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虎大王照相

教案:虎大王照相

教案:虎大王照相
教案:虎大王照相

教案:虎大王照相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虎大王照相

一、入场:音乐《两只老虎》

、老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入场,并示意幼儿坐好。

2、谈话活动:

①老师问:“小朋友,刚才歌曲中唱得小老虎奇怪吗?哪里奇怪?”

幼儿回答:“奇怪,因为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

②老师问:“小朋友见过老虎吗?在哪里见过?他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我在动物园见过,我在书上见过,我在电视上见过”……

小结:老虎是森林中很凶猛的动物,它有尖锐的牙齿,有锋利的爪子,小动物们都很怕它,都叫他“山中王”。

二、学儿歌

、老师:“我们一起把大老虎叫出来吧,一起说“大老虎,山中王”。

幼儿说:“大老虎,山中王”

出示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呀,这只老虎看起来没精打彩的,真奇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它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是什么呢?”

教师出示“相机”----“这只老虎的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端着相机去照相,来,我们一起学一下!

教师示范怎样用手变出相机,幼儿一边做相机一边说儿歌:“端着相机去照相”。

3、教师问:“大王先给谁照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1)教师猜谜语幼儿回答:“八字领,往上翘,唱起歌来喵喵喵,只洗脸、不梳头,夜里出行捉老鼠”

(2)教师引导幼儿猜谜语----猫

(3)教师出示(4)

(4)教师提问:“小猫看到大王来了,会怎样呢?”

(5)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大王要给小猫照,小猫吓得爬上树。因为小猫会爬树,老虎不会,所以这样小猫最安全。

(6)幼儿别说儿歌别做小猫爬树的动作。

4、教师问:“大王还会给谁照相呢?”

(1)老师学一个动作:老师学习小兔子跳

(2)你们猜一猜是谁?

(3)幼儿猜---

(4)教师出示兔

(5)教师提问:“小兔看到大王来了,会怎样呢?它钻到哪里最安全?”

(6)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

教师小结:大王要给小兔照,小兔吓得钻进洞。因为小兔会钻洞,老虎不会,所以这样小兔最安全。

(7)幼儿别说儿歌别做小兔钻洞的动作。

5、教师提问:“大王走累了,坐在河边休息,突然他想起一首有趣的古诗“鹅鹅鹅”,小朋友一起跟大王学一下吧!

(1)幼儿一起朗诵古诗《咏鹅》

(2)你们猜它要给谁照相?

(3)幼儿猜----鹅

(4)教师出示

(5)教师提问:“大白鹅看见大王要给他照相,大白鹅会怎样呢?”

(6)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

小结:大白鹅很聪明,它会游泳,大王不会,所以他就跳下河。“大王要给鹅照相,大白鹅吓得跳下河”。

(7)幼儿别说儿歌别做白鹅跳下水的动作.

6、教师提问:“大王生气的走了,听,是什么声音?”

(1)幼儿猜鸟叫

(2)教师出示—鸟

(3)教师提问:“小鸟看见大王要给他照相,小鸟会怎样呢?”

(4)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

小结:小鸟很聪明,它会飞翔,大王不会,所以他就飞上了天。“大王要给小鸟照相,小鸟吓得飞上天”。

(5)幼儿别说儿歌别做小鸟飞上天的动作.

7、教师提问:“大王东奔西跑到处照相,最后照到照片了吗?”

(2)幼儿回答:“没有照到”

教师小结:“东奔西跑到处照相,最后啥也没照到”

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边说儿歌边表演。0.

8、编题目:

(1)教师提问:“我们一起为儿歌编个好听的名字吧!”

(2)幼儿自由大胆创编

(3)教师引导幼儿:“儿歌讲的是谁?—老虎,虎大王在干什么?照相,我们给它起个题目就叫“虎大

王照相”,你们喜欢吧一?

9、教师引导幼儿加上题目说个儿歌:“来,我们一起编个好听的儿歌吧?”

虎大王照相:

“大老虎,山中王。端着相机去照相。大王要给小猫照,小猫吓得爬上树。大王要给小兔照,小兔吓得钻进洞。大王要给鹅照相,大白鹅吓得跳下河。大王要给小鸟照相,小鸟吓得飞上天。东奔西跑到处照相,最后啥也没照到。”

教师依次出示⑼⑽⑾⑿⒀

0、表演儿歌:

(1)教师提问:“请几个小演员上台表演一下吧?”

(2)教师:“小朋友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

(3)幼儿上台大方的表演儿歌。

(4)依次让幼儿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三、创编儿歌

、教师提问:“森林里除了有这些小动物,还会有什么动物?”

幼儿回答:“有小猪,小羊,小马,狮子,豹,大象,河马……”

2、教师提问:“这些小动物也想让小朋友帮他们想个好主意,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幼儿回答:“我们愿意帮助小动物”。

3、教师提问:“小动物就藏在人你们的椅子底下,请你们快去拿出来吧!”

幼儿拿出小动物……

4、教师:“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动物,我来帮助他。“大王要给**照相,**吓得…”我给小动物编个好听的儿歌,他就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了……

5、幼儿拿出自己的小动物,与自己周围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为小动物编的儿歌……

6、教师提问:“谁想勇敢上吧说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一下呢?”……

7、教师出示大的背景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就是小动物的家,如果大王要给你手中的小动物照相,你会把他们送到哪里呢?哪里是最安全的地方呢?请你把小动物们送回家吧……

8、幼儿上台依次送小动物回家,边送边说出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品德教育: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照相吗?如果大王要给小朋友照相,你们害怕吗?”

小结:大王虽然看起来很可怕,但是它也很想和大家一起做朋友,一起游戏玩耍。所以我们小朋友不

要害怕,只要我们不去伤害小动物,他们也不会伤害我们的……

2、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和大王做朋友吗?我们一起让大王照个合影吧!”

起立“我们看一下,谁的姿势最漂亮”

老师带头拿相机----照相,1、2、3、ye!

3、教师提问:“我们一起到院子里照更漂亮的照片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导思释疑的方法贯穿全文,让学生去领悟,感受文本,这样既从感性上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同时插入一些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搭架子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去观察的爬山虎,你们发现爬山虎向上爬靠得是搭架子吗?不是,靠的是脚。 二、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脚写得大一点。 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 预设: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生回答 三、研读第三段: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4、5) 这三段中的哪一段能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板书: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是因为作者——“注意观察了”。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 四、研读第四段 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1.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变、巴、拉、贴、爬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2020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 档 EDUCATION WORD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的原理 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

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学习 德育目标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的使用,使学生会用去拍自然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

《五禽戏》—鸟戏 教案教学文案

《五禽戏》—鸟戏 教案

五禽戏—鸟戏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喜欢动物、喜欢模仿动物动作的特点,将民族传统体育“五禽戏”引入课堂进行教学。“五禽 戏”动作简单易学,便于记忆,具有深刻的中华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终 身体与技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 五禽戏—鸟戏单元共4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前一教学单元为“五禽戏”—虎戏,通过虎戏的学习,学生对五禽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 力。 初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动物,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通过音乐和语言,以及复习虎戏的过程,引领学生进入鸟戏的情境,采用简单动作 完整教、复杂动作分解教、难度动作反复教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完全掌握动 作,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结合音乐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鸟戏的动作神态。学习方式采用跟随学习、独自学习、 双人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渐进式学习方式,保证教学效果。创设小组展 示与个人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大胆表演,充分展示。给予学生适度想象和发 挥的空间,创编动作和情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穿心能力。立定跳远 教学内容 1.五禽戏之鸟戏2.素质练习—立定跳远 教学重点动作的结构与规 格 教学难点动作的神似 程序导学活动学练活动组织形式运动负荷 时间次 数 强 度 准备部分 1.激励性点评体 委组织常规练 习的工作。 2.观察体委调动 队伍的过程, 协助体委指 挥。 3.指挥学生进行 准备活动: (1)头部运动 (2)伸展运动 (3)体侧运动 (4)膝绕环 (5)踝腕关节1.体委组织 安排常规 练习。 2.变换队形 慢跑:由 体委自己 设计。 3.跟随老师 做准备活 动 1’ 3’ 3’2x8 小 大 中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抓特点品味阅读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解读文本抓特点】 爬山虎广见于我国各地。它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它的茎叶密集,常用于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叶圣陶先生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再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具体的描写。 【确定目标抓特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准“均、匀、茎”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正确书写“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并

能用这11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目标) 3、背诵全文。 4、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难点目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能留心周围事物。 【课前准备要充分】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均、匀、茎”,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圈出“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这11个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并能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友情提示:a、注意这些字的笔顺和结构:虎、逐、叠、茎 b、读准多音字。重(chóng)叠;触着(zháo)墙 c、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触角蛟龙均匀漾起 2、学生收集爬山虎的图片、资料,还可以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教师制作爬山虎的脚的多媒体的课件,并准备一根爬山虎实物帮助学生上课时观察。 3、读读课文,思考: (1)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照相机教案之一

照相机教案之一 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册 教学目的 .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讲授新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

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课本图6一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国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过诗歌的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自由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的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的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1 导入设计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 ,它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所描绘、抒写的素材,请向同学们展示你手机的猛虎图。咏虎诗,成语。 同学们展示的猛虎图,咏虎诗和成语使我们具体感知了老虎的风采。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

震撼。(板书课题) 2 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听读、欣赏,自行正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节奏、重音。 3整体感知课文 (1)小组自学,学生自由朗读,初探课文 课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这是一只具有什么样的的个性的华南虎?它的个性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勾画出来 * 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你对“我” 与

众人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提出疑问,全班讨论 (2)组织讨论,深层研讨 教师简介背景,提供深层理解的材料 朗读诗歌,找出诗中最能震撼人心、表现主旨的诗节 探讨诗歌的主旨 诗中的“观众” 是个怎样的群体?代表专政工具的“铁笼” 禁锢的仅仅是一只华南虎? 联系背景,你是如何理解华南虎形象的象征的意义的

作者说:“我终于明白- ”,“我”明白了一些什 么?这 里蕴涵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思索? 小结讨论内容 (3)诵读品味,深入体会感情 4巩固扩展 (1)联想和想象练习 以《华南虎的自白》为题,根据诗意展开想象,表现被困的华南虎的心路历程。 (2)比较阅读:布莱克《老虎》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文中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是怎样它是的爬的? 二、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 学习要求:自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馈句子。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二)读文画脚 1、师:现在我们发现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2、指名画脚。 3、师生评议。 师:我们仅根据叶圣陶爷爷简短的三句话,就准确的画出了爬山虎的脚,那么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观察仔细认真;能抓住特点来写。 (三)齐读段落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读一读吧! 三、品析动词,理解内容 过渡句:是啊!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多仔细,描写的多清楚呀。那么爬山虎是怎样用他的脚往上爬的呢?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的爬的?找出有关句子,用“――”标出。然后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3、师提问。 师: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老师通过阅读,抓住了爬山虎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再读句子,想一想,你还应找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了?

照相机教案之一

照相机教案之一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的 1.理解什么是实像.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三)教具 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题 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题) 二、讲授新

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 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如本图6一16. 按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 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本国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让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 叠、空隙、痕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2.3. 教学难点:3.4. 教学用具:爬山虎实物,PPT课件,白纸铅笔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A: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因为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爬山虎也是攀缘植物,可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上生长,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观察爬山虎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脉络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1) 圈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新词,(2)作者在每个自然段中分 别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 2.检查: 在PPT中出示下列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 牢固,朗读两遍,解决生字问题。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哪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每一段的大意,或者找出文中 的话来论证自己的看法。(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 方。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 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爬山虎都生长在哪些地方?(学校操场、家中庭院,相机在PPT 中介绍爬山虎的植物特性: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从“满是”,“一大片”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爬山虎长 得很茂盛,很能爬)在PPT中出示一些爬山虎爬在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室外实验 3亲手制作照相机 通用版

3:亲手制作照相机实验实验地点:室内或室外 30~60分钟实验时长:实验目的: 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习制作简易照相机纸板、橡皮筋、凸透镜或放大镜、油纸(或半透明的薄塑料袋)、剪刀、透实验所需物品:明胶带。这个材料里面需要准备一个凸透镜哈,或者放大镜也可以,其他材料比较好准备。 实验过程: 1.导入。 导入部分其实很容易,小朋友肯定都想自己制作简易相机,看看效果~~~ 大家喜欢照相吗?除了用手机拍照,用相机拍照,还可以用什么拍照呢?今天我们来和大家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看看它的拍照效果吧。 2.剪纸板 (1)准备一个凸透镜。剪出一个可以包裹凸透镜大小的纸板。 2()用纸板包裹凸透镜,并用橡皮筋固定,制作成圆筒状。 注意,这里一定要固定好哈~~ 把油纸剪成圆形,3()用另一张纸板制作用来放入圆筒里的小圆筒。并在周围剪口子备用。前面也说了哈,这里的油纸可以用半透明的塑料袋代替 哈。.

3.剪油纸并固定1)用剪成圆形的油纸覆盖小圆筒的一端,并用透明胶带固定。(这里还有个注意事项,影像是落在油纸上的,所以一定要把油纸贴得平平的哦。 圆筒里。入大贴油纸的一端插2()将小圆筒 这样就不好调整~~ 这里要特别注意啦如果小圆筒制作得太大,插入大圆筒里就会很紧, 焦距了。所以,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小圆筒的大小。 制作照相机机身4.)如果想制作出更逼真的照相机,可以把抽纸盒当作照相机的机身粘上去。1 (.

注意事项:如果抽纸孔和纸筒大小不一致,可以用厚纸来做一个正方体纸壳,然后在其中挖孔(在正方体上根据纸筒画出轮廓可以保证大小一致)这个部分需要组织老师多多指导小朋友了哈。 5.向参与实验者强调实验注意事项。为了防止插在大圆筒里的凸透镜掉落,要用橡皮筋紧紧地将其固定住。?如果小圆筒制作得太大,插入大圆筒里就会很紧,这样就不好调整焦距了。所 以,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小圆筒的大小。如果没有油纸,可以用塑料袋代替。? 下面进入观察环节,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6. 通过推拉小圆筒来调整焦距,就能照相了。这里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孩子布置下观察时候的小任务:简易照相机里的影像与 原来的物品或风景有什么不同?答案:倒立、缩小、实像 哈。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是为了实验效果,最好让孩子对着某个物体拍照,比如凳

华南虎教学设计(二)

华南虎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学习,鼓励学生培养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的能力。 3、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鉴别关键语句,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解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2、朗读品味,鉴赏诗歌形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的形象成为古今中外人们描绘、书写的素材,虎,以它的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配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课文: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

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羽毛》等。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选自《梦游人说诗》) 1973年6月,我(牛汉)第一次去桂林时,写了一首《华南虎》,连我自己事先也没有料到竟然写了一首大煞桂林风景的老虎诗。老虎,按它的气质与形象,很难与桂林山水联系起来。但是,我却以愤激的情绪写了一只体态并不出众的虎。有生以来,我多次见到虎。那些虎,比桂林的这只华南虎,要威武得多。1951年,在齐齐哈尔见过一只囚放铁笼不久、狂吼不已的东北虎,在北京动物园见过不下三五只老虎。但都没有动过写虎的念头。前面说过,我的气质不是喜欢写壮美的事物吗?为什么没有写狂吼如雷的东北虎?一般说,我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应还不算迟钝,但让我冷静地剖析我当时的感应,使之理论化,确没有这个本领。我只能尽量真实地写下当时形成诗的经过。 冷静地想想,1973年的当时,我如在另一个地方,遇到老虎,不见得能写出这首《华南虎》。桂林动物园的这只虎,给我的灵魂以震惊的是它的那几只血淋淋的破碎的爪子,还有墙上带血的抓

幼儿园教案动物的超级本领

动物的超级本领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在奔跑、跳跃、游泳等方面的高超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本领的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能够大方的说出动物的本领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看出并说出动物的本领。 活动准备: 1、动物的超级本领视频 2、五禽戏图片 3、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1、看一看动物的超级本领,初步了解动物的各种本领 导入,动物要开运动会,引起幼儿兴趣。 T:小朋友们,动物王国要开运动会了,猜一猜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赛?小朋友觉得动物里谁跑的最快?谁跳的最高?谁的力气最大?我们来看一看到底谁最厉害。 播放《动物的超级本领》 2、试一试动物的本领,理解动物的到底本领有多大 教师将视频中幼儿无法理解的单位、语言换算成幼儿能切身体会的方式,让幼儿理解。 T:刚刚我们看了动物的超级本领,请小朋友想想,里面谁长跑最厉害?鹿每小时可以跑50英里,也就是每秒钟可以跑22米,小朋友跑跑试试。 谁跳的最高?袋鼠可以跳26英尺,也就是8米,小朋友跳一下试试可以跳多高。动物中的大力士是屎壳郎,他可以搬动十倍体重的东西。请十个小朋友抱在一起,再请一个小朋友抱抱试试。 长臂猿可以轻松跳过10米距离的树。10米是多宽呢?老师给你们比一比。 小结:动物的本领都很厉害,我们人类跑跳举重都比不过小动物,那我们人类有什么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 3、动物与我们。引起幼儿探索兴趣,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人类哪些运动是由动物那里学来的。 T:小朋友们看过过运动会比赛吗?都有哪些项目?我们人类很厉害,创造出这么多运动,但是小朋友知道吗,很多运动都是人类看了小动物的运动而创造的,我们人类的本领就是模仿,我们来看看图片,猜猜他们都是学的哪些小动物。 播放课件图片提示。 4、比一比学习动物的本领 T:动物的本领都很厉害吧,小朋友们想不想一起学习动物的本领呢?我们先仔细观察动物的动作,再模仿它们。 播放《五禽戏》图片请幼儿模仿 T:小朋友都做的很棒,我们来比一比谁做的最像,老师请小朋友来展示。 总结:动物都各有各的本领,小朋友们也要学动物多运动,锻炼自己的本领,经常运动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物理教案-照相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授课人 张伟 单位 大庆二十五中 授课时间 授课 题目 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三节照相机 授 课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3.了解照相机的结构,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 重点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教学 难点 物距变化时像及像距的变化 教学

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信息技术应用设备教学 方法 实验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备注 教 学 策 略 教 学 策 略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从人们旅游观光时使用照相机拍摄留念,提出问题:照相机是怎样把人的影像留下来的?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目的:研究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凸透镜镜中成像规律 实验方法:(1)保持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并在同一高度上 (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某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像距的大小 (3)将蜡烛由远处逐渐向二倍焦距处移动,观察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的变化 实验结论:(1)当u>2f时,f2f时,f

《华南虎》七年级语文教案

《华南虎》七年级语文教案 欣赏课本剧: 剧情大致内容为:几个中学生去动物园看动物表演,一只看似威武的老虎在训兽员的指挥下乖乖地进行 各种表演。要求表演者突出老虎和观众(中学生、游客)的心理。(教师表扬表演者) 情境导入: ?课本剧中的老虎禁不住人类的诱惑,失去了虎威。但是,并不是所有被囚的老虎都这样。老虎历来被人们称为“兽中”。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只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录音。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期间,当时诗人被迫在一个“干校”接受“劳动改造”。那时,人们的精神受到了严重束缚。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看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诗文赏析: 1、先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节奏和感情,并为生字词注音。 栅栏(zhàlan)斑斓(bānlán)呵斥(hēchì)抽搐(chù)趾(zhǐ)爪铰(jiǎo)掉沟壑(hè)不羁(jī) 2、自由朗读这首诗,(2分钟)思考: 问题一: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我”看到的这只在笼中的华南虎是个什么形象?请用诗文中的原话概括。华南虎处境: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了广袤的山林 斑斓的面孔、火焰似的眼睛、又长又粗的尾巴、健壮的腿、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3、齐读第三节,教师点拨节奏和重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二:观众在老虎面前和诗人眼中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 他们卑微,即使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 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 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的“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向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 问题三:请看这一节的最后两句:“你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觉“屈辱”有两层含义: 浅层的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觉“屈辱”; 深层的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觉“屈辱”。 4、快速阅读1-4节,思考: 问题四:和观众相比,笼中的华南虎在诗人眼中具有什么样的个性?课文中的哪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华南虎的个性:高傲不羁、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向往自由 课文中的诗句: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威武不屈、勇于抗争 问题五:面对这只华南虎,诗人的心情怎么样?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羞愧”?诗人明白了一些什么? “我”感到“羞愧”是因为“我”也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五禽戏虎戏

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教案 教材 一、五禽戏 二、素质练习重点虎爪有力,目光有神。难点动作的配合协调、有力。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虎戏有助于于增强体力,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的神态,做到刚柔并济,血气周流。 技能目标: 学生会做虎戏(1)-(4)节动作。 情感目标:学生领会虎戏特点,培养勇猛顽强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 修改意见 准备部分一 常规 二、徒手操 一、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 数。 二、师生相互问好。 三、老师宣布本课主要内容 和任务。 四、慢跑400米 二、徒手操; 1、伸展运动 2、体侧运动 3、俯背运动 4、踢腿运动 5、侧压腿、前压腿 10` ` 一、队列如图示 二、练习图: 1、学生听清要求和规则。 2、认真练习动作到位。 8*8 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次 数 教师个人 修改意见 基本部分一、虎戏(1) —(4)节 二、游戏 一虎戏 (1)、教师讲解要求并示 范 要求:要掌握“身、意、 气、形”四字要 领。 ①、先教两臂动作, 继教下肢动作,再教 臂、腿配合动作。 ②、在掌握动作方 向、路线的基础上,注 重姿势的准确。 ③、在掌握全套动作 的基础上,注重神形与 呼吸的配合。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回指导 二、1、教师讲解练习要求 和内容。(跳绳、举 重物、仰卧起坐)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回指导并及时纠 错。 20` ` 5` 学生练习图: ①上山虎:虎爪有力,目 光有神。 ②寻食虎:摆臂与跨步 前落配合协调;东张 西望转头果断,目光 凶。 ③下山虎:两爪翻转, 拉、扣有力。 ④回头虎:回头、张口、 怒目配合协调。 二、1、学生分成四小组。 2、各组在小组长带 领下认真完成练习。 (跳绳30``/人*2、举重物 30次/人、仰卧起坐30次 /人)若 干 次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时学生活动次教师个人

《爬山虎的脚》精品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三)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学生汇报: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3.老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布置自学任务: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叶子” (1)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2)在第2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出示句子: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5)配乐朗读,同时呈现爬山虎的各种图片。

3.汇报“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2)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4.汇报“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板书:触、巴、拉、贴) (2)“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5.汇报“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1)学生汇报读这段的收获。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3)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学生结合句子来谈。 归纳板书: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 (一)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描写一种植物。

物理教案:照相机

物理教案:照相机授课人 张伟 单位 大庆二十五中 授课时间 授课 题目 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三节照相机 授 课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3.了解照相机的结构,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物理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锻炼学生多方位发展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 教学 难点 物距变化时像及像距的变化

教学 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信息技术应用设备教学 方法 实验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组织教学 学生活动 备注 教 学 策 略

教 学 策 略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从人们旅游观光时使用照相机拍摄留念,提出问题:照相机是怎样把人的影像留下来的?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目的:研究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在凸透镜镜中成像规律 实验方法:(1)保持凸透镜、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并在同一高度上(2)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某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像距的大小 (3)将蜡烛由远处逐渐向二倍焦距处移动,观察像的大小、像距的大小的变化

实验结论:(1)当u>2f时,f (2)当蜡烛向2f处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2。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总结:利用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3。照相机 (1)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展示照相机的实物说明照相机的结构。 (3)说明照相机调焦环的作用 (4)说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4。小结本节内容 5。练习: 6。作业: 三。板书设计 第三节照相机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华南虎》教学设计

《华南虎》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 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 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 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诗句如: 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 “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占、均、匀、拂、漾、茎、柄、蜗、触、蛟”十个生字,重点指导“漾”的书写并理解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根据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 3、读懂文章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句介绍。 4、从作者细密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中,感受爬山虎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 (1)拂:—— (2)漾: —— (3)蛟龙: —— 3、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哪几节是写爬山虎的脚?4仔细 ..阅读第3节后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爬山虎。 1、认识爬山虎。 (1)(板书:爬山虎)指导“爬”的书写。 (2)出示一组爬山虎的照片:这就是爬山虎,是在我们学校附近拍的;这是在高架柱子上的爬山虎;这是在同学家后院拍到的爬山虎。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读第一小节,你发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多、普遍、生命力强)

3、揭题,认识作者。 师:这么普遍这么常见的植物,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更没有人注意到它是有脚的。但有一个人注意,他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他就是叶圣陶爷爷。(出示叶圣陶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补充课题:的脚)。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预习过课文了,打开语文书,开火车分节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板书。(板书:3—5节)。 3、除了写到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 (交流板书:叶子)。 三、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叶子的美。 过渡:我们先来看爬山虎的叶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1、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两部分句子,了解作者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刚长出来的长大了的) 2、引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长大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叶子长大了——(生: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生:非常舒服)。你看,写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长大的叶子是怎么排列的呢?(生齐读:它们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长久的观察。 师:作者怎么会把叶子写得这么具体的呢?(观察仔细)引:长久观察。这一节哪个词看出的?(不几天) 3、理解“漾”字,指导朗读。 (1)(板书:漾)“漾”就是——水面微微动荡。文中指的是?(叶子微微波动)(2)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师:爬山虎的叶子静有静的姿态,动有动的美感。 四、学习“脚”的内容,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描写的细致。 (一)学习第三节,了解爬山虎的“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