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全章导学案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全章导学案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全章导学案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全章导学案

课题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4

【学习目标】: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

解.

【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含义

难点:检验一对数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用一个未知数表示

另一个未知数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例题: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思考:这个问题中包含了哪些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设胜的场数是x ,负的场数是y ,你能用方程把这些条件表示出来吗?

由问题知道,题中包含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 胜的场数+负的场数=总场数, 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这两个条件可以用方程 , 表示. 观察上面两个方程可看出,每个方程都含有 未知数(x 和y ),并且未知数的 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P 88)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 +y =22 ①

2x +y =40 ②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P 88)

二、【自主探究】

2、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 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思考:上表中哪对x 、y 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x=18 y=4

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也就是说它们是方程①与方程②的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自我检测】

1、 教材P89练习

2、已知方程:①2x+

1y

=3;②5xy-1=0;③x 2

+y=2;④3x-y+z=0;⑤2x-y=3;⑥x+3=5,?

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 ___.(填序号即可)

3、下列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 +2y=2的解是( )

A ??

?==0

2

y x B ???=-=22y x C ???==10y x D ???=-=01y x

变式: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22

2y x y x 解是( )

四、【学习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五、【达标测试】

1、方程(a +2)x +(b -1)y = 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 、 b 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75231

2=+--n m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3、已知下列三对值:

x =-6 x =10 x =10 y =-9 y =-6 y =-1 (1) 哪几对数值使方程2

1

x -y =6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

(2) 哪几对数值是方程组 的解?

21

x -y =6

2x +31y =-11

4、求二元一次方程3x +2y =19的正整数解.

六、【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8.2.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5

【学习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的名次,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 如果只设一个末知数:胜x 场,负(22-x)场,列方程为: ,解得x= .

在上节课中,我们可以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设胜的场数是x ,负的

场数是y , x +y =22

2x +y =40

2、思考: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

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 +y =22写成y =22-x ,将第2个方程2x +y =40的y 换为22-x ,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40)22(2=-+x x .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3、归纳: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

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二、【自主探究】

例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x-y=3 ①

3x-8y=14 ②

解后反思:(1)

(2)为什么能代?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

(5)怎样知道你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

三、【自我检测】

教材P93练习 1、2

四、【学习小结】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从方程组中选取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把其中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2)把(1)中所得的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

(3)解所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4)把所求得的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1)中求得的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确定方程组的解.

五、【达标测试】

1.已知x=2,y=2是方程ax-2y=4的解,则a=________.

2.已知方程x-2y=8,用含x的式子表示y,则y =_________________,用含y的式子表示x,则x =________________

3.解方程组

21,

328

y x

x y

=-

?

?

-=

?

把①代入②可得_______

4.若x、y互为相反数,且x+3y=4,,3x-2y=_____________.

5.解方程组y =3x-1 6 . 4x-y=5

2x+4y=24 3(x-1)=2y-3

7.已知 1

2-==y x 是方程组

5

4+=-=+a by x b

y ax 的解.求a 、b 的值.

六、【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8.2.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6

【学习目标】:1、熟练地掌握用代人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进一步理解代人消元法所体现出的化归意识;

3、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复习旧知:解方程组

25437x y x y +=??

+=?,

2、结合你的解答,回顾用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二、【自主探究】

例: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 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比(按瓶计算)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装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解:设这些消毒液应分装x 大瓶和y 小瓶,则(列出方程组为):

思考讨论:

问题1:此方程与我们前面遇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么区别? 问题2:能用代入法来解吗?

问题3:选择哪个方程进行变形?消去哪个未知数? 写出解方程组过程:

质疑:解这个方程组时,可以先消去X 吗?试一试。 反思:

(1)如何用代入法处理两个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均不为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3)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为:审、设、列、解、检、答.

三、【自我检测】

1、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

?=-=52332t s t s (2)???-=+=+1

18713

65y x y x (有简单方法!)

2、教材P93

3、4

四、【学习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比如:①对于用代入法解未知数系数的绝对值不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时,应选择未知数的系数绝对值比较小的一个方程进行变形,这样可使运算简便.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③整体代入法等.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五、【达标测试】

1、将二元一次方程5x +2y=3化成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是y= ;化成用含有y 的式子表示x 的形式是x= 。

2、已知方程组:??

?+=+=3

454

4x y x y ,指出下列方法中比较简捷的解法是( )

A.利用①,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再代入②;

B.利用①,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再代入②;

C.利用②,用含x 的式子表示y,再代入①;

D.利用②,用含x 的式子表示x ,再代人①; 3、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1)?

??=-=-y x y x 32153 (2)

4、若|2x-y+1|+|x+2y-5|=0,则x= ,y=

五、【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8.2.3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7

【学习目标】:1、掌握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加减消元法所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复习旧知 解方程组22240x y x y +=??+=?

有没有其它方法来解呢?

232=+b a

194-=-b a

2、思考: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 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利用这种关系你能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

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 的系数相同,②-①可消去未知数y ,得 - =40-22 即x=18,把x=18代入①得y=4。

另外,由①-②也能消去未知数y ,得 - =22-40 即-x=-18,x=18,把x=18代入①得y=4.

二、【合作探究】

3、探究 想一想:联系上面的解法,想一想应怎样解方程组410 3.615108

x y x y +=??

-=?

这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 的系数 ,?因此由①+②可消去未知数y

,从而求出未知数x

的值。

4、归纳:加减消元法的概念

从上面两个方程组的解法可以发现,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两边分别进行相加或者相减,就可以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5、拓展应用: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3416

5633x y x y +=??-=?

分析:直接加减两个方程不能消元,试一试,能否对方程变形,使得两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同。

①×3,得 9x+12y=48 ③ ②×2,得 10x-12y=66 ④

这时候y 的系数互为相反数,③+④就可以消去y ,

思考:用加减法消去x 应如何解?解得结果与上面一样吗?

三、【自我检测】

教材p96 练习1 1)、2)、3)、4)

四、【学习小结】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步骤又是怎样的?

五、【达标测试】

1.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3415

2410x y x y +=??-=?

较简便的消元方法是:将两个方程_______,消

去未知数_______. 2.已知方程组2332x y x y -??

+? ,,用加减法消x 的方法是__________;用加减法消y 的方法是________.

3.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时,你认为先消哪个未知数较简单,填写消元的过程.

(1)

3215

5423

x y

x y

-=

?

?

-=

?

消元方法___________.

(2)

731

232

m n

n m

-=

?

?

+=-

?

消元方法_____________.

4、解方程组

2312 3417

x y

x y

+=?

?

+=?

5、已知(3x+2y-5)2与│5x+3y-8│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y=________.

6、(选做题)

6

32

3()2()28 x y x y

x y x y

+-

?

+=

?

?

?+--=

?

六、【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8.2.4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8 【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加减消元法;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

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能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特点选择较简单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难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复习旧知: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2、选择最合适的解法解下列方程 (1)???=+=+2.54.22.35.12y x y x (2)???=-=+5231284y x y x (3)???=-=+2

4510

32y x y x

二、【自主探究】

例4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工作2小时收割小麦3.6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工作5小时收割小麦8公顷,问: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1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问题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找出两个等量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本题的等量关系吗?

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5台小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3.6 3台大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2台小收割机5小时的工作量=8 问题3.怎么表示2台大收割机2小时的工作量呢? 设1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x 公顷,则 2台大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2台大收割机2小时收割小麦_公顷. 现在你能列出方程了吗?并解出方程。

4、上面解方程组的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框图表示

解得x

一元一次方程 11x=4.4

两方程相减、消去未知数y

②-①

x=0.4

y=0.215x+10y=7 ②

4x+10y=3.6 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自我检测】

教材p97 练习 2、3

四、【学习小结】

1、先分析方程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解方程

2、这节课我们经历和体验了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

效模型,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方程组的技能

五、【达标测试】

1、解方程组

3512 3156 x y

x y

+=

?

?

-=-?

2、已知方程组

5

1

mx n

my m

+=

?

?

-=

?

的解是

1

2

x

y

=

?

?

=

?

,则m=________,n=________.

3、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

44000元,其中种茄子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

4、一旅游者从下午2时步行到晚上7时,他先走平路,然后登山,?到山顶后又沿原路下山回到出发点,已知他走平路时每小时走4千米,爬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6千米,问旅游者一共走了多少路?

5、(选做)若方程组

23

352

x y m

x y m

+=

?

?

+=+

?

的解满足x+y=12,求m的值

六【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No. 29

【学习目标】:1、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2、通过应用题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

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学法指导】

一、【前置学习】:

1、复习旧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二、【自主探究】

2、探究:课本99页探究1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大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问题: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解:设平均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___和___,饲料员李大叔估计

每天大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有一定的

出入

3

三、【自我检测】

教村p101 习题 1、2、3

四、【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①设未知数.

②找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组.

④检验并作答.

五、【达标测试】

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

2、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

3、《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地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地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1/3;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六【我的感悟】:这节课我的最大收获是: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第12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汇总

12.1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学习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 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角: 、对应边: 。 (3)“全等”符号: 读作“全等于”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5)如下图: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则△ABC △ A 1B 1C 1..点A 与 A 点是对应顶点; 点B 与 点 是对应顶点;点C 与 点 是对应顶点. 对应边: 对应角: 。 C 1 1A B A 1 二 观察与思考: 1.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即 ≌△DEF ,△ABC ≌ ,△ABC ≌ .(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2 . 说出乙、丙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三、自学检测 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则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8.2复习 导学案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8.2复习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了解它的解,会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数解; 2、进一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了解它的解,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转化的数学思想;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养成严谨、规范的数学思维习惯。 【重点】会用两种方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先精读一遍教材P87--98页,用红笔进行勾画;再针对预习案二次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随时记录在课本或导学案上,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3、预习后,A 层同学结合探究案进行探究、拓展提升,B 层力争完成探究点的研究,C 层同学力争完成例1、例2、例3,拓展提升选做。 预 习 案 一、预习自学 1、每个方程都含有 未知数(x 和y ),并且未含有末知数的项的 都是1,像 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P88)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 次方程的解.(P89)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有________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末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____次,并且一共有____个方程。(P88)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P89)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 ____________(P91) 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 的式子表示出 来,再 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__________。(P91)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________ (或 )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 (或 ),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 。(P94)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性练习】 (1)已知方程45371=--+--n m n m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则____=+n m (2)已知???-==1 1y x 是方程32=-by x 的一个解,那么b 的值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_分式的导学案

振兴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 课题:16、1、1 从分数到分式 课型:新课 课时: 主备人:李英 审核人: 编号;SX-8-1-1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3、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 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一、预习新知: 1、 什么是整式? 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21;2x+y ; 2y x - ;a 1 ;x y x 2- ;3a ;5 . 3、 阅读“引言”, “引言”中出现的式子是整式吗? 4、 自主探究:完成p 2的“思考”,通过探究发现, a s 、s V 、v +20100、v -2060与分数一样,都是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 ,并且B 中都含有 。 5、 归纳:分式的意义: 。上面所看到的 a 1 、x y x 2-、a s 、s V 、v +20100、v -2060都是 。 我们小学里学过的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是 。那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是 。 二、课堂展示: 例1、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5x-7 ;(2)、3x 2-1 ;(3)123+-a b ;(4)、7 ) (p n m +;(5)、—5 ;(6)、1222-+-x y xy x 。 (7)、 72;(8)、c b +54 。 例2、p 3的“例1” 例3、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x x ; (2)、1 5622++-x x x (3)、242+-a a ; 例4、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1 1 +-x x ;(2)、392+-x x ;(3)、112+-a a (4)11--x x 三、随堂练习: p 4的“练习”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1)y x y x -+(2)1 32+x (3)x x 13-(4)π22y xy x ++(5)14.3--πb a (6)0.整式是 , 分式是 。(只填序号) 2、当x= 时,分式2 +x x 没有意义。3、当x= 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0 。 4、当x= 时,分式22x x +的值为正,当x= 时,分式1 1 32+-a a 的值非负。 5、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若同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 的速度的( )倍. A. b b a + B.b a b + C.a b a b -+ D.a b a b +- 6、“循环赛”是指参赛选手间都要互相比赛一次的比赛方式.如果一次乒乓球比赛有x 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方式采用“循环赛”,那么这次乒乓球比赛共有 场 7、使分式6 3 ||2 ---x x x 没有意义的x 的取值是( )A.―3、B.―2、C. 3或―2、D. ±3 五、小结与反思:

物理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参考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巩固练习】1、B;2、D;3、1.86cm;4、9、35.07、0.01;5、B;6、μm、cm、m、cm;7、1.72m、0.005m、1cm;8、10-4、10-3、103;9、D;10、B;11、C;12、C。 §1.2 【巩固练习】1、岸、竹排;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运动、静止;4、B;5、B;6、B;7、B;8、飞机、云、静止;9、B;10、D;11、B; 12、BAC;13、地球、太阳、静止。 §1.3 【巩固练习】1、C; 2、B;3、C;4、A;5、3m/s 6m/s 2.86m/s;6、150m。 §1.4 【巩固练习】1、C;2、B;3、B;4、小、大、3.3cm/s、2.5 cm/s 、5cm/s; 5、0、3h;6、24m/s; 7、16s、6s;8、5m/s;9、680m,850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D2C3C4A5A6B7C8C9D10A11D12A13D14A 二、填空题1、运动静止;2、西;3、14m/s;4、200,5.76 ;5、3.02,337.5。 三、实验题1、1mm 17.52cm 17.33 cm;2、大于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四、计算题1、45s;2、150km/h 0;2、800m/s 第二章声现象 §2.1 【巩固练习】1、振动、振动;2、介质、液体、固体、液体、真空;3、声速、340m/s介质的种类、温度;4、固体能传声;5、2、钢管、空气、3、1;6、B;7、A;8、C;9、D;10、2040m;11、甲更准确、344.8 m/s;12、5000 m/s;13、407m;14、90m、1110m;15、2310m;16、710m;17、12km。 §2.2 【巩固练习】1、高低大小(或强弱) 2、响度音调音色 3、C 4、C;5、B 控制变量法 6、乒乓球被弹起来转换法 7、C 8、B 9、次声波回声;10、C 11、A 12、C 13、C;14、D;15、C;16、B。 §2.3 【巩固练习】1、弹跳起来声可传递能量 2、C 3、C 4、D 5、C 6、510m;7、884m 8、12.5m/s,11900m。 §2.4 【巩固练习】1、B 2、B 3、C 4、A 5、C 6、D 7、D 8、B 9、B 10、B 11、C 12、D 13、禁止在居民区鸣笛(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居民区植树种草、安装隔音玻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14、10 m/s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1A2D3B4A5C6B7C8B9A10C11A12C13D14C15D 二、填空题1、音色、响度;2、信息、能量;3、声波、音调;4、音色;5、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6、骨传导;7、340、不能。 三、实验题1、小、真空不能传声;2、③⑤、④⑤、20 ;3、二、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计算题1、182、1m;2、380m;3、1425m、575m.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巩固练习】1、物体冷热程度、温度计、液体的热胀冷缩;2、36.0℃、—14.0℃;3、BACED;4、

全等三角形复习导学案

E D C B A N M O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 备课人:陈军营 审核人:余国霞 张金锋 备课时间:9.17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2、熟练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线段相等及平行、角相等的相关问题。 一、课前知识回顾: 1、(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用字母表示): 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 、 、 、 。 2、如图,AM=AN , BM=BN 说明△AMB ≌△ANB 的理由。 解:在△AMB 和△ANB 中 ??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边已知BN AM ∴ △AMB ≌ ( ) 3、如图,∠B=∠DEF, BC= EF, 补充条件,使得ΔABC ≌ ΔDEF 。 (1) 若要以“S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2) 若要以“ASA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3) 若要以“AAS ”为依据,可补充条件 ; (4) 若补充条件AC=DF ,则 ΔABC 与 ΔDEF 一定全等吗? 二、自主练习与合作探究: 1、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O 点,AO=CO ,BO=DO ,试证明:AD=BC 。 2、24. 如图,已知: AD 是BC 上的中线 ,且DF=DE .求证:BE ∥CF . 4.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___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证明 三、当堂检测: 1、如图,D 点在AB 上,E 点在AC 上,且∠B =∠C ,AB = AC,那么△ABE ≌△ACD 吗?为什么? 2、如图,∠ACB =∠FDE ,AC =DF ,BD =EC ,请判断AB 与EF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思维: 1、如图所示,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BCN 是等边三角形.试说明: (1)AN = BM; (2) CD = CE (3)连接DE ,猜想:①△CDE 的形状 ②DE 与AB 的位置关系。

2022高三全国统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8章 第1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考纲考情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 [考纲展示]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考情分析] 以某区域的环境问题案例为依据,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1.综合思维:通过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措施。 2.地理实践力:通过国家环保局就环境问题约谈地方行政负责人这一现象,分析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与措施。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70页 考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上升。 (2)主要原因 (3)影响

2.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 现状:地球的臭氧层不同程度地遭到了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3)原因: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影响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3.大气污染与酸雨 (1)大气污染 ①污染源:燃煤产生的废气和汽车尾气。 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环境问题,如酸雨。 (2)酸雨 ①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成因:酸性氧化物气体与水汽结合。 ③危害:对生态环境危害很大,毁坏森林,使河湖水酸化;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 ④主要分布:欧洲、北美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素养盘点] 简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思维) 提示:区别: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主要环 境问题 主要成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①人类活动排放大量 二氧化碳;②大面积毁 坏森林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沿 海低地、岛屿,加剧风 暴潮和洪涝灾害,城镇 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 灌导致土地、农田盐渍 化;②使世界各地降水 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 世界各国转变经济结 构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 放;②提高能源利用 率,采用新能源;③加 强国际合作;④保护环 境、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①人类大量排放氟氯 烃化合物;②太阳活动 影响 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 线辐射增强,直接危害 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 和农、林、牧业造成破 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长与繁殖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 氯烃等破坏臭氧物质 的排放,研制新型制冷 剂;②参与国际保护臭 氧层的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的导学案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八年数学 备课人:韩见光 刘恒哲 审核 2012、3、1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产生的背景和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3、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重点: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难点: 分式的特点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一、课前热身: 1、 什么是整式? 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不是整式?两者有什么区别? a 21;2x+y ;2y x - ;a 1 ;x y x 2- ;3a ;5 . 3、 自主探究:完成p 2的“思考”,通过探究发现,a s 、s V 、v +20100、v -2060与分数一样,都是 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 与分母B 都是 ,并且B 中都含有 。 4、 归纳:分式的意义: 。上面所看到的a 1 、x y x 2-、a s 、s V 、v +20100、v -2060都是 。 我们小学里学过的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是 。那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 二、课堂展示: 例1、在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5x-7 ;(2)、3x 2-1 ;(3)123+-a b ;(4)、7 )(p n m +;(5)、—5 ;(6)、1 22 2-+-x y xy x 。 (7)、72;(8)、c b +54。 例2、p 3的“例1” 例3、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 -x x ; (2)、15622++-x x x (3)、242+-a a ; 例4、x 为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0? (1)、1 1+-x x ;(2)、392+-x x ;(3)、112+-a a (4)11--x x 三、随堂练习: p 4的“练习” 四、课堂检测: 1、下列各式中,(1)y x y x -+(2)1 32+x (3)x x 13-(4)π22y xy x ++(5)14.3--πb a (6)0.整式是 ,分式是 。(只填序号) 2、当x= 时,分式2 +x x 没有意义。3、当x= 时,分式112+-x x 的值为0 。 4、当x= 时,分式22x x +的值为正,当x= 时,分式1 132+-a a 的值非负。 5、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 小时相遇;若同而行则b 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 )倍. A.b b a + B.b a b + C.a b a b -+ D.a b a b +- 6、“循环赛”是指参赛选手间都要互相比赛一次的比赛方式.如果一次乒乓球比赛有x 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方式采用“循环赛”,那么这次乒乓球比赛共有 场 7、使分式6 3||2---x x x 没有意义的x 的取值是( )A.―3、B.―2、C. 3或―2、D. ±3 五、小结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课题:科学之旅序号:01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课后反思

课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序号:02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5、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6、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7、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面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 、量出100页的厚度L B 、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 、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全等三角形全章导学案及专题练习

鸡西市第十九中学学案

一、填空题 1._____ 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 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4.如果ΔABC ≌ΔDEF ,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C 的对应角是_____,∠DEF 的对应角是_____. 图1-1 图1-2 图1-3 5.如图1-1所示,ΔABC ≌ΔDCB .(1)若∠D =74°∠DBC =38°,则∠A =_____,∠ABC =_____ (2)如果AC =DB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 (3)如果ΔAOB ≌ΔDOC ,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6.如图1-2,已知△ABE ≌△DCE ,AE =2 cm ,BE =1.5 cm ,∠A =25°,∠B =48°;那么DE =_____cm ,EC =_____cm ,∠C =_____°;∠D =_____°. 7.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 8.已知:如图1-3,ΔABD ≌CDB ,若AB ∥CD ,则AB 的对应边是 ( ) A .DB B .BC C .CD D .A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 B .3 C .2 D .1 10.如图1-4,△ABC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顶点,如果AB =5,BD =6,AD =4,那么 BC 等于 ( ) A .6 B .5 C .4 D .无法确定 图1-4 图1-5 图1-6 11.如图1-5,△ABC ≌△AEF ,若∠ABC 和∠AEF 是对应角,则∠EAC 等于 ( ) A .∠ACB B .∠CAF C .∠BAF D .∠BAC 12.如图1-6,△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 B .35° C .30° D .25° 三、解答题 13.已知:如图所示,以B 为中心,将Rt △EB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D ,若∠E =35°, 求∠ADB 的度数.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14.如图1-8,△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翻折180°形成的若∠1∶∠2∶∠3= 28∶5∶3,则∠α的度数为______. 图1-8 15.已知:如图1-9,△ABC ≌△DEF ,∠A =85°,∠B =60°,AB =8,EH =2. (1)求∠F 的度数与DH 的长;(2)求证:AB ∥DE . 图1-9 拓展、探究、思考 16.如图1-10,AB ⊥BC ,ΔABE ≌ΔECD .判断AE 与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1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已审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 复习导学案 目录如下: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 第八章复习导学案 第九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 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 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 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 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9、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它的成正比。 展示评价1:学生回答,集体矫正。 学习活动2:请同学们看书复习整理力、弹力和重力概念相关内容,根据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讨论总结本章基本概念、规律 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 【问题讨论】跳板跳水运动员跳水前为什么总是站在跳板的最前端蹬跳板? 3、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

《分式》全章导学案

第十五章 分 式 15.1 分 式 15.1.1 从分数到分式 1.了解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一、自学指导 自学1:自学课本P127-128页,掌握分式的概念,完成填空.(5分钟) 总结归纳: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分 式A B 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点拨精讲: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式子,它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 自学2:自学课本P128页“思考与例1”,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5分钟) 总结归纳: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当B ≠0,A =0时,分式A B =0. 点拨精讲:分式的分数线相当于除号,也起到括号的作用. 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5分钟) 课本P128-129页练习题1,2,3. 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10分钟) 探究1 当x 取何值时:(1)分式12x 2x -3有意义?(2)分式12x 2x 2+3有意义?(3)分式3x 2x -1无意义?(4) 分式12x |x|-3无意义?(5)分式|x|-22x +4的值为0?(6)分式x 2-9x -3 的值为0? 解:(1)要使分式12x 2x -3有意义,则分母2x -3≠0,即x ≠32;(2)要使分式12x 2x 2+3有意义,则分 母2x 2+3≠0,即x 取任意实数;(3)要使分式3x 2x -1无意义,则分母2x -1=0,即x =1 2;(4)要使分 式 12x |x|-3无意义,则分母|x|-3=0,即x =±3;(5)要使分式|x|-22x +4的值为0,则有? ????|x|-2=02x +4≠0,即x =2;(6)要使分式x 2-9 x -3的值为0,则有? ????x 2 -9=0x -3≠0,即x =-3. 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5分钟)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册

序号:01 课题:科学之旅 姓名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认识到物理学是有趣和有用的一门自然学科; 3、知道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导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联想讨论法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内容。 1、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它研究等物理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 3、学习物理的方法有: 课堂导学 1、演示1-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2、演示1-2,小人跳舞的原因是,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3、演示1-3,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4、演示1-4,乒乓球会下落吗?,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5、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或是衣服上摩擦,观察塑料笔能否吸引小纸屑?,以上现象属于现象。 6、物理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观察,必须是有目的的,让我们带着“目的”进行以下观察: (1)图1-7中,要想省力,后轴齿轮应换用较大的还是较小的? (2)图1-8中,冰棍“冒”出的“白气”向下飘还是向上飘?,这与吹肥皂泡发生的现象类似吗? (3)图1-9中,观察杯中鸡蛋会发生什么现象? (4)图1-10中,气球能把杯子吸住的原因是什么?, 你见到过与此类似的现象吗?试举一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外作业 1、试用质量不同的小物体(如小石子)、长度不同的细线、秒表、模仿伽利略的实验方法验证单摆的 等时性原理。 2、预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反思

序号:02 课题: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姓名 班级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导学方法:讨论、实践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长度的单位、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 ②使用时注意? ?? (4)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一般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单位:________________(2)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秒表的使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练习 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 中错误的是( ) A 、171.2mm B 、1.712dm C 、0.172km D 、1712m 2、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 A 、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0.6mm B 、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 、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3、如图所示,物体A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4、如图所示是“秒表”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 (1)“秒表”的量程是__________; (2)“秒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3)图中“秒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 6、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无影响 D 、都可能 7、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 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 、2nm B 、2mm C 、2cm D 、2dm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2 章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与巩固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 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 ●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 ●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三角 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 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 知识点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 ,互相重合的角叫做.

(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 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四)角角边:两个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1)HL定理是三角形所独有的,对于一般三角形不成立.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经有一对直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另个条件即可,而这两个条件中必须有对应相等,与一般三角

第十六章分式全章导学案

第十六章分式 从分数到分式 主备人: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感悟分式的模型思想;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整式与分式的区别. 2.理解并掌握判断一个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及值为零的方法. 3.经历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在此基础上掌握分式中字母取值的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体会其内涵. 【导学难点】 对分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认识. 【课前准备】 明确整式的概念. 【学法指导】 类比,延伸.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分式的概念. 2.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课本第2页思考(1)、(2). 2.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才有意义? 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 .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是: . 三、教师引导 1.对思考(1),引导学生温故,采用先讨论再个别提问的方法,回顾分数、整式.并探索思考(2),找出异同点.(按小组思考、交流).通过观察类比形成分式的概念. 2.区分整式与分式,在考虑为什么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从而知道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才有意义.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例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1 a (2) 6 x (3) 27 x x

(4) 24a b + (5)22x y x y -+ (6)221 3 x x -+- 例2 当x 取什么数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x (2)1x x - (3)1 53b - (4)x y x y +-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课本P4练习1、2、3. 2.当x 为何值时,分式 232x x -+无意义? 3.当x 为何值时,分式232 x x -+无意义? 4.当x 为何值时,分式232x x x -+的值为0? 5.当x 为何值时,分式5 6x -的值为1? 6.当x 为何值时,分式2 3x +的值为负数? 六、布置预习 1.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32 x + (2)532x x +- (3)2254x x -- 2.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75x x + (2)7213x x - (3)221 x x x -- 【课后反思】 练习课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导学目标】 1.继续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继续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导学重点】 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全等三角形全章学案

课题:12.1.1全等三角形 班级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3、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学习难点: 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学习过程: 一、课前研学(预习教材31页-32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约3-5分钟) (一)、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 和 都相同. 2、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 阅读课本P31第一个思考及下面两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 平移 翻折 旋转 甲 D C A B F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 变化了,?但 、 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全等的一种策略.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说一说) (1)对应顶点(三个)——重合的 (2)对应边(三条) ——重合的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 3、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 (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 ;(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 ;

第(4)题图 E B A E 第(1 )题图E C B F C 第(2)题图D A C B (4)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最长边对应最长边,最短边对应最短边; 最大角对应最大角,最小角对应最小角. 简单记为:(1)大边对应大角,大角对应 ; (2) 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 ,对顶角也是 ; 4、“全等”用“ ”表示,读作“ ” 如图甲记作:△ABC ≌△DEF 读作:△ABC 全等于△DEF 如图乙记作: 读作: 如图丙记作: 读作: 注意: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课堂探究 (约15-20分钟) 知识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阅读课本P32第二个思考及下面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活动一:观察下列各组的两个全等三角形,并回答问题: (1) 如图(1)△ABC ≌△DEF ,B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BC= 。 ∠A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A = 。。 (2) 如图(2)△ABC ≌△DEF ,△ABC 的边AC 的对应边是 ,即可记为AC= 。 (3) 如图(3)△ABC ≌△ ,∠ABC 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4) 如图(4)△ABC ≌△ ,△ABC 的∠BAC 的对应角是 即可记为∠ = ∠ 。 (5) △ABC ≌与△DEF ,AB=DE,AC=DF,BC=EF,写出所有对应角相等的式子。 小结1:规律总结: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2、两个三角形全等,与它们所在的位置 关系。(填有或无) 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解 例1:如图1,△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D C A B O D C A B E 图1 图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