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相关。

2、木头的各种物理性质决定了它能够广泛地使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水平。

【教学准备】

水槽、毛巾、塑料圆柱、木制圆柱、铁制圆柱、铝制圆柱、铁片、铝片、泡沫、象棋子、天平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知道

多媒体出示乌鸦喝水的图片

师: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啊?

生:乌鸦喝水

师:老师听了这个故事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不用小石子,用小木块乌鸦能喝到水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石子是沉的,小树枝是浮的。

师:真聪明,因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颗一颗放进去水就会慢慢升上来了,而小木块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持续的放进去,虽然水面也会上升一些,但是一会儿木块就把瓶口堵住了,乌鸦就很难喝到水了。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它们有的跟小石子一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和小木块一样会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材料的沉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材料,等会要请同学们帮忙做3件事情,哪3件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

1、认一认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对物品实行分类。

2、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3、把你们的猜测结果用沉浮符号写在记录表上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记录表是怎么样的。

多媒体出示记录表

师: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做的,然后填写在“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个列里,再猜测一下它们的沉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填写在预测这里,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每个小组的2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实验材料和记录表,小组合作完成这3件事情。

学生讨论实行预测,请学生上来汇报,投影学生的实验记录表

生:铁圆柱是铁做的,我们预测是沉的……

师:铁和铝我们平时又称为是什么材料?

生:金属

师:除了金属这里还出现了哪些材料?

生:塑料、木头

教师板书:塑料、木头、金属

师:塑料、木头、金属都是非常常见的材料,这个小组已经汇报了他们的预测,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预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想法,那么要怎么样才知道你们的猜测是否准确呢?

生:做实验

师:在实验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把物体放入水中,怎样算沉怎样算浮呢?

生:物体漂在水面上是浮的,沉在水底下是沉的。

师:如果有个物体既不是在水面上也不是在水底下,而是在水中间,那是沉的还是浮的呢?

生:……

师:那就不知道了是吧,所以我们要给物体的沉浮规定一个标准,如果物体放在水槽中碰到了底部那么我们认为它是沉的,如果没有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就认为它是浮的,这样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那刚才我们说的在水中间的物体应该算沉的还是浮的?

生:浮的。

师:好的,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多媒体展示温馨提示:

1、请组长负责,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试验。

2、操作员每次拿起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到水中央再放手,等大家仔细观察后再取出。每种物品允很多次操作,反复验证。

3、记录员即时记录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4、实验中,组内低声讨论,以免影响其他小组。

5、卫生员将实验过的物品和桌面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将沉下去的物品放在一起。

师:请在水槽旁边的同学把水槽端到实验桌上,要小心一点。

学生实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请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投影记录表

师:同学们看,这个小组预测铝片是浮的,但是实验结果是沉的,当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测不一样时,我们应该相信哪个?

生:实验结果

师:对,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些常见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接下来我们要把研究深入到我们的周围,同学们能够用身边的一些东西做一下沉浮实验,老师在上课前送给每个同学一个回形针,你们就能够用来研究一下,也能够研究橡皮、纸片等物品,看看它们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注意在实验之前仍旧要先做预测,然后把在预测和实验结果写在记录表上。

学生探究身边物品的沉浮。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停止活动。

师:我请这个同学说一下你们小组研究了哪些东西的沉浮。

生:我们研究了回形针,它是沉的。

师:还有吗?

生:还有橡皮,是沉的,纸片是浮的。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纸片是浮的这个说法吗?

生:后来就沉了。

师:纸片是比较特殊的材料,一开始它是浮的,但是吸水后它就会沉下去了。其他同学有没有研究另外的物品?

生:我们研究了铅笔

师:铅笔是沉的还是浮的?

生:是浮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铅笔是木头做的,木头是浮的。

师:好的,我们做了这么多物品的沉浮实验,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品的沉浮跟什么相关?

生:跟物品的轻重相关。

师:你的意思是重的物品是沉的,轻的物品是浮的,对吗?

生:对

师:这里有一个象棋子和一个回形针,把它们放到天平秤上,放象棋子的一端沉下去了,说明象棋子比回形针重,但是象棋子是浮的而回形针是沉的,那你们还认为物体的沉浮跟轻重相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和什么相关系?

生:和材料相关系。

师:很好,我们一起把小结朗读一下。

多媒体出示小结: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生:一起朗读

三、理解木头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理解木头这种材料。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是木头做的?

生:筷子、凳子、门……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平时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很好,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木制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利用了木头的什么性质?

多媒体出示各种木制品照片,筷子、家具、木船、篮子、木工艺品、做梁柱等、

师:木头能够用来做筷子,这是利用了木头什么特性呢?

生:木头比较轻

师:木头能够用来做桌子凳子,还能够做独轮车运送东西,说明木头有什么性质?如果它不够坚硬能不能做这些东西?

生:不能

师:所以木头还有坚硬牢固的性质。

师:木头能够做船,这利用的就是我们刚才实验证明的一个结论,木头容易怎么样?

生:容易浮

师:这也是木头的一个特征,木头还能够用来编篮子,能够雕刻成各种工艺品,说明木头还很容易加工。

师:再来看这张图片,同学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木头还能够用来烧饭,说明木头还有什么特性?

生:木头会燃烧

师:好的,看了这些图片后,我们来对木头的特征小结一下,在记录表的背后有一张关于木头特征的气泡图,请同学们把木头的特征写在那些气泡里。

多媒体展示气泡图

师:木头的作用这么广泛,所以人们离不开木头,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人们已经开始在过度砍伐树木,

多媒体出示砍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的照片

师:看完这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们应该节约森林资源,不能过度砍伐。

师:说的很好,森林资源是有限的,不过人类的智慧却是无限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比如现在有些筷子不是用木头做的,同学们知道什么材料也能够做筷子吗?

多媒体出示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木材的替代品?

生:塑料做的筷子。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副塑料筷子,见过吗?

生:见过

师:再比如说同学们现在坐的凳子,是木头做的吗?那是什么做的?

生:金属做的。

师:用塑料、金属等其他材料代替木头就能够协助我们节约森林资源。最后老师还要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起来看个节约资源的宣传口号,希望同学们能够向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实行宣传。

多媒体出示宣传口号:注重环保,善待地球,保护绿色地球生态!

学生一起朗读宣传口号。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后反思

9月29日,萧山区小学科学“网上教研”活动在我校顺利地展开了,这次活动有幸请到了省教研员喻伯军老师,他的指导让我们三位上课老师受益匪浅。课后,专家和同行们对三节课积极交流,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结合这些宝贵的建议,我对所执教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实行的教学反思如下:

1、实验前指导不够到位。预测沉浮前,我指导学生用沉浮符号来表示沉浮,但在实验之前没有再次强调,所以在巡回指导时,发现有些小组预测用沉浮符号,而实验结果却用“沉”“浮”文字来表示。改进方法:实验前再次强调用符号表示沉浮;在探究身边物品沉浮的实验过程中,自己设想的是要求学生和之前实验一样先预测再探究,但是因为环节设计的不够精细,在实验要求还没提出之前,先举例身边的物品,导致学生都提前开始动手实验,而忽视了预测。改进方法:在提示学生能够研究身边哪些物品之前,先强调实验的要求,按照刚才探究的步骤,先预测再实验,或者使用PPT强调这个过程,从而强化三年级学生还没形成的探究习惯。

2、学情分析不够准确。这节课上下来,感觉学生遇到了两个难处,一是对材料的概念不清楚,所以在填写记录表上“用什么材料做的”这个空格时不知道该写什么,造成预测部分所花的时间过长了。二是填写木头特征气泡图时,学生

关于木头特征的很多文字不会写,因为时间的关系,使得一些小组没能够完成气泡图。在这些环节上,我感觉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还不够全面,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够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方法: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五课,因为没有前面几节课的铺垫,所以学生对于材料的概念比较陌生,课前能够向学生介绍下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这样能够节省预测部分所占的时间。能够选择性地板书那些学生不会写的字,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3、细节处理还有待改进。学生汇报时,一个学生在上面读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报内容比较简单,什么物品是沉的还是浮的,再加上学生汇报的声音不够响亮,所以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改进方法:能够尝试让所有学生看汇报小组的记录表提出与这个小组不同的地方,或者通过提问“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这样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验汇报当中。另外,PPT上文字没有标点符号,黑板字书写不够端正,这些虽然看起来是小毛病,但却是一节好课不允许犯的错误,必须重视起来,并努力去改进。

以上是我对自己第一节区级公开课的反思,希望老师们能够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水平。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相关。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由此人们制作了小木船。生活中还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1)能够做家具和筷子,说明是坚硬的。

(2)能做梁柱,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3)造船,能浮在水面上。

(4)枝条编筐,说明有一定的柔韧性,容易加工。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结语: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我们在平时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够让资源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同学们针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善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表现很出色。

2、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露一手:把一团橡皮泥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怎样?再把同一个橡皮泥捏成小船,看到橡皮泥如何?为什么?同一种材料的沉浮也能够改变?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课下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奇思妙想继续研究相关“材料在水中沉浮”的秘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发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到在水中的沉浮水平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能够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相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因为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所以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实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实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实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实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实行分析总结等。协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水平。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相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水平。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1、金属、木头和塑料制的物体各三种(实心)。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3、材料盘,毛巾。

4、记录单。

师演示材料:水槽、小木块、塑料梳子、铁钉、小彩纸片、塑料泡沫、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观看课件,要求边看边思考。

课件演示故事:暑假里的一天,天气非常热,铅笔和钢笔相约去游泳馆游泳,一进游泳馆,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跳进水里,游了一会儿,铅笔出来找钢笔,发现钢笔不见了,铅笔找了好久,终于在水下找到了钢笔。)

2、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铅笔能在水中游泳而钢笔却不能水中游泳而躺在水里呢?(铅笔浮在水面上能游,钢笔沉到水下不能游。)

3、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材料跟钢笔与铅笔一样在水中有沉有浮,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以上教学使用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导入点题效果。)

二、预测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

1、老师出示不同的材料,做好编号,编号为(A1、A

2、A

3、B1、B2、B3…)让学生观察这些材料,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猜测那些编号的材料在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2、分组讨论,并填好预测表(老师提示浮↑,沉↓)

3、要求学生对预测的结果实行收集、整理、汇报,对有争议的地方加以标注。

(设计意图:探究第一步就是大胆猜想,通过对物体触摸观察让学生对材料实行预测,这样充分调动他们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让他们主动参与。)

三、物体沉浮实验的探究

1、谈话:你们刚才做了预测,那怎么样判断你们做的预测是否准确呢?

生:实验。

2、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含义。

3、出示实验要求:

(1)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任务;

(2)请操作员每次只能拿一件物品,轻轻放入水中,再放手,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现象后才拿出来,要多实验几次,反复验证;

(3)请记录员做好记录,填好记录表;

(4)做完试验后请卫生员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擦干水,摆好。

4、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还比较陌生,探究水平还比较薄弱,所以在实验之前教师对学生实行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实行探究,提升实验的效率。)

5、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实行收集、整理、汇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6、汇报结果:(课件出示实验表格及填空题)像铁、铝、铜这样的金属材料,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样的材料,在水中容易浮。物体的沉浮跟材料相关。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材料沉,什么样的材料浮,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以填空模式出示实验结果,降低了学生实验总结的难度。)

四、理解木头

1、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木头具有浮于水面的这个特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它的这个特性呢?我们继续探究。

2、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木头制成的物品,大家一起来找一找。(学生汇报)

3、老师收集了一些木制品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课件出示“木制品”图片)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木头的其它特性,使学生再次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协助学生整理木头的特性起到了引导作用。)

4、这些木制品有什么用途呢?人们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请各组实行组内探究,并且填写气泡图。

5、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木头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还能够实行探究。

6、师:生活中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十几年,因为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沙尘暴。人们意识到了危机,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吗?(学生自由说)师介绍有木塑材料、科技木等。

7、小结:木材的替代品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有效的补充木材的缺陷,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生活中木材的替代品以及教师的小结,协助学生明白了木材替代品不但能够节约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2、设计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个易拉罐和一个吕钉同时放入水中,他们是沉?还是浮?让学生猜测,然后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也会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整合所学的知识,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面的拓展会让学生的脑子里冒出许很多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一、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科学这个神圣的殿堂,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开课的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导入点题效果。

二、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对材料的研究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所以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

操作的基础上,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中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悉心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活动。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观察、分析为主,力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行思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四、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多媒体一方面强调活动的要求,从而强化三年级学生还没形成的探究习惯;另一方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实行分析交流,直观展示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木质材料的物品对于学生直观理解木头特性提供了可视的资料……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去注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理解周围的世界,提升学生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中需改进的地方:

1、如猜测沉浮前,我指导学生用沉浮符号来表示沉浮,但在实验之前没有再次强调,所以在巡回指导时,发现有些小组预测用沉浮符号,而实验结果却用“沉”“浮”文字来表示。

2、填写木头特征气泡图时,学生关于木头特征的很多文字不会写,因为时间的关系,使得一些小组没能够完成气泡图。在这些环节上,我感觉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还不够全面,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估计的不到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年级科学上册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新版)教科版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

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五、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瀛湖镇第一小学郭娟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2、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塑料玩具、塑料瓶盖、筷子、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小铁锤(必须是实心物品)泡沫、石头 2、水槽、水 3、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捞铁牛》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质疑引入: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为什么它能将重重的铁牛捞起来呢?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我们就走进材料王国,共同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探究活动一:沉浮实验。 1、材料分类: 课件出示各种材料,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分类摆放。 2、教师演示实验:判断物体的沉浮。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把泡沫和小碎石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又是以什么作为判断材料沉浮的标准的呢? 教师小结并直接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 3、分组预测: 预测这些物品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利用简单符号描述我们的预测结果。如果各小组成员出现了不同预测结果可以在记录单的预测结果侧标注“?”。(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请各组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并说明理由。 4、分组实验要求: ①实验要求:只有规范严格的实验活动,才能得出准确的科学结论。 ②温馨提示: a、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的任务,然后组织探究; b、请操作员每次拿一件物品,轻轻地将物品放入水中,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的现象后再拿出来,允许多次操作(特别是与预测结果不符的材料); c、请记录员及时记录实验结果,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实事求是,如实填写; d、请卫生员将实验后的物品的水擦干,将浮上来的物品放在一起,沉下的物品放在一起。 ③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④请组长派代表汇报结果。 ⑤教师小结:金属类材料制成的实心成品一般在水中下沉,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上浮。 板书:金属↓塑料、木头↑ 5、比较实验结果和刚才的预测结果存在的分歧,明白应该以实验结果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 三、探究活动二:认识木头 1、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木头制品。 2、老师出示些木制品的图片,思考: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介绍木头的特性 3、出示气泡图,记录木头的特性。

材料在水中沉浮一课(教学案例)

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第三单元围绕着我周围的材料这一主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有顺序、有目的的、仔细的观察,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对生活中常见物品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分类,并且能够总结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凳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沉和浮的问题,这课主要说明物体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构成有关。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老师的引导他们会试着做出一些解释或推测,物体沉浮究竟与什么有关系?为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们适当的调整教材,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通过猜测、验证和汇报交流等环节,使他们认识到有些猜测与实际实验观察结果是矛盾的,从而明白了物体的沉浮与材料的构成关系。这一课,老师引导学生从观看一则新闻开始,而且研究选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对于人们克服苦难的帮助。在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的研究活动中,扭转学生思维中的一种错误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学会用事实说话。这一节课教材设计了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一开始让学生进行观看新闻,引出使用何种材料进行达到对岸,在学生进行猜测后开始进入第一条支线。实验这些材料构成物体的沉浮情况。经历推测假想→实验验证,使学生对于“物体的沉浮和它的材料没有关系”这样的结论产生肯定时,于是就有了第二项活动,认识木材的特性,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对人们利用简易木桥通行的过程思考讨论,使他们认识人们利用了木材的多种特性,才能够搭建简易木桥。最终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体现感知到的是木材的特性作用。最后进入第三支线,利用回归主线的泥石流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了木材对于我们生活有巨大的作用,要学生珍惜木材,保护环境等。原本教材中的设计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要求比较准确,但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如何使得木材特性和材料的沉浮两个教学目标之间进行连接,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所以老师对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抓住要害,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因此,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主要的改变就是要把实验的研究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究,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发现了生活中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老师先讲个小故事: 有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皮球, 玩得正高兴, 小明一个大脚把球踢进了一口枯井里。这口井又小又窄, 伸手也够不到球。这时啊, 聪明的小刚想出了个办法, 顺利地把球取了出来。大家猜猜小刚用了什么办法拿到球的?(生预设用水让皮球浮起来)可如果小明小刚玩的是铅球,你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让球浮起来吗?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问题。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玻璃的培养皿, 把它放入水中, 你们认为会怎样? (1)放水面上(浮)(2)放水底(沉) 为什么同一种物体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 有的同学会说老师你放的方法不同。对了! 这就是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我们研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首先要统一方法, 书中就给了我们两种方法。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 2、今天我们这节课是小组分组实验课,我们先来分一下组。(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 三、四位同学为实验操作员。) 3、好!请同学们看到你们实验桌上的实验物品,认识一下它们。谁来汇报一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胡萝卜、木头、苹果、橡皮。)我们先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去, 先请每组同学预测一下,如果这些物体放在水里的话你们认为哪些会沉, 哪些会浮, 并把你们小组认为会沉的放一堆, 会浮的放一堆, 还要把预测的结果用箭头填在表格里。不要怕,大胆的预测,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说过:“没有大胆的预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4、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5、实验前实验操作要求:(1)不要把水到处乱洒,保持桌面清洁。(2)小心小刀的使用。(3)切物体时要用纸片垫着,以免损坏桌面。 6、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ppt 音乐响起。)

科学教学案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沉浮实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哪些东西是沉、哪些东西是浮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本节课要使学生进一步观察身边多种物品的沉浮,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每组实验用品:量杯、金属、木头、塑料、纸、清水、实验记录表、纸巾,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4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实心的、安全的。) 【设计意图】 充分的材料准备是上好一节课最根本的基础。本节课的材料准备分为老师准备的和学生准备的。通过师生、小组间合作准备材料,既可以提高师生、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搜集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判断“什么是沉、什么是浮”,课件出示3个物体在水中情况的图片,学生研讨判断沉浮的标准。小结并课件演示: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是浮,碰到容器底部是沉。齐读结论 (2)认识物体的材料 请各组组长从材料袋中取出6种物体——铁钉、回形针、木块、象棋子、塑料片,纸片。快速识别这些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然后分类摆放。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给学生挑选了一份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物品。汇报交流:请任一组学生汇报,边出示物品边说明它由什么材料制成。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分法?师生达成共识后,教师板书:(材料:金属塑料木头纸片) (3)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件出示实验记录表)进行一次观察能力比赛:请同学们相互交流,预测这些物品的沉浮情况。为了记录方便,用简单的符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科学教案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与轻重有关。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越重在水中越容易下沉;重量相同的物体,大小越大在水中越容易下沉。 2、通过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大小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情况。 能力与方法:能够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物质沉浮性质的变化,体味科学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玻璃皿,一根铁棒放入水中。您发现了什么? 生:玻璃皿浮着,铁棒沉下去了。 揭示课题:沉与浮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的沉与浮】。 二、观察讨论,预测实验 下?(生:有小铁块、泡沫块、回形针、橡皮泥、铅笔、木头、砝码、橡皮。)。先请每组组长带领预测一下,把会沉的物体有“ד把会浮的应”√表示在记录单第一行对应格子。小组汇报预测结果。 师:就是否如我们同学预测的一样呢,我们来动手试试瞧。 3、小组分工实验。把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提出要求】(分组:一排四个人为一小组,第一位同学为组长负责汇报与操作实验,第二位同学为记录员负责记录,第三、四位同学为实验观察员。)【教师演示第一个,并强调一次放一个实验,完后放回原位,依次进行】 4、小组汇报结果。(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小结: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

三、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一)重量与沉浮 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有的物体会沉,有的则会浮。实验中,哪些物体的沉浮让您觉得比较有趣。(生:小小的回形针也会沉下去,大大的塑料块却浮着) 师:您们觉得物体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生: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 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来试一试,验证我们的猜想。 首先我们来瞧瞧重量与沉浮的关系?在我们的材料里,哪个适合用来验证重量与沉浮的关系。(水壶:可以装不同的水。)(其她的为什么不合适:改变重量的同时会改变她们的大小等其她条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她条件不变。) (讨论填写预测,装水多少与沉浮的关系)依次进行试验。 2、把空水瓶放入水中。发现:水瓶浮在水面上。 3、把水瓶装入1/3,1/2。这三次发现:慢慢沉下去了,教师提示:有一部分半沉在水中没 有完全沉下去, 第四次试验,装满水。(发现水瓶完全沉入水中) 4、比较4次试验,有什么不同。(水瓶表面积大小相同,重量逐渐变大) (错误可能:生:水壶半沉在水中就是改变了体积。教师引导:沉下去部分的体积水向四周排开总体积不变。)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测与结果一样不?(生:不一样)。结果就是怎样的? 6、小结:物体体积相同时,重量越大越容易下沉。潜水艇的原理【视频】。 四、逐步深入,探讨研究(二)大小与沉浮 1、【视频】万吨轮。师:为什么能装这么多东西还能浮在水上呢?(生:船的形状能浮) 2、什么样的形状容易浮起来呢,我们来试一试。 3、讨论填写预测您觉得它会沉还就是浮。(引导学生注意,此时,物体重量不发生不变) 4、把整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怎样了?握成球形怎样了?变成平板怎样了?还有什么形状。发现什么。船型的比较容易浮起来。(错误可能“游乐场的水球也就是圆的怎么能浮。因为水球比较轻,船需要装很多货物。演示:装满水的水壶很重还就是会沉下去。) 五、小结:物体的沉浮与重量,体积的大小有关。 【拓展】 1、游泳的原理【视频】 2、盐水能让清水中沉的物体浮起来。 附录1 “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实验记录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1、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 木头、塑料、金属、纸.... 2、猜一猜:这些材料在水中沉还是浮? 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一起动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 4、想一想 (1)材料如何放如水中? 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如何算沉?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 6、完成记录表 7、观察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三)认识木头 1、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地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用木头可制成哪些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并且填写气泡图。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物体的沉与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物体的沉与 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 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一)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 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二)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 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 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幼儿尝试(三)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 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 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试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总结概括出材料的物理性质,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水槽、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 为老师准备: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象棋子、水槽、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1、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说一说图片说的是什么故事?用树枝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5分钟) 1、认识并预测 逐一出示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猜一猜,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2、验证 提问: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呢? 提出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多媒体展示问题:1〉怎样来判断物品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 2〉如何把物品放入水中?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爱好。 2.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爱护森林、珍爱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觉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能够被观看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预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差不多明白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

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爱好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假如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假如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能够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能够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时期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专门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专门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觉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成。 (把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形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聪慧的,我们除了发觉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连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幼儿园水的沉浮教案

幼儿园水的沉浮教案 【篇一: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 中班科学领域:沉与浮 执教者:黄丽娟 执教时间:2013年9月17日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 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 (1)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 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 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 集中分享探究结果: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 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 (1)探究点一: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师: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办 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分 开问) 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倒掉塑料瓶中 的物体。 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 (2)探究点二: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师: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 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 联系现实: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小朋 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可以 浮在水面上了) 4、教师小结 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重量和借 助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5、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 起来的东西沉下去。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总体感觉收获不小,对一些问题我有了更深的 认识与理解,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从幼儿熟悉喜欢的实物入手,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 的注意力。 2、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有利于加深幼儿对沉与浮的初步认识,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将沉浮知识联系到现实生 活中,加深幼儿对沉浮知识的初步感知。3、组织小朋友做实验时,秩序较乱。由于教师初次摄入科学教学,教学经验不够,在做实验 之前没有把实验规则大声讲清楚,加上幼儿年龄小,课堂纪律观念 不强,所以做实验时秩序较乱。 4、在提问题时比较仓促,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让幼儿多说一说自己 的实验结果,甚至有些幼儿想说但还没说出来,幼儿之间交流不够,没有让幼儿更深入地去了解一些物体的沉浮状态及沉浮原因。

中班科学教案:水中沉浮(优质课)

水中游戏(中班科学) 活动要求: 1.通过操作,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大胆猜想,学习使用“↑”“↓”记号做沉浮观察记录,并能根据操作结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纠错。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能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物体重量与沉浮现象的一些关系。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的奥秘!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活动材料有哪些?

教师一一展示活动材料,并带领幼儿一一指认相关物品。 二、大胆猜想 师: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但是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浮在水面上,还是会沉下去?(“↑”表示上浮、“↓” 表示下沉)。 教师引导幼儿在表格猜想那一栏填上自己认为的答案。并简单说说为什 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需要有回应,只需要表示听到就好!) 三、幼儿实验:水中的沉浮 幼儿自由尝试,利用盘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利用“↑”“↓”填写在第二栏的结果上!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每次只尝试一种材料,观察完毕以后再换下一种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同时指导幼儿利用“↑”“↓”符号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正确记录。 讨论:你们观察到的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是为什么? 总结:一般情况下,塑料,木块等材质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金属,石块等等材质的物体会沉在水底。 四、观察实验:同种材料的沉和浮 教师出示两个空矿泉水瓶,让幼儿观察,确定两个矿泉水瓶是一样的。然后往 一个瓶子中注满水,一个瓶内保留空气。同时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1、经历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过程。 2、通过实验、观察、研讨探寻事物本质。 3、初步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4、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 5、教学重点:指导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难点:开展实验,探讨、对比、总结实验成果。教学准备:水槽、清水,木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 一、导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我们身边常会见到的物品。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有些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出示钢钉、木制铅笔、塑料、木头) 如果将木头、金属、塑料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它们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在小组内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2.学生们在小组内活动3.全班汇报 ;同学们把物品分成了几类?每一类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预设我们把这些物品分成三类,有木头、金属、塑料)

4.猜测: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些材料分别放入水中,哪些会上浮?哪些会下沉?(学生自由猜测) 5.想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6.如何用实验证明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小组讨论) 7.全班汇报 8.在同学们做实验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一些提示 说明: (1)实验时将物品轻轻放入水中,然后再松开手,把手从水中拿出,观察物体的沉浮。 (2)当物体不碰到容器底部,我们就称作上浮;当物体碰到容器底部,我们称作下沉。 9.小组实验并记录结果 10.全班汇报 11.小结: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下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容易上浮。 12.概括升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物体的沉浮跟什么有关?(物体的沉浮和材料有关) 三、认识木头 1.老师带来的物品中哪个是由木头制成的?(铅笔) 2.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是用木头制成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一、说教材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五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金属、塑料、纸等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课内容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助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 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所以通过呈现一些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构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沉浮实验的操作方法,以及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材料的特性。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

三年级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三年级科学受田小学xx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玩具、塑料块、塑料圆柱、木制圆柱、木板、木块、回形针、螺丝钉、 铁制圆柱(必须是实心物品)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复习旧知 (教师出示染纸作品)在前段时间的“露一手”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美术特色“染纸画”得到了一直好评,你们知道染纸作品是利用了纸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吸水性) (教师用钢笔在纸上渲染出漂亮的图案)大家观察钢笔的笔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金属)(教师将钢笔笔尖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金属笔尖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呢?(学生回答:硬度) (教师出示造型美观的油笔)我发现很多学生更喜欢使用油笔,你知道油笔的外壳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学生回答:塑料)塑料外壳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吗?(学生回答:柔韧性) 2、课题引入:人们利用材料的不同特性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纸的吸水性、金属的硬度、塑料的柔韧性,都是这几种材料的明显特性,(教师利用屏幕出示“木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木船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木头)木船是利用了木头的什么特性呢?这节课,我们将纸、金属、塑料、木头这些常见材料放入水中,探究它们的沉浮情况,重点研究木头有哪些特性。共同学习《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张双萍 一、背景和目标: 沉浮实验仍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究。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须是实心的,而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学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金属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物品一般在水中是浮的。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进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材料有直接关系。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建立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7、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 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同的。 1、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 木头、塑料、金属、纸.... 2、猜一猜:这些材料在水中沉还是浮? 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一起动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 4、想一想 (1)材料如何放如水中? 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如何算沉? 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 6、完成记录表 7、观察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物体的材料有关。 (三)认识木头 1、自古以来,木头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人们直接把树木加工成木材,广泛地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你知道用木头可制成哪些物品?这些物品都是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并且填写气泡图。 2、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要生长十几年。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人们现在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来代

三年级上科学说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_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说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 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使他们对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充分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