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故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通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变化。对此,“我”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

参考答案:

课文写了故乡景的变化和人的变化。

景的变化:记忆中的故乡,是“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五彩、神异、明亮、鲜活;现实中的故乡,是“苍黄的天底”“萧索的荒村”“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一片衰败、荒凉、死寂。

对此,“我”的心情是悲凉的。故乡的变化,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旧中国农村残暴践踏的缩影。

故乡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上。

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捉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几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杨二嫂:二十几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年轻漂亮、安分守己,端庄文静,“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几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进行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搬弄是非,诬蔑闰土偷碗碟。

“我”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

二、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之间讨论。

参考答案: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由于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厚障壁”是生活中近乎“合理”地存在着的,

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等级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三、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点拨:

描写环境的语句:“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该句描写远望故乡的景象,营造出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氛围,衬托了“我”心情的悲凉,为全篇定下沉郁悲凉的感情基调。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该句描写走进故乡看到的景象,营造出凋敝、寂寥的氛围,与上文远望故乡所见的景象相呼应,进一步烘托“我”内心的惆怅和悲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该句描写记忆中的故乡,色彩明快、艳丽,营造出富有浪漫气息的美好意境,与现实故乡的萧索、凋敝形成鲜明对比,为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出场做铺垫。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该句描写坐船离开故乡时的景象;苍茫暮色、深黛色的青山,营造出苍凉的氛围;既表现出“我”对故乡的无限依恋,又烘托了“我”悲伤、惆怅的心境。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该句重现记忆中的故乡景象,所营造的梦幻般的美丽意境,是“我”美好憧憬的象征。在行文结构上照应了开头,并为引出关于“希望”与“路”的富有哲理的结句做铺垫。

四、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1.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

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参考答案:

“高墙”是比喻,指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此句充满了哲理意味。儿时对故乡的美好记忆已被残酷的现实打得粉碎。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的贪婪市侩,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永别故土、漂泊异乡的孤苦,使“我”陷入“非常气闷”而又“非常的悲哀”的心境之中。影像的模糊意味着“我”对故乡和故乡人的现状感到失望、悲哀。

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勤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勤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参考答案:

三个“辛苦”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我”的生活:四处奔波忙碌,为谋生而饱尝艰辛、痛苦;闰土的生活:辛勤劳作、麻木不仁,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的折磨;别人的生活:挖空心思算计别人,处心积虑占便宜;“我”渴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幸福、和睦的“新”生活。

3.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形象生动,充满哲理。它告诉我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为之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的生活。该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给人鼓舞和信心。

五、文中说:“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发挥想象,续写宏儿和水生长大后见面的情景。300字左右。

示例:

时光飞逝,20多年过去了,我踏上了回乡的路。站在船头,想着就要见到他了,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有些期待,亦有些紧张。他……会像他父亲对待大伯一样对待我吗?曾经那个无忧无虑,单纯的他还在吗?怀着这样忐忑的心情,我踏上了故土。那个埋头苦干,又黑又瘦的人就是他吗?我一眨不眨地望着那个忙碌的身影,却又不敢有一步的唐突。“水生……”两个颤抖的字眼都喉管迸出。他转过身来,惶恐不安地看着我:“这位老爷,您是……”心顿时凉了一半,他不认识我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我是宏儿啊!”泪水就要跑出来了,我努力抑制着。“宏儿?”他一脸震惊,转而又化为狂喜。“宏儿。”他向我跑来,伸出手,却在快接近我时停了下来,收回手。尴尬的咳了俩下,低眉顺眼的说:“老爷,您回来了。”我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了看他的手,明白了什么。暗叹口气,上前握住他的手:“水生,我回来了。”他仿佛受了极大的惊吓似的,忙挣扎着要把手收回去,无奈我不松手,他看了看我,放弃了挣扎。晚风吹拂在脸上,本应十分温暖,却不知为何带了些许冷意。我看着水生:“水生,我们……”“老爷,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水生叹口气。我望向大海,是啊,再也回不去了……

苏教版-语文-高一 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想北平附答案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想北平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廿.七岁( ) 黏.合( ) 浸. 在( ) 辜.负( ) 匀.调( ) 茉. 莉( ) 翩.翩( ) 韭.菜( ) 海棠. ( ) 菜圃. ( ) (2)多音字 ????? 什刹.海( )刹. 车( ) ????? 胡同.( )相同.( ) ????? 便.宜( )方便.( ) ????? 省.钱( )省.亲( ) 2.辨别下列各组形似字并组词。 ????? 躲( )垛( ) 跺( ) ????? 健( )键( )毽( ) ????? 喘( )湍( ) 揣( ) ????? 翩( )蹁( )蝙( ) ????? 蝶( )牒( ) 碟( ) 3.辨析下列近义词,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布置 部署 ①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今日下午,全省各考点已全部______完毕,准备迎接7日开考的高考。 ②与此同时,美军将加强在关岛的军事______,很可能会增派一支航母战斗群驻守在关岛或夏威夷。 (2)完全 完整 ①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了独立的比较______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②表面上看,过度消费似乎______是个人行为,但扩大开来看,则会演变为一种社会群

体行为,从而会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3)情形情势 ①在旅游活动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______时,导游人员在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可以调整或者变更旅游线路,同时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②在当前甲流疫情日益严峻的______下,接种甲流疫苗是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4.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______,字______,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__________”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老张的哲学》,中篇小说《月牙儿》、__________,话剧《龙须沟》、______________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1.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说“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一、三段中四次说到爱北平,但又“说不出”,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 3.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种收尾方式好在哪里?

有机化学(徐寿昌主编)十四章以后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 β— 二羰基化合物 1、(1)2,2 -二甲基丙二酸 (2)2-乙基-3-丁酮酸乙酯 (3)2-氧代环己烷甲酸甲酯 (4)甲酰氯基乙酸 (5)3-丁酮酸(乙酰乙酸) 2、(1)环戊酮 (2)CH 3COCH 2CH 2CH 2COOH (3)CH 3CH 2CH 2COOH 3、(1)加FeCl 3/H 2O CH 3COCH(CH 3)COOC 2H 5 有颜色反应. (2)加FeCl 3/H 2O CH 3COCH 2COOH 有颜色反应. 4、(1)互变异构 (2)共振异构 (3)互变异构 5、 (1)(2) CH 3CH 2C CHCOOC 2H 5 3 O C 2H 5OH ++ C 2H 5OH COCH (CH 3)COOC 2H 5 (3) (5) CHCOOC 2H 5 2H 5C H 3C 2H 5OH CHO O + + C 2H 5OH (4) C 2H 5OH C H 2C O H 2C C H C OOC 2H 5 C H 2 C H 2 + (1) CH O CH O CH O ; 6、 (2) C 2H 5ONa , CH 3CH(Br)COOC 2H 5 , CH 3COCH 2CH(CH 3)COOC 2H 5 (3) HOCH 2CH 2OH / 干HCl , CH 3COCH 2C(OH)(C 6H 5)2 (4) NaCH (COOC 2H 5)22 (C 2H 5OCO)2C CH 2CH 2COCH 3 CH 2 HOOC CH CH 2CH 2COCH 3 O O C 6H 5CH 2 CH 3 CH 2 HOOC CH CH 2CH 2CH(OH )CH 3 , ,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练习题及答案一 一、读一读,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在烟波浩渺(miǎo mǎo)的海边,我们点起篝(gòu gōu)火。听着海浪声,看着火光闪动,一种激动在心底萌(méng míng)发。抬头望去,那澄(dèng chéng)澈(chè cè)的月光是如此的温柔。 (2)那位耄(māo mào)耋(dié dé)老人,一个人住在乡下。夏天,他的小院儿充满绿色,各色花朵点缀(zuìzhuì)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二、给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意思不变。 (1)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 (2)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3)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三、把词语和相关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烟波浩渺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乐此不疲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四、在括号里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一()明月一()知了几()土山 五、把下列句子加粗的部分换成恰当的四字词语,意思不变。 1.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亮的光辉充满四周,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2.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开家乡到外地,漂泊天涯。() 3.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蓝而广阔无际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参考答案 一、 (1)miǎo gōu méng chéng chè (2)mào diézhuì 二、 (1)陪衬(衬托)不可胜数(不可计数) (2)大概(可能) (3)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巍峨雄奇: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而雄伟。 四、

(现代文阅读题)故乡的沉沦阅读答案

故乡的沉沦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成都七中高一上语文期中测试题试卷

南开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Ⅰ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燥.(cào)踱.步(duó)隽.永(juàn)蓊.蓊郁郁(wěng) B.恪.守(kè)熨.帖(yù)山脊.(jǐ)亘.古不变(gèn) C.做窠.(kē)休憩.(qì)猝.然(cù)一模.一样(mó) D.倔.强(jué)拙.劣(zhuō)煤屑.(xuè)窸窸窣.窣(sū)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渺茫树阴座落游目骋怀 B.融解告诫安详化为乌有 C.寥廓斑斓叫嚣欢呼鹊跃 D.绚烂缥缈狼藉竞相生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勤奋与天才休戚相关 ....,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浇灌出来的天才。 B.九寨沟的风光,在电视里看看,已经是很美的了,但如果你能设身处地 ....,那美的感受,绝不是看电视时能领略到的。 C.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 ....的地步。D.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但如果没有全国各族 人民的共同奋斗,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B.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吉隆坡与东盟首脑会谈时,各国首脑都表达了对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到“政冷经冷”的担忧。 C.这所学校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富有古代建筑特色的建筑和现代化建筑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校园建筑风貌。 D.作文评分受到阅卷老师情绪的影响,分数在统计时出差错,这些在高考阅卷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将会通过网上阅卷的方式得到较好的解决。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子,原名查海生,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凭着自己辉煌的才华和敏锐的直觉,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戏剧和论文,并在

第十四章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习题十四 14-1 试说明时序逻辑电路有什么特点?它和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 答: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电路在某一时刻稳定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而且还依赖于该电路过去的状态,换句话说,该电路具有记忆功能。它与组合逻辑电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时序电路的记忆功能。时序电路通常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记忆电路两部分组成。 14-2 有一个专用通讯系统(同步时序电路),若在输入线x 上连续出现三个“1”信号,则在输出线Y 上出现一个“1”信号予以标记,对于其它输入序列,输出均为“0”,作状态图和状态转移真值表。 解:该电路要求设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所以状态的改变是在同步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进行状态转换。 功能要求:在输入端连续输入三个“1”信号时,输出端输出“1”,否则输出端输出“0”。对功能进行描述为:假设初始状态为00,当接到输入信号为“1”时,用状态01表示已经输入一个“1”的状态01,否则,回到初始状态00;若在01状态又接到一个“1”信号,将该状态记为11,状态11说明已经连续收到两个“1”;在11状态,无论下一个输入是“1”还是“0”,都回到00状态,只是在接收到“1”时(说明连续收到三个“1”,然后将状态置于初始状态,准备对下一次检测作好准备)输出“1”,否则输出“0”。因此,至少需要三个状态来描述功能要求(由此可知,需要两个触发器来描述三个不同状态)。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作出电路的状态图如下: 14-3 分析题图14-1所示时序电路的逻辑功能,并给出时序图。 解:该题是将J K 触发器转换为D 触发器,根据D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得: D Q D Q D Q K Q J Q n n n n n =+=+=+1 其次注意到JK 触发器是下降沿触发,所以时序图如图所示。 状态转移真值表 次态/输出( Q 2n +1Q 1n +1/Y ) 现态Q 2n Q 1n x =0 x =1 0 0 0 1 1 1 00/0 00/0 00/0 01/0 10/0 00/1 1 0 偏离状态 CP D D 题图14-1习题14-3电路图 CP D Q n 习题14-3的时序图

故乡的榕树练习题及答案

《故乡的榕树》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蓊郁(wěng)庇荫(yīn)镌刻(juān)皮癣(xuǎn) B.摇曳(yì)粗犷(kuàng)脸颊(jiá)祈求(qí) C.嬉戏(xī)虔诚(qián)黝黑(yǒu)恬静(tián) D.鬈曲(quán)凉飕飕(shōu)未泯(mìn)魁梧(kuí) 2.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迷蒙赏心悦目童心未泯毛茸茸B.矇眬攸然自得飘泼大雨乌溜溜 C.搁浅安然无恙苍虬多筋黑黝黝D.笼罩战战兢兢唠唠叨叨凉飕飕 3.依次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绿云。 ②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的风中晃动如耳坠。 ③他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的红晕。 ④那()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 A.团团袅袅淡淡汩汩B.朵朵柔柔淡淡哗哗 C.朵朵袅袅浅浅汩汩D.团团柔柔浅浅哗哗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一代名臣,诸葛亮和衷共济,鞠躬尽瘁,赢得了后世广泛的敬仰。 B.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C.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D.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5.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B大熊猫受到病饿威胁,当地群众对遇到的病饿熊猫喂食、治疗,减少了死亡率。 C.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D.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否有理想追求、是否刻苦勤奋,还取决于他是否持之以恒,拼搏到底。 6.作者不以《故乡的怀念》或《忆故乡》为题,而以《故乡的榕树》为题。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有哪几项?将它们的序号填入括号:() A.从标题的艺术性看,现题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鲜感,更能吸引读者。 B.从标题的合理性看,“故乡的榕树”是名词性偏正结构,又是五个音节,读起来琅琅上口。 C.从内容上看,课文写的是故乡的两棵大榕树,榕树边的景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因此,用“故乡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D.从选材方面看,故乡可回忆的东西太多了,一篇短文把什么都写进去不仅不可能,也过于繁杂。从眼前榕树下的“小小的儿童世界”生发联想,引出幼时的故乡榕树,再围绕榕树展开笔墨,确定取舍和详略。这样容易做到“形散神聚”。 E.从结构上看,如果不用现在的题目,而用“故乡的怀念”或“记故乡”为题,那就无法像现在这样运用插叙进行同忆,因此使用现题正是为了总体结构的需要。 F.从表情达意上看,寄情于物,在故乡榕树上灌注着作者浓烈的情感,对榕树的描写、抒情充满了柔情蜜意,字字蕴真情,句句含深意,比起泛泛地写故乡,显得更集中,情感也更强烈而亲切。 7.熟读课文后选填词语,使切合情境。 ①、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A.轧B.挤C.躺D.卧)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A.宁静B.平静C.恬静D.寂静)的气氛中,用(A.心灵B.心思C.心曲D.心扉)与天上微笑的星星(A.示意B.对话C.交换D.交流)。

谁的故乡不沉沦(定稿)

谁的故乡不沉沦(定稿) 耿立 一 一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被拆迁房子的瓦砾上跌坐,茫然吃着午饭,只是一个馒头和一棵大葱,那模样是我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的父兄,这是一副为“农村上楼”而配发的照片,看到这个片子,看到一片狼藉,像是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一点点坍塌一点点沦陷,真的有点出离愤怒。 多少乡村在哭泣!多少乡村被连根拔起,乡村成了一种空间漂浮。我看到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我对某些举止向来是不惮于恶意来揣测的,不错,乡村是需要引导的,农民是需要引导的,但一夜之间,从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种出了高楼,这是农民的狭隘所到达不了的,在农民没有意愿的情形下,是否有的人对土地别有图谋?城市化是人的市民化,而不是土地的城市化楼房化。 农民被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我想镰刀碰到谷穗是呜咽,谷子倒下时也是呜咽,推土机的巨响脚手架的巨响龙门吊的巨响,他们听不到故乡的呜咽。农历没有了,节气没有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伦理被改造了。 古人有偃苗助长的话头,也有夜雨剪春韭的诗意,但乡村的消失证明着一种东西,故乡的脆弱,美的危险,土地不再为农人服务,土地开始为GTP服务;没有了故乡的人是无根的,离开了地气的脚步注定是走不稳踉踉跄跄的。 有一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有个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楞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你离开了那空间那地址,你离不开那里蒸腾的气场,那里的细节,虽然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隔阻,但“任它草堆也好,破窑也好,你儿时放摇篮的地方,便是你死后最好的葬身之所.”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

故乡的胡同 阅读训练及答案

故乡的胡同史铁生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我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拓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地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它用。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 1.“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句中的“可能是一回事”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一句话的含意? 3.作者说“胡同给我带来了阳光与温情,也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忧郁”,这“阳光与温情”“难以抹去的忧郁”指的是哪些事情?请概括回答。 4.文章结尾,作者把自己设想成一只俯瞰胡同的鸟儿,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 随着我的长大,我走过的熟悉的胡同越来越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大;反过来也可以说不断漫展的胡同见证了我的生命、我的成长。所以也可以说“可能是一回事”。2. (1)胡同记载了我的全部生命,每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情。(2)说“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为了强调胡同在“我”生命中的重要地位。3. (1)

大学物理第十四章习题解答和评分标准

第十四章光学习题及解答和评分标准 1.题号: 分值:10分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 nm 的纳灯作光源,屏幕距双缝的距离d’=800 nm ,问:(1)当双缝间距1mm 时,两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是多少(2)假设双缝间距10 mm ,两相邻明条纹中心间距又是多少 解答及评分标准: (1) d =1 mm 时mm d d x 47.0'== ?λ (5分) (2) d =10 mm 时mm d d x 047.0'== ?λ (5分) 2.题号: 分值:10分 洛埃镜干涉如图所示光源波长m 7102.7-?=λ, 试求镜的右边缘到第一条明纹的距离。 解答及评分标准: λd d x '21?= ? (6分) m m x 57105.4102.722.0302021--?=???+?=?∴(4分) 3.题号:3 分值:10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用波长=的单色光照射,屏幕距双缝的距离d’=300 mm ,测得中央明纹两恻的两个第五级明纹的间距为, 求两缝间的距离。 解答及评分标准: λd d x '= ? (4 分)

mm N x 22.110 2.122.12==?=?Θ (4分) mm x d d 134.01022.1101.54610300'3 9 3=????=?=∴---λ (2分) 4. 题号: 分值:10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的距离,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 屏与缝之间的距离为,测得中央明纹两恻的两个第五级暗纹的间距为, 求所用光的波长。 解答及评分标准: λd d x '= ? (4分) 531.29 78.2278.22==?=?N x Θ (4分) nm d xd 8.6321020.130.0531.2'3=??=?=∴λ (2分) 5.题号: 分值:10分 单色光照射到相距为的双缝上,双缝与屏幕的垂直距离为1m ,求:(1)从第一级明纹到同侧的第四级明纹间的距离为,求单色光的波长;(2)若入射光的波长为600nm ,求相邻两明纹间的距离。 解答及评分标准: (1)λ)(141414k k d d x x x -'=-=?; (4分) nm k k d x d 5001 414=-'?=∴λ (3分) (2)nm d d x 0.3='= ?λ (3分) 6. 题号: 分值:10分 用一束8.632=λnm 激光垂直照射一双缝, 在缝后处的墙上观察到中央明纹和第一级明纹的间隔为14cm. 求(1)两缝的间距;(2)在中央明纹以上还能看到几条明纹

故乡练习题及答案

[自主测评]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黛.色()(2)寓.所()(3)嗤.笑() (4)獾.猪()(5)愕.然()(6)惘.然() (7)阴晦.()(8)瑟.索() 答案:略 2.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__________(萧条萧索萧疏)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__________(隐瞒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__________(凄惨凄楚凄凉)。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__________(涌流淌说)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答案:(1)萧索(2)藏(3)凄凉(4)涌 3.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②“阿呀阿呀,真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我认为______句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杨二嫂认为我在外发了,听说我搬家,要拿走我的木器,被我拒绝后,她便认为我是愈有钱,愈不肯放松(这两句话强调的重点不一样,①句强调的是有钱之后才吝啬,②句强调因一贯吝啬才有钱。)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语段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到文末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4.结合全文,分析“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 ...了”一句加点词语“这地步”所指的内容是什么?这个词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这地步”指代“我”与闰土的关系,不仅失去了儿时的亲密友情,而且两个人彼此不能够了解、相通。“这地步”正是“我”的一种极大的感慨,因为这感慨,“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农民命运的悲惨、生活的极度穷困,看到了封建势力对像闰土一般的农民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双重摧残。(“这地步”是指我与闰土的隔绝。因为在闰土的意识中,儿时的友伴已成了老爷和奴仆的关系。) 5.找出这段文字中的景物描写,并说说它的作用。 答案:景物描写“眼前……金黄的圆月”作用: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再现儿时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是对儿时纯真、自然、活泼生活的留恋,渴望人与人之间能建立纯真的关系,而不再是愚昧、落后、贫穷生活的轮回。(同学们可参阅“技巧鉴赏”的分析。) 6.选文中与“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属于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社会环境交代了时代背景,交代了闰土变化的原因正是社会多方面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7.“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一句中“新的生活”具体指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指没有剥削压迫,平等自由,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新的生活”要结合全文来理解含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附答案

全国200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附答案 (2010-04-15 21:59:10) 转载 分类:自学考试 标签: 现代文学史 自考 答案 历年真题 教育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陈子褒 2.“五卅”运动前后至1927年,新文学的重要作家发表了很多探讨革命文学的文章,其中《论无产阶级艺术》一文的作者是( D ) A.鲁迅 B.郁达夫 C.郭沫若 D.茅盾 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于( A ) A.1930年 B.1932年 C.1936年 D.1942年 4.论语派是( A ) A.散文流派 B.诗歌流派 C.小说流派 D.研究《论语》的学派 5.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上,胡秋原曾经属于( ) A.学衡派 B.战国策派 C.“自由人” D.“第三种人” 6.鲁迅的《文化偏至论》收于其杂文集( ) A.《热风》 B.《南腔北调集》 C.《坟》 D.《华盖集》 7.鲁迅的《故事新编》收历史小说( B ) A.6篇 B.8篇 C.11篇 D.15篇 8.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 A ) A.他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 B.他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 C.他对“人的文学”的倡导 D.他对“平民文学”的倡导 9.就思想内容与气魄来说,可以称为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的是( B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恢复》 C.蒋光慈的《哀中国》 D.殷夫的《孩儿塔》

《故乡的胡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 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 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 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 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 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 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拉倒。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

《审计学》14-15章课后习题(带答案)

2015-2016-2《审计学》(14-15章)课后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27-30) 27.核算误差企业对经济业务实行了不正确的会计核算而产生的误差 28.重分类误差企业因为未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编制财务报表而引起的误差 29.试算平衡表是定期加计分类账各账户的借贷发生余额的合计数,以检查借贷方是否平衡,账户记录有无错误的一种表式。 30.审计报告指审计人员跟具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被审计事项得出审计记录,提出审计意见与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 二、单项选择题(165-195) 165.“广泛性”是用以说明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下列各项中,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具有广泛性的情形不包括()。 A.不限于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 B.错报金额已经超过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C.虽然仅对财务报表的特定要素、账户或项目产生影响,但这些要素、账户或项目是或可能是财务报表的主要组成部分 D.当与披露相关时,产生的影响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166.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认为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则注册会计师应该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是()。 A.无保留意见 B.无法表示意见 C.否定意见 D.保留意见 167.以下关于强调事项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增加强调事项段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B.强调事项段可以提及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和未披露的信息 C.增加强调事项段的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很重要 D.强调事项段应该紧接在审计意见段之后 168.下列情形中,会导致无法表示意见的是()。 A.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但是影响并不广泛 B.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并且影响广泛 C.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是影响并不广泛 D.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且影响广泛 169.审计报告的标题统一为()。 A.审计报告 B. XX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 C.独立审计报告 D.外部审计报告 170.甲注册会计师负责A上市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如果甲注册会计师拟出具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甲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的意见段时,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我们认为,A公司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A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2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故乡测试题附答案

《故乡》测试题 .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⑴鲁迅是为大的家、家、家。原名,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著有小说集《》、《》和《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多部著作。《故乡》选自《》。 ⑵本文大量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文中主要的对比有五处: 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日益悲惨的命运; 的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 的对比,反映出闰土淳朴善良的个性; 的对比,的对比,反映出每况愈下的农村经济; 的对比,的对比,反映“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⑶小说是以塑造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的描写反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文字形式。它按照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 及。《故乡》应属于短篇小说,因为它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 ⑷小说的三要素是:、、。其中,又是主要因素。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竞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___而生活,也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在“□”内填上标点符号。 2.在“____”线上填写词语。 3.给加点的字注音: A.潺潺B.隔膜 4.解释词语: A.隔膜: B.隔绝: 5.“我想”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有几点? 6.“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 8.最后一句话的成分怎样分析?请用符号分析。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二)、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中的“我”指() A.主要人物B.线索人物C.鲁迅D.暗衬人物 2.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忽然害怕起来了? 3.“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一句中“切近”“茫远”包含着什么意思?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A.希望有没有都可以B.希望没有用C.希望在黑暗社会不以实现D.不能空有希望5.“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①这句话中“这”指的是() A.希望B.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C.生活道路D.故乡美好景象

(部编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过关检测题(有参考答案)

期中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辈.(xíng)龟.裂(jūn)垂髫.(tiáo)篆.章(zhuàn) B.俨.然(yǎn)枸杞.(qǐ)褶.皱(zhe.)冗.杂(rǒng) C.怠.慢(dài)家眷.(juàn)欺侮.(wǔ)哺.乳(bǔ) D.寤寐.(mèi)缄.默(jiān)斡.旋(wò)壬戌.(w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蓦然皎洁羁绊消声匿迹 B.严峻震撼怡然难以置信 C.衣襟晦暗翩然顾名思义 D.浓稠山麓搁置清风徐来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然而,大漠的风景有时候也让人叹为观止 ....,沙漠里面可不一定只有黄沙,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迷人的十大沙漠究竟是哪些吧 B.他从小就在外面闯荡,所以对人情世故 ....很是练达 C.舞台上,某知名演员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 D.年轻人还是谦虚一点,如果目空一切 ....,必然会令人反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B.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 D.近日,本市北运河畔桃花堤上的桃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众多游人驻足观赏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屈原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B.不是每条江流都能人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养生功效。 D.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阿发”是鲁迅作品集《朝花夕拾》中《社戏》里的人物 B.《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 C.《灯笼》中提到的《司马懿摆山》中的人物司马懿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D.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有强调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7.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芳草鲜美,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