在每一个决策行为中,约束无非就是预算约束、资源

约束,但在中国你要特别考虑制度约束。因为很多中国的问题受制度约束。

你还要考虑结构性问题,我们刚才讲了行为人,你要考虑不同人是通过什么发生联系的,

它是一个市场机制吗?如果是,又是个什么样的是市场呢,完全竞争还是垄断?这些会成

为你模型的起点。因为在不同市场上内生和外生变量是不同的,比如在完全竞争中,价格

是外生的,而在垄断结构中却是内生的,是可以被企业控制的。你如何设定这个市场是竞

争还是垄断,这也是数学本身无法告诉你的。实际上当你在把价格设定为内生还是外生的

时候,已经表明了你对市场结构的一个判断。

此外,在行为人之间是否有可能存在非市场互动?这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前沿课题。

再接下来,研究的背景是什么样的社会政治制度结构?比如我们最近研究的城乡分割还是

城乡融合的问题,在中国是由城市的政府最大化城市居民利益来决定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政策,这个结构在我们的模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和制度背景。[16]

随后,用经济学静态的,动态的,比较静态的方法得出你的结论。复杂的数学有利有弊。

一个数学方法复杂时,求解的难度就会增加,经济学研究总是希望模型和数据是可以处理的,而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小变量的数量或者变量间的作用机制。运用复杂的数学方法,在

边际上舍去一个变量或变量间的作用机制时,很可能这恰恰是十分重要的变量和机制;但

当它被放进来,模型可能就解不出来了。在我们做城乡分割到融合的动态模型时,我们原

先想放进城乡差距扩大对资本积累的直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发现模型解不出来,于是

只能忍痛割爱。虽然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放弃了这个变量,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可能

会用静态的方法研究这种影响。

这里我要说明的问题是,一个问题好不好,不是由数学决定的。我经常会拿到学生论文时

问他们,这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假设,为什么要放非线性函数而不放线性函数。他们答不上来。我指出这里可以放线性函数,他们的反应会是―这样会不会太简单?‖可是,如果用一

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复杂数学方法同样的结论,为什么要舍易求难?唯一的理由是

―show your ability‖。你无非想让大家知道你数学很厉害,但是,OK,我知道你的数学厉

害了,然后呢?复杂数学方法的意义是可能会帮你搞清楚少数几个变量间的作用机制,在

经济学发展的早期,经济学家的工作可能的确是去抓住最为重要的几个变量,但是在现实

中有很多变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为了让模型更贴近现,有时候可能需要放弃复杂的

数学方法。大家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章倾向于简单的数学方法,因为比复杂的数学

方法更重要的是你想讲什么故事。现在经济学发展的情况是基础的理论构建已经逐渐完善,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释现实问题。而如同我刚才提到的:并不是说只有复杂的数学

才能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接下来我们讲实证。你首先要知道你想看什么,你模型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决定

了你放什么变量。因为在不同的理论机制下,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变量,这完全取决于你想

看什么。我特别强调,要注意阅读文献,了解文献中的变量是怎么设置的,怎么度量的,

十分重要。千万不要不知所以地往模型塞变量。接着是数据,数据可以截面的、可以是面

板的,数据来源可以是公开的、可以是调查的。

实证模型的设定要跟着理论走。实证研究里,经常被大家提到的问题就是内生性问题,这

主要就是说你观察到的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并不一定完全是它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比如,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水平也高,但收入水平高是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一定。因为教育程度高的人能力也高,所以这里面就存在一个估计偏误问题,属于遗失变量

的内生性问题。我前面讲到的劳动力流动和公共信任之间的双向关系,就是联立性的内生

性问题。两个实际变量有共同时间趋势,放在一起看来是相关的,但是只是因为它们有共

同时间趋势而已,这是伪回归问题。再接下来是不显著变量的处理问题,很多人喜欢把不

显著变量扔掉,但如果这个不显著的变量是应该控制的,那么,把它扔到了残差项里的话,就可能导致遗漏变量偏误。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是:R平方高不高是不是问题?很多同学在做实证文章的时候常常问,

我的R平方只有0.08到0.09,也就是说我的模型只能解释数据的8%到9%。我说恭喜你,已经不错了,因为在实证文章里有时R 平方只有0.05。R平方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

的模型能解释数据的variance的多少,可能对于绝大部分的variance的解释,经济学家是

不知道的。

案例

我特别强调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被经济学家忽略的太多了。有的时候去研究一个问题时,

你会发现对某些特定问题而言,它的事实可能是不清楚的。它的机制是什么?也不清楚。

计量结果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机制在起作用?也不知道。那么,为什么选择的案例能解决

我们问的问题呢?这也需要我们仔细考虑。

有时有的研究者做的案例跟他的理论逻辑不一致。比如说我在一次硕士论文答辩的时候发现,有位同学用案例研究的方式研究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的例子。在他的文章里列举了

大量数据说明浙江的中小企业如何集群,而他要说明的是中小企业之间有一种在创新过程

中的相互作用和外部性,导致了集聚效应。他列举再多产业集聚的例子、数据,都没办法

说明在现实中存在着由于企业集聚在一起就可以在创新活动中存在正效应。所以我就建议

他去看浙江的中小企业是不是一直在联合开发课题,是不是这些科研人员在一起进行培训,这些说明企业聚集的机制在何处。在我们做的研究中,我们就通过铜陵的案例说明过度的

教育均等化可能得不偿失,我们在企业转制和腐败的案例里,说明了被内生选择的拍卖并

不能防止企业转制过程的资产流失问题。

我再来讲讲在研究―结束‖以后的事。注意,我在―结束‖上打了引号,很多同学认为做完理

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就结束了。我要说的是,你在所谓的研究―结束‖以后,你要对研究和发

现有特别充分的解释,特别是数学模型中的经济学机制。换句话说,我们除了在数学上证

明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关系以外,你还要告诉我这个变量的关系代表了什么样的经济

学机制。对于实证研究而言,同样也要注意,一个好的实证研究蕴含着一个故事。比方说

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公共信任的问题,我们要说明的是,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城以后,他人进

城了,但他的精神上实际上还依赖着原来的农村社区。

经济学正在回归,因为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理论

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大家越来越不去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了,因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理论讲完了,然后就要研究现实中的细节问题了。如果大家去回顾最近几届克拉克奖得主

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应用微观的研究。而应用微观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微观计量经济学。

所以,注重事实本身越来越重要。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论文的结论部分,我建议大家的是要准确,不能夸大。你不能总结出一个你的模型没有

说明的结论。政策含义最好有,但不一定必要。如果有,一定要是严格基于理论发现的结论。不基于理论发现的结论,哪怕是正确的也不要说。因为你是在做科学的论文,而不是

政策建议的报告。如果是后者,没问题,你可以基于别人的理论。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很

多作者写文章,写了一大堆的政策结论,每一句话都对,但真正跟他有关系的没多少。

最后也可以提出若干未解决的问题,这在写文章时起到的作用有两个:一、在自己写完以

后告诉读者这篇文章什么问题没解决;二、如果你的文章里存在缺陷,自己讲出来要比审

稿人讲好,与其让审稿人讲,不如主动交代。此外,不要迷信别人在文章中提到的没有解

决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作者早就解决了。不要因为别人提

到这是个有待研究的方向你就去做,因为作者这样写,可能是解决不了审稿人认为应该解

决的问题,就跟审稿人讲您说的是对的,但这个问题已超出了本文研究的范围,我已经在

文章的结尾将这个问题作为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来了。我想经济学家都是这么做的。你在

理解别人提出的未来研究方向时,一定要小心,听听在这个领域专家的看法非常重要,那

些专家可以告诉你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可以做,后面我会再举一个结论的例子。

―本文利用一个我们自己收集的包括社会资本信息的中国农村家庭调查数据库研究了公共

信任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差距和市场化进程对信任的影响。我们发现:(1)社区层面的劳动力流动将增加农村社会的公共信任,而农村社区层面的公共信任会减少劳

动力流动的倾向;(2)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于公共信任有负面影响(但这一结果对不同的收入差距指标并不稳健);(3)省级的市场化进程与公共信任之间是U型的关系。‖[17]

你可以看到,―结论‖里提到了我们自己搜集的数据,包括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三个结论。

这段把我们研究什么、发现什么讲清楚了。接下来看我们教育文章的例子。

中国出现的教育不均等的现象,本质上不是因为中国采取了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而是

因为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没有经过科学的设计。本文的理论研究说明,教育财政的分权、地区间和学校间的竞争以及合理的价格机制是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必要条件。但是,简单

的教育市场化并不能保证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政府通过政策的干预或者机制的设计进行

适度的均等化能够实现教育公平和效率兼得。因此,中国进行的教育市场化改革,不是方

向的问题,而是方式的问题。‖[18]

我们也作了简单的总结:中国的教育市场化改革不是方向问题,而是方式问题,观点鲜明。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通常写法如下,要注明作者、年份、题目、杂志(或出版社)、期号、页码。

参考文献的列法一定要规范,一定要注意你的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统一。按照姓名来排序,

把姓放在前面;正文里有的文献全要列,正文里没有的文献全都不要列。

Blanchard, O. and L. Summers, 1987, ―Hysteresis in Unemploy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31, 288-295.

Fudenberg, D. and J. Tirole, 1992, Game Theor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Sen, A., 1999,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hoi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 3, 349-378.

克鲁格曼,1999,《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朱文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军,1994,《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经济研究》第9期,

第72-80页。

其他

注意你文章的注释、附录和图表的格式,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图表。图表不要用阴影和颜色,因为绝大多数学术杂志是黑白印刷的,没有一个编辑会愿意去帮你处理图表的问题,

除非你的文章特别出色。文章投出去前,把你的图表做得漂亮些,有些杂志的约稿信会说明,希望你提供的图表直接可以用来印刷。数据处理和有些推导过程放在附录里,不要进

正文,否则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阅读,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在适当的地方可以注明感谢谁,如果文章曾经给相关领域的著名学者批评过,不妨注明。

在语言上,要科学而准确地表达你的意思。大家写文章时会经常用一些不够准确不够科学

的表达。举几个例子。其一,缺乏严密的逻辑。改文章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每一句话是不是

有逻辑。比如,―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政府应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有比较优势,市场的选择就是发展这个,不需要政府去推动它也会发展。再如,―外来民工与上海本地居民形成了就业的竞争,所以要控制外来民工的就业,来为本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三句话全错,看起来蛮对的。首先,外来民工与上海本地居民有没有构成就业竞争?可能没有。第二,就算构成了竞争,也不一定要控制;第三,就算控制了,也不一定能为本地居民创造就业岗位。这

三句话本身就是有待推敲的,这句话你就要仔细考虑。

其二,缺乏准确的用词。大家喜欢用一些词,比如―非理性‖。经济学的基础就是理性假设,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非理性行为是可以基于理性的假设来解释的。―信息不对称‖也是被大家

滥用的一个词,在经济学里是它有严格定义的。―必由之路‖这个词如果你要用,你一定要

告诉我,为什么别的路走不通。―因为……所以……导致了……‖这种词都不要轻易使用,因

为这种因果关系在经济学里是非常难确定的,比较保险的是―……与……有关‖。

其三,缺乏明确的表述。―在收益递增的情况下,技术落后的地区会选择暂时不加入分工体系,力图提高在未来谈判中的―威胁点‖,进而分享到更大的分工收益(陆铭、陈钊等,2004)。‖这个例子来源于别人引我们的文章,引的是我们的文章,我自己都看不明白。

写文章一定要写大白话,我曾在我的博客上说,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知识,一定要重视多

少人获得他的知识超过多少人认为他很厉害。请记住这句话,文章写到每个人都看得懂,

就是你的本事。

在今天讲座结尾,我要提醒各位,当你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觉得文章可以往

下写的时候,停一下,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去

写这篇文章?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兴趣去做研究,为人类的福利去做研究,为学术和知识的

进步去做研究。谢谢大家。

提问

问:谢谢陆老师精彩的演讲。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现在很多同学或研究者比较喜欢引用

英文文献,因为英文似乎文章权威一些,电子资料也更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在中英文资料

间选择?第二,合作对于经济学研究意味着什么?在做研究时合作者如何分工?谢谢。

答:非常好的问题。

从目前经济学发展总体水平而言,可以肯定的是,英文文献总体上比中文文献更值得引用。我自己的研究也是如此,甚至早几年我曾建议学生,基本不要去看中文文献。但要特别提

醒的是,这些年中国经济学研究发展非常之快,现在这句话我已经不敢讲了。所以研究什么,引用什么,还是取决于这些文献是否值得你去引用。

什么样文章值得引用呢?它确实在理论发展中有贡献,这些贡献你可以从我刚刚讲的那些

特点去判断。比如说,它是否提出了新问题,开发了新方法。我们很多同学会引用一些一

看就知道不好的文献,你要知道如果你引用了一些行家一看就觉得不好的文献,本身就说

明你的研究质量不高,你对这个问题不理解。从总量来讲,我觉得多引用英文文献是对的,但在中国最好的几本经济学杂志,特别是匿名审稿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进步非常之快,我

认为是值得重视的。在中文杂志上你会发现也许国外学者不太关心,但国内作者已经关注

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尤其应该注意。现在中国的经济学就算研究水平还没完全与国际接轨,但中国的学者完全可以提出很好的问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合作,经济学成为在所有社会科学里合作最多的学科,有两个原因。第一、经济学的

分工非常细,拿我和陈钊的合作来说,我们俩以前是同学,所以合作文章非常多。我们的

特长可以互补,再加上经常讨论问题,所以经常合作。第二、对很多学科来讲,观点是很

重要的,这就没办法合作。大家知道,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怎么合作?而且一

讲到观点,就涉及这观点是你的还是我的的问题。对经济学来说,观点属于谁已经不那么

重要了,因为经济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科学化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使用某种方法去说明

一个问题和一个事实。

合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合作者之间感情上的支持非常重要。你一个人做研究,很容

易被遇到的困难挫伤,因为研究是充满了坎坷的过程。合作的好处是相互之间可以进行鼓励。这个用经济学也可以解释,一旦两个人开始合作了,你为了保持声誉,你就会坚持下去。如果你一个人的话可能就不会坚持下去。所以合作非常重要。要达到有效的合作,我

觉得首先要相互间的了解和信任,而且自己愿意多做。在公共品的提供里,每个人都有搭

便车的偏好。做研究时,合作就是创造公共品,如果能偷懒就偷懒,那合作就没法进行。

靠道德力量来约束研究者而达到合作的形成本身就非常重要。

问:我是大一世经系的学生。您说的话让我很有收获,但您今天的讲座可能不是针对我们

大一开的,我们现在对研究确实没什么概念,也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否推荐给我们一些

入门的读物,并给予我们一些建议,为今后的研究作准备?

答:对于我今天讲的跟一年级同学有什么关系,如果你觉得没关系,我很抱歉。我觉得是

有关系的,其实我就是在讲科学精神的问题,如果你还没有做研究的准备,至少我谈了科

学的精神如何在研究中得到体现。如果你要让我推荐,我就推荐我和陈钊明年即将要出版

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什么呢?我先做个广告。有一次我在经济学教育研究网上看到一个学生的留言,说他学了微观经济学以后,觉得微观经济学没用。我看了以后很伤心。我觉得

造成大家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老师有责任,没教好;我们的教材有责任,没写好。我们正

在编的这本书,估计明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出。这本书举了大量来自于现实的案例,来告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1998真题及答案

复旦大学1998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短期成本 2.经济租 3.双垄断(Duopoly ) 4.边际效应 5.吉芬商品 二、简述题(24%) 1.简述正常商品与吉芬商品的价格效应变化。 2.试述卡特尔的组织性质及其主要任务。 3.请比较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与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均衡。 三、分析题(20%) 1.下列变化时对录像机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 ①VCD 播放机价格下降 ②录像带出租店普及居民住宅区 ③VCD 播放机价格上升,但VCD 影碟价格下降 ④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2.“因为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任意提价,故企业应尽快扩大自己的规模成为垄断者”,此命题对否? 四、计算题(16%) 已知总成本函数 60 9030423++-=Q Q Q TC 问自哪一点起TC 及TVC 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并作图说明。 五、论述题(20%) 试述机会成本在厂商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及把握。   答案部分 复旦大学1998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短期成本 (short -run cost ):指在短期内厂商为生产既定的产量水平对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最小成本。假设企业仅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确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和w 资本价格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 r -?+?=K r Q L w Q STC )()(式中,为可变成本部分,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Q L w ?付出的总成本。为固定成本部分,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K r 素所支付的总成本。两部分之和构成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是短期成本中两个重要概念。平均不变成本AF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 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平均

教作文有方法“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教作文有方法: ——浅谈如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三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往往说不具体,写不具体。他们总是用一些概括性的语言来写作,而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的作文里往往存在有话可说,表达起来却三言两语的现象。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其中:“内容具体”是诸项要求的重心,也是目前学生习作中最薄弱的方面,因此也理所当然是习作教学指导的重点。那么,怎样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呢? 一、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师在指导四年级描写场所的作文时,先指导学生去实地观察,然后写文,结果不出所料,写不具体。于是,他就观察的内容提问题,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画图。如:你观察的是什么地方?周围的景色如何?这个地方整体是什么样的?能分成几部分?哪部分映像最深?其中的实物是颜色还是样子或是装饰吸引了你?那颜色、样子、装饰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如果说不清,就画不出,而这说清楚就是说具体。接下来,他引领学生分析、找出范文中的

每句话是在回答什么问题,每一段又是在回答什么问题,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文章都是由一个一个答语组成的,问题提得越细,文章写得越具体。他又安排学生互问互答互画练习描写树、建筑……结果学生作文进步很快。 作文其实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疑问才思考。教师给出正确思考的方式和内容,加之学生的感悟天性,学习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所以,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还是要从观察入手。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写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东西可写了,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日常生活中,要仔细观察生活,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的知识百分之九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只有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在貌似相同的众多事物中发现这个事物有别于它事物的不同之处,即把握住此事物的典型特征,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显出自己的特色。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实际的手段就是让学生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哪怕是一两个简单的句子,只要是你的观察所得,就是好的体验。不仅学生写,我们也要写。语文的学习还是要靠平时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是我的第一点感受。 二、放飞想象 想象与见闻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显得生动感人。小学生的想象力惊人的丰富,所以他们的想象作文

复旦大学论文格式 完整版

学校代码:10246 学号: 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 XXXXX应用系统实现 论文英文题目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07年2月17日

目录 摘要............................................................. I I ABSTRACT .......................................................... I II 第一章绪论. (1) 1.1 论文选题背景 (1)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2) 第三章设计与实现 (30) 3.1 总体框架层次 (30) 3.1.1 图的使用例如 (30) 3.2 系统实现功能 (30) 3.2.1 表的使用例如 (30) 3.3 程序实现 (31) 3.3.1 程序书写例如 (31) 第五章结论 (67) 5.1 系统运行发现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67) 参考文献 (68) 致谢 (71)

摘要 一篇好的摘要能把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梗概反映出来。中文摘要字数在400到500之间,中英文摘要内容要一致。目前收到的文章,大多数摘要写得偏短,而且内容主要是文章的背景材料,看不出作者在文中所作的贡献。我们这里特向作者提醒,撰写摘要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要开门见山。从第一句开始就把作者在文章中阐述的基本观点概要地叙述清楚,侧重于:方法、结果和结论; 要排除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 不要重复文章标题中已有的信息; 不写背景材料,不作自我评价,不包括作者的未来计划; 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如:“进行了……”、“得到了……”,不应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除结论外,作者对工作的描述应采用过去式;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理解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摘要举例: “基于工作流的PDM-ERP集成系统研究”一文摘要 通过对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在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归纳总结了PDM和ERP这两个领域内在的区别和联系;借助工作流技术和相应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在目标一致、资源共享、过程互补的基础上实现了PDM和ERP的集成;构建了PDM-ERP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系统运作框架图,从信息流和物流集成的角度实现了企业设计领域和制造领域的全局集成。(摘自《中国机械工程》13卷第5期)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

最新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复旦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数量经济学专业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一、(每题10分,共50分) 1.一个处于边际报酬递减的企业,分成等规模的两个小企业,问利润总量会有什么变 化?请说明理由。 2.有人提出“市场上衬衫的品牌太多了,对消费者不利,应该减少品牌数。”也有人 反对这种提法,请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理由。 3.证明效用函数的正单调变换不改变边际替代率。 4.如果一个厂商处于亏损状态,那么它就应该停产,请问这种说法对么?说明理由。 5.需求函数为40/Q P =,成本函数为2C Q =,问这个厂商的最优产量。 (以下每题20分,共100分) 二、假设有汽车和其他两种商品,政府准备提高税收收入,有两种备选方案,1、征收 收入税,2、对汽车消费征收数量税(即消费每辆汽车征收一定量的税)。请说明哪 种方案对消费者较有利。 三、有两个生产函数0.250.751Q AL K =,25.075.02K AL Q =,L 的价格为1,K 的价格 为k P ,问: (1)当k P 为何值时,厂商认为两种生产函数是没有区别的。 (2)若K 的价格大于 k P ,则厂商应采取那种生产函数。 四、一个垄断者在一个工厂中生产产品而在两个市场上销售,他的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 求曲线方程分别为: 21212()10()TC Q Q Q Q =+++,11320.4Q P =-,22180.1Q P =-。如果实行差别定价,则他在每个市场上的价格、销售量和获得的总利润为多少。 五、一个市场上有A ,B 两个厂商,他们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11220Q P P =-+ 22120Q P P =-+ 假设边际成本为0, (1)若两厂商同时定价,问均衡价格、产量、利润分别是多少? (2)若A 厂商先定价,此时均衡价格、产量、利润又分别是多少? (3)先定价,后定价,同时定价,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六、请说明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及趋向一般均衡的过程。 参考答案 复旦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数量经济学专业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如何教育学生用事实论据写好议论文

如何教育学生用事实论据写好议论文 摘要:高中生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但在作文中,学生常常不知如何用好事实论据来写好议论文,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了阐述。 关键词:事实论据叙议结合议论文 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碰到学生写议论文时不会或不能恰当地运用事实论据的情况。下面试举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尽管是抛砖引玉之举,但却能让教师同仁引导学生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误区一:列举事例太多,排列无序。如一篇题为“恒心与毅力”的习作,列举的正面例子有:世界发明家爱迪生、瓦特,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澜等,可谓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岂不知这样一来,反而使文章内容像流水账的杂乱。对上面列举的事实论据,可裁剪为: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读了大量惊人的书籍,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Is∞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就开始周游,

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张海迪身残志坚,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很令人尊重的学者。关于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张海迪等人的排列,先可以不同的类别为序,再以贡献大小为序,方式变化虽多,组合却井然不乱;事实论据,要突出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紧扣论点进行灵活裁剪,或以时代先后为序,即从古至今;或以地域为序,即从中国到外国或从外国到中国;或以贡献的大小或知名度的大小为序;或以不同的类别为序。 误区二:在叙述事例时详略不当。如一篇题为“贵在知错就改”的议论习作,举的例子是廉颇负荆请罪的历史故事。选材倒很恰当,但在叙述时没有对故事进行概括,只是原原本本的照搬,仅故事内容的叙述就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看似细致,实则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可对上述事例这样叙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蔺相如,至使将相不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书写规范(参考Word)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章格式的要求 收入《复旦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集》的论文必须包含题目、作者姓名和院系、指导教师、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论文限制在8000至15000字以内。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一、页面设置:保留Word默认设置(A4,页边距左2.54,右2.54,上3.17,下3.17,装订线0,页 眉1.5,页脚1.75) 二、段落: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字符,“间距”选0行,“行距”固定值20 磅,“特殊格式”选(无)。 三、字体和字号:中文字体一般用宋体(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论文题目字号为小二号,加粗,居中;若有副标题,则用小三号,加粗,居中。 作者院系、姓名为小四号,加粗,居中; 指导教师姓名为小四号,加粗,居中; 摘要、关键词字号为五号,“摘要”和“关键词”加粗;(中文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英文则顶格)引言(前言)标题字号为四号,加粗,居中;其他文字字号为小四号。 正文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加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正文其他为小四号; 参考文献、后记(致谢)、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委员会评语为小四号;标题加粗,字号为小四号; 指导教师评语和答辩委员会评语放在表格中。 四、附图和附表:图表名为小四号,加粗;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标题应写在图的 下面,加粗,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每个图表尽量放于一页内。 五、引文:较长的引文可以不加引号,单独成段,用楷体,字号为小四号。 六、注释:论文一律用脚注(在word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设置)。脚注(如引用 文献),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用纯阿拉伯数字)、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人教版新课标 一篇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立足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形态的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2001(B)答案

复旦大学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报考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B 卷:报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必做 一、解释下列概念(15%,每小题3%) 1.规模报酬递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替代效应 4.机会成本 5.纳什均衡 二、(15%,每小题3%)指出下列因素会对啤酒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产生什么影响(上升,下降,不变,不定),并简要说明理由。 1.医生说喝喝酒有益健康。 2.降低酒类税率。 3.葡萄丰收,果子酒售价下降。 4.啤酒花(制造啤酒的原料)价格上涨。 5.通货膨胀引起居民实际收入下降,而生产啤酒的工人工资上升。 三、(20%,每小题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政府征收固定资产占用税会对厂商的短期均衡产生什么影响?试说明理由。 2.一个亏损的垄断厂商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收入不同的两类人对其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于是决定实行差别定价(价格歧视),结果产生经济利润,试用图解法作出解释。 3.完全竞争厂商在亏损情况下在短期还在经营,试对这一情况作出解释。 4.十年前食糖价格为4元/公斤,平均每个城市家庭每月消费1.5公斤,现在食糖价格为2.4元/公斤,而每个城市家庭每月消费0.5公斤。这是否违背需求规律?为什么? 5.版税制是让作者按书的价格一定百分比提成,试说明在这种制度下作者为什么总是希望图书的发行量比出版商所希望的要多? 四、(15%)设成本不变的完全竞争行业中,厂商的长期成本函数是 ,市场需求为,其中为厂商的产出,为市场q q q LC 7505023+-=P Q 42000-=q P 价格。 1.试求出该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长期均衡时该产业有多少厂商? 3.如果政府征收产品价格20%的营业税,达到新的长期均衡时,该产业中有多少厂商? 五、(20%)一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需求函数为3002002 ++=Q Q C , P Q 5.0250-=1.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与利润。 2.如果以边际成本定价,这时候的价格、产量各是多少? 3.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从消费者那里剥夺了多少消费者剩余?造成了多少无谓损失? 4.如果以收支相抵定价,这个价格是多少?

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以下黄色背景文字均为格式说明文字,调整完格式后应予 删除。本模板已经设置好页面格式,不得改动。其中页面设置参数为,A4纸张;页边距为上 2.5 厘米、下 2.5 厘米、左 2.5 厘米、右 2.5 厘米。 目录 目录居中,自动生成, 4 号宋体,双面打印 , 若不够双页则独立成页 一、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几个矛盾 (3) (一)粗放式的发展规模与媒体对新闻院校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的矛盾 . (3) (二)融媒体的媒介技术环境与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分类的矛盾3二、当前新闻教育的调整 (4) (一)控制规模,准确定位,推进差异化的办学理念 (4) (二)调整专业分类和课程结构,应对融媒体的时代要求 (4) 三、开门办学,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4) (一)实践教学是 ,, (4) (二)做好宏观上的规模控制和微观上的专业分类、课程设置 (5) 四、结语 (5) 参考文献 (5) 1

文章正文字体为 4 号宋体, 1.5 倍行间距,双面打印。 [ 摘要 ](“摘要”应是对全文内容的准确、简明的概括,是对全文内 容的创新的浓缩, 200-300 字。以下为范例)近年来高速、大规模扩张的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对新闻专业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暴露出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 [ 关键词 ]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每篇论文一般可选3—6 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隔开。以下为例文)新闻教育;发展规模;课程结构;实践教学 以下为正文,此处应空一行,删除此处黄色说明字体即可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的新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高潮期,同时也 不可否认,中国新闻学教育也进入了无法回避的危机期。在这场新闻教育 的危机中,高校教育的危机体现得也最为明显。高校的新闻学教育在整个 新闻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无可争议的主体性地位,①在新闻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承担设计和教学组织任务的最重要的主体无疑是新闻学专业的院系机 构,新闻专业教育目标的制定、整体教育内容的确定、不同教育方法的选 择以及整体教育程序的设计都取决于院系机构的决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 说,新闻学教育的整体规范都要通过新闻院系的专业决策来实现。然而随 着新闻媒体的强劲发展,新闻学专业的教育机构却陷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 之中。而正是这些难以克服的诸多矛盾把高校新闻教育推向了整个新闻教 育危机的风口浪尖。 ①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私人通信、内部资料、书稿和仅有中介文献信息的“转引自”等类文献的引用著录。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 如 [1] 、 [2] , ) , 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一般排印在该页底脚。 2

浅谈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浅谈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 据调查,目前初中语文教师普遍偏重于记叙文的写作指导,高中语文教师较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此外,选择八下作为简单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起始点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七上到八上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许多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八下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初露端倪,最明显的表现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怀疑,对人对事开始有强烈的较自我的想法,部分学生经常有相当精辟独到的看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普遍已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力准备也很充分了。因此,这个年龄阶段是学习写议论文的成熟期。 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语文新课标,设计有价值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内容,以议论文写作教学在计划时间内的目标达成度为取向,遵循议论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较轻的负担,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我以为,初中议论文有效写作教学的目标是应该让绝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写出规范的简单议论文,少数学生能写出论据新颖的议论文。 我结合课程标准的十个目标和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达标目标具体定为“观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说理具体、实在,论证的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规范。”优秀目标是在符合达标目标的基础上能做到“论据新颖、说理透彻”。 我反思以往十几年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的得与失,在八下一学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议论文有效写作教学策略。 1、推荐议论文佳作演讲 由于议论文相对记叙文来说比较枯燥,大部分学生的议论文阅读积累较少,他们对写议论文有一定的畏惧情绪,如果教师一下子要学生学写议论文,即使是简单的议论文,他们也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给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设置了一个合适的起点。即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为他们选择一个较为容易的切入口,这就是说话。根据河大版教材的编排和我一贯来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进初中三个学期来已进行过多次口语交际训练,每节语文课安排一名学生轮流上台作课前三分钟演讲,

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一)

高中生如何写好议论文(一)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④结尾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二、如何做到到开门见山提论点 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像《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见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 (1)学习要打好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司马迁如果不在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达?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画蛋"上狠下功夫,后来能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吗?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古往今来,无数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雄辩地作了证明!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牺牲。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公利,因而可与日月争辉!牺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人民的敬仰。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第一章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历史发展及研究现状1-2 法国科学家Henri Becquerel于1839年首次观察到光电转化现象3,但是直到1954年第一个可实用性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问世,“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想法才真正成为现实4。在太阳能电池的最初发展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一般是在可见区有一定吸收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因此这种太阳能电池又称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尽管宽带隙半导体本身捕获太阳光的能力非常差,但将适当的染料吸附到半导体表面上,借助于染料对可见光的强吸收,也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这种电池就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991年,瑞士科学家Gr?tzel等人首次利用纳米技术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转化效率提高到7%5。从此,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即Gr?tzel电池)随之诞生并得以快速发展。 1.1 基本概念 1.1.1大气质量数6 对一个具体地理位置而言,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取决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与自转、大气层的吸收与反射以及气象条件(阴、晴、雨)等。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处,垂直辐射到单位面积上的辐照通量(未进入大气层前)为一常数,称之为太阳常数。其值为1.338~1.418 kW·m-2,在太阳电池的计算中通常取1.353 kW·m-2。 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受到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吸收,经过大气与云层的反射,最后以直射光和漫射光到达地球表面,平均能量约为1kW·m-2。一旦光子进入大气层,它们就会由于水、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物质的吸收和散射,使连续的光谱变成谱带。因此太阳光光谱在不同波长处存在许多尖峰,特别是在红外区域内。现在通过太阳模拟器,在室内就能够得到模拟太阳光进行试验。在太阳辐射的光谱中,99%的能量集中在276~4960nm之间。由于太阳入射角不同,穿过大气层的厚度随之变化,通常用大气质量(air mass,AM)来表示。并规定,太阳光在大气层外垂直辐照时,大气质量为AM0,太阳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为90o时大气质量为AM1。其他入射角的大气质量可以用入射光与地面的夹角θ的关系表达,即AM = 1/ cosθ当太阳的天顶角θ为48.19 时为AM1.5。海平面上任意一点和太阳的连线与海平面的夹角叫天顶角。一般在地面应用的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通常是指AM1.5 的情况。 1.1.2光电转化效率 光电转化效率,即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用缩写IPCE表示),定义为单位时间内

【免费下载】新版含封面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2014年11月修订版) 印刷本论文规范 一、论文封面制作要求 (一)学位论文封面使用云彩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棕色,硕士学 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蓝绿色。 (二)论文封面(封一)制作要求如下: 1、论文封面(封一)的内容包括: (1)学校代码(10246);(2)学号(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3)学校 名称(复旦大学);(4)学位论文的类别;(5)30个汉字以内的论文题目,及 相应的英文题目(外语专业的学位论文如非中文撰写,须同时有中文题目);(6)院系(规范正式的)名称;(7)学科专业;(8)姓名;(9)指导教师;(10)完成日期 对于学术学位论文,须在论文封面“复旦大学XX学位论文”的下面注明“(学术学位)”字样; 对于专业学位论文,须在论文封面“复旦大学XX学位论文”的下面注明“(专业学位)”字样; 对于涉密学位论文,其密级及保密年限由学校相关保密部门审核认定后,必 须在论文封面右上角学校代码的上方标注,如:“密级:秘密 五年”的字样。 2、论文封面(封一)的格式,请严格按“标准样本”(详见附件一)制作。 (三)论文封面(封三),须打印并签署“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学位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附件二) (四)论文书脊上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二、论文内容编排要求 (一)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制作。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二)论文撰写格式 1、扉页: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2、目录: 3、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4、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5、引言(前言): 6、正文 7、参考文献:(全文参考文献一览,各类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须符合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见附件三) 8、后记或致谢等内容 (三)注释位置 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篇末注、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末注。如所在学科有特殊需要,也可适当采用脚注。 (四)论文字数要求 (1)文科:硕士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论文一般不少于10万字; (2)理科、医科: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3)专业学位的论文字数,参照上海市各专业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三、论文的打印和装订要求 论文要求双面打印; 论文必须用线装或热胶装订,不能使用钉子装订。

复旦大学论文写作规范

复旦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 (2011年修订版) ◆印刷本论文规范 一、论文封面制作要求 (一)、学位论文封面使用云彩纸。博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棕色,硕士学位论文封面颜色为淡蓝绿色。 (二)、论文封面制作要求如下: 1、封面内容(封一): (1)学校代码(10246);(2)学号(研究生)或学员号(同等学力人员);(3)学校名称(复旦大学);(4)学位论文的类别;(5)30个汉字以内的论文题目;(6)院系(规范正式的)名称;(7)专业;(8)姓名;(9)指导教师;(10)完成日期 对于同等学力人员,必须在论文封面左上角注明:“同等学力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字样;对于专业学位论文,必须在论文封面“复旦大学XX学位论文”下面注明“专业学位”字样; 对限制级学位论文,必须在论文封面右上角学校代码上方注明:“限制级:内部★两年”的字样。对于涉密学位论文,其密级及保密年限由学校相关保密部门审核认定后,也必须标注在论文封面右上角学校代码上方。 2、论文封面(封一)请严格按标准样本制作。 3、论文封面(封三)须打印并签署“论文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三)、论文书脊上印: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二、论文内容编排要求 (一)、论文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制作。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号、字符间距:标准、行距:20磅。 (二)、论文撰写格式: 1、扉页: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2、目录: 3、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4、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5、引言(前言): 6、正文 7、参考文献:(全文参考文献一览,各类参考文献编排格式须符合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见附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8、后记:(致谢等内容) (三)、注释位置: 硕士学位论文采用篇末注、博士学位论文采用章末注。如所在学科有特殊需要,也可适当采用脚注。 (四)、字数要求: (1)文科: 硕士:一般不少于3万字;博士:一般不少于10万字; (2)理科、医科: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三、论文装订要求 论文必须用线装或热胶装订,不能使用钉子装订。

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

关于《复旦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章格式的要求论文必须包含题目、作者姓名和院系、指导教师、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论文限制在8000至15000字以内。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一、页面设置:保留Word默认设置(A4,页边距左2.54,右2.54,上3.17,下3.17,装订线0,页眉 1.5,页脚1.75) 二、段落: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字符,“间距”选0行,“行距”固定值20 磅,“特殊格式”选(无)。 三、字体和字号:中文字体一般用宋体(有特殊要求的除外),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论文题目字号为小二号,加粗,居中;若有副标题,则用小三号,加粗,居中。 作者院系、姓名为小四号,加粗,居中; 指导教师姓名为小四号,加粗,居中; 摘要、关键词字号为五号,“摘要”和“关键词”加粗;(中文首行缩进两个中文字符;英文则顶格)引言(前言)标题字号为四号,加粗,居中;其他文字字号为小四号。 正文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加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正文其他为小四号; 参考文献、后记(致谢)、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委员会评语为小四号;标题加粗,字号为小四号; 指导教师评语和答辩委员会评语放在表格中。 四、附图和附表:图表名为小四号,加粗;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附图的标题应写在图的 下面,加粗,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每个图表尽量放于一页内。 五、引文:较长的引文可以不加引号,单独成段,用楷体,字号为小四号。 六、注释:论文一律用脚注(在word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设置)。脚注(如引用 文献),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用纯阿拉伯数字)、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七、参考文献按照正文格式,标题用小四号,居中。(标题加粗) 内容及次序如下:著作为[序号]作者或编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论文为[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出版时间、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参考文献根据作者或

谈谈议论文阅读教学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支持的策略

通过学习“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课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议论文阅读教学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支持的策略。 谈谈议论文阅读教学为议论文写作教学提供支持的策略 青县流河中学王会来议论文的阅读教学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分析、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思想、认识等充分、准确、合理、科学、巧妙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信服。 老师们教学生学习议论文, 难。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更难。那么,通过朱教授的讲座,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大力改进的冲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总结,结合过去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呢,使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支撑、相互服务、相互借鉴,从而同时降低两个教学环节的难度?经过总结与论证,结合近些年自己教学的实践经验,我得到一些结论,现归纳如下: 一、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时,教会学生为文本论点补充论据。如:吴晗《谈骨气》一文中,用于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的事例(事实论据)有三个:⑴文天祥拒不降元(表现他“富贵不能淫”);⑵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表现他“贫贱不能移”);⑶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表现他“威武不能屈”),那么,我们能不能再找出有力的论据加以论证呢?能不能用其他的论据来替换文章中的论据呢?当然,这样设计导学案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与说明文教学一样,引导学生学习之前做好一切学习准备,布置

有价值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同时课堂上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教师还要选择好评价的形式和方法。 二、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时,教会学生从文本论据中提炼出新的观点。如:《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文。文章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顺理成章地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不求甚解》,在阅读时应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能够提炼归纳出作者的观点,明白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对于作者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理解。另外学完本课后,一定要把自己领悟到的读书方法,也就是新的观点用到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去,要求学生多积累一些有关的格言警句,最好能用资料卡片的形式完成。 三、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时,教会学生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一篇议论文中,有可能只集中运用一两种论证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里,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里,则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方法。第二段引用《大学》里的“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属于引用论证;第十一段举中国学生念功课好而做工作却手

复旦大学硕士论文封面模板(含论文标准格式)

学校代码:xxx 学号:xxxxx 论文题目 培养院系:xx学院 学科名称:xxx学 论文类型: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xxxx 指导教师:xxx教授 复旦大学 20xx年x月x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x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复旦大学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xxx 导师签名:xxxx 日期: 20xx年x月x日日期:年月日 i

摘要 摘要 [鼠标左键三击选择该段落,输入替换之。]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单陈述。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摘要中不可出现图片、图表、表格或其他插图材料。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理硕士学位论文的中文摘要字数为1500字左右,字体为宋体四号。关键词(3-5个)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并在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不打标点符号。 关键词:[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 [关键词4] [关键词5] i

复旦微观经济学教师手册*04 剩余与市场效率

第4章剩余与市场效率 一.本章要点 概念(注:*表示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在原教材中没有讲述,但将在补充内容中加以介绍) 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帕累托效率哈伯格三角形税收的无谓损失*收入的等价变化与补偿变化*配给制价格管制 原理 1.1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剩余增加。增加的消费者剩余,一部分来自原来消费商品的总价减少,;另一部分来自消费更多商品获得的剩余。 2.1价格上升使生产者剩余增加。增加的生产者剩余,一部分来自原来生产商品的总价增加,另一部分来自生产更多商品获得的剩余。 *2.2当商品的价格变化后,必须给消费者多少货币才能使他的境况与价格变化之前一样好,这种变化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在商品价格变化以前,必须从消费者那里取走多少货币,才能使他的境况与价格变化之后一样好,这种变化称作收入的等价变化。 3.1 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构成的总剩余是一个度量全社会福利水平的可行指标。竞争市场的均衡结果使社会总剩余最大。 3.2 如果没有什么办法能在不使其他人福利受损的前提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那么我们就称这种状况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3.3 完全竞争市场是实现帕累托有效率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目前所涉及的市场仍然只是完全竞争市场,当读者了解了更多市场状态之后,将发现,帕累托有效率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状态。因此,也常常被用作最低的效率标准。) 4.1 税收的效率损失源自征税使产量低于社会最优水平。如果需求或供给弹性越小,那么税收的净损失相对较小,反之,税收的净损失则较大。 4.2 为了体现公平目标的价格管制在损失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使一部分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 二.新增习题 1.厂商的大规模广告会使消费者剩余()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2.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3. 一般来说,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根据经济理论对其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较大,那么为什么国家要对奢侈品征重税? 4.若需求函数为 00 2 2 0000 00 (()/) 22 ,0 =- =--=-+ =- > ?Q Q a bP a b a Q b dQ P Q aP p b Q a bP a b ,,0 > a b,求:当价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 新课改之后的文本将3、4册放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完成,其议论文的写作任务自然也就在这一个学期完成了。可是,高一的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并没有充分的形成,这是一;第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认识水平的哲学知识在这个学期的政治教材里面也还没有体现。 所以,无论是学生头脑这个硬件还是让头脑开动的知识这个软件都还没有具备。在此情况下,要让学生写好议论文,老师的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那么,怎么指导先天不足后天也有缺陷的学生写好议论文呢?我认为,学生要写好议论 文,需具备三个元素: 其一、准备元素:在学生刚进高中的时候,就应该为这一天做好前期准备。那么具体要 做哪些准备呢? 第一、材料准备:即为写作议论文做好大量的知识储备。因为,大量的储备是写好议论 文的前提。这样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也才能引经据典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第二、心理准备:即释解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学生自打跨进学校的校门,一直写作的文体就只有记叙文,可是现在要完全抛开以前熟悉的擅长的表达方式和思路,完全换另一种思路和表达,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心理畏难和拒绝会大大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其二、理论元素:议论文是实用价值非常之大的一种应用文体,所以,撰写它掌握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非常必要。根据我的指导经验,我认为,一个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点。 第一、议论文常识介绍:给初学写作议论文者介绍议论文的常识,一定以不吓到学生为前提,以试用为原则,以通俗易懂为方式。 我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拟题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论点式,即题目就是论点;二是比喻式,即论点隐含在比喻之中;三是论题式,在题目中隐含议论的话题。 其次给学生介绍论点提出的十大技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