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形势判断、发展要求和工作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做实职教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首先, 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再次,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努力强化“职教集团,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需要从学院到系部共同的努力,打开政府政策支持这一通道。就财会金融系而言,当前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思路如下:从学校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东方农商会计实训基地:下设两个平台(真账真做班、财务咨询案例研究中心)、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作辅助(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选派学生进行教

学实践、专家进课堂或讲座、建立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职场氛围建

设、选聘行业或企业专家担任技能运动会专家评委、教师社会服务、

开展双元制教学合作班、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合编教材、科研合作等)。

通过上述平台、模式,实现“职教集团,五个对接”校企合作理念。通过专业调研(包括专指委、行业、企业、事务所、同类院校、中职学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三项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通过校企共建会计电算化、金融咨询师等考证基地,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课证训深度融合”“ 2663 实践教育体系”“十个一工程” 实践育人体系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综合来讲,我院可以从开拓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服务、联合培养、技术服务、行业引领、培训服务、共创品牌等路径入手,配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机制、体制、建设框架等,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集团化办学平台,院校与企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办学,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

件,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

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减少教育资源消耗,提高教学效益,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

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中高职衔接笔者认为主要解决“七个衔接”问题,即专业衔接(专业设置衔接、专业定位衔接、培养目标衔接)、课程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课程内容衔接、核心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顶岗实习衔接、质量评价衔接、教学管理衔接)、专业共建共享衔接、师资队伍共建共享衔接、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衔接、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衔接。

(一)专业衔接

1.专业设置衔接:中高职要共同开展区域和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形成就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选择专业。选择的专业应为相同或相近专业,是属于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区域和行业产业发展急需、就业岗位有明确层次要求的专业。

2.专业定位衔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密切跟踪区域产业升级、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明确相关专业的服务面向和不同层次的岗位指向,科学确定专业定位。形成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中职专业为基础,依次递进、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体系。

3.培养目标衔接: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中高职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中高职衔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衔接

1.课程体系衔接:按照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组织梯度推进,

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的总体思路,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科学确定公共课、专业课、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拓展课程的比重和学时分配。按照中高职衔接的总体要求,明确中职和高职的培养分工和培养周期的总学时以及学年学时,形成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设置。

2.课程内容衔接:公共课教学中职阶段原则上达到部颁教学大纲要求,高职阶段要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教学要开展专业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产品、真实的项目、真实的案例为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逻辑线索设计教学内容,并与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相衔接,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方法、新设备。

3.核心课程衔接:专业主要课程要编制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中高职共同开发5 门左右职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中高职对接紧密的专业课核心课程。全面构建中高职联合开发、校企共同

开发的课程开发机制,实现核心课程建设中高衔

接和共建共享。要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实行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做的实践中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三)教学过程衔接

1.人才培养方案衔接:根据专业在培养目标、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确定专业定位、教学过程、考核评价和教学管理制度,开发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根据专业特点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编制“ 3+2”“ 2+3”“ 3+3”等多样化的分段培养方式。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中高职联合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推进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索中高职联合“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注重中高职联动,注重共同筛选合作企业,注重教学组织方式系统设计。

3.顶岗实习衔接:中高职应联合设计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方案。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必须有明确的岗位、实践项目和教育教学计划。

顶岗实习时间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可以是一年或半年,在高职培养阶段进行。

4.质量评价衔接:中高职应联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以作品为载体、有明确的梯度和层次要求的质量评价方式。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同时由高职学院牵头,联合试点中职学校,按照既要确保转段学习学生质量,又要确保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的要求,共同制定学生转段学习评价标准。

5.教学管理衔接:应由高职学院牵头,试点院校共同建立健全日常教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籍管理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院校间教学管理沟通衔接机制,明确各自的分工,及时处理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确保教学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

(四)专业共建共享衔接可以通过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项目建设,推动中高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形成对接产业发展、中高职衔接互补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内涵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通过参加中职职业教师培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而理解,本文主要对这两大内涵的本质以及二者形成、长消、对立统一的决定因素进行思考和探讨。中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相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种类,主要决定于它的职业教育内涵而非基础教育内涵,”职业教育”是奠定中等职业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核心内涵 通过参加中职职业教师培训,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和”初等职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而理解,面对即将兴起的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大潮,一些人态度悲观,认为随着基础教育生源总数的逐年减少,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规模必然渐趋萎缩,故而心存”课程改革何益”的疑虑。其实不尽然,为打消此种疑虑,在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大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

教育”(《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0] 2号文件)。也有人以为”中等”二字意指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中级专门人才”。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专业以”初级专门人才”(即具备上岗资格的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应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不应引入企业人才类别的概念。同时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多数企业已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因而此种理解不被普遍接受。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显而易见,但仍有必要在与一些相关概念的属性区别中加以明确。 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则从属于教育,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初中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 (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二、总体要求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架构 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 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七、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政策 八、规划实施 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背景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要素是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

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传承机制,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核心因素,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支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关系到亿万普通劳动者的福祉。这项重大任务,已经越来越紧迫地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工业化以来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成为经济强国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竞争是产业-人才体系的综合竞争。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主要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的重要法案和政策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将全球竞争力聚焦到实体经济和职业教育上,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知识技能不平等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因素,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最为突出的薄弱环节,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体系不完整、制度不完善,与产业振兴、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上。 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 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各产业、行业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保就业、惠民生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对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创造更大人才红利,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着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体系不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上。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推动教育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培养数以亿计的工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_(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1.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2.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

加强民办学校内涵建设重要性的初探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个案研究 ——潍坊海运学校刘永刚 摘要:民办教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缓解了就学压力;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推动了教育体制改革,丰富了办学经验;加快了人才培养速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民办学校具有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民办学校已整体上从规模扩张和以校园建设为主的初级阶段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坚持内涵发展,注重培植办学特色,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办学校内涵建设 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深入,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内涵建设当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认真分析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和本人近几年的经验,我认为,民办中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才能具备竞争的核心力量,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其一,教育是良心事业,教育是育人工程。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在民办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提升自身形象、品质、公信力,使民校变成名校,已成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经营管理者及老师都应该去深思的问题,而重视学校内涵建设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内涵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德育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果一所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内涵,这所机构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只能算是一个企业。学校内涵文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职业教育政策文件汇编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2014年6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建设目标 (3) (三)基本原则 (4) 三、体系的基本架构 (5) (一)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 (6) (二)职业教育的终身一体 (7) (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 (8) (四)职业教育的开放沟通 (9) 四、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9) (一)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 (10) (二)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 (12) (三)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13) (四)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14)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 (15) (六)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16) (七)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 (17) —1—

(八)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8) (九)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19) (十)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20) (十一)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21) (十二)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 (22) 五、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23)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23)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24) (三)深化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5) (四)完善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 (26) (五)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 (27) (六)构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投入机制 (28) (七)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 (29) (八)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 (30) (九)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 (31) 六、保障实施 (32) (一)加强组织领导 (32) (二)完善支持政策 (32) (三)营造良好氛围 (34) (四)加强监测评估 (35) —2—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以下决定。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统筹、分类指导。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强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和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行业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职业教育的指导。推动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则针对不同的产业及其中的不同职业,它要求劳动力拥有产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进入此市场必须具备从经过认可的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市场管理非常严密,工人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 显然,对于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又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这已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实。(注:Ron Dekker,Andfies de Grip,Hans Heijke.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overeducation on career mob ili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V ol 2 No.2.P106-12 5,P112-113.)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从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市场的流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结构。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韩少鑫 院系:西葡语系 年级:11级4班 姓名:王颖 学号:1101508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决定》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决定》中吸引我的两点有:一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认为这将大幅度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养成拥有理论与技能的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做将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与技校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尴尬反差。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 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将本国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下的众多人才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想尽办法为这些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对一位教育专家的采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机器的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水平不高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又如何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为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着中,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的尴尬情况,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我身边的同学中就不乏有例子。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抽象思维较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动手操作更难,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业学校将会很有希望拥有顺利的个人职业前景,但是由于父母对职业学校有偏见,觉得只是“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怕职业学校生源差进而耽误孩子成长,终究逼子女和众多学子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在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子女并不擅长的理论性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同学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兴趣还很费劲,如今面临就业关口竟是不知何去何从。 《决定》的颁布预示了政府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我们期待着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为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推进教育现代化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对高职与普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3+2”分段培养项目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标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段培养;财务管理专业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是由省级及以上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开展建设,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系统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按需发展,强强联合,分段培养,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产生了较大需求 截至2015年,江苏省法人单位数量已经超过百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作为公司运转必不可少的财务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首要任务,并将财务管理人才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人才之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产业转型升级导致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不断上演。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导致虚拟公司的兴起。经济市场向全球化迈进使企业面临的机遇更多,市场风险也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使企业更新理财观念。参与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熟知国际规则。网络财务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空前的便捷和风险。 (三)高职院校有提升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的需求 为解决高职的“断头教育”问题,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学历上升通道,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教育套餐”,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类“套餐”均属于“分段”模式,高职学段与本科学段缺乏系统性,往往存在着专业名称不衔接、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既降低了育人质量,又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与此因此,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举办“3+2”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的招生吸引力。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全面规范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充分保证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再

研究论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107739 教育理论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形势判断、发展要求和工作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做实职教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首先,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再次,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努力强化“职教集团,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需要从学院到系部共同的努力,打开政府政策支持这一通道。就财会金融系而言,当前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思路如下:从学校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东方农商会计实训基地:下设两个平台(真账真做班、财务咨询案例研究中心)、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作辅助(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选派学生进行教学实践、专家进课堂或讲座、建立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职场氛围建设、选聘行业或企业专家担任技能运动会专家评委、教师社会服务、开展双元制教学合作班、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合编教材、科研合作等)。 通过上述平台、模式,实现“职教集团,五个对接”校企合作理念。通过专业调研(包括专指委、行业、企业、事务所、同类院校、中职学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三项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通过校企共建会计电算化、金融咨询师等考证基地,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作指示李克强讲话 【浏览字体:大中小】2014-06-23 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 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李克强会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并发表讲话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记者吴晶刘亦湛)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3至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强调要加

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比较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李克强向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李克强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李克强要求,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作用,既要加大政府支持,又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更多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关心和帮助职业教育工作者,推动社会各方形成合力,让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取得更大更好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要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改革办学体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办学导向,把提高能力作为办学目标,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制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努力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从学习到工作的各个阶段,适应劳动者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培训体系,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内涵建设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提出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形势判断、发展要求和工作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社 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和层次结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做实职教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通过集团化办学,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首先, 企业得到人才源和技术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得到全面支持,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再次,学生得到成长成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努力强化“职教集团,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需要从学院到系部共同的努力,打开政府政策支持这一通道。就财会金融系而言,当前职教集团建设模式思路如下:从学校平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平台东方农商会计实训基地:下设两个平台(真账真做班、财务咨询案例研究中心)、其他校企合作模式作辅助(安排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选派学生进行教

学实践、专家进课堂或讲座、建立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职场氛围建 设、选聘行业或企业专家担任技能运动会专家评委、教师社会服务、 开展双元制教学合作班、校企共建课程、校企合编教材、科研合作等)。 通过上述平台、模式,实现“职教集团,五个对接”校企合作理念。通过专业调研(包括专指委、行业、企业、事务所、同类院校、中职学校),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专业三项标准,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通过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通过校企共建会计电算化、金融咨询师等考证基地,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通过“课证训深度融合”“ 2663 实践教育体系”“十个一工程” 实践育人体系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综合来讲,我院可以从开拓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服务、联合培养、技术服务、行业引领、培训服务、共创品牌等路径入手,配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机制、体制、建设框架等,通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集团化办学平台,院校与企业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办学,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 件,实现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 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一致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