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弹性系数与电力需求预测

电力弹性系数与电力需求预测

电力弹性系数与电力需求预测
电力弹性系数与电力需求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1.负荷预测分类和基础数据处理 1.1负荷预测及其分类 1.1.1负荷预测概念 负荷预测是根据负荷的历史数据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负荷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影响负荷变化的原因,使用一定的预测模型和方法,以未来经济形势、社会发展、气候条件、气象因素等预测结果为依据,估计未来某时段的负荷数值过程。 1.1.2负荷预测的分类 按照预测方法的参考体系,工程上的负荷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性预测方法、不确定预测方法、空间负荷预测法。 确定性:把电力负荷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 不确定性:实际电力负荷发展变化规律非常复杂,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这种影响关系是一种对应和相关关系,不能用简单的显示数学方程描述,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一类基于类比对应等关系进行推测预测负荷的不度额定预测方法。 空间负荷预测:确定和不确定负荷预测是对负荷总量的预测。空间负荷预测是对负荷空间分布的预测,揭示负荷的地理分布情况。

1.2负荷预测的基础数据处理 1.2.1负荷预测的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大致包括四类,分别为:①负荷数据(系统、区域、母线、行业、大用户的历史数据;负荷控制数据;系统、区域、大用户等的最大利用小时数;发电厂厂用电率和网损率。)②气象数据(整点天气预报;整点气象要素资料;年度气温、降水等气象材料。)③经济数据和人口(区域产业GDP;城乡可支配收入;大用户产量、产值和单耗;电价结构和电价政策调整;城乡人口。)④其他时间(特殊时间如大型会议、自然灾害;行政区域调整) 1.2.2数据处理 为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用于预测数据的合理性得到充分保证,因此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去伪存真。最基本要求是:排除由于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以及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带来的误差。另外,尽量减少异常数据(历史上突发事件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会对统计数据带来宠大影响)带来的不良影响。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不全、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 2.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 2.1经验技术预测方法 2.1.1专家预测法 专家预测发分为专家会议发和专家小组法。会议发通过召集专家开会,面对

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方法分析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事业也呈现了快速的发展势态。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充足性以及安全性,做好配电网规划工作,满足电力需求便显得非常关键。文章在分析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的现代化方法进行探究,希望以此为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完善及优化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标签:配电网;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引言 在整体电力系统当中,配电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配电网在联络输电系统和用户用电设备两者之间起到了中心枢纽的作用[1]。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同时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做好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非常重要。而要想使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得到有效优化,采取行之有效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非常关键。鉴于此,文章对“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1 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传统方法分析 现状下,对于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来说,主要做出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针对总量负荷预测作出的研究;其二为针对空间负荷预测作出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1 总量负荷预测 对于总量负荷预测来说,指的是针对总体规划区负荷以及电量采取预测措施。近年来,现代化科学技术呈现了快速的进步及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关于配电网规划中电力需求预测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基于整体层面分析,针对总量负荷预测作出的方法由以往的传统预测方法过渡得到了现如今智能预测方法,具体包括:传统模式下的预测方法。对于传统预测方法来说,一般是一负荷历史数据和负荷影响因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依据,进而对负荷预测模型加以构建。其预测方式有二:其一为趋势外推预测;其二为回归模型预测[2]。首先,对于趋势外推预测来说,主要是一负荷的改变势态为依据,进而针对未来负荷值进行有效预测。此类方法主要的优势为数据相对较少,与此同时,工作量也比较小。但此类方法也潜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为只表现在负荷数据的拟合方面,而对于负荷的影响因素对负荷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忽视。对于回归模型预测来说,主要是以负荷值和影响负荷的一些相关性因素为依据,如经济因素、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进而构建出预测模型。因影响因素和负荷值两者间存在的关系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影响因素自身潜在多面性,所以在不同状态下的负荷预测,需采取不一样的回归模型。此类方法的优势为预测简易,技术比较成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包括对样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样本具备较好的分布规律以及发展

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我国电力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电力消费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协整误差修正模型 电力作为一种优质、便捷的能源,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的15%以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当前我国电力供应十分紧张,客观地分析我国电力消费和GDP之间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电力能源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 本文利用我国1971~2002年时间段内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全国电力消费总量(POW)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3》,所有计算由Eviews3.1软件完成。 平稳性检验 首先,本文分别利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 test)和PP(Phillips Perron test)单位根检验方法来验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结果见表1。ADF检验表明,水平序列LGDP(GDP的自然对数序列)与LPOW(POW的自然对数序列)无法拒绝不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也就是说两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一阶差分序列分别在10%和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序列,PP检验也在1%的显著水平上认为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 协整检验 平稳性检验验证了LGDP与LPOW同为一阶单整序列,需要进一步验证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以下分别采用两阶段法(EG法)和JJ法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EG检验随机项ADF值为-6.8182*,表明协整回归方程的随机项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即LPOW和L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JJ检验在1%的显著水平下(LR值为27.5218NS)拒绝没有协整关系,却无法拒绝(LR

新形势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思路 王琦

新形势下我国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思路王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供需的矛盾也在逐渐深入,电力已经成 为了一种商品化的物质,进入到了社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当中,因此就需要对 电力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而对电力需求变化所产生的规律进行 充分预测,以此来加强电力系统的服务。在电力市场的营销战略当中,首先需要 对其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在电力需求的长期预测当中,存在着很多经典的方法, 比如回归法、时间序列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 来对其进行预测,从而通过历史的数据进行预测。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需求预测;基本思路 预测未来电力消费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难题,在当前我国“结构转型”的 大背景下则表现得尤其突出。当前学界以及政策界对电力需求预测存在着“中长期预测的逻辑短视”和“短期预测的思维固化”这两种倾向。所谓“中长期预测的逻辑 短视”指的是在预测中长期电力消费时,过分强调从历史数据中得来的相关规律以及短期电力消费增长趋势,而忽视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方向;所谓“短期预测的逻辑固化”指的是在预测短期电力消费时,往往沿用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思路,将GDP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长期因素考虑进来,但缺少对中频或高频经济数据 的挖掘及其与电力消费数据的关联分析,同时也忽视了短期内对电力消费影响巨 大的“小概率”事件,如极端气温等。 1电力需求概述 目前,在中国电力行业需要多种方式分析。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研究目的。 根据部门的性质、用电的目的、用电单位和电力负荷的大小等,在电力系统的需 求划分中,主要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电力消耗的性质进行划分。以及电力负荷的时间。 在电力需求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用电需求进行分析,如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城乡居民用电、用电等各种用电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在第一产业中,电力的主要需求是农业用电,整个社会的用电比例很小。具 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白天的变化相对较小,但月内和月内的负荷变化相对较大,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 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工业用电,工业用电需求相对较大,工业用电也 比较稳定,这两个特点呈现出不平衡状态。在冶炼行业中,电力消耗相对较大, 负荷相对稳定。然而,工业用电之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的特点与生产计 划的不同。无论是冶炼还是加工业,电力负荷在月份和季度的变化不大,呈现出 较为均衡的状态。 在第三产业中,对交通运输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进行了描述。在交通运输行 业中,电力比例相对较小,其中电气化铁路相对其他运输方式相对较小,虽然一 天中的负荷不稳定,但在一个月内的电力消费特性在一季度和一年中是不稳定的。N年相对稳定。城乡居民的用电水平远高于以往,但用电量的比例仍然很小。城 乡居民生活用电的特点是日变化,月用电量不大。 2电力需求预测的基本思路 2.1把握电力经济关系“大逻辑” 从中长期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过去对电力消费水平的普 遍性认识并不能适应当前的转型环境。要以经济转型为背景认识中长期电力消费 的大方向。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档,增长的动力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

电力设备行业报告

电力设备行业报告 一、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依托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投资的规模和方向直接影响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98-2000年火电项目的大幅减少导致电力投资滞后和电力严重短缺,由此引发了近年来新一轮的电力投资热潮。03年全国电力投资总额3660亿,较2002年增长19%,而04年电力投资总额在03年的高位基础上又增长25%,预计05年仍将增长7%。 根据国内电力建设以往经验,电力总投资中接近40%的部分将用于设备采购,各电力设备子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取决于电力投资的规模及构成,同时,新投产不同类别电站项目比重变化、电网投资重点转移等因素也直接导致了电力设备各子行业的不平衡发展。其中电源投资在03、04年分别有110%、75%的高增长,在06年后将逐步回落;而电网投资在02-05年表现为10%左右的平稳增长,在06年后未来几年增速将达到20%。 电力投资增长情况及预测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2002200320042005(E)2006(E)2007(E) -40.00 -20.00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电网投资 电源投资 电力总投资 电网投资增长 电源投资增长 电力总投资增长 二、电站设备子行业在06年将达到周期顶峰 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逐步缓解 据中电联和国网公司预测,05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将超过7000瓦千瓦,而预计的05年最大供需缺口为2500万千瓦,05年年底我国总装机容量将超过5.1亿千瓦,即使考虑需

求有10%的增长,国内总体的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局部地区仍然可能缺电,如广东、华东、浙江等地)。 ㈡国家进一步调控电站建设项目 继《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电站项目清理及近期建设安排有关工作的通知》之后,05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又联合发出公告,要求一批违规电站项目立即停止建设。 根据发改委统计,目前违规开工电站建设项目共计1.25亿千瓦,此次勒令立即停止建设的项目只占违规建设项目的14%。按照目前的调控力度,1.25亿违规建设项目至少有一半将被勒令停建,因此还有继续强制清理违规电站项目的可能。 ㈢在06年将达到周期顶峰 按目前发电设备生产和电力装机容量的增长势头,05年和06年两年发电设备的产量仍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年产量都可能不会低于7500万千瓦,每年新增装机容量都可能达到7000万千瓦。按照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6.9亿千瓦,截止04年底已达到4.4亿千瓦,预计到05年底5.1亿千瓦,06年底可达到5.8亿千瓦。这样,07年后的产量很有可能在5000万千瓦以下,电站设备生产企业会出现订单骤减、生产任务不足的现象,业绩将会大幅下滑。 电力建设规模和投产容量需要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一般建设规模为投产容量的5-6

电力产业分析报告资料

一.产业进展特征 (2) 1.1 电力弹性系数 (2) 1.2 电网 (3) 二.产业进展状况及其趋势 (3) 2.1 电力供给及其结构 (3) 2.2 电力需求及其结构 (5) 2.3 电力紧缺形势及其成因 (7) (一)缺电形势 (7) (二)缺电缘故 (8) 2.4 电力产业需求预测 (9) (一)以后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9) (二)电力紧缺形势预测 (11) 三.产业政策环境 (11) 3.1 行业“十五”打算 (11) (一)总体目标 (11) (二)具体措施 (12) 3.2 行业治理体制改革 (13)

(一)“5+2”模式 (13) (二)电监会 (13) (三)国家发改委 (14) 3.3 对不同企业的政策 (14) 3.4 定价方式和电价政策 (15) (一)目前的电力定价方式 (15) (二)电力定价的政策趋向 (16) 3.5 竞价上网 (21) (一)竞价上网给综合成本较高的火电带来冲击.. 21 (二)竞价上网将使电力企业两极分化日益严峻.. 22 3.6 电煤采购政策 (23) (一)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煤采购政策趋势 (23) (二)电煤采购的进展 (24) 四.结论与政策选择 (25) 图1 1978年以来发电量增长率图 (3) 图2 1990年以来火力、水力发电占全部发电比重变化图4

表1 2000—2004年发电量结构 (5) 表2 2003年要紧电网用电量及增长率 (5) 表3 1999年各国电力需求弹性 (9) 表4 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变化 (10) 表5 2005年至2020年的电力需求预测 (11) 电力产业分析报告(一) 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行性的基础产业。电力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投产运行需要2-3年的时刻。因此,只有采取一定的超前进展,使电力系统具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和足够的输配电能力,才能与经济进展的周期相吻合。 一.产业进展特征 1.1 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正向联系具体表现为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电力弹性系数要紧是从电力生产、消费的角度来衡量电力进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

电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电力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姓名:白旭光 【摘要】:今年年初,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了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可见需求侧管理已成为国家电力 公司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如何做好需求侧管理,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很短,希望通过本期话题, 加深对电力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关键词】:电力市场需求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需求分析 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偏差 系统分析员必须要对用户的需求比较了解才能够很好的展开工作,系统分析员能够顺利的展开工作这就要看他们能否理解用户并且要具有较为充足的工作经验,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对系统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分析员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在工作中产生问题,最后使得开发出来的系统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失败的产品。 (2)“堆栈”现象 管理信息系统是有多个阶段进行开发并最终完成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如果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系统开发失败,并且不同的阶段出现的错误其错误的“潜伏期”是不一样的,错误越早发生就好导致越晚发现,类似堆栈规律。 (3)重编程,轻规划,轻分析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最开始的计算机被用于电力企业中,主要是处理简单的信息,是单项目系统,这种小型的计算机系统比较简单且功能单一。如果需要将多个不同的单项系统进行整合,并发挥其整体的优势时,就会让整个系统无法正常的运行,系统无法将各个单项进行很好的整合并协调好不同单项之间的关系。 (4)过低估计信息系统的投资而使开发工作夭折

在投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有些投资是能够立马看到成效的,例如投资软件和硬件等等,就能够较快的看到效果。但是还有一些投资是不能够马上看到效果的,例如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某些需要,必须要对系统进行修改,并且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对系统的一些维护费用等,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费用是不能够马上见到效果的。 二、电力需求预测管理系统的设计技术 (1)年度电量预测。全社会口径、本企业口径、统调口径电量,各产业电量,行业分类电量等。 (2)年度电力预测。最大用电负荷、年平均最大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年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 (3)年负荷曲线预测。 (4)月度参数的预测或结果获取。月最高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平均最低气味和降水量的大小以及进行拉闸限电的情况等。 (5)月度电力的预测。月最大的用电负荷、月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在工作日内平均最大的用电负荷、最小用电负荷、工作日最小用电负荷、月代表峰谷差/负荷率/最小负荷率等。 (6)电力负荷在不同的地区其发展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每一种预测的规律方式都是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律。如果预测的方法越多,那么预测的选择性就会越大,也就会更加精确。软件有一个预测方法库,里面有大约50种预测的方法。在这些预测方法中,大部分都是被经常使用的预测方法,并且还加入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预测方法,如灰色系统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 三、电力市场预测策略 综合预测模型的技术。对序列号进行预测,在进行预测之前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预测方式进行。其中用数字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在负载发展的过程中,其自然的规律不是简单的数字模型可以进行描述的,一般情况下,单一的预测模型不能够进行精准的预测。所以,之前的预测理论不够完善就是这个原因。农业生产和农业排灌用电市场近年来,农村电网进行“两改一同价”、农业产业的电网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城镇化水平的加快促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排灌的用电量增长速度也加快了步伐。非居民生活用电市场非居民生活用电市场由县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组成,用电量稳定,总体趋势稳中有升,也具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1.3商业用电市场商业用电市场由商业用电户组成,其用电量

国家标准城电力规划规范

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第1.0.1条为使城市规划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电力能源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第1.0.3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1.0.4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第1.0.5条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第2.0.1条城市用电负荷urban customrs' load 在城市内或城市局部片区内,所有用电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之总和。 第2.0.2条城市供电电源urban power supply sources 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2.0.3条城市发电厂urban power plant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第2.0.4条城市主力发电厂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lant 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第2.0.5条城市电网(简称城网) 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第2.0.6条城市变电所urban substation 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第2.0.7条开关站(开闭所) switching station 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0T17:06:57.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作者:郭晓丹李鹏 [导读] 摘要: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和运行的基础。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 摘要: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和运行的基础。论文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和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需求预测的重要性,梳理了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和电力需求预测相关研究,指出了未来电力需求预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力需求影响因素;电力需求预测;经济新常态;节能减排 1.引言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是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具有不可储存的特点。电力短缺会给生产生活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电力需求也同步增长。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1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用电量42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第三产业用电量7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电力供应能力充足,部分地区过剩。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电力供应能力过剩较多,华北地区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部分省份富裕,而华中、华东和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多个省份富余。同时,在非化石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发电生产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新能源电力装机在地域分布上一直处于东西部严重不平衡状态,以风光为主的大型新能源地面电站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由于当地消纳能力有限,且电力外输通道不够,弃光限电情况逐年恶化。比如,甘肃和新疆自治区2015年弃光率高达31%和26%。2016 年全国一季度弃光19亿kwh中,宁夏、新疆和甘肃三省弃光达18亿kwh,占弃光总量近95%。其中新疆和甘肃弃光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 44%,弃光率高达 52%和39%。因此,科学合理的预测电力需求,做好电力规划和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尤其是科学合理的预测电力需求,是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 电力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力需求预测始终是企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有很多学者对电力需求预测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电力供需有新的特征,电力需求预测也存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2.关于电力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 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基础,很多学者研究了电力需求的预测方法以及未来电力需求的变化趋势,并指出了一些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很多。一些学者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的研究都显示,经济发展是影响电力需求的重要因素[1,2,3]。总体上,经济增长会带来电力需求增长,同时也会受经济结构的影响[4]。经济结构中不同行业对电力的需求不同,电力需求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波动而波动。同时,伴随经济增长的城市化和电力需求之间也存在均衡关系[5]。王莉琳等[6]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的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刘洪久等[7]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苏州的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发现人均GDP、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十分显著。彭武元和潘家华[8]基于湖北省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发现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同时,电价和农户特征以及农村工业企业特征对农村电力需求也影响显著。沈小波[9]基于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自2005年到2010年的省级年度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电力消费,研究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电力需求主要受人均收入、燃料价格、电价、家庭人口规模、家电价格、城镇化水平及年平均气温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电价和用电成本以及收入增加是农村居民电力消费增加的主要原因。崔巍等[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重庆市电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发现影响重庆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相关因素、居民生活需求和气候变化。Yong fu Huang(2014)[11]认为,排除价格和收入影响因素,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与温度变化对当前电力能源的需求都有很大影响与作用。同时,新能源[12][13]和新能源产品[14][15]对电力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 以上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样本数据,针对不同的区域研究了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但对导致电力需求变化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相对较少。徐敏杰等[16]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电力需求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电力需求影响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关系,发现宏观经济发展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深层原因,电价、供给能力、传输能力、用户对电价的灵敏性、发电燃料行业的影响、技术进步、自然灾害和降水等因素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浅层原因,城市化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人口、电气化水平、DSM、气温则是影响电力需求的表层原因。王韶华[17]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低碳环境下影响电力需求的各因素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城市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是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3.关于电力需求预测的研究 传统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法。现代电力需求预测主要采用灰色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预测、神经网络、马尔可夫预测以及组合预测法等方法。与传统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相比,这些方法预测精度更高,对历史数据的依赖也更小。比如,神经网络的优点是可以模仿人脑的智能化处理,具有信息记忆、自主学习、知识推理和优化计算的特点,特别的,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功能是常规算法不具备的[18]。 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研究了电力需求预测。徐敏杰等[19]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运用电力供需研究实验室仿真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出口下降对我国经济与电力需求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显示,2008年出口下降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3.44个百分点。柴建等[20]在筛选电力消费核心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单变量和多变量两个维度进行电力需求分析和预测,研究表明,GDP每提高1% 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 0.5249%;工业化水平每提高 1% 使得电力需求量提高2.2146%,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 使电力需求量相应提高1.0076%。T.Jager等[21]在分析德国经济和环境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后,归纳出多种德国电力需求影响因素,并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德国电力需求。施通勤等[22]从经济平稳发展和经济重大变革两个层面分析电力需求并建立电力需求预测模型,以湖北为例建立了相应的电力需求预测体系。还有一些文献具体研究了某一区域[23,24]和特定行业[25,26]的电力需求预测问题。 在我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的环境下,电力需求在中长期内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对节能减排背景下的电力需求预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7,28]。董力通等[29]考虑多个因素对电力经济发展弹性系数的影响,按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构建预测模型。以2000—2009年我国电力需求及 GDP,产业结构的数据为样本,预测2010年的电力需求总量。研究表明,与普通弹性系数回归预测、普通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相比预测精度显著提高。范德成等[30]考虑到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需求的影响,选取了GDP、人口数、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作为变量,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并采用回归技术预测了电力需求。蒋蕾等

(完整版)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一下电力方面的知识。本节摘要是:负荷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和不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是把电力负荷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经典技术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基于类比对应等关系进行推理预测的,包括灰色理论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小波分析预测法等。 关键字: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调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交易的主要数据源,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任何时候,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的突出集电力工业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推行,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负荷预测方法可分为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和不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 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是把电力负荷预测用一个或一组方程来描述,电力负荷与变量之间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经典技术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等。

而为了解决实际电力负荷发展变化规律非常复杂不能用简单的显式数学方程来描述期间的对应和相关这一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经过不懈努力,把许多新的方法和理论引入到负荷预测中来,产生了一类基于类比对应等关系进行推理预测的不确定性预测方法。包括灰色理论预测法、专家系统法、模糊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小波分析预测法等。 <一> 确定性负荷预测方法 一、时间序列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法利用了电力负荷变动的惯性特征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通过对历史数据时间序列的分析处理,确定其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负荷。 时间序列预测是依据电力负荷的历史数据建立一个时间序列的数学模型,通过时间序列的数学模型可以描述这个时间序列变换的规律性,同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电力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并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主要包括自回归AR(p)模型、滑动平均MA(q)模型和自回归与滑动平均ARMA(p,q)模型等。 按照处理方法不同,时间序列法分为确定时间序列分析法和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模型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对负荷性能有很大影响的气候信息和其他因素,导致了预报的不准

十一五电力规划

十一五电力规划

————————————————————————————————作者:————————————————————————————————日期:

“十一五”电网及电力设备发展规划 据各项数据初步汇总分析,“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千米、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投资9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4000多万千瓦、输送电量1800多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发展的主要任务:及早建成交流1000千伏试验示范工程,在成熟的基础上加快推广;开工建设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和锦屏水电站外送的±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全面建成三峡输变电工程;抓紧新建一批跨区输电工程,大幅度提高跨区配置资源的能力;西北750千伏网架初具规模;继续加强和拓展500千伏和330千伏网架;建立稳固的电网三道防线,全面提升国家电网输电能力和防止大面积停电事故的能力;继续加强城乡配电网的建设改造,不断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促进电网与电源、输电网与配电网、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有功与无功协调发展,全面迈向坚强国家电网的目标。 发电设备市场 根据我国电力需求预测,到2010年我国装机总量将达到7.1亿~7.2亿千瓦,这意味 着,“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的盘子在2.1亿千瓦左右。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发电设备企业2006年在手合同为14185万千瓦,2007年在手合同为6791万千瓦,两者相加已接近我国“十一五”电力装机总缺口。这种寅吃卯粮局面的出现将直接导致2008年、2009年、2010年,整整三年,我国发电设备行业将整体处于无活可干的窘境。 输配电市场 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规划对31个主要城市的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总额约为4600 亿元,接近国家电网公司总投资的50%。预计南方电网公司约为1500 亿元,合计金额将达到6000 亿元,年均投资额在1200 亿元。“十一五”期间城市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将成为电网投资的重点。 核电市场 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十一五”期间,我国将鼓励私营企业涉足油气开采、提高电厂进入门槛,并鼓励发展核电。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表示,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考虑进一步放开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准入管制,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以促进市场竞争。国家发改委同时表示,未来5年内将重点解决电力建设和市场需求经常脱节、电力系统经济效率低下及电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同时提高电力行业的进入门槛。 “十一五”期间,国内新开工的核电站将超过千万千瓦,要力争多上核电。国家发改委表示,我国将形成核电连续快速开工建设,10年内突破4000万千瓦核电规模,相当于20多座秦山核电站。 风电市场 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万kW,2010年底累计装机约500万kW。提供这样的市场空间主要目的是培育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年7月下发文件,要求所有风电项目采用的机组本地化率

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电力需求分析

《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SocialSciencesinYunnanNo.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供需均快速增长。“六五”期间,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用电量4.6个百分点,电力增长相对滞后,全国出现大范围缺电局面;“七五”期间国家出台鼓励多家办电政策,使电力建设大大加快,用电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0.7个百分点,但全国缺电局面并未改变;“八五”期间电力建设高速增长,年均新增装机约1600万千瓦,在满 足经济高速增长 (年均增长12%)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全国范围的缺电局面,但地区间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开始显现,华东、华北、华中等部分地区电力供需较紧张,拉闸限电时有发生;“九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电力供需状况缓解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出现低用电水平下的“买方市场”;“十五”前两年用电增长迅猛,大大超过预测。2003年,我国电力行业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电力生产大幅增长,但是电力需求快速增加导致电力短缺愈加严重,拉限电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国23个省的电网出现拉闸限电[1]。2004年的电力供需形势成为199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一年,全国有26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但随着近年来电力建设速度的高速增长,2005年下半年拉闸限电省份减少到18个,2006年只有少数省份在高峰时段出现拉闸限电,预计2007年部分省份会出现电力盈余[2]。电力是一种敏感性商品,因为它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投资环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如何避免未来的电力短缺和过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3](P28)。 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电力工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其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保证电力的稳定、安全供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最高目标。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手段,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角度对中国电力供需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发展速度的比例关系通常用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表示。所谓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电力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值,是国民经济诸多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动是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关系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方便计算,前者可用电量年平均增长率表示,后者可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表示,则电力消费弹性系数K的表达式[4](P26)为: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K)=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AE)/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AP) 若确定了计划期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根据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P和基准年的用电量E0,则可预测计划期t年末的用电量Et: Et=E0(1+KP)t 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电力需求分析 蔡树文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内在变化机制,建立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和影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呈正相关;二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影响具有滞后两期的经济惯性;能源消费结构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不存在显著影响;霍夫曼比例对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存在显著负效应。 关键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霍夫曼比例;单整性 中图分类号:F4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07)01—0053—05 收稿日期:2006-10-11 作者简介:蔡树文(1963~),男,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

能源统计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

能源统计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 1.能源指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水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能源,如煤油、柴油、汽油、液化气、电等。能源按成因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一次能源(又称天然能源)是在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的不需加工或转换就可以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原煤、天然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 3.二次能源(又称人工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后产出的能源,如人造原油、洗中煤、洗精煤、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电、蒸汽等。 4.能源购进量是使用单位购进的实际到过本单位并经过验收输完入库能源数量(已运到本单位在未办理入库手续之前,由于急需而运用的部分,应计入购进量)。购进量不包括:从外单位借入,报告期内未归还的;自产自用的,跨年度的车间、式地、班组退料。 5.能源消费量是指报告期内某一企业内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能源消费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能源消费统计的原则: (1)谁消费,谁统计。能源消费量是按实际使用统计,而不是按所有权统计。因此,不论能源的来源如何,凡是在本单位实际

消费的能源,均应统计在本单位消费量中。能源消费量中不包括:委托外单位加工而拨出的能源;本单位购入但已调拨给外单位单位的能源;借出的能源;拨交施工企业的能源。石油企业为建设项目由外包队承包施工,施工单位消耗的能源应由施工单位统计;已拨给生产车间但在报告期末尚未消耗的能源,应办“假退料”手续,计入库存量;炼油厂原油及成品油库存损耗不计入能耗中。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算消费。各工业企业统计能源消费量的时间界限,是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准。 (3)一次性消费,即以第一次投入使用计算消费,对反复循环再用的能源不能重复计算消费量。如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再计算在消费量中。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计算产品能耗时除外)。 (5)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要统计消费量。强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精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它石油产品,这种情况燃料油既不计算产量,也不计算消费量。 6.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材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工艺用能及非生产用能,具体指: (1)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它生产性活动

国家能源,GDP数据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能源生产 弹性系数 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原煤原油天然气 水电、核电、 风电 1991 104844 0.10 74.1 19.2 2.0 4.7 1992 107256 0.16 74.3 18.9 2.0 4.8 1993 111059 0.26 74.0 18.7 2.0 5.3 1994 118729 0.53 74.6 17.6 1.9 5.9 1995 129034 0.80 75.3 16.6 1.9 6.2 总计570922 372.3919.826.9 1996 133032 0.31 75.0 16.9 2.0 6.1 1997 133460 74.3 17.2 2.1 6.5 1998 129834 73.3 17.7 2.2 6.8 1999 131935 0.21 73.9 17.3 2.5 6.3 2000 135048 0.28 73.2 17.2 2.7 6.9 总计663309 369.786.311.532.6 2001 143875 0.79 73.0 16.3 2.8 7.9 2002 150656 0.52 73.5 15.8 2.9 7.8 2003 171906 1.41 76.2 14.1 2.7 7.0 2004 196648 1.43 77.1 12.8 2.8 7.3 2005 216219 0.88 77.6 12.0 3.0 7.4 总计879304 377.47114.237.4 2006 232167 0.58 77.8 11.3 3.4 7.5 2007 247279 0.46 77.7 10.8 3.7 7.8 2008 260552 0.56 76.8 10.5 4.1 8.6 2009 274618 0.59 77.3 9.9 4.1 8.7 总计1014616 309.642.515.332.6

中国电力行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研究报告

一.产业发展特征 (2) 1.1 电力弹性系数 (2) 1.2 电网 (3) 二.产业发展状况及其趋势 (3) 2.1 电力供给及其结构 (3) 2.2 电力需求及其结构 (5) 2.3 电力紧缺形势及其成因 (7) (一)缺电形势 (7) (二)缺电原因 (8) 2.4 电力产业需求预测 (9) (一)未来电力需求预测分析 (9) (二)电力紧缺形势预测 (11) 三.产业政策环境 (12) 3.1 行业“十五”计划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具体措施 (12) 3.2 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13) (一)“5+2”模式 (13) (二)电监会 (13) (三)国家发改委 (14) 3.3 对不同企业的政策 (14) 3.4 定价方式和电价政策 (15) (一)目前的电力定价方式 (15) (二)电力定价的政策趋向 (17) 3.5 竞价上网 (21) (一)竞价上网给综合成本较高的火电带来冲击 (22) (二)竞价上网将使电力企业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22) 3.6 电煤采购政策 (24) (一)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煤采购政策趋势 (24) (二)电煤采购的进展 (24) 四.结论与政策选择 (26) 图1 1978年以来发电量增长率图 (3) 图2 1990年以来火力、水力发电占全部发电比重变化图 (4) 表1 2000—2004年发电量结构 (5) 表2 2003年主要电网用电量及增长率 (5) 表3 1999年各国电力需求弹性 (10) 表4 198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需求变化 (10) 表5 2005年至2020年的电力需求预测 (1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