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是改变当前历史课堂存在弊端的迫切要求,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符合现代初中生心理特征的;它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促其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中学历史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巧妙导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挖掘教材潜力,多角度增强情感教育;结合历史与现实,在生活中加强情感教育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一定的情感,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实施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并日益成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它强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世界各大文明的正确理解和尊重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理想,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也意味着历史教学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显得相当重要。下面笔者就历史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三方面探讨,以期更好地在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七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闪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闪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摘要: 初中历史教学找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课教学的血肉和灵魂。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体采用假设性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合理的引导,也要求教师善于选择恰当而典型的历史片段有效地进行,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以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的“学”展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力、情感、态度、价值的碰撞,学生的人格,人性和文化素质的完善与升华,使之适应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思辩性及强的学科;它的内容既古老又有时代性;它的知识既丰富又庞杂。所以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往往找不到一个合理的入点,更谈不上对蕴涵在历史知识中丰富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挖掘和提炼。然而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目标规定上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所呈现出一个突出变化是它大大突出了以往教学大纲单纯的知识和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

那么怎么才能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提取历史情感,完成新课程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呢? 课堂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前哨阵地,让学生感受是一种最优的教学方式。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往往只能对他们形成平面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恰如其份的时候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去“内化”知识,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得以张扬,以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谈一些粗的认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假设性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合理的引导。 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之中体验历史。例如我给学生讲八国联军侵华这段历史的时候,让学生观看有关八国联军侵略时的录像资料,还展示了因此而流落到海处的一些国宝文物的图片。影片放完以后,同学们都很激动,我问大家,看了影片以后有什么感想,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些曾经在侵华历史上犯下滔天罪行的国家呢?接着有的学生喊出:“去那些国家把我们的国宝抱回来、也放火烧他们的宫殿。”可以理解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以牙还牙,以仇报仇”的程面上,这显然学生被这个问题吸引了,但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情感态度当中做出理性的选择呢?我就假设、现在如果你们将要做的事情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评比要求 .doc

宁波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评比要求 本学期论文评比主要在义务段中以省里的“课堂教学改革”,突出活动设计和作业改革为内容主题,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新教材(七下)“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作为研究入手。其它题目的论文也可以进行,特别是有关初中历史与社会最新的课程标准解读和新教材教学内容解读的研究。 凡围绕主题撰写的教学论文(如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成果、案例分析以及理论文章等)和教学叙事均可参加评选。但已在市级或省级以上单位获过奖的论文不再参评。 论文具体要求: (1)论文字数控制在4000—5000字以内,必须采用电脑打印稿(16K,38х38,5号宋体)。正文前附内容提要、关键词,文后附参考文献。 (2)选送的论文署作者单位和姓名,联系电话。具体名单由各县(区市)教研室统一上报。 (3)每篇论文准备文字稿一式12份、电子稿1份、承诺书1份。 (4)各地请于4月25日前按市直属1篇,高新区2篇,江东、海曙、江北、北仑、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各3篇,慈溪、鄞州、余姚各5篇将论文(文字稿一式12份,电子稿1份,寄(发)至宁波市教研室。各县(市区)按县名+教师名的文件名方式统一发送。各地选评的参加市级获奖论文评比的论文报名表,按论文质量等第按由高到低,论文题目名、学校、姓名、排列由左到右列表用EXCEL方式发送到市教研室。 同时根据省、市教研室的要求,凡上送参评的论文必须要填写《浙江省教研系统教学评比承诺书》,各地对送评的论文也要作网上搜索鉴定这一关。一定要告诫教师文责自负。 为使论文具有广泛性,各地将不参加评奖的论文电子稿及一份纸质稿也上传到市教研室,为此建议大县(市)上报8篇以上,小县(区)7篇以上(含参加获奖评比的论文数)。 评比时间:5月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历史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与分析 教学案例与分析不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论文,而是一个真实 而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既有对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也有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和分析。此次征集的教学案例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要能反映这个教学案例的主题。 2.针对问题:这个教学案例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中的 什么问题。 3.案例:包括背景,即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细节或情节,即故事发生的过程,如学生出现 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措施;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 和教师的感受等等。 4.反思: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 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完成教学任务的: 第一步:课件展示一些宗教人物:学生知道猪八戒戒、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唐僧、丘处机等这些在影视中经常出现的人物。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人物是哪个宗教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能辨别出来。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宗教方面的内容:佛教和道教。这种学习的方式贴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第二步:展示与这两种宗教有关的俗语:转世投胎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回头是岸,人生无常,修身养性,清净无为,得道成仙,长生 不老,炼制丹药 要求学生判断这些俗语来源于哪种宗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更 正,指出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宗教与这些俗语有关,这节课主要了解佛教和道

教。让学生对这两种宗教的教义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不要求学生全部掌握,但至少在有限的课堂中了解这两种宗教的教义。 教师板书:佛教道教要求学生找出以下知识点: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西汉末 年传入中国,道教兴起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要求学生区别于道家学派。 教师简单的介绍一下两种宗教的教义,并要求学生思考佛教广泛传播和道教兴起 的原因。 第三步:教师讲解佛教起源传说和故事,并强调佛起源于印度在西汉的末年传入中国。道教的兴起与道家学派的区别。 提问:佛教道教的哪些说法满足了统治者的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思考的基础,教师小结:佛教由于宣传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消磨了人们的反抗意志,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而广泛传播开来。 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潜心修道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这不仅满足了统治者超凡脱俗、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愿望,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因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只能对两种宗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可能作更深入 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调查。第四步:要求学生实地了解一下,我们附近有没有佛教寺院和道教胜地?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人有哪些思想观念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①活动主题:调查道教佛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②活动目标:学会调查和处理调查结果的方法,了解宗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活动动准备:笔纸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周艳东(河北省平泉县小 寺 沟中学)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几 点策略及技巧。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历史教学 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学习、思考、质疑、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断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和提高历史修 养。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问题对 于 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等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有效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探索近代化道路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这一话题出 发,引导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理清了知识脉络,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 主体参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不可 抵挡 的趋势。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声像一体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 中来。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历史事件变得丰富多彩而生 动有情。例如,在学习唐朝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贞观之治时期的视频,让学生在大唐

盛世的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理论知 识和分析历史问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应该注重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选择 那些与课堂知 识点相关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知识。三、强化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11-09-16T17:09:43.967Z 来源:《学园》2011年6月12期作者:陈美荣[导读] 当前我国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而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美荣湖南省东安县白沙中学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当前我国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而历史教学对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学生的情感形成,要通过不断的熏陶和培养而形成,历史是这种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他们能否用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经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正确决策,将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有情感 教育意识。只有教师通过情感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心理,而学生的这种情感心理又能推动和促进情感教育的氛围,使情感教育能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历史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时,我着重讲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根据这一构想,中国于1997和1999年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的行使主权,当中国国旗在香港、澳门升起时,许多中国人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欢庆港、澳人民回归。学生看完录相带时,相继发言,各抒己见,决心勤奋学习,要把回归后的港﹑澳建设得更好。在这一刻,每个人都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真正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许多人联合起来力量才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能赶上时代快速发展要求的。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合作,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合作,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合作。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对学生进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如:在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这一题目时,提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小组讨论后发言,使学生认识到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必要性。即: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苏、美、英、中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这个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呢?学生看书后回答问题。1942年1月,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全部的人力、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因此,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各国的力量,于1945年8月法西斯国家被打败。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团结合作的巨大作用。让学生了解到法西斯的残暴性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唤起学生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强烈感情。 三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情感教育不但需要学生主体认识的加强,而且更需要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向学生介绍并高度赞扬那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对消极因素要给予否定,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情感方面的不足,用积极的情感和人生观去感染他们,引导学生向健康方面发展。此外,老师要从爱的角度出发,从平等的角度出发,注重方法,避免以势压人,生硬说教和武断灌输,坚决贯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善于启迪学生心灵。 中学生心灵纯洁、情感丰富、真挚,对其心灵会产生震撼。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有很多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在古代,有“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在近代,例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向学生说明,这场战争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经验,它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因为,这是每个学生的历史重任。 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情感教育优化教学内容是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紧密相联。因此,要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如讲“九·一八”事变,可以先让学生听《松花江上》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激昂而悲哀的音乐、忧伤而充满怒火的歌词,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讲《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先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歌曲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意境,让学生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心、民族责任感,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学习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万水千山》,让学生通过影片了解红军面对国民党的围剿,为了保存实力而进行的艰难跋涉,了解长征中的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环境、物资缺乏、饥饿寒冷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学生抗击生活挫折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以苦为乐,在生活中,反对奢华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引导学生在富裕和平的生活环境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总之,情感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价值,如果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远离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学生受到的只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刺激,而他们也只会痛苦地学习,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更没有生活的激情,没有成功感和成就感,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难以落实。所以,我们的情感教育要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启迪学生的心灵感受,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享受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如今,世界的竞争已转入以国民素质为中心的人才竞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育学生,就要学好历史知识,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好学,长大为祖国多做贡献,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责任编辑:李锦雯〕

七年级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发表时间:2009-03-25T14:52:15.543Z 来源:《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颖 [导读] 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性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 摘要: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性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探讨历史教学如何在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关键词:生态学;情感教育;情感体验;德育功能 Emotion education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discusses and analyses Zhang Ying Abstract:The teacher should infect a student by own aggressive temperament feeling and stirs up a student aggressive emotion experience and makes the student be subjected to the influence for changing and influencing imperceptibly and builds up a good classroom relationship. The emotion of the history academics educates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and makes use of pedagogy and psychology theories and inquiry into history teaching how to stir up and trains the student's social aggressive temperament feeling, well develop history teaching of virtuous teach function, se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spiritu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Ecology;Emotion education;Emotion experience;Virtue teaching function 随着教育生态学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待课堂。从生态上的视角可以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少“阳光”,即课堂上缺少情感的交融,缺少师生之间生命价值的体认。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生态观,要关心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要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是和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自己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动权,就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生态平衡,最后也将阻碍自己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学生不是物,教师也是人,而不是圣。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性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沉睡多时,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情感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在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去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愉悦或愤怒,乐观或悲观等两极性特征。情感的过程就是通过内心体验来反映客体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所以,情感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但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片面追求分数的高低,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认识过程而轻情感过程,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历史教育的涵义从本质上讲,是通过对客观历史事实的了解去影响人们的主观意识,从而确定起正确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和基本观点。历史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和因素,教师可以纵横捭阖,从古今中外各个方面擷取史料进行情感教育。譬如深化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博精深,民族特色以及世界文明史上经久不衰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深化中华近代史教育,使学生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先进的中国人,为拯救中国于危亡,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追求救国真理,终于找到了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激励学生发挥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进行世界历史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初步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增强民族自尊心,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人类作贡献的志向。所以,中学历史课是对青少年施行全面素质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培养学生革命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探讨历史教学如何在认知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一切的改变只有落实到情感上才能算是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因此良好的学习情感的生成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的标志。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下工夫,大力挖掘教师的潜力,在“灌的技术”上煞费苦心,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把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囿于固定,单调的模式之中。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而学习情感是学生对学习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应,它对学习有启动、引导、激励、维持和调控的作用。美国人本注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的,最深刻的。他反复强调,学习不应该只发生在“颈部以上”,只有学生带着情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对他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精心的培养和学生积极的回应。通过师生双方的不断理解和沟通,学生才有可能逐渐长生学习的幸福感,感受到成功,感受自己的成长,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他们也才有可能体会到学习对他们人生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热爱课堂,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1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崛起,力陈认知心理学的不足在于把人当做“冷血动物”,即没有感情的人,主张心理学要想真正成为关于人的科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割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心理咨询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形成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的情感教学理论。 国外历史教学的课堂气氛普遍活跃,美国尤其如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善于运用心理学原理,将学生情感和学习对象巧妙融合,采用“以情动人”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重视学生记住大量的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并不多,而许多历史教学方法也主要追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讲述法、讨论法被广泛运用,就很好反映出这一点。而现在的教学目标追求的是知识目标、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因教研而精彩

历史教学因教研而精彩 自2006年8月开始,我们实验中学历史组结合本校的《开放式大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开展了《初中不同年级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式立项实验研究以来,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教师的努力,整个实验研究过程,能按照该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通过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校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我校历史教学的一大跨越。 一、具体做法 《初中不同年级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与探究》需要教师树立大历史教学观,从初中阶段的地位出发,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切实做好初中历史教学各个阶段的衔接工作,保障初中历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开拓理论视野,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积极关注、吸收有关历史教学衔接的信息,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历史学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积累各种资料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找准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并将衔接的知识点整理成册。 2、寻找确定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措施: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各年级同时探究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科能力和与其它学科间知识渗透的衔接,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有所侧重。 如:初一年级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学习应该与其它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不是孤立进行的。初一年级是衔接的起步阶段,所以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因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成熟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为此我们尝试如下: 1、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作笔记的习惯。并且知道记笔记要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 初二年级是初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初二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衔接意识,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历史衔接习惯、方法及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法方面:教师要从讲课做起,进行学法指导,宣讲本学科学习常规,教会学生科学地学,鼓励学生独立地学、自觉地学,进行学法过渡,逐步学会学习,尽早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防好转差,这也是搞好衔接过渡的关键一环。主要做法是: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为历史教学润色

爱国主义教育为历史教学润色 [内容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永不退色的旗帜。风风雨雨的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为古代辉煌而自豪,也为百年的屈辱而痛心。英勇的抗争,使中华文明延续;鲜明的爱国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忘过去,不忘国耻,以史为鉴,让爱国主题曲充满课堂,滋润学生心田,为课堂添色。 [关键词] 爱国主义历史人物社会责任中国共产党龙的传人一国两制 [正文] 当“9.18”钟声敲响,我心颤抖;当“红歌”唱响,我心飞翔。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前进是共同的心声。历史教学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并把握每个机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历史教学润色。 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对历史的学习,就是要我们以史为鉴,理智对待过去、现在、未来,增进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不管担任哪个年级的历史课,我的第一节课开场就是欣赏或合唱《龙的传人》与《我的中国心》,让同学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要以史为鉴,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又独具风格,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龙的传人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们要宏扬民族精神,作为龙的传人的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用心学习祖国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今天党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路线,了解过去,察看今天,展望未来,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劳动创造下,“四个现代化”一定会实现,勤劳勇敢智慧的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并超越世界发达国家,再现祖国辉煌。 二、“以天下为己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人无志不立。在历史学习中,一个个鲜明的历史人物,以以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教育激励我们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起振兴中华之责,献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看班超投笔从戎,功在边疆的远大志向;看祖狄闻鸡起舞,志在收复中原;看岳飞精忠报国,众口皆碑;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在民族解放。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吗?一定要。中华民族曾经经历无数考验,战胜过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在内的种种灾难,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支撑。“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和不可战胜的雄姿,成为新时代宏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我们应立爱国之志,高举爱国主义旗帜。 位卑未敢望国忧,我以我血荐轩辕。社会的发展是前进与曲折的统一,祖国历史既有繁荣昌盛,也有内忧外患。天下清明,国运昌盛,还需要保持忧患意识,千万勿学乾隆“天朝物产丰富,无须与国外互通有无”,埋下百年屈辱的祸根。滴血的近代祖国史,中华民族陷于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中国社会陷入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这教训不够深吗?多少仁人志士抱着“位卑未敢忘国忧,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道德意识去抗争,邓世昌血洒黄海、张謇实业救国,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康梁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共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一幕幕闪光的爱国的行动让祖国延续,但代价不高吗?在历史教学中,不但要告诫龙的传人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反思成因,为什么会落后?为什么会挨打?更要认识到祖国虽初步实现繁荣昌盛,但危机意识一刻不能放松,君不见,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金融危机,“中国威胁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个龙的传人都应有忧患意识,历史老师更应重视忧患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穷不夺志,富不变色,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 维护祖国尊严与统一。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国内经济、科技文化、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更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我国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祖国尊严与统一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长期斗争。苏武牧羊捍卫民族尊严,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吉鸿昌大挂在日本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09-07-10T10:01:12.78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秦朝雷 [导读] 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丰富,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当今新课程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秦朝雷 摘要:中学历史教科书内容丰富,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当今新课程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之外,还必须深挖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理智感以及诚信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历史教学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在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而情感教育也是当今新课改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既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又能在情感的激励下去进行意志行动,从而很好地达到历史课传授历史知识、实施情感教育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资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毛泽东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明瑰宝呢?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运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回忆我国古今的强大,有西汉时“文景之治”,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这些都说明我国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经济与综合国力居世界前列。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也光彩熠熠,璀璨夺目。天文、历法、医学、数学,以及闻名遐迩的四大发明等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我国的文明五千年连绵不断,她一层层揭开中国古老文明的门扉,让我们看到浩渺的天空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也感到是那么古朴高深而又玄秘深邃。因此,中华文明是任何灾难都打不断的链环,虽然在近代我们落后了但她仍是一部长卷史诗,是一部无穷画卷,是人类知识、智慧的无尽源泉。她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到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 在近现代,虽然我们落后了,但仍然有很多辉煌的成就,1964年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以及后来的神五、神六、神七的发射成功等等,都说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从而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华儿女,让学生树立永不言败的民族自信心,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感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显然,这种感情应当是来源于对自己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只有“知之深”才会“爱之切”,中学生心灵纯洁、情感丰富、真挚,对其心灵会产生强烈的震动,而中学历史教材思想性强,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在教学中运用和剖析众多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与可爱。在古代,有高风亮节堪称爱国典范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在近代,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向学生说明:这场战争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 而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经验。毛泽东说:“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业绩,是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振兴中华,是每个学生的历史重任,也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虽然我们近代落后了,但我们有亿万优秀的英雄儿女;有群星璀璨的五千年文明;有世人瞩目的锦绣山河;有光荣的历史传统。显然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很大的感染力。 三、利用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诚信品格 “诚”,亦即诚实、诚心、诚意。“信”,就是信用、信誉、守信。是做人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冯玉祥说“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可见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仍然是一个人基本的人格品质,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人物中人格榜样作用,加强学生模仿心理的刺激,如讲述“徙木赏金”的战国商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等等,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风范,都会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耀眼明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以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先烈,他们那忠贞不渝、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一心为革命为人民的优良革命传统,必将会强烈地感染学生,在其心灵深处,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力。从而使学生自动摈弃浮夸虚假的陋习,自觉坚持“诚信为本,学做真人;诚信为荣,失信可耻”,逐渐养成学生崇尚诚信的优良品质。 四、深化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认真及时总结、深化历史教科书中的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情感体验。例如在讲中国近代现代史《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关于孙中山的遗嘱时,让学生阅读材料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并总结孙中山的革命历程,然后你从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根据总结,学生们踊跃积极发言,有的说:“有了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征服”。有的说:“真正成功源自不懈努力”。有的说:“我也要屡败屡战,……。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笔者心潮澎湃,趁势向学生介绍“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荧映雪”的车胤、“闻鸡起舞”的祖逖等,使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