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之作用

————————————————————————————————作者: ————————————————————————————————日期:

?

高三诗歌鉴赏微专题之作用题

A01《江上雨寄崔碣》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一恨,相望意如何?

(2)联系全诗,简析颈联的作用。(4分)

承接上文,从远望的角度描写雨中暗澹空濛之景,流露出作者怅望之意,为下文思念故人作铺垫。(4分) 补充说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内容角度:描写了空蒙的景象1分,营造清冷迷蒙的意境1分。结构角度:承接上文1分,为尾联抒情作铺垫1分。

A03《南康望湖亭①》苏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①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边的南康。②康时:即匡时,以避宋太祖赵匡胤名讳。

(1)本诗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3分)①照应诗歌题目;②交代渡湖的季节与地点;③奠定全诗凄凉感伤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凄凉的气氛)。(每点1分)

B09《蝶恋花·离情》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C18《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1)诗中颔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

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作铺垫。(3分)

C22《夜过鉴湖》戴昺(bǐng)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1)《夜过鉴湖》中“推蓬四望水连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4分)

(4分)交待观景的立足点;展现鉴湖广阔的水面;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铺垫。(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D23《满庭芳·晓色云开》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1)上阙末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结构上有何作用?

末句描写了一幅诗意的画面:春天里,东风吹拂,柳叶纷飞,一位端庄高雅的贵族女子正在弹筝(2分)这一句从前面的写景过渡到写人,为下阙回忆与旧识同游的胜景张本。(1分)

D24《玉蝴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注】①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情怀。②蘋花:一种在夏秋开小白花的水草。③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④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1)简要分析上阙“遣情伤”在全词中的作用。

承上启下,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是由景及情的转折处);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没点1分)

D25《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古诗词阅读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古诗词阅读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⑴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3分)

①交代了时间、季节、地点,山间秋夜古诗词阅读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文章古诗词阅读答案京口月夕书怀林景熙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②照应标题“月夕抒怀。”③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

D27《咏齐云山》唐寅

摇落郊园九月余,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着色皆成画,雁字排空半草书。

面蘗才交情谊厚,孔方兄与往来疏。

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1)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

①首联“郊园”“山”交代地点,“九月余”“秋”交代时令;(2分)②“山”照应诗题;(1分) ③“喜”字统摄全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F36《和袭美春夕酒醒⑴》陆龟蒙

几年无事傍江湖⑵,醉倒黄公旧酒垆⑶。

觉后不知明月上⑷,满身花影倩人扶⑸。[1]

词句注释

⑴袭(xí)美: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晚唐诗人,今湖北天门人。⑵傍江湖:江湖漂泊,此处指隐居。

⑶黄公酒垆(lú):原指竹林七贤饮酒之处,此诗指自己的饮酒场所。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乘轺车经黄公酒垆,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此坊。’”⑷觉(jiào):酒醒。⑸倩(qìng):请。

(2)简要说明“几年无事傍江湖”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交代自身的处境(1分),隐含不为世用的愤懑(1分),为下文的醉酒做铺垫(1分)

F37《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3分)

以孤莹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以孤萤自况,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一点2分,两点3分)

F38《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韵》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①韩南涧:即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②绿野先生: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1)上阕前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

拟人,比喻。(2分)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2分)

回顾补充巩固:

NT1《壬辰寒食》

NT9《巴山道中除夜书怀》NT17《江上雨寄崔碣》

NT25《边上闻笳》

NT45《秋兴八首其一》

NT53《和宿硖石寺下》

NT61《水调歌头》

NT65《入秦川界》

NT73《念奴娇﹒淮城感

兴》

NT77《少年游早行》

NT81《鹧鸪天送叶梦锡》

NT85《小村》

NT89《重阳》

NT9《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2)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2分)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漂泊,这就把因漂泊而引发的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3分)

NT17《江上雨寄崔碣》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2) 联系全诗,简析颈联的作用。(4分)

承接上文,从远望的脚底写雨中暗澹空濛之景,流露出诗人的怅惘之意,为下文思念故人做铺垫。(4分)

NT45《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本诗为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时年55岁)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当时吐蕃入侵,边关吃紧。

(1) 从全诗看,首联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交代了时令的特点和诗人之所在(1分),在点题的同时(1分),既渲染出萧瑟阴森的气氛,又烘托出诗人抑郁伤感的心境(1分),并奠定了全诗悲慨的情感基调(1分)。

NT61《水调歌头》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②。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注】①沐猴冠: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②弹铗:战国时代的冯谖为求得孟尝君对他的待遇而三次弹铗,礼贤下士的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

(1) 词的上阕层层否定了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4分)

否定了文武功名;否定古今是非;否定一切。表达了词人心中的郁闷之情和对时势对社会的愤激之情。(每点1分)

NT65《入秦川界》卢照邻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1) 首联用“长无极”“望不穷”两个词,有什么作用?(3分)

首联用“长无极”“望不穷”两个词,对远眺秦川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群山连绵不尽的壮丽景观作了艺术概括,简洁明快而又形象鲜明。(3分)

NT1《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1) 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5分)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分)。

NT25《边上闻笳》杜牧

海②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注】①边上闻笳: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种乐器,流行于塞北和少数民族地区。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

(2) “白沙日暮愁云起”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拟人(1分)。云本没有愁,愁的是人,不说人愁而说云愁,情感表达得更为委婉含蓄和生动,令人回味无穷(1分)。

NT53《和宿硖石寺下》赵抃

淮岸浮屠②半倚天,山僧应已离尘缘③。

松关④暮锁无人迹,惟放钟声入画船。

【注】①硖(xiá)石寺:依诗中“淮岸”当在淮河边,具体地点不详。②浮屠:即塔。③离尘缘:谓与世隔绝,不管人间事,修为达到很高的境界。④松关:以松木做的门栓,此指寺门。

(2) 简要赏析“惟放钟声入画船”的表达效果。(4分)

①由上句写视觉感受转为写钟声,以声写静,视听结合,添出无限诗意。②钟声在船头、水上荡漾传送,最终消失,但在诗人心灵深处却悠然不尽,久久牵动着他的情思;以景作结,侧面烘托,似收而未收,留给人想象的余地。(每点2分)

【解析】赏析表达效果需说出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与情感,有什么效果。解答本题,一则要综观全诗,二则要注意以景作结。

NT73《念奴娇?淮城①感兴》张绍文②

举杯呼月,问神京③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②张绍文: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③神京:此指北宋故都汴京。

(1) “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3分)

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词人对岌岌可危时局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苟且偷安的棒喝。(2分)

NT77《少年游?早行》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2)词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氛围:清幽静谧(清静)。表达效果:以动衬静。

NT81《鹧鸪天?送叶梦锡》陆游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①锦瑟②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③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①呼卢:古代一种博戏。②锦瑟:代指歌女。③京华:南宋都城临安。

(1) 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

“十千”“百万”,语气夸张(1分,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放荡不羁”等)的性格(1分)。

NT85《小村①》梅尧臣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②版籍③论④。

【注】①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②王民:臣民。③版籍:交租的户籍。④论:看待。

(2) 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寒”,生动地描摹了鸡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明深秋这一季节;“啮”,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生动描摹形象,1分;巧妙点明季节,1分;运用比拟手法,1分;形象写出内容,1分)

NT89《重阳》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⑤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即乌纱帽,唐代帝王贵臣多戴乌纱帽。欹:倾斜。

(2) 尾联中的“独坐”“空”“搔首”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独坐”与“搔首”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的寂寞与无奈(2分);“空”字加重了凄凉感(1分)。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37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一(形象篇) 基础过关 一、[2019·皖北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指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他为师。后来他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地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两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闲望”的悠闲之情。C项,“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有误,“没”指消失不见,根据“孤帆”可知这是一只小船,慢慢地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才符合常理和诗歌意境,从诗中看不出“疾驰前进”的意思。D项,“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上是感叹没有哪个渔人像太公那样贤能,实则是自叹不受赏识,没有太公的际遇。 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如答“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可)画面: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勒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雨后黄昏图。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一、真题预习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2、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二、知识解说 (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大致分类?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形成画面、意境。 (3)事物形象: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二)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如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秋风”等意象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形象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结合诗中的“逢”“抱膝”“伴”“说”等动词,再联想当时作者客居在外的情景,可以将形象定格为:刻画了除夕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想象,把握形象。 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就要联系作者的身世来分析。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唐代诗人,官至右拾遗,参与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降职。幽州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师的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了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概括为: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 (1)答题步骤分三步: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4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作者住宅以西。 (1)结合全诗,说说诗人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填空:(6分) 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从体裁看属于诗。诗的韵脚是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

出了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其描写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一种心情?(3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3分)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简析第三联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2分) (2)试简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分)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歌鉴赏形象题专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诗歌鉴赏形象题专练 (附答案解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元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遭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曾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问: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2、(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问: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问: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紧扣题目,写于长安“春望”,侧重写望中所见,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千门”代指京城长安,以“草色闲”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 B.颔联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羡慕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包含一种嫉妒之情。 C.颈联又转人写景,诗人先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远不可及;转而写近景,写眼前的长安宫殿。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D.尾联蕴含的情感非常丰富,“逢世难”“衰鬂”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忧愤,“独将”“客秦关”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愁苦和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之情。 E.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咏三叹,读后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表现出一种阴柔美。 (2)颈联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 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 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 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 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 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 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 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 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 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 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 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 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 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 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 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 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 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 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 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 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让人产生的联想: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 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 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 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专题(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情与景的关系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答题时可用术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 (2)反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答题时可用术语:以乐景衬哀情 意象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如《枫桥夜泊》 2、塑造环境或背景,一般表现为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寻陆鸿渐不遇》 3、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用,如松梅竹菊寓高洁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多表现在咏物诗中,如《石灰吟》 5、结构上的线索,贯穿始终,如《春江花月夜》 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是怎样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题步骤:1、描绘图景 2、概括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沉寂、雄奇瑰丽、清新明丽、朦胧淡雅等)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 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 执信中学霍东强 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 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式教 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人物形 象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要领和方法。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以练习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考纲》解读与命题探讨: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级。 ⑴考情回顾 年份数量选材考查内容赋分2005 1首宋诗·寇准《春日意境,思想8分2006 1首清诗·谭敬昭《粤意象;炼字6分2007 1首宋诗·林景熙《溪意象;炼字6分2008 2首宋诗·吕本中《春表达技巧;7分

2009 1首唐诗·杜甫《月》思想感情;7分2010 1首宋词·黄庭坚《望炼字;表达7分2011 1首宋词·苏轼《减字意象意境;7分2012 1首元诗·白珽《余表达技巧;7分2013 1首宋词·张炎《鹧鸪表达技巧;7分 (2) 命题探究: 考查点主要涉及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诗眼、炼字、一般字词的理解等)、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等等。 ①从选材看,2005年至2009年和2012年选择的都是诗,2010年、2011、2013年年选了词,曲还没有选;7年选了唐宋诗人作品,两年选的是清代和元代作品;所选诗大多数是律诗,如果是绝句则是两首,词的长度也基本上与律诗长度相近。选两首诗则势必涉及比较鉴赏。2008年开始所选诗词逐渐向名家回归,但为了选材的公平性,也选非名家的名篇。 ②从考查内容看:能严格遵循和落实《考试说明》的要求,“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成为必考内容,而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则选择一个或两个小点作为考查点,语言尤其注重对炼字的考查。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 分)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 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 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 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5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 晴野望 (11 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象则给人以飘 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 分)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汇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6、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事物形象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三)——事物形象(物象、意象)【复习目标】 1、梳理诗歌中常见形象的类型 2、掌握形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学会规范答题 【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 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的 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 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 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 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 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分析思路:提 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 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备考锦囊】 一、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 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 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2、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 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沉淀于其中的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3、鉴赏一般物象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三、答题步骤 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牛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问:试分析病牛的形象? 【参考答案】 步骤一:诗中描绘了一头病牛形象。 步骤二:它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想到的仍然是大众的温饱。它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 获了千箱万箱粮食,自己却一身伤痛。 步骤三:作者以牛喻人,其实描写的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 【课堂演练】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托物言志、对比。

古诗赏析专题训练

一、古诗赏析专题训练 (一)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远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名句积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阅读练习: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诗中的“万籁”是(2分) 4、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2分) 5、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6、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2分) 7、由本诗衍化出的成语有“、”(2分) (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者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 什么? 5、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四)、《夜雨寄北》(李商隐) 【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

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拨不断·大鱼 王和卿 胜神鳌[注],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注] 神鳌:《列子·汤问》中说,上古时东海有蓬莱等五座仙山,随波上下往还不定。天帝恐怕它们消失,命十五只巨鳌牢牢顶住。鳌指海里的大龟。 (1)(考查形象)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2)请说说本首元曲是如何将夸张和衬托结合在一起的。(4分) 答: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首词刻画了词人自己的形象,词人是什么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答: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下片通过哪两种手法描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 6、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2)上下两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 明。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最新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②久,何年致此身③? 【注】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献身于国君。 (1)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2)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解析】【分析】⑴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渲染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灞上秋居》中的"灞上"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作者进身无门,困居于此,有感于秋节变换,身世落寞,作此诗慰藉愁情。诗歌的尾联可谓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故答案为:⑴风雨;雁阵;一种萧索、凄冷、苍凉 ⑵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入仕,却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感知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干要求,锁定诗歌的首联,这两句诗中所描写景物是风雨、雁;渲染了一种愁苦哀伤的氛围。为整首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⑵本题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结合这首词,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上阙内容所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词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

专题12:诗歌鉴赏形象与思想感情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与思想情感(讲案) 讲目标 1. 了解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 掌握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形象与思想情感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诗歌中的形象 【高考典例】 1、【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2、【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 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4 分) 答: 【考点剖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人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鉴赏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诗歌中诗人的形象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并作赏析。在送别、怀古、闺怨、爱情等题材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写人来表达情感。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高考试题中要求鉴赏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命题揭秘】高考中对意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的象征意义设题,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选择题。但正确把握意象是读一首诗词的基础,也是正确解答其他类题目所必须的具备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可单独设题,也可渗透在其他考点之中。对诗歌意境的考查分为“诗中赏画” 和“画中品诗”两种,“诗中赏画”就是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画中品诗”就是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题型有主观题也有客观选择题。2019 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备考技巧】 1.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意象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鉴赏意象类试题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考查热点、考查频率,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立足课本,注意积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不直接取材于课内,但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所以课本古诗词中意象的复习很重要,这是一种意象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 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3.多读勤练,拓宽知识面。中国古典诗歌量多面广,而学生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所接触到的诗歌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在要平时复习中多读勤练,一方面增加对古典诗歌知识的储备,一方面提升应试能力。 4.掌握鉴赏意象类试题解答方法: 2 分) 1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古诗鉴赏形象练习题 1、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 答: 2、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3、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 《楚辞》的名篇。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4、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5、寻陆鸿渐①不遇

诗歌鉴赏形象篇—事物(教师版)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考点一 形象 课案三: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作用——托物言志。 2.熟练掌握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方法、步骤。 【考点探究】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4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 意“野菊”的色、香、生活环境以及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2分)不因无人 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分)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 解析:这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山泉的“不知名”“无人见”“恬澹”“长自清”,以此暗示读者,“山泉”即诗人自己。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抓住山泉的这些特点,找出其内在的品格精神,把“山泉”转换成诗人。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1分)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1分)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2分) 三、规律总结 1.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是一种象征性的物象,诗人在描写这个形象时,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 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把握人物形象的常见类型 3、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雨霖铃》中的“我”、陶渊明《饮酒》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指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 2.鉴赏指导 1?题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变式提问:请分析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2?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一性格+身份 (2)形象基本特征的依据:一一性格(结合诗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一一情感 3.方法点拨 1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 2.从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4?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 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 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 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