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文学和社会意义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

作为新历史小说领军人物苏童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执导改编成由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经多次获得国内大奖,轰动一时。为什么呢?因为该电影不仅有其在文学层面的意义,而且还具有其社会层面的意义。

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是:颂莲(巩俐饰)嫁给一个已娶有三室的老爷,并且与三个太太及少爷、仆人之间发生的事情。最终以三太太的死去,颂莲的发疯及翌年的夏天(颂莲嫁到陈家的那个夏季),五太太的进门而结束。从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该影片以剧中人物悲惨的命运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表达那时期人们对挣脱封建礼教牢笼的束缚及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此外影片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借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背景,通过颂莲,三太太等女性的抗争(虽然最终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从而表现了一个自古以来都很深刻的主题:平等。

这里深入探讨其中所涉及的封建家庭伦理制度及封建制度的批判与从文学和社会的层面对该影片予以解析。首先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分析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影片中的四季是一个没有春季的四

季,这暗示着剧中的这些女性是没有青春的女性,她们的青春从嫁进陈府的第一天起,就在这深院重重高墙里遭到无情地打压与扼杀。最终走向灭亡。同时剧中的自然季节的变换,都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着一幅幅图画。一幅:一个封建家族由盛转衰的动态画;另一幅:剧中人物命运的盛衰浮沉。这样一种用季节来象征事物的盛衰似乎与中国先秦的文化思维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先秦人的思维里,自然的特征及变化与人的情感的特征及变化也是有着对应关系。正如刘勰说的“虽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那样情与外物的关系相互感应,相互赠答。

另外高挂着的大红灯笼━这一典型的视觉意象。有着极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原因在于其颜色是一团如火般的红。红色象征着热量, 活力, 意志力, 火焰, 力量,愤怒和血液的循环, 与它相关的有活动(运动),激情,性欲, 唯物论, 生命力, 生存本能, 自然伟力, 恐惧, 坚强的意志或自信, 忠诚, 动机, 大度,,财富和幽默与革命. 红色是一种与生殖系统有关的情绪型颜色。红色的象征意义在许多国家和一些民族中,还有驱逐邪恶的功用。而在本剧中它象征着人们内心强烈欲望。四位太太都希望自己能够点灯,因为点灯意味着这一天她们可以享受尊贵的待遇。仆人雁儿渴望做太太,渴望也能够点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理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

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他认为人类的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①呼吸②水③食物④睡眠⑤生理平衡⑥分泌⑦性。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才能随之产生,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这些围墙里面的女人们都有着对于欲的追求。她们的欲望就寄托在高挂着的鲜红的大灯笼上,可是都被扼杀。同时灯笼的“挂”与“落”象征着她们地位的起落。

二电影中的对白,颇具西方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效果。采用荒诞夸张等造成审美认知难度加大,形成心理阻拒。里面的台词“人跟鬼就差一口气,人就是鬼,鬼就是人。”就给人一种陌生感。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悲哀和虚伪。演戏演得好,骗人,演戏演得不好骗自己。这是戏化的人生,待人以诚,反得其诈,待人以诈,反得其诚。人就是活著的鬼,鬼就是过去的人。戏化的人生,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总悲剧,但又超越中国的特质,变成了人类普遍悲剧的缩影导演擅长表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将人生刻画的淋漓尽致。

三大量采用主观视觉镜头,近景和远景的突兀交替使用,夸张的对比手法,也被反覆使用。影片中的音响效果夸张,

尤其是急促的音响效果,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给观众一种逝者如斯、人生如梦的感觉。

其次,该影片在社会层面的意义不亚于其在文学层面意义。该影片中的女主角颂莲(巩俐饰)自从嫁进陈府后便开始被迫卷入一场残酷的争宠斗争中。在这场战争中,她们明争暗斗,最终以三太太的死去,颂莲的疯掉,五太太的进门结束。她们之间的争斗最后都幻化成泡影,竹篮打水一场空。留下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思考。

我想颂莲的悲惨结局,不仅社会制度本身原因。而且还应该有她自身的原因。在影片中,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争斗中,不善于处理人际人际关系及过于锋芒毕露,与二太太,三太太先后树敌,甚至连自己身边的仆人雁儿都没有好好团结,以至于雁儿与二太太一起揭穿自己假怀孕的计划,使自己的地位境况更不如从前。这说明她不懂得中庸之道,一种论语·雍也》里面所涉及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的中庸之道,一种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因此她处处显示出来的都是一种渴望争强好胜的形象,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是基于她自身的原因而剖析她的结局,那么从社会制度角度分析颂莲的遭遇:首先颂莲作为一名大学生,接受过新思想的熏陶。但她生不逢时,她出生于一个封建传统保守的家庭里,在这样的社会里,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建宗法制下的家长制的干预下,她屈于父志

(另一说也是处于传统的孝道),嫁进陈府━一个典型封建专制形象的缩影,自此她的命运轨道偏离人生正常轨迹。她陷入了一个虚幻和荒唐的人生,险恶和虚伪的社会,难以自拔,最终走向毁灭。

畸形化的追求欲,是牺牲人性的情爱之欲。一切人生可宝贵的东西,被社会无情剥夺。或自我被迫,或自愿放弃。人性的劫杀,野性的爱欲,践踏善良的人性,践踏独立人格意义上的自我。每个人心灵中,都有一个与光明相对的黑暗角落,那里充斥着我们人性的弱点,在现代社会的愚、欲、钱、权的包围下,被虚荣诱惑,说不定在某一时刻就会像火山那样喷涌而出。此时我们不也如疯子、傻子?在新苦难的循环中苦苦挣扎!像剧中人物那样在一种封闭的空间里痛苦!

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2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与社会功能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这是文学一种最重要的属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本质,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学既有意识形态,又有审美性。所以说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的规定性是什么? 首先,它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即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意识形态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他只能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反映的产物。其次,意识形态具有思想倾向和情感倾向。3、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他是反映社会生活并依存于社会的。(2)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4、试论文学的审美特征,并举例说明 (1)形象性,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建立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上的。(2)情感性,如果形象性是艺术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性就是其内在标志。(3)虚拟性,即文学界中的一切,都是人为设定的。但这并不代表否认其真实性。 5、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审美性的关系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辩证统一。 (1)文学即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2)既是形象-直觉的,又是概念-推理的。(3)既是评价的,又是认识的。 6、为什么说用语言表现生活和塑造形象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点? 从本质上看,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和升华。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与反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是生活的映想。语言作为生活的凝聚,能够正确的反映生活,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人能否正确的运用语言来表现他所感知的生活。 7、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8、语言为什么能够表现生活和构建形象? (1)现实的或想象中的生活,通过语 言表现出来,就成为文学形象,成为文学作 品。(2)从本质上看,语言并不是思维着的 头脑或者说理性的产物,而是生活的产物, 而是生活的概括、总结、抽象与升华。(3) 最初的语言形成,新的语言发展,新的语言 产生仍然是为了适应反映与表现生活的需 要。(4)语言是对生活的凝聚与反映。 9、语言如何表现生活和构建形象? (1)语言的普遍一般性与形象的具体 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解决主要途径是语词的 系列组合,可以称为语词序列。(2)语言的 线性排列与形象的空间延展之间的矛盾与解 决。(3)语言的透明性与形象的不透明性之 间的矛盾与解决。 10、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方 式的论述? 从论述的逻辑看,马克思的这段话是 针对黑格尔“把实在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 深化和自我运动的结果。”马克思在此实践上 已经提出了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思维总体、 实在总体、直观和表象。 11、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有什么特点?(除 艺术掌握之外还有实践艾能掌握和理论掌 握) (1)艺术掌握是指世界呈现在人的 感官面前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 直观和表象。(2)艺术掌握涉及的只是世界 的外部形态,其掌握是具体的。(3)艺术掌 握所产生的是一种虚幻的变化。(4)艺术掌 握不会改变世界的直观和表象。 12、与艺术的其他门类相比,文学掌握世界 的方式有什么特点?文学掌握是指通过心灵 的转换对世界的外在形态进行间接的掌握。 特点是需要心灵的整体活跃,充分发挥人的 理想力、记忆力、想象力。 13、文学为什么具有审美愉悦功能? 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是指文学作品 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精神的慰藉和感官的快 适,是文学能够使人在烦恼之余,给美的享 受和愉悦,让心里振奋精神、恢复平静。 来自于文学创造的艺术美,艺术美又来源 于对生活的事物和情感的描写。是作为 一种文学的社会作用而存在,是艺术家能动 反映的产物。 14、什么是文艺的认识功能?它包括那两个 方面? 是指文学作品能够扩大人的认知领 域,具体包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 身的认识。包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对 人自身的认识。 15、什么是文学的思想启迪功能?文学为什 么不能够直接起到变更现实的作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 界。净化人的灵魂。 原因:(1)文学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 只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2)思想 启迪也就是一种思想诱导,有即时效果和延 迟效果之分。(3)文学影响人的方式,是通 过人的心灵世界,改变读者的内部精神状态、 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来间接的对生活发生 作用。 16、文学发挥社会作用有何独特的途径和方 式? 途径是通过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来 反作用的。方式是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作用于接受者的习惯。 第二章文学形象及其审美形态 1.如何理解文学形象在文学活动的位置? 文学形象是文学活动的中心 文学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体与核心 在文学中形象是比语言更重要的因素 2.问什么说文学形象是用语言形式化了生 活? 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到深入生活 作者从朱主观上可以把握生活,在用感性的 形式把这种把握到生活表现出来,就成为了 文学形象。从本质来说,所有形象都是生活 的形式化结果。作者通过语言将生活形式化, 读者通过语言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3.形式化过程包括那几个环节? 主观化:对客观生活的认识,意味着对生活

浅谈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8788810.html, 浅谈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作者:蔡祯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 摘要:自2006年“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国人均阅读量有所攀升,社会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儿童阅读也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儿童阅读理应得到重视。儿童阅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正确地对儿童进行阅读指导也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巨人的花园建议 儿童阅读指导的益处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阅读技能是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儿童对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必备工具之一,而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又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无比迅速的黄金时期,儿童阅读指导应当抓住这一时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书在儿童精神生活中能起巨大的作用”。[1]众所周知,阅读并理解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儿童打好语言语文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感、以读促思以读促写。阅读不仅仅培养儿童的认知、理解等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儿童认知水平有限、想法较直接简单,要使儿童阅读达到真正的事半功倍必须在旁加以指导。通过启发式的阅读指导,能够引导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提升儿童的自主意识,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儿童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世界各国也早已就终身教育达成共识。对儿童的教育早已不再是仅求知识积累的教育,而是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式的使孩子学会学习的教育。阅读,是人们了解和吸收全世界不同领域前人间接经验的最基础也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儿童时期的阅读更是为未来的各式学习夯实基础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儿童阶段对人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综合性能力,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儿童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他们主动自发地进行阅读与学习,自主自发拓宽知识面。儿童在阅读上养成的习惯延伸扩展开来,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阅读指导建议 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浅谈儿童文学的作用

浅谈儿童文学的作用 07及中文系四班李响 儿童文学就是针对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要求内容上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主题上明确突出,形象上要具体鲜明,结构要单纯,语言更要浅显精练,情节要有趣,想象要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儿童文学通常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与儿童科学文艺等儿童文学在陪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就是儿童通过阅读与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与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感染与影响。 儿童文学能通过作品的内容就是儿童认识自然从而热爱自然。儿童由于知识有限,对自然地认识很少。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与活泼的笔法,把小读者引进那个她们欲探知的自然世界,从而激发她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舞她们浓厚的认知大自然的兴趣与培养热爱自然的情趣。比如儿童通过阅读《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就对春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的儿歌还有好些例如浪花歌,冬爷爷,小溪流等等。 儿童文学也能够培养儿童丰富而情感增加她们的幽默感。儿童的情感很脆弱,敏感,她们特别需要感情的呵护与慰藉。在日常生活中儿童除了从大人与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与同情外,还会从文学作品中寻求消遣与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她们感情丰富、更充实。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就是善于以幽默的、细腻的笔调展示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之美,从而给儿童以强烈的情感体验。比如,儿童可以在大人没时间陪同玩耍时,瞧一些少儿节目例如智慧树与大风车一样,有这些节目的陪同,小孩子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教育与锻炼同时也可以达到消遣娱乐的目的。 儿童文学在树立儿童自信心,培养她们的自我意识,培养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品格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儿童通过阅读到汤姆与哈克的历险故事便能刺激起其冒险的意识与勇于进取争取被大人认同的精神意识。 2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 儿童文学的认识作用就是指通过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儿童文学作品使儿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比如儿童可以通过阅读《王二小放牛》了解中国抗日战争使得部分历史现象,通过阅读比安基的科学童话《尾巴》,就会获得关于动物尾巴功能的知识等等。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常常由于生活经验所限而停留于表面现象,比较简单,肤浅。她们常常简单地用“好人”与“坏人”来区分人。部分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形像与性格的塑造来使儿童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儿童还可以通过对儿童文学的欣赏与阅读来认识 三、儿童文学的美感作用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既就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也就是生活的审美反映。它集中表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并创造了艺术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就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同时也以此陶冶她们的思想情操,培养她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像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尽管主人公的结局就是悲惨的,但她在读者的心里所激起的感情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崇高的美的力量。 四、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 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就是指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与消遣,

浅谈儿童文学的意义

浅谈儿童文学的影响 07级中文四班30 尚晓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童年的时光是最难忘的,因为属于我们的时光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作用是相当大的了,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影响他的成长道路。 在塑造人格上,人的生长环境是影响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不容低估。因为儿童文学有它独特魅力和重要意义。 首先,儿童文学的特点体现它的现实性,不光是儿童文学,其它的文学作品也要有它一定现实性,要能充分的体现现实生活的特点。而儿童文学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对一个无知的孩子,要让他通过阅读作品去了解生活、了解现实、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其次,儿童文学有一定的教育特点,儿童处在一个见识短,阅历少的阶段,对什么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取向,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他们吸收知识和价值取向标准,都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因此,必须在文学作品中注入一定教育意义的内容,指导儿童走向正确的方向。 第三,儿童文学要有一定的娱乐性特点,儿童没有成人那么有自制力,他们的注意力是哪里有趣就投向哪里,一般是颜色鲜艳,音乐节奏感强,声音甜美,故事浅显易懂,其思想与儿童相符等。比如这首歌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这样有动物的,简单的,易懂的,才容易吸引小朋友,而且在这里还能教会孩子数数,娱乐和教育目的都实现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语言要生动活泼,不论什么文学作品,语言都很重要,能不能吸引读者都在于此,而儿童文学就更显重要了,对于对文字理解能力差,认识能力低的儿童,我们必须采用生动活泼,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写。这样也能更好的吸引孩子去阅读,去学习。 对于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在它的特点中也能体现出来,但是也不够全面,这是个很广泛的,意义的确很多,那么我就简单的说几个小方面: 首先,教育意义在上文已经有所体现了,这既是特点,也是它的意义所在,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它的教育意义,那么就是失败的,无论是从哪个方向,它都要告诉人们一些观点和认识,或者是一些忠告和提醒等。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尤为突出,因为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所以儿童文学特别要重视教育意义。古人曾说:然于仓至仓,然于黄则黄。为什么要从小就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有爱心,就是因为小孩子是思想是纯洁的,但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也相当重要,当下的社会儿童犯罪率不断上升,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有对错之分,受周围环境影响极其强烈。所以供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引导意义,要教会孩子辨别是非曲直,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思维道路。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认识作用,儿童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去认识社会,丰富知识面,去了解历史,感悟生活,启迪心智,开启对知识的渴望,发挥其启示的作用,不过这些,都要以文学作品反应生活现实为前提,这样才能保持生活本身的生动和丰富的特性,并且能够使儿童顺应生活去接受现实,一个人从无知到智慧,这一过程是要经过时间和学习的,在童年时期的学习和认知是深刻而有深刻影响力的,就如一个人给你的初步印象是好是

文学概论复习

文学概论复习 导言 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性质: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研究方法: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价值学、信息论、文化学 第一章 唯物史观:1、人类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构成。 2、人类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内部存在的两大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动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对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必须到社会存在的发展中找原因。 意识形态:文学和文学理论,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防止脱离社会历史条件去研究文学艺术的片面性。2、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3、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艺术掌握: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其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2、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 3、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马克思主义人论:1、从现实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2、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3、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在其现实性意义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文学的未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观点出发,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科学命题。 1、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家应继承和弘扬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创造更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典型人物,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趋势,这是二人文学创作论的主要思想。 2、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学批评的原则,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文学理论研究的原理、原则、方法和问题等。他们科学地总结文学发展规律,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学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也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第二章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提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他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他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作家艺术家可以而且应当对过去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借鉴,但这并不能代替自己创造,也不能代替生活的源泉,因此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应该更多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 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毛泽东关于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个更”即文艺“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思想,是对前人关于艺术美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刻阐明了文艺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既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正确方法,又为我们鉴赏和评价文艺作品提供了美学原则。 第三章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文学作用举例

文学作用举例 【篇一:文学作用举例】 徐静蕾谈n次恋爱那叫真性情敢爱敢恨,章子怡谈了寥寥几次却被唾沫星子淹得死~~不就是徐静蕾会写点小文章一副小知识青年的样子啊~ 【篇二:文学作用举例】 文学的作用是精神的. 作为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灵魂的途径实现的.这种作用是精神的,它虽然归根到底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进而促使社会历史的变革,但它毕竟不能等同于物质作用,没有物质作用的那种直接性和立竿见影的社会效果.就是精神作用,文学也有自己的特点.黑格尔对此有一个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在艺术里,这些感性的形状和声音之所以呈现出来,并不只是为着它们直接本身或是它们直接现于感官的那种模样,形状,而是为着要用那种模样去满足更高的心灵的旨趣,因为它们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呼唤起反应和回响.”文学的作用从方式上讲,是内在的、情感的,没有政治理论或道德观念的精神作用的那种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从作用的内容上讲,它主要也不是简单地传达某种是非观念,或一般地惩恶扬善,而是立足于对优美高尚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显示人生的价值复议,通过对美的追求和高扬来陶冶性情,塑造灵魂.可以说,帮助人们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生活,才是文学作用于社会的根本目的. 2、文学的作用以社会存在为前提. 文学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实现它的社会作用,而读者又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的.无论他是否自觉,他的接受活动都会受其社会存在的制约.因此,要正确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就必须注意到人的社会存在是怎样从根本上规定他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一切社会意识形式一样,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只能是一种反作用,是第二性的,要以社会存在对自身和读者的决定作用为前提.就是说,社会存在不仅决定着某种文学艺术能否产生、存在,而且还决定这种文学艺术可能发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当年,一些青年男女可以被汤显祖《牡丹亭》感动得死去活来,有人甚至因此伤心而死;可是今天的读者尽管还会欣赏这部古典名剧,却不会再达到那样的程度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因为社会存在的条件已经完全不同了.普列汉诺夫说过:“相似的社会原因,自然产生相似的精神结果.”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首先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文学自身的价值,文学作品一经作家创

浅谈学习儿童文学感受

浅谈学《儿童文学》的感想儿童文学在我国早就存在了,但在没 有接近儿童文学这一门课程时,虽然知道小 学阶段的课文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 受能力来编制的,但并不怎么清楚儿童文学 的范畴、概念以及在我国文学中的地位,更 不用说对儿童文学的体裁分类有很明确的区 分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仔细推敲了 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类型,发现了儿童文学 的最大特征是富有童趣、故事性强、对儿童 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教育性强、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

儿童文学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少年,而儿童文学富有趣味性和奇特性的特点正好吻合了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儿童故事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而童话则通过塑造善良、勇敢等人物形象来体会心灵美好的重要,培养儿童向善的品格。虽然,许多儿童把儿童作品当作故事一样来阅读,但读完后,儿童却能从中体会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儿童读了《灰姑娘》后,灰姑娘的心地善良的美好形象便在儿童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被灰姑娘的善良、美

丽深深迷住了,会为灰姑娘鸣不平,且会对 继母责骂。他们会不停的发问“为什么美丽、善良的会姑娘不能去,真是太不公平了?”最后,儿童会向灰姑娘善良的形象看齐。所以说,儿童文学对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具 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儿童文学篇幅短小,每当吃饭后,我会拿起一本短小的儿童文学作品津津有味地看着。但我最喜欢看的是寓言故事,它是一种隐含明显的寓意的简短故事。其通过短小的故事说明某一道理或哲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有的寓言虽短小,但蕴涵

深刻的道理,真可谓“微言大义”。在我看来,寓言故事本身不在于其故事是否存在、是否真实,而在于其蕴涵的寓意、内涵。这正是寓言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寓言所要达到的境界。也许,寓言中会有不少构想违反了“物”性,但这并不影响读者的接受程度。其实,读寓言故事,就像是和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交流,就像是进行一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读寓言故事,它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原则。如读了《揠苗助长》、,我们会明白事物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

浅谈文学的现实意义

浅谈文学的现实意义 文学,辞海中的定义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载)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不同的类别、理论、体系、风格、体裁等,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所谓精神性价值,也就是通过文学的描述,联系生活实际、自身经历,促使人们对生活有思考、有想法,改变自身想法,最终改造世界。文学的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全靠读者的参与和认同。 上过《中外文学名著赏析》之后,自觉收益颇多,有些许思考,欲有所写,怎奈文思狭隘,不敢贸然下笔。前些时日老师布置下这篇论文,着实纠结一番,不知何处下笔,读罢或看罢几篇相关小说,确有一些想法。以下是我的拙见。 我认为文学的想象或同情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相互理解和宽容,能给人们现实中的交往指明方向,有所指引,当然,这里所说的文学是指文学名著,是经过多少代人把读后传下来的经典文字。并且不是简编本、图说本,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追逐流行在年轻人而言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

主见和定力的表现。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 文学产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学的教育作用是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可培养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简单来讲,没有文学修养就无法领略优秀文学作品的甘甜,不同的人说到《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史记》时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这些名人名著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的。 文学可以改变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一棵大树,能经得起一切风雨。对于《夏洛的网》,我第一次接触还是在《中外文学名著赏析》课堂上,那是一部电影,初看开头时,本以为是讲一个小女孩和一头猪的故事,但继续看下去时,才明白讲的是一只蜘蛛和那头小猪的真挚友谊。看完,竟被他们那真挚的友谊所感动,尤其是夏洛的美好品质。诚然,这个童话般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但它对于我们的启示可就不仅仅是感动了。 这种文学的想象和同情使得故事基本完美地结束了,虽然夏洛的生命走向了尽头,但小猪得救了。从开始一只蜘蛛给威尔伯的第一感觉是恐怖的,但是孤独很快就迫使他对夏洛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异常惊喜地发现夏洛其实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都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不可貌相,不可仅凭片面之词就简单地下定义,这样才能避免错过生命中的美好。

浅谈儿童_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_刘林

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儿童和儿童文学的定义,其思维方式,喜好,文学阅读能力等。本文将进入儿童的世界,与其近距离接触,了解他们与文学的关系,了解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发展。 1.儿童的定义 大多数人都自认为非常了解儿童,认为其思维单纯;而教育者历来都在教育会议,漫画和儿童电视节目中将其定义为易犯错误的可爱调皮鬼。 事实上,上世纪的研究已经推翻了这些肤浅的概括性观点。童年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时期;不同年龄阶层的儿童不仅在生理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心理方面也表现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蒋风指出:“一般情况下;儿童心理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各个年龄阶段所显示的心理特征,各有它不同的地方,而且年龄越小,特殊性越大。它对儿童文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蒋风,1982:12) 按成长阶段的特点,儿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3至6岁—学龄前期 这时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兴趣极大,但由于人生经历与知识水平有限,对世界的认识浅显,不全面;易受外来影响,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好奇好动,热中模仿。 面向学龄前期儿童的文学作品应非常短小,情节简单,人物鲜明,配有插图;不安排复杂情节;语言简单活泼,富有节奏韵律感;道理简短,易于理解记忆。 7至11岁—学龄初期 学龄初期儿童身体发育较快,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开始成形;兴趣从童话角色延伸至大自然,宇宙,历史,科学等。随着知识面的扩大,阅读和书写能力也快速提高。 面向学龄初期儿童的文学作品相对较简短,可同时表达多个观点,儿童能够判断,分辨情节或角色的不连贯性。 11至15岁—青少年期 这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身体发育渐成熟,心理开始显现成年人的特征,渴望具备成年人的力量,独立思考,独立生活;同时开始进入社会,但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化使其感到迷惘;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关系到其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形成。此外,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成长,能够批判思考问题。但是,青少年还不够完全独立,在文学作品的选择和欣赏理解方面,有些作品可能超出他们的水平,或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所误导,仍然需要成年人的指导。 少年读物虽还保留了儿童读物的特点,但已与成人读物接近。青少年能够分析评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可以自我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 总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各有其特点,对文学作品也有不同要求,研究儿童文学及其翻译的特殊性,首先就要研究这些特点。 2.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的功能和地位都有其特点,但是所受待遇却远不如成人文学;而儿童文学翻译更是处于科研领域的边缘。 2.1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定义 过去,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曾定义儿童文学,但由于时代和阶级因素的限制,他们的观点大多都存在错误或片面性,没有达成共识。 瑞典教育家,儿童文学专家G?teKlingberg将儿童文学描述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而瑞典儿童文学作家LennartHellsing则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定义儿童文学为儿童所读到听到的任何事物,包括从报纸新闻,连载,电视节目,电台演出,到书本的一切。这不仅包括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口头流传下来的传统故事。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还可以指儿童感兴趣的任何事物。对几个月大的婴儿来说,树叶,布片,或者一张报纸,都可以是“文学作品”。 在中国,大多数儿童文学领域的工作者都是教育者,儿童文学被定义为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谣,谜语,神话传说,寓言,小说,戏剧,电影,及其他作品形式,与教育有关。换句话说,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核心,对儿童文学发展有着极大影响。 因此,本文采用以下定义:“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它是文学的一部分,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服从文学的一般规律,但它又是文学的一个独立的部门,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学的本身的特点,即儿童文学的特点,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智力,兴趣和爱好等,成为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知识教育的工具之一(蒋风,1982)。”而儿童文学翻译就是基于此定义上的文学作品的翻译。 2.2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地位 如今,儿童读物占了文学读物相当大一部分。很多人都以为非常了解儿童和儿童读物,但其实这两个概念较为新近—社会对童年的定义出现于两个世纪前,儿童文学是在成人文学发展较为完善之后才开始发展,儿童读物出现于18世纪后,盛行于19世纪中期后。 长久以来学术界不承认儿童文学为正式的研究课题,只关心其教育价值而非文学价值。儿童文学无法取得和成人文学平等的地位,屈居于文学多元体系中的低劣位置。 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在中国,19世纪末才开始有进步民主人士注意到儿童读物问题。在维新改革人士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后,大量西欧儿童读物被译成中文,如《鲁滨逊漂流记》,《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促进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 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全世界儿童都能够分享多种文化作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翻译的作用和意义也愈加重要。但是,翻译只是文化多元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翻译研究也只处于研究体系的边缘,再加上儿童文学在文学领域中的边缘位置,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无疑也只是“边缘中的边缘”(李丽,2005:103)。虽然国外优秀作品不断引进,但是具体理论和研究依然得不到充分探讨。 2.3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的功能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体系,偏向儿童角度折射社会生活的一面,着重为儿童服务。 德国学者KlausDoderer(1981)较重视文学功能,认为教育功能会削弱文学审美性。Bakhtin则认为即使旨在理解儿童文学,供儿童欣赏娱乐,而不是作为教育工具,审美功能的标准对儿童文学的定义帮助还是很有限的(Rosenblatt,1978)。(下转第147页) 浅谈儿童、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翻译 刘林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级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讨论儿童文学翻译,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谁是儿童?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如何思考,思考什么?爱好为何?关于文学阅读有何能力?等等.本文踏进儿童的神秘世界,与儿童进行亲密接触,以进一步了解儿童与文学的关系,儿童文学及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翻译 【Abstract】Discussingthetranslationofchildren’sliteratureinvolvesmoreissues,suchas:whoistheChild?Whatischildren’sliterature?Whatandhowdochildrenthink?Whatistheirfavorite?Whatkindofabilitydotheyhaveconcerningliteraturereading?Andsoon.Thisarticlestepsintochildren’smysteriousworldandhaveaclosecontactwiththemsoastogetanunderstandingoftheirrelationshipwithliterature,thedevelopmentofchildren’sliteratureanditstranslation. 【keywords】children;children’sliterature;thetranslationofchildren’sliterature

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小学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因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要素;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早在五四时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之时,人们就亲切地将它称为“小学校里的文学”。从那时起,儿童文学便和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这是因为两者所面对的对象都是少年儿童,两者所担负的使命与目标都是让少年儿童领会文学的魅力,感受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陶冶性情,增长知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三个主要要素,我试着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重要资源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实现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儿童的需要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最适合儿童阅读,为儿童所喜好。它是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教材。 在我国,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材有着悠久的历史。1920年,教育行政部门通令全国,将中小学的“国文”改为“国语”,选用白话文作为教材,并大多以儿童文学为内容。据著名教育家吴研因回忆:“正当国文改国语的年头,我给商务印书馆编辑的‘新学制小学国语教科书’,就写入了一些童话、儿童诗歌……一类的儿童文学性质的教材中所表现出来的。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一篇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映入我们的眼帘:儿歌《小小的船》、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寓言《狼和小羊》、儿童故事《蓝树叶》、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科学文艺《小蝌蚪找妈妈》、儿童小说《最后一课》、、、、、、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有题材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体现出来。我们现在以五年制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所占的比例。小学语文教材中共选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与其研究方法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与其研究方 法 了解传承古代的文化文明,理清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通过读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去尝试感受古人的心境与思考,重温他们的情感和志向。让自己的精神得到生长,因为古代人面对的很多问题,对生命的疑惑,对道德的要求,在我们现在也是要面对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所以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时我们要注意用正确的方法。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道德素质的缩影。民族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作者们道德的化身。孟子的“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礼记》中“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的正直品格,《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不屈和爱国精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直至今日都历久弥新,从中我们可以思考可以追问,面对当代道德的沦丧、底线的缺失,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当面对“扶不扶”、各种校园惨案、食品安全问题时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德素质是否会给我们启示。试想如果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能够遵循中国古代贤士们的礼仪道德那我们现代的生活是否会更加安乐。 其次,古代文学具有强烈的审美功能。从别有韵致的诗词到骈

俪的词赋,从意蕴优美的散文到情节曲折的小说,古代文学呈现着多姿多次的美。我们可以领略《离骚》的语言美,苏轼的意境美,《红楼梦》的人性美,例如红楼中语言的精细雕琢美、描述的精彩绝伦美。中国古代文学就是一座美的殿堂,在这里人们可以陶冶精神、净化心灵,它会带领我们走向真善美的精神世界。现代高速生活状态下的人们,精神高度紧张生活如同陀螺,停不下奔跑的脚步,缺少对美的发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度空虚。而古代文学作品在人们匆忙的世界中走过带来美的享受,人们在美的世界中穿行会忘却现实的苦闷,减少精神的挣扎。在社会上能够有效的维护秩序减少麻烦,如此古代文学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友好,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进而是社会更加安定。 最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需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有所选取。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先秦文学还处于文史哲不分的状态,所谓纯文学的状态还未形成,如《老子》《庄子》《论语》《韩非子》等,即使到了后来的白话文小说还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的,像《红楼梦》中的宝黛的美好爱情就是葬送在封建观念中的。无论哪种古代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历史的框架,都存在着封建糟粕,我们要批判的看待,例如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男女不平的的观念就与我们当今时代所提倡的男女平等相悖。故此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封建落后思想对人们思想的腐蚀,与和谐社会理念相统一。我们要正确的利用优秀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使它们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灵

文学概论平时作业三答案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 1、人的本质力量是指人类对于美的事物的创造能力。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对象的“美”。人在对象上直观自身,是美感产生的直接根源。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上和安全上需求;较高层次的需求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最高的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3、审美情感体验的传达是文学艺术共同本质。艺术体验与非艺术审美体验区别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传达。 4、黑格尔在《美学》中,给美下的定义是“美是人类的共同意识”,即美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5、文学作品是文学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征。 6、对于文学艺术的定义,托尔斯泰是这样阐述的:“艺术活动就是将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事物用一定物质手段如线条、声音、色彩等塑造出一定的形象,通过形象把这种情感传达出去,激起读者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 7、文学的社会作用可以概括为教育、愉悦和认识。 8、文学审美愉悦功能的类型有:感官、情感、知识汲取。 9、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文学的价值功能,因为文学的价值功能是功利价值、道德价值、美感价值、真知价值和信仰价值等。 二、选择题 1、“掌握”这个词汇在黑格尔那里解释为(D ) A:把握客观世界 B:洞察人类心灵 C:绝对理念变成现实 D:掌握创作规律 2、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B) A:尊重 B:自我实现 C:安全 D :社交 3、其创作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的俄罗斯作家是( B) A:果戈里 B:托尔斯泰 C:屠格涅夫 D:高尔基 4、《没有地址的信》是下面哪位作家的文学理论专著(D )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别林斯基 C:契可夫 D:普列汉诺夫 5、司汤达的《红与黑》问世后,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说明了(D ) A:文学作用的精神性 B:文学作用的整体性 C:文学作用的社会性 D:文学作用的有限性 6、“寓教于乐”的说法,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A) A:贺拉斯 B:普列汉诺夫 C:鲁迅 D:柏拉图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黑格尔所说的“掌握”一词的内涵就是掌握创作规律。(正确) 2、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就这一点而言,它和政治、道德教育没什么两样。(错误) 四、简答题(含名词解释) 1、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他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 2、文学的形象性: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的基本特点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反映客观现实生活,这就是说的文学的形象性。 3、文学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审美表现领域.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意识与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当它把作家的心灵世界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形象、情感和意境,以审美方式来反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评价并作用于读者的精神世界,对读者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的审美社会功能 4、文学审美教育功能: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的艺术的反映,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而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社会生活,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在文学理论史上,历来的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都非常重视文学的广泛的社会作用,总结这些理论遗产,根据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影响,我们把文学的这种社会功能称之为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 5、文学审美愉悦功能:在文学欣赏中,文学作品能给人以情绪的激动和感觉的快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愉悦,这就是文学的美悦作用。 五、问答题 1、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2、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里坤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文学的社会作用

文学的社会作用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论语?阳货》)这是谈诗也谈文学的功能、作用。 可将文学的价值作用划分为三大类:认识作用、教化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一、文学的认识作用 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获取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直观和悟解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文学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满足人的认识需要: 1、文学有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社会、历史、人生、自然界; 2、文学有助于对创作主体的认识; 3、文学有助于获得自我认识。 二、文学的审美教化作用 文学的审美教化作用是指文学通过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画及作家渗透于其中的感受、理解和评价显示出来的是非爱憎倾向对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等所产生的影响。 教化不是教育而是情感的“感化”。 文学有多方面的感化功能:1、净化灵魂,影响思想;2、激励情感,鼓动宣传;3、讽喻颂彰,抑恶扬善。 三、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指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健康的趣味给人以精神愉悦、情感满足并在自由状态下获得身心健康的积极休息的特殊作用。 对于文学的娱乐作用要避免两种片面的误区:1、完全无视人的娱乐需求,排斥娱乐作用; 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的需要,抹杀了娱乐的独立价值 2、将娱乐当成单纯的感官刺激,随心所欲的感官享乐。 这种观点容易形对人尤其是青年人形成精神上的毒害,构成负面价值。 四、文学的认识作用、教化作用、审美娱乐作用的关系三者是统一的,难以分割。 贺拉斯(《诗学?诗艺》)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种紧密的联系体现了真、善、美的密切关系。 五、如何认识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文学的作用是精神性的(二)文学的作用是整体性的 (三)文学的作用是持续性的(四)文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