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

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

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

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

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

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

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

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8.《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官差深夜捉丁

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9.《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0.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11.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

们的凶残和霸道。

12.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化学先

修结业考试试卷

九年级化学姓名:

考生注意:

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活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熔化C.香水挥发D.糯米酿酒

2.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图 1

A.液氧(O2)B.水晶(SiO2)C.氯化钠(NaCl)D.钟乳石(CaCO3)

3. 下列科学家哪位最早提出了分子论的是

A.道尔顿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

4. 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都密切相关。下列观点或做法正确的是

A.安全方面:可以用水浇灭各种原因造成的火灾

B.材料方面:不锈钢比纯铁制作的刀具硬度大

C.能源方面:天然气、氢气均属于清洁型可再生能源

D.生活方面:面粉、植物油和蔗糖分别与水混合均不能形成溶液

5. 下列对化学用语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两个铜元素:2Cu B.两个氢原子:2H

C.两个氮气分子:2N2 D.氧化铝:Al2O3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图2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图 2

A. 读取液体体积

B. 点燃酒精灯

C. 闻气味

D. 给液体加热

7. 下列说法中的正确的是

石壕吏补充阅读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翻译◆ 我走过新安道上,听见官吏大呼小叫地征召点兵,请问一下啊,你们这些官兵们,这个小小的城巿已经没有壮丁可供征戍了耶!官差们回答我,征兵的府帖是昨天晚上才发下来的,要我们征召十六岁的小丁入伍。我说,十六岁的小朋友个子那么矮小,怎么有能力防守王沁郑?哎!肥肥壮壮的男孩,有母亲相送,而枯瘦的男孩就只能孤孤单单地无人告别。 天已经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小朋友们啊!擦擦你们的眼泪,不要把眼睛哭坏了呀!要是把身体给哭坏了,你们就只剩一身白骨,谁给你们收尸啊!这个世界终究是无情的啊!朝廷的军队在相州打仗时,大家都急切地盼望安史之乱能就此平定,谁晓得,皇帝那么胡涂,贼人那么狡猾,使得整个军队都溃散了。 不过没关系,国家现在正有充足的粮食,在旧京勤练士兵,戍守的时候须挖掘壕沟,而用不到水,平常闲来无事就牧牧马,差役是很轻的啦!更何况有王师的照料,待遇是很优裕的喔。所以,送行的人也别哭得那么伤心,仆射们一个个都像兄长那样亲切,你们可以放心地让小朋友们当兵去啦! 1.诗中写人民遭受兵役之苦的诗句是,是通过表现的。 2.“中南绝短小,何以守王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3.“况乃王师顺”一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与《石壕吏》一诗比较,两诗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 1. 诗中写人民遭受兵役之苦的诗句是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是通过”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新安吏的答话表现的 2.自然引出后面对服役者那番劝慰的话 3.这里明确表示出诗人支持平叛的态度,诗人关切人民的命运,更关心国家的命运,反映了诗人虽充满深切同情,却又勉强中男放心入伍的矛盾心理。 4、两诗均暴露了唐王朝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潼关吏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 4、 5、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1] 第七周阅读练习石壕吏(附答案)_ 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第七周阅读练习石壕吏(附答案)_ 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石壕吏默写。 ⑴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周公恐惧流言日, ⑵_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⑷夜来城外一尺雪,__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 |0 人阅读|0 次下载| 练习一、基础部分1 、 ,禅房花木深。 o 。⑸ 有吏夜捉人。妇啼一何苦。 室中更无人,老妪力虽衰,夜久语声绝,【阅读训练】惟有乳下孙。请从吏夜归。如闻泣幽咽。 2、3、4、5、“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 分)老妇的 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急应河 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独与老翁别”中的“独” 字突出了什么?( 2 分) 2 分) 2 分) 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征 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为什么夜间出动?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2、

2 、 解释加点词语。 凭轩 涕泗流 ( .. 卖炭 。 赠君一法决 狐疑 ( . 市 南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 . 无人,唯 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 . .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 幽咽。天明 ,世称“ ” ,他的作品被称为 )已( )唯( )从( ) 3、 翻译句子: 夜久 4 、请说说作者在诗 —*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 外 文言文 我们在《石壕吏》中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内 心感受的方法,可以在《新 婚 别》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菟丝 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 妻,席不暖君床。暮 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父母养我 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往, 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 女,久致罗 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 永相望。 1 、划线处运用了比喻,请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吟应觉月光寒。 得钱何所营 .( ) ) ⑻时挑野菜和根煮, 外泥中歇 ( . ) ) 二、课内文言文。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 . 者且偷生,死者长已 矣!室中更 虽衰,请从 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________________ 。 2 、 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1 、作者是 _______ 解释文中加点字。逾(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石壕吏阅读与答案精全版

2.朝伟大的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 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以 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 和“三吏”。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 3.翻译句子。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5.有人说唐军镇压“安史之乱”是正义的,老翁逃走是不爱国的表现。你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理由。 6.选出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A.诗歌内容的核心是"捉人"全诗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述的 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变现了人们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 C.这是一首叙事诗.该是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 节描写自然真实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2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23.全诗中只用了“吏呼一何怒”一句话来直接描写“石壕吏”这个人物,通过老妪的话语,用侧面手法,表现出“石壕吏”的凶狠(蛮横、凶悍、)。(3分) 24.请谈谈对“独与老翁别”这句诗的理解。 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 25.这首诗中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有吏夜捉人 26.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7.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A)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石壕吏》阅读鉴赏题 考题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阅读鉴赏题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1.内容主旨: 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

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 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3.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7.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阅读训练】: 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 三、 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石壕吏》知识点练习题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 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二、重点字词: 暮:晚上投:投宿吏:差役逾:越过一何:多么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偷生:苟且活着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裙:这里泛指衣服老妪:老妇 请:请让我应:应征犹得:还能够 三、译文: 晚上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老翁越过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看。 小吏的喊声多么愤怒,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捎信来,两个儿子最近战死。活人苟且活着,死者永远完结。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离开,出门却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准备早晨的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 四、整体把握: 1、前四句,老妇人“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主体部分:老妇人“致词”。分三层:第一层(前六句):老妇人诉说三个儿子全部征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人家境贫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第三层(最后两句):老妇人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补充唐朝军队的兵力,那么为什么不写征兵、点兵,而要用“捉”字呢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六:中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赞扬老妇自请应役,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也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苦难表示的深切同情 ★七: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如:“捉”字暗示当时的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因此“捉”,刻画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在如实描绘之中,体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露和批判 ★八、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百姓的痛苦与无奈的一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了的一句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残酷及战争之惨烈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文中描写老妇人家中贫穷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九、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答:“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十:《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妇_,事件是_应役_。十一、“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石壕吏 唐代· 杜甫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xx《石壕吏》阅读练习答案及赏析 石壕吏 xx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4、急应xx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 5、独与xx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 6、老妇人说: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参考

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xx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 官差深夜捉xx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知识分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

《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 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 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 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写三男全被征;②家中情况;③老妇自请服役。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下是我能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 [石壕吏阅读答案]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最新石壕吏阅读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 阅读练习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答: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答: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

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阅读训练】:一、 1、“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1分) 2、“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2分) 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2分) 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7、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2分) 8、“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二、 1、《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2、《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 5、为什么夜间出动?三、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一句展开。 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 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 5、《石壕吏》中“”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 8、《石壕吏》中“”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й?杜甫石壕吏阅读训练 ??????nbsp;。 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参考答案】:一、1、时间地点 2、总领。 3、社会残酷 4、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 5、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6、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二、 1、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2、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②揭露了官吏的横暴③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4、“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5、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三、1、有吏夜捉人 2、二男新战死 3.出入无完裙 4、独与老翁别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有吏夜捉人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最新)《石壕吏》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阅读鉴赏考题考点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赶往华州任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实录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1.内容主旨: 通过写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中心事件的句子是?概括《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糟遇。 叙事诗有吏夜捉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