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 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然后充分混匀, 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 ~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 个/ g 样品。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的防腐力; 但若大于0. 1%, 即使在以后的测试时间内有逐渐下降至0 的趋势, 可能亦很难通过3 次加菌实验,如防腐体系7 对细菌的防腐力。

无菌方法适用性试验记录

无菌方法适用性试验记录 记录编号: 2、培养基制备:按规定程序新鲜配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121℃灭菌15min,灭菌后备用。 4、实验用仪器设备 □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型号:编号: □净化工作台型号:编号: □生物安全柜型号:编号: □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编号: □霉菌培养箱型号:编号: □电热鼓风干燥箱型号:编号:

5、菌液制备 5.1取经30-35℃培养18-24h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新鲜培养物,分别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为不大于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5.2取经30-35℃培养18-24h的生孢梭菌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为小于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5.3取经20-25℃培养24-48h的白色念珠菌的沙式葡萄糖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为小于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5.4取经20-25℃培养5-7d的黑曲霉的沙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新鲜培养物,取3-5ml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办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里,用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为小于100cfu/ml的菌悬液备用。 6、实验操作 6.1薄膜过滤法:取6管滤器按规定加入供试品接种量过滤,其中3管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分别接种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的菌液适量,另3管加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分别接种上述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适量;再取6管滤器,3管加入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分别接种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的菌液适量,作为对照,置于规定温度培养不超过3d;另3管加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和分别接种上述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适量,作为对照,置于规定温度培养不超过5d,观察结果。 6.2直接接种法:取6支各装有9ml流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试管,分别接种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生孢梭菌的菌液各2支,取6支各装有

(完整word版)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微生物挑战性实验方法 1.0目的 新产品防腐效果的测试 2.0 范围 公司新产品 3.0参考: 4 材料与方法 4. 1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体系[ 6] 营养琼脂培养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 0.9%氯化钠溶液、平皿、接种环、培养箱等 4.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4. 2. 1受试用微生物 测试用细菌和霉菌均由浙江省食品和药品检验所提供。细菌包括: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巨大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霉菌包括: 黑曲霉、黄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绿色木霉。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于37℃( 细菌) 或28℃( 霉菌) 下培养。细菌培养在2天后, 霉菌培养在3-5 天后,挑选适量菌落于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混合细菌( 1×108个/ ml) 或混合霉菌悬液( 1×107个/ ml) , 置于4℃贮放备用。 4. 2. 2一次加菌的28 天微生物挑战试验 此方法参照美国药典( 第2 1 版) 上微生物挑战性 试验检测防腐剂效果的方法。称取各受试样品30g, 加入混合细菌或混合霉菌悬液, 每克受检膏霜最终含菌量分别为5×106个细菌和3 ×105个霉菌。然后

充分混匀, 置于28℃下。在接菌的0、7、14、2 1 和28天取样分析: 准确称取3g样品, 加到含有玻璃小珠的灭菌锥形瓶内, 加入27ml灭菌生理盐水, 充分震荡混匀, 此悬液为1∶10稀释液;然后再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依次稀释。按平板倾注法计数受试品中含菌量, 细菌培养是37 ℃下24h~48h,霉菌培养为28℃下3~5 天。此实验用以评判防腐剂的有效与否。评判标准为: 当每克样品中一次接菌( 1×106细菌和1×105霉菌) 后, 在第14天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以后逐渐减少, 在28 天为0 。符合标准为防腐剂有效( 通过测试) , 不符合为防腐剂无效(不通过测试)。 分析与检测 4. 2. 3重复3 次加菌的微生物挑战试验此方法参照国际CT FA(国际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推荐的微生物挑战性试验。称取受试样品30g , 每隔2 周加菌一次( 即实验的第1、3 和5 周) , 每次加细菌量为1 ×106 ~1 ×107个/ g 样品和霉菌1×105个/ g~1×106 个/ g 样品。在加菌后的0 天、7 天和14 天( 后一次加菌前) 采样分析样品中含菌量, 方法同前。此方法可将受检样品分为三类: ( 1)防腐效果优良( W)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01% ( 即≤100 个/ g或ml)样品, 通过测试) 。 ( 2)防腐效果尚可( M )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 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减少至不高于起始浓度的0. 1%, ( 即≤1000 个/ g 或mL 样品, 通过测试) 。 ( 3)防腐效果差( P) , 即三次加菌后, 在每次加菌后的第7天或14 天时, 存活菌量>mL样品(不通过测试) 。 5、结果判断 受试样品一次加菌和3 次加菌后, 在检测时间内细菌和霉菌的抗腐能力见表1~4。根据两种方法评判标准, 将8 种防腐体系的防腐效果评判列于表5 。从结果看, 两种加菌方法对防腐体系的评判结果基本一致, 三次加菌还可对有效的防腐体系作出程度之区别: 防腐优良( W: We pr eser vative) 和防腐尚可( M :M ar gina preserv ative) 。此外, 在一次加菌后1~2 周内能将样品中含菌量降低至加入菌量的0. 1%, 可通过3 次加菌实验, 如防腐体系5 和8 对细菌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案

验证方案组织与实施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工作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参与实施。 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目的和风险评估 三、验证内容 四、方法判定 五、再验证周期 六、参考文献 七、结果评价及结论

1、概述: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数、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当建立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适用性试验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和控制菌检查。 依照中国药典2015版,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及控制菌均采用平皿法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2、试验目的和风险评估: 验证目的:确认所采用的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及控制菌检查方法适合我公司所生产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风险评估: 3、验证内容: 、培养基来源: 确认人:确认日期: 、检查用培养基配制方法:

确认人:确认日期: 、使用仪器 确认人: 确认日期: 、验证试验用菌种: 确认人:确认日期: 试验方法: 取供试品10 ml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1:10供试液。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控制菌采用

常规法。 菌液的制备: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培物一铂金饵,加入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置30~35℃培养箱中培养18~24h,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物1ml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 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分取各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和1000CFU/ml的菌液备用。 取白色念珠菌的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物,加入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置20~25℃培养箱中培养24~48h,取白色念珠菌的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物1ml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 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取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和1000CFU/ml的菌液备用。 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接种子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上,20-25℃培养5-7天,加入3-5ml含%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取1ml加入含%聚山梨酯80的9ml %无菌氯化钠溶液中,制成10-1的菌液,依法10倍稀释至10~7,取,取菌悬液1ml注入平皿中,立即倾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ml,各菌悬液平行制备两个平皿,平皿法培养计数,取小于100CFU/ml和1000CFU/ml的菌液备用。 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10 ml,加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ml→1:10供试液。 实验条件: 需氧菌培养温度:30~35℃3~5天培养箱: 霉菌和酵母菌培养温度:20~25℃5~7天培养箱: 试验方法: 试验组: 分别取供试液,分别加入浓度为1000CFU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混匀后取其中1ml注皿,倾注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置30~35℃或培养箱中培养不超过3天,计数,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分别取供试液,分别加入浓度为1000CFU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液,混匀后分别取其中1ml注皿,倾注温度不超过45℃的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20ml,置30~35℃或培养箱中培养不超过5天,计数,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另分别取其中1ml注皿, 倾注温度不超过45℃的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0ml,置20~25℃或培养箱中培养不超过5天,计数,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2个平皿。

土壤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程:微生物实验

实验课题:土壤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淀粉酶 活力的测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徐嘉宽 学号:1414300030 班级:生技142 小组成员: 一实验摘要 本次实验通过采用5点采样方法在校园中采取2处土壤样品,运用梯度稀释的方法分离培养出不同生长形态的细菌,镜检后挑选几个菌落进行纯培养,用淀粉培养基鉴定其是否产淀粉酶,通过单染色、芽孢染色、革兰氏染色确定菌株的形态及革兰氏阴阳性,再通过各株菌株其中一株为蜡状芽孢杆菌。2种生化试验鉴定菌株的特性,确定了我们所分离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从土壤等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分离纯化技术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方法及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3.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生理生化鉴定方法 4.了解微生物的16SrRNA序列鉴定方法、免疫学鉴定方法 5.掌握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6.掌握菌种保藏技术 7.培养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8.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合作能力 9.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数据共享,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10.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三实验原理 芽孢杆菌(BaciUus)是一类好氧或兼性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孢子的杆状细菌。这类细菌多数为腐生菌,主要分布于土壤、植物体表面及水体中,由于它们能够产生对热、紫外线、电磁辖射和某些化学药品有很强抗性的芽孢,因此能忍受多种不良环境。 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芽孢杆菌是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 物类群。有些菌种可以分泌多种酶,可应用于工业生产;有些菌种能产生对昆虫毒性较强的蛋白,可生产微生物农药;有些菌种可作为多种分泌蛋白基因表达受体,在基因工程领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土壤具有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和生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条件,是微生物生活最适宜的环境。其中的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cm~30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的数量减少。 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酶类的总称,是用于酿酒、食品、医药、纺织、饲 料等具有商业价值的重要酶类。 广州大学城四面环江,地处南亚热带,其气候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芽孢杆菌资源非常丰富。本方案在广州大学城预定区域釆集土壤样品,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分离获得芽孢杆菌。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分析,以挑选出可产淀粉酶的菌株。.

完整版防腐挑战实验

第一部分防腐挑战实验调研结果1实验样品 样本要求新鲜,没有被微生物污染,一般每个样本为300go 2微生物挑战性实验 2.1实验菌株 不同国家、组织、企业对挑战实验选择的测试菌种有一定差异(如表 国化妆品、香精和洗涤剂协会(CTFA)推荐的菌种(因其较具代表性,如表更为恰当。(注意菌株来源问题:同属一个种的细菌来源不同,菌株不同,表1 某些国家、组织、企业用于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测试菌株 美国美国英国德国菌株 (药典)(ISP公司)(药典)(Henkel公司)白假丝酵母V V V V 黑曲霉V V V V 红色青霉V 绿色木霉V 绳状青霉 大肠埃希氏菌V V V 镉绿假单胞菌V V V 金黄色葡萄球菌V V V V 粪肠球菌V 产气肠杆菌V 表皮葡萄球菌1),国内参照美2所示),所以MIC值不同) 德国 (S&M公

日勾维肠杆菌洋葱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恶臭假单胞菌 荧光假单胞菌 表2 CTFA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的菌株选择 种类菌株数量 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至少选一种 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阴沟肠杆菌 大肠埃希氏菌 至少选两种 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变形菌属 日勾维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 葱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 至少选一种 酵母 恶臭假单胞菌 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白假丝酵母 至少选一种 霉菌近平滑假丝酵母 黑曲霉 至少选一种 产芽砲菌 黄绿青霉 枯草芽砲杆菌 供选用 生产现场分离菌适当菌株—*种以上2.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月东培养基、琼脂培养基

2.3试验用菌液的配置 (1)标准悬液的配制 1%硫酸9.9ml与1%氯化锁0.1ml,混合后配制成的悬液浓度为3X108clu/ml , 此悬液再做3倍稀释。 (2)细菌菌悬液的配制 实验前将菌株接种到各个培养基斜面上,36摄氏度恒温培养48小时。将己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稀释,浊度和标准悬液的浊度( 3X 108cfu/ml)相同为止; 此时的稀释菌液再做3倍稀释,即为所需的1 X108cfu/ml的菌悬液,做细菌总数确定细菌数。 (3)霉菌菌悬液的配制 将已培养好的活性菌种,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清洗到灭菌锥形瓶中,充分振荡 摇匀;用移液枪从锥形瓶中吸取菌液作依次的10倍稀释,每次的稀释用血球计 数板计数,必须5个中格的霉菌总数在190?210,落在此范围内的菌悬液为我们所需的1 X 108cfo/ml的霉菌菌悬液,做霉菌总数确定霉菌数。 2.4接种 2.4.1接种方式 (1)单菌接种:每种测试菌株单独做一个挑战试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了解每种微生物对防腐体系的敏感性,在筛选产品的防腐体系时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和产品的实际污染菌情况也有差距(因来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常常不是单一的种类)。 (2)混合菌接种:西欧、德国等的许多国家和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除了

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论文模版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微生物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 中文题目小二黑体 (小二Times New Roman) 2010年12月18日

综合性设计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1.标题,摘要,关键词,均需要中英文对照; 2.文中出现的所有数字、英文字母的格式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其字体大小与所在位 置的字体相同; 3.论文摘要字数须控制在250-400之间; 4.摘要、参考文献用1倍行距,其他文字用1.5倍行距;中英文标点符号不能混用,在正 文中,中文语句中只能用中文标点(全角),在英文中只能用英文标点(半角),参考文献中标点一律用半角; 5.建议标题最多不超过四级标题,且标题要言简意赅,能够体现出所揽正文的主旨,标题 后不用冒号,正文回车后空两格书写。 中文格式 标题(居中,三号宋体加粗,25字左右为宜) 作者姓名1,作者姓名2,作者姓名3(小四号楷体_GB2312 & Times New Roman)(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小五号宋体_GB2312 & Times New Roman) 摘要(五号黑体加粗顶格书写):目的(粗体且空一格)介绍研究目的。方法介绍实验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等。结果主要实验结果或统计结果。结论得到的主要结论。(小五号楷体_GB2312 & Times New Roman) 关键词(五号黑体加粗顶格书写):(3-5个,用“;”隔开)(小五号楷体_GB2312 & Times New Roman)关键词应该是3-5个能够基本涵盖论文主旨的词。关键词的选取应使用《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规定的主题词,并尽可能选择准确、能覆盖全文主旨的词。 Title(三号,加粗居中,英文全用Times New Roman字体)WANG Li- ping,WAN Li- ping(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1 Institute,City,Postcode 2 Institute,City,Postcode(小五号,Times New Roman)Abstract(五号粗体,顶格书写):Objective(小五号粗体)In this paper…… Methods(小五号粗体)In this paper……. Results(小五号粗体)In this paper……Conclusions(小五号粗体)In this paper…… 注:Objective 这四个提纲式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小五号粗体,空一格后书写。 Keywords(五号粗体,顶格书写): Neural computation(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微生物学试题库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菌株(strain): 2、饰变(modification): 3、原生型(prototroph): 4、深层液体培养: 5、类毒素(toxoid): 6、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eity): 7、芽孢(spore): 8、鞭毛(flagella): 9、抗生素(antibiotics): 10、支原体(mycoplasma): 11、菌核(scleraotium): 12、噬菌斑(plaque): 1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14、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 15、选择性培养基(seclected media): 16、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17、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 18、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19、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 20、细菌素(bacteriocin): 21、初次应答: 22、再次应答: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细菌中,属于 Archaea一类的为( ) A Klebsiella pneumoniae B Neurospora crassa C Staphylococus aureus D Methanobacterium 2、具有周生鞭毛的细菌如E.coli,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呈直线运动一段时间( ) A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顺时针转动。 B 朝着营养物质浓度高的地方,逆时针转动。 C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顺时针转动。 D 朝着有毒物质方向,逆时针转动。 3、某细菌悬液经100倍稀释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计得平均每小格含菌数为7.5个,则每毫升原菌悬液的含菌数为( ) A 3.75×107个 B 2.35×107个 C 3.0×109个 D 3.2×109个 4、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为( ) A 完全培养基 B 基本培养基 C 补充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5、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最适生长pH值为( ) A 4.0-5.0 B 5.0-6.0 C 6.0-7.0 D 7.0-7.4 6、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 BOD B COD C NO D D SOD 7、下列微生物中,哪一种能产生伴孢晶体( ) A Bacillus subitis B Bacillus magaterium 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D Clostridium botulinum 8、下列微生物中,具有周生鞭毛的是( ) A Vibrio cholerae B Bacillus subitis C Staphylococcus aureus D Spirillum rubrum 9、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 A 初染 B 媒染 C 脱色 D 复染 10、Zymomonas mobiles 的同型酒精发酵通过下列哪个途径进行( ) A EMP途径 B ED途径 C HMP途径 D Sticland反应

微生物综合实验

微生物综合实验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通过对菌落形态的观察、染色鉴定以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辅以菌株耐药性测定,最终通过查阅《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对照种属特征,判断所分离纯化的细菌所属的属。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分离纯化,鉴定,耐药性,《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前言: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据统计,每克土壤中含有微生物数量几亿到几十亿不等,包括了从细菌,真菌,藻类以及原生动物几乎所有的类群。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因土壤类型、季节、土层深度与层次等不同而异。一般地说,在土壤表面,由于日光照射及干燥等因素的影响,微生物不易生存,离地表10 cm~30 cm的土层中菌数最多,随土层加深,菌数减少。 土壤内含有细菌生活所需的氮素养料(NH4+,No3-),各种盐类及微量元素,一般还含有1一15%有机物质(来源予死亡的动植物及动物排泄物)。地表下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空气。土壤的PH接近中性,也适宜细菌生活。土壤是由大小不等的团粒组成,团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和空气所充满,细菌就是生活在这些孔隙中。由于胶体表面的吸附性质,使细菌和土壤中的有机、无机物质互相吸附着而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所以土壤是细菌生活的良好环境,在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一克耕作土壤约含几亿细菌和放线菌,几十万个霉菌、5万个藻类植物和25万个原生动物。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得到纯种,再进行相关的实验,如:菌落观察、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生理生化试验等,根据实验结果,查阅《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确定所分离纯化细菌所属的属。在此过程中熟悉相关操作。 】 【实验目的】 1.掌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细菌的能力 2.掌握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 3.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4.掌握微生物基本鉴定的方法。 5.学会利用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对微生物进行定属。 6.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和提高。 7.提高团队合作的意识。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化妆品微生物挑战试验 刘树葆臧跃扬桂菊 (天津化妆品科学技术研究皖有强公司) 摘要:本文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研究了不同产品在相同防腐条件下,微生物挑战试验结果的差异性。 关键词:防腐体系,微生物挑战试验,膏霜,乳液,水剂。 目前,化妆品琳琅满目,产品配方复杂多样,通常包含多种成分,尤其许多化妆品中的营养成分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而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为化妆品的生产和保存带来困难。微生物污染将导致产品在气味、颜色、粘度、性能上都会发生改变。因此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对产品质量、正常使用以及使用者健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为防止微生物污染,就对产品的防腐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建立很好的防腐体系,以保证产品的安全、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产品。 评价化妆品质量的~个重要指标就是微生物是否达到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本实验参照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和香精协会(CTFA)推荐的防腐体系效能评价方法。’,对相同防腐体系不同功能的膏霜、乳液及水剂产品进行微生物挑战试验,以指导配方师合理添加防腐剂。 1.实验方法 i.I.CTFA推荐的防腐单次挑战试验 CTFA推荐的经典的为期28天的防腐单次挑战实验,是将防腐剂混入配方基质中,然后~次性接入若干种类、~定数量的微生物进行挑战,将样品存放于适当的温度下,定期抽样检测其中残存的微生物,并根据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评价样品的抗菌效果。 1.2试验仪器 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显微镜:灭菌平皿:直径为9cm;pH计;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锥形烧瓶;量筒:灭菌刻度吸管:lOml、2ml、iml;试管。 I.3.培养基和试剂 生理盐水:SCDLP液体培养基:卵磷脂、吐温80一营养培养基:乳糖胆盐培养基:蛋白胨水:靛基质试剂: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培养基;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甘露醇发酵培养基:血浆:孟加拉红培养基。 l_4挑战用微生物 测试用菌种由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提供,霉菌和杂菌由实验室从污染产品中分离到的菌珠。 菌种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 实验前,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霉菌)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48小时,霉菌培养72小时后,挑选典型的菌落于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制成~定浓度的细菌和霉菌混合悬液,置于冰箱冷藏备用。 1.5待测样品 选择了8种化妆品基质,其中膏霜2种、乳液2种、水剂2种。按相同的防腐体系常规方法加入基质中,在进行微生物挑战性实验前预先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和酵母菌的测定,试验样品的菌落数均应小于10,作为待测样品。 1.6接种的方式和数量 接种的方式:采用混合接种。因为自然界的微生物有混生杂居的特点,所以混合接种符合实际污染的情况。 接种的数量:将各菌种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于37。C(细菌)和28。C(霉菌培养箱中培养。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集

微生物学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和C 答:(D) 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111821.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111822.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111823.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111824.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111825.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111826.实验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11827.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1828.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11829.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11830.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11831.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 111832.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 111833.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 111834.物镜头上的“UVFL”字母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发表时间:2018-03-05T11:28:42.3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作者:张春景王晓旦王强周欣盈黄庆春 [导读] 本文对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以确定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有限公司浙江省 322100 摘要:目的建立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方法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无菌检查方法要求,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规格5 ml:80 mg)进行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采用薄膜过滤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对照菌,进行无菌检查方法学验证,验证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 关键词: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方法学适用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R284.1;R917.1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7693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障碍,及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的脑血管痉挛收缩和并发脑缺血症状。临床上也可联合用药,如与纳洛酮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保护作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无抑菌性,可直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该产品的无菌检查。本文对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以确定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1 仪器与试剂 1.1 供试品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规格:5 ml:80 mg;批号:1704271、1704272、1704273;),供试品均由浙江北生药业汉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1.2 培养基和试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150605)、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批号:150629)、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批号:1612262)、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批号:1611283)、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批号:1310292),培养基生产厂家均为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聚山梨酯80(批号:20150608),生产厂家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3 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00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 63501]、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102]、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 98003]、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941],菌种均来自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所用菌种均为3代菌种。 1.4 仪器集菌培养器(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隔水式电热培养箱(上海浦东荣丰科技仪器有限公司)、生化培养箱(上海申贤恒温设备厂)、电热手提压力蒸汽消毒器(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集菌仪(杭州高得(泰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济南鑫贝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菌液制备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小时。取经培养的菌液培养物1 ml,加入9 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倍稀释成含菌数不大于100 cfu的菌悬液,稀释级别为10-7、10-7、10-4、10-7,。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 ℃培养18~24小时。取经培养的菌液培养物1 ml,加入9 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倍稀释成含菌数不大于100 cfu的菌悬液,稀释级别为10-5。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20~25 ℃培养24~48小时。取经培养的菌液培养物1 ml,加入9ml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倍稀释成含菌数不大于100cfu的菌悬液,稀释级别为10-5。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取培养物,加入3ml含0.05%(ml·ml-1)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转移至无菌空试管作为原液,加含0.05%(ml·ml-1)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10倍稀释成含菌数不大于100cfu的菌悬液,稀释级别为10-3。 2.2 试剂的制备 培养基及所选的的溶剂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无菌检查的规定进行配制、分装和灭菌后备用。 2.3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2.3.1 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14天,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14天,观察,无菌生长。 2.3.2 灵敏度检查取每管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酪大豆胨液体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cfu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天,逐日观察结果。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规定。结果见表1:表1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结果 Tab 1 The medium sensitivity tests resul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