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
历史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人中原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高考历史问答题解析教案.docx

1.识读下列四幅人物肖像画: 请完成: (1)简要指出图一~图四所示人物的国籍,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10分) (2)上述人物的代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分析其诞生的历史背景。(10 分) 答案(1)国籍及作品:罗曼·罗兰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德莱塞是美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嘉莉妹妹》和《美国悲剧》;泰戈尔是印度作家,代表作品有《吉檀迦利》和《戈拉》;川端康成是日本作家,代表作品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等。 (2)文学流派:现实主义。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 联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解析第(1)问,依据图一~图四中的人物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第(2)问,“文学流派”应联系不同人物的代表作品进行思考,“历史背景”需要从各国联系加强、物质生活变化等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足不出户看奥运。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共达196亿人次。

材料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句口号并非是旁门左道的骗人花招,而是来自屡创世界各地收视奇迹的电视节目《百万富翁》。这是一个把娱乐与知识竞赛结合起来的节目,参与者靠回答问题可拿走高达100万英镑(或1 000万美元)的高额奖金。巨奖的刺激加上节目现场紧张气氛的成功营造,使电视观众的激情空前高涨。这个节目于1998年在英国初次登场,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受到电视观众的热烈欢迎。 材料三人们虽坐在家中,却可以细细端详法国卢浮宫里每一件艺术品,可以倾听悉尼歌剧院里气势恢宏的演唱会……可以说,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试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电视如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意义上传播”?试举例说明。(8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例如:播报新闻、预报天气、播放广告以及进行现场直播等。 (2)材料二反映了电视的娱乐功能。例如:电视节目《开心辞典》、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电视节目《百万富翁》等。 (3)材料三反映了电视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的功能。例如:人们坐在家中,却可以欣赏音乐会,聆听美妙的音乐;可以到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旅行”等。 解析本题考查电视的功能,要紧扣材料并结合题目要求联系所学知识回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 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历史课程教学计划(一) 新学期伊始,高三教学工作已经出现了紧张的氛围,20**年高考已经渐渐临近。为了把接下来的复习工作做好,特制订详细计划如下: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二班的教学工作,除去在外学习的美术生外,班级有学生有29人(其中有3人是体育生)。二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想比较活跃,但是此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态度比较浮躁,不太爱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是二轮专题复习和三轮综合复习。由于二轮复习没有教材和参考资料,所以只能有教师自己制定。专题主要遵循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两大体系,使原来有些杂乱的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但专题设计不宜过多,用时大概一个半月。剩下的时间主要进行必修和选修的综合复习,习题的设置完全按照宁夏高考试题进行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通过掌握的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学期主要想采用学案教学,通过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剩余三个月的努力学习,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不能不劳而获。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学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高三教学进度计划”。没有详细的计划,教学就是盲目的、漫无目的的,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各个环节要抓好。 (1)备课。在备课方面要尽可能做到“精心准备,面面俱到”。 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根据课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教材重点和慢点。 其次,研究考试大纲。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制定合理复习规划。 再次,研习大量高考资料,精心设计学案。 最后,要备学生,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如果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或者是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将很难达到。 (2)上课。 首先,加强课堂管理。虽然我们上课采用学案教学,倡

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课标: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形成的任内阁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学生知识实际、课标和升学愿望,初中生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观、初步地了解其革命过程和政治制度。因此,我该在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做适合学生学习就近发展区地设计,重点落在《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发展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方面,难点放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据课标和历史教育对人情感、价值观影响特殊作用。我应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的内在精神,发挥其“读史明智”“古为今鉴”作用,培养学生接人待物,认识社会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健全人格。教学中不但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精神,更要突出得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及历史发展过程。 B.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革命、《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等史实。 2.熟记《权利法案》核心思想(内容)、责任内阁和首相产生、内阁与议会关系和首相权力。 3.理解君主立宪制建立条件、特点和代议制。感悟对今天社会问题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1.以史料解读历史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学生潜移默化养成“论从史出”等历史意识。 3.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思考,感悟得到知识地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地学习,感悟妥协和协商是血的教训,感悟传承和创新的历史智慧,培养学生法制观念、有限权利和责任意识。 2.通过历史和现实联系,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C.教学设计思想 我对课标和课本研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突出学生感悟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发展中蕴含的法制、民主、妥协、协商、责任、有限权力等现代政治文明的精神。教学要注重知识逻辑性、开放性和历史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兴趣和广阔思维空间。我整合了教材,直接突出主题最先讲解“议会权力的确立”,学生就能直观认识和深刻理解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也有了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条件的制度背景,更好回答资产阶级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然后随历史发展,再学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也为学生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和影响铺垫完整的知识基础。为拓展学生知识、思维维度和照顾知识完整性,留了选作题,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能力、史学意识和理解知识等,为此,我亲自精心挑选切合的史料。为突出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史料分析和回答问题时,要点明依据。教学中设计悬疑、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分组抽签展示和“七嘴八舌”环节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到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 D.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语:同学们,我们将要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有个疑问,能帮我解决吗?“君主”给你们什么印象?“宪”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同时给出两幅图片,给学生思考启发点。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课程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课 件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 Ⅰ Ⅱ 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 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 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

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全面掌握 教材=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目录+正文+黑体字+小字+图表+注释+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考纲要求+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高三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又是一轮高三,回顾总结前几年高三教学的经历,其实教学工作就是高考备考工作。一轮轮的复习,一次次的测试,一次次的评讲,只为增长学生知识的厚度、强化学生能力的成长、成熟学生考试的心理,为了6月的厚积薄发。但是,本学期两线作战,既有高三高考的备考,又有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备考,考试时间相近,而要求大相径庭,所以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一、学生情况分析 所任教的高三(1)是纯艺术班、高三(2)班是我校文科本科普通班、高二(5)、(6)是理科班,不管高三还是高二,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二卷答题不规范,理解运用能力较差。对于高三的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对于高二的学生,及时了解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把握方向,掌握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是关键。 二、教学任务 1.高三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思维能力。 2.高二完成历史必修三的教学任务,适应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三、备考中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高考研讨,实现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学期,高三历史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定在周一上午。备课组成员将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商讨,确保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备课组要搞好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每次活动要有记载,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资源共系享,努力提高整体成绩。此外,备课组将开展扎实的听课评课活动。老师之间要互相多听课多评课,通过这种形式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着力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严格依照新课、第一轮讲全讲细讲透的原则,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强调教学效果。力争在扎实的第一轮教学中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双基”,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改进和完善“导学—发现”模式,用选择题训练和提问的方法进行课前基础知识的回顾,用“导读思考”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夯实基础知识,用“导析”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概念,专有名词,历史结论,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对考点精析精练,分层教学,采取扶优培差促中间策略。 3.以考试和试卷讲评为手段,逐步形成解题规范和技巧。 在高三两个学期,坚持一个星期一份练习卷,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讲究答题规范。加强格式、书写、文字组织、表达逻辑等指导。加大对学生客观题(选择题)的训练,促成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Reflection on the history teaching of college e ntrance examination in 2020

2020年高考历史教学的反思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历史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春去冬来,时间飞逝,又一届学生毕业了。我们老师总是迎来送往,忙忙禄禄,为了进一步搞好今年的毕业班教学工作,有必要 对上届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上届学历史的学生有近一百五十人,人数较多,基数较大, 不是学美术就是学体育,更有小部分学生为保大专在最后几个月 将历史放弃而又参加高考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我们高考历史成绩,但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四、五两个月我们学生成绩提高了二十分。回顾高三一年的工作,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思考。 第一: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孔子说“君子和而为贵”。和谐合作的关系是提升教学效率 的前提。 首先是师生关系。如何营造一种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始终是 我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呢?一是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高中 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他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对老师 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老师的举首投足、言谈举止都要注意,不 能引起学生反感。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老师的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1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一部分)资料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说明:(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 点分封制宗法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皇帝制度的 创立郡县制(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内阁制清军机处二、知识 结构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的出现早期国家的产生“帝”的传说中国早期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袭制度的确立政治夏商的政治文化制度商的政治: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的内 容特点分封制意义西周的政治文化宗法制内容评价“礼” 制礼乐制“乐”制礼乐制实质及其瓦解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兼并六国秦的统一北击匈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的 统一南征岭南建立的条件统辖西南历史意义皇帝制度:总揽大 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地方制度:郡县制度的确立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思想专制:“挟书律”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皇帝制度评价皇权 与相权的关系丞相制度相权的弱化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监察制 度发展演变评价世官制选官制度察举制科举制地方行政制度 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置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度内阁制的 设立君主评价专制军机处的设置制度军机处强化评价密 折制清朝处理民族事务的基本原则的边疆理藩院的设置政策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改土归流” 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制度的 弊端制度的评价晚清的政治改良专题一测试题一、选择题(在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开篇 版本:北师大

开篇 高考的根本目标一定是“立德树人”,研究高考命题,演练高考真题,围绕高考命题进行备考复习,本质上是接受教育的过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服务于高等学校挑选人才的。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提能,是突破高分瓶颈的重要途径。 一、聚焦五大核心素养 二、诠释五大核心素养

[概念界定]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内涵阐释]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内涵阐释]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概念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内涵阐释]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 [概念界定]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完整版)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三历史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1、突出三条主线:即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文明。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古代的中华文明)、工业文明时代(近现代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文明)。突破一个难点:三个领域的文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提高学科内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三个意识:“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通史意识”要求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世界意识”要求把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立体地、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现代意识”要求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切入。 3、从“四情”(“四情”是指考情、学情、材情、轮情,是设计复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际出发,明确复习内容设计的要求,提高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依据“考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习题、试题的题型、类型;依据“学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重点、难易;依据“轮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的起点、多少、快慢等;依据“材情”,主要确定二轮复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 二、备考基本策略与措施 (一)内容设计策略 内容设计要解决好复习专题内容的范围、结构、层次、重点、数

量以及呈现形式、课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基础知识的范围,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为此,要依托山东省《考试说明》与教材,逐步细化高考考试知识的范围,即依据《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确定复习知识的“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复习知识的“线”,依据教材中“目”的内容确定复习知识的“面”,做到分解有据、有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基础在处理复习知识“面”的具体内容时,应主要依据人教版教材来进行,对岳麓版、人民版教材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适度整合,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要由厚变薄,去粗取精,做到要点系统准确、概括简练。 2.要保障复习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训练题目、方法技巧三方面。二轮复习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依存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但另外还应包括一些延伸性的、隐性的知识。 3.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第一,要找准热点,范围适当,要与政治、地理学科结合,联系当前社会和世界上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来选取。 第二,要找准切入口,特别是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否则就等同于政治学科的时政热点,就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 第三,热点专题的知识结构要全面,要有相关背景材料,要有相

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XX届高考历史学业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列强侵华的史实 鸦片战争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影响: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概况:18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 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10多万平方公里。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概况:1894—189年日本发动,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概况:1900—1901年德、奥、美、法、英、意、日、俄等八国发动。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地位: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日《马关条约》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范文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 目标\要求ⅠⅡⅢ 获取和 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 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 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 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3.基本情感 加深对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 目录+正文 +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 =历史事实 +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 考纲要求 + 时事热点

高考复习历史教案(一)

第一课时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基础网络 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贡赋。奴隶主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①周王将土地和人民授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后裔,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国人暴动”赶走周厉王。王室衰微,诸侯不朝贡,战争连年。 灭亡:公元前771年9犬戎破镐京,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重点、难点、考点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西周

高中历史教案: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选 1.商都殷位于今天的 ( ) A.陕西省内 B.山西省内 C.河南省内 D.河北省内 2.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B.武王建立西周 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D.犬戎攻灭西周 3.战国时期,政治格局变化无常,其主要原因是 ( ) A.周王势力衰微 B.兼并战争频繁 C.人民起义的冲击 D.外族的侵扰掠夺4.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一方霸主或强国的成功之路是 ( ) A.发动战争,以强凌弱B.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C.尊王攘夷,问鼎中原 D.实行改革,增强国力 5.通过赋税改革来确立土地私有的改革是①齐国相地而衰征②鲁国初税亩③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④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持这种观点的学派()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7.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任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8.战国时墨家显赫一时的社会根源是 ( ) A.兼爱、非攻主张深得人民拥护 B.尚贤主张适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参政欲望C.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9.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中,不属于政府行为的是 ( ) A.徭役繁重 B.刑罚严酷 C.赋税沉重 D.土地兼并 10.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 ( ) A.江苏刘家港 B.浙江宁波 C.福建泉州 D.广东沿海港口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①江东②长江流域③岭南④闽江流域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 ( ) A.水排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13.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安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 ) A.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B.大力推行均田制 C.兴修水利工程,改善生产环境 D.重视保护农桑 14.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 A.取代北周,建立隋朝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C.开创三省六部制度 D.大力弘扬佛教 15.隋大运河分为四段,其中一段是春秋晚期吴王夫差时就已开凿,这一段是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

两极世界的形成 北京四中徐雁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是两极世界的形成。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之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呈现出 两极世界的特点。那么两极世界是 如何形成的,如何演变的,最后又 是如何走向解体的?这是我们在整 个单元需要关注的内容。首先我们 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 【重点难点】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表现及影响 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如“冷战”、北大 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古 巴导弹危机”等 【知识梳理】 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 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内容:二战后,世界大国依据雅尔 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 则,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重 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 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 系。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各自的战略需 要,对世界格局做了两分天下的划 分。 2.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 二战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苏矛盾激化。 二、美苏冷战

1.丘吉尔“铁幕”演说(序幕) 2.“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的开 始) 3.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947年,马歇尔计划,目的是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 主义制度,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 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4.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 北约的建立:1949年,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的 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了《北大 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 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约的建立:苏联针锋相对, 于1955年在波兰华沙组建华沙条约 组织。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 志着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正式形成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 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 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 的焦点。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 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 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 2.朝鲜半岛分裂和朝鲜战争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 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不适应 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 1、背景:(1)危机爆发后,以胡佛为首的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2)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击败胡佛,并于是933年就凭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通过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农业政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3)复兴工业: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兴办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实施效果: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4、实质分析: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5、历史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这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危机的教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务干预的政策。 (2)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国这干预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有国家干

2018—2019年度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2018—2019年度高三历史教学计划 根据高考方向及新课改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下高三历史教学的现状,特制订2018-2019年高三历史复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倡导研究性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从而在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有机的统一。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018年8月—2019年2月底(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按通史分阶段进行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分阶段划分若干单元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

人教版高三历史教案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 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为了助你一臂之力, 2、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条件,含义及特区建设的重大成果。 3、对外经济开放区的建立的概况及影响。 4、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5、了解上海浦东开发和开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 掌握好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提高同他人合作学习 和交流的能力。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内容的理 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改革开放近 30 年伟大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自豪 感、责任感。 2、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 助澜。 3、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四、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

点。 五、教学方法 1、历史问题探究法。 通过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知识整合——延
伸拓展来组织探究,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 生通过趣中激,达到乐中学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具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设备。 七、教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利用幻灯片展示自主探究的三个问题。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探究二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探究三对外开放的成就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1、探究形成的背景 探究过程设计 1 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计划.doc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计划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如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高中历史分为13个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11、中国思想发展史;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注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知识,分析“热点”。如XX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第二战场开辟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XX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XX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学科考察了50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