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噪功放(技术参数)

低噪功放(技术参数)

低噪功放(技术参数)
低噪功放(技术参数)

低噪功放一体化模块

产品包含了2G频段(CDMA450、CDMA800、GSM、GSM-R、DCS、PCS)、3G频段(TD-SCDMA、WCDMA、CDMA2000)、WLAN、集群通信(TETRA、iDEN、GoTa)以及小灵通PHS频段,输出功率0.5W(27dBm)至8W(39dBm)可选。

产品特点:

◇结构紧凑,体积小

◇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采用LDMOS功率放大器,低功耗、高线性度、三阶互调好

◇噪声系数小

◇具有功率、回波损耗、温度及故障检测

◇具有ATT和ALC控制功能

◇极低的放大链路时延

◇多样的监控接口,I2C/UART/RS485/RS232或按客户要求

◇产品系列全,具有完善的功率等级,满足不同的系统要求

技术参数:

最大输出功率(dBm)27~39

增益(dB)20~60

增益调整范围(dB)≥30

噪声系数≤1.0

电压驻波比≤1.3

电源要求DC27V±20%

监控量功率指示、驻波指示、温度指示、增益调整、故障告警等

工作温度(℃)-40~+55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50000

(H)

功放系列

900MHz GSM功放系列输出功率从1W—40W。功放的各项指标主体如下。另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技术参数(移动)

1 频率885-909MHz/930-954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5 输入/输出驻波比≤1.4

0.1W——40W可选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信

号)

7 带内波动±0.7dB

8 最大输入功率0dBm

9 输出交调特性≤-36dBc—≤-60dBc可选

10 噪声系数≤12dB

11 工作电压DC+27V(+22v-+29V)

12 工作电流0.5A—8.0A(+27V)

13 工作温度-25℃至+65℃

14 湿度95%

15 输入输出阻抗50Ω

16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

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技术参数(联通)

1 频率909-915MHz/954-960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5 输入/输出驻波比≤1.4

0.1W——40W可选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

信号)

7 带内波动±0.7dB

8 最大输入功率0dBm

9 输出交调特性≤-36dBc—≤-60dBc可选

10 噪声系数≤12dB

11 工作电压DC+27V(+22v~+29V)

12 工作电流0.5A—8.0A(+27V)

13 工作温度-25℃至+65℃

14 湿度95%

15 输入输出阻抗50Ω

16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

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DCS(上行、下行)线性功率放大器

1 工作频率1710-1734/1805-1829—1745-1755/1840-1850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5 输入/输出驻波比≤1.4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信

号)0.1W——30W可选

7 带内波动±0.8dB

8 最大输入功率0dBm

9 输出交调特性≤-36dBc—≤-55dBc可选

10 工作电压DC+27V(+22V~+29V)

11 工作电流0.5A—8.0A(+27V)

12 工作温度-25℃至+65℃

13 湿度95%

14 输入输出阻抗50欧姆

15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800MHz CDMA功放系列

800MHz CDMA功放系列输出功率从1W—30W。功放的各项指标主体如下。另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1 频率825-835MHz/870-880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5 输入/输出驻波比≤1.4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信

号)

0.1W——30W可选

7 带内波动±0.5dB

≤-45dBc/30KHz@±750KHz

8 邻道功率比(ACPR)

≤-60dBc/30KHz@±1.98MHz

9 最大输入功率0dBm

10 输出交调特性≤-15dBm

11 工作电压DC+27V(+22v至+29V)

12 工作电流0.5A—6.5A(+27V)

13 工作温度-25℃至+65℃

14 湿度95%

16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

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450MHz CDMA直放站功放系列

400MHz CDMA功放系列输出功率从1W—30W。功放的各项指标主体如下。另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1 频率463-467.5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5 输入/输出驻波比≤1.4

0.1W——30W可选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信

号)

7 带内波动±0.5dB

≤-45dBc/30KHz@±750KHz

8 邻道功率比(ACPR)

≤-60dBc/30KHz@±1.98MHz

9 最大输入功率0dBm

10 输出交调特性≤-15dBm

11 工作电压DC+27V(+22v至+29V)

12 工作电流0.5A—6.5A(+27V)

13 工作温度-25℃至+65℃

14 湿度95%

15 输入输出阻抗50Ω

16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

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1900MHz CDMA功放系列

1900MHz CDMA功放系列输出功率从1W—30W。功放的各项指标主体如下。另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1 频率1985-1990MHz

2 增益40dB—60dB(可选)

3 ATT调节范围31dB

4 ALC控制范围≥20dB

6 输出功率(测试信号为单一的CW信

号)

0.1W——30W可选

7 带内波动±0.5dB

≤-45dBc/30KHz@±750KHz

8 邻道功率比(ACPR)

≤-60dBc/30KHz@±1.98MHz

9 最大输入功率0dBm

10 输出交调特性≤-15dBm

11 工作电压DC+27V(+22v~+29V)

12 工作电流0.5A—6.5A(+27V)

13 工作温度-25℃~+65℃

14 湿度95%

15 输入输出阻抗50Ω

16 保护功能过温度、过功率、过驻波保护具有ALC、

ATT功能

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WCDMA功放系列

W CDMA功放系列输出功率从1W—30W。功放的各项指标主体如下。另可根据客户不同要求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1 工作频段2110MHz~2170MHz

2 输出功率(ALC )≥ 42 ± 0.5dBm(可调) 单载波WCDMA系统(Test model 1 ,64 channel )

3 增益40dB—60dB(可选)

4 增益平坦度± 0.

5 dB( 整个带宽2110MHz~2170MHz)

5 增益随温度变化± 2 dB (-40℃~ +80℃)± 1 dB (-20℃~ +80℃)

6 增益调节范围≥ 25dB (1dB 步进)

0~20dB :≤ 1 dB

7 增益调节误差:

≥ 20dB :≤ 1.5 dB

8 输出保护隔离器

9 谐波≤-45dBc @2 nd ;≤-60dBc @3 rd ≤;-60dBc @ Out of band

10 输入输出驻波比≤ 1.4

11 ACPR(ACLR)@42dBm ≤ -50 dBc @ ± 5MHZ BW3.84MHZ (Test model 1 ,64 channel peak/avg 8dB )≤ -60 dBc @ ± 10MHZ BW3.84MHZ (Test model 1 ,64 channel )

12 杂散满足WCDMA3GPP TS25.106 ( Test model 1 ,64 channe peak/avg 8dB)

13 工作电压DC28V(27V—29V)

14 工作电流≤ 5.6A

15 工作环境-25 ℃~ +65 ℃(存储温度-40℃~ +85℃)注:监控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定义

6低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实验 实验室名称 模电实验室 实验 名称 低频功率放大器 同组 同学 指导 老师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OTL 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7-1所示为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 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 2、T 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 和PNP 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 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 图7-1 OTL 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 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 C1由电位器R W1进行调节。I 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 W2及二极管

D , 给T 2、T 3提供偏压。调节R W2,可以使T 2、T 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 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 的电位CC A U 21 U =,可以 通过调节R W1来实现,又由于R W1的一端接在A 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 i 时,经T 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 2、T 3的基极,u i 的负半周使T 2管导通(T 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 L ,同时向电容C 0充电,在u i 的正半周,T 3导通(T 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 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 L 放电,这样在R L 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 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OTL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 0m 理想情况下,L 2CC om R U 81P =,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 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 求得实际的L 2 O om R U P =。 2、 效率η 100%P P ηE om = P E —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ηmax = 78.5%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 dC , 从而求得P E =U CC ·I dC ,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3、 频率响应 详见实验二有关部分内容 4、 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 i 之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 直流电源 5、 直流电压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6、 直流毫安表

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联合用药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当可产生相互拮抗或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来降低异位起搏点的活动性,降低除极化组织的传导性、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药物治疗主要是为预防和逆转心律失常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悸、濒死感、脑缺血及猝死等。因此,不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尽量不用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1.1钠通道阻滞药(Ⅰ类)通过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APD)0相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对Ca2+、K+的通透性,此外,也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 1.2β-受体阻滞药(Ⅱ类)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导致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减慢,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此外,也可降低APD0相的上升速率,从而减慢心脏的传导性。 1.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抑制钾通道,降低钾电流,延长心肌细胞APD时程及快反应细胞的ERP,但对心肌细胞APD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 1.4钙通道阻滞药(Ⅳ类)抑制L-型钙电流,提高APD的阈值,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性。 2常用药物分析 2.1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1.1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前的准备及预防复发,可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室性期前收缩。ⅠA类药。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金鸡纳反应;心血管方面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特异反应为呼吸困难,发绀等,与剂量无关;②服药期间检查:血压、心电图、血钾浓度、血小板计数等;③小剂量奎尼丁可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且可使不良反应减少;④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易发生地高辛中毒,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⑤避免夜间给药;⑥静脉注射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有较大的危险性[1]。 2.1.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蒲氏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及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ⅠB类药。注意事项:老年人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功不良、心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开始用时应减量,最好不应超过常用剂量的1/2~2/3,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倦怠、嗜睡、恶心、肌肉颤动、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大剂量可致严重窦缓、传导阻滞、惊厥及心脏停搏,意识丧失。过敏反应可致皮疹、水肿及呼吸停止。肝、肾功能障碍,肝血流量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 2.1.3苯妥英钠作用于利多卡因相似,尚有抑制钙离子内流的作用。用于洋地黄毒苷引起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对利多卡因无效的心律失常。ⅠB类药。注意事项:苯妥英钠针剂有强碱性,宜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不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眼球震颤、精神异常,静脉注射

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功率放大器的技术指标: 1) 输出功率:1额定输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谐波失真系数和一定频率范围下所测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2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负载上,功率放大器在规定的谐波失真系数时,采用1000Hz 的正弦波检测信号所得到的连续最大的输出功率。业余条件下,功率放大器的额定输出功率可以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额定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0.8 额定输出功率=峰值功率×0.5 2) 放大增益:也为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电压增益是指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比,电流增益是指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之比,功率增益是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3) 频率响应:反应了功率放大器对各种频率信号放大的情况。品质较高的功率放大器能够重放频率较宽的信号。一般的放大器频率响应均应在20Hz~20KHz 4) 信噪比:是指信号电平与噪声电平的比率,用S/N表示。S为信号电平,N为噪声电平。信噪比越高噪声越低。 5) 失真:是指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在几何形态上发生了变化。 其主要有:1谐波失真: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而产生的,会使声音走调。 2互调失真:是由各个频率信号之间相互调制而产生的,会使声音尖刺、混浊。 3相位失真:是由于放大器对于不同频率产生的相移不均而产生的。 4瞬态失真:会使声音变抖动、不清晰。 5交越失真:会使重放声产生间歇感。 6) 动态范围:是指放大器的最高输出电压与无信号时的噪声之比。其表示了功率放大器的重放声的动态范围和对微弱信号的表现能力。其会受输出功率的影响。 7) 瞬态响应:是指放大器对脉冲信号(瞬时大信号)的跟随能力。从声音的重放角度来看,瞬态响应较好,重放时就会干净、利落。否则会含糊不清。一般用转换速率SR来表示。转换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信号电压的变化量,其单位是V/μs 。一般前置放大器的SR能够达到5V/μs就可以满足前置放大器的要求。一般功率放大器的SR能够达到50V/μs就可以达到高保真瞬态的要求。 8) 阻尼系数:是表示功率放大器的内阻的指标,它与扬声器的阻抗成正比,通常阻尼系数越大,扬声器的失真就越小。

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第4章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题】 4.2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教学目的】 1.会识读OTL、OCL功放电路的电路图。 2.理解OCL和OTL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产生交越失真原因、掌握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4.会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5.了解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重点】 1.OCL和OTL功放电路组成、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3.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4.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难点】 1.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2.OC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OT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教学参考学时】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4.2.1 OCL功率放大器 一、未设偏置电路的OCL功放电路 1.电路组成特点 (1)由一对特性参数基本相同,导电类型不同的功放管V1(NPN管)和V2(PNP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构成,如图4.2所示。 (2)电路输出端采用直 接耦合。 (3)电路采用双电源供 电。 (4)电路未设置偏置电 V c 路,静态时两功放管均处于截止状态,即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

2.电路工作原理 (1)静态时,由于V 1和V 2特性相同,供电电源对称,使功放管发射极到地的电压,即中点电位V A =0,功放管V 1、V 2均截止,电路中无功率损耗。 (2)当输入交流信号v i 为正半周期时, V 1正偏导通,V 2反偏截止, 信号经V 1管放大,V 1管集电极电流i c1流经负载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正半周,如图4.3(教材图4.6)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 4.2中箭头所示。 (3)当v i 为负半周时,V 1反偏截止,V 2正偏导通, 信 号经V 2管放大,V 2管集电极电流i c2流经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负半周,电流方向与正半周相反。 因此,在输入信号变化一个周期内,V 1、V 2交替半周导通,犹如一推一挽,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信号波形。 3.电路存在交越失真 (1)交越失真 输出波形在正、负半周的交替处产生失真称为交越失真,如图4.3所示。 (2)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 电路未设置偏置电路,功放管因静态电流为零,处于截止状态。在输入信号v i 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不能导通,造成两功放管在输出信号的正、负半周交接处 V c 交越 图

数字功放即PWM调制的D类功放,与模拟功放的主要

数字功放及其在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史锡亭 数字功放即脉冲调制的D类功放,与模拟功放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功放管处于开关工作状态。在数字功放出现以前,音频功率放大器最常用的为AB类功放,AB类功放保留了B类功放效率高的优点,同时由于使用小偏置电流而能实现较小的交越失真,在重放正弦波时理想效率高于70%。因为实际重放的声信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如AM收音、磁带能达到50dB,FM收音、CD远超过此值,从而导致模拟音频功放实际效率很低,功放级需要较大的散热片,限制了其在对散热及效率较高要求场合的使用。下图为AB类功放在重放正弦波时的最大效率,其中输出0dB为开始削波时 就像串在电源与输出间的一只可变电阻,控制输出,但同时自身也在消耗电能。数字功放的功放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当其饱和导通时两端压降很小,当然功耗也小;而截止时,漏电流极小,几乎不消耗功率。所以数字功放电源的利用率就特别高。 下图为A类、B 类和D类放大器输出级的功率效率比较。 其中:POWER EFFICIENCY功率效率; NORMALIZED LOAD POWER归一化负载功率; CLASS D AD199x MEASURED为AD199x D类放大器测量值; CLASS B IDEAL为B类放大器理想值; CLASS A IDEAL为A类放大器理想值。

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差异在中等功率水平处很大。这对于音频很重要,因为大音量音乐的长期平均功率水平要比达到P max的瞬时峰值水平低很多(为其1/5到1/20,取决于音乐类型)。对于音频功放,若认为PLOAD = 0.1 PLOADmax是一个合理的平均功率水平,按照这个功率水平评估D 类功放输出级的功耗是B类功放输出级的1/9,是A类功放输出级的1/107。 调制技术 如下图所示,其一为脉宽调制技术,即将音频信号转换为PWM数字音频信号,PWM信号的占空比与原音频信号的瞬时值相关,占空比50%表示音频信号瞬时值为0;另一种脉冲调制技术被称为脉冲密度调制技术(PDM),脉冲密度大的地方,表示电压高;稀的地方,电压就低。 音频PWM编码可以从两种途径获得,一是对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模数变换直接生成PWM数字音频。二是对其它编码的数字音频,如CD的PCM编码,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变换成PWM码。 数字功放的音量调节方法常用的有两种。简单方法就像传统模拟功放那样由电位器衰减模拟信号的输入幅度,实现音量衰减。这种方式数字信号的量化比特率得不到充分利用,小音量时信噪比下降,动态范围变小。而且也不能用于数字音频直接输入系统。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调节直流电源电压的方式来调节音量,以改变加到低通滤波器上的脉冲电压幅度来改变输出功率。这样量化比特率

D 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

D类放大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图原理为提高功放效率,以适应现代社会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D类功率放大器为核心,以单片机89C51和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进行控制及时数据的处理,实现了对音频信号的高效率放大。系统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大于1W,可实现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并增加了短路保护断电功能,输出噪声低。系统可对功率进行计算显示,具有4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 传统的音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有A类(甲类)、B类(乙类)和AB(甲乙类)。A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连续流过功率放大器件,它的优点是输出信号的失真比较小,缺点是输出信号的动态范围小、效率低,理想情况下其最高效率为50%.B类功率放大器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为50%,它的优点是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78.5%,但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增加噪声。AB类(甲乙类)功率放大器是以上两种放大器的结合,每个功率器件的导通时间在50%~100%之间,兼有甲类失真小和乙类效率高的特点,其工作效率介于二者之间。传统音频功率放大器效率偏低,体积偏大的缺点与音频功率放大高效、节能和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的矛盾,催生了D类(丁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出现和发展。本系统即采用D类功率放大实现,并用单电源供电,符合现代社会对电源小巧、便携要求的实际需要。 1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 1.1整体方案 方案①:数字方案。输入信号经前置放大调理后,即由A/D采入单片机进行处理,三角波产生及与音频信号的比较均由软件部分完成,然后由单片机输出两路完全反向的PWM 波给入后级功率放大部分,进行放大。此种方案硬件电路简单,但会引入较大数字噪声。 方案②:硬件电路方案。三角波产生及比较、PWM产生仍由硬件电路实现,此方案噪声较小、且幅值能做到更大,效果较好,故采用此方案。 1.2三角波产生电路设计 方案①:利用NE555产生三角波。该电路的特点是采用恒流源对电容线性冲、放电产生三角波,波形线性度较好、频率控制简单,信号幅度可通过后加衰减电位器控制。 方案②:对方波积分产生三角波。积分器与比较器级联,通过对比较器产生的方波积分得到三角波,频率与幅值控制只需调整某些电阻值,控制简单。但考虑积分电路存在积分漂移。 此处采用选择方案①。

音频功率放大器模拟电路设计

1方案设计 (4) 2方案比较 (7) 3单元模块设计 (8) 3.1直流稳压电源 (8) 3.2前置放大 (10) 3.3 滤波器设计 (11) 3.3.1主要元器件 (11) 3.3.2 低频滤波器电路 (13) 3.3.3 带频滤波器电路 (13) 3.3.3 带频滤波器电路 (14) 3.4功率放大器电路 (14) 3.4.1主要元器件介绍 (14) 3.4.2 电路工作原理介绍 (16) 4 软件设计 (16) 4.1P ROTEL 99SE软件 (17) 4.2W ORD 2003软件 (17) 5系统调试 (17) 系统总图 (17) 6 系统功能 (18) 7.总结与体会 (19) 文献 (20) 附录:电路原理图 (21) 相关设计图 (21) 相关设计软件 (21)

- 2 - 音频功率放大器 摘要:本音频功率放大器由四部分组成:电源,前置放大级,滤波器,功率放 大电路。电源电路输入交流电,输出18V 的直流电,为集成功率放大器供电;再经过变换输出+12V 与-12V 的直流电,为滤波器及前置放大级的运算放大器的供电。前置放大级将音频信号放大至功率放大器所能接受的范围。滤波器电路,分为高通滤波器、中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将输入的音频信号分为不同频率音频信号,并设有开关可以按个人喜好调节输出音频信号。功率放大电路,将输入的信号功率放大。 关键字:音频功率放大器、电源、滤波器、功放电路 Abstract: The audio power amplifi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ower supply, level preamp, filter,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AC input power supply circuit, output DC 18V, power supply for the integrated power amplifier; another transform output +12 V and-12V DC, in order to filter and preamp-level op-amp power supply. Preamp-level audio signal amplification will be acceptable to the scope of power amplifier. Filter circuit, is divided into high-pass filter, in-pass filter, low pass filter, the input audio signal into different frequency audio signal and a switching regulator in accordance with personal preference, audio output.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the input signal power amplifier. Key words: Audio power amplifier, power supply, filter,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功率放大器技术指标概述

功率放大器技术指标概述 工作频率范围Operating Frequency 放大器满足或优于指标参数时的工作频率范围。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有两种表示方式:饱和功率和1dB压缩点输出功率。前者是输出的最大功率,后者则是指增益下降1dB时的输出功率,前者一般大于后者。对脉冲放大器有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之分,前者表示有信号时的输出功率,后者则是按时间平均后的功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信号的占空比有关。 增益Gain 功放输入输出功率的比值。 增益平坦度Gain flatness 表示放大器在工作频段内功率增益的波动。 噪声指数Noise Figure 指的是功放输出端和输入端信噪比的比值。

输入输出三阶截取点IIP3,OIP3 反映放大器的线性特性的指标。具体指三阶谐波与输入端基波电平相同时对应的输入/输出功率电平。此指标与输入电平的大小和放大器的增益无任何关系。 电压驻波比VSWR 放大器通常设计或用于50Ω阻抗的微波系统中,输入/输出驻波表示放大器输入端阻抗和输出端阻抗与系统要求阻抗(50Ω)的匹配程度。用下式表示:VSWR = (1+|Γ|)/(1-|Γ|) 其中Γ=(Z-Z0)/(Z+Z0) VSWR:输入输电压出驻波比 Γ:反射系数 Z:放大器输入或输出端的实际阻抗 Z0:需要的系统阻抗

效率Efficiency 指输入电流×输入电压=总功率 效率=实际输出射频功率/总功率×100% 临道功率比ACPR (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 用来衡量主信道的功率泄漏到相邻信道的多少,和放大器的线性、信号的调制等多因素有关。主要应用在象CDMA这样的宽频谱信号的研究上。 脉冲波的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Rise Time and Fall Time 上升沿时间:从脉冲波上升沿10%上升到90%所经历的时间; 下降沿时间:从脉冲波下降沿90%下降到10%所经历的时间; 脉冲宽度:两个脉冲幅值的50%的时间点之间所跨越的时间。 占空比Duty Cycle 在一串理想的脉冲序列中(如方波),正脉冲的持续时间(脉冲宽度pulse width)与脉冲总周期(Pulse cycle)的比值。

高效音频功率放大器

高效音频功率放大器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参数的测量、显示装置。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压为+5V(电路其他部分的电源电压不限),负载为8Ω电阻。 2、设计要求 ⑴基本要求 ①功率放大器 a.3 dB通频带为300~3400Hz,输出正弦信号无明显失真。 b.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1W。 c.输入阻抗>10kΩ,电压放大倍数1~20连续可调。 d.低频噪声电压(20kHz以下)≤10mV,在电压放大倍数为10、输入端对地交流短路时测量。 e.在输出功率500mW时测量的功率放大器效率(输出功率/放大器总功耗)≥50%。 ②设计并制作一个放大倍数为1的信号变换电路,将功率放大器双端输出的信号转换为单端输出,经RC滤波供外接测试仪表用,如下图所示。图中,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组成框图可参见本题第3项“说明”。 图1 系统组成框图 ③设计并制作一个测量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装置,要求具有3位数字显示,精度优于5%。 ⑵发挥部分 ① 3dB通频带扩展至300Hz~20kHz。 ②输出功率保持为200mW,尽量提高放大器效率。 ③输出功率保持为200mW,尽量降低放大器电源电压。 ④增加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⑤其他。 1、说明 ⑴采用开关方式实现低频功率放大(即D类放大)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D类放大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本设计中如果采用D类放大方式,不允许使用D类功率放大集成电路。

图2 D类放大原理框图 ⑵效率计算中的放大器总功耗是指功率放大器部分的总电流乘以供电电压(+5 v),不包括“基本要求”中第(2)、(3)项涉及的电路部分功耗。制作时要注意便于效率测试。 ⑶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要求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 二、方案论证与比较 根据设计任务的要求,本系统的组成方框图如图1所示。下面对每个框电路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论证与比较。 1、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⑴高效率功放类型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A类、B类、AB类功率放大器。这三类功放的效率均达不到题目的要求。 方案二: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D类功率放大器是用音频信号的幅度去线性调制高频脉冲的宽度,功率输出管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通过LC低通滤波器后输出音频信号。由于输出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故具有极高的效率。理论上为100%,实际电路也可达到80%~95%,所以我们决定采用D类功率放大器。 ⑵高效D类功率放大器实现电路的选择本题目的核心就是功率放大器部分,采用何种电路形式以达到题目要求的性能指标,这是关键。 图3 脉宽调制器电路 ①脉宽调制器(PWM) 方案一:可选用专用的脉宽调制集成块,但通常有电源电压的限制,不利于本题发挥部分的实现。 方案二:采用图3所示方式来实现。三角波产生器及比较器分别采用通用集成电路,各部分的功能清晰,实现灵活,便于调试。若合理的选择器件参数,可使其能在较低的电压下工作,故选用此方案。 ②高速开关电路

第4章-低频功率放大器复习进程

第4章-低频功率放 大器

第4章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题】 4.1低频功率放大器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低频功率放大器基本要求。 2.掌握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3.了解功率放大器的常用耦合方式。 【教学重点】 1.低频功率放大器基本要求。 2.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教学难点】 1.低频功率放大器基本要求。 2.功率放大器的三种工作状态。 【教学参考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电压放大器主要任务。 2.列举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如扩音系统或收音机电路中的功放电路。 二、讲授新课 4.1.1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功率放大器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出级,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基本要求: 1.能向负载输出足够大的不失真功率 由于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向负载提供不失真的信号功率,因此,功率放大器应有较高的功率增益,即应有较高的输出电压和较大的输出电流。 2.有尽可能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功率放大器实质上是一个能量转换器,它将电源供给的直流能量转换成交流信号的能量输送给负

载,因此,要求其转换效率高。 3.尽可能小的非线性失真 由于输出信号幅度要求较大,功放管(三极管)大都工作在饱和区与截止区的边沿,因此,要求功放管的极限参数I Cm、P Cm、V 等除应满足电路正常工作外还要留有一定 (BR)CEO 余量,以减小非线性失真。 4.功放管散热性能要好 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除了一部分变成有用的信号功率以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功放管以热的形式散发出去(管耗),因此,降低结温是功率放大器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1.2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1.按电路工作状态分类 (1)甲类功放电路 甲类功放电路中的功放管始终工作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的线性部分如图 4.1(a)所示,即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功放管始终导通,故电路输出波形失真小,但因静态时,功放管处于导通状态,且静态电流(I CQ)较大,电路转换效率较低,理想情况下最大 效率达50%。 (2)乙类功放电路 乙类功放电路在静态时,功放管处于截止状态, 如图4.1(b)所示,即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功 放管只在输入信号的半个周期内导通的。因此,电路需 用两只参数基本一致的功放管轮流工作(推挽)才能输 出完整的波形信号。由于静态电流为零,电路转换效率 较高,理想情况下可达78.5%,但因电路输出波形存在交 越失真(注:该内容将在4.2 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中学 习),需解决失真问题。 (3)甲乙类功放电路 甲乙类功放电路在静态时,功放管处于微导通状态,如图

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优缺点

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优缺点 数字功放取代模拟功放是趋势,数字功放有模拟功放无法比拟的优点,从理论上讲,如果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开关元件,数字功放的效率可以做到100%。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公司有这种理想开关元件。难免产生一小部分损耗。会因MOS的RDS不同而损耗会不一样。但是不管怎样,它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这是模拟功放无法达到的。 一、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的效率 把音频信号调制一个较高的固定频率上,再解调音频信号的过程,这就是数字功放的基本原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效率高,这样可以用很小功率的电子器件就可以制做出很大的功率。小功率,1W-3W的功放而言,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AB类功放与D类功放的效率各为AB=15% D=75%。在输出1W的情况下,AB 类要消耗6.7W功率。但D类只消耗1.33W功耗。在输出10W的功放,AB类功放要消耗40W功率。而D类只消耗12.5W。而且D类功放所产生的2.5W热可由PCB设计时散热,省掉了散热器。在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100W-500W的D类功放可以使用很小的散热器。D类功放在大功率功放中的优势更为明显。 二、D类功放的成本 D类功放还体现在成本方面的优势。高效率可以大大节省电源成本。不管是线性电源还是开关电源都是以功率来计算单价的。如2X15W的功率来计算,D类放大器的总功率约为30/80%=37.5W. 模拟功放的功率为30W/45%=66.7W。数字功放电源的价格成本省近1半。 D类功放主要器件成本也很低。如100W功放来计算,用IR的方案,IRS2092不到7元钱,MOS管也不到7元。这2个主要器件加起来不超过20元。而

模拟功放的大散热器就超出这个价格。D类保护电路更全,D类功放内部一般设有保护触发电路,可以省掉继电器,省掉机械触点,节省成本,减少故障点。同时因数字功放发热少,在大功率功放中可以省掉机箱后面的风扇。 三、过载能力与功率储备 数字功放的过载能力远高于模拟功放,模拟功放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当过载后,三极管会饱和,出现谐波失真。而数字功放MOS管是工作在饱和区,截止区,因些不会引起失真。MOS管是电压器件,瞬态响应好。四、交越失真和失配失真 模拟功放有过零失真,这是由于三极管在小电流时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在输出波形正负交接处的失真(小信号时三极管会在截止区,无电流通过,导致输出严重失真)而D类功放,MOS工作在开关状态,不会产生交越失真。 模拟功放存在推挽管特性不一致而造成输出波形不一样引起失真。在制做大功率功放时往往要配对,这增加了生产的难度。而数字功放对2个MOS的特性一致性要求不严。 五、功放和喇叭的匹配 由于模拟功放中的功放管内阻较大,所以在匹配不同阻值的喇叭时,模拟功放的工作状态会因负载阻抗不同而受到很大影响。而数字功MOS管RDS内阻很小,几毫欧,几十毫欧,最大在200毫欧以下。相对负载喇叭阻抗(4R,8R,16R)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些不存在阻抗匹配问题。 六、数字功放有很好的开关机降噪电路。 数字功放内部PWM信号,电压控制更方便,可以很简单的做到开,关机降噪电路。关闭、延时开启PWM,小信号电压控制。而模拟功放要做到

功放技术参数的分析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A Vtechnology 艺术团体经常进行巡回演出,音响器材尤其是功率放大器要经过火车、汽车运输,各种地形复杂的道路会带来振动,所以要求功率放大器结构非常结实、抗振特性良好、设计科学、加工工艺精细。在不同城市、乡镇进行的文艺演出还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如演出剧场或现场的电网电压不稳定,或临时演出由于观众较多,需要加大额定输出功率提高现场演出的响度以满足室外演出的需要等。因此要求功率放大器有适应多种功能的能力,除要求功能全外,更主要的还要有很高水平的音色质量表现,如对美声演唱要求有很宽的频带(频率通带)才能把美声歌曲优美的泛音表现出来,从而丰富声乐音色的艺术表现,而对于音乐中各种乐器的个性色彩的表现又要求功放有极低的本底噪声,即有很高的信噪比和极低的失真度,才能将各种不同乐器的乐音细节明朗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功率放大器有很高水平的技术参数来做保证。 1 技术参数 1.1 功率放大器的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指在规定的总谐波条件下功率放大器长期承受额定负载阻抗上的输出功率,是适用的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是在不考虑失真的情况下,给功率放大器输入足够大的信号电平,将音量开至最大时,功率放大器所能输出的最大功率。这是短时间使用的功率。 峰值功率是指功率放大器在处理音乐信号时能够在瞬间输出的最大功率。峰值功率反映功率放大器处理音乐信号的能力,是一个参考功率。 提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降低负载阻抗。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将8 Ω改变成4 Ω,理论上输出功率会增加2倍,但因功率放大器内部直流电源容量和晶体管耗数功率的限制,实际上可提高功率为1.6倍。另一种采用桥式跨接法,双通道立体声可选用桥接方式进行跨接使用。 双通道立体声桥接后理论上是每声道的4倍功率,实际上的输出功率约为3倍。这种模式可选用但并不提倡。电路电桥要求每个双声道放大器的技术指标完全相同,保持0点电位始终保持0电位。如某个电位有点偏离,某个电路稍有点不平衡,一只功率放大器就会驱动另一只功率放大器,两只功率放大器就会产生相位差和电平差,使输出波形产生严重的失真。当不平衡状态严重时,由于相互“倒灌”可导致功率放大器的损坏。所以临时现场扩声的应急时可采用桥式接法,室内固定专业音响系统均不选用。 1.2 频率响应范围 频率响应是指功放对音频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的放大能力,他表明功放在通频带宽度内各个频率分量的不均匀程度特性等。 理想的频率特性曲线是平直的,即功放的输出电平在各个频率都比较平直,说明功放对各个频率分量的放大能力是均匀的。如功放的频率特性曲线有波峰波谷,说明功放对某频率放大能力过强(形成波峰),对某频率的放大能力过弱(形成波谷)。如果功放的频率特性有较大的波峰和波谷,放音的音色就会变差,所以一般波峰波谷的存在不准许超过3 dB,严格的指标是±2 dB。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 Hz~20 kHz,如果频响范围达到这个标准则为高水平。 为完美地表现乐音的表现力,充分地表现出高频泛音的频率空间,要求功放有足够频带的宽度,以表现音色的个性,对频带的上限要有适度的扩张频带,20 kHz以上也要有一定的空间。 对频带的下限扩张可保证次低音的重放。如果功放频带不够宽,则音色会变得干涩、生硬,以致于当一些音色相近的乐器同时演奏时,代表他们各自音色特点的泛音被削波损失,从而造成辨别不出到底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1.3 阻尼系数 大口径的低音扬声器,因为音圈运动的惯性而不能与音频的驱动信号同步,纸盆的余振使扬声器重放声音混浊不清。尤其是400 Hz以下的频率影响最大。 功放技术参数的分析李鸿宾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王元佳 学号:201320000289 报告日期:2013.11.05

一、引言 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射频系统要求功耗低、效率高以及体积小。近年来,无线通讯朝大容量、多电平、多载波、高峰均比和宽频带方向飞速发展,宽带数字传输技术(如OFDM、CDMA等)和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如QPSK、QAM等)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而对射频系统性能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所消耗的功率在整个射频系统所占比例相当大。低效率的功率放大器严重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设计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对于减少电源消耗,提高系统稳定性,节约系统成本都由十分重大的意义。 传统的功率放大器通过调整工作状态(即调整晶体管导通角)来提高效率,这就是A类、B类、AB类、C类功率放大器的演进过程。其中C类功率放大器的理论效率最高达到100%,但此时其输出功率却为零。其根本原因在于,上述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下电流、电压同时存在于晶体管中,要使晶体管的耗散功率为零,必然使输出功率也为零。通过不断减小导通角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不断提高效率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晶体管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功率放大器应运而生。 二、研究现状 2.1 高效率功率放大器 2.1.1 D类功率放大器 当前,国内外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都集中在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及高效率功率放大器结构上。开关模型功率放大器主要有D、E两类。其设计思想都是使晶体管上“电流、电压不同时出现”。D类功率放大器一般由两个晶体

管构成,两只晶体管轮流导通、截止,实现电流、电压的不同时出现条件。但其晶体管和寄生电容耗能都是单管放大电路的双倍。同时,在开关瞬间存在两晶体管同时导通或截止引起二次击穿造成晶体管损坏的危险。工作频率比较低时,晶体管开关延时可以忽略,晶体管近似理想开关,不会产生损耗;在高频下,晶体管开关延时不可忽略,会引入损耗,另外元器件本身也会有损耗。因此,D类功放适合于频率较低的应用,并不适用于射频领域,D类放大器现在主要应用于音频领域。如图所示为D类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 2.1.2 E类功率放大器 为了克服D类功放在不完全导通与不完全截止过程中引入的较大损耗,提出了E类功放的设计。与D类功放不同,E类功率放大器采用单只晶体管,可工作于较高的频段,漏极电流为直流和漏极分路电容的充电电流之和。E类放大器是一种开关式的高效率放大器,理想情况下,效率可达100%。在这种功率放大器中,足够强的驱动电压使得输出功率管在完全导通和完全截止之间瞬时切换,流过开关的电流与开关上电压波形没有重叠,因而开关不消耗功耗。E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设

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第4章低频功率放大器 【课题】 4.2常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教学目的】 1.会识读OTL、OCL功放电路的电路图。 2.理解OCL和OTL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产生交越失真原因、掌握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4.会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5.了解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重点】 1.OCL和OTL功放电路组成、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 3.计算OCL、OTL功放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 4.功放器件的选用及安全使用常识。 【教学难点】 1.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2.OC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OTL功放电路主要元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参考学时】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低频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二、讲授新课 4.2.1 OCL功率放大器 一、未设偏置电路的OCL功放电路 1.电路组成特点 (1)由一对特性参数基本相同,导电类型不同的功放管V1(NPN管)和V2(PNP管)组成的射极输出器构成,如图4.2所示。

(2)电路输出端采用直接耦合。 (3)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 (4)电路未设置偏置电路,静态时两功放管均处 于截止状态,即电路工作在乙类状态。 2.电路工作原理 (1)静态时,由于V 1和V 2特性相同,供电电源 对称,使功放管发射极到地的电压,即中点电位V A =0, 功放管V 1、V 2均截止,电路中无功率损耗。 (2)当输入交流信号v i 为正半周期时, V 1正偏导通,V 2反偏截止, 信号经V 1管放大,V 1管集电极电流i c1流经负载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正半周,如图4.3(教材图4.6)所示,其电流方向如图4.2中箭头所示。 (3)当v i 为负半周时,V 1反偏截止,V 2正偏导通, 信号经V 2 管放大,V 2管集电极电流i c2流经R L ,在R L 上形成输出电压v o 的负半周,电流方向与正半周相反。 因此,在输入信号变化一个周期内,V 1、V 2交替半周导通, 犹如一推一挽,在负载上合成完整的信号波形。 3.电路存在交越失真 (1)交越失真 输出波形在正、负半周的交替处产生失真称为交越失真,如图4.3所示。 (2)产生交越失真的原因 电路未设置偏置电路,功放管因静态电流为零,处于截止状态。在输入信号v i 小于死区电压时,三极管不能导通,造成两功放管在输出信号的正、负半周交接处(零点附近)电压为零,产生波形失真。 (3)克服交越失真的方法:给功放管设置适当的直流偏置,使其静态时处于微导通状态,即工作于甲乙类状态,如图4.4(教材图4.7)所示。电路中接入二极管V 3和V 4的目的就是给功放管V 1和V 2加入直流偏置,消除电路的交越失真。 二、加有偏置电路的OCL 功放电路 1.电路组成特点 在图4.3所示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 (1)激励管(推动管)V 5——起电压放大作 用,推动功放管工作。 (2)R 1——V 5管的集电极电阻,可将V 5放 V cc V cc 图4.3

功率放大器技术参数的测量

功放技术参数的测 一.常用测试仪器 信号源:GOOD WILL INSTRUMENT公司(固伟)GFG-8015G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X010A 毫伏表:GOOD WILL INSTRUMENT公司(固伟)GFG-417B 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DF2173B 示波器:IWATSU ELECTRIC公司(日本)SS-7802A 失真仪:宁波中策电子有限公司DF4121A 二.频率响应的测量 术语:增益限制的有效频率范围 是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功放系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 在该频率范围内,实际频响与所要求的频响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限度。 1.将各仪器按上图所示方法连接(可不使用示波器),功放输出端接入一额定负载。 2.由函数发生器输入1KHz正弦信号,调节电位器,从毫伏表读取电压值,使功放输出为 额定输出电压。 并以此为电压参考点。

3.缓慢调节信号源上的频率旋钮,从功放规定的频率下限至频率上限,其输出电压变化范 围不得超过±3dB。 4.若连接示波器,看观测输出电压波形。 三.失真度的测量 理想的放大器应该是把输入的信号放大后,毫无改变的还原出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经功放放大后的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较,往往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畸变,这个畸变就是失真。用百分比表示,其数值越小越好。 1.将各仪器按上图所示方法连接,功放输出端接入额定负载。 2.由函数发生器输入1KHz正弦信号,调节电位器,使功放输出为额定电压。 3.对失真仪进行相对电平(0 dB)校准。 4.测量失真度,读出并记录此测量值。 5.可使用示波器监测输出波形是否异常。 四.输入灵敏度的测量 输入灵敏度:功放在额定负载上,输出额定电压时的输入激励电压称为输入灵敏度。

数字功放、D类功放、模拟功放区别

一、数字功放与D类功放的区别 常见D类功放(PWM功放)的工作原理:PWM功放只能接受模拟音频信号,用内部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三角波和它进行比较,其结果就是一个脉宽调制信号(PWM),然后将PWM信号放大并还原成模拟音频信号。因此,PWM功放是用脉冲宽度对模拟音频幅度进行模拟的,其信息的传递过程是模拟的、非量化的、非代码性的。并且由于目前器件性能的限制,PWM功放不可能采用太高的采样频率,在性能指标上尚达不到Hi-Fi级的水平。而数字功放采用一些宽度固定的脉冲来数字地量化、编码模拟音频信号,使音频信号的还原更为真实。 二、数字功放和模拟功放的区别 数字功放由于工作方式与传统模拟功放完全不同,因此克服了模拟功放固有的一些缺点,并且具备了一些独有的特点。 1. 过载能力与功率储备 数字功放电路的过载能力远远高于模拟功放。模拟功放电路分为A类、B类或AB类功率放大电路,正常工作时功放管工作在线性区;当过载后,功放管工作在饱和区,出现谐波失真,失真程度呈指数级增加,音质迅速变坏。而数字功放在功率放大时一直处于饱和区和截止区,只要功放管不损坏,失真度不会迅速增加,如图1所示。 图1 全数字功放与普通功放过载失真度比较 由于数字功放采用开关放大电路,效率极高,可达75%"90%(模拟功放效率仅为30%"50%),在工作时基本不发热。因此它没有模拟功放的静态电流消耗,所有能量几乎都是为音频输出而储备,加之前后无模拟放大、无负反馈的牵制,故具有更好的“动力”特性,瞬态响应好,“爆棚感”极强。 2. 交越失真和失配失真 模拟B类功放在过零失真,这是由于晶体管在小电流时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在输出波形正负交叉处的失真(小信号时晶体管会工作在截止区,无电流通过,导致输出严重失真)。而数字功放只工作在开关状态,不会产生交越失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