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品课件之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优品课件之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

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

作用。二、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

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

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

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

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

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

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

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

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

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探究: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佛教的兴盛)这样,伴随着接受佛教、道教的人们越来越多,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

,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

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

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士开始进行对儒学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

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

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断丰富、创新儒学体系。学者们也极力强调自孔子以来儒家

真理的传承系统,既所谓“道统”,以表示与佛、道相异且足以相抗衡的真理传统。“理学”即

将诞生。)探究:理学的兴起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政治上: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宋代的“

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学者们积极关心国计民生,以创建新儒学作为匡

时济世的理想追求。经济上:两宋社会经济比唐代有所发展,为适应这一变化,统治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把自然观、

认识论、伦理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哲学体系,以便从思想上加深对农民的麻醉。二、宋明理学 1、什么是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

说。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① 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 ②主要思想: 1)“理”。含义: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

是天下万物永恒普遍原则。与社会秩序和个人身心相贯通,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三纲五常道德伦理

;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从而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2)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认识论)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探究:从材料中看出把握理的方法是什么?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把格物致知看做是把握理的途径。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

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清末兴办新式学堂,“格致”成为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

统称。要通过“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

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

通。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3)标准:个人修养

要以天理为准则,要“存天理,灭人欲” 妇女贞节观。材料一朱

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

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二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

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探究 :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朱熹

思想主张的理解。分析程朱理学与材料二所反映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

③主要理论著作: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④地位和影响:元朝曾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书,作为

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心学.(南宋理学大师)背景: 在理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理学家们也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产生了分歧。他们不满意程朱理

学对于“理”的探究方式的烦琐,相对而言,更受到佛教、道教强调个体修养作用这一思想的影

响,提出了“心即理也”等观点。内容: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他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张“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

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简单明了,不许要旁求他索

,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都是烦琐而无用的求证方法,人们要了解、认识客观事

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连书都不必多读。认识来自心中,所谓“发明本心”也就是要

直达自己的内在良知。③反对“格物致知”(但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根据的,反对人民为

改善受压迫的处境去同封建统治者进行斗争。) 2)阳明心学。背景:随着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其本身也逐渐地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特别是程朱理学与科举制度正式挂钩之后,许多知识分子更多地将程朱理学看作求取科举功名

的敲门砖。而明中期以来,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起义也频繁发生,程朱理学不能

够回应这些变化。一些儒家学者认为,人心混乱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乱导致。在官学话的程朱理学

之外,他们通过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来挽救理学和更新儒学,“阳明心学”由此产生。内容:①思想核心:“致良知”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②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理学大师。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

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强调加强自我修养,激励人们奋

发立志。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

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

难” 材料三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探究:材料一中王守仁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

释合

理吗?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王守

仁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分析陆王心学与材料三所反映思想之间

的渊源关系。

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

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

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

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

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

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

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

夫积极维护封

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

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三)巩固小结:孔子贵仁,孟子贵义,儒家重伦理,讲信修睦,通仪礼。程朱理学直承孔孟而

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这种传统的中国哲学,是中国人对宇宙

现象与人的生存原则的一种领悟和把握,并把这种领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贯彻于实际践履之中。

孔孟儒学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启蒙,至程朱理学才使中国哲学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体

系。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里程碑。反思:本课内容较难理解,儒学思想在宋明时期逐渐发展到一种极致,并于日后为统治者借鉴,成为统治人民、禁锢百姓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说的“三纲”、“五常”,《四书》、《五经》都

是在这个时候为人们熟知。通过本课的讲述,学生心里仅仅知道了理学当中一些最基本、最简单

的观点,但这还远远不够。纵览必修三思想文化历程,其中每一个时期的思想内容都丰富多彩,

博大精深,即便是在思想专制时期。仅仅学习一些皮毛,不但不容易分析出该思产生的社会影响

,而且容易使思想家形象标签化,无法全方位、立体地认识一个人。如晚明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就

在我们学校旁边,古今中外多少学者专门从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民主义解决的问

题: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三者共同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3)作用:①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②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课 宋明理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3课宋明理学(含答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了解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 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一、三教合一┄┄┄┄┄┄┄┄①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②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 2.思想主张 (1)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 (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③ 1.南宋:陆九渊 (1)哲学观: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万物都在心中。 (2)认识论: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 2.明朝:王阳明 (1)背景:明朝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3)主张 ①哲学观: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认识论: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点拨]理解“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三教合一”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4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 1.背景 (1)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2.理学的兴起 (1)三教之间在相互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到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盛行,“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2)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把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与佛教、道教思想结合,发展了儒学体系。

二、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南宋的朱熹。 2.理学本质: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3.思想观点 (1)理的本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2)理的表现: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穷理方法:“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体会各种知识、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4.统治地位的确立 (1)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3)明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理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理也”,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方法: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2.王守仁 (1)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

理。 (2)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史料一程朱坚认①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②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③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史料三“④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含解析)

【第3课宋明理学】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 (1)原因: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表现: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掀起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创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主要思想 (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2.主要贡献: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南宋陆九渊 心学的创立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提出“发明本心”为求理的方法,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明朝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包括: (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人人都有良知。 (2)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在于“致良知”。 (3)修养的方法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3.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伦理观” (1)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高考历史第13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文化第40讲宋明理学教案

第40讲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唐朝:奉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4)北宋: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易错易混】“三教合一” “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 2.内容 代表哲学观认识论 程 朱理学二程 (1) 是 宇宙万物的本 原 (2)把天理与 伦理道德直接联 系起来 “格物致知” 程 朱理学朱熹 (1)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2)强调 “” “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 陆王心学陆九 渊 “心”是宇宙 万物的本原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 明 宣扬“心外无 物”“” 的命题 提出“”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构图解史】宋明理学 3.地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

哲学。 (2)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4.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问题思索】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 (1)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是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考点一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主要特点 (1)儒学思想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时期的儒学思想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具有思辨性。传统的儒学思想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借鉴、吸收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史论结合】 史料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解读史料反映了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思想,提出了天理论。史料第一句话为总括性内容,三个省略号后的部分为内涵的外延。“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说明了“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说明了人世间的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1. 掌握理学形成的背景,弄清宋代儒学的发展。 2、列举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影响。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3、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 二、宋朝的程朱理学 1、理学兴起的背景: ①北宋时期,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②魏晋以来三教合一,使儒学更为理性化,思辨化。 ③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2、理学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3、代表: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 4、主要思想: 二程朱熹 核心思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 后物;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 天理和伦理道德的关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 来。人伦道德就是“天理”;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在人身上就是人 性。 提出心性论,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格物致知,贯通明理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格物致知的目的 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思考: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物;②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5、程朱理学的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②朱熹是宋朝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③他的思想还远及日朝以及欧洲。在日朝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思想主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万物都在心中。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以得到天理。(说明:考试说明中并无此内容,此属于新版教材新增内容。) 2、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5篇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5篇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5篇 作为老师你有做过教案吗?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基层组织,是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篇1 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顺利的进行,根据高二文科班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我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三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我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第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2个班,共计93人,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认真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度。 2、狠抓学风建设,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来进行高二历史教学;真正做到常规教学落到实处。 3、关于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好每一次阶段考试,做到精心命题,细心阅卷,认真讲评。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按进度及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所订同步训练资料,;教师平时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好作业。 5、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6、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国古代史》。 1、假期补课期间完成《中国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学。 2、下学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学任务。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节教学任务,进行一次模拟测试。 5、第10周复习准备月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6、第11-13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前四节教学任务。 7、第14-15周进行《中国古代史》第六章后三节教学任务。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的教学, 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二、三章的教学,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10、第19周复习,准备期末考试。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过程篇2 【教学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高中历史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让学生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学情分析 思想史部分是必修三的难点,宋明理学由于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带有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加大了学生理解和学习的难度。教师必修借助历史材料、历史表格及图片、视频,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突破重

难点。好在高二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已经学过哲学理论,基本能够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哲学概念,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宋明理学》的相关哲学概念。 高二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多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师生互动、自我探究、小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难点:1、全面分析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理解宋明理学的实质——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以2012年28岁的沈某因为骗取高额保险赔偿金而残忍杀害亲生父母一案,作为切入点,引发学

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关注,指出沈某的行为泯灭人性,不仁,不义,不孝,令人发指,“伤天害理",实际上是违背人性,违背儒家伦理道德。提出问题:人性及儒家伦理道德怎么就和“天理”联系在一起呢?(从而进入本节课) 【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学生解读) 1、知识与技能:掌握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思想,全面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表格归纳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点,提高历史分析、比较能力;结合微课探究宋明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培养整体感知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背景、思想体会宋明理学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知识梳理讲解】 首先点出“理学概念”,(幻灯片展示含义)理学是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 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明清之际的儒学发展 (教案1) 【教学目标】 1、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份通缉令:缉拿令 罪人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便令东厂、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联合执法,严拿治罪。 其书籍尽兴烧毁,不许存留。如有党徒私藏,奏来治罪。 这份虚拟的缉拿令通缉的是谁?(李贽)谁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李贽?(他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当过官,也当过和尚,对儒家思想有独到的继承。同样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宋代的朱熹被称为“集大成者”,享有极高的地位。而李贽却被称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最后被捕入狱。) 问:那么,李贽究竟何罪之有?明朝政府给他定了什么罪? 生:(材料里)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是个胡说八道的妖人!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李贽究竟说了哪些话惑世诬民。接下来,我们有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下情景剧。 情景剧表演 围绕以下核心内容表演: 情景剧

宋明理学家们:天不生仲尼(孔子),万古如长夜 李贽: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pín,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焚书·何心隐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复京中友朋》 宋明理学家们:圣人不欲富贵“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李贽: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zhì:猪]。——《焚书·何心隐论》 宋明理学家们:存天理,灭人欲。 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焚书·答邓石阳》 宋明理学家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李贽:赞扬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是”获正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初谭集》《藏书》 讲授新课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师:感谢两位大师的精彩表演。从对话里,你认为李贽是什么样的人? 生:叛逆,不走寻常路 师:这样的李贽被贴上了“离经叛道”的标签。李贽自称自己是异端,他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如下几点:①反正统:公开打破对孔子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②反传统: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③反封建等级和礼教束缚:主张个性自由。 他的这些言论多收录在两本书里:《焚书》和《藏书》。这些著作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生:因为知道这些书不能被当局统治者接受,所以要藏之后世。 想一想:李贽很多观点表现出不同世俗的见解,这种见解就是要求以人为本,个性自由,精神解放。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思潮,与当今时代精神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相通。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建业

从宋明理学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教案

尊敬的各位教育界同仁,大家好!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而在中国哲学中,宋明理学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有着独特的解释与探讨。在本次教案中,我们将从宋明理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以期能对广大学生更好地传授相关知识,并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宋明理学对于自然的认识 宋明理学 , 是一种极富启迪性的哲学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体用分立”、“知行合一”,在看待自然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自然与人类是融合在一起的,人类的存在不能与自然割裂开来。正如明代哲学家朱熹所言:“天地之性分合,而万物之理殊同,故万物虽殊形异类,而其理一也。” 宋明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宏,则在他的《感王篇》中提到:“天道不变,时序更替。阴阳之气流行往来,阳盛则向上,阴盛则向下。茂生不已,而物种繁衍。人生不常,而日月周旋。大道无停顿,而时有静止。天地之间,夫子曰随变而安者昌,逆变而顽者亡。这是自然工作的规律。” 从宋明理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其运行规律是很明确、清晰的。即人类应该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并爱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宋明理学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1、宇宙论——天人合一 宋明理学对于宇宙的认知,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即认为宇宙是由人类和自然两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宇宙的一切,包括人与无生命物体,都已应该按照人的理性进行调控和合理使用。同时,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也必须与自然融洽相处,才能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2、伦理学——人道论 宋明理学的伦理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道论”。宋明理学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规范行为,这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人类处于自然界的地位是高于其他生物的,因此人类应该尽量避免人为破坏自然,以维护它们自己的价值。 3、诗词文化——描写自然、抒发情感

第1阶段 领会诸子的智慧(教案+学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

第1阶段领会诸子的智慧(教案+学案)-【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 2.理解各家思想的关系和异同; 3.感悟诸子的哲学智慧,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诸子百家的概述,包括各家主要的思想和代表人物。 2.宋明理学,介绍该学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3.现代哲学的几个流派,介绍分析哲学、存在主义、批判理论 等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 三、教学方法 1.分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不同诸子百家或现代哲学流派,进行研读和合作探究。 2.比较分析:将不同思想进行比较,找出相通和相异之处。 3.课堂讨论:通过自由发言、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交 流和探讨。 四、教学步骤 1.概述诸子百家 (1)介绍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2)对诸子百家进行分类; (3)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探究儒家思想 (1)介绍儒家的基本思想,强调仁爱和中庸之道的重要性;(2)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学习道家思想 (1)介绍道家重视自然和自由意志的思想; (2)探究《道德经》的核心理念; (3)了解道家思想对中医、艺术、文学等文化领域的贡献。 4.研读墨家思想 (1)介绍墨家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 (2)强调墨子提倡的公平、公正、公义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墨家思想,培养学生的公正公平的品格。 5.分析名家思想 (1)介绍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2)分析名家思想与儒家、道家的异同;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价值观的能力。 6.介绍法家思想 (1)掌握法家重视规章制度的基本思想; (2)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雄安贵礼制度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制度意识和品德修养。 7.学习宋明理学 (1)介绍宋明理学与其他思想的分歧和相通之处; (2)分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4课 宋明理学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4课宋明理学课案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点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自主学习】 1、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 C、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 D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2、关于宋代理学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既阐述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的思想 B、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C、把握理的方法,就是凭空想象,无需接触世间万物 D、理是先天而存在的 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此话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言行,压制人民的反抗 B、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C、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D、为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4、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B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C、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D、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7、佛教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8、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世界万物的本原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人的情感、感受 9.宋明理学的建立: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理国家 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

《中国古代哲学》专题讲座PPT课件(含详细教案)

《中国古代哲学》专题讲座PPT课件(含 详细教案) 中国古代哲学专题讲座PPT课件(含详细教案) 简介 本PPT课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流派、思想和代表人物。通过本次讲座,听众将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讲座大纲 1. 中国古代哲学概述 - 定义与特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 2. 儒家哲学 - 孔子与“仁”的概念

- 孟子与“性善论” - 荀子与“性恶论” 3. 道家哲学 - 老子的“道”与“无为” - 庄子的“逍遥游”与“齐物论”- 道家的现代意义 4. 墨家哲学 - 墨子的“兼爱”与“非攻” - 墨家思想的社会影响 5. 法家哲学 - 商鞅与法家的“法治” - 韩非与“法”、“术”、“势” 6. 名家哲学 - 名家与“名实之辨” - 惠施与公孙龙的辩论

7. 玄学与哲学 - 魏晋玄学与“清谈” - 的传入与影响 8. 宋明理学 - 周敦颐与“濂溪先生” - 朱熹与“格物致知” 9. 的心学 - 王阳明与“知行合一” - 陆九渊与“心即理” 10. 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价值- 古代哲学与现代社会 -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教案 1. 中国古代哲学概述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定义与特点,掌握其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 -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2. 儒家哲学 -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儒家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解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 3. 道家哲学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探讨其现代意义。 -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4. 墨家哲学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墨家哲学的基本原则,分析其社会影响。 -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 5. 法家哲学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一单元第4节宋明理学(教案1)

第4节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 课标提示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体系】 1.背景 ①汉末:儒学权威性被严重削弱。②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③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治。佛教、道教的发展,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和李翱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道视为“夷狄之教”,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④北宋: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士大夫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2.含义 宋代形成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完成了更加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儒学。他们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新"在何处?)。 3.代表人物 (1)程颢、程颐兄弟(北宋) 思想主张:①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也,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③发挥“仁”的学说.认为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把仁、义、礼、智、信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2)朱熹(南宋) 思想主张:①“理气论”。认为理和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主张先理后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也是天理的反应,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强调“存天理,去人欲.②修养论。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仁”是爱心和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应强烈的有社会责任感。③政治理论: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④为“四书"做注解。《四书章句集解》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成为理学的经典。 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去寻找,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学典明理教案

学典明理教案 一、教学日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工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拥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三教合、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三、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蹦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或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为什么会兴起?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魏普南北朝时期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汉代经学简单的理论休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而道教的修炼丹药长生不老,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来世的思想在社会迅速传播。 江南春绝句 T里莺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侧雨中。 探究: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佛教的兴征)这样,伴随着接受佛教、道教的人们越来越多,正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随着政治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在扩大社会影响和争夺各类信徒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纳对方的优点,三家互相渗透。儒家强调人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本献给国家。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强调解脱。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侧重于人世间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础。 3、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自唐朝开始,一些心志高远的入学志十开始进行对俗学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国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乱、现实的苦难等背景下,着重注意回答人们对世界、现实问题的疑惑。儒学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例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高中历史教案- 宋明理学-名师

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 第4课《宋明理学》 重庆外国语学校王文君 课程基本信息

列举宋明儒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二年级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4课。上承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下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最高峰,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本课是新课标出台后首次入选中学教材的新课,涉及很多哲学概念,是儒学理论化、抽象化的重要阶段。本课的核心是理学的内容,以及理学出现的背景及影响等。 【学情分析】 上课对象是鲁能巴蜀中学高一年级的理科生。本课是高二历史的内容,所以学生可能对儒学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不够深入。同时,宋明理学作为一堂哲学史课程,自身知识难度大,哲学概念多,内容相对枯燥,但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儒学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理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学习哲学史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学目标】 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思想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二程”、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宋明理学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理”、“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高中历史课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①政治上: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案(共20讲):第3讲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

高考二轮复习历史全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思想及文化 【专题要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①道家学派:老子、庄子;②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③墨家学派:墨子;④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3)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儒学思想的形成 (1)孔子创立儒学:①政治思想:“仁”为核心;“德政”,即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②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③著述方面,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本,被后人称为“六经” (2)孟子主要思想:①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②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通过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主要思想: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君舟民水”观点;③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4.道家、法家和墨家 (1)老子创立道家学派。①唯心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③朴素辩证思想:万物、社会是运动的,关系是相对的 (2)庄子对道家学派的发展。①主张:认为世界万物是相对的。②影响: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