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影响的统计分析

哈尔滨理工大学舒印、贾云铜、李相敏

摘要

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观测站1960-2010年逐日降水量、日平均气温计算各站逐日的旱涝指数,并设定干旱、洪涝灾害的标准,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三峡工程建设前(1960-1994年)和一期建设完成后(1998-2010年)各观测站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根据统计学原理,该天数变量服从二项分布,因此将研究问题三峡工程是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有影响转化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即比较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地区旱涝指数超过标准值发生的概率是否有显著差异。

对于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有很多种方法:渐近正态的方法、Bayes方法、Fiducial方法等,其中Fiducial方法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Fisher首先提出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因其Fiducial分布的不唯一性,使得它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选定良好的Fiducial分布,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献[20]对于二项式分布的参数给出了一个较好的近似Fiducial分布。本文据此渐近Fiducial分布,利用计算机模拟出参数函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的分位点,按照Fiducial方法的原理推导出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问题的拒绝域。进一步将其应用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是否导致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的加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分析,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Fiducial方法;旱涝指数;三峡工程;二项分布

目录

摘要 (1)

一、引言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目的 (3)

二、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4)

2.1 文献综述 (4)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

三、旱涝指数 (5)

3.1 Z指数 (5)

3.2 Z值的分析 (7)

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9)

四、统计模型 (12)

4.1 参数的Fiducial分布 (12)

4.2 参数的Fiducial检验 (14)

五、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16)

5.1 检验结果 (16)

5.2 结果分析 (17)

六、结论及评价 (17)

参考文献 (18)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工程项目。其水电站位于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阶梯级电站。

建造三峡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而后1953年,毛泽东视察三峡时,表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水利专家参与。1992年建设三峡工程的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建设期。三峡工程分为三期,总工期17年。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已于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第一阶段建设目标完成后,长江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4月27日,三峡工程二期移民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达到三峡工程按期蓄水的要求;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长江万州境内。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10米,回水将上溯到重庆境内。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移民113.18万人。工程竣工后,防洪库容221.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在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等方面产生重大的意义。正因为三峡工程如此浩大,从筹建的那一刻起,各种争议就未曾间断过。

早期的不同意见多偏重于经济和技术因素,普遍认为经济上无法支撑,技术上也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并且移民难度极大。1953年,建设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水利专家黄万里、李锐等人的激烈反对。到了1980年代以后,国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更加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移民、环境、文物、旅游等各方面。由于三峡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多雨,湿度大等特征,库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同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对于三峡工程是否影响周边的气候一直存在着争论。

1.2 研究目的

近年来,川渝大旱,西南大旱以及2007年重庆百年一遇的暴雨使人们对三

峡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先是持续少雨,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而后又持续降雨,使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涝灾害,再次将三峡推向舆论的顶峰。本文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每天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三峡大坝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情况到底有无影响。

二、文献综述、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文献综述

三峡坝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该地区受季风和地形影响, 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各种灾害频繁。近年来秋雨、风暴、冬暖现象明显,需要做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往,我国的气候评价主要以单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和定性描述为主,定量分析也只依据单一要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要素的综合分析、评价和区域气候特征的定量表达还不多见[1]。三峡坝区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对长江中下游多个地区多个站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位于长江三峡以东,绝大部分的高度都在海拔50米以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该地区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许多学者已对洪涝、干旱、高温、暴雨、连阴雨等灾害发生的成因、频率、特征分析、程度进行了研究(李强等,2010[2];张强等,2007[3];张天宇等,2010[4];郑蓉,2002[5];赵玉春和周月华,2002[6]),这些成果对于研究局地性的气候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降水Z指数是国家和省级旱涝监测业务的主要指标,它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干旱程度。Z指数方法由于消除了量纲,将降水资料正态化处理,抵消了降水量平均值不同的影响,相比于其他方法,是划分旱涝较好的指数,更适合在实际中使用。黄道友等(2003)应用Z指数法进行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7];魏凤英(2004)利用Z指数指出干旱标准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蒸发量有关,定义了华北干旱强度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分析[8];夏伟等,利用降水量数据,采用Z指数的修正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并与河北省Z指标旱涝等级比较得出河北省近20年旱涝灾害发生规律[9];高建芸等(2006)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正交小波变换(Orthogonal Wavelet Transform,OWT)、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分析了福建省不同雨季旱涝Z指数序列[10];朱业玉等(2006)通过对降水Z指数方法进行分析,得出Z指数的修改和订正方法,并对区域旱涝指标进行了讨论[11];史印山等(2008)利用单站旱涝Z指数变换和区域旱涝指数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并对华北区域旱涝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12];方茸等(2010)根据旱涝的实际分布对Z指数进行了修改和订正,研究了我国安徽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旱涝情况[13];蔡敏等(2010)研究了Z指数方法的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技术,并指出采用任意连续10天法计算的洪涝Z指数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14];李景刚等(2010)通过区域综合Z指数的构

建对洞庭湖流域近10年旱涝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TRMM数据在流域旱涝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可信度[15]。

Fiducial 推断方法不需要先验分布,它只根据数据给出参数的分布。Fiducial 推断由Fisher提出,其后不少统计学者对之进行研究。李新民[16]给出了限制参数空间上求参数Fiducial区间的一般方法,将其应用于一些模型;徐兴忠和李国英[16][17]在枢轴分布中给出了构造参数Fiducial分布的一般方法,李新民等[19]利用Fiducial 推断求广义P值的一般方法并讨论了其频率性质。熊世峰和牟唯嫣[20]利用调整的logit变换后估计量的渐进正态性对二项分布建立了近似的枢轴方程,并由此得到了二项分布参数的一种近似信仰分布。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本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本文初始搜集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湖北、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的24个气象站所记录195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在处理数据时发现部分气象站所记录的数据并不完整,如湖南长沙气象站缺失1987-2006的数据;发现宜昌所记载的数据仅到2010年6月2号,由于宜昌地理位置特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区域,不宜将其气象站舍去,最终选取了20个气象站1960.01.01-2010.06.02的数据,包括安徽省的安庆、蚌埠、毫州、合肥、霍山,湖北的恩施、老河口、武汉、宜昌,湖南的常德、零陵、芷江,江苏的东台、赣榆、南京、徐州,浙江的定海、杭州、衢州、

酉阳,其地理位置如图1:

图1 各站地理位置

三、旱涝指数

3.1 Z指数

由于Z指数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出干旱程度,故本文利用搜集的2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每日的温度和降水量数据,应用Z指数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每日的旱涝指数。由于影响旱涝指数的因素很多,而且较为复杂,蒸发量的数据不易得到,故采用高桥浩一郎公式计算蒸发量。高桥浩一郎的陆面蒸发经验公式为

2

310 3.4431000.018exp()

2350.1P

E T P T

=

+-

+ (1)

其中,E 、P 、T 分别为日地面蒸发量,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单位分别为0.1mm 、0.1mm 和0.1℃。

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用F 表示,用来衡量水分的余缺情况,计算公式为

F P E =- (2) 利用(1)、(2)两式以及搜集的数据可以计算1960年1月1号至2010年6月2号的每一天的F 值。在研究F 值时发现某一段的F 值一般并不服从正态分布,为此用person Ⅲ分布拟合某一时段的F 值效果较好,Z 指数正是假设某时段的F 值服从person Ⅲ分布,得到其概率密度函数。而后对F 值进行正态化处理,将概率密度函数person Ⅲ型分布转化为以Z 为变量的标准正态分布Φ。该Z 值即为衡量旱涝程度的指标,Z 值越大,表示洪涝程度越大;Z 值越小,表示干旱程度越大。将重灾定义为20年一遇,中等灾害为10年一遇。前面的研究中认为Z 为标准正态变量。则 Z 值计算公式为

1

366(1)2

6

s s i i s

s

C C Z C C φ=

+-

+

其中,i Z 为各站的Z 指数值,s C 为偏态系数,i φ为标准变量。s C 和i φ的计算公式为

3

1

3

()

n

i

i s F

F C n σ

=-=

i i F F

φσ

-=

其中,F 为某一天各站F 平均值,n 为总站数,σ为标准差;F 和σ的计算公式为

1

1

n

i

i F F n

==

σ=

利用上述计算方法将搜集到的数据代入,可求得各站每一天的Z指数值。在

计算Z值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少部分天数各个站的降水量都为0,无法计算其Z 值,故用插值的方法得到这些天的Z值。

3.2 Z值的分析

对各站的Z值做散点图,发现散点分布情况大体一致,由于宜昌站地理位置重要,定海站地理位置特殊,现以宜昌站和定海站为例,给出散点图,如图2和图3:

图2 宜昌站各天Z值的散点图

图3 定海站各天Z值的散点图

由图2、3可以看出,大致在1980年以前,分布在上下两端的点较多,而1980年以后,点的分布较为集中,中间的点较多。可以认为1985年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比1985年前较为少。1985年以后,点的分布稳定,没有太大波动,即从三峡工程建设前和建设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数稳定。

根据各站每天的Z值计算每年Z的均值,以安庆、南京、武汉、宜昌、定海五个气象站为例,其余站的Z值变化曲线类似,作出图3:

图4 五个站每年Z均值变化曲线

由图4可以看出,每年Z均值有增大的趋势,即每年平均降水量有增多趋势。各年Z均值均大于0,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多雨气候。

3.3 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对各站每天的Z值排序,得到Z值曲线,如图5:

图5 各站排序后的Z值曲线

由图5可知,各站Z值的分布大致以0为对称轴,但Z值较大的数偏多,即

降水较多的天数多,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一致,说明各站Z 值的实际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有一定的误差,把Z 当成标准正态分布并不符合实际,因此按标准正态分布来确定旱涝程度的标准值与实际偏差较大。故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选取衡量旱涝程度的标准值。

对排序后的序列取0.05、0.10、0.90和0.95分位点,得到标准值,旱涝等级,共分为四个等级,定义Z 值小于0.05Z 为重旱(20年一遇),Z 值大于0.95Z (20年一遇)为重涝,Z 值大于0.90Z 中涝(10年一遇),Z 值小于0.10Z 之间为中旱(10年一遇)。

由于各站所处位置不同,Z 值服从不同的分布,标准值亦不相同,各站标准值如表1:

表1各站标准值

为研究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有无影响,需要对三峡工程建设前后作对比分析。由于三峡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号第一期工程完成,故将1960-1994年的12784天的Z值和1998-2010年的4536天的Z值作对比分析。

根据对旱涝程度的定义,计算各站在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各旱涝程度的天数,如下表2:

表2 各站旱涝灾害的天数

其中,12784m =为建设前的总天数,4536n =为建设后的总天数。

四 、统计模型

设1998-2010年的旱涝指数Z 满足0.050.95{}{}Z Z Z Z <> (或0.10{}Z Z <或

0.90{}

Z Z >)天数为X ,1960-1994年的天数满足0.05

0.95

{}{}Z Z Z Z <> (或

0.10{}Z Z <或0.90{}Z Z >)天数为Y ,它们均服从二项分布,记1~(,)X b n p ,

2~(,)Y b m p ,12p p θ=-,4536n =,12784m =。提出假设检验问题:

01:0;:0

H H θθ≤>

解决方案:

由中心极限定理可知12??,p

p 的渐近正态性: ()?0,1d

p p N -??→

()?0,1d

p

p N -??→

()??0,1d

p

p

p p N ---??→

通常基于此可对参数12,p p 进行统计推断,而这种渐近正态的效果很差,甚至当样本量很大时,上式左边与正态分布也相差很大。

4.1 参数的Fiducial 分布

Fiducial 推断是Fisher 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不同于频率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的

推断方法,它不需要先验分布,而是由模型结合数据得到参数的信仰分布,进而给出兴趣参数的统计推断。

由于Fiducial 方法具有良好的推断效果,于是我们寻求参数12,p p 的渐近

Fiducial 分布,利用该分布对参数做统计推断。

文献[20]通过构造渐进的枢轴方程导出参数的渐进

Fiducial 分布,首先对

12,p p 做logit

变换:

()11

111

ln

1p l p p λλ+=+-,()22

222

ln

1p l p p λλ+=+-

()())()111?0,1?d

l p

l p N σ

-??→

()())()222?0,1?d

l p

l p N σ

-??→

其中:

1?σ

=

2?σ

=

为了避免1?σ,2?σ为零,在其表达式中使用12,p p 基于Jeffrey 先验11

(,)

22

B eta 的贝叶斯点估计:

*

10.5?+1

x p n +=

,*2

0.5?+1

y p m +=

按照经验()510.150.75n

λ=?,()520.150.75

m

λ=?是一个比较好的取法。 由上式建立近似的枢轴方程

()())1111??l p

l p σ

-=Φ

()())2222??l p

l p σ

-=Φ

其中()12,i.i.d.~0,1N ΦΦ, 解得

1=

p

2=

p

则12p p -的给定样本下的条件分布为其近似Fiducial 分布,记为F 。由于F 的解析表达式很难计算,我们用R 软件模拟出其分位点。步骤如下:

(1) 基于样本,x y 计算出1?p

,1?σ,2?p ,2?σ。 (2) 分别从标准正态分布中抽取样本12,φφ,计算12p p -,重复10000次。 (3) 将(2)中得到的12p p -按升序排列,其第10000α个数为Fiducial 分布F

的α分位点F α。

4.2 参数的Fiducial 检验

Tsui 和 Weerahand i [21] 及 Weerahandi[22][23]提出了广义推断的概念。设随机变

量X 的概率分布为()(),,P ηηθδ?=为参数空间Ω上的未知参数,()θθη=为所关心的实值参数函数,δ为讨厌参数。记Θ为θ的参数空间,x 为X 的观测值。 对于假设检验问题:0010H H θθθθ≤?>:: 首先引入以下定义:

定义1[21]:记();,R R X x η=为X 和x 及(),ηθδ=的函数,如果R 满足以下三条性质:

(1) ();,r R x x η=不依赖于讨厌参数δ; (2) R 的分布与未知参数无关;

(3) 对给定的x 和δ,(){};,|P R X x r ηθ≥关于θ单调非减。

则称R 为广义检验变量。

定义2[22]:设存在空间ε上的随机变量E ,它的分布已知,并且存在从εΩ?到χ上的函数(),h e η,使得当参数为η时,()=,X h E η对一切η∈Ω成立,进一步,若对任意,x e χε∈∈,方程()=,x h e η在Ω上有唯一解,记为()x e η。于是

(1)()x E η的分布称为η的分布;

(2)()()x E θη的分布称为()=θθη的(边际)分布。

由定义知,从参数θ的Fiducial 分布

()()(){}x x F P E θθηθ

=≤

易知()01x F θ≤≤,并且()x F θ关于θ非减。于是可得参数的检验水平为α的Fiducial 检验。

对于本文的假设检验问题,拒绝域由以下命题给出

命题1:两独立随机变量()1~,X b n p ,()2~,Y b m p ,()12,0,1p p ∈,令

12=p p θ-,对于任意给定的01α<<,记()0x p F =为检验问题

0100H H θθ≤?>::的Fiducial P

值,则水平为α的Fiducial 检验为:

若()0x p F α=<拒绝0H ,即若0F α<拒绝0H

证明:存在空间ε上的随机变量()12,i.i.d.~0,1N ΦΦ,由()111=,p x ζΦ,

()222=,p y ζΦ,存在从εΩ?到χ上的函数()111,h p φ,()222,h p φ,使得当参数为

12,p p 时,()1=,X h p Φ,()2=,Y h p Φ对一切12,p p ∈Ω

成立,进一步,若对任意

12,,,x y χφφε

∈∈,方程()11=,x h p φ,()22=,y h p φ在Ω上有唯一解,记为()11x p φ,

()22y p φ。于是

(1)()11x p Φ,()22y p Φ的分布称为12,p p 的分布; (2)()()()1122,x y p p θΦΦ的分布称为θ的(边际)分布

根据定义2,参数θ的Fiducial 分布

()()()(){}1122,x x

y F P p

p θθ

θ=ΦΦ≤

()()(){}1122-x x y F P p p θθ=ΦΦ≤

易知()01x F θ≤≤,并且()x F θ关于θ非减。

根据定义1,易知当();,R R X x η=的观测值较大时,应拒绝检验0H ,于是

广义P 值

(){}(){}0

0=sup ;,|;,|P P R X x r P R X x r θθηθηθ≤≥=≥

对于检验假设0100H H θθ≤?>::,较小的P 值表明观测值不支持原假设,()0x p F α=<拒绝0H ,即0F α<拒绝0H 。

五 、三峡工程对旱涝灾害影响的分析

5.1 检验结果

将表2中的数据按照4.1节的步骤模拟得出参数12=p p θ-的Fiducial 分布的分位点F α,如表3:

表3 20个气象站在参数的Fiducial 分布0.05和0.01分位点

5.2 结果分析

根据4.2节中的结论,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重灾、中旱方面的检验,对于各个站点不同的检验水平下,0F α>,全部接受原假设0θ≤,即12p p ≤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后发生重灾和中旱的概率不大于之前发生重灾和中旱的概率,在中涝方面,有恩施、老河口、宜昌、常德、定海、杭州六个站,0F α<,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0θ>,即12p p >,但其分位点分别为0.012064、0.007416、0.011903、0.037395、0.011441、0.007179很接近于零,说明三峡工程建设后发生中涝的概率和之前发生中涝的概率差异很小。

六 、结论及评价

6.1结论

1、经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气象站Z 值的研究,发现该地区降水偏多。在1985年以前,Z 值分布在上下两端的点较多,而1985年以后,点的分布较为集中,中间的点较多。可以认为1985年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比1985年前较少。1985年以后,各年的Z 值点的分布稳定,没有太大波动,即从三峡工程建设前和建设后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数稳定。

2、通过对二项分布参数的检验,发现这两项二项分布的参数12,p p 没有显著性差异。最终得到结论,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涝灾害没有影响。

6.2模型评价

本文研究内容的合理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按照天数计算旱涝指标比按照年、月算出的值更有意义,更能反映出各

站所在地区旱涝的极端情况,因为在某月或某年连续一些天没有降水,而其后又连续一些天降水,这样该月或该年的平均Z指数在正常范围内,而实际上出现了旱涝急转灾害,比如今年6月份出现的极端情况。按天算出的指数既能反映出在一时间段的降水,又能反映出旱涝急转现象。

2、通过利用超过标准值的天数服从二项分布这一假设来刻画一段时间内极端灾害天气发生的概率符合统计学原理。

3、对各个站点分别处理,充分体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变化特征。

4、对于二项分布的统计推断,本文利用Fiducial推断方法,而没有采用传统的频率和贝叶斯方法,因为它们在当参数接近临界值和当样本较小时统计推断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缺点:

本文采用的是二项分布参数的渐近Fiducial分布,寻找参数更好的Fiducial 分布进行Fiducial统计推断是我们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且由于数据的缺乏,三峡工程对气候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祥梅等.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Ⅱ气候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2(4):613-622.

[2] 李强等. 近30年三峡库区洪涝特征及建库前后致涝气候因子的差异[J]. 热带气象学报, 26(6):750-758.

[3]张强等. 06三峡库区夏季高温干旱及成因分析. 观点·资讯.

[4] 张天宇等. 1961-2008年三峡库区极端高温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性曾暖的关系[J] . 气象,36(12):86-93.

[5]郑蓉. 1998年夏季长江三峡区间致洪暴雨分析[J]. 湖北气象, 2002( 4) : 6-9.

[6]赵玉春,周玉华. 三峡地区连阴雨气候特征分析[J] . 湖北气象, 2002( 4) : 3-6.

[7]黄道友等. 应用Z指数方法判断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结果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03(4):12-15.

[8] 魏凤英. 华北地区干旱强度的表征形式及其气候变异[J]. 自然灾害学报, 13(2):32~38.

[9]夏伟等. Z 指数法研究河北省近20年旱涝灾害发生规律.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 2008: 12-18.

[10]高建芸, 邓自旺, 周晓兰等. 基于EOF 和小波分析的福建近40年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 ] .热带气象学报, 26( 5) : 491-497.

[11]朱亚玉等. 降水Z指数在河南旱涝监测中的应用[J] . 河南气象, 2006 ( 4) : 20-22.

[12] 史印山, 姚学祥, 杨晓亮等. 华北夏季旱涝的特征分析[J]. 气象学, 28( 4) :377-383.

[13] 方茸等. 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Z指数修正[J]. 气象, 36 (10) : 110-113.

[14]蔡敏等. Z指数方法在小流域洪涝灾害预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J]. 气象科技, 38 (4) : 418-422.

[15]李景刚等. 基于TRMM数据和区域综合Z指数的洞庭湖流域近10年旱涝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 32 (6) : 1103-1110.

[16] Li X, Li G,Xu X. Fiducial intervals of restricted paramet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ci China Ser A-Math, 48(11): 1567-1583(2005).

[17] Xu X, Li G. Fiducial inference in the pivotal family of distributions. Sci China Ser A-Math, 49(3):410-432(2006)

[18] 徐兴忠. 枢轴分布族中的Fiducial推断[J]. 中国科学, 36 (3) : 340-360.

[19] 李新民等. 广义P值的Fiducial推断[J]. 中国科学, 37( 6) : 733-741.

[20] 熊世峰. 二项分布基于logit变换的近似信仰推断[J] . 系统科学与数学, 29(8) :

1071-1078.

[21] Tsui K W, Weerahandi S. Generalized p-values in significance testing of hypotheses in the presence of nuisance parameters. J Amer Statist Assoc, 84(406):602-607(1989)

[22] Weerahandi S. Generalized confifence intervals. J Amer Statist Assoc, 88(423):

899-905(1993) .

[23] Weerahandi S. Exact Statitical Methods for DataAnalysis. NewY ork:Springer -verlag, 1995.

附录

R程序代码:

n<-4536

a1<-0

b1<-0.079805996

c1<-3.692092179

m<-12784

a2<-0

b2<-0.109590113

c2<-3.201639117

l<-10000

f<-rep(0,l)

for(i in 1:l)

{v1<-rnorm(1)

v2<-rnorm(1)

P1<-((1+a1)*(a1+b1)*exp(c1*v1/sqrt(n))/(1+a1-b1)-a1*(1+a1-b1))/((a1+b1)*exp(c1* v1/sqrt(n))+(1+a1-b1))

P2<-((1+a2)*(a2+b2)*exp(c2*v2/sqrt(m))/(1+a2-b2)-a2*(1+a2-b2))/((a2+b2)*exp(c2 *v2/sqrt(m))+(1+a2-b2))

f[i]<-P1-P2}

f1<-sort(f)

f1[500]

f1[100]

各站Z均值的变化曲线: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了一颗。人们终于从炎热的生活里面脱离出来,再也不用受苦了。后羿也被奉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4、女娲补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把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五色的石子,用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寓意: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5、大禹治水: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洪涝灾害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中文摘要: 中国人口庞大,领土面积广大,河湖众多。特别是中国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季风气候盛行,降雨时程分布不均。自古以来,洪涝灾害不断,而且往往比较严重。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灾的防治,先后修建了许多防洪除涝工程,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的损失。但我国幅员辽阔,洪涝灾害的损失仍很大,还有不少河流需要进一步治理,全国彻底防洪涝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和采取有效的运筹措施,另外,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防洪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今后的防洪任务还很重。

Abstract: China, with a very large population and broad land area,has numerous lakes and rivers.Since China is between the Eurasis and the Pacific ,where monsoon pervades,the season of precipitation in China distributed unevenly.From of old the disasters caused by government paid much mention to the defense of the flood ,and loss caused by the flood had been decreased .however ,there are a great many of rivers need to be reformed. Besides,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requires the higher standards for counteracting the flood, so the task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flood is a long rough road to go.

隆安县洪涝灾害原因分析及对策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背景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广西隆安县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进行相关介绍,并通过对其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简单小结,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对广西隆安县的洪涝灾害防御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成因分析防御对策 一、隆安县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 隆安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南宁市西部,地处东经107°21′—108°06′,北纬22°51′—23°21′,隶属南宁市管辖,东部与南宁市西乡塘区、武鸣县相连,南部与崇左市扶绥县、江洲区交界,西部与崇左市大新县、天等县接壤,北部与百色市平果县毗邻。东西长77.5km,南北宽56.2km。县城距南宁市区80km。 (二)地形地貌 隆安县地势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线倾斜。主要地貌类型有台地、丘陵、低山和岩溶地貌。县境内最高点为西大明山系脉的小明山最高,海拔973米,最低点为白马河口,海拔81米,据统计,低山丘陵地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9.1%,岩溶地貌占31.2%, 平原台地貌占17.7%。 (三)山系水系 隆安县西南部以峰林、峰丛石山(喀斯特地貌)为主,南部边缘山地为西大明山系脉,属低山、丘陵。主要山脉有小明山,海拔973米,为全县最高点,地要山海拔807米,平付山海拔726米,空林山海拨715米。东北部土山丘陵和石峰兼而有之,海拔多在200-700米,其间敏阳乡三宝山海拔721米,六暖山海拔742米,为东部最高点。中部右江沿岸以平原、阶地、低丘为主,并有一些石灰岩孤峰和残丘点缀其间,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全县主要河流有右江、绿水江、罗兴江、丁当河、驮玉河、百朝河、大滕河、布泉河等8条,共有地表水11.08亿立方米,全县有地下水源12个,地下河18条,集中分布在都结、布泉、屏山、杨湾、乔建等乡镇,共有地下水3.94亿立方米。全县有中型水库3处,总库容量为5758.3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4263万立方米;有小型水库55处,总库容3183.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392.8万立方米;小型塘库251处,总库容380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763万立方米。 (四)气候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干湿季节明显,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受地形影响较明显,气温分布特点是由东北和西南向中部右江递增,雨量分布特点是由东南和向西北逐渐增高。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五月至九月为主要降雨期,一般可占全年降雨量的70.0%~85%左右,十二月至次年三月为少雨期,降雨量占全年的10%左右。 二、洪涝灾害的发生及对国民生产的影响 隆安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出现。由于我县都属亚热带季风区,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全县的河流都是典型的山区河流,河床陡,洪峰形成时间短,持续时间也短,经常发生山洪暴发,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洪涝灾害统计中,每年汛期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发生,给我县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001年7月我市受当年三号台风“榴莲”的影响,从7月2日晚上开始,全县局部出现降雨,后扩大成全县大面积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全县江河水位暴涨,至使右江发生八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隆安县水文站出现了自1937年建站以来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从7月3日4时起,隆安县水文站水位从111.40米涨起到4日23时30分达到最高洪水位123.86米,超警戒水位9.45米,洪峰流量8270立方米/秒。右江沿岸的一些地势较低的村庄被淹。“7.4”洪灾,是我县有史以来淹没面积最大,淹没损毁民房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洪涝

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

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四年级神话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雅典娜和酒神】 在宙斯所有的子女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和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榜出生最为奇特,并且包含着他们母亲的一段悲惨遭遇。 宙斯在没有娶赫拉之前,曾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相爱。墨提斯怀孕后,宙斯害怕她生下一个比自己更有智慧更强有力的孩子,把自己*,就像他的父亲克罗诺斯*他的祖父乌拉诺斯,他自己*父亲克罗诺斯那样。于是,他便把墨提斯活活地吞下肚子。 过了不久,他的头疼了起来,并且越来越厉害,以致忍受不住,大声呼唤他的铁匠儿子赫淮斯托斯,用大锤把他的头砸开,看看里面到底长了什么。赫淮斯托斯虽然不愿这样做,但父亲的命令不敢不从。他战战兢兢举起大锤用力向宙斯的头上砸去,随着一声巨响,宙斯的头炸开了。立即,一个头戴战盔,全身披着闪闪发光的铠甲,手执盾牌和锋利长矛的女神从脑袋里跳了出来,她就是宙斯最钟爱的女儿雅典娜。 在诸神之中,宙斯是最有威力的,墨提斯是最富有智慧的,雅典娜继承了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优点,使她成为威力和智慧的化身。传说希腊人的纺纱、织布、制革、造船、冶金、铸铁等各种技艺都是雅典娜传授的。她还发明了许多农业工具供希腊人使用,并教会人们如

何捉服牛羊。希腊人尊她为农业和园林的保护神,希腊的雅典城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是雅典城的保护神。 雅典娜还被尊称为女战神,帮助过不少希腊英雄建立功勋,如帮助伊阿宋取金羊毛;帮助珀尔修斯征服女妖墨杜萨;帮助赫刺克勒斯完成苦差事;帮助俄底修斯返回家园等。但谁若冒犯了她,又会遭到她残酷无情的报复。如特洛亚城祭司位奥孔因泄露了希腊人的木马计的机密,被站在希腊人的一方的雅典娜派巨蛇将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咬死。凡间女子阿拉克涅纺织手艺超过了她,就被她变形为蜘蛛。 狄俄尼索斯是宙斯和凡间女子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是底比斯国王卡德摩斯的女儿,她举止端庄,朴素大方,行事谨慎,深得宙斯的爱慕和钟情。天后赫拉得知塞墨勒怀孕后,对夺去她丈去恩爱的情敌恨之入骨,便想出了一条毁灭塞墨勒的毒计。她变成了塞墨勒老奶妈的样子挑唆道:“你的这位情郎真的是宙斯吗?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会不会是冒充的呢?他要真是天神的话,应该拿出点证据来。他下次来的时候,叫他穿上天廷的全套华美服装,带上天廷的武器,这就能使我们深信不疑了。” 塞墨勒被说得动了心,决定要试探她的家人,就向宙斯提出了请他现出真身的要求。宙斯不答应,怕自己的神威会伤害了 她。可是经不住塞墨勒苦苦地请求,并说他如不现真身就说明他不是真心爱他。他只得答应了。回到天廷,宙斯拣了最轻的铠甲穿上,拿了威力最小的雷电,来到了塞墨勒的家,还未等他走近狄俄尼索斯,她那凡人的躯体就被宙斯的闪闪神光烧焦了。

人类活动和我国旱涝灾害

人类活动和我国旱涝灾害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廉丽姝 中国的生态环境具有复杂多变、敏感脆弱及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如,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的损失折合1990年价值达400亿元左右,而到1994年仅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近1800亿元(施雅风,1996)。 事实表明,人类活动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人类活动过程中所排放出的温室气体日益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这种气候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旱涝灾害的发生发展;其次,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强烈干扰使自然界愈加脆弱和敏感,从而加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 气候变化与旱涝灾害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特性、改变大气成分和释放人为热三个途径影响着气候。种种迹象告诉我们,在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中,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已达到了和自然因子作用相当的程度,特别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的最大排放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目前,矿物燃料的燃烧仍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其95%的能源来自矿物燃料,同时,矿物燃料的使用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以每十年20%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领导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顾问委员会的科学家们断定,必须减少60%的CO2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CO2浓度保持在当前的水平。而如果矿物燃料的使用继续以当前的速度增加的话,那么到下世纪中叶以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将翻一番,由此会引发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尽管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极其复杂,其中存在有许多不确定性,但仍可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虽与全球降水总量的增多与减少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受降水分布变化的制约。根据对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变化的研究: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北半球高纬增温的幅度大于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如果这样的预测正确,那么可以推断,由于南北温差的减小,最终会导致水汽的重要输送者——经向环流的减弱,从而可能会使全球降水在地域分布上更为集中,进而加剧旱涝灾害的发生。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1994)组织编写的《中国的全球变化国家对策研究》中指出:“南方洪涝趋势加重,北方干旱趋势加剧,防洪

中国神话故事竞赛题及答案

中国神话故事竞赛题 1.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像__________,巨人________一动不动的酣睡在里面。﹙一个大大的鸡蛋,盘古﹚ 2.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天地分开了,其中_________________徐徐的上升,变成蓝蓝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则沉沉下降,变成了大地。﹙轻而清的阳气,重而浊的阴气﹚ 3.巨人________为了开天辟地耗尽了自己的全部体力和精力,他的头变成了____________,肚子变成了_____________,左臂变成了______________,右臂变成了______________,脚变成了_____________,让大地呈现出一片壮丽的景象。﹙盘古,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 4.女娲用______捏成“人”,人就是_______________意思。﹙泥土,能直立行走的﹚ 5.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的继续生存下去,女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些小人分成男的和女的,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生育儿女,让他们自己去延续后代。﹚ 6.女娲是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把天补好的。﹙五色石和自己的身体﹚ 7.坍塌了半边的天是用________________当做四根柱子撑起来的。﹙东海神龟的四只脚﹚ 8.起初雷神居住的地方叫________,雷神的喜怒无常导致雷河的_______。﹙雷泽,灾害﹚ 9._________劝雷神离开雷泽住到天上去,不给雷河两岸的人们造成灾害。﹙华胥姑娘﹚ 10.雷神答应她住到天上去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华胥姑娘答应嫁给雷神﹚ 11.雷神的儿子叫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伏羲,葫芦﹚ 12.伏羲上天所爬的那棵树叫______________,它是沟通天地的一架天梯。﹙建木﹚ 13.聪明的伏羲想出让人们填饱肚子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龙王同意他们这样做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伏羲又想出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到河里捉鱼,不许用手捉鱼,用藤条编成大网,结果抓到了更多的鱼。﹚ 14.伏羲悟出的八卦的八种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天、地、山、泽、雷、风、水、火﹚ 15.为了防止玉皇大帝查出八卦图,伏羲把它埋在_________,又拔了一棵柏树重新栽上,作为记号,后来伏羲封这棵柏树为______________。﹙地下,八卦柏﹚ 16.凤凰的雄鸟叫________,雌鸟叫________,它们有六像,头很像_______,颔很像_______,颈很像_________,胸很像_______,尾很像________,身很像________。﹙凤,凰,鸡,燕,蛇,鸿,鱼,龟﹚ 17.伏羲制琴用的是_______树,其中音色清浊相宜的是__________段。﹙梧桐树,中间﹚ 18.西王母住在_____________,她不仅掌管着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有一个重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仑山,极其珍贵的不死药,看守各种毒虫异兽﹚ 19.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失职,毒虫异兽流出了昆仑山。﹙西王母最宠爱的三足鸟﹚ 20.神农是个慈爱的天神,他长着______样的头,_______样的身体,而且整个身体_____________。﹙牛,人,玲珑透明﹚ 21.神农为了减轻百姓的疾苦,决定要________________。﹙亲自尝遍百草﹚ 22.神农来到中原的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_______味的草对咳嗽有帮助,_______味的草可以治肚子痛。﹙苦,酸﹚ 23.神农为了加快品尝草药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叫做__________的工具,他在咸阳山上曾经使用它发现了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________可以治咳嗽,_______可以治疗便秘,______可以消肿等。﹙神鞭,甘草,大黄,黄连﹚ 24.能够让神农起死回生的草叫_______________,让神农断送生命的含有剧毒的草叫__________。﹙灵芝草,断肠草﹚ 25.太阳的母亲叫__________,她和她的10个太阳儿子住在_________,所栖息的大树叫____________。﹙汤谷,羲和,扶桑﹚ 26.天帝给这10个太阳下的命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天都要有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旱涝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0, 9(2), 93-100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e318642798.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e318642798.html,/10.12677/ccrl.2020.92011 Drought and Flood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Lijuan Liu1*, Jin Zhong1, Yanmei Zhang2#, Xuda Wang3, Xiaojie Lin1 1Meteorology Bureau of Liupanshui in Guizhou, Liupanshui Guizhou 2Guizhou Meteorology Observatory, Guiyang Guizhou 3Meteorology Bureau of Panzhou in Guizhou, Panzhou Guizhou Received: Mar. 6th, 2020; accepted: Mar. 20th, 2020; published: Mar. 27th, 2020 Abstract Based on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in Liupanshui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61 to 2018, precipitation Chan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 and flood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crops in Liupanshui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limate tendency rate, cumu-lative anomaly and M-K mutation dete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had a de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58 years. There was less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and in autumn but more in summer. In recent 58 years,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occurred in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accounting for 17%, 7%, 29%, and drought 14%.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8%, 13%, 22% years of light drought, medium drought and heavy drought in spring.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years of flood disaster in spring. There were re-spectively 55%, 9%, 7% years of heavy flood, medium flood and light flood. There was much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which is prone to flood disaster. There were 61% of droughts at all levels in autumn, of which 28% was heavy drought, others levels flood disaster accounting for 22%. The precipitation of growing season in Liupanshui occurred from more to less abrupt in 1987, and the abrupt point of drought and flood characteristics appeared in 2001. Keywords Liupanshui, Precipitation, Cumulative Anomaly, Drought and Flood Features, Change Suddenly 六盘水市农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 旱涝特征分析 刘莉娟1*,钟静1,张艳梅2#,王旭达3,林小杰1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洪水神话分析

洪水神话分析 1.1洪水神话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背景或者主题的神话,主要关于宇宙毁灭和人类再生。后世的洪水神话反映了远古某时期发生了毁灭性的洪水灾害,洪水移民两兄妹成婚,再生人类。这体现了洪水在古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成为了一种集体表象,从而代代相传,警戒后人对自然灾害保持警戒的态度。 随着时代发展各民族间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别,但都离不开古人对于大自然的一种信仰。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人们对于神秘的大自然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人类的起源有着自己的解释,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挑战大自然的勇气。 1.2成因 对于洪水神话的起因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人相信古人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认为是他们贫空想象的;也有人认为是人们对于天气的描述,并结合自身经历而形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人们经历过某种灾害后而对于自身的反思。每种说法都有各自的理由,以此也无法有明确的判断。 但对于真正的起因应当综合来看,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将问题考虑全面。对于洪水神话的起因,应但是原始人经历了一些严重的自然灾害后,将这些记录下来,其中必然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那也只是古人的幻想,也没必要深入追究。 虽然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之间的说法不同,但发生过大范围、灾害严重、持续性的洪水是一致的。在远古时期,人们在艰苦条件下与大自然斗争,所以遇到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洪水有着很大的共识。所以研究洪水对研究远古的自然地理和气候变化有很大的帮助。 1.3洪水与造人 人们遇到洪水的原因在西方是由于人们过于邪恶,导致上帝灭世而留下善良的人;而中方这是主要描写自然灾害并为讲述是天神发起的。人们对于洪水的态度也不同,西方是积极造船,逃避而不反抗,适应自然的规律;而东方是与大自然作斗争。 几乎没有神话是单独讲述洪水灭世而不讲人类繁衍的。无论是人类繁衍还是通过投石、捏泥人的方式,都说明洪水神话、创世神话和再生神话是紧密结合的。目前较为被人们接受的是创世造人、人类犯错、惩罚洪水、再创世。 2.1洪水神话价值 洪水神话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相似性,对于神话不能单纯从神话的角度看待,从不同的方面看待问题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信息。有的洪水神话体现的是原生形态,表明文明是创造出来的;有的民族虽然没有洪水神话,但有自己民族逃离洪水的传说。这表明神话传承不是一脉单传的,而是在追溯先人使引用其他民族的洪水神话来解释本源,从而才有各民族的神话虽有差异,但神话的母体是一样的现象。 洪水神话不仅仅只有逃亡的主题,也有反抗的成分。通过塑造一个英雄,赋予他力量,使他拥有崇高的人格和坚强的生命意志,从而拥有战胜自然的无畏精神,这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高敬仰以及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勇气。 洪水神话或多或少都反映了神的参与,由于人类的原因使神想要换人种,从而将下洪水。这种行为将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和宗教观通过神的行为反应出来。各种神话中都透漏了宗教的影子,而神话也通过宗教的影响源远流长,最终是神话称为中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成为了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彭泽云 安徽师范大学科技处芜湖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彻底解诀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因此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间接经济效益更好,应早日上马。 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 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49年以来我国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加高加因,规划了分蓄洪区,投资于水利工程。然而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解诀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1998年汛期,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1亿人,死亡人口,倒塌房屋万间,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以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我们的抗洪斗争是失败的。我们知道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如果1998年的洪水是像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或是更大些,损失必然会大得多。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灾的事实给予我们最醒目!最深刻的警示。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皖江段与长江中游的情况相同,1999年长江发生了继1998年洪水以后的又一次洪水,芜湖站最高水位米,1999年7月12日超过警戒水位1米,为设站百年来的第四位,最大流量,大通站高达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最大流量,居历史第二位。由于江水顶托使青戈江排水不畅,造成宣城地区,芜湖地区的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流域大面积内涝内河洪水使小圩漫破,大圩全面告急少数漫破,洪水!内涝和江水顶托三碰头,造成惨重的损失。仅以芜湖市地区为例,由于长江水位高,境内青弋江等内河连续发生的3次特大洪峰排泄不及,虽经全力抗洪抢险,但仍遭受严重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繁昌县县城两度进水,芜湖、南陵两县城关部分进水,国道部分路段交通几度中断,芜屯、湾石公路交通中断,皖赣线也一度中断。全市共漫破大小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其中漫破在册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含芜湖县联建、红星和南陵县东七等万亩圩口个,耕地1万亩全市受灾人口1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毁坏房屋间,1万平方米,其中倒房间,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亿元。个多月的抗洪抢险,全市多万干群奋战在公里江河圩堤上,动用桩木立方米

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2.一等奖成果 2.1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技术 简要信息 【获奖类型】应用一等奖 【任务来源】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课题编号】2010CB951102 【课题起止时间】2010年6月~2014年8月 【完成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严登华、王浩、张建云、杨志勇、钟平安、赵勇、宋新山、张继权、翁白莎、鲁帆 立项背景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黄淮海地区洪涝和干旱灾害频发、损失较大。近五十年来,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背景的气候变化下,黄淮海地区的海河和黄河流域出现了降水的大幅度衰减,同时气候系统稳定性下降,使黄淮海地区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造成了较大的灾害损失,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风险之一。 为了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的影响、预估未来风险,以保障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科技部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启动了“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和水资源安全评估”项目,并将“气候变化对旱涝灾害的影响及风险评估”作为独立课题开展研究,重点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

这样的变化、将来会怎么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应对等几个问题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 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围绕项目总体研究目标,本课题构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旱涝灾害识别及风险应对理论与方法体系,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的驱动机制研究,并据此进行区域旱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综合应对,取得了四项最主要成果: (1)黄淮海地区多尺度旱涝灾害演变规律 基于500年历史文献记录构建了百年尺度旱涝灾害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区域供水与需水特性,提出了“适宜需水量”的概念,并构建了干旱评价的通用模式,该模式既可以用于评价雨养区、灌溉区、河湖湿地等典型类型区的干旱情况,还可以评价区域整体的干旱特征,此外,该模式的评价结果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比性。研究淮河流域洪涝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与洪涝的关系。 (2)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演变的驱动机制 本成果通过实验室模拟、田间尺度观测、区域尺度等多尺度实验研究,揭示黄淮海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旱涝孕灾机理,为旱涝灾害机理模拟、旱涝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机理型参数和基础数据,为构建基于孕灾机理的旱涝灾害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以变化环境下“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为主线,构建基于水资源系统的广义干旱及灾变模式,并选取典型流域对旱灾的驱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产汇流过程与水动力过程相耦合的洪涝灾害全过程孕育理论,选取唐乃亥、东湾、滹沱河、平山、淮河上游息县为典型流域,分别利用相应的模型进行洪涝灾害的驱动模拟研究,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对黄淮海地区三级区的洪涝事件和洪涝灾害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3)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预估 本成果通过对气候模式模拟的历史降水量特征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评估了不同模式在黄淮海地区对降水量均值和极值的模拟效果,提出了未来生长季降水和暴雨的预估方法;基于RCPs情景下多模式预估成果,以水资源三级分区为基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基金项目 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广西南宁人博士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异常的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施小英徐祥德浩秦大庸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摘要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 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 且该区 对东 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 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副高变化显著区 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研究还表明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 关键词旱洪涝 但长江流域夏季洪水发生频率 严重的洪涝灾害多是由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造成的 张庆云等 发现黄荣辉等年东亚 王东兴等 王会军 吴国雄等 进 陶诗言等强夏季风年 弱季风年副热带高压表现为从太平洋中部 陶诗言等 吴国雄等 中纬度地区

呈反向偶极型中纬则呈 显然偶极型 常灾害形成的重要环流因素之一本文将寻找上述副高南北摆 动构成的副高变化显著区并重点考虑长江中下游旱涝异常过程自低纬海洋向中纬水汽输送通道异常 箱格式 资料和方法 本文采用年月再分析资料全球 区高原南侧 区区 区东海地区区孟加拉湾地区 区中南半岛区 区低纬西太平洋地区 从而探讨有利中国东部夏季旱涝预 图中低纬间整层水汽收支箱格网结构示意 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为纬向风 各区域边界水汽输送的计算方法为

本文试图寻找与长江中下游旱涝密切相关的中低纬间水汽 并求取长江中下游涝年与旱年夏季 高度差值场 由图高度差值场特征显著在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地区 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正偏差高值区中纬中国东部与日本海地区则呈东西向负偏差高值区两者亦呈南北向偶极型 进一步求取图中长江中下游涝年与旱年 序列 由图区高度与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呈明显反位 相变化特征的信度检验而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呈显著同 位相变化特征且两条曲线年际变化趋势相似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相关系数达的 因此本文将图 夏季副高变化显著区高度与夏季标准化的海陆热力差异指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为了进一步探讨副高变化显著区夏季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季风水汽输送的关系图给出 区夏季高度距平年际变化序列与东亚夏季水汽输送通量分量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xx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xx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到86%[7]。xx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xx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

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xx 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xx 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xx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xx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xx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xx年、xx年与xx 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xx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降雨达267mm,大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0khm2,成灾面积117khm2,倒塌房屋3万间,受灾人口643万,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xx年7月18-19日,济南市区最大1h降雨量151mm,市区道路损坏1.4万m2,近1万m2的地下商城在不到20min 内积水1.5m,全市33.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xx年广州“5.7”特大暴雨期间,全市平均降雨107.7mm,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题库

中西方洪水神话的异同 摘要 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主要有以希腊和希伯来民族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以华夏民族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为代表的东方神话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西洪水神话,从中探寻二者之间差异面,从神话的交流和传承中窥见洪水遗民神话的世界性。中西方神话不同在于西方神话宣扬的是对天神力量的崇拜,中国神话则表现的是对人的坚强意志的肯定。 关键字洪水神话;中国;希伯来;希腊;民族

Abstract 181 countries and national flood story found in the world, including Greek and Hebrew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of Western myth and China Da Yu ethnic, Nvwo replenish the skie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mythology to make comparison. By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Flood myth, from which to explore and Western Flood Myth differences in the surface, you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flood myth on survivors from the myth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worldwide. Obtained in Western myth is that Western mythology to promote the worship of the god force, Chinese mythology, the performance is definitely strong-willed person. Key words: flood myth; Chinese; Hebrew; Greek; national

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318642798.html, 1981—2011年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葛笑莹张静雯朱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20期 摘要利用河南省1981—2010年30年间受到旱涝灾害影响的土地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和 受灾百分比、绝收百分比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旱涝灾害的年际差异和分布情况,并对干旱、洪涝这2种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发展具有周期性,干旱和洪涝周期变化的频率越来越高;河南省干旱灾害的分布主要呈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加重的态势,虽然从整体来看降水很少,但由于其集中在小的范围和短时间内,常常会出现局部的暴雨洪水;河南省灾害的发生往往在一段时间和地区集中出现,在灾害的相对频发期,常见的几种灾害会同时发生。 关键词旱涝灾害;发生规律;影响;减灾;河南省;198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20-0194-02 河南省位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与安徽、山东接壤,南和湖北相邻,西同陕西相连,北与河北、山西交界,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1-3]。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 26.6%、17.7%。 河南省近30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所造成粮食受灾面积年均为1 520.75 km2,占全省粮食 面积的48.61%,平均每年造成粮食绝收面积为192.35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6.15%[4-5]。 灾害最为严重的年份为1989年和2000年,受灾面积分别为2 751.33 km2和2 835.00 km2,分别达到全省粮食面积的89.23%和99.17%,分别造成的粮食绝收面积为373.33 km2和1 193.00 km2,占全省粮食面积的12.11%和41.73%。 1 河南省气候概况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属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2~16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较大,极端最低气温-21.7 ℃(1951年1月12日,安阳);极端最高气温44.2 ℃(1966年6月20日,洛阳)。全年无霜期从北往南为180~240 d。年平均降水量为500~900 mm,南部及西部山地较多,大别山区可达1 100 mm以上。全年降水的50%集中在夏季,常有暴雨。 2 资料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