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小摄影师

6 小摄影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6—10课)主备人:李彩霞

6 小摄影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和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和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摄影师》,这节课有两个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三、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五、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6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7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 .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解疑惑。

现在你认为李四光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大家的原因了吗?请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说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一.复习切入,精读课文

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B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C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六课外拓展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拟订一份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了解宋庆龄.

(宋庆龄是一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总是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紧跟历史的步伐不断前进。维护世界和平,致力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是她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坚定地带着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并为之不懈努力。宋庆龄的一生,为人类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被誉为“国之瑰宝”和“20世纪的伟大女性”。中国福利会是宋庆龄于1938年亲手创办的一个用以实践推进人类进步事业和缔造未来伟大理想的实验与示范基地。她曾亲自领导这个机构43年直至逝世。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她开创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生机勃勃。小时候的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小资料宋庆龄的几个机智小故事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同学们也一定会背很多首古诗了吧,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

(二)学习生字

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

左右结构:促、佳、忆、深、倍、插

书写时注意左让右。

内外结构:逢、遥、遍

书写时注意先写内后写外。

书写:

(三)学习课文

第一首舟夜书所见

1. 和老师一起读古诗。

2. 作者介绍:叶绍翁南宋江湖派诗人。他的诗有写江南水乡的,有写田家的生活片断的,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他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

3. 学习诗文,理解意思:

A. 请你根据诗下面的注释,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

B. 再读一读,看看书中的图画,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挑、促织、篱落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C. 诗人见到孩子们捉蟋蟀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情况下看到的?

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是秋季?

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动客情”的意思:1)动思乡之情;2)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第二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和老师一起读古诗。

2. 作者介绍:王维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除诗作优美外,还擅长图画,是当时著名画手。这种特长也增强了他诗歌的艺术魅力。

3. 学习诗文,理解意思:

A. 请你根据诗下面的注释,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

B. 这首诗是什么季节写的?从哪看出来的?

重阳节(九月九日)

民间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每逢重阳节,插茱萸、登高和饮菊花酒,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C. 诗意:“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登上了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D. 解释字义:

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

倍:加倍;遥:远。

(四)小结

这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指定生词,并积累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所述内容。

3、抓住文中描写心情的词、句体会放风筝经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请学生读课题《风筝》:

师:风筝,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它在我们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大家打开41页的资料袋,先了解一下。

2、激情引入:

除资料袋中的风筝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由抢答,先举手为先)

3、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风筝的课文(板书:风筝)

二、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1、学生要认识5个生字注音(注在文中的字上,同学互相检查),然后用课件放出带有要认识字的词句或段,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5个字。

2、学习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

⑴先出示生字卡片(教师举着)分行读,然后把生字卡片固定在黑板上。

⑵让学生先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归类(指一名学生到前边进行归类排列)。

⑶再让学生指出难写的字,师生共同书空后让学生把生字写在本上,然后在小组中分别读带有这些生字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读流利,为交流做准备。

2、听录音(展示课件、看“放风筝”的画面)

学生思考:

⑴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几件事?

⑵哪一句概括地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听、观察并思考)

3、分小组讨论,弄清以上问题,画出关键词(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第一句概括全文:做、放、快乐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风筝

1、自由朗读课文:

⑴分7个小组观察风筝(课前准备实物自由观察)

⑵大家发现风筝有什么特点和它所用的材料各是什么吗?

(前后桌、同桌自由谈论,然后各组指一个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讲的好的有小红花奖)

2、教师启发抓住重点词:

如果你们每个人都自己做一只风筝,当时你心理会怎么想呢?有兴趣、高兴吗?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憧憬、希望、快活)

(学生自己谈方法、找关键词,教师归纳)

板书:做风筝充满希望快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词。

2、自已结组,课余时间去放风筝,为下节课的示范表演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教师:还记得做风筝大家的心情怎样吗?(板书:做、充满希望、快活)

3、引入: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去放风筝,大家去了吗?那这节课就要比试比试了,看哪组放得与文中描写的情节最像。

二、精读3~4自然段—放风筝

1、放课件,再展示放风筝的画面,并指名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然后请一组同学到讲台上示范放风筝(其他组先竞争再演示,限制三组,并评出小红花表演奖)〈要求动作到位〉

2、教师:大家放风筝时高兴吗?(抢答)如果你正放得高兴时风筝突然因线断而飞走了,你会怎样呢?(自由抢答,说出自己的感受)

那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板书:放风筝兴奋快乐大惊失色

3、学生自由结组探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是什么情景。(可说可用动作表演)三、学习5~8自然段—找风筝

表演朗读(1人读、几个人找→自创动作)体会“垂头丧气”

板书:找风筝伤心垂头丧气

四、师生共同体会关键的词句,并总结全文

1、找出具体描写心情的词句读一读(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师生共同抓住关键的词句勾勒出“我们”心情的变化过程(用彩笔)

10、风筝

做:充满希望、快活

放:兴奋、快乐→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找:伤心→垂头丧气

3、教师小结:童年是金色的阳光,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童年的憧憬、童年的快乐,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愿同学们在童年,在金色的秋天里多留下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五、谈学习收获,布置作业

1、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如:学会字、词、做风筝、放风筝和别人合作等等,只要学生能谈就可以)

2、秋天里很多快乐的趣事,可供我们去尝试,如:放风筝、采集标本等等……做时把过程记下来或画下来,准备在班上与大家进行交流(可看一看48页口语交际的要求)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人像摄影师必读的6个小技巧

人像摄影师必读的6个小技巧 标签:人像摄影 每一个人像摄影师都要面对被摄体细节处理的挑战,比如姿势、光线、构图等等。对业余人像摄影师来说,也许最容易犯的同时最严重的错误就是缺乏对人像背景及环境的表现。 不仔细检查画面中环境的摄影师,拍出的照片中到处都是令人分心的东西。没有会买一张树枝从脑袋中间横穿而过的照片。这些令人分心的元素弱化了对主体的突出,直接有损于照片的

销售。对于人像照片来说,拥有完美的姿势和光线,却仅仅因为环境构图的失败而绝对不能使用,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剧的呢? 姿势和光线在人像摄影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构图拥有同样的分量,却常常被人忽略。 要拍摄构图完美的照片,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让模特充满画面

人像摄影是关于人的,所以不要害怕拉近焦距!记住,拉近焦距并不等于只拍人脸。你可以让画面“紧凑”一些,拍摄模特坐在椅子上或依靠在树上的近照。 2. 保持眼睛在上方三分之一处 这是人像照片最自然空间布置方式。除非你刻意营造紧张的气氛,否则尽量不要违背这一原则。还有一个例外是当模特全身都位于照片的下三分之一处时。

一个典型的场景,能够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情绪外化的有利衬托。当场景以人为主,以景烘托来烘托某种要表达的情绪时,眼睛就是一把利器。眼睛的存放位置在构图和视觉享受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3. 利用构图引导视线方向 与其尽力消除坏境,倒不如善加利用。门前、拱门、窗户、露台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和强化视觉感受的作用。 摄影从某种角度看,就是构图与光影两个部分的组合——仅仅从某个角度看是这样。我们来看构图,除了对画面中元素的比例控制,用构图来改变视角的变化,也是一种常被用到的手法,因其突破了我们日常的观看经验,往往带来别致的视觉体验。 4. 创造背景虚化纹理

6小摄影师(教案)

6小摄影师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2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关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个自然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2.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词,大家对文章的把握、字词的理解令我很满意,希望大家课后能巩固字词,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 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小摄影师(教学实录)

6、小摄影师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 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第一段,大家仔细听,并想想小男孩来找高尔基干什么”? 师:“读的真不错,那么全班齐读第一段,读的时候注意字词。”(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小男孩来找高尔基干什么啊?” (来找他拍照片) 师:“那么小男孩是怎么让高尔基知道自己是来找他拍照的呢?” (“他扔纸团进去的” ) 师:①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师:“小男孩是因为门卫不让进所以才扔只团给高尔基的。你们看看书上第一段旁的泡泡提示这名少先队员真会想办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名少先队员胆子怎么样? 生:“很大”

师:“我们再一起把第一段来读一下。” 四、分段学习 师:读2—5自然段,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 师:从哪儿看出? (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师: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 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师:“同学们,小男孩扔了纸团打扰了高尔基看书,高尔基有没有生气啊? “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高尔基没有生气?” “因为高尔基没怪他,还让他进来。”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高尔基喜欢那个小男孩吗?” “喜欢” 师:“课本里有个词语叫鞠躬,谁来表演一下什么样的动作叫鞠躬?” 师:“小男孩见了高尔基后,给他鞠躬说明小男孩怎么样?懂不懂礼貌? 生“懂礼貌” 五、.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打量是一种怎么样的看啊?” ( 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的看) 师:“从打量,咧开嘴笑,都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怎么样啊?”

《小摄影师》教材解析

《小摄影师》教材解析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秘书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位摄影师。”“是个小男孩吗?”高尔基问。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挂念着那个少先队员。再如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和惊喜。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三、教学建议 1.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6小摄影师教案

6 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 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 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 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 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前置性作业: 1、学生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2、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学课时两课时 6、《小摄影师》自主学习记录卡 一、读一读。 摄影明媚鞠躬胶卷秘书吩咐高尔基杂志社

二、写一写。把课文的生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三、查一查。 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四、问一问。 读了课文,你有不懂的问题吗?写在下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组内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小摄影师》教学建议

《小摄影师》教学建议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1、课外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摄、社”、“躬”。注意不要将“摄”读成nie。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图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联系生活经验识字,结合身体动作学习“鞠、躬”;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眉──媚、弓──躬、必──秘、交──胶、土──社。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基、备、卷”为“上大下小” 的上下结构,“突、弄、杂” 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辆”时,要注意“车”作为偏旁时笔顺的变化,其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或“竖”。3、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两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⑴一个纸团飞进高尔基的窗口,要求给他照相。这种方式虽然是不正规的,不礼貌的,但是高尔基没有因此生气、拒绝孩子的请求,说明他理解、爱护孩子。⑵在小男孩拍照之前,高尔基听从他的“吩咐”,而且还等了“很久很久”,开始照相时,“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所有这些细节都反映出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特别是“很久很久”,表明在这样长的时间内高尔基没有厌烦,反映了他对孩子怀有极大的耐心。⑶孩子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后,高尔基问“你怎么了”,这不仅反映出他对孩子的突然表现迷惑不解,更有一种关心在里面。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要温和亲切,语调要舒缓轻柔。⑷当孩子把“胶卷忘在家里了”的事告诉高尔基后,“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这个“赶紧”,表明他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切之情。 ⑸当孩子跑出房间后,高尔基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这反映出他主动帮助男孩的一片爱心。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大声喊道”“孩子,回来”呢?它反映出高尔基想帮助孩子,但又担心孩子听不见的急切心情。⑹高尔基最后对秘书说:“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要抓住“很忙”和“一定”两个关键词语。从中可见高尔基对媒体宣传自己并不关心,相反,对于这个少先队员却非常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尔基关怀下一代、爱护下一代的崇高品质。针对那个男孩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⑴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⑵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⑶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⑷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⑸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4、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如“明媚”,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明媚”在这里形容的是早晨的阳光,联系生活中对早晨阳光的观察,可以知道它指的是明亮,结合语境,“明媚”还带有感情色彩。5、要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

6.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6.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课题6. 小摄影师设计者范玲玲指导者阙爱红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精读 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名人,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生在高尔基和小男孩之间的这件小事,围绕查找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这条线去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伟人的不平凡之处。同时,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 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读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 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 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三种对话形式及标点的用法。

课前准备高尔基的相关名言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 基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 高尔基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 基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 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 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 人 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 3. 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2 个。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6 小摄影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6—10课)主备人:李彩霞 6 小摄影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和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和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