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八年级上五四制语文:第44课《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上五四制语文:第44课《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上五四制语文:第44课《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上五四制语文:第44课《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陈毅市长》

沙叶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常识,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了解本剧“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2.学会通过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领会潜台词的意思,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感受陈毅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学习陈毅优良的作风、光明磊落的精神。

【课文提示】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有戏剧冲突,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2.本剧的结构称“冰糖葫芦”式。所谓“冰糖葫芦”式,即每一场都可以独立成章。《陈毅市长》共有十场,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全剧串成一个“冰糖葫芦”。

3.课文选自话剧《陈毅市长》的第五场。前一场讲陈毅视察国营百货商店,盘尼西林断档。不法药商趁机涨价。陈毅决定连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接到朋友的电话,听说陈毅来访,明确表示:“政治与我绝缘。”实际上是拒绝陈毅到访。

【正音正字】

斋羹偌撷驽

【词语积累】

残缺不全深居简出充耳不闻不由分说闭门羹持久不息半夜三更

无事不登三宝殿一窍不通说来话长全然无知才疏学浅雄心勃勃

奔走呼告心灰意冷英雄无用武之地痛心疾首多此一举翻天覆地

百废待举大有作为只可就见,不可屈致亲顾茅庐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初学课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觉剧本与小说有什么不同?

3.剧情可以分几个部分?

【课文分析】(详见课文批注)

齐仰之的居室里,醒目地贴着一个条幅:“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这说明他不愿接待来客,也为陈毅来访制造了障碍。这是剧中矛盾冲突的起因,整场戏就是围绕“3分钟”展开的。

全场通过夜访被拒、进门限制、破例延时、秉烛夜谈、撕掉条幅等几个情节,把陈毅与齐仰之的矛盾,层次清楚、充满戏剧性地展示出来。

【课文质疑】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了解陈毅的生平。

第二课时

【讨论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发生的事件。

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

2.陈毅与齐仰之初次交往,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看出他们怎样的个性?

陈毅与齐仰之一见面就掀起波澜——一个热情拜访,一个闭门拒客。

陈毅,坚定、自信、幽默;齐仰之,固执、清高、不问政治。

3.陈毅进门后,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陈毅与齐仰之的矛盾冲突依旧存在:齐仰之严守“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陈毅巧用“激将法”让对方自破其例。这里的喜剧化成分和人物的个性,再次吸引大家的目光。

4.“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口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只有“三分钟之限”,但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言”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齐仰之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

5. 齐仰之接待陈毅为什么可以打破“3分钟”惯例?

这个细节,清晰地看出齐仰之思想的变化过程,同时可以迅速抓住矛盾冲突,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6. 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化学家齐仰之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这样使齐仰之与陈毅交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7. 本文哪些语言富有个性化?请举例分析。

话剧是靠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因此要求对话个性化。陈毅豪爽、机敏、直率、风趣、胸怀广阔、高瞻远瞩,所以他的对话诚恳亲切、泼辣、深刻、幽默、风趣。如陈毅求见被拒后,自言自语的话颇有个性:“我就不相信,偌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铃,开门之后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多么豪爽而泼辣。

齐仰之的语言则可以看出他固执、急躁、清高、朴直的特点。例:“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我一定效力!”这些对话都表现了他的个性。

8. 戏剧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下列几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①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齐先生就住这里!”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齐先生您是个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怎么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符合呀!

②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

9. 文中哪些词语表示第一人称“我”?

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语有: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10. 精读“齐仰之:你们真的要办药厂!”——“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这句话出自什么典故?表现了什么?

三顾茅庐。表现了陈毅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以一片赤诚之心尊重知识分子。

②齐仰之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性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A.固执急躁

B.自我醒悟

C.认识正确

D.爱国情感

③语段中“化学”、“碱性”、“中和”分别比喻什么?

“化学”比喻社会变化之学,改变、转移人心;“碱性”比喻陈毅关心国计民生,尊重科学;“中和”比喻政治需要科学,科学必须为政治服务,政治与化学中和。

④这段话在全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这是情节高潮部分,矛盾解决了。

【课外作业】

1.预习《虎门销烟》,扫除文字障碍,了解新课文的内容。

2.思考《虎门销烟》的“学习建议”。

配套练习二套

八年级语文试卷

①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它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方块汉字,形象生动,方圆有序,整齐划一引人暇思。②其奥妙、其优势,超过任何拼音文字也无法代替。因为拼音文字纯是一种符号,汉字却是中华民族想象力的产物。③古老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无与lún比的文化奇观,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意运,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④可以说,每一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都静静地散发着文化气息和生命芬芳,都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寓意,包含着现实的哲理,可谓是“一笔一故事,一字一世界”。

(1)用部首检字法查“魅”字:先查部首( ),再查( )画。(2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无与1ún( )比承.载( )(2分)

(3)找出文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 )改为( ) ( )改为( )

(4)找出文中的病句,并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3分)

A.脑畔.(pàn) 眼眶.(kuàng) 海棠.(táng) 戛.然而止(jiá)

B.羁.绊(jī) 登.时(dēng) 陨.石(yuán) 天衣无缝.(fèng)

C.凫.水(fú) 怅惘.(wáng) 山麓(1ù)豁然开朗(huò)

D.凋.零(diāo) 家眷.(juàn) 沼.泽(zhǎo) 窈窕.淑女(zhào)

3.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腐蚀劫难嘱咐海枯石烂

B.两栖稀疏磅礴草长莺飞

C.瞄准萌发油漠大彻大悟

D.争讼燎原思慕目空一切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段话,对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时代,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现。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④①②③⑤

D.⑥②①④③⑤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金秋时节,望奎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西瓜啊、香瓜啊、李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3分)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7.名著阅读(2分)

《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8.古诗文默写(共11分)

(1)兼葭萋姜, 。(《蒹葭》)

(2) ,悠悠我心。(《子衿》)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两句诗是:

,。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柱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表达了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5)诗歌赏析(共5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2分)

②“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共4分)

9.为配合班级准备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

咏月: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

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的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

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的《》而创作;《涛声依旧》依据的《》而创作。

三、阅读理解

(一)《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回答10-13题(共13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伯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

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白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

②岚:林中雾气③箨(tuó):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fǔ):抚摩。

10.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斗折

..蛇行

(2)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

12.在语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3分)

13.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语段【甲】

语段【乙】

(二)阅读《社戏》,回答14--16题(共7分)

(甲文)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是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白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

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羊蹲在草里。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文)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且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

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咒,或笑,一面加紧地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4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甲、乙的内容。(2分)

甲文: 乙文

15.“我”去时的心情和回时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

16.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三)阅读《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回答17--19题(共10分)

①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就是由沙尘暴带入的,这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早和荒漠区。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18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分)

19.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

四、写作表达。

“宽”即打开人生格局,“容”乃采撷智慧美德,只有让“宽容”与成长携手,年少的你才能用“宽容”的音符奏响青春最美的和弦!请将“宽容若在,快乐就在

”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鲜明,详略得当,思路清晰。

②不得套作,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

参考答案:

一、1.⑴鬼五

⑵伦 zà i⑶暇改为遐运改为蕴⑷应改为“其奥妙、其优势,任何文字也无法代替”;

2.A

3.C

4.通读句子,③是讲汉字的智慧,⑤里面的“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是对汉字智慧的进一步说明,故③⑤必须这样排序,排出AC;另外,①句“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的这种现象只可能是“⑥中的提笔忘字的现象”,故应该是⑥①,排出D。

故选:B。

5.A.正确;

B.错误,“西瓜啊”“香瓜啊”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C.错误,问号改为逗号。

D.错误,省略号和等去掉一个。

故选:A。

6.A.语序不对,将“圆梦”放在“追梦”之后;

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正确;

D.缺少宾语,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

故选:C。

7.傅聪真诚

8.古诗文默写

⑴白露为霜

⑵青青子衿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⑸①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②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9.(1)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枫桥夜泊

三、10.(1)①像北斗星那样曲折(2)领悟,明白

11.(1)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12.由乐到忧,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

13.语段(一):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

语段(二):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

译文:

(二)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唯独水的颜色最为奇特。大概世间的颜色,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的,这是我所知道的,然后我唯独对碧(青绿)色却不太理解。如今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它如秋季的天空,如早晨林间的雾气;比起农家的炊烟、新发的柳枝显得有些浓,比起刚脱皮的竹笋、新竹显得有些淡;比玉更温和、比白色的丝娟更滑润,达到清冷丰裕的极致,可以抚摩食用。

14.甲文:月夜航船。乙文:月下归航。

15.去时心情很急切,回时很轻松欢悦(几分留恋)

16.山是不动的,动的是船,这种写作手法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衬托船行的迅速和“我”的急切心情。

17.B

18.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配套练习二套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én)淳.朴(chún)童稚.(zhì)绯.红(fěi)

B.和煦.(xù)豁.亮(huò)殷.红(yīn)惟妙惟肖.(xiào)

C.拮据.(jū)发酵.(jiào)提.防(dī)参差.不齐(cī)

D.汲.取(jí)炽.热(zhì)匿.名(nì)称.心如意(c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记其数冥思暇想谈笑风生天翻地覆

B.相形见拙川流不息见异思迁申张正义

C.再接再厉义愤填膺栩栩如生截然不同

D.正襟微坐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

....的消息,王刚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B.他盛气凌人

....地扬起手往桌子上一拍,霍地站起来,痛斥造假者的狡辩。

C.试卷的命制要讲究适合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长吁短叹

....也不行。

D.他这个人做事总是毛毛糙糙,这么多题他拖泥带水

....地半小时就做完了。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如何繁衍如何筑巢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B.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C.如何筑巢如何迁徙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繁衍

D.如何繁衍如何迁徙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筑巢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弃.我去者弃:嫌弃

B.乱.我心者乱:使……乱

C.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D.明朝散发

..弄扁舟散发:这里形容狂放不羁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蕴涵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烦。

B.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C.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消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使

心情更加的忧愁苦闷的境遇。

D.诗的开头两句可以翻译为:“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

烦忧。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8.古诗文默写。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三、(本大题共12小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6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燕策》)

9.选出下面几项中“雨”字意思不同的一项()(1分)

A.天雨.,墙坏

B.会天大雨.

C.夜阑卧听风吹雨.

D.明日不雨.

10.选出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1分)

A.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B.渔者得而并禽之

C.两者不肯相舍

D.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11.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从文中苏代讲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课文《海燕》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①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乙]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②它在大笑

..……它笑

..,它又在号叫

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13.思考画线句内容回答。(3分)

(1)①句中波浪和狂风的搏斗象征着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句中加点的“大笑”和“号叫”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表现了海燕怎样的精神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甲][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3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部分与[乙]部分之间有何表现关系?试做简要解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部分中描写乌云的形容词、动词有哪些?从[乙]部分中筛选内容回答表现了什么,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部分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共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从两段中各找出一例,具体说说起到

了怎样的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2分)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王远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

..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

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

..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

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8.“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概括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3分)

A.首次

..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

..。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

..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

...。

21.从“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之旅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22.名著阅读。(6分)

(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这是对___________的外貌描写。(1分)

(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请你以其中的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2分)

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共同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3分)

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条宣传语。要求: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示例:奔放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东北某学生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请以“爱”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八年级语文(下)期中检测题

参考答案

1.C(A.“绯”应读“fēi”;B.“殷”应读“yān“;D.“炽”应读“chì”。)

2.C(A.记—计,暇—遐;B.拙—绌,申—伸;D.微—危,新—心。)

3.C[A.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含贬义,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B.盛气凌

人:傲慢的气势逼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现在一般用作贬义,与这个句子的语境不符,应该用具有褒义的词语。D.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句子的意思是做事快。] 4.B(本题实际是考查句子排列,句子出自课内。要解答句子排列题,我们首先要观察所给句子是议论性文段、

抒情性文段,还是记叙性文段;然后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将排好的句子通读一遍,看读起来是否顺口,衔接是否恰当。)

5.A(弃:放开,抛弃。)

6.D(“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不对,诗人并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且隐逸江湖只是无奈之举。)

7.A(应该是“愁”。)

8.(1)瑟瑟谷中风松枝一何劲(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4)

月如钩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古诗词的背诵情况,本题属于直接型默写,只要平时多记多背就会写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9.C(A、B、D三项中的“雨”都是动词,“下雨”的意思,C项中的“雨”是名词。)

10.B(“禽”通“擒”。)

1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解析:本题很容易理解,平时多积累,便可回答出。

12.答案不唯一,如:团结起来力量大、要善于合作等。解析:只要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但要贴近故事内涵。

13.(1)象征: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之间的殊死搏斗。社会现实:社会黑暗,反动势力气焰嚣张,人民大众主

动迎战,斗争异常激烈。解析: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散文诗是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此诗。将“海浪”与“狂风”“对号入座”,便可答出。

(2)大笑:笑那些乌云猖狂一时;为欢乐而号叫,坚信革命必胜。精神风貌:英勇无畏、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解析:环境如此恶劣,海燕还大笑、号叫,是嘲笑那些乌云,号叫胜利的到来。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4.乌云变暗,波浪与狂风殊死搏斗。海燕积极战斗,坚信革命必胜。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甲]部分主要写险恶的环境,[乙]部分主要写海燕的战斗和乐观精神。

15.烘托与被烘托。[甲]部分内容首先描写海浪与天空的激烈搏击,形势异常严峻,黑云压城、“乌云”“狂风”

肆虐,反动势力十分猖狂。在描写了这样一个紧张激烈的背景下,[乙]部分集中笔墨描写海燕的毫不畏惧、勇敢战斗、怀着必胜的信念和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及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表现了海燕的形象。[甲]部分对[乙]部分的环境烘托作用十分明显。解析:仔细阅读两部分,可以发现[甲]部分主要是对海燕战斗环境的描写,而环境的描写的作用一般是烘托;[乙]部分主要写海燕的战斗,而海燕的战斗就是在[甲]部分所描写的环境中,所以正是属于被烘托者。

16.暗、低、压。形势异常严峻,斗争异常激烈。海燕箭一般地穿过乌云;它笑那些乌云;它深信,乌云是遮不

住太阳的。解析:[甲]部分描写乌云是在第一段,从第一段中找出即可。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只要从[乙]部分中找出有关乌云的语句就可以回答出。

17.拟人、比喻。[甲]例:“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

雾和碎沫”,“恶狠狠”“抱”“甩”“摔”等拟人化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风猖狂的气焰;用“翡翠”比喻海浪,充满着赞颂之情。[乙]例:“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叫喊着”是拟人化的描写,“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是比喻。运用拟人化和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燕英勇无畏的战斗和战斗的勇猛、迅捷。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分别归纳两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从中找出共同的。举出一例并分析即可。

18.示例:(1)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2)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记录;(3)光电转换效率达到

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4)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5)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阅读全文可知,可根据每段内容来概括。文章第一段大体说了“阳光动力2号”的引人注目;第二段介绍了“阳光动力2号”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第三段段尾点明“‘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记录”;第四段主要说了“阳光动力2号”的高速光电转换效率;第五段则介绍了环球之旅的意义和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考生只要能从中筛选出三点即可,注意语言要简洁流畅。

19.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客观准确地说明了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突出了其轻巧、储存电量高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判断说明方法,一般可从某种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词语入手,如看到数字,就想到列数字;看到“相当于”“比”等词语,就联想到作比较等。此题中画线句子位于文章第二段,由句中“厚度是135微米”可判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由“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中的“相当于”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一般作用是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的一般作用是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然后结合说明方法的作用和画线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答案即可。

20.D(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A项,由第3段“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

一次短暂飞行”可知,“第一”与“首次”表达意思一致,语言准确。B项,用“之一”一词,说明人类利用太阳能还有很多形式,符合人们的生活认知,用词准确。C项,“大约”表示不确定,30%是一个准确数字,而没有人肯定地知道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因而用“大约”表示不确定,准确。D项,“恐怕”一词含有不确定的意思,是对未来事物的揣测,未来有没有这样的环球之旅并不确定,因而无法确定是不是“一小步”,语言表述不准确,故选D项。)

21.示例一:有梦想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从“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

可获得。)

示例二: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从“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可获得。)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文章的“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历经12年艰辛,最终变为现实,这体现了梦想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回答时,学生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22.(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诺第留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2)列夫·托尔斯泰(3)示例:贝多芬

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只要读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便很容易写

出。要注意课下自己多浏览课内所涉及的名著。

23.(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

高)。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回答时能点出年级变化,谈出赞成度降低、反对度增高即可。(2)示例一:针对的要点: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中。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或:形式太单一了吧。除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他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

示例二:针对的要点:不增加学时。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或:不太好。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落不到实处。

示例三:针对的要点:不设为考试科目。态度和理由:挺好的。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或:不太好吧。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于形式的。

解析:本题为主观表述题,答案不唯一,能准确全面提取其中一个要点,并针对该要点表明态度,谈出理由即可。

(3)示例一: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示例二: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醇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示例三: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解析: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写出所选的民间艺术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所选民间艺术必须是自己本地的。

24.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爱”的内涵很广,可以切入的角度也很多,可以写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国家的爱,也可以写对“爱”的理解,但在选择文体时要注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体来写。

例文:

爱的奏鸣曲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豁然开朗: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初读父亲训斥巴迪这一段时,我真替巴迪打抱不平,他的父亲太苛刻了。但是,当我理解这篇文章后,我又羡慕巴迪有这样的双亲。母亲的一句“精彩极了”,是巴迪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是巴迪前进的动力;

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是对巴迪的一种警醒、一种鞭策。

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对父母。

一天,老师发下单元考试卷,“噢,天哪!倒霉透了!”我又考得不好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作业做完,像小偷似的把卷子偷偷放在了妈妈的书桌上,然后等着狂风暴雨的到来。

吃饭时,我安安静静地,不说一句话。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怀疑。

爸爸首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他怒气冲冲地把躲在厕所里的我“拎”了出来。于是,一场“老鹰训小鸡”的好戏开演了。

“考这么点分,你在干什么?我读五年级的时候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哪儿有你这么差的成绩!你对得起谁?你对不起我可以,但你不能对不起你妈啊!……”

我嘀咕了句:“真啰唆,比老妈还老妈。”

这下更加激怒了老爸,老爸越说声音越响:“你还顶嘴!大人说一句你还敢顶十句是不是……”

妈妈见爸爸火气越来越大,上前把我拉了过去。

妈妈和蔼地跟我说:“这里为什么扣分呢?你仔细想想,这儿该怎么填才对呢?这道题你究竟是马虎大意,还是不会做呢?你明白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吗?”最后,妈妈还不忘嘱咐我:“以后你可要仔细点,争取考个好成绩!”

你们看,这是不是我家的严父慈母呢?其实,我知道他们都是爱我的,我也明白,无论严爱还是慈爱,他们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希望我将来有出息。

点评:本文以自己所读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入笔,写了“我”的父母也像文章中的父母一样是严父慈母。生活气息十足,没有脱离生活和实际。语言朴实,但人物的语言、语气等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秘密》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秘密》 1、学习课文,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悖、恪。 2、知道莱伊恩的秘密,懂得一个人,要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设法抵达胜利。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通顺流畅地进行表达。知道固执、弄虚作假在文中的双关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英国温泽市政大厅图片 师:这是坐落于英国的温泽市政大厅,它建于1690年。三百多年来,在里面工作的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然而,就在前两年,当人们对大厅的天花板进行维修时,发现了隐藏在其中的一个天大的秘密。 2、出示课题:秘密 问:听到这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秘密: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大厅的秘密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的大厅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 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四根柱子是装样子的) 板书:一根柱子四根柱子 支撑天花板装装样子 2、根据板书,说说大厅的秘密是什么?

师:四根柱子只是装装样子,是虚的,假的,这不是弄虚作假吗?板书:弄虚作假 三、再读课文,走近建筑师: 1、埋下这个秘密的是建筑师莱伊恩,莱伊恩是不是真的弄虚作假呢?对这个人,后人是怎么评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用划下来。 2、出示: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非常伟大的,他能始终恪守自己的原则,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在这段话中,说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是,因为(同时将他能始终抵达胜利转为红字) 3、为什么这样评价莱伊恩呢?让我们仔细读读课文,走近这位建筑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恪守(出示),什么是恪守?(严格遵守)莱伊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始终严格遵守自己的原则呢?文中说他遭遇到了最大的阻力,让我们先来默读第1、2小节,想一想:莱伊恩遇到了哪些阻力?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市政府权威人士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市政官员的威胁)出示:固执问:固执是什么意思?(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他不肯改变自己的意见,他会怎样对市政官员说呢?市政官员又会怎样回绝他?课文里没有直接写,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语句中猜测出他们对话的内容。让我们静心地读一读第1、2小节,并结合有关的语句想象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同桌试着说一说。 ● 我的设计是运用了工程力学的知识,又有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应该是不会有错的。自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猫是老虎的先生 沪教版-最新学习文档

34.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谜、趾、搔、授、侥”等 10个生字,积累词语“猜谜、师傅、随声而下、眼睁睁、传授、侥幸”,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先生、芭蕉扇、随声而下、趾爪、侥幸”。 2、默读课文,理解“先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并初步学会解决问题。 3、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4、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 教学重难点: 1、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齐读课题。 2. 理解先生:先生在字典中有三个意项,在课题中是哪个意象?对呀,师傅。傅字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语要读轻声,一起读。是呀,那猫就是老虎的——师傅。再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怎么教) 点评:我们可以理解你想知道猫教了老虎哪些本领?(随机板书:本领)噢,你想知道猫成为老虎的先生的原因。(随机板书:原因) 4.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近第34课。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鲁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是课后注释。原来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的方式。齐读注释。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这篇文章就出自鲁迅的《狗鼠猫》,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文中的我指的就是——鲁迅。 2.是啊,鲁迅的祖母经常给他猜字谜、讲故事,瞧,今天祖母给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们自己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借助填空介绍一下这个故事。 老虎本来,猫教给它。学完本领后,老虎想要,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 4、交流填空。 三、研读课文,把握重点。 过渡:这个故事是祖母告诉鲁迅的。 (一)学习第一节,了解祖母讲故事的原因 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沪教版三年级下语文教案-4

4 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生字10个“筝、衫、翱、徘、徊、瞬、逝、翼、移、纯”。积累词语9个“风筝、诗情画意、水灵、翱翔、徘徊、瞬间、消逝、小心翼翼、纯洁”。 2 按要求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合适的方法理解4个词语“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4 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1、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1、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视野翱翔徘徊小心翼翼 (3)在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2、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激发情感 播放媒体:三月的一天,几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飘着。我无意地向天空望了一眼,忽然我的视野中多了一样东西,飘来飘去,忽上忽下。我瞪大了眼睛,看清了——原来是一只粉红色的风筝,拖着长长的尾巴……啊!这风筝给静静的天空带来了几丝生气,使天空变得更加迷人,更有诗情画意了。一个放风筝的小男孩出现了。 出示课题:放风筝 学习“筝”,注意读准后鼻音。换部首,帮助学生复习形近字:睁、挣、净。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 事? 2、学生交流,小结 一位七八岁的小男孩,在放风筝时,不小心踩倒了花坛里的花苗,他搬来了自家栽种的盆花,移植到了花坛里。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2019-2020年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学习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学、校、老、师、一”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横”,认识田字格,并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一、二”。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产生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自豪的情感。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校名中的字。 重点和难点: 1、学习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指读课文。 2、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描摹笔画“一、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当你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和哥哥姐姐站在校门口欢迎你,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2、小朋友心里的话儿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开学了。 3、板书课题:开学了 4、师读课题,指名读(4人)。 齐读。 指导:你们听过乐队演奏吗?如果演奏者只顾着自己出风头,不顾别人,那样演奏出来的乐曲一定不和谐、不好听。所以在一起读课文时,你们要听听别人的声音,轻轻的,读得像乐曲那样美! 二、听录音识字读文。 (一)感知课文。 1、第一遍听课文:开学了,有一位一年级新同学和你们一样,非常高兴,有许多话想告诉大家,想听吗? 2、交流:你听到他说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激发识字兴趣: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本领,识字本领可重要了。 2、出示五个生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的生字,它们很调皮,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仔细看课文,把他们找到。注意不要跳着看,一个一个字挨着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全册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一、教材的教学要求: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35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字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1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说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8、学习在方格中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毛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8首古诗 3、综合练习 8次 4、作文 14次 课文分8个单元,每单元5篇,共40篇课文。本册教材生字为335个,积累词语313个。课后练习分三个部分。第一是“阅读芳草地”,主要是提示阅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是“词句活动室”,安排少而精的字词句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文字。第三是“语言直播厅“,设计当堂的说话练习,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每个单元前还编写了学习”导语“,主要介绍本单元学习内容和阅读训练的重点。各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为:一、二单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四单元,预习课文;五、六单元,理解词语; 七、八单元,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古诗诵读“安排在各单元中间,每单元1首,全册教材共8首。“古诗诵读”的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不要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只要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即可,也不作考查要求。另外在每首古诗中,安排少量的识字任务。 “综合练习”安排在单元末尾。本册“综合练习”的编写,减少了单项训练,增加了训练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字词句,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了确保“综合练习”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质量,本册教材为每个“综合练习”增加一个课时,教师要保证课文练习时间,力争当堂完成,要改变课内指导课外完成的不正常情况。 作文教材与阅读教材分开编写,编排在阅读教材之后。本册作文教材的命题注意切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喜欢写的事,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三、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课文 60课时 古诗诵读 8课时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能区分并运用多音字。 2.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3.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教学难点:“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准备:美丽大海沙滩的风景录象、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看过大海吗? 师:去年暑假老师也去过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椰树,踩到了柔软的沙滩,同时也感受到了海浪阵阵、海涛汹涌的壮观场面。碧蓝的 海水一望无际,而金色沙滩上发生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听老师这么说,同学们想去看大海吗? 师:你想知道沙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a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和多音字。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个片段。? c小姑娘给你留了什么印象? d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明学生提问,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片段(分角色朗读1-6段)师指导朗读 大意:画家去拾贝壳,小姑娘帮忙看衣服。 朗读:男-老伯伯(苍老慈祥亲切)女-小姑娘(细小甜美认真) (二)学习第二片段 大意:画家送贝壳,可是小姑娘不要贝壳。(找小伙伴合作、讨论) 讨论:为什么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呢? “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丝,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随你挑。”通过描写贝壳的种类写出贝壳的美。 (三)学习第三片段 大意:画家故意丢贝壳,小姑娘捡还贝壳。 师:在黄昏的沙滩上,他们俩又是你什么样的方式告别这美丽的沙滩和大海的呢? 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师指导动作和神态) 四:总结课文

(88页精品)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计划

_2011_学年度第一学期 语文学科第五册教学进度表

1、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照样子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了解书信. 1、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交流: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发短消息等.) 2、板书课题:信 你写过或者看到过信吗?信是用什么写的?自由交流. 3、出示一封信, 简单介绍信并小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了写信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二)初读诗歌, 学习词语. 1、观察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借助课后音节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2、反馈: (1)字词:指名读词语, 指导“巢、雏”的读音与书写 (2)抽读课文. 3、指导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学习2-5节. 1、复习默读要求.板书相关要求. 2、默读课文第二节, 学会写信后, 作者替谁给谁写信, 信的内容是什么? 3、默读并完成填空. 我想替()给()写信, 信中说:(). 4、变换句式练习说话:因为(), 所以我想替()给()写信. 板书:雏鸟妈妈回巢 5、朗读第2节. 6、默读其他小节, 选一节填一填. 7、自学后交流第3、4、5节. 板书: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他的伙伴 树他的朋友 (1)随机理解“风平浪静、姹紫嫣红”. (2)把词语补充完整.(课后练习)再说几个. 8、有感情地朗读2-5节.指导背诵.试背. (四)学习第6节, 体会句子的含义. 1、指名读第6节, 读后质疑.(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 2、交流问题.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用冰点火

---------------------------------------------------------------范文最新推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用冰点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忖、媚、博、忖、坠、凸;积累词语阳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坠、荒芜人烟、思忖、如愿以偿、合适、凸透镜;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失控、失灵、思忖、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仿佛一道灵光闪过这句话的含义;能常识模仿文中的句子用关联词既也句。 3.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用冰点火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用科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 / 18

积累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了解比尔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偿地摆脱困境。 教学难点: 理解比尔博士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遇事冷静。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科学知识可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预习作业 1.词语: 思忖:忖的字音,并为思忖找近义词。 失控:从文中划出相对应的短语 如愿以偿:偿查字典 银装素裹:素查字典

---------------------------------------------------------------范文最新推荐------------------------------------------------------ 2.问题: 谁在什么情况下用冰点火?结果怎样? 你有什么最想问的问题? 3.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我们是用什么工具点火的吗?(火柴、打火机) 2.那么你们有没有看过用冰点火呢? 3.揭示课题,齐读 ●板书:用冰点火 3 / 1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瑞雪3 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瑞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背诵课文第3节。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4、4、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雪景图片、多媒体课件、范读配乐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雪景图片。把你看到的雪景说一说?出示雪景图片 2、从回答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雪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再次去感受这种乐趣吧。 3、板书课题: 37瑞雪齐读课题。 过渡:到底什么是瑞雪?瑞雪又有哪些特点?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雪的。 二、整体感知 三、1、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填空。 ppt播放轻音乐。 四、2、交流,填空。(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清早)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 五、了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相机板书:昨天中午傍晚今天早上雪前、雪中、雪后 六、过渡: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来认读一下本文中的生字词。 5、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

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学习字词。 6、出示词语: 凛冽、笼罩、分外、耀眼、巍巍、馒头、霎时间、掷雪球、白蒙蒙眉开眼笑 7、4、指名读,齐读。正音:?白蒙蒙..(meng);?笼. 8、罩(lǒng)过渡:凛冽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试着用凛冽词说一句话。 9、三、研读课文(一)学习雪前 10、1、出示句子: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 2、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指名读。 3、3、昨天中午,发生了什么事?——刮起了凛冽的大风。板书:寒风凛 冽“凛冽”字形,书空,什么意思?严寒刺骨。 4、4、冰冷的寒风吹在脸上是一种什么感觉?指导朗读,齐读句子。过渡:刺骨的寒风就这样呼呼地刮了一个下午。到了傍晚,下雪了。

一年级语文沪教版112课教案

一、本册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414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会运 用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分析字形,会用部首和音序两种查字法自学生字,初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巩固汉语拼音,正确掌握拼音方法,能正确地拼读音节,并逐步达到比较教练地借 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 3、学过的词语会读,大致了解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29个词语。 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5、能听清楚几句话和简单的故事,能听懂教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听人讲话时态度 认真,注意力集中,养成边听边想、边听边记,并有提出问题的习惯。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看图说话时学习展开想象,口语交际中能 根据语境说几句连贯的话。会按要求讲一个简短的故事。继续学习礼貌用语。继续学习句号、问号、感叹号,继续认识逗号、冒号、顿号、引号,初步认识分号、省略号和破折号。 7、学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 部分课文。 8、学习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222个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比较匀称。 9、能在课外阅读适合自己的各种儿童报刊和书籍。 二、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读课文识字 36课时 读课文趣味识字 12课时 读课文查字典识字(部首) 20课时 读课文查字典识字(音序) 22课时 古诗诵读 8课时 听说活动 6课时 语文快乐宫 8课时 机动 32课时 总计 144课时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42人,男生数24人,女生数18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环境,能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也能及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已基本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总体不错。只是,还有个别学生会经常少做作业,甚至不做作业,学习态度较差。 从语文课堂来讲,我班的学生思维广度不够,思维积极性缺乏,语言组织能力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看月食1 沪教版

《看月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眨、般、挨、微”的字形。 2、理解“担心、一般、微笑、吞掉、似的、红铜色”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自学生字。 1、读课文,圈出生字。 2、查字典,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3、指名说表格内容,有异议提出来。 二、检查自学效果,共同学习生字。 1、重点指导下列生字字形。

眨:与眼有关,目字旁。右半边是一撇,下面一个“之”字。学生做“眨眼”的动词。 般:“船”字的右下部分“口”换成“又”。 挨:右半边上面是“厶”,下面是“矢”,第二撇不出头,最后一笔是捺。 微:不要丢掉“山”下边的一短横。 2、查字典或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担心:放心不下。 一般:一样。 微笑:脸上略带笑容。 吞掉:不嚼,整个儿地吞吃掉。 落: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照射的意思。 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差不多。如:像雪似的那么白;他好像睡着了似的。红铜色:“红铜”也叫“紫铜”,紫红色,是纯质的铜,用来制造电线等。像红铜似的颜色叫“红铜色”。 三、逐段指名读课文。 1、正音。

似,是多音字,告诉学生在“似乎”一词中读“s@”,在“似的”一词中读“sh@”。 2、指导长句的读法。 (1)圆圆的月亮|像个大玉盘|挂在天空,银光落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2)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四、读课文。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课文从哪段到哪段讲看月食的经过,理清课文层次。(第3~6自然段讲看月食的经过;1、2自然段讲看月食的时间,奶奶讲从前人们对月食的说法,我对此半信半疑;7自然段讲妹妹明白了发生月食的原因。)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熟读课文。 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三(4)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认识生字36个。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3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4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1次,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朗诵交流,并制作小报,进行展览。 4本单元指导学生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 句,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字典、词典加以理解;学会在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上做记号。 5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并且体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与宽容。

pi CD( )j i-1.L __ )tih r0(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 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读后交流。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 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 小鸟蝴蝶 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 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 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 的。 3、春天的到来,带给人们的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请你们再读 读课文,找找有关词、句。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 飞过树林,飞上山冈,到处有春天的欢笑。我高兴地捉 住它,又爱怜地把它放掉。 看到第一朵雏菊开放,我会禁不住欣喜地雀跃。 A、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C启发想象:如果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飞来的蝴蝶会如何高兴?如果 你是诗中的“我”,你看见开放的雏菊会如何欣喜?_______________ |练习说话:春天的第一只蝴蝶飞来了,我高兴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画什么 沪教版

上海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沪教版我画什 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想,体会人物品质。 3、有感情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4、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 【重点难点】 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受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关爱和爱心。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1、引入:谁看过《神笔马良》的故事?请你为大家简单讲一讲故事内容。(如学生无人看过,师述:古代,有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马良,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给了他一支神笔,他用这支笔画的东西都会变活。 2、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

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启发:那么这支神笔神在哪里?(用这支笔画的东西会变成真实的。) 3、“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说话练习:请你们用“马良用神笔画什么,怎么样的”格式来说说。(见板书设计) 4、揭题:多神奇的笔呀!课文中有五个小朋友也想拥有它。他们想画什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 我画什么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读课文。 1、初读要求:

精编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饭钱》教案范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饭钱》教案篇一 1.认识本课生字。有选择地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 “迫不及待、大摇大摆、恳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听写句子,能自己校对。 3.能选或编一个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作为课文的续篇。 4.了解阿凡提帮助穷人战胜巴依的故事,体会阿凡提 热心助人、聪慧过人的特点。 重点难点: 学习听写句子,能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 思。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 猜猜主人公是谁? 1.播放动画片《阿凡提》片头。师:他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呀,阿凡提觉得: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

事情。 2.出示句子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师:今天,阿凡提又帮助了谁呢?让我们来学习41、饭钱。 3.揭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付饭钱?谁付了饭钱?是怎样付饭钱的?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先来自学课文。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小组自学 (1)自学生字,按所拿到的卡片完成十字开花游戏。煎逼 药熬汤降迫强夜害 02)用所学的方法理解词义:迫不及待、恳求。 03)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情况。 01)汇报十字开花游戏。 02)分节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题,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付饭钱? 02)谁付了饭钱? 03)是怎样付饭钱的? 下面,请各组读读课文,试解决(1)(2)两个问题。 1.小组读课文,讨论(1)(2)两个问题。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词义:恳求,并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注意读出穷人恳求的语气。师:阿凡提是怎样付饭钱的呢? 3.各组再读读课文,完成填空 巴依和卡子认为:吃了饭菜的(),该付钱。那么,我让巴依听(),也算()。就这样,阿凡提帮穷人解决了难题。 师: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阿范提狠狠地教训了巴依和卡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读5-9小节,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5-9小节。 01)指名一组读,自由评论。 02)师生配合读。 四、排演小品《饭钱》 师:我们学了《饭钱》这个故事,想不想排成小品来表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册)教案全集

1、开学了 学习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学、校、老、师、一”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横”,认识田字格,并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一、二”。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产生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而自豪的情感。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校名中的字。 重点和难点: 1、学习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指读课文。 2、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描摹笔画“一、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当你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看到老师和哥哥姐姐站在校门口欢迎你,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2、小朋友心里的话儿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开学了。 3、板书课题:开学了 4、师读课题,指名读(4人)。 齐读。 指导:你们听过乐队演奏吗?如果演奏者只顾着自己出风头,不顾别人,那样演奏出来的乐曲一定不和谐、不好听。所以在一起读课文时,你们要听听别人的声音,轻轻的,读得像乐曲那样美! 二、听录音识字读文。 (一)感知课文。 1、第一遍听课文:开学了,有一位一年级新同学和你们一样,非常高兴,有许多话想告诉大家,想听吗? 2、交流:你听到他说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激发识字兴趣:你们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本领,识字本领可重要了。 2、出示五个生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生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会的生字,它们很调皮,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仔细看课文,把他们找到。注意不要跳着看,一个一个字挨着看。

最新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全册 精品版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一、教材的教学要求: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35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字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1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说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8、学习在方格中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毛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 课文内容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地”造句。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田老师是怎样 把“我”领进门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田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作者对 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懂得田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门的。教学 难点:理解重点句,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老师”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从学习识字、学习最简单的加减法 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他回忆了自己的启蒙老师。 2、作者介绍:刘绍棠 13岁发表文章 15岁成名,被称为神童作家。成名作是《青枝绿叶》、《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3、出示课题。激趣提问:“老师领进门”,这位老师是谁?领进的是 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交流。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课后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 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

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了。所以,我们每个人 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教 师巡视)。 (3)检查。 ①出示词语:后殿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衣襟(如大多不认识,可一起查阅字典。) ②理解词语。 娓娓动听:说话不倦或声音好听。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停止。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 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教师随时板书读锗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过渡:这么优秀的老师是怎样把我领进文学创作的大门呢?请同学 们先来找找田老师上语文课的情景。 1、领会田老师想像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①听,想像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像力(两者 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 ②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b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语(尤其是“身临其境”), 想象练习: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我好像________,又好像______,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感受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抓住:上千个故事、点点春雨、滋润等重点词,体 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对我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影响之大。) 练习:春雨滋润,培育;田老师的上千个故事,有如,培养了, 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3、领略田老师的人格魅力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一、教材的教学要求: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继续学习335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继续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继续巩固汉字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3、积累本册教材中学习的315个词语,按要求积累其他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4、学过的句子会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在交谈中注意听清别人的意思,对不明白的地方,会提出询问。 6、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说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7、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8、学习在方格中书写各种结构的字。要求认真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习毛笔描红。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分4个部分: 1、课文 8个单元40篇课文 2、古诗诵读 8次、8首古诗 3、综合练习 8次 4、作文 14次 课文分8个单元,每单元5篇,共40篇课文。本册教材生字为335个,积累词语313个。课后练习分三个部分。第一是“阅读芳草地”,主要是提示阅读要求,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第二是“词句活动室”,安排少而精的字词句练习,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语言文字。第三是“语言直播厅“,设计当堂的说话练习,增加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每个单元前还编写了学习”导语“,主要介绍本单元学习内容和阅读训练的重点。各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为:一、二单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四单元,预习课文;五、六单元,理解词语; 七、八单元,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古诗诵读“安排在各单元中间,每单元1首,全册教材共8首。“古诗诵读”的教学,重在朗读和背诵,不要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只要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即可,也不作考查要求。另外在每首古诗中,安排少量的识字任务。 “综合练习”安排在单元末尾。本册“综合练习”的编写,减少了单项训练,增加了训练的综合性,让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字词句,及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了确保“综合练习”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质量,本册教材为每个“综合练习”增加一个课时,教师要保证课文练习时间,力争当堂完成,要改变课内指导课外完成的不正常情况。 作文教材与阅读教材分开编写,编排在阅读教材之后。本册作文教材的命题注意切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喜欢写的事,激发写作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 三、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

沪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的意思,并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 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 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 1信(齐读) 信是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纽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首儿歌,以孩子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了和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想必大家会喜欢。 2. 尝试朗读第一节课文。 出示:我学会了写信, 用笔.和纸.,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写.啊, 写许多许多 ....(慢,重音轻读)的信—— 【自由读--指名读--指导朗读】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通诗句。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重点:“雏”“巢”字形。(出示雏鸟的图片)“雏鸟”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3、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评议(焦点:读通课文了吗?读懂了些什么?) (1)指名读课文,评议。 (2)谁还想读给大家听?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读得最有味道的诗句呈现给大家。 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很有意思。我想读给大家听听这句:替雏鸟给妈妈

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 生:我有同样的感觉。我是这样读的,…… 生:我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很好。我也想尝试一下,…… 4、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1、老师这里有句话,你们看和诗句的意思是不是差不多? 出示: 我也要给自己写一封封信, 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在一起,心心相印。 a有感情地朗读, b默读课文,找到有关语句,体会意思。(最后一节) c比较:意思差不多,诗句的位置变化更灵活,意境更含蓄。 2、尝试练习:(口头) ●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色已近黄昏。 我要替小鸟给妈妈写信,告诉她天色已近黄昏,快点回巢。 ●替花朵给蜜蜂写,/请快来采蜜,/花儿已姹紫嫣红。 我要替花朵给蜜蜂写信,告诉她花儿姹紫嫣红,快来采蜜。 …… 小结并过渡: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说出来,就是把诗句的意思解释出来。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诗歌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3、出示填空,并完成。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四、读写结合,尝试写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也做一回诗人,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信。 1、学生编诗。 出示:(1)替花朵给蝴蝶写,。 (2)替小鸟给人类写,。 (3)替树给鸟写,。 (4)替树给树写,。 (5)替草给花写,。 (6)替地球给太阳写,。 【学生自由选择两句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