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些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识的继续深入,也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铺垫,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续继学习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续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

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比较”和“转化”的数学学习方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启发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练习巩固,能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

骤,并能用数轴表示解集.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不好的实际情况,特确定教学难点是:不等号方向改变问题。为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不同的地方,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

二、说教法

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鉴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减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难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

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铺垫新知

在这节课开始之初先引领学生复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依据,而本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复习旧知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2.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点后,启发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给这些不等式取名字。通过观察,猜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类比推理深化新知

在学生识别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后,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后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的形成做铺垫。老师引导学生类比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把不等式逐步变形为x﹥a(x≥a),x﹤a(x≤a)的形式。继该程序之后,出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类比,思考并比较解不等式与解方程,寻找联系和区别。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这个不等式.

在讲解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谛,同时为后面解复杂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 例题讲解设计到的不等式相对于前面的不等式而言较为复杂,故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用化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不等式来解.在讲解的时候先给学生分析清楚,如何用

划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此环节在从简单到复杂,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顺利完成了解不等式,对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起了水到渠成的作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数轴上将其解集表示出,利用数形结合,使解集更加形象

直观.此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类比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勤动脑的习惯.积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新知形成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本着学以致用

的原则,设置了两道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刚学的知识。

5.回顾反思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得到的收获,体会教学方法,把知识纳入系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6.课外作业知识延伸

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巩固这一

节的内容,同时检测本节课教学成效,也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布置了两道作业题。这样,既系统化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又使教师在课后辅导时,层次分明。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重视过程,主动建构,突出应用的原则,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

的智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八年级数学下册17.5.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17.5.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的认识之后,从变化和对应的角度,对一次运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用函数的观点加深对这些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认识,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发挥函数的统领作用,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前两小节内容的复习,但不是简单的回顾复习,而是居高临下的进行动态分析,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加大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之间联系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函数的重要性,提高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由于从图象的角度认识方程及不等式涉及到变化、对应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为从函数图象的角度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充分利用图象巩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数学思考: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探究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解决问题:能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1)、通过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通过利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学法分析 1、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启发激励为主,让学生在习题的逐层升华中乐学、会学、善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开启思维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就是求x为何值时y= ax+b的值为0;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就是求直线y= a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数的角度看求ax+b>0或ax+b < 0 (a, b是数,a≠0)的解就是求为何值时y=ax+b的值大于0或小于0;从形的角度看求ax+b>0或ax+b <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⑴(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分析、评价 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集之后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若某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时,如何去确定这个数的取值范围,这就是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个数所能满足的条件不止一个的问题,这就要用到不等式去确定其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通过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进行比较,?抽象 出这二者中的异同,由此理解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 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 式组这些概念,?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1.在数轴上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2.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关键类比不等式及方程组得出相关概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策略教法选择情境教学、类比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学法引导 不等式的解集已经在前一节中学习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若由 多个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确定呢?不等式的解集可 类比方程的解进行求解,是否不等式组的解与方程组的解也类似 呢?因此学生就会进行类比,进而可得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 课堂组织 形式 游戏活动、分小组教学. 教具媒体 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课时 课型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讲授六、教学过程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解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教学设计 抚顺市第五十六中学尹丽红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是在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后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是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上节课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道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及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并会用数轴直观的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它是解决本节课内容《含字母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基础和关键。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对初中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加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应用数轴确定含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参数范围。 (2)能力目标:培养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体验数学发现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 (1)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集的理解。 (2)通过含参数不等式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习难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字母参数的讨论。 (2)运用数轴分析不等式组中参数的范围。 教学难点突破办法: (1)借助数轴,数型结合,让学生直观理解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2)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先运用口诀定大小,再考虑特殊情况定等号。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四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由相等关系转到不等关系、来学本章内容;学好本章内容,为一次函数等数与代数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在上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尝试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利用数轴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相关概念;会利用数轴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 (2)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数轴来寻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及探讨交流不等式组解集的四种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将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归纳留给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中更好运用数学作准备。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难点:利用数轴准确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知道了用数轴如何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本节我们要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此由一元一次不等式猜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因而能更好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再者,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讲授方式,希望教师能够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2、教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本节课我从生活中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学法:交流互动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提供足够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年级 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9.3.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过程与 方法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 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理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一)导入新课 动手解一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①0.53x < ②21x x ->- ③321x x -<+ ④541x x +>+ (二)讲授新课 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 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吨不足1500吨, 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分析:若设需要x 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两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与方程组类似,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得到: ?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同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一练:由“温故知新”可知: (1)?????<>+22 13 12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2)? ??->++<-1424 23x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集

课题: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集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能利用数轴正确的找出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直接找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学习重点:会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学习难点:会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自主学习】 一、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小莉带5元钱去超市买作业本,她拿了5本,付款时钱不够,于是小莉 退掉一本,收银员找给她一些零钱,请你估计一下,作业本单价约是多少元?(你能否用两个不等式来表示?) 34-35 页内容(二)认真阅读教材____________ 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叫做______ _______ 。解集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 。叫做解不等式组(三)、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2x+3>0② 3x-13+x〈4-1-5-4-35-2132O】【学 习探究 (一)利用数轴找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3x>(1) ②>x7,x≤3(2) x≤7, x>3(3) x<7, 4 / 1 (4)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当堂检测】 1.画数轴找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x2<x>-2(2) (1) ②3x<,x>1, x>1x>-1(3) (4) ②-2x<3x<,, 2.直接说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x<2(1) x<5, x>3(2) 2 / 4 ②x<1, -2x>(3) 1<x,-(4)

0?x?32?? 3. 解不等式组13x?3?x??)解: 解不等式①,得( )解不等式②,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14P35)、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练习 0x?2x???5x???3?x?)1()(2)(3??? )4(2x???71?xx?????0?x? {2>x ;)不等式组(1__ 的解集是_ -1x 【课后练习】1、填空。 ≥{-1x<)不等式组(2 ;的解集-2x <{4x<)不等式组(__; 3 的解集 是__ 1x>{5>x)不等式组解集是___ ___(4。-4x<【应用与拓展】mx??._____ ____ m 无解,则若不等式组的取值范围是?5x?? / 34 4 / 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主讲老师嘉鱼县渡普中学张茂林 评课人:嘉鱼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明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张茂林老师讲了一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张老师选择方法,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是一堂高效的课。下面我就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张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问题,按不同的时段进行有效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其次,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讲练结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恰当地点拨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张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他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同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和由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都要求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明运行趋势,同时运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关量的关系,很自然地明确解题的思路。复杂问题出现时,张老师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动笔求解,而是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张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讲解详略得当,该讲的就讲细讲透,让学生听得清楚,能真正掌握运用,该略的地方一带而过。注重变式练习,学生训练及时有效。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得益于平时对教材、教法、学情的研究。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的课堂都会有精彩呈现,课堂效果一定会有效,甚至高效。 评课人:渡普中学段善祥校长 这节课,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闪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常见例题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9.2一元一次不等式》优质说课稿

9.2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我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初步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进一步掌握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2、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在课程标准中,有关本节课的要求是: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根据主题教研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阅读理解实际问题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 2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数学模型,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4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中蕴含的类比、化归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 以不等式为工具,阅读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说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我把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课时是不等式组的实践与探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充分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意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简单应用。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等式及其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简单的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进一步探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本章的最后一节,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是进一步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下一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 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 再及时地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按照这样的途径发展,数学教育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 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为生活中有用的本领。 本节课,既有概念教学又有解题教学,而概念教学,应该从生活、生产实例或学生熟悉的已有知识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取共性,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弄清定义中每一个字、词的确切含义。华师版的教科书中,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我感觉还不够,不能从一个问题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因此,在这里我又增加了一个问题情境,以增加对不等式组概念的理解,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评郑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直观判断某些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试解的方法明确不等式的解是一个范围。教学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难点是: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郑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紧紧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不等式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有效刻画现实问题,教学时郑老师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充分发挥学习心理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郑老师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值的寻找,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教师通过列一列、判一判、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强调问题中的基本不等量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 可见郑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老师做了大胆的调整,充分利用类比与概括,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2、知识点落实的比较扎实。设未知数、列不等式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郑老师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概念的理解清晰透彻。3、借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层次化的研究与实践”说课稿课题:《9.2 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 设计者:庄伟丰 单位:潮州市潮安区江东中学 2015年5月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说课稿 潮安区江东中学庄伟丰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9.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就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恳请大家对我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继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自主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数学学习中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通过讨论发言,培养学生勇于发言、合作交流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关键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常规方法;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必要性; 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和化归思想。 4、通过利用数轴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感受类比和化归的思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5、通过观察、类比、画图可以获得数学结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的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呈现目标 目标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教科书第137页)现有两根木条a与b,a长10厘米,b长3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科书第135页第10题)求不等式5x-1>3(x+1)与x-1<7- x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目标二:解法探讨数形结合 解下列不等式组: 2x-1>x+1 X+8<4x-1 2x+3≥x+11 -1<2-x 目标三:归纳总结反馈矫正 解下列不等式组 (1)3x-15>0 7x-2<8x (2) 3x-1 ≤x-2 -3x+4>x-2 (3) 5x-4≤2x+5 7+2x≤6+3x (4) 1-2x>4-x 3x-4>3 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把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找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第141页9.3第1 题中,体会不等式组与解集的对应关系 X<4 x>4 x<4 x>4 X<2 x>2 x>2 x<2 X<2 x>4 2<x<4 无解 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小小大大无解答。 目标四:巩固提高知识拓展 《完全解读》第230页 已知∣a-2∣+(b+3) =0,求-2<a(x-3)-b(x-2)+4<2的解集。 求不等式10(x+1)+x≤21的不正整数解。 探究合作 小组学习:各学习小组围绕目标一、目标二进行探究,合作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聚; 教师引导:(1)什么是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你是依以前学习的哪些旧知识猜想并验证的? 展示点评 分组展示:学生讲解的基本思路是:本题解题步骤,本小组同学错误原因,易错点分析,知识拓展等。 教师点评: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 巩固提高 教师点评:本题共用了哪些知识点?怎样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的性质解决这类题目。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

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 贵州省福泉中学 罗华暑 现行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和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中均安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不会写公共解的情况,为此,笔者根据不等式的解集的四种结果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四言律诗式的口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对于求出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同向不等式的情况,其公共部分可归纳为:同大同小,分为两种: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其中,大大取大,意即要大就取比大的那个数还要大。小小取小,意即要小就取比小的那个数还要小。 如: ,因5>3,故根据“大大取大”即可得x >5. 又若: ,因3<5,故根据“小小取小”即可得x <3. 2.对于求出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是异向不等式的情况,其公共部分可归纳为:一大一小,也分两种:大小小大,左小右大;大大小小,无解算了。其中“大小小大,左小右大”意即大于小的,小于大的,公共部分写成左边数小,右边数大,中间为未知数,然后用“<”号连接的形式。“大大小小,无解算了”,意即大的,而又小于小的(或比大的大,比小的小),公共部分就为无解。 如: 因3<5,故根据“大小小大,左小右大” ,得其公共x >3 x >5 x <3 x <5 x >3 x <5

部分为:3<x <5. 而若: 因3<5,故根据“大大小小,无解算了” ,此不等式组无解。 待学生能够理解后,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左小右大;大大小小,无解算了。 发表刊物:《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 发表期次:2005年第9期(总274期) 发表时间:2005年9月10日 x <3 x >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因而这节内容我更加费劲心思的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上较合理,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课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了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出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1)从概念上来说:两者化简后,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2)从解法上来看:两者经过变形,都把左边变成含未知数(如x)的一次单项式,右边变成已知数,解法的五个步骤也完全相同;但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变号,而方程两边都

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 (3)从解的情况来看: 1、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反思 错误分析引入有效的提问,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提问中,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在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基础上,类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等号”与“不等号”的不同,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又有点差别,特别是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不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的理解。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课堂教学提问中,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尽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会做。 三、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识,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正稿)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宜宾县双龙中学罗运来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双龙中学的罗运来老师,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恳请大家对我提出宝贵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师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就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继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通过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自主探索解一

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数学学习中类比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通过讨论发言,培养学生勇于发言、合作交流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关键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不好的实际情况,特确定教学难点是:不等号方向改变问题。为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不同的地方,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 二、说教法 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鉴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游戏体验法及问题教学法,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减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难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