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石症

耳石症

耳石症
耳石症

张大妈平时身体很好,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是近来患了一种奇怪的病,就是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就感觉天旋地转,张大妈害怕了,会不会脑子里得了很严重的病?于是就去了医院要求做一个头颅CT,谁知医生说不用,询问了情况之后告诉张大妈,她是患了耳石症,并让张大妈到耳鼻喉科治疗。耳鼻喉科的医生给她做了两次手法复位,病就奇迹般的好了。没打针,没吃药,真是神奇!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和眼震。内耳里与半规管相连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的碳酸钙颗粒称耳石。当耳石脱落,便滚到半规管里,在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浮沉滚动,当头部转动,就会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感觉。

一、诊断方法和比较猛的复位治疗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

1、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近年来,眩晕的诊断思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患了眩晕、迷糊,很多人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而真正的诊断可能是耳石症、前庭性偏头痛、心因性头晕等。

为了增强人们对眩晕疾病的诊疗意识,本报“新文化·公益健康专家团”活动,特别联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举办“眩晕诊治”惠民活动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吉林省名中医项颗,老年病科主任孙莉教授将率队坐诊,针对一些曾被误诊或长期治疗眩晕无效的患者,提供最前沿的诊治方法和免费的脑彩超检查。

为了保证正常的就诊和检查秩序,所有预约普查的100位患者,已经分批、分时段有序就诊。

据悉,眩晕患者虽然仅有三成左右是中枢性眩晕,但通过脑彩超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可以预示发生中枢性眩晕的风险程度,对于预防中枢性眩晕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上百种疾病可以引发眩晕对症治疗是关键

据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孙莉介绍,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如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临床上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如下:高血压病、低血压症、动脉硬化症、脑瘤、脑血栓、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运动不足、内耳疾病、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必须辨明病因,对症治疗。

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都是耳石症且误诊率很高

很多眩晕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误诊率很高,多数都是以脑供血不足进行药物治疗,导致医疗资源过度浪费,其实,门诊中半数以上“周围性眩晕”都是耳石症导致。

耳石症是一种因内耳耳石脱落,在头部变换位置时发生剧烈而短暂的眩晕的疾病。通常,旋转感觉不超过一分钟,但是不适感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再次改变头部位置可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可在数周或者数月后自行好转,所以被冠以“良性”位置性眩晕。但是该病带给人的痛苦感觉明显,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有人数年不愈,所以必须尽早诊治。正常人的内耳有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即耳石。耳石帮助我们感知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正常的头部和身体活动时并不会脱落,但是当有外伤、局部血管痉挛或生气、熬夜、酗酒、抽烟、劳累等,耳石有可能脱落下来,随着头部活动而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眩晕。

此病症不需服药,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

■出镜专家

孙莉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擅长诊治:眩晕、头痛、中风、糖尿病脑病、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医患交流微信:maidong773

■门诊概况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眩晕门诊,根据本科的实际和病人的需要,选择眩晕作为重点病种之一,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特点,选择性地应用手法复位治疗、中药汤剂、针刺、推拿、按摩、穴位贴敷、中药注射剂、前庭功能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同时引进了脑促通治疗仪、睡眠治疗仪及多种康复器械,辅以系列的院内制剂,取得

了独特的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与国际眩晕病诊疗模式相接轨,今年又引进了先进的前庭功能检查及治疗设备,成为吉林省第一家设备齐全的中医眩晕特色门诊,使眩晕病的研究更加趋于科学化、系统化、准确化。新文化记者闫宝鑫

耳石症(知识浅析)

耳石症 & 耳石检查 耳石症一直以来都是很热门的话题,个人认为,之所以热门,是因为耳石症会引起强烈的眩晕,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真的是痛不欲生的感觉!)。通常患者会认为症状越强烈病情越严重,因此会误认为耳石症是绝症。然而事实上耳石症并非绝症,从病理上来说耳石症的病因是耳石“待错了地方”,通过复位让耳石“回到原来的地方”,强烈的眩晕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因此,耳石症相对来说算是较易解决的问题。 一、耳石是什么? 先来回顾一下前庭解剖中的耳石(图1),耳石是存在于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晶体(不是“耳屎”,“耳屎”学名耵聍,在外耳道里),大小3μm ×5μm×5μm (非常非常小,可以理解为一堆细沙),其作用是增加耳石膜的质量,以便更加敏感的感受人体头部的线性加速度。耳石是人体正常结构的一部分,但如果耳石从囊斑上脱落,滑落至半规管中,就会引起强烈的眩晕。从解剖上看,一般情况下耳石多数是从椭圆囊脱落,更易滑落至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而不易滑落至上半规管,因为上半规管的管在上、开口向下,日常生活中人体直立时间较长,因此即便有耳石滑落至上半规管,也可以在重力作用下由上半规管重新回到椭圆囊中;而后半规管的管在下、开口向上,人体直立时在重力作用下,耳石若滑落至后半规管则会稳定的处于管的底部,不易重新回椭圆囊中。这也和各半规管的发病率相符,相关研究表明,后半规管发病率最高,占所有耳石症的85%-95%,水平半规管约占5%-10%,而上半规管或累计多个半规管的耳石症较为少见。

二、为什么耳石滑落至半规管中就会引起强烈眩晕? 在囊斑中,耳石膜需要借助耳石的帮助增加自身质量(即惯性),以便更敏感的感受线性加速度,在耳石膜和伸入其中的毛细胞之间形成剪切力,兴奋毛细胞;而在半规管中,随头部运动,内淋巴自身的流动速度就足以推动壶腹嵴使毛细胞兴奋,不需要再借助其他手段加大内淋巴流动的速度了。如果耳石由囊斑滑落至半规管中,耳石的存在就会加剧内淋巴的流动,使得低强度的头部运动就可以产生极大的内淋巴流动速度,进而使毛细胞产生过大的兴奋。这就好比正常情况下,你原地转十圈才会觉得天旋地转,而现在如果耳石在半规管中,你微微转头这样一个动作,就相当于原地转十圈的效果! 大家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正常情况下,人体头部转动也会引起很微小的眼震,但这微小的眼震,我们平时是观察不到的,因为由前庭外周感受器兴奋所引起的眼震有一个特点,叫做固视抑制,即眼睛凝视一物体时,源自前庭外周的眼震的幅度会减小。我们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这种固视抑制的机制随时都在发生,因此正常情况下头部转动诱发的眼震不易观察到(除非在黑暗环境下戴红外成像眼罩观察,这也是临床检查的手段之一)。

耳石症

张大妈平时身体很好,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可是近来患了一种奇怪的病,就是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就感觉天旋地转,张大妈害怕了,会不会脑子里得了很严重的病?于是就去了医院要求做一个头颅CT,谁知医生说不用,询问了情况之后告诉张大妈,她是患了耳石症,并让张大妈到耳鼻喉科治疗。耳鼻喉科的医生给她做了两次手法复位,病就奇迹般的好了。没打针,没吃药,真是神奇!那么,什么是耳石症呢? 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眩晕和眼震。内耳里与半规管相连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的碳酸钙颗粒称耳石。当耳石脱落,便滚到半规管里,在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浮沉滚动,当头部转动,就会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感觉。 一、诊断方法和比较猛的复位治疗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 1、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

耳石症常见的治疗方法

耳石症常见的治疗方法 耳石病也称体位性眩晕、位置性眩晕或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近来的病理学研究支持本病系无机质沉淀于后半规管壶腹,使后者对重力的敏感性增加所致。早期研究者认为此病是半规管病变,但鉴于眩晕由头部的位置所诱发而非头部的活动,后来认为系耳石器官的病变。 耳石病的常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和复位手法治疗等,根据病情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患者在治疗时还需选择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 1、保守治疗 此症预后良好,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个别长期不愈者可采用对症疗法,如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亦可采用强迫体位锻炼,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如眩晕严重,应用4%利多卡因、硫酸链霉素做鼓室内注射,可收良效。 2、手术治疗 耳石病诱发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囊斑脱落的耳石随着头位的运动而撞击半规管,而后产生刺激传至前庭中枢产生的位置感错觉。因此,其间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即耳石漂移的流体动力学和耳石撞击半规管产生神经冲动的传导基础。根据这种推论,可以将BPPV 的手术治疗分为流体动力学和神经阻断两类,前者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后者为单孔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半规管阻塞术正常情况下,半规管的内淋巴液处于膜迷路内,能够随着头部的运动而沿管腔的轴线发生流动,这种流动冲击壶腹端的嵴帽偏斜形成半规管感受器的刺激。由于膜性半规管位于骨半管内,所处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内淋巴液具有不可压缩的物理特征,因此,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必须形成流体的循环。 假如半规管存在阻塞的话,头部的运动就不能够形成有效的流动,感受器也难以得到足够的刺激产生神经信号。根据这个原理,我们采用手术方法造成BPPV责任半规管的阻塞以破坏内淋巴液的有效流动,能够有效缓解这类患者的眩晕症状。 3、复位手法治疗 耳石病症的治疗以管石复位治疗为主,该疗法的有效率为71%~92%。管石复位法主要用于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的治疗,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5个位置,从而使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的管石碎片通过总脚进入椭圆囊。虽然本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一般要经过数周或数月甚至数年症状才能缓解,发作期可伴恶心、呕吐,但一般无听力障碍、耳鸣等症状,无

儿童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儿童的身体在发育期间,并且多数的器官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患上了各种疾病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 候要慎重一些,以免危害了孩子的健康,那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 下治疗儿童耳石症的方法吧。 1、观察: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进行耳石复位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因为部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可以自愈。 2、耳石复位治疗: 就是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这种疾病。接受手法复位后,有10%-15%的病人会复发。如果反复 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则要考虑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法 包括半规管阻塞术、单孔神经或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3、家庭训练: 一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得到正确诊断,病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以达到适应和(或)耳石复位的目的。 4、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的耳石症患者,经过反复耳石复位治疗仍反复发作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对耳石诊断和复位系统进行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耳石复位的成功率,对于不典型的耳石症也能得到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了复位治疗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提示:预防耳石症复发,应避免过度疲劳。饮食上忌饮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还应注意低盐饮食。病人在家发作时,最 好的办法还是马上到医院治疗。 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 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 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 治疗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向左侧卧或者向右侧卧都可以,这是因为平卧时已经复位的耳石有可能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清 淡饮食、忌烟酒。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 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耳石再次脱落。 复位治疗后至少静坐半小时。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的患者当时没什么反应,也许随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个别患 者还可能会呕吐。治疗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一周内避免美发及 行牙科检查。 温馨提示:体虚眩晕者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茶叶、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痰湿型眩晕者应忌食桂圆、 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肝阳型眩晕者应忌食狗肉、 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 这个疾病发作起来眩晕剧烈,但是消失也快。不在那个诱发位置上,接着症状就消失了。耳石症主要表现是:患者头部转动到某一 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最常见的是 从床上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 眩晕患者发作期会出现旋转,同时还会造成迷、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 济失调等危害性。 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思维下降、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姚永玲)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试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科别:内一科姓名: 选择题: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 A良性: 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不威及生命; B阵发性: 发病短暂,症状反复; C位置性: 特定的体位可以诱发症状; D听觉功能正常。 2.外、上和后半规管的特点:() A.呈不完全的环形; B.外侧为骨性半管,内侧系膜性结构; C.管腔内分别充满内淋巴液; D.主要感受器是壶腹 E.外半规管内,内淋巴液朝向壶腹方向的流动可以引发兴奋,而两个垂直半规管则相反。 3.耳石症引起眩晕,理论上,发病必备的条件: A.耳石从囊斑上面的脱落; B.在内淋巴液中的游离状态; C.外力作用下,随内淋巴液的飘动; D.撞击前庭感受器,如半规管的壶腹嵴或囊斑; E.引发单侧前庭的兴奋性反应,双侧前庭系统不对称。 4.耳石症的类型:()

A半规管型 B 嵴帽顶结石 C 前庭结石症 5.耳石脱落的原因() A继发性:30-50% 迷路炎、前庭神经炎、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B头部外伤,包括耳部手术(7-17%) C内耳病毒感染,突发性聋(15%) D梅尼埃病(5%) E偏头痛(5%) F原发性或称特发性:(50-70%) G 50岁以上,前庭系统的感染或退行性变可能是原因,特别是椭圆囊耳石膜的变性。 6.依据耳石脱落的部位,管石症分类:() A.PC-BPPV后半规管BPPV:60-90% B.HC-BPPV水平半规管BPPV:10-30% C.AC-BPPV前半规管BPPV:3-10% D.混合性PBBV(C-BPPV)即同时性PC-BPPV和HC-BPPV。少见。 7.耳石症临床表现特征:() A.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B.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

关于“耳石症”六个问题的答案

关于“耳石症”六个问题的答案 1.最多见的眩晕症是哪一种? 眩晕就是感觉到自己在旋转或者自己周边的事物在旋转。眩晕是一种症状,是多种疾病都可出现的表现。眩晕症最多见于“耳石症”,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症的60%以上,由于患者,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绝大多数认为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等。 2.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常见的前庭外周疾病之一,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所谓良性,就是可治疗、可自愈;所谓阵发性、位置性,是指头晕的发作时间短暂,并且与头颈转动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休息、或起床时,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有的患者起床或后仰倒床时发作,行走时正常。头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部分。前庭是由充满液体、相互连通的两个耳石囊(椭圆囊、球囊)和三个环状半规管组成,负责感知、调节人体平衡,正常人内耳的耳石(即碳酸钙结晶)粘附在耳石囊的耳石膜内,帮助我们感知运动的速度和方向。耳石症的基本发病过程是某种原因,如老化、外伤、酗酒、劳累、失眠等可诱发耳石脱落,使耳石囊内的耳石脱落并移位进入半规管内,因重力作用,异位耳石随着头位变化在半规管内淋巴液中滚动,对半规管的平衡感受器神经末梢产生异常刺激,导致剧烈眩晕,这时耳石症就发生了。 3.耳石症有何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30岁以上最常见,最小年龄可到12岁,诱因可有老化、失眠、酗酒、头外伤、头部按摩、劳累、手术等; (2)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常常在床上向左侧或右侧转头、快速卧床、起床时突然发生眩晕、旋转感,具有5个特征: ①、头位变化后1至15秒钟后才出现眩晕(潜伏期); ②、眩晕具明显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自身旋转(旋转性); ③、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短暂性); ④、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重复性); ⑤、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疲劳性)。 (3) 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4)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到数年;

耳石症手法复位

一、诊断方法和比较猛的复位治疗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 1、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2.头转向健侧呈45°。 3.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使脸朝下45°。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在整个复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复位成功后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对于耳石症的患者如能在早期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Epley 法是一种特殊的复位方法,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复发率低。 手法复位治疗后,建议患者在2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睡眠时建议高枕睡眠,抬高头部。一星期症状不会再出现,即为痊愈。对仍有眩晕发作的患者应再次行手法复位治疗。大多数耳石症患者经1~2次手法复位后能痊愈。 2、Barbecue翻滚法(针对水平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平卧,头向健侧扭转90°;②身体向健侧翻转,使面部朝下;③继续朝健侧方向翻转,使侧卧于患侧;④坐起。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耳石症手法复位

耳石症手法复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耳石症手法复位 一、诊断方法和比较猛的复位治疗 1、后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让病人平卧,头后仰,头偏向右侧时出现眩晕可判断为右侧后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方法如下:①患者右侧卧位,蜷腿屈膝。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双手扶在患者头部两侧,患者的双手抓紧操作者的左前臂。以患者右臀部为轴点,迅速将患者翻转180度至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约5分钟。 2、上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方法:平卧头后仰出现眩晕者可判断为上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的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卧于平板床上,头部与一端床头平齐,两腿自然分开垂于治疗床两侧,注意床不要太宽。②操作者站于患者左侧,右手扶在患者的枕部,左手扶于额部,以臀部为轴点,让患者快速坐起。 3、外半规管耳石症快速手法复位:患者平卧,向左侧侧卧时出现眩晕症状时,则为左侧外半规管耳石症,右侧亦然。 以右外半规管耳石症为例,操作步骤如下: ①患者右侧卧位于一张宽床上。 ②待眩晕缓解后,操作者站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拉患者右手,迅速翻滚于左侧卧位,保持该位置状态5分钟左右。 二、常见手法 (一)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 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扭转45°; 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 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 ④坐起,头前倾20度。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每一体位待眼震消失后再保持1min。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完整版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耳石症可手法复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姚永玲) 位置性眩晕应和下列疾病相区别: 1.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2.前庭神经炎。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40~60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美国调查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 可自愈亦可复发。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 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 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

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 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1)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2)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 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 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 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48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3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MRI检查,除外颅内病变。 耳石症复位法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

耳石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耳石症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位置性眩晕变名壶腹嵴顶耳石症(Cupulalithiasis),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Harrison(1975年)报告365例中,60%病因不明。1921年Barany曾首次报告1例27岁女患者,头转向右侧即出现眩晕症状,认为是椭圆囊病变表现。Schuknecht(1962年)病理检查3例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嵴顶感觉上皮正常,只有后半规管壶腹嵴有嗜碱性颗粒沉着,可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故称为壶腹嵴顶耳石症。 曾证实在后半规管壶腹嵴内有颗粒状嗜碱性物质,嵴顶的沉淀物(嵴顶沉石症)可能是来源于耳石的一种碳酸钙结晶,正常时植入在内耳的球囊和椭圆囊斑上。椭圆囊耳石膜的自发性蜕变,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可能是与发病有关的病因学因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症状:

耳石症表现与治疗

耳石症 病因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有的医生把由于耳石器病变引发的眩晕称为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还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脱落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医生治疗就是通过手法转动,将在迷宫道中滚动的滚珠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恢复平衡。 继发于哪些疾病 1、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发生于老年性退行性改变时,耳石膜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并沉积于此。 2、外伤:头颅外伤后或头部加速运动,可出现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3、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淋巴瘘、梅尼埃病缓解期等,均可导致耳石脱落。 4、内耳供血不足:因动脉硬化、高血压致内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胶质膜变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 易感人群 由于现在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中,头部的轻微碰撞,都可能日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成为危险人群,但引发的原因不明;社会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耳器官功能减退,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晕是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往往占医院门诊眩晕病人总数一半以上。由于手法治疗有效,许多患者完全康复后,对治疗非常满意、感到医生非常神奇。 临床表现 耳石症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1~4秒钟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 诊断 耳石症的诊断完全依据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Dix-Hallpike测试结果阳性。Dix-Hallpike测试:患者坐于检查台上,在检查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一侧偏45度,PC-BPPV者,头转向患侧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短暂眩晕和垂直旋转性眼震,反复试验有疲劳性。 当然以上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有的作者这样描述:某一头位诱发的短暂(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突发性眩晕和眼震,病程为数小时或数天。从头位到位置眩晕发作和眼震出现有数秒钟的潜伏期。可伴有恶心、呕吐,但一般无听力障碍和耳鸣。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缓解期可无任何不适。 耳石症的鉴别诊断 颈性眩晕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反复发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耳痛、头痛、视觉症状、颈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少数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前庭功能、颈椎X线,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耳石症

(:耳石症: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眩晕病人,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坐起以及晚上睡觉躺下的时候,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这时患者往往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哪怕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很多这样的病例都会被诊断为颈椎病。其实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十有八九是由于耳朵的问题所引起,这种耳朵的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这种病名听起来似乎非常陌生,其实它是发病率最高的眩晕性疾病,只是一直都不为大家所知。法国的资料显示大约34%的眩晕患者都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美国的调查显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50%出现过至少一次的耳石症发作。在省医耳鼻喉科的眩晕门诊中,至少50%的患者都是患有这种疾病,足可见该病的发病率之高。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比较简单方便,主要是进行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医生根据位置变化诱发的眩晕和患者的眼球的旋转性的转动,可以确定疾病以及确定耳石脱落坠入的半规管。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手法复位。根据半规管的走形,临床上设计了一套头位旋转的方法,目的就是把耳石从半规管中旋转出来,重新掉到椭圆囊中,从而治愈这种疾病。患者即时复发,也可以多次复位。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耳石症复位法 2009年10月07日星期三 21:52 第1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第2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BPPV诱发的位置,即Dix-Hallpick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30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 第3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以上。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 第4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45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 第5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其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

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耳石症的检查诊断方法 位置性眩晕变名壶腹嵴顶耳石症(Cupulalithiasis),多见于40~60岁成人,女性多见。Harrison(1975年)报告365例中,60%病因不明。1921年Barany曾首次报告1例27岁女患者,头转向右侧即出现眩晕症状,认为是椭圆囊病变表现。Schuknecht(1962年)病理检查3例椭圆囊、球囊和壶腹嵴顶感觉上皮正常,只有后半规管壶腹嵴有嗜碱性颗粒沉着,可能是产生重力刺激敏感的诱因,故称为壶腹嵴顶耳石症。 一、诊断要点 1、周身情况良好,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眩晕、恶心、呕吐等,如变换体位到另侧,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一般潜伏期2~3秒,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分钟,很少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现象,更少发生倾倒。 2、眩晕发作中无耳鸣、耳聋现象,已有的耳蜗症状亦不加重。 3、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行缓解,个别人也可待续到数年。 4、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 二、检查方法 1、头位性眼震检查令患者坐床上,先仰卧垂头位,观察10秒无眩晕及眼震后,令坐起再观察10秒,再令头侧向一方仰卧,观察10秒,再仰卧垂头向另一方,观察10秒,每次变动体位、坐起及躺倒均应在3秒钟内完成,如在某体位时出现眼震,应持续观察30秒,如眼震持续不消失即为试验阳性。如右耳向下时旋转眼震向右,眼向左侧凝视则出现垂直性眼震,反复试验均为阳性,称为非疲劳型;反之,反复测试不再出现眼震,称为疲劳型。在不同头位出现的眼震方向不变称为定向型;如出现不同方向的眼震则称为变向型。凡眼震在单向头位出现,持续时间较短,有潜伏期,定向型有疲劳反应者,多是周围性病变;反之多属中枢性病变。视跟踪及视动等其他试验一般均正常。 2、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正常。 3、纯音听力测试多正常。 三、鉴别诊断 应和下列诸病相鉴别。 1、中枢性位置眩晕: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耳石症的手法移位

耳石症的手法移位 1概述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病因 1、遗传性因素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辈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较多,约为54%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异常基因。 2、内分泌紊乱因素本病多见于青春发动期,以女性发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进展加快,被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 3、骨迷路包囊发育因素人类出生时骨迷路包囊已发育完成,唯独在前庭前边缘的内生软骨层内遗留有一发育和骨化过程中的缺陷,称窗前裂。裂内有纤维结缔组织束及软骨组织,成年后可继续存在或发生骨化而产生耳硬化病灶,临床及颞骨病理所见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处开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Arslan与Rieci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耳硬化症病灶进行研究,发现在活动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变及组织纤维、胶原纤维减少、断裂现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变化相似,Chevence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再次证实,耳硬化症病灶属于胶原性疾病或间质性疾病。此外,还有人发现酶代谢紊乱,是使镫骨固定形成的

原因。 3治疗方法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4临床体征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5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

耳石症检测实验及复位手法大全

进行Roll-test 实验: ①向地性眼震:嘱患者平卧位,分别向左侧和右侧侧卧 90度,均可出现眩晕和眼震,如果 水平眼震为向地性眼震,那么,眼震较强的一侧为患侧,那么耳石在水平半规管的长臂中; ②背地性眼震:嘱患者平卧位,分别向左侧和右侧侧卧 90度,均可出现眩晕和眼震,如 果水平眼震为背地性眼震,那么,眼震较弱的一侧为患侧,那么耳石靠近水平半规管的壶腹 嵴。 1)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耳石: 进行DiR-Hallpike 试验可确定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耳石症,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头向左 侧旋转45 °,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让患者快速仰卧并悬头 30 °,头偏左侧出现眩晕和眼 震,如果是后半规管耳石,眼震为上跳性眼震伴向下扭转成分, (如果是上半规管耳石,眼 震为下跳性眼震伴向下扭转成分)持续 30秒左右,然后再扶患者坐起,再次出现眩晕和眼 震,眼震的方向要出现完全逆转,那么左耳为患耳;同样方法检查,头偏向右侧出现眩晕和 眼震,则右耳为患耳;若双侧均为阳性,则为双耳受累。 (—)Babecuegffiit 主要用于水平半规管耳石向g 复位i 台疗;当行Roll 试验时如果出现向地性的眼晨‘考虑水平半 规管营石症「采用此牙法进行更位^疗。貝休操件如下(圏玩左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患 者坐于治疗台上r 头冋恵呗征轉勺『「巩速平卧(圏中A 位育);待眼諄及嗨肖失后,将头 转为仰軽也(医中B 位置)「魅直头向健侧转孕0° (图中C ■位置);樹匿及眩晕消失后「头再 K90a ,使鼻尖朝地面(图中D 位雪);继绽朝患眺右向翻转,废侧卧于患则(图中E 位置); 然后燮起:淫续翻滚苗D 俊F 便耳石爆终从水平半规管移回前庭。上述毎一体位待眼麋量消 失后再保持 lEim Supttnor PtraJftr or 3” 卞 ■Gr 如讦

耳石症的预防措施

耳石症的预防措施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的症状表现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耳石症的有效的预防措施 1、如果长时间蹲着或坐着,不能马上就站起来,应该头稍微向下,微弯着腰,缓慢地站起来,因为如果站起来太猛,可能会因为脑部氧气供应不足,而产生眩晕。 2、要多吃补血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猪肝、鹅肝等。可以在家里多备些红枣,红枣具有很好的补血、造血功能,可以拿来当零食吃,也可以拿来泡水当茶喝。 3、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运动,加强体质。例如仰卧起坐,可以很好的锻炼腰骨,有利于全身血液的流通。 4、日常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

耳石症

核心提示:眩晕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症状,眩晕患者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最为常见,大约占1/3左右。耳石症通常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诱发出的短暂性眩晕,发作时间很短,一般几秒、几十秒,很少超过1分钟,通常不伴有耳鸣及听力下降。 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喉中心主任李进让带您了解耳石症。 什么原因可能引起耳石症? 李进让:人的耳朵内有管理平衡的器官,椭圆囊、球囊、三个半规管,它们感受人体自身的姿势和运动状态,在保持身体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上,附有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如果耳石脱落不慎坠入半规管里,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半规管内的壶腹嵴,产生剧烈的眩晕。因此,耳石症病人通常在卧床休息、翻身,或起床坐起时发病,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视物,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十分痛苦。老年性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原因均可引起耳石脱落。 耳石症分为几种? 李进让:人两侧耳朵内各有三个半规管: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可发生耳石症。因此,耳石症可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外半规管耳石症和二个或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的混合型耳石症。在耳石症病例中,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其次为外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最少。在临床上,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位置试验,根据眩晕发生时病人头的位置明确诊断,并判定是哪个半规管受累。原理就是当头的位置使某个半规管与地面垂直时,该半规管内的耳石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管理平衡的神经细胞而发生眩晕。 临床上耳石症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性眩晕、颈椎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甚至过度的检查和治疗,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一旦发生眩晕,建议尽快找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就诊。 耳石症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吗? 李进让: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治疗,该方法不需服药,立竿见影。医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给予不同复位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到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椭圆囊,病人自然就不会头晕了。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方法有Epley法、Semont法。经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Epley法动作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