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幻灯片1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

与空间竞争

幻灯片2

本章主要内容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旅游地空间竞争

幻灯片3

第一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个演化模

型,如戈曼森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型,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980年提出)。

幻灯片4

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 6个阶段:

●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

●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

●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

●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

●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

●衰落或复苏阶段(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

幻灯片5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述评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

●·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

●·作为预测工具

●就中国情况而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

论框架。

幻灯片6

第二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1949-1985年是颐和园的发展阶段。

●1985年以后进入稳定成熟阶段。

幻灯片7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以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风景区为例

幻灯片8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幻灯片9

第三节旅游地空间竞争

●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

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一般而言,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在

同一地域出现,主要产生互补作用。

幻灯片10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 1.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遍在性旅游资源

●共性大,个性强

●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幻灯片11

2.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非名影响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名山的地位

级别、功能和可进入。

●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非替代性竞争。

幻灯片12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

●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幻灯片13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影响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

而以地位级别为主要。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

●替代性竞争。

幻灯片14

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城市旅游目的地研究,能够为城市旅游的长期繁荣提供宏观指引,有助于旅游地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也有助于旅游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将是旅游理论应用于产业实践的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地本身的发展又受客观生命周期的局限。立足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加上多年旅游地开发规划的实践,深入分析了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以及对旅游地发展的实践指导,并提出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的本质就是旅游地的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地的发展要打破生命周期的“宿命”,必须延续现有主导旅游产品,及更新换代主导旅游产品。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我们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预测旅游地的发展和指导旅游地的市场营销和规划提供了理论框架。 在旅游地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1、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2、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3、发展阶段 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显著。 4、巩固阶段 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5、停滞阶段 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6、衰落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旅游地模型 旅游休假地和其它产品一样,也有其兴衰的模式,即休假地的生命周期。然而,系统地把市场学中的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旅游休假地管理的研究中,还是1980年加拿大旅游学家R.W.Butler的贡献[①]。他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的描述是,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始于一小部分具有冒险精神、不喜欢商业化旅游地的旅游者的“早期探险”(exploration)。在“参与”(involvement)阶段,由于当地人们积极参与向消费者提供休闲设施以及随后的广告宣传,使旅游者数量进一步增加。在“发展”(development)阶段,旅游者数量增加更快,而且对旅游经营实施控制的权力也大部分从当地人手中转到外来公司的手中。在“巩固”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 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1.定义 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

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阐释旅游地演化的基本理论之一。Butler 将旅游地的发展演化划分为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6个阶段,并以S 型曲线形式对其进行了直观的表达。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影响要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变化密切相关,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为有效判定旅游地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历史演进过程,描述和分析影响旅游地发展的各类要素,以及旅游地的未来发展预测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黄震方等人利用Tramo/Seates 季节调整和多峰拟合方法进行主题型文化旅游区阶段性演进的研究,分析游客波动的阶段性,探讨主题型文化旅游区成长演化,揭示主题型文化旅游区演化的生命周期:探索起步期、充实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后续发展期(衰亡或复兴),其中探索起步期和充实发展期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期,而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以及后续发展期则分别对应于旅游文化产品的发展期、成熟期与衰亡或复兴期。 (1) 探索起步期:是旅游区发展的初期阶段,开发利用旅游文化资源,改善和增加旅游设施,进行广告宣传活动,引发了旅游者大幅度增长,但往往出现客源鼎盛后的下降效应。一般而言,该过程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主要旅游吸引物的类型和品质,及其文化的受众规模和宣传促销强度等因素。 (2) 充实发展期:为遏制旅游下滑趋势,增强旅游吸引力,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追加旅游投资,充实旅游项目、推动产品升级或拓展旅游功能,促进旅游区获得新的增长。在此过程中,旅游吸引力特性及结构的变化将可能在较短尺度的游客的变化上表现出一系列的波动性的结构调整。 (3) 快速发展期:经过充实发展后的文化旅游区,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文化特色逐步彰显,景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旅游市场影响力日益增强,旅游设施基本完备,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效益迅速增长,旅游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 平稳发展期:旅游区经过快速发展期后,游客量和旅游效益趋于平稳,增长幅度相对减小或小幅变化,旅游产品、经营模式相对成熟,广告宣传成为扩大市场范围和延长旅游季节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社区居民关系更加密切,旅游区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 (5) 后续发展期(衰亡或复兴):一方面,游客人数达到顶点或受到容量限制,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老化,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下降,游客日益减少,旅游投资撤出,旅游功能衰退,旅游区最终进入衰亡期;另一方面,通过开发新的文化旅游资源、扩展旅游区空间或实施旅游区转型与新一轮产品升级,可重新启动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区进入复兴阶段。 在上述理论模型中,从整个旅游区演化全过程看,其在长尺度上表现为游客趋势的阶段性变化,而在小尺度上则同时包含有波动结构的调整与变动。 刘荣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分析,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每个阶段反映了消费者、竞争者、生产者、销售及利润状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人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旅游产品都要经过 4 个阶段之后

旅游地理学重要文献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 (in alphabetical order) 1. Ashworth G J, Tunbrdge J E. The tourist-historic city.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0 One of the first text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eritage and still among the best books on the topic. 2. De Kadt E(ed). 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cisive statements on tourism as it pertains to developing areas. 3. Graburn N H H(ed).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A handsome book draw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through ethnicity and souvenirs. 4. Gunn C.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Crane Russack, 1979 Although greatly modifi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and perhaps superceded by other texts, drew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tourism planning. 5. Mathieson A, Wall G.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1982 The first book to provide a broad dispassionate perspective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Although now almost 20 years old, still widely consulted. 6. M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Schocken Books, 1976 An important although occasionally obscure book because of its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base for topics such as attractions, authenticity and semiotics. 7. McIntosh R W, Goeldner C 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1972 A basic text which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students. 8. Mowforth M, Munt I.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Routledge, 1998 A new book which is among the most perceptive of recent offerings and ma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9. Murphy P.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New York :Methuen, 1985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analogy is somewhat overdrawn,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ourism planning 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process than Gunn.

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生命周期和商业模式(DOC)

分析医疗器械行业的生命周期和商业模式 投资摘要 医疗器械行业大部分仍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初创与成长期,初创期需解决生存问题,成长期发展问题严峻,行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商业模式关注点不同。与生物材料紧密相关的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特别是处于开发、引入期的初创企业。在这一阶段,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能够通过提高产品的存活率,在先发上取得优势,并顺利进入成长期,享受行业成长中带来的高额利润。而对于成长期的企业来讲,该阶段将饱受生存与发展的双重考验(当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呈现快速缩短的趋势,成长期新产品研发势必要经理生存的考量)。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更注重对成长空间维度的拓展,最大化地创造公司价值。 创新的商业模式对于解决生存发展困局至关重要,也成为我们甄选投资标的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尚未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综合力量孱弱,成功的样本不多而较高的风险因素在投资过程中绝不容忽视,医疗器械行业作为生物材料行业投资甄选的依托标的,我们认为标的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竞争力更为关键。我们通过整理和归纳相关材料提出了目前典型的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框架,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它分为输入、平台整合与产出三个部分组成,而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拓展输入端生存维度,提升平台端空间维度,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

对于依托标的为生命周期的初创期的医疗器械企业,材料企业应该与“筛子”状开放式商业模式企业合作,有利于材料供应商的规避风险增加确定性。“筛子”状商业模式主要特征是在研究阶段,通过与外部研发项目的接触拓展研发口径,引进风险投资降低自我研发的风险。到开发阶段,引进已有的优异技术,降低开发失败的概率,缩短其投放市场的时间。而且可以转嫁在研究开发阶段所产生的许多“副产品”给需要的外部研发项目,实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使得原来风险极高的研发项目从失败率高,资源利用率低的“漏斗”状封闭式商业模式转变成了成功率高,资源利用率高的“筛子”状开放式商业模式。 对于依托标的为生命周期发展期的医疗器械企业,材料企业应优先与其合作,同时应当考虑该阶段企业商业模式是否足以支撑其未来“开疆拓土”的可能。进入生命周期发展期的医疗器械企业风险显著降低,成长能力突出,材料企业应优先与其合作。这个阶段的企业进入爬坡期,商业模式能否支撑其“开疆拓土”的可能对于成长标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这个阶段的企业依然面临二次研发等带来的风险,随着科技进步推动的产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商业模式中类似风险的规避及完善就显得极为重要,也应该在投资标的的选取中反复掂量。 材料市场及植入器械投资机会探索。2008年医改以来我国的生物医用材料和器械植入产业的销售额增长率达25%左右的复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09旅管马慧 0946070 论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一、1、探查阶段:这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特点是:旅游地只有零散的游客;游客多油冒险精神;没有特别的设施;自然、社会环境、经济未因旅游的产生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2、参与阶段:旅游者的人数增多;旅游逐渐有季节性;当地政府开始投资旅游设施建设(基础、服务和游览设施);当地居民开始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和投资;开始出现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市场开始形成。 3、发展阶段:旅游接待量迅速增长;外来旅游者大大超过当地旅游者;出现大量的旅游宣传广告;形成了明确的客源市场;大量外来投资融入,并取代政府投资占据主要地位;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旅游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种矛盾迅速增加。 4、巩固阶段:游客数量增速明显减缓;旅游者数量超过当地居民;当地居民的不满情绪增加;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5、停滞阶段:旅游地容量达到最大甚至出现过饱和的状况;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回头客;接待设施过剩;旅游资源中的人造景观增多甚至取代原有自然文化景观。 6、衰落或复苏阶段:旅游地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已不能和新的旅游地相竞争;旅游设施大量闲置并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房地产转卖率高,宾馆可能变成公寓、疗养院和退休住宅。 二、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能适合地解释旅游发展模式; 2、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该理论能提供给管理者长远的思想及揭示各个阶段不同变化的影响力; 3、作为预测工具:该理论没有得到多少发展而且可能难以得到发展; 对中国而言,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应用这个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点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具体的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可以有效地指导旅游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994_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_马秋芳

收稿日期:2004-09-06; 修订日期:2004-10-10 作者简介:马秋芳(197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 l:mqf0714@https://www.doczj.com/doc/e413840321.html, 1994)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 马秋芳,杨新军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通过搜集1994)2003年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期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将10种期刊分为两大类,从文章的数量、基金资助、研究涉及区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地理期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1-0092-04 0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急剧增加,高质量的论文愈来愈多,刊载旅游地理论文的刊物不仅数量在增长,版面也在不断扩充。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中,鲜有立足刊物视角研究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态势的论文,尤其缺乏对近10a 多种刊物的旅游地理文献的综合分析。基于此,本文选取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国内主要地理期刊,对其1994)2003年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旅游地理研究。 部分学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等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1];陆林对国外的5旅游研究纪事6(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3种刊物和国内的5地理学报6等12种期刊在1980)1993年发表的文献作了分析,反映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2];刘锋将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划分为初始(1979)1985年)、发展(1986)1992年)和深化(1993年))3个阶段,并阐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成绩,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以及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述评[3] ;吴必虎等基于问卷分析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地理学进展进行了研究[4];汪德根等研究了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在1980)2001年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对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5];张宏梅等对5旅游学刊6在1999)2003年发表的论文及其运用的研究方法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6]。基于前人研究,本文通过CNKI 清华同方和维普数据库对旅游地理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查阅相关资 料,运用Exc el 和SPSS 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5地理学 报6等10种地理期刊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 统计分析与比较 本文将这10种地理期刊分为两大类,以便更好地分析我国10a 来旅游地理研究特征:?类为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ò类为5经济地理6、5人文地理6、5地域研究与开发6、5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6(原5地理学与国土研究6)、5干旱区地理6、5热带地理6。分别从期刊的载文数量、论文经费来源、文章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111 载文数量分析与比较 载文数量为指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绝对数量。通过表1和图1可知:1)不同期刊登载的旅游地理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差异。两类期刊在1994)2003年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比例将近1B 8(101B 769)。2)两类期刊所载旅游地理文献数量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不一致。第ò类增长速度快,而第?类增长不明显。故旅游地理文献总量增长与第ò类期刊旅游地理文献数量增长存在高度相关性。地理学期刊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总量逐年增长,特别在1998年后有一个快速增长(由1998年的60篇增加到1999年的101篇)。陆林对1980)1993年12种地理期刊(另包括5自然资源6和5山地研究6)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统计结果是220篇[2] ,相隔近10a,文献数量增长到870篇。旅游地理文献快速增长的历程与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过程相匹配,得益于1998年后地理学者不断承担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第21卷 第1期 2005年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 graphy and Geo-Infor mation Science V ol.21 No.1Januar y 2005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研究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研究 木永顺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提出了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分析了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了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ourism geograph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geograph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foreign tourism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 tourism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geography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发展;研究 Keywords: geograph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 1、与地理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 2、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三、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1.二战之前 旅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生活内容有了初步的规模,,随着价廉的组团旅游的出现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研究随之开始,地理学这旅游的研究在当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关于地理环境的区域研究中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之外,最有价值的工作在旅游土地利用研究。且局限于小尺度范围。代表人物是麦克莫理。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 过去了的战争气氛、恶化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国内旅游需求急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

11级旅游管理二班 王莉莉 在国际上,最权威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R.W.Butler)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概念,提出旅游地演化经过六个周期: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本文将以北京欢乐谷为例,阐述巴特勒模型。 北京欢乐谷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方向上的一座文化主题公园,依托首都的有利地形资源和游客资源以及强大的辐射力招揽客源。 一.探查阶段 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在2006年的时候,北方地区的人们对于主题公园的遐想依旧只停留在对美国迪士尼的企盼上,鲜少能有一些游乐园具有大型刺激的游乐设施。而在此时开幕的欢乐谷一期则在整个北方地区独树一帜,除去所宣传的硬件设施先进、完善外,在经营模式创新方面也极其用心。诚然,此时的欢乐谷有其独到之出,但高昂的门票使周边游客开始观望。而北京游乐园和周边城市如天津乐园以其低廉的价格依旧掌握着绝大部分客流。 二.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情况。 2009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北京游乐园与天津乐园不得不关闭运营。整个华北地区很难再找出能够同北京欢乐谷“势均力敌”的游乐场。于是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欢乐谷的短途线路,吸引河北、天津、辽宁、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省市的大批游客。 三.发展阶段 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机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在北京欢乐谷开始吸引大批客源后,2011年6月开始陆续开放第二期第三期设施,其中大部分设施是周边酒店和影院等服务资源。由于酒店的开放方便了游客的住宿和餐饮,对游客的吸引力更是上一层楼。 四.巩固阶段 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此时虽然北京欢乐谷还在不断开放三期工程,但游乐设施大同小异没有新意且由于吸引的游客大部分属于周边地区,重复前来的游客已属少数。 五.停滞阶段 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自2013年开始,华北地区开设多家大型现代化游乐主题公园大大削减了北京欢乐谷在北方地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且由于长期营业疏于对游乐设施的保养而导致的设备突发故障的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排队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六.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专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现今北京欢乐谷为了不成为下一个逝去北京游乐园,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挽回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营销策略

精品资料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营销策略 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life cycle of tourism product)旅游产品生命周期(life cycle of tourism product)是指某种旅游产品从投放市场,经过成长期,成熟期后到最后淘汰的整个市场过程。 它不同于产品的使用生命,后者专指产品的耐用程度,即在使用过程中产品的寿命。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在理论上可分为投放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如图 1 二、各个阶段特征与销量 1.投放期(导入):特征:这个时期的旅游产品刚刚导 入市场,无论是生产设计还是相应的配套设施都不够完善,而且,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也不能 令人满意,加上市场的认知程度较低,此时的旅游者大都怀有一种“试探性心理,他们的购买 欲不强烈,即使购买了,也鲜有回头客,所以销售量很小;而且,旅游企业还要为大量的广告、 促销和员工支付费用。 所以,这个阶段大都是盈利水平偏低,甚至是亏损。 但这一阶段内,市场上的同类竞争产品尚未出现。 2.发展期(成长): 特征:这个时期的旅游产品在生产设计和相应的配套设施上都得到了完 善,产品也基本定 型,在市场上已具有广泛的认知度,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有了普遍提高, 潜在的消费者和回头客增多,旅游销量显著提高,而且,旅游企业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也已减 少,所以,这个时期大都可以盈利。 但此时,市场上已出现同类的竞争产品与之抢占市场。 3.成熟期: 特征:这个时期的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在市场上拥有很大的知名度,此时的 产品销售量处于顶峰而且渐趋和缓,利润达到最大化并开始出现利润的下降,市场份额基本饱 和。 而此时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大举入侵,对旅游企业产生很大的竞争力。
可编辑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e413840321.html, 中国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旅游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基于旅游属性与本质的中国旅游起源探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曹诗图.郑宇飞.黄其新. [2].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经济地理》.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陆林.余凤龙. [3].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赵磊.方成. [4].1979~2012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李秋云.韩国圣.张爱平.徐虹. [5].聚焦中国旅游统计新体系——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综述. 《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1期.刘鲁.魏云洁. [6].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评刘名俭著《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2期.周霄. [7].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实证研究. 《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1期.赵磊. [8].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 《旅游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0期.保继刚.

旅游地理学研究综述

旅游地理学研究综述 在阅读相关文献之前,我认为旅游地理学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地理学与旅游科学相结合的一个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这种社会经济现象,从旅游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旅游者、旅游吸引物和旅游通道出发,具体研究它们的基本理论、原因、发展现状、影响和预测发展前景等。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我发现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也很复杂、繁琐,很难有一个分类将其全部概括其中,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但基本标准还是从旅游的三要素出发,进行分类研究。如中山大学的保继刚教授认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十个方面,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城市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等。而华南师范大学的朱竑教授在《1987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的旅游地理学》文章中,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的有关旅游的项目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也可以看出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具体包括旅游理论与方法;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研究;旅游地演化规律;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信息系统;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影响;旅游通道;旅游感知;旅游产业;旅游业管理;社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事件旅游;生态旅游;遗产旅游;滨海旅游及其他的新角度出发的旅游研究。 由于国外与国内的发展环境、学术氛围及研究历史传统等方面的

不同,有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及内容存在着差异,陈德广在《差异和差距: 中国和北美旅游地理博士学位论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通过对56篇中国旅游地理学博士学术论文和76篇北美论文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北美,旅游影响研究和旅游景观/形象/感知研究是两个长盛不衰的课题;在中国,涉及最多的研究领域是区域旅游开发/发展和生态旅游。即使是在我国,由于发展时期的不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也存在着差异。但总体而言,研究内容及重点是与我国的实践需要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这有利于体现旅游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使得旅游地理学的研究缺乏理论支持,理论体系不够成熟,这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一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理学的许多理论都是借鉴、学习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如何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重要学说是接下来这一学科研究的重点,这就需要相关学者、专家静下心来,抵制利益诱惑,减轻浮躁心理,加强旅游地理学的纵向深入研究,完善这一学科。其次,地理学家在研究旅游地理学时,应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空间方面的分析研究,这也是其与其他领域研究旅游的区别与优势。此外,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许多领域和学科都通过利用大数据加强自身的研究与应用,旅游地理学者应加强与其他学科、企业和政府负责人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大数据开启智能旅游和幸福旅游的研究。同时,也需要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合作,可以获得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也可能在与“局外人”的合作研究中,发现新问题,以防“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带来的尴尬与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