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第三节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正朱(二朱)、粗砂(头朱)。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二绿(工绿)、头绿(坦绿)。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

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是兑人胶水后,由于颜色颗粒的大小,浮沉的难易,以及胶水遇热上浮的特性,应用比重的原理,增减胶水来分析颜色,使它很明显的成为深浅各部分。

二、石青研漂方法

甲、芥子园画传:“石青……取置乳钵中,轻轻着水细乳,不可太用力,太用力则顿成青粉矣。然即不用力,亦有此粉,但少耳。乳就时,倾入磁盏,略加清水搅匀,置少顷,将上面粉者撇起,谓之油子。油子只可作青粉用……中间一层是好青……蓍底颜色太深……是之谓头青、二青,三青。”

乙、芥舟学画编“……但研至将细时,必以滚汤泡过搅匀,候一盏顷.去面上浮出者,然看再研。”

丙、绘事琐言:“漂青之法,略与漂朱同。乳钵内沉脚再研,加胶再撇如前,仍分三层,与前同用。越研越青,不可轻弃。凡乳青须细细轻研……其撇水时,须随搅随撇,不可久待。待之久,则青沉不去。……惟第三碟内撇去浮标,不必指搅。至亍用石青时,忮水须稠,火上熔用。用后加清水,火上烘之,胶浮于上,撇去净尽,是谓出胶。出胶不净,下次再用,便毫无光彩.故必胶出净尽。俟再用,则临时再加新胶水可也。”

研漂石青的方法,三家所说,都不够详细。石青的原料,种类较多,在淘澄它时,也就比较费手。不过,迮朗主张出胶.是非常必要的。

三、石绿研漂方法

甲、元代李珩竹谱:“设色须用上好石绿。如法.入清胶水研淘,作分五等。除头绿粗恶不堪用外,二绿、三绿染叶面。色淡名‘枝条绿’……更下一等极淡者名‘绿花’。……若过夜,则将绿盏以净水出胶。”

乙、大明会典:“青绿石矿.每斤淘净绿一十一两四钱。暗色绿每矿一斤,淘净绿二十两八钱。醯砂一斤,烧造确砂绿每千十一五两五钱。”

丙、绘事琐言“漂绿之法与漂青同。用耐点胶.用后出胶,亦与石青无异。谚云:“绿不绿,皎不宿;碧不碧,胶不出。”似石青以出胶净尽为妙,石绿即不出尽.亦无妨也。”

李珩把石绿合成绿花、枝条绿、三绿、二绿、头绿五等.最精致.上好的石绿是作得到的。“大明会典”只是说明“彩画作”研漂石绿每斤的出头,迮朗所引谚语.经实验.石绿不出胶

,用时再兑清清水研用,是完全可以的。并不妨碍色彩.越发的细腻好用。

四、花青的制法

甲、芥子园画传:“看靛花法,须拣其质极轻,而青翠中有红头泛出者。将细绢筛,摅出草屑。茶匙少少滴水,入乳钵中用椎细乳,干则加水,润则细擂。凡靛花四两,乳之必须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胶水.洗净乳钵,尽倾人巨盏内澄之。将上面细者撇起.盏底色粗而黑者.当尽弃去。将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晒干乃妙。若次日则皎宿矣。凡制他色,四时皆可。独靛花必俟三伏.而画中亦惟此色用处最多,颜色最妙也。众色俱可一日合成,惟靛青必须数日;众色四季俱宜,惟靛青八胶、研漂、去滓,宜于夏日,以便烈日晒成,不假火力。若急用,则以火熬,但勿致枯焦为妙。”

乙、小山画谱:“花青,用广青略带葡萄色者为佳。(这正与王概i兑‘有红头泛出者’相反。可是‘靛花一广青’不是一种。‘广青’不泛红头,即是‘青黛’,价钱贵。)罗筛去滓,用胶研细,淘取其标,顺碟内,文火哄干。夏日分碟速干,恐皎臭也。”

丙、芥舟学画编:。花青即靛青……其色青翠灵活,画家之要色也。先捣碎如泥(这是指与石灰混合成块的)。用滚汤泡过。先泡出黄水,后泡出青水,所出者即其翳,虽泡数次,而其本色仍牢附于灰。人乳钵细研后,倾胶水搅匀于大盏,候一时许,倾其浮出之色于别盏,以其底之所玎者。将磁盘安于炉灰炭火上.顿将干,以物细细搅匀。若听其自干而不细搅,则上半多胶.下半多灰。必搅于将干之时,则不尽之灰与胶之黏性相和矣。”

丁、费汉源“山水画式”(公元1792年刊行):“擂花青法,先将靛花筛过,取去石灰及草.待净,人胶水少许,用朽木槌擂细,如干擂不转。再人胶水少许,再擂。如此数遍,看无渣滓,再倾清水,不可多,又不宜少。再擂。候水澄清,去水,以花倾人净器内,晒干。如无日色.将微火哄干听用。”

戊、绘事琐言:“漂花青之法,近日画谱多略言之。……靛则草质,至轻至柔。以乳钵研之,刚不克柔;以手泥之.柔以克柔,渣滓尽融为汁浆,故制淀者利用泥。始用绢筛.筛去草屑。化胶水极浓,约花青四两胶二两,研敛成丸.如小弹子,粘于大磁底,不可日晒.不可火炙.俟其自干:然后澄清河水浸一日夜,黄水自出。每朝撇去黄水,换人清水,十八日黄未尽而忮已尽。烘干,复用胶敛。水浸如初。又十余日,以黄水尽出为度,烘干收藏,以待乳用。……热于炉上先化极稠胶水一大碟,滴四五滴于空碟内,人淀少许,以指细泥,如泥金法。泥至将干,指上蘸水,再

泥至极细,精光耀目,始加数滴清水泥开,不可多水.亦不可少。少则胶重,多则太稀,宜慎用之,宁多勿少也。泥开之后,归存大碗,而碟底既湿.滑不粘指,须俟烘干再用。另取一碟,泥之如前,轮流替换。若得四五人聚而泥之,一日可泥两大碗。大碗既盈,上须遮盖,澄过一夜,至来日清晨,用薄生纸拖去碗面浮翳,轻轻撇去青水,另贮一大碗中,不可稍带沉脚。后用三寸碟子分盛青水置于炉上旺火烘干,中间不可添人冷水。将干之际,候其方干,即行取下,不可烘焦。俟其既冷.将碟覆于潮湿地上,约半日,稍得湿气,刮下为丸,或散碎纸包藏以待用。用时置磁碟子内,漓入清水,随滴随化,逐时用去,毫无疵累。此泥花青者,较胜于乳钵百倍也。……泥淀时酌用胶水,宁可

胶轻,不可胶重。”

从蓝淀提炼花青,在王概、邹一桂是说用“广青”“广花”。二者都是不用石灰沤出的。沈宗骞、费汉源、迮朗三家,则是说用石灰沤出成块的蓝淀。至于他们所说的“乳细”.“研细”,“细研”,这些都应当是“擂”。成块的蓝淀,则是先研后“擂”。作者认为花青是中国画颜色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因此,特把各家对于由“广花”(成粉末的)、“蓝淀”(成块状的)提炼花青的方法,写在这里,借供参考。

第六章现代国画家研漂及使用颜色的方法

第一节

研漂方法

现代国画家对于颤色的淘、澄、飞、跌、方法,有些是与古法不大相合的,有些是比古法更加周密的。为了节省时间.有人还开始使用小型粉碎机来研磨颜料。

一、朱砂

把生的镜面朱砂,在乳钵中干研,研得越细越好。如果研成的朱砂有四两重,就把研细的朱砂倒人直径二寸多的竹筒内,竹筒下节留底,洗净,缠上铜丝防裂。另熬广忮--黄明胶水,要浓稠,用上面清轻的液灌入竹筒,与朱砂搅到极匀的程度,随搅随兑人清水,放置一个钟头待用。小沙锅里放入多半锅水,把竹筒平放在锅里,用微火去煮,不要使水煮沸,随煮随添冷水。最后煮到竹筒里的朱砂将干,把锅端下来,等到水冷,再把竹筒取出。这样,一直等到竹筒里的朱砂干透,把竹筒外的铜丝解下,不要使竹筒自裂,要用刀轻轻地劈开成为两半,预备使用。这时筒内的朱砂,上层的是朱标,越上越黄,下层的绳头朱,越下越紫,中间一层是正红的二朱,特别鲜艳。这方法比较用“水飞”的方法,省时省事,但必须在竹筒的下部,锯出三个支脚.以便锅里的热水可以流通。所用火炉,最好是炭火,其次用石油打气炉也可以。因为它们都容易调节火力。

用刀切开竹筒把煮成的朱标、二朱、头朱三

部分,各放在大碗里,用滚开的水去烫,泡过三四个钟头,将水倾出,用手搅匀,再用滚开水沏人.泡过几个钟头,等它澄清,朱标可能超过二十四个钟头。这时胶全浮起,将水撇出。晒干或用火烘干,放在能防潮湿的地方.预备临时时兑胶使用,这就叫“出胶”。若是石青,使用后,下余的部分,仍须用滚水一沏“出胶”,朱砂使用后可以不必再出胶。

二、赭石

成块的赭石,中国药店可以买到。干研到极细的程度,可同样使用上述的竹筒漂法;不过在最下层的重色,干了后.要用磁铁吸去残余在当中的铁质,再研再漂。上层是泛黄色的,中层是赭的本色,下层已吸去铁色泛着暗红色的部分,这正是古代画家称为“铁朱”的颜色。它比褚石合墨更红一些,比胭脂要暗一些:画人物器具要用它.画花的梗叶上面勒的叶筋.画麻雀、凫、雁、鹰、鸡、马、驼等等的毛、羽都使用它。“铁朱”是古代画家.民间画工重用的颜色。明清以来的

画家们都弃而不用,只用赭合墨来代替。清末民初的画家们,赭石只用上面的“褚标”。

三、西洋红

西洋红是旧德国货,它是“大德颜料公司”和“倍利堪厂”的制成品,前者是粉末.后者是块状的,块状的中国叫它“洋红砖”。我们只知道它是动物质的沉淀色料。迮朗氏在他的“绘事琐言”里已叙述了它。它的好处是画在熟纸或绢上,绝不蚀透到背面;如果用白的羊毫笔蘸着它画,它也不会把笔染成红毫而仍是白色。另外的洋红,则是蚀透背面(民间画工称这蚀透叫“咬”).并且染笔成红。我们使用它时,只是兑胶研细(用手指研)即可使用。它特别怕潮湿。用后剩余的颜色。必须先行晾干,再加盖收起。不然色就晦暗不鲜。

四、槐花

槐花(中国槐)北方各地都有。在采集时,第一要选择开了的花,不要花托,只要花瓣。第二是要未开的蓓蕾,却要连带着花托一齐摘下。两种不要搀合在一起,各自用热开水一烫,捏成饼晒干,临时使用。为了培养石绿的色泽,“绿花~枝条绿”用槐花瓣煎水调合,“二绿”“三绿”用槐花瓣和槐花蓓蕾二种合煎调用。合煎的比例是一比二。画青绿的风景画是这样,画花卉羽毛也是这样。

用槐花调合石绿,见于元李珩《竹谱》。它不但在色彩上把石绿培养得更美丽,而且也起了固着涩滞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用草绿罩染。明代以来的画家,很少用槐花水调合石绿的。在这两代的画上看,正面用石绿,再加草绿罩染的却很少。

五、石膏

石青有表面坦糙成为块状的叫“回青”。有平面板块层次分明的叫“滇青”,有像小米粒(谷拉)大小砂粒状的,上面有亮晶

晶砂星的叫“沙青”。有大小不等的块状,块面闪翠蓝光的叫“藏青”。有成为粉末,和泥土混合着的叫“泥青”。前四种,在未研以前,捣碎用沙锅煮一个钟头,有泥沫上浮.即用勺撇出.随撇随煮、煮后候干再研。但这种沙锅,须用南方制造里面有酱色瓷釉的。北方所谓“里山厚沙锅”,里面粗糙无釉.却不宜用。在这些原料里,最普通的是泥青,色既晦暗,又混有泥土,制起来更加费工。

先说前面的四种,用乳钵研细之后,即人锅再煮.它仍泛起泥沫.随泛随用勺撇去,至不泛为止。达时的色彩,已够鲜明了。俟冷,澄去水、再兑人清胶水,用力去搅,搅到随搅随泛淡灰蓝色为止,仍用竹筒按照漂朱砂的办法.即可得出深浅不同的“青粉”、“三青”、“二青”、。头青”四种颜色。至于后一种“泥青”,主要的办法是首先要煮,随煮随搅随撒.以撇尽上面的浮泥为度。冷后,澄去水,干研。研细后,如前再煮再撇,煮到不泛泥土,泛出鲜明蓝色为止。澄去水.兑胶.用水飞法--王溉、迮朗等法,漂出三色。因为它经过兑人胶水.又要泛些泥

沫.不适于用竹筒的自然浮沉,必须人工看它浮沉的情况,酌量飞跌着。

若按出色的分量(出头)来说,“回青”、“滇青”可能得到六成好青(包括二青三青),“沙青”“藏青”可能得到五成至五成五,“泥青”最高可能得到三成五,有的只到三成。石青出胶的方法,也和朱砂出胶相同。但石青更须彻底,宁可多用滚开水沏泡一次,切莫令有余胶。因为漂青兑胶,要比漂朱兑胶浓一些,多一些。出了皎的石青.存放起来.只要是不受潮湿,无论经过多少年,仍然保持它的鲜艳美丽。

又买来人家漂成的石青(姜思序有一钱重的纸色,北京有一钱或二钱重的瓶装)。我们第一步先要用乳钵研一下,第二步再兑上清胶水搅匀,看它泛不泛泥土,不泛可以马上使用,否则就必须再漂一下。如果漂仍不净,那就只有煮它一下,看它泛尽泥土为度。这样虽损耗很多,却可以得到好青。

乾隆嘉庆时的五色墨,我们只看成它是那时的好原料,重新研漂,可以得到很好的颜色。惟有五色墨里的白粉墨,那是用车渠石制成的,车渠石产于甘肃、新疆。这种白墨,只用蒸笼一蒸,把它化开,将上浮的胶水撇出一部分,入乳金杯研细。更加好用。

六、石绿

石绿、有表面粗糙块状的,通体一色.没有深浅:有表面成为一块块隆起的圆包.深浅不同的块状的。有夹杂着黑线纹的。有像孔雀羽样翠绿色花纹的。有成为细碎颗柱的。有自然分解成为小薄片的。它们的性质都相同。只是表面通体一色的,体轻易碎;有

黑线纹的,体重难碎。其他都没有什么区别。

研石绿也和研朱砂、研石青一样.最好是干研,研到极细的程度。在兑胶以前.也要先煮一次,撇去上面浮沫及灰尼土。侯冷再兑胶,还要入乳钵再研,然后才进行水飞。若用竹筒自然浮沉也可以。不过,分析的结果“绿花”和“枝条绿”相混,“三绿”和“二绿”相混,头绿显明。作者的试验是:先用竹筒分成三色,再用水飞法分析“绿化”和“枝条绿”,分析“二绿”“三绿”,这样作,所得的结果,却令人满意。如果全用水飞.那就太耗时间。漂成后,必须出胶.以便收存,但“绿花”和“枝条绿”不可能全部出胶。不出胶干收存也可以,

朱砂漂成的“头朱”、石青漂成的“头青”、石绿漂成的“头绿”,都可以用火炒过,炒到极热时,趁热放人冷水内一“炸”.使它分解,再研再漂,还可以分析成为深浅不同的三色。古代画家和民间画工部说,用乳钵研矿物质的颜料,如果开始执着乳锤向左旋转,那么。就一直都须向左旋转,直到把颜料研细为止,如果开始向右旋转,那就须自始至终地向右旋转.这样才能把颜科研得细。倘或是忽左忽右地乱研,那就不可能把颜料研得细如飞尘。因为是时左时右的旋转乱研,就会把颜料的颗粒滚转成了小圆球。小圆球是圆而且滑的,乳钵锤捉摸不住它,自然不会把它研细。可是在放大镜下观察用“朱标”画成的花瓣,用“绿花”画成的竹叶(“朱标”是朱砂里最细的部分,“绿花”是石绿里最细的部分),看见它们仍然是小小的颗粒附着在纸绢上,但是用肉眼看上去,确乎是像水一样的颜色敷上去,非常均匀,看不出颗粒。由此可见打算把颜料擂得极细还不在乎擂时手

的方向是始终左旋始终右旋。只有应用物理的分解怍用.炒热,炸冷,这就解决了粗砂、粗青、粗绿的问题,而增加了它们的“出头”。

七、花青

制造花青的原料第一是青黛,第二是蓝淀。在过去由于蓝淀不易找到.就单独使用青黛。青黛在中国药店里可以买到,价钱比较贵。在药店叫它“建青黛”(建,指福建而言),它们体质都很轻,见水就浮起来,必须兑上清胶水,用木棒擂细。擂须有耐心,由稀擂到干,由干逐渐添水再擂到稀,如此反覆擂到细腻滋润,泛出蓝光为止。然后起出来晒干,放在大碗里,用温开水轮番沏泡,至不泛黄水为度。兑入清胶水,搅拌得极匀,再兑上冷开水,这时就成为满碗的蓝水了。把这蓝水撇出,晒干烘干均可,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花青。下面剩下沉淀的渣滓,仍预备下一次制时兑人再擂。记着,自始至终全用熟水,一点生水用不得.这就可以减

少胶的腐败。

研漂其他的颜色.无论是什么季节全可以(北京春天风沙多,灰尘重,那是例外),惟独花青,就非夏秋不可。晴天一晒就干,阴雨还可烘烤。

八、蛤粉

把买到的蛤粉,用乳钵加胶细研.不可出胶。用后晾干,用时加水再研。经过几次的使用.存在钵中的就更加细喊了,不宜把它用尽,应该再兑人粉.怕胶再研,如此反覆的加水加料,研开了使用,再用再研,它就更加好用。

以上朱标、赭标、花青、洋红可以使用画碟盛用,此外的颜色部应该使用小乳钵盛用。乳钵是西药所用磁质的最好,不宜用玻璃质的,因为出胶交须用滚开水的缘故。随用随研,随研随用,盛的颜色愈多,使到后来也越细。普通用的梅花格、六角格等等的瓷画碟,对于石青、石绿、朱砂、蛤粉、铁朱是不大相宜的。

国画常用顏料配色表 原文地址:国画常用顏料配色表作者:中华诗书画博客 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牡丹]: 藤黄少许酞青蓝(三绿) 葡萄紫:花青曙红或花青胭脂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畫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 花青墨 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畫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 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 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 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中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烟。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主要色彩有以下几种 一、矿物颜料 1、朱砂 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 3、银朱 4、石黄 5、雄黄(又称雄精) 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 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 8、赭石(分深赭、浅赭) 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 10、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 11、泥金 12、泥银

二、植物颜料 1、花青 2、藤黄(有毒) 3、胭脂 4、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虽非植物但归于此类)

三、化工颜料(不同于盒装软管的,也为块状) 1、曙红 2、深红 3、大红 4、铬黄 5、天蓝 第一、二类为纯天然制作,除洋红外(它最初从墨西哥引进),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国画颜料。三类为现代的化工合成颜 料,用起来尚可。

我们现在用得最多的当数上海马利实业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马利牌”中国画颜料,使用方便、但易退色。 一般来说一类为粉状,用时须加明胶,二、三类直接在水中浸泡一会就可,使用比较方便 上色的薄厚问题: 传统认为颜色应薄上,但是要表现出厚重的感觉,往往一遍遍用较薄的颜色反复上色,最终形成一种多层叠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说最好是把握在用绢画时,手放于绢面之上抚摸画面不觉有色的粗糙感,而还能清晰地感觉到绢丝的经纬。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古画上,都有着细腻而厚重的色

图案的表现技法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点线面结合的套色表现技法这是图案较传统也是最常用的一类技法,一般是用水粉颜料调配出几套或十几套颜色,先铺一个底色,然后将图案纹样转印到底色上,再用不同的颜色一层一层地描绘覆盖上去,要求颜色涂染得均匀、干净、平整。描绘时可采用以下的方法。1、平涂法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到画面的效果。特点: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作用,排除模仿生,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的、均衡的、节奏的造像效果塑造新的视觉形象。此法也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是常用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运用大小不同的色块来描绘纹样,主要靠色彩的面积对比和层次变化来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此方法是在色块平涂的基础上,用色线勾勒纹样的轮廓结构,可以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纹样更清晰、精致。线条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变化,如:粗细、软硬、滑涩等。上色时,既可以不破坏线形,也可以有意地予以线条似留非留、似盖非盖的顿挫处理,从而使线形更加富有变化。勾勒的线形依据艺术立意可粗、可细,勾勒线条的工具可为毛笔、钢笔和蜡笔等。在图案中用不同特点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此方法是在大面积色块平涂的基础上,以点为主,用点的疏密点缀于画面中,使形体得出虚实、远近晕变的特殊变化效果。用色点绘制细部结构的变化,能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并具有立体感。点的大小尽量均匀,否则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此法是利用色彩的推移法,运用色彩构成中推移渐变的方法表现形象块面与层次关系的技巧。可使图形色彩更加富有层次感,整体又有变化。方法是用深浅不同的色彩或色相的转换进行多层变化。将一套至几套颜色,按照一定的明度系列或色相系列渐变调配好,并把图案纹样分成等量或等比的阶段,将渐变的系列颜色顺序填人纹样,形成色阶变化。退晕法画出的图案十分和谐,富有韵律感。这种方法主要分为单色推移、色相推移、冷暖推移及纯度推移等。特点: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利用色彩构成中色彩相互交叠后能够产生新形、新色原理创作图案的方法。此法能祈祷增加画面层次与空间感的作用。以色与色的逐层相加,产生另一种色相、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这种效果,一般表现透明、或需要加深的色,可以多次进行完成。相加色彩的次数,可以三或四次、甚至更多,一般来说,以纸张的承受力、颜色的覆盖力和所要表现的效果为准。比如表现纱的效果时,可以运用重叠法,由浅至深,逐层、逐次晕染,使其产生透明的效果二、干湿结合的混色表现技法混色与套色的不同点在于,对画面的颜色有意识地进行了不均匀的处理,产生了浓淡、深浅、薄厚、粗糙与细腻等多重变化,使图案的色彩效果更加奇妙、丰富。颜色千湿、薄厚的运用是这类技法的主要特点。混色法有以下几种手段。1、晕色法方法是将所需晕色的两种色彩先画到画面上,两色中间可适当留出空间,然后再用一支干净的、略带水粉的笔将两色来回涂抹,直至得出所求效果。也可将两色在调色盘里调好再涂到画面中。这种晕色法的效果有柔和、过渡变化自然、色彩层次多等优点。2、干擦法就是用较干的笔蘸色,擦出物象的结构和轮廓,它会在画面中出现飞白的效果3、刮色法这是利用某种硬物、尖状物或刀状物,刮割画面,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的方法。如对袭皮的处理或表现时,常常采用尖状物,沿裘皮纹理适当刮划,能表现出裘皮的蓬松、真实感。由于刮割法对纸张有损害,运用此法时,需考虑刮割的深度与纸张的质地与厚度,避免划破纸张。4、撇丝法指用毛笔醮好色,将笔头分成几小撮来绘制图案形象的特殊用笔激发。在采用此法时,笔头的分撮与形象面积的大小、线条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另外,拥塞的浓度非常讲究,既不能太湿,也不要太干。干湿程度应以描绘对象时流畅自如为宜。皴染法一般多与色块平涂结合使用,在底纸或底色上,用干毛笔蘸上不加水的颜料蹭到画面上,类似中国山水画中的干皴法,不仅可以使色彩丰富,还能产生一种肌理变化。又称水色法。利用颜色能在较多的水分中自行混合的特点,将不同的色彩着于已有水分的图形中。经过调和的处理,可得出色彩自然混合的效果。指对画面大部分色彩形象作由浓而淡、由浅及深的过渡处理方法,属于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表现技巧。其特点为画面层次感、虚实感和起伏感强、视觉效果丰富而细腻。渲染法有薄画法和厚画法两种。(1)薄画法用水彩、稀释水粉等水分较足的颜料上色后,用清水毛笔染或与另一色衔接,也可依靠水色自然融合。渲染法画出的图案色彩绚丽奇妙、效果明快,适用于

国画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 墨青色: 花青+墨 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 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 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 藤黄+白色 ============== 加入秦巴春筱补充的几条:

设计师必备标准色卡及配色方案 标准色卡 配色方案浅析 一、红色的色感温暖,性格刚烈而外向,是一种对人刺激性很强的色。红色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也容易使人兴奋、激动、紧张、冲动、还是一种容易造成人视觉疲劳的色。 1、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黄,会使其热力强盛,趋于躁动、不安。 2、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热性减弱,趋于文雅、柔和。 3、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的黑,会使其性格变的沉稳,趋于厚重、朴实。 4、在红中加入少量的白,会使其性格变的温柔,趋于含蓄、羞涩、娇嫩。 二、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色是各种色彩中,最为娇气的一种色。只要在纯黄色中混入少量的其它色,其色相感和色性格均会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 1、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蓝,会使其转化为一种鲜嫩的绿色。其高傲的性格也随之消失,趋于一种平和、潮润的感觉。 2、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红,则具有明显的橙色感觉,

其性格也会从冷漠、高傲转化为一种有分寸感的热情、温暖。 3、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黑,其色感和色性变化最大,成为一种具有明显橄榄绿的复色印象。其色性也变的成熟、随和。 4、在黄色中加入少量的白,其色感变的柔和,其性格中的冷漠、高傲被淡化,趋于含蓄,易于接近。 三、蓝色的色感冷嘲热讽,性格朴实而内向,是一种有助于人头脑冷嘲热讽静的色。蓝色的朴实、内向性格,常为那些性格活跃、具有较强扩张力的色彩,提供一个深远、广埔、平静的空间,成为衬托活跃色彩的友善而谦虚的朋友。蓝色还是一种在淡化后仍然似能保持较强个性的色。如果在蓝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红、黄、黑、橙椎壬换岫岳渡男愿窆钩山厦飨缘挠跋炝Α? 1、如果在橙色中黄的成份较多,其性格趋于甜美、亮丽、芳香。 2、在橙色中混入小量的白,可使橙色的知觉趋于焦躁、无力。 四、绿色是具有黄色和蓝色两种成份的色。在绿色中,将黄色的扩张感和蓝色的收缩感相中庸,将黄色的温暖感与蓝色的寒冷感相抵消。这样使得绿色的性格最为平和、安稳。是一种柔顺、恬静、潢足、优美的色。 1、在绿色中黄的成份较多时,其性格就趋于活泼、友

国画颜料调色 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牡丹]: 藤黄+少许酞青蓝(+三绿) 葡萄紫:花青+曙红或花青+胭脂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 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畫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墨青色: 花青+墨 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畫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 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 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 朱膘+曙红 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 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手绘丙稀颜料调色方法及颜料调色表 一、颜料调色方法: 说明:现以丙稀颜料为例,来说明颜料的调色方法。 丙烯颜料是用一种化学合成胶乳剂(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增稠剂、填充剂等)与颜色微粒混合而成的新型绘画颜料。 丙烯颜料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试验证明,它有很多优于其他颜料的特征:干燥后为柔韧薄膜,坚固耐磨,耐水,抗腐蚀,抗自然老化,不褪色,不变质脱落,画面不反光,画好后易于冲洗,适合于作架上画、室内外壁画等。它可以一层层反复堆砌,画出厚重的感觉;也可加入粉料及适量的水,用类似水粉的画法覆盖重叠,画面层次丰富而明朗;如在颜料中加入大量的水分可以出水彩、工笔画的效果,一层层烘染,推晕,透叠,效果 纯净透明。 由于丙烯颜料的主要调剂含水量很大,因此在容易吸水的粗糙底面上作画更为适宜,如纸板、棉布、木板、纤维板、水泥墙面、麻毛质地的金属面、石壁等。作丙烯画可以用一般的油画笔、画刀、中国画笔、水彩画笔、板刷、海绵、丝瓜络等。调色盘和笔洗多用不吸水的陶瓷、 玻璃、珐琅质地的容器,以防清洗不净。 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或变淡颜色。本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 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 丙烯颜料在水分挥发后即干透,因此作画时对程序要心中有数,以使笔触衔接自然,达到预 想效果。 二、颜料调色表 熟褐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红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红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红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石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蓝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绿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蓝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灰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绿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绿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国画配色表国画颜料的调色法 国画配色表 1.草绿: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薄薄 4. 刷背景, 5.米黄: 6.三绿: 7.老赭: 8. 法同理 豆绿: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墨红色: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赭石+草绿 古铜色: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汁绿+藤黄 米黄色:藤黄+朱膘+少许墨桔黄色:藤黄+朱膘 墨青色:花青+墨 藏青蓝: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紫色: 墨绿色: 老绿色: 翠绿色: 褐色: 檀香色: 蓝灰色: 豆沙色: 土红色: 青绿色: 四绿色: 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花青+少许墨+白色蓝色:酞青蓝+三青 朱红色:朱膘+曙红 紫青色:胭脂+少许酞青蓝

粉黄色:藤黄+白色 ============== 加入秦巴春筱补充的几条: 绿色:草绿+翡翠绿 赭红色:朱磦+墨+少许曙红 土黄色: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1 赵少昂 1 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1.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後,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四?中国传统色彩样本与描述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常用颜料:柠檬黄(冷调黄) 淡黄(暖调黄)、中黄(暖调黄)、土黄(暗调黄) 桔黄(或桔红)、朱红(暖调红)、曙红(冷调红) 深红(用来压暗红系的重色)、褚石(很常用的哦)、熟褐(脏脏的重色,不敢多用,但很好用) 玫瑰红(美丽透明的颜色,爆炸力强,干后反色,少用效果极好)、紫罗兰(美丽的冷调色)、群青(偏暖的蓝) 钴蓝(挺正的蓝)、湖蓝(冷艳的蓝)、普蓝(除黑之外最重的色,用来加重画面的重色) 淡绿(偏暖的绿)、中绿(用得较多的绿,比较正)、深绿(或橄榄绿,用来压暗绿色系) 粉绿(偏冷,画苹果的时候挺好用的)、草绿(不用说了,画草的时候得劲)、黑(很少用到,但需要备着点) 三原色:红黄青 间色:橙(红加黄)绿(黄加青)紫(青加红) 红+黄=红橙(红多黄少,俗称桔红) 橙色(等量混合,俗称桔黄) 黄+蓝=黄绿(黄多蓝少)草绿 绿色(等量混合)中绿 蓝绿(蓝多黄少)深绿 蓝+红=红紫(红多蓝少) 紫色(等量混合) 蓝紫(蓝多红少)原色适当相混:二间色适当相混: 红灰色:红多,黄、蓝少黄灰:橙加黄 黄灰色:黄多,红、蓝少蓝灰:绿加紫 蓝灰色:蓝多,红、黄少红灰:橙加紫 少红+少黄+多白=肉色 熟褐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红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红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红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石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粉蓝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绿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蓝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灰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粉绿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绿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黄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黄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黄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正朱(二朱)、粗砂(头朱)。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二绿(工绿)、头绿(坦绿)。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 “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

中国历代色彩搭配研究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传统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文化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同样是构成世界服装色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色彩文化在世界服饰色彩文化中的地位,把握中国服饰色彩的精髓,进一步推动我国色彩文化建设与发展,促进世界服饰色彩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石有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植根于古代存在于近代,现代,既有民间,民族服饰色彩,又有宫廷宗教服饰色彩,同时她又不失一种鼓励存在的文化现象.它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附属于物质在体制上的主题没得物化形态,是中国社会服饰主体审美观念的艺术的表现.纵观中国服饰史,其色彩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服装的离异而演变的,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中国的服装文化作为一种单源性的文化,已不是简单的身穿衣物而是作为社会民族的文化的产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中华衣冠的绝美,从秦汉的高雅庄严,到当升的雍容华贵,再到金元的清新自然,清代的繁琐细致,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服饰在其形成过程中于中国的礼乐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注重形的内涵,色彩的使用,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伦理倾向,强调线条和纹饰图样寓意的表达.前秦的服饰,是中国服装史的奠基阶段,为了衬托祭祀活动庄严的气

氛,从夏商周开始逐渐形成了初步的官服制度,每一种花纹,式样都被寓以特定的含义.怒同的身份地位的人是不能使用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服饰图案与色彩的.因此在等级社会中,服饰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外在标志. 商周时期的主流服饰的图案色彩搭配.商周时期,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品,而服饰样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想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这种服饰被称为冕服.书中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是指用五彩色把十二章花纹用画和绣的施于衣裳上,来做冕服.十二章花纹是寓意纹,是仰视俯察天地万物之象择而之与服饰上的图案的源泉,每一个纹样都有它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后来统治阶级将这些统治阶级这些图案为阶级的划分,于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周礼>>,他严格的对人们的吃,穿住行进行了划分,统治阶级在服饰的福安和用色上进行了严格的界限,是原来自然的美好的物象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直接影响力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服饰的图案和色彩的审美意识和选择观念. 汉代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但是在服饰福安的追求上一改商周两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幻想和浪漫主义

工笔国画颜料颜色调配方法 一:国画颜料的分类 1.矿物颜料:不易褪色、色彩鲜明(遮盖力强,不易分染); (1)朱砂; (2)朱膘(朱砂中提取最上面一层,比朱砂更细致); (3)银朱; (4)石黄; (5)雄黄; (6)石青(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其中头青颜色最重); (7)石绿(分头绿、二绿、三绿、四绿); (8)蛤粉(贝壳磨成粉,白色); (9)赭石(比较粗糙,基本上不用); (10)铅粉(白色,容易被氧化变灰变暗); (11)泥金; (12)泥银; (13)钛白(白色,通常用,比较细致); 2.植物颜料(水色):由树木花卉中提取,透明度高,易于分染; (1)花青(市场上成品基本上不用,颜色过浓,我们可以用汰青蓝+墨调配代替); (2)藤黄(有毒); (3)胭脂; (4)洋红; 3. 化工颜料 (1)曙红; (2)深红; (3)大红; (4)铬黄; (5)天蓝; 二、调和色的调配方法: 1. 绿色系列: (1)稚绿色= 藤黄+ 少量汰青蓝+ 少许朱膘 ●偏暖黄绿色(通常用于嫩叶或反叶打底色) (2)黄绿(草绿)= 藤黄+ 少量汰青蓝(或三绿) ●用于白色花头分染 (3)翠绿= 藤黄+ 汰青蓝+ 微量翡翠绿 ●用于叶子罩色 (4)青绿= 稚绿色+ 少许三绿 ●用于正叶打底色 (5)淡仓绿= 藤黄+ 汰青蓝+ 微量墨 ●用于背景色的背景物打底色(如浮萍、水草等) (6)老绿= 花青色(汰青蓝+少许墨)+ 少许藤黄

(7)草绿= 花青色(汰青蓝+少许墨)+ 多些藤黄 (8)橄榄绿= 稚绿色+ 汰青蓝+ 少许墨 (9)灰绿蓝= 稚绿色+ 汰青蓝+ 少许墨+ 石青色(蓝)(10)头绿= 三绿+ 翡翠绿 (11)四绿= 三绿+ 白粉 (12)灰绿= 三绿+ 朱膘+ 白粉 ●画粉绿色叶子的反叶底色(荷叶反叶、梗茎)(13)石绿草绿= 汰青蓝+ 藤黄+ 朱膘 ●介于正叶和反叶之间,作配景色(比如浮萍等) 2.青色系列: (1)头青= 湖蓝+ 少许汰青蓝+ 少许墨 (2)墨青色= 汰青蓝+ 墨+ 一点点朱膘 (3)二青(头青)= 三青+ 汰青蓝 ●二青+ 墨可用于翠鸟底色 (4)花青色= 汰青蓝+ 墨(另外还可以加入少许朱膘) 3.藤黄系列: (1)粉黄= 藤黄+ 钛白粉 ●用于嫩莲蓬、花蕊点蕊 (2)桔黄= 藤黄+ 朱膘 ●涂鸟眼底色 (3)赭黄= 藤黄+ 朱膘+ 墨 4.其他系列: (1)赭墨= 朱膘+ 墨 (2)赭灰色= 朱膘+ 三绿+ 少许墨 (3)赭石= 藤黄+ 墨+ 曙红 ●非常细致的颜色,水色,可用于分染 (4)粉蓝色= 钛白粉+ 少许汰青蓝 (5)桔红色= 朱膘+ 少许藤黄 (6)素红色= 曙红+ 朱膘+ 墨+ 藤黄 (7)墨红= 曙红+ 墨 (8)紫色= 曙红+ 汰青蓝

传统国画颜色介绍: 石色(不透明色):石色即是矿物质颜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绘画中,还应用于壁画、建筑彩绘等地方。在我国古代,画家们有一套十分系统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随着明、清画家对工笔绘画的认识逐渐淡薄,所以,传统制造石色的方法几近失传。今天有许多学者到日本学来了当年日本人从我国学去的制颜色方法,才有现在较为丰富的品种供画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朱砂、朱磦、石青、石绿、雄黄、雌黄、石黄、黑石脂、云母粉、蛤粉、赭石、土黄、珊瑚粉和其他宝石类颜料粉以及新研制出的高温结晶颜料等。 3 e: N! l! i5 t/ F& w, \需要说明的是:石青与石绿一般分类较细:分成头青、二青、三青、四青等头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浅,石绿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为主材料,配以少量动物质材料、矿物质细粉颜料组成。石色与水色一般是相互结合着使用于国画中,已达到浓淡相间、虚实相生的丰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红、藤黄、赭石、花青、水彩色与丙烯色等 需要说明的是: 1、朱磦是朱砂最细的形态,所以有些画家在使用时以薄涂法来形成水色透明的颜色效果。 2、西洋红:在国画色中的名目较多,又叫做曙红、牡丹红等。 金属颜料:画家使用金属颜料由来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属颜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银箔银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贴金。: 金箔有四个品种: 紫赤金(略带红色):主要贴寺庙中的佛像 库金(足金金箔):绘画中常用,往往是98%的纯金和2%的纯银合成。 大赤金(略带黄色的金):又称冷金,70%的纯金,相当于18K金。 田赤金(呈淡黄色):相当于14K的金。 银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细说。 天雅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矿物色、新岩、水干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兑上胶液即可作画。 (一)胶的溶化:胶的溶化是“岩彩”画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浓和淡直接影响画面着色的效果。浓了易开裂,淡了易剥落,只有恰到好处。你的画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胶的溶化方法:将所需用量的明胶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凉水泡5分钟后再加入五倍的70OC热水,用筷子充分搅拌开胶粉。如果有疙瘩,说明未完全溶化胶粉,需继续搅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因明胶是由动物生皮熬制而成,未去掉其骨胶原以外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成份,所以在低室温状态下使用时会出现疙瘩,即原已溶化了的胶液加热。 ※溶化后的胶液保质期限:用完后放入冰箱夏天约3~5天,冬季约一至二星期。※另一种颗粒状的“骨胶”比明胶的接着力要强,且不易凝固,但需熬制。※绘画用的日本鹿胶分三千本胶、干燥鹿胶、软韧鹿胶、特殊鹿胶。它们有固体的,也有液体的。它们是专门为绘画而研制的胶,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臭;尤其是液体的瓶装鹿胶随取随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体鹿胶需熬制。 (2)固体鹿胶的溶化方法:将三千本胶一根掰成几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干燥鹿胶或软韧鹿胶,放置半小时。后用温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胶粒的目的是增加接着力和防腐臭 (二)调制颜色:将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胶液,用中指拌匀。胶液不够时可再加,直至调成糊状,用时再略加清水稀释即可作画。※调制颜色时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

xx 颜色图示资料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 妃色xx 妃色湘妃色妃红色 ■■■■妃色妃红色: 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湘妃色粉红皆同义。 ■ ■ ■■ 品红: 比大红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 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 鲜红色 ■■■■xx: 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 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绛紫: xx 略带红的颜色■■■■绯红: 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 XX: ■■■■丹: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丹色 丹砂的鲜艳红色■■■■彤: 赤色 ■■■■茜色: 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 火焰的红色,赤色 ■■■■XX: 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 鲜艳的红色 ■■■■洋红: 色橘红 ■■■■炎: 引申为红色。 ■■■■赤: 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 绛色;浅绛色。 ■■■■枣红:

即深红 ■■■■ XX: 浅红色,浅绛色。 ■■■■XX: 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酡XX: 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鹅黄: 淡黄色 ■■■■鸭黄: 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 淡黄色 ■■■■杏黄: 成熟杏子的黄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 柑橘的黄色。 ■■■■橙黄: 同上。 ■■■■橘红:

国画颜料 国画颜料也叫中国画颜料,是用来画国画的专用颜料。现在销售的一般为管装和颜料块,也有颜料粉的。 中文名国画颜料 类型颜料 用途中国画 分类植物原料,矿物原料 目录 1分类 2矿物颜料 3植物颜料 4化工颜料 5手绘颜料 6具体分类 1分类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 它一般分成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两大类,从使用历史上讲,应先有矿物、后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烟、后有油45#厚壁无缝钢管https://www.doczj.com/doc/e318445756.html,烟。远古时的岩画上留下的鲜艳色泽,据化验后,发现是用了矿物颜料(如朱砂),矿物颜料的显著特点是不易退色、色彩鲜艳,看过张大千晚年泼彩画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积的石青、石绿、朱砂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植物颜料主要是从树木花卉中提炼出来的。 2矿物颜料 1、朱砂(矿物名:辰砂,化学成分Hgs) 2、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 3、银朱(硫黄同汞升炼而成,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 4、石黄(矿物名:雌黄,化学成分为As2S3) 5、雄黄(又称雄精)(矿物名:雄黄,化学成分为As2S2) 6、石青(分头、二、三、四青)(矿物名蓝铜矿,化学成分为Cu3(CO3)2(OH)2) 7、石绿(分头、二、三、四绿)(矿物名孔雀石,化学成分为Cu2CO3(OH)2) 8、赭石(分深赭、浅赭)(矿物名赤铁矿,化学成分为Fe2O3) 9、蛤粉(贝壳磨制、虽非矿物但归在此类)(矿物名方解石,化学成分为CaCO3) 10、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用铅加工制成的碱式碳酸铅,分子式:2PbCO3·Pb(OH)2) 11、泥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 12、泥银(用银箔和胶水制成的银色颜料) 13、太白(锌钛白,是锌与钛白粉的混合研磨物) 3植物颜料

新彩彩绘需用工具与材料的选择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第二章新彩彩绘需用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第一节新彩彩绘需用的工具 一、新彩彩绘需用的工具 新彩装饰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空白瓷器、各种毛笔和一些辅助工具。 1、常用的工艺瓷盘、瓷板、餐 具、茶具等。 工艺白瓷盘,又称“月光盘”, 传统陶瓷釉上彩绘画多采用这种 瓷盘,市场价格也不太贵。 1.用洗涤灵等清洗月光盘表面油 渍; 2.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3.擦净,自然晾干 2、毛笔有勾线笔和填色笔两种。 料笔 料笔一般用景德镇生产的勾线笔,用野兔毛制作而成,性硬而富有弹性,适用于勾勒细线,按笔的大小可分为双料、料半、单料画笔。双料画笔为大号画笔,多用于写字或勾勒较粗的线或绘制大件作品;料半画笔为中号画笔,是最常用的画笔;单料画笔为小号画笔,笔锋尖细,常用于绘制小件、精细的作品。选笔时以笔锋瘦长、尖细、匀整而富有弹性的为好,这样的画笔下料均匀流畅,画出的料线才会富有力度。 鸡亳笔(或兼亳笔)

属兼毫性质,笔锋细长,勾勒线条可细也可粗,使用自如,采用点厾画法时,它可以一笔拓出浓淡变化自然的色块来;也可以用它的干笔锋来渲染或画出颜色的浓淡、深浅变化等。 羊毫笔 由纯羊毫制成,与一般的书画羊毫笔相同,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笔的性能柔软,羊毫笔的填色、绘画。 笃笔 笔头齐平的羊毫笔,用于的彩颜料色块的拍打,使小块颜色均匀或有浓淡渐变的变化。笃笔可用废旧的羊毫、兼毫笔剪齐笔毛后扎制而成。 2、辅助其它工具材料 料盘 俗称料碟,装颜料用,或用水粉调色盒。料碟为可摞叠式,用于贮存各种油料和颜料,既不占桌面空间,又能防落灰,保持颜料洁净、不干涸。景德镇产的资质有盖的调色盘也很好用。另外需准备一些大小各异的白瓷盘,用于调配颜色。 油料 乳油香,以枫松脂(乳香)蒸馏而成,为瓷绘调料中最主要的油料之一。其性质柔润,有粘性,不易干,多用来调制绘画粉彩的颜料,还可用于绘制瓷画时配以其他油料打料,或用于彩绘明暗立体之变化。 樟脑油,由樟树脂提炼而成,略呈黄色,为瓷绘最主要的油料之一。其挥发性强,用于绘画时蘸油调料。 乳油香和樟脑油的区别:樟脑油颜色稍深,有刺激性气味。 存放油料要准备油蛊,如右图: 水料

国画配色表国画颜料的 调色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国画配色表国画颜料的调色法 国画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赭绿色: 赭石+草绿 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芽绿色: 汁绿+藤黄 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桔黄色: 藤黄+朱膘 墨青色: 花青+墨 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 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褐色: 赭石+墨 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 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四绿色: 三绿+白粉 胭脂水: 胭脂+大量水 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蓝色: 酞青蓝+三青

传统国画颜料研漂方法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古代画家留传的研漂方法 古代画家研漂颜色的方法,各自不同。依法参酌试制,可以明了各种颜色的特性。大致谈起来,不外“淘、澄、飞、跌”四步手续。“淘”是说把可以洗涤的原料,先像淘米那样的淘洗一下,然后再研。“澄”是淘洗研细之后,兑人胶水,经过相当时间的澄清,清轻的部分上浮,重浊的部分下沉,然后“飞”出--就是把上浮的部分撇到另一碗碟中。留下来下沉的部分,再研,再“跌”汤,使清轻上浮的颜色,不致被压沉在底下。经过这四步手续,朱砂可以漂出朱际(三朱)、正朱(二朱)、粗砂(头朱)。石绿可以漂出绿花、枝条绿、三绿(浅绿)、二绿(工绿)、头绿(坦绿)。这样处理需要相当时间。至于研漂所用的工具为:罗、担笔、乳钵、大碗、大小碟子、风炉、沙锅、磁缸、水桶、生姜、炭、酱和广胶(碗和碟是须用火烤的,先抹上姜汁黄酱烤过,瓷釉就不至于在烤时崩裂)。能再预备一双三百CC的量杯,那就更可以看出研细兑胶后的上下浮沉情况了。 一、朱砂研漂方法 甲、芥舟学画编:“向有说‘朱砂四两,须人工一日’,愚则以为必须两日。不过研愈多则黄瞟亦多耳。研时须用重胶水。工足后.用滚汤人大盏搅均.安半日许,倾出黄膘水,炭火上烘干。……出黄膘后,再入清胶水.细细搅匀,安一顿饭许,倾出,复候出黄膘水。” 乙、绘事琐言:“择其鲜红而有光彩者.洗过晒干,碾人擂钵,干乳至细,却栩栩然飞出。则用胶水少许,兼以温河水飞之,飞下者粗也。再乳再飞.至紫色者.脚也。脚去之。先飞下者为际。浮于际上者,置也,霉.弃之。先后飞下者作三层,大率与青绿同。多者用碗。少者用碟。” “三朱”:研细时,入胶水研匀,温水搅开,将上黄水撇于碗中,皆飞下之朱也。此碗尚有粗脚,以指搅匀,另用一碗撇人黄水为第一碗。所遗沉脚,仍归乳钵,以俟再研。随将第一碗内黄水撇出为第二碗,所留第一碗内之红底,谓之三朱。 “二朱”:第二碗内黄水,少停一划撇出为第三碗。所留第二碗内之红底,谓之二朱。 “头朱”:第三碗内黄水,停半日撤出为第四碗。所留第三碗内之红底.谓之头朱。 “黄膘”:第四碗内黄水,上有浮露.以净纸盖水面拖去浮震后,以碟盛黄水.置手炉上烘干。 朱分三层.每飞下时,须用滚水出胶。 以上二家.一家主张用重胶水研,一家主张洗过干研。朱砂少,可用前法,朱砂多.后法较便。但须滚水洗过再研。又迮朗的漂洼,他把朱标分成四等,这是比较细效的方法。不过,按一般的习惯名件.他所说的“头朱”,正是三朱,他所说的“三朱”.一般的 叫作头朱,他对石青石绿的头、二、三的名称也同佯倒置。又“水飞”“指搅”是漂颜色的方法,这即是《红楼梦))四十二回上宝钗所说的“飞”和“跌”。这方法

手绘丙稀颜料调色方法及颜料调色表一、颜料调色方法: 说明:现以丙稀颜料为例,来说明颜料的调色方法。丙烯颜料是用一种化学合成胶乳剂(含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以及增稠剂、填充剂等)与颜色微粒混合而成的新型绘画颜料。丙烯颜料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试验证明,它有很多优于其他颜料的特征:干燥后为柔韧薄膜,坚固耐磨,耐水,抗腐蚀,抗自然老化,不褪色,不变质脱落,画面不反光,画好后易于冲洗,适合于作架上画、室内外壁画等。它可以一层层反复堆砌,画出厚重的感觉;也可加入粉料及适量的水,用类似水粉的画法覆盖重叠,画面层次丰富而明朗;如在颜料中加入大量的水分可以出水彩、工笔画的效果,一层层烘染,推晕,透叠,效果纯净透明。由于丙烯颜料的主要调剂含水量很大,因此在容易吸水的粗糙底面上作画更为适宜,如纸板、棉布、木板、纤维板、水泥墙面、麻毛质地的金属面、石壁等。作丙烯画可以用一般的油画笔、画刀、中国画笔、水彩画笔、板刷、海绵、丝瓜络等。调色盘和笔洗多用不吸水的陶瓷、玻璃、珐琅质地的容器,以防清洗不净。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或变淡颜色。本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丙烯颜料在水分挥发后即干透,因此作画时对程序要心中有数,以使笔触衔接自然,达到预想效果。二、颜料调色表熟褐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粉玫瑰红= 纯白色+ 玫瑰红朱红色= 柠檬黄+ 玫瑰红暗红色= 玫瑰红+ 纯黑色紫红色= 纯紫色+ 玫瑰红褚石红 = 玫瑰红+ 柠檬黄+ 纯黑色粉蓝色= 纯白色+ 天蓝色蓝绿色= 草绿 色+ 天蓝色灰蓝色= 天蓝色+ 纯黑色浅灰蓝= 天蓝色+ 纯黑色+ 纯紫色粉绿色= 纯白色+ 草绿色黄绿色= 柠檬黄+ 草绿色墨绿 色= 草绿色+ 纯黑色粉紫色= 纯白色+ 纯紫色啡色= 玫瑰红+ 纯黑 色粉柠檬黄= 柠檬黄+ 纯白色藤黄色= 柠檬黄+ 玫瑰红桔黄色 = 柠檬黄+ 玫瑰红土黄色= 柠檬黄+ 纯黑色+ 玫瑰红手绘装颜料调色表玫红色+ 黄色= 大红( 朱红、桔黄、藤黄) 朱红色+ 黑色少量= 啡色 天蓝色+ 黄色= 草绿、嫩绿天蓝色+ 黑色+ 紫= 浅蓝紫草绿色+ 少量黑色= 墨绿天蓝色+ 黑色= 浅灰蓝天蓝色+ 草绿色= 蓝绿白色+ 红 色+ 黑色少量= 禇石红天蓝色+ 黑色(少量)= 墨蓝白色+ 黄色+ 黑色= 熟褐玫红色+ 黑色(少量)= 暗红红色+ 黄+ 白=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白色= 粉玫红蓝色+ 白色= 粉蓝黄色+ 白色= 米黄说明:颜料中任何一种颜色加入白色都会使之变为粉色变淡颜色。颜料与颜料之间可以任意调配使用,若要稀释时只要加少许清水即可。这是一些技巧:基本技法: 1、干画法和湿画法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表现肯定、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