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没有光的所在

——试论上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中女性形象丰富,大致分为三类:丑陋荒诞走向黑暗的扭曲形象,颠覆历史传统的母亲形象以及少数单纯独立追求真爱的年轻女性。她们在张爱玲所构筑的苍凉世界中挣扎拼搏,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成为中国文学人物群像中的一组经久不衰的鲜明独特的典型。张爱玲用冷峻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揭开了女性真实心理的面纱,让我们剥离世俗的传统印象从心灵最深处来认识女性,给人以独特的心理感悟。

关键词:丑陋荒诞母亲扭曲变态年轻女性单纯真实

No light there

——Try to talk about the zhang ailing's female image

Student majoring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ou Haili

Tutor Ge Yanli

Abstract:zhang ailing's world is a real women's world. One female images, abundant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ugly dark distorted image absurd to subversive historical tradition, and a few simple the mother image of the pursuit of true love independent normal women. They that building in her struggle the desolate world strive, give readers exacts a deep impression. Zhang ailing brushwork with looked sharp for we uncovered the veil of the female true psychology, give a person with unique psychological instinct.

Key words: ugly and absurd;mother;distortion and abnormal;young women;pure and true

回望历史长河,描写女性的作品多如牛毛。以描写女性见长的女作家却屈指可数,而能把女性描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女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张爱玲就是这其中一个。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凭借着她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在艺术长廊中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 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孤独、愚昧、虚伪、拜金、猥琐甚至变态,她们无奈,她们挣扎。但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苍凉凄美,没有出路。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苍凉的世界, 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境地地深切体悟,蕴含着作家深层的女性关怀。

一、没有光的所在——丑陋荒诞,病入膏肓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群像,无论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还是市井平民小家碧玉,在那个人性压抑的年代,在男权观念、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压迫、束缚和桎梏之下,绝大部分人都无法摆脱命运的苑囿。压抑残酷的现实让她们扭曲变态、丑陋不堪,最终一级一级走向没有光的所在。

(一)可恨可憎的扭曲与堕落

谈及张爱玲作品中人性的扭曲变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极致

的典型。曹七巧本来是开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泼辣爽朗而富有风情。她的哥嫂因为贪图钱财把她卖到姜公馆做了身患骨痨瘫痪在床的姜家二少爷的少奶奶,从此也就开始了她一生的悲剧。因为出身低微,七巧在姜家上上下下倍受歧视和排挤,连丫头都瞧不起她。丫头凤箫问小双:“你是她陪嫁过来的么?”小双冷笑说:“她也配!”通过小丫头小双的答话便足以看出七巧在姜家的地位。而瘫痪在床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年轻又充满活力的七巧每天都要面对丈夫那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不得不极力压制自己的情欲,“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压抑下,她找到了另一种寄托——金钱。她意识到只有钱不会歧视她,而她也只能靠掌握金钱来拥有立身之本。被金钱所点燃的欲望驱动着,她开始疯狂地忘我地聚敛钱财,而欲望之火也烤干了她人性中正逐渐泯灭的温情,直至耗尽她所有的精力和生命。为了金钱,她拒绝了等了大半辈子的表白。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诉说出或真或假的爱以后: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

这恐怕是七巧这一生中唯一一次品尝到爱情的幸福滋味吧。然而就连这极其短暂的幸福也被她亲手扼杀掉了。当她转念想到季泽可能“想她的钱——她卖掉了她的一生换来的几个钱”时,她暴怒了。一阵暴风雨般的抓狂之后就只剩下无穷无尽的悔恨。

“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张,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

这是七巧最后一次对爱的留恋,也是七巧身上最后一抹人性的光辉。她以“一个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用像剃刀片一样的尖酸刻薄恶言恶语无情地折磨着身边每一个人,使儿子成为废物,女儿婚姻破灭,儿媳抑郁而死。

七巧一生的蜕变源于其生活的时代对其的压迫,压迫有多深,反抗就有多烈。她用一生来呼喊出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所受的压迫,对家庭、社会强加给自己的命运做出了异乎常态的反叛,表达出女性要主宰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然而,即使是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做人的尊严,反而把自己变成了男权社会摧残人性的帮凶。这正是张爱玲表达女性意识审视女性命运的犀利与深刻之处。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也是张爱玲笔下众多走向黑暗深渊的女性中的一员。她本是一名单纯上进,想通过读书来养活自己的学生。因为家境贫穷无法支付学费,被迫投靠给以勾引男人为能事的孀居而又十分富有的姑妈。最初见识到姑妈的情形事迹,她觉得“平白来搅在浑水里,女孩子家,就是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我还得把计划全盘推翻,再行考虑一下。”可现实的处境让她改变了主意:“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这时的薇龙可以说还是清醒的。当她第二次进梁家要正式入住的时候,觉得自己家的佣人“是这样的上不得台盘”而打发走了,这时她的虚荣心已初露端倪。进了梁家,看到梁太太为她准备的满橱子华贵艳丽用于内外交际的衣服时,也犹豫过,“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讨人有什么分别?”但很快虚荣心使她禁不住诱惑一一试穿了那些衣服,甚至晚上睡觉做梦都在试。后来糜烂浮华的生活让薇龙失去了自我,深陷其中。在初识乔琪乔花柳本性之后,她也产生过离开梁家的想法,却由于一场病耽搁了。而她自己离开的想法也发生了动摇:“薇龙忽然起了疑窦——她生这场病,也许一半是自愿的;也许她下意识也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说着容易,回去做一个新的人……新的生命……她现在可不像从前那么思想简单了,念了书,到社会上去做事,不见得是她这样的美而没有特殊技能的女孩子的适当出路。”

浮华奢靡的生活和丫头睨儿先前的劝告起了作用,自此以后薇龙就彻底沦陷了,“就等于卖了给梁太太和乔琪乔,整天忙着,不是替乔琪乔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她从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完整的少女到一个幻想贬值,自信破灭直至人格丧失的交际花的蜕变,除了时代与环境的逼迫,更有她自身的甘于堕落和贪慕虚荣在里面。当她被误认为妓女时,说道:“他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也道出了女性对自己所处命运的清醒冷静的认识。现代文明改变的只是她的外表,而内心深层依然停留在腐朽的传统文明的层次上,传统女性所具有的屈从、驯服的品性化为一种潜在的力量深深的影响着她,使她走不出命运的安排与男权的统治。

像七巧和薇龙这样的女性还有《金锁记》中的长安和《十八春》里的曼璐。长安本是个天真烂漫的乖孩子,因和表哥春熹嬉闹被母亲责骂数落,又因母亲一时兴起被逼裹脚,弄得不伦不类痛苦万分。长安成了母亲手中的一个任意发泄的工具。后来进了学堂,因为失落几个小物件而被母亲到学校大闹一番,她的学校生活也自此结束。上学期间的长安是健康活泼的,甚至可以说是幸福的,“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见她的学校生活是多么的愉快舒心。她有朋友,有喜欢的音乐教员,更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就在这种正常人的幸福悄然滋生的时候,她的母亲残忍地将其打破,把长安重新拉回发霉的压抑的扭曲变态的家庭牢笼里。“她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她学会了挑是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不时地跟母亲怄气,可是她的言谈举止越来越像她的母亲了。每逢她单叉着裤子,揸开了两腿坐着,两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谁都说她是一个活脱的七巧。”长安的蜕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母亲的一手操控下,长安退掉了先前的天真烂漫,掐断了上学时候的积极上进与美好憧憬,开始自暴自弃。对于一个身心还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少女来说,她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还不成熟,周围环境的一切成了她成长的依靠和模仿的对象。长安的生活中,除了扭曲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变态的母亲再没别的可以学习模仿的了。渐渐的,长安理所当然地接纳了那个黑暗压抑的家庭,登峰造极地继承发扬了母亲让人难以接受的扭曲人性。直到后来,认识了出国留学回来的童世舫,长安走向扭曲的心灵才又有了一丝的温暖。但又因母亲从中作梗断送了她即将结成的婚姻而使这一丝温暖也灰飞烟灭。从此长安不但断了结婚的念头,也断了对未来的希望,“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长安的堕落由于她母亲的原因或许可以让人产生一丝谅解,起码她的堕落只伤害了她自己一人而没有波及他人。但是曼璐的堕落却让人深恶痛绝,她不但害了自己,还将这种伤害有意扩大化,伤及身边的人。为了维持家计被迫成为风尘舞女的曼璐并不可恶。在父亲去世后,能放弃学业牺牲自己的前途独自挑起家里的重担,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最初的曼璐也有着一颗忠厚善良的心。可恶的是她在那种充满污垢的风月场所逐渐迷失了自我,放弃了积极上进的思想,在习惯了那种肮脏灰暗的生活后完全丧失了人性。为了留住花天酒地的丈夫祝鸿才,不顾人伦亲情,设计帮助丈夫强暴自己的亲妹妹并长期将其幽禁,以迫使其嫁给肮脏龌龊禽兽不如的祝鸿才,毁掉了妹妹的一生幸福。这个时候的曼璐,己经变成了一个丧心病狂的魔鬼,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又把魔爪伸向了身边的人。环境可以让人变的面目全非,而人自我的堕落却会使人永远走上一条不归路。曼璐形象的转变过程中蕴含了多重意义,曼桢在被姐姐姐夫设计毁灭前的形象实际上暗示了曼璐如果没有误入歧途自甘堕落将会出现的生活状态,而曼桢的毁灭则隐含了曼璐要求掌握、控制自己命运的一种疯狂的反常态的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女性对男性的完全依附和无法摆脱的无奈,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的深切体悟。

回顾这一系列人物,他们最初都有着不得已的苦衷,都有着善良的人性。但在残酷的现实和无情的命运面前他们放弃了挣扎和反抗,自甘堕落,一步一步走向了无底深渊。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张爱玲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所

展示的人性的丧失过程,就是对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这也正是张爱玲密切关注女性命运与女性自我意识的着眼点。

(二)可怜可叹的无助和焦虑

男权统治下的女性命运大都通向没有光的所在,除了上面说的扭曲堕落,还有一部分人,她们的身上,更多的是无助和焦虑。《倾城之恋》是张爱玲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女主人公白流苏也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生于旧式大户家庭的白流苏大胆地打破封建传统与第一个丈夫离了婚,回到了娘家。哥嫂因为她手里的钱接纳了她。钱用完了,流苏就成了哥嫂眼里的多余人。家里人怂恿她回去为死去的前夫守寡,好继承那边所剩不多的一份家产。流苏拒绝后哥嫂撕破了假面具,骂流苏是“扫帚星”,是没有廉耻的满身晦气的女人。除了残存的青春与美貌,她一无所有。既未受过多少教育,又手不能拎肩不能扛,既无法养活自己还不想失去淑女的身份。这是那个时代女性集体的悲哀。在见到别人给妹妹介绍的男朋友范柳原时,她决定抛开“忠孝节义”,做个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口的这一口恶气。”除此之外,白流苏把婚姻看做一种寻找人生保障的必由之路,择偶再嫁的根本目的是经济上的安全可靠。作者通过流苏的态度,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对男性难以摆脱的依附。她同范柳原的恋爱史,犹如危险而侥幸的走钢丝把戏。一方面,她同范柳原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他是她再嫁的可能和生活的希望;另一方面,所接受的不多的传统教育让她必须保持身份,不愿沦落到做情妇或是姨太太的地步。然而范柳原的态度让她意识到“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可是她是抱着结婚的目的的,因此流苏想到了摆脱这种男女不公的爱情。但是靠金钱维系的冷漠亲情让她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再次陷入这种不公。战争爆发后,白流苏对自己的处境看得很清楚,“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在得到了费尽心机想要得到的那张长期的饭票——与柳原的婚姻后,她心安理得地沦陷进命运的囹圄。以流苏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她们对自己的处境都有清晰的认识,试图主动控制命运,体现了女性觉醒的抗争意识。但男权的深重压迫与时代的牢笼始终让她们无法突破。对于此,张爱玲投以同情的目光和对女性生存境地的无奈叹息,也揭露了亲情的冷漠和女性命运的凄凉。

流苏的命运让人可叹,而《小艾》中五太太的命运就更让人可悲。当五太太在老太太房里遇到自己的丈夫席景藩时的反应让我们大跌眼镜:

“五太太确实十分的局促不安,一双手也没处搁,好像怎么站着也不合适,现是斜伸着一只脚,她是一双半大脚,雪白的丝袜,玉色绣花鞋,这双鞋似乎太小了,那鞋口抠的紧紧的,脚面肉唧唧的隆起一大块。可不是又胖了!连鞋都嫌小了。她急忙把脚缩了回来,越发觉得自己胖大的简直无处容身。又疑心自己头发毛了,可是又不能拿手去掠一掠,因为那种行动仿佛有点近于搔首弄姿。也只好忍着。要想早一点走出去,又觉得他一来了她马上就走了,也不大好,倒像是赌气似的……因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站在那里迸了半天,方才搭讪着走了出来。一走出来,立刻抬起手来拢了拢头发,其实头发如果真是蓬乱的话,这时候也是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她的手指无意中触到面颊上,觉得脸上滚烫,手指却是冰冷的。”

作为家庭的组成者,夫妻之间本该是平等互爱的,可五太太从精神到外表全然被传统观念压扁了,她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妻子,更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人。以至于见了丈夫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甚至是对家里做下人的老妈子“也不敢说什么”。有一回留三太太和婉小姐吃饭,五太太居然“赔笑”叮嘱做饭的陶妈少放点酱油,因为昨天的鱼做咸了。而那陶妈“顿时把脸一沉,拖长了声气说:‘哦,太咸了?’”五太太忙笑道:“挺好吃的,不过稍微太咸了点。”未免有些巴结讨好之意。这两种态度,似乎是主仆倒置了。对于其他姨太太,五太太更是低三下四,低眉顺眼。她坚守忍让退缩的

为人处事之道,无非是想维持住在这个家中的一席生存之地。她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禁闭在那死气沉沉的旧宅院,永远也走不出黑暗,见不到光。她从来没有独立存在的感觉,只能领受攀附在丈夫身上却又被丈夫嫌弃的可悲命运。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一切都维系在男人的身上。她们没有自我,小心翼翼地活在旧式婚姻中,视婚姻为命根子,承受着来自男权统治的重大压力,忍辱负重,丧失自我。在张爱玲的笔下,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做一个“女结婚员”,但是婚姻并没有给她们带来所期望的幸福。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和独立的人格,使她们必须依附男人生存,思想意识仍然被男性支配和控制。

二、母亲形象的颠覆——扭曲变态,丑陋不堪

母亲历来是文学讴歌的对象。然而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母亲一反传统的神圣无私、慈爱美好的形象,在现实生活状态中完全世俗化。她们或糊涂,或自私,或卑鄙,或病态,把儿女当做自己手中为所欲为的工具,成为男权统治的帮凶。张爱玲用冷峻的眼光透视这一类人物生存状态中的一切,将笔触深入到母亲隐秘的内心深处,把那些不为人知的丑陋阴暗又世俗的角落曝光于太阳底下,给人一个重新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机会。

在《金锁记》中,当曹七巧在无爱的婚姻中消蚀了自己的青春,又拒绝了她以前爱过但只想她钱的男人之后,她便认定“天下的男人都是一样混账”。在葬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之后,她转为一个男权统治的刽子手,开始疯狂地不择手段地实施报复。儿子娶亲之后,她见不得儿子跟儿媳小两口的恩爱亲昵,霸住儿子陪她整夜整夜地吸大烟,不允许儿子回房,把儿媳一人丢在冰冷黑暗的帐子里。更变态的是她以打听儿子儿媳私事为乐趣,转而在众人面前羞辱儿媳,逼的儿媳抑郁而死,而儿子也成为一个终日吸大烟逛妓院的废物。至于女儿长安,完全就沦落成她宣泄扭曲变态心理的工具和对象。因为一时兴起,逼迫十三岁的女儿裹足,造成女儿双脚畸形;因为小事大闹学校让女儿无颜再见老师同学,断送女儿学业。当别人给女儿介绍对象时,恶毒地咒骂女儿“急着要嫁……腥的臭的都往家里拉……”。看到女儿陷入爱情偶尔掩饰不住喜悦,就破口大骂,自己毁了女儿名声却又推托别人糟践。后又借请客之名跟女儿的相处对象说女儿吸大烟,彻底葬送了女儿的幸福。她完全成为一个人性丧尽的疯子。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丝母亲的光辉,她的眼里,容不下别人的幸福如意。表面来看,她是用毁掉别人幸福的快感来填补自己变态扭曲的心理空虚,实际上则是她对封建男权和时代压迫的反常态的激烈抗争。

像这样的母亲还有很多。在《花凋》中,因为丈夫是“哄钱用的一等好手”,川嫦的母亲宁可贻误女儿的病也不肯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为她求医,导致女儿病死在床。《十八春》中,曼桢的母亲由于糊涂卑琐,竟默许禽兽不如的曼璐夫妇蹂躏幽闭孝顺又上进的二女儿,还在其男友寻找她时隐瞒实情,做了帮凶。《沉香屑·第二炉香》中蜜秋儿太太因为自己是个寡妇,便对女儿们实施禁欲主义教育,间接谋杀了她们的丈夫,制造了新的寡妇。《倾城之恋》中离婚的白流苏受到哥嫂欺凌向母亲寻求安慰时,母亲却劝她回到已经离婚七八年的婆家,过继个儿子,为死去的丈夫守节。这些母亲,或迫于时代的逼迫,或缘于自己的私欲,或出于无奈怯懦,或因为变态扭曲,都完全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上母亲那慈爱伟大的形象,成为中国文坛新的母亲群像。

三、单纯真实,追求自由爱情的年轻女性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活跃着一小部分年轻女性,她们有自己的个性理想,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热情。她们或是已经独立,靠自己努力工作维持家计;或者经济上仍依赖

着家里的资助;但她们都在努力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抑,大胆地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情。

《十八春》讲述了曼桢一生的血泪和短暂的幸福时光。她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维持全家生计。她虽然完全不赞成姐姐曼璐的生活方式,但她理解她的苦衷,也感激姐姐为了养活全家付出的一切。她在那个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地活着,努力地工作养家。大方而热情的与两名男同事交往,丝毫没有依靠婚姻投机的想法。在和世钧产生爱情时,真诚平等又满腔热情地维护爱情。当了解世钧的家世以后,仍然不卑不亢的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和骨气。她的爱情,纯洁的不掺有一丝杂质。但姐姐曼璐和姐夫祝鸿才灭绝人性的行径毁了她一世的清白和用心经营的爱情。在受尽欺骗、凌辱、关押等种种磨难和非人经历以后,她仍独自顽强而正直洁净地活着。在那个旧文化没有完全灭绝,新文化还在萌芽的文化废墟时期,曼桢们或许只是作者的一种理想。受过新文化洗礼的新女性,在彻底觉醒后,毅然和腐朽的男权社会决裂了,这是作者对新女性寄托的希望。

曲曲和心心是《琉璃瓦》中姚家的一对姐妹。姐姐曲曲被一向反对女子供职的父亲推荐到某大机关做女秘书。父亲指望她嫁个要人,自己以后升迁也有个靠头,然而曲曲却看中了一个三等书记。在她看来,“钱到底是假的,只有情感是真的”。她勇敢地反抗父亲的干涉,大胆追求自己的真爱,最终与所爱的人结婚。而妹妹心心因为不擅长交际,父亲便给她物色了一个杭州富室嫡派单传的青年陈良栋,并煞费苦心地安排宴会让两人见面,心心却与邻座程蕙荪两情相悦。父亲大怒,恶言羞辱横加干涉,心心奋力抗争最终取得胜利。

这些女性只是张爱玲人物画廊里众多女性中极少数的部分,她们是那个苟延残喘的旧时代中鲜亮的一抹光辉,照亮了女性未来的出路,同时也映衬了那个旧时代的悲剧。

结语

张爱玲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组鲜明典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没钱的小家碧玉,或是破落的大家闺秀,还是卑微的贫家养女,她们都在为维护自身基本的生存费尽心机饱含痛苦地艰难地努力着。或依仗金钱,或借助机巧,或凭借肉体,方式不同,却都是在为共同目的——生存而苦苦挣扎着。绝望与苍凉,是她们命运的终结。正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作品中的女性即使在生命中爬满了蚤子的情况下也得顽强地活下去,无论婚姻还是恋爱,最终都要完结在绝望与苍凉的底座上,无法逃脱!

致谢

在本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想对所有曾经给过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在济宁学院的两年本科学习时间即将过去。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两年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而言,是磨砺青春、挥洒书生意气的两年;也是承受师恩,增长才干,提高学识的两年。我将以新的面貌,重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和事业中去。在此,谨对培养我的母校、教导我的老师、帮助我的同学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敬意。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葛老师。葛老师学识渊博,兢兢业业,与学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并经常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热心的勉励。就本篇论文而言,从选题、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葛老师都给予精心指导,每个环节都凝聚着老师辛苦的付

出,使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衷心感谢葛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爱玲.金锁记[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2]张爱玲.倾城之恋[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3] 张爱玲.十八春[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4]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

[5] 张爱玲.沉香屑·第二炉香 [A].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6] 张爱玲.小艾[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7] 张爱玲. 花凋[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8] 张爱玲.琉璃瓦[A]. 张爱玲作品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9] 于青著.张爱玲传[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

[10]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浅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 象进行社会反思。 读张爱玲的任何一篇小说,我都可以理解为何说她不是一名普通的女子。她用漫不经心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或含泪或泣血或可怜或可恨的女性形象;她用瘦弱的指尖轻轻挑起千年来蒙在家庭、婚姻、爱情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就让人看到触目惊心的真实,她把笔端伸向上帝看不到的地方,伸向太阳照不到的黑暗的角落;让那些华美袍上的虱子赤裸裸的暴露给世人面前。 一个个可悲的女性,一个个吃人的女性,一个个可怜的女性活灵活现的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为她们颤动,让读者为她们伤悲。因此张爱玲小说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她所反映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不在于她的语言有多华丽;而仅仅在于她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与大多数作家所描写的女性有太大的差别,她们以独特悲凉和屈辱震撼着读者,张爱玲也因此在中国甚至世界文坛上折射出熠熠光辉。 一、人物形象具有的自传色彩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① 我们先来看一下她的出身:祖父是清朝的大臣,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外公则是天津提督,可谓是出身显赫,属于贵族后裔了;但张

爱玲出生时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吸烟土、逛妓院、养姨太太,幼时的张爱玲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直至父母离婚。张爱玲幼时没有家庭的温暖,封建大家庭中的尔虞我诈,在她内心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在创作中一举成名,在文坛上响当当,但是张爱玲的婚姻如同她的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是不幸福的。一九九四年在张爱玲创作的顶峰时期,她与汪伪宣传部次长,伪《中华日报》总主笔胡兰成签订婚约,但这次婚姻让张爱玲受到很大打击,因为它只维持两年。晚年的张爱玲孤独落莫生活着,最终客死异乡。纵观张爱玲的众多著作,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她悲观敏感独特的性格,作品中的男性大多玩世不恭,抽鸦片,逛窑子;作品中的女性无一不是以悲剧结束,这不能不说是由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所影响的,“总之,生命是残酷的看到我们 ②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我总觉得无限的惨伤。” 她的作品大多以沪港两地为背景,事实上张爱玲是出生在上海的,又长期生活在香港。读书期间,她亲身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而她在《倾城之恋》中描写“炮火却逐渐猛烈了,邻近的高射炮成为飞机汪意的焦点,飞机营营的在顶上盘旋~~~”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写出当时战争的真实与紧张。 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经发表,就引起读者的哄动,书中的女性葛薇龙是一个寄居在姑妈家被诱惑而论为交际花的女性。无独有偶,张爱玲也因战争而中断学业,因此同她姑母住在一幢西式公寓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很多女性是家道中落的名门淑女,而张爱玲用不厌其繁的笔墨描写了大家族的种种陈设丫头佣人及大家族的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张爱玲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把她的生活经历经过酝酿加上她独特的观察力升华成一部部旷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出华美的乐章。她从女性的立场和体悟出发,以女性的眼光观察女性,并通过隐喻式的批判讽刺手段来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荒凉感,她不宣扬女性的主题意识,只是把女性从属于男性这一事实,敏锐而冷静地述说出来,没有希冀也没有指责,只是“苍凉”地展示女性的真相。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可悲或可恨或可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世遭遇,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为我们广大的读者、评论家展现出一个让人神往而有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本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关键词: 张爱玲、女性形象、苍凉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和特别魅力的女作家。她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传奇》,用其概括张爱玲的一生最恰当不过。她出生于上海租界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亲身感受到了她父母两大家族的没落与瓦解。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家世变迁,人情冷暖,给张爱玲的刺激很深,形成了她孤僻冷漠的性格,也形成了她独特的审美观。她以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撕开女性世界温情的面纱,塑造了一组扭曲而残缺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性格中既有东方温柔、保守的一面,又有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一面。这种身份背景使得他的作品超越了阶级性。她不在于批判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只在于刻画人性的脆弱与无奈。她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 战争经历使她开始怀疑人的理性,强调非理性,并致力于人性在英雄神话破灭后的自私、丑陋、苍白的刻画。上海的沦陷让她感觉到了许多的变帮,家事,国事,世俗文化冲突,人性的暴露等,都让她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产生一种荒凉的感觉,在她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字。 张爱玲的作品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现代都市的背景中,展示人的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她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得最为鲜明,张爱玲写的女性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受过新式的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她们并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她笔下的女性形象与通常的新文学作家笔下旧式女性也不同,张爱玲没有农业文化的背景,她的文学素养是在代表着工商文化的城市背景中形成的,她笔下女性形象几乎都是日益没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难,是无家可归、无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两性关系、婚嫁论娶是她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纵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插翅难飞的女人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家庭的牢笼之中。如《留情》中的敦凤、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红极一时、极富传奇色彩和神秘魅力的著 名作家,当时她母亲为她上学匆匆起就的名字,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 用刀刻过般的名字,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 佳作流传到今天,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处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认识张爱玲,是为了认识她的小说,唯有小说,才是张爱玲的意义,①唯有小说中女性形象 才是意义中的核心。翻开小说,就是阅读一部“爱恨情愁”的历史。张爱玲第 一次在传统通俗文学的形式中,展示了时代崩溃与转折的过程“小说是以它自 己的方式,通过它自己的逻辑,依次发现了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纬度。”②以女 性的纤细与敏感从生活中发现真谛,从男女性爱、亲子之爱的感情细微处揭示 出人们的生存状态,展示了沪、港、洋场高等华人的空虚、腐烂、堕落、变态 的灵魂,因此写尽了人世沧桑、人情世态。于青曾在《张爱玲全集》书中写道: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 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 美地生存。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 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 对张爱玲的小说作品进行考察,我们能够发现,两性关系,婚嫁迎娶是她 揭示生活底蕴的切入点和主要视角,“欲的自由”和“生的苦闷”是她自己作 品的主旋律,描写的是“香港”和大上海“十里洋场”社会的“现代文明”和 封建文化交织渐变的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女性,她们的生活、心理、感情寄托着 作家无限的情思。综观她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 种形象。 笼中鸟心甘情愿地被囚禁被封闭在家庭的城堡之中,依附于 丈夫或依附于“物质”,以“物质金钱”为第一位作为择爱的目的与标准。失 去了追求自由的勇气和力量,成为了一只又一只“绣在屏风上的鸟”,囚禁在 家庭的牢笼之中。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留情》中的敦凤、《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狠毒、残忍的母老虎梁太太等。 “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③或有意或无意,张爱玲笔下的许 多女人都仿佛如笼中的鹦鹉,从不想高飞,也不尝试高飞,还竭力避免飞翔, 甚至是在笼门大开的时候。 《留情》中的女主角敦凤出身于旧式的家庭,寻找一个能给予她饮食依靠 的男女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目的。经过冒险的婚姻,这个36岁的寡妇,“完全是为了生活”嫁给了59岁的米先生,在乘车时“和自己的男人挨着肩膀,觉得很平安”,回到可靠的人手中,“很快乐”她以青春、爱情、幸福为代价,换来 了衣食生活的无忧。正如敦凤心里想的“我还不都是为了钱?我照应他,也是 为了我自己的打算,反正我们大家心里明白。”一纸婚书维系着他们之间的物 质利益关系,结婚及再婚之后敦凤的想法是“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对杨太太这件 事很感兴趣,现在她本身的情形与以前不同了,已是安然结了婚,对于婚姻外 的关系不由得换了一副严厉的眼光。”这严厉的眼光其实就是在物质第一的基 础上,别无所求。在灰色的老式洋房,阳台上挂着一只大鹦哥,凄厉地呱呱叫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 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 ANDONG NOR M 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 2005年第50卷第2期(总第199期) 2005 V ol.50 N o.2(G eneral N o.199)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3 张 莹1,马 芸2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彻底告别了热情高歌的理想主义文本,始终坚持一方面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找“女性自我”,用笔记录下女性“成长”的历程。本文分析了张洁真爱理想的演变过程、女性自我的寻找历程,试图梳理出张洁女性意识的变化成长。 关键词: 真爱理想;解构;女性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5)02-0071-04 3收稿日期:2004-04-19 作者简介:张莹(1965—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芸(1981— ),女,四川峨嵋人,四川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沃林格提出决定艺术活动的“艺术意志”来源于人的应世观物所形成的世界态度,即人面对世界形成的心理态度。沃林格把这种态度界定为“世界感”。所以,个体“世界感”的差异决定了在“艺术活动”中的差异。而女性作为普遍意义的人和纯然的女性在“世界感”上必定是双性的。虽然文学自来不缺关于女性的话题,但长久以来都只限定在男性的视野中。只有在女性作为自觉的书写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创作关于女性生活和心理的作品,才形成了真正的女性文学。张洁作为一名女作家,一方面在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则更是在纯然女性眼光下,观照女性自我世界,创作女性心灵外化的女性文学。像大多数女作家一样,张洁同样将男女情感作为自己女性文学创作的基点,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理世界。从第一篇涉及到两性关系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张洁始终没有放弃探讨“爱”以及“爱”中的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 一 虽然女性对爱有天生的渴望,但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始终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自然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事实上,“由于女性意识、女性自我与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压抑和斥责,广大女性除了做与男人同样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如深把女性降到‘空洞能指’的最低水平, 其背后深处深藏着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传统文化精神 ———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1](P56) 。而女性主动对爱情、婚姻 的追求更是被主流文学作品所避讳。作为一名女性,张洁必定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历史、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她开始试图用笔探索女性心理、思考女性问题,延续自“五四”后断裂了的对女性的思考。 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从女性最初“寻找男性”、“寻找爱”开始的,长久以来压抑在女性心中对于理想爱情的呼唤在张洁的笔下终于喷薄而出。既然女性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已不在物质上依靠男性,那么,对于爱情她们更希望精神上的契合,追求心灵价值的美好。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相应地造就了一种“理想男性”的形象。就像《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钟雨和《波希米亚花瓶》中的梧桐,她们一个爱着与自己相处不足24小时,连手也不曾握过的“老干部”,一个爱着不能过年轻夫妇那种生活的简,都在享受精神上的爱。她们从旧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被“老干部”和简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吸引,爱的是“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在动荡中的革命年代里出生入死的经历,他活跃的思想,工作上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修养”……这是80年代新女性心目中的男性标准。她们开始自主地摆脱对有金钱、有地位的男性的依附关系,在婚恋问题上有了崭新的价值观念,这是女性在追求自我历程中的一个进步。张洁大胆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自己也为女性喊出了“爱”的心声。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号: 学号: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1101 姓 名 张霞 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 2015年3月28日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 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 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 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 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 Abstract 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 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 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 张洁的小说作 品倾注了对女性的满腔热忱和深切关注,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张洁作为先觉者,其作品中贯注一气的女性现代意识。张洁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的现代衍进,作出了杰出的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这是张洁之于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也是张洁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 张洁女性意识女性问题女性形象女性文学 引言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她于1979年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很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张洁的一系列小说作品,主要是以塑造女性知识分子的形象为主。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的地位不断提升直至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张洁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旗手” 的地位一再被人提及。近几年出版的几部影响颇大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便从张洁的文学史地位中凸显出这一点。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指出了“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文学’的先导地位”,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称“张洁那一路富于勇气的探索,事实上成为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的先导”,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修订本)则肯定了张洁后期作品“对开拓女性文学的视野、冲决男权话语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与之相应,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研究张洁,考察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极其发展演变是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之一。著名的女性批评家戴锦华的《“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一文以诗意盎然的语言、新颖独特的视角和睿智又深刻的观点成为这一阶段张洁研究中最华美的果实之一。她认为张洁的重要作品序列是“一个女性的话语由想象朝向真实的坠落”,并最终“宣告了所谓来自男性拯救之虚妄”①。荒林认为《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人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②。另一位重要的女性批评家徐坤自觉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解读《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将其归入对“母系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的重新书写”—母女的血缘相续“是‘我们’身体的源泉,亦是‘我们’身体未来归处的指向”。 ①戴锦华:《“世纪”的终结:重读张洁》,《文艺争鸣》1994年第4期。 ②荒林:《女性的自觉与局限—张洁小说知识女性形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潜社版)1995年第2期。 论者并由此判断作者的视线从此又重新回到了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关注.周哗全面回溯了张洁过去二十年的创作中真爱理想建构与解构的全过程,认为这表达了女性对于平等美好男女关系最为坚执的追求,也形象反映了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艰难。梁旭东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崛起与张洁的<方舟>》也是较有分量的一篇研究论文,论者肯定了《方舟》在新时期女性小说崛起之初的先驱意义和启蒙意义,并称这篇小说“已经触摸到女性主义的内核” ③。同时,一些论者也指出张洁女性观中的矛盾、局限、欠缺与偏颇之处。牛玉秋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2006年11月15日 李增泓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 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 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 《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 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 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①。 单四嫂子是勤劳、善良的。守寡后专靠着自己的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宝儿。她从来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封建礼教"从一而终"、"从子"的观念在她的思想中深深地植下了根。她的心中只有宝儿。毫无疑问,宝儿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是她的劳作以至她的生命的意义。然而她的宝儿突然生了病,神签求过、愿心许过、单方吃过、医生诊过,她尽一切可能想救活她的儿子,然而宝儿最终还是死了。这个"粗笨的女人"的信念和希望就是让儿子健康地活着,但儿子死了,她面对的是无尽的空虚与压抑。她茫然的双眼能看透自己悲剧的未来么?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单四嫂子,早已经麻木了,"她能想出什么呢?""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里,希望在梦里与宝儿见面;她只能呆呆地"等候明天",但明天又会怎样?"作者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却通过种种迹象,把一个残酷的世界,摆在了读者面前。"②在封建思想的桎梏、封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以《倾城之恋》、《金锁记》为例 摘要:张爱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无疑是一个惊艳了时光的存在,她的文字、她的旗袍似乎已经牢牢地嵌入了上海的一砖一瓦中,烙进了上海的肌理中。同时在她的文字中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本文将就《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为例,进行一个大致的比较分析,以此来增进我们对于张爱玲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出身经历性格结局 “一座城市的覆灭,成就了一段无望的爱情。”有多少人因为这样一句话的吸引而去找到《倾城之恋》这本书来看?张爱玲将白流苏与范柳原这两个“自私的人”放到了香港这个繁荣与危机同在的城市,让“自私的女子”与“自私的男子”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城市里相互依靠却又相互利用,最后终于互诉衷肠、表白心意,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了许多男男女女的向往。 而在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故事却让人不怎么喜欢。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男人,却偏偏嫁给了他病怏怏的哥哥,做了他的嫂嫂,整日里面对一群善于搬弄是非的妯娌,连丫头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辱她。在这样的处境下,丈夫无法给与她庇佑,心上人也对她避之不及,娘家人只当她是全家的摇钱树,贪婪地频频伸手。于是之后的曹七巧变得相当厉害,斗败了妯娌,拽住了婆家的大权,主宰了儿子女儿的人生,报复了心上人的无情,将其他人的人生变得与自己一般痛苦。最后她的儿子恨她、女儿怨她,心上人远离她,所有的人都对她恭恭敬敬。于是,她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厌恶。 白流苏与曹七巧,同为女人,怎么就一个终得圆满,一个孤老终身呢? 流苏,一个听起来就比其他的七巧之类的名字要美得多的名字,出身世家,虽然家族早已败落,家中也是人丁旺盛,所以通晓人情世故,天真无邪却也不乏心机;曹七巧,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自小被派到柜台买油,接触到的是最最底层的老百姓,见识到的是最最平凡不过的家长里短,可以说是在人民内部成长起来的好孩子,拥有的是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真正天真质朴。两个人比较起来,似乎是自然成长起来的曹七巧更讨喜一些,“买油西施”,人们如是称呼。

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笔下的女性悲剧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张爱玲凭借着她个性化的体悟和独到的笔调,创作出一个个满目疮痍、格调苍凉的故事,故事中活跃着一个又一个女性。这些女性无论怎么挣扎、怎么拼搏、怎么奋斗,最终命运都是一样的苍凉凄美,没有出路。张爱玲的家庭和爱情婚姻带来的人生悲凉感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表层原因;张爱玲意识到“她的时代”“仓促”,感到“惘惘的威胁”是其作品中女性苍凉命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女性;悲剧;人生;审丑;婚姻 【Abstract】Zhang Ai-ling's with her realization of personalized and unique style, style authoring devastated, bleak stories, active with another woman in the story. How do these women no matter what struggle, strive, struggle, melancholy and poignant of the final destiny is the same, there is no way out. Zhang Ai-ling's love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in the sense of desolation is the work of female desolate surface of fate cause; Zhang Ai-ling's realized that "her age", "rush", "feel frustrated feel frustrated by the threat" was bleak destiny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women in their work. 【Key words】female;tragic;life;ugly;marriage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她笔下的人物虽然经历各异,但无不演出着一幕幕生存悲剧。她最注重的是女性人物,她笔下的女人们因袭了女性生理、心理的历史陈迹,一代又一代地挣扎、堕落,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 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 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 “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3811265.html,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汪怡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他的一 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 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夜以继日地纺纱,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事。但是,她这点小小的心愿在黑暗的社会里想要实现也只能是梦想。当她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宝儿生病了,她带着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何小仙是个骗子,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以这样说,宝儿的去世正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联手造成的。她总幻想着“明天”会更好,但又什么都不做,难道仅仅只是“希望”“乞求”,“明天”就会变得更好吗?在那样一个重重压迫之下的社会里,单四嫂子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一种无法自鸣的痛。 二.反抗性和奴隶性的并存——祥林嫂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中文04本函滨海点掌成龙 [摘要]: 张爱玲是上海最时髦,最前卫的文学才女,是漂泊不定的流浪者。张爱玲的生命在不断的放逐中越来越流离,一路不断跌落,这注定张爱玲的书写是一连串被压抑的历史。张爱玲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艳异女性,描写的女性人物都生活在病态社会里,这样笔下的女体形像是丰满的,她不但丰富了女性书写体,更丰富了女性美学,是女性书写体中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关鍵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虚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中国女性文学,响应“个性解放”口号,多是激进而亢奋的,塑造的多是从旧的封建牢笼里脱身而出的新女性的形象,她们或追求婚姻自主,或崇尚爱情至上,或加入了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中,非常鲜明地印着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烙印。然而在40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孤岛,张爱玲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内囿的女性世界。与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流相比,它显得阴暗和晦涩。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们,是生活在古老中国屋檐下最普通的女性。她们历经多少世代,却一如既往地生活在她们几千年已经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牢里。她们全然没有为时代气息所掀起的骚动和憧憬。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过着“新时代”的女性们享受的现代都市生活,她们各具不同时代所赋予的色彩,间或也有受过西洋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坦然地,无所困惑地接受现代文明的馈赠,或做职业女性,交际花;或跳舞,谈西式恋爱,但是她们与左翼作家笔下新女性不同,大多只是具有“新女性”表象的旧女性。她们大都是生长于旧家庭,生活于行将破灭或已经破落的书香门第,没有新的思想,甚至丝毫没有受到当时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的影响,满脑子都还是封建主义的东西,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风庸俗的小角色。在她们的骨子里,却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颗女奴的灵魂,在她们身上,总一样弥漫着一种阴暗的气息,整个心态和生存状态都充满了鬼魅之气,她们仍是为男性世界所苦恼、抽泣,她们“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1],依赖男人成为她们表达自立的方式,自尊成为自卑外化的表象。刚刚过去不久的火热时代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变革。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世界所支配和控制,仍旧只属于生活在阴暗中的女奴。正如张爱玲在《谈女人》中谈到的,“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伏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2]她们全被一只巨手扼制着,这只巨手来自代代相传的封建传统意识,来自女性生生世世因袭的

张洁的现代女性知识形象4

张洁小说中知识女性形象的意义 10级中文开平本科函授班姓名:陈惠燕学号: 内容提要:当代女作家张洁的小说被看作是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书和沉思录。从《爱,是不能忘记的》中钟雨对爱的执者。揭示了婚姻和爱情相分离这一社会现象问题。引起人们对无爱婚姻的反思;《无字》主要写了有着血脉联系的四个女人;即外祖母墨荷,母亲叶莲子,女儿吴为和外孙女禅月。她们对人生、命运有着不同的认识,向我们展示一部浓缩的中国女性史,即中国女性从最初的“为奴隶的母亲”到初具自我意识,再到已具独立人格和意识,直到完全掌握自己命运的全过程。《祖母绿》中的曾令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的圣徒。为了爱情牺牲一切的超凡人格。张洁笔下的这群富有才情的知识女性体现了张洁对女性命运及人生价值的深沉思考。 关键词: 张洁是一个当代的女作家,对当代知识女性命运的关注是其创作的焦点。她塑造的知识女性,充满了对自我完善,自我解放的自觉。她们有强大的承受社会命运的自动性。在张洁的小说里,我们能读到女性充满睿智的定位,自我人格价值的肯定。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的知识女性形象抒写了心中的理想世界。张洁喜欢把知识女性置于婚姻、家庭、爱情和事业的两难选择的典型环境里来剖析这些原因。以其抗争的态度去关注,思考着女性作为社会人的价值问题,去关注女性的命运,探索女性的命运。我们可以从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无字》、《祖母绿》等几部作品中的知识女性来探讨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感受和思考,以及这些知识女性的价值定向,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爱在知识女性的执着表现 《爱,是不能忘记的》讲述了一则爱情与婚姻相分离的悲剧。爱情,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但在中国,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因此,女性主动对爱情的追求一直在被主流文化所压抑。《爱,是不能忘记的》向人们叙述了一则温柔的伤感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钟雨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年轻时曾盲目地陷入了无爱的婚姻,但她最后还是选择放弃这段无爱的婚姻。当她重新追求与一位老干部倾心相爱时,却面对着现实无法挣脱的世俗。钟雨她所追求的是超世俗的精神之爱,她认为爱情是心灵的呼唤,精神的感应。而造成钟雨只能追求这种超世俗的精神之爱的是传统道德和社会习俗。这正也说明女性在追求理想爱情和追求女性自我价值中是受着社会的影响和约束的。整篇作品最震撼心灵的是:女主人公钟雨与老干部之间只是一场可望而不可即的刻骨铭心的爱。他们一生在一起的时间不足24小时,手也不曾握过,但他们相恋着,他们的精神却已结合在一起。钟雨在精神上得到了爱情,她的爱是强烈的,她爱着已婚的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刘汗青 学号:19665 年级:2013春期 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指导教师:崔红庆 完成时间:2014年4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1)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2) (二)交际花型:人生悲剧的角色象征 (3) (三) 懦弱女类型 (5) 二、张爱玲看女性生存状态的困窘与危机 (7) (一)与时代因素有关 (7) (二)千年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传统造成的 (8) (三)人性自私造成的 (8) (四)与女性自己的情感本能有关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涌现出一批“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写女性体验”的作家。这些脱离当时主潮流的作家和作品因对人性的深入探究和全新视角,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爱玲作为代表其人其文成为研究的重点。张爱玲的小说以她独特的象征手法、丰富的意象、淋漓尽致的心理剖析和纯熟的语言技巧,塑造了四十年代中西文化融合下产生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由此深刻挖掘了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本文仅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内涵与意蕴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形象;小说 前言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抒写这个特定时代里面女性的生存面貌,她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大都少了女孩的纯洁,天真和浪漫,多了妇人的实际、世故和势利,甚至笼罩着一种苍凉,她笔下的女性充满了悲凉意味并生活在时光停滞的时代里,本文就试以张爱玲的几部代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一、张爱玲笔下的几个经典女性形象 (一)心理变态型:社会悲剧的角色象征 1.被黄金枷锁锁住的女人——曹七巧 《金锁记》是张爱玲一部最重要的代表作品,《金锁记》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曹七巧这个经典的形象。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