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2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2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2讲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

化遗产

第2讲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提出了如下工作模型:?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

?“弘扬→传承→振兴”是目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让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更好地存活下去,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让人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多种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的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

例》明确规定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选的文化标准:?“被宣布为人类口头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文化场所或形式应具

有特殊价值,应证明:1.这里蕴藏有许多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2.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看,这里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

具有鲜明的独特价值。”

?《条例》还建议在评估有关文化遗产时,评审委员应该考虑下述标准:

1.它是否具有作为人类创作天才代表的特殊价

值?

2.它是否扎根于有关社区的文化传统或文化史

之中?

3.它是否代表了该民族及有关文化社区的文化

性格?它是否能起到启迪灵感的作用?是否具有文化之间交流之源泉的作用?是否具有团结各族或各社区的作用?它目前对有关社区是否还具有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力?

4.它是否杰出地运用或发挥了某种技艺与技

能?

5.它是否具有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传统之唯一见

证人的价值?

6.它是否因缺乏保护及保护手段,或因迅速变

革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因城市化或文化适应性减弱而有消失的危险?

?归纳起来,这些标准都涉及到该项文化的独特性、代表性、古老性、濒危性等

方面。

专家提出“非遗”保护十原则

新华社2006

年6月9日

1是非遗保护的“有形化”原则。

2是以人为本原则。

3是整体保护原则。

4是活态保护原则。

5是民间事民间办原则。

6是原真性保护原则。

7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原则。

8是精品保护原则。

9是濒危性保护原则。

10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非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非物质”

性。在成品形成之前,它通常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技艺或是技能,存在于传承人的头脑中。

?“非遗”保护,要以人为本,注重对传

承人的保护。

?只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就会不断进取,产品也会越发精益求精;只要鼓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继续招徒授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后继有人,绵延不绝。

一个传承人应具备以下几方面条

件:

?传承的是不是“非遗”。

?是不是直接参与“非遗”的传承。?是不是原汁原味地传承“非遗”。?是否愿意将自己所掌握的“非遗”传授给后人。

非遗传承人的三大类型

?个体型传承人

?团体型传承人

?群体型传承人

2.整体保护原则

?我们所倡导的“整体保护”原则,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我们应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及其生存空

间实施全方位保护。

3.活态保护原则

◆所谓“活态保护”,是指民间社会利用

它的固有的传承力,让“非遗”以活的文化形式代代相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物质化”保护固然重要,但这只是记录、记忆,而没法让“非遗”活下来。

◆活态传承所解决的主要是如何让非物

质文化遗产存活下来的问题。

什么叫活态保护:遗产=鱼

文化遗产保护:把鱼做成标本,不腐不烂,长期保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池中之鱼,更要保护要池中之水,让鱼儿在适宜

的生态环境下活下去。

将“非遗”收藏起来固然重要,但做成标本存入库房,供人研究并不是最

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非遗”

像池水中的鱼一样,永远活在文化的

海洋里。

?活态保护的最高境界是“生活态”?活态保护的最低境界是“表演态”

4.民间事民间办原则

在“非遗”保护中,政府、学界、商界的积极参与十分重要。但非遗的传

承主体不是政府、商界、学界,而是

那些深深根植于民间社会的传承人。

如果政府以自己的强势地位取代民间

文化传承人,非遗就很可能会因外行

的介入而变色、走味。真民俗就会变

成“伪民俗”,真遗产就会变成“伪

遗产”。

非遗传承应该“民间事儿民间办”。

5.原真性保护原则

文化根据其生态,可分为原生文化与次生文化两类。

原生文化就是指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的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未经

任何刻意干预、修改过的传统文化。 次生文化是指那些在原生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型文化。

6.独特性保护原则

?由于每个民族历史传统不同、生存空间不同,他们为适应上述环境所创造出的各种文化也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而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与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是个具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保持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是一项重要任务。

7.就地保护原则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

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

的建议案》指出:“为保持历史的连

续性和延续性,各成员国应对受到公

共及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遗产实行

‘就地保护’原则,并给予优先考虑。” 1990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也认为“考古遗

产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古迹与遗址

的就地保护,包括对一切相关记录与

藏品的长期保管。将遗产的任何组成

部分转移至新的地点的行为,都有悖

就地保存原则”。

8.濒危遗产优先保护原则

?作为“非遗”保护基本原则,择优保护当然是我们的永远追求。

?但依据我国现有国力,我们还不可能将所有遗产都一古脑地保护起来。这

就要求我们分清轻重缓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那些已经处于濒危状

态的非遗项目及时而有效地抢救下

来,为今后人类新文化的创造保留下

更多的资料。

阿炳的故事音乐大师瞎子阿炳二胡技艺极高,但并不为人们所知。1950年,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得知阿炳还活着,便利用暑假到无锡拜访,并为他录下了《二泉印月》等六首曲子,可这时录音带用完了。他们约好寒假再录,但遗憾的是不到寒假,阿炳就病故了,他所能演奏的200多首曲子也因此而失传,成为中华民族的永久遗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世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这样两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息息相关的主体:

?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是指那些处于传承圈之外,虽与传承无

关,但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起着

重要推动作用的外部力量。这一群体

包括我们的各级政府、学界、商界以

及新闻媒体等。

?上海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

地区分类

?戴明教女85岁顾绣

上海市松江区民间美术

?康新琴女75岁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传统手工技艺

?上海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陆春龄男86岁江南丝竹上海市民间音乐

?周皓男78岁江南丝竹上海市民间音乐

?蔡正仁男66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计镇华男64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倪传钺男100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梁谷音女65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张洵澎女66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刘异龙男67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岳美缇女66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张静娴女58岁昆曲上海市传统戏剧?尚长荣男67岁京剧上海市传统戏剧?陈少云男59岁京剧上海市传统戏剧?王梦云女69岁京剧上海市传统戏剧?孙正阳男76岁京剧上海市传统戏剧?关栋天男51岁京剧上海市传统戏剧?袁雪芬女85岁越剧上海市传统戏剧?徐玉兰女86岁越剧上海市传统戏剧?傅全香女84岁越剧上海市传统戏剧

辽宁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

地区分类

?刘振义男93岁辽宁鼓乐

辽宁省民间音乐

?邢传佩男54岁高跷(海城高跷)辽

宁省海城市民间舞蹈

?周仲博男82岁京剧

辽宁省传统戏剧

?汪庆元男70岁京剧

辽宁省传统戏剧

?冯玉萍女48岁评剧

辽宁省沈阳市传统戏剧

?筱俊亭女86岁评剧

辽宁省沈阳市传统戏剧

?宋国超男57岁皮影戏(复州皮影) 辽宁省瓦房店市传统戏剧

?孙德深男57岁皮影戏(复州皮影) 辽宁省瓦房店市传统戏剧

?徐积山男69岁皮影戏(凌源皮影)辽宁省凌源市传统戏剧

?刘景春男55岁皮影戏(凌源皮影)辽宁省凌源市传统戏剧

?王娜女51岁木偶戏(辽西木偶戏)辽宁省锦州市传统戏剧

?李秀媛女68岁东北二人转

辽宁省黑山县曲艺

?赵本山男50岁东北二人转

辽宁省铁岭市曲艺

?杨铁龙男42岁乌力格尔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 曲艺

?韩英福男44岁乌力格尔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 曲艺

文化生态保护区

eco-cultural protection area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和表

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

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

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

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

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

和村镇等)互相依存,与人们的生活

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

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

境。

?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

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

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迄今全国共有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2007.6)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安徽,江西,2008.1)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青海省,2008.8)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陕西,2008.11)

?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湖南,2010.5)

?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广东省,2010.5)

?象山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浙江省,2010.6)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山西

省,2010.6)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山东省,2010.11)

?迪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云南省,2010年)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云南省,2011.3)

?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西省延安、榆林,2012.4)

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我国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各地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弘扬和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2006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包括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

?截止2014年7月,我国已经公布四

批共1370项国家级“非遗”,其中民间文学类155项。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民间文学类(31项)

神话史诗类: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阿诗玛、格

萨(斯)尔、江格尔、玛纳斯。

民间传说类: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满族说部.

民间故事类:耿村民间故事、伍家沟民间故事、下堡坪民间故事、走马镇民间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谭振山民间故事。

歌谣类:河间歌诗、吴歌、刘三姐歌谣、四季生产调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民间文学类(53项)

?神话史诗类:盘古神话、邵原神话群、梅葛、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科尔沁潮

尔史诗等。

?民间传说类:牛郎织女传说、杨家将传说、八达岭长城传说、尧的传说、西湖传说、刘伯温传说、观音传说、黄大仙传说、鲁班传说、八仙传说、屈原传说、木兰传说等。

?民间故事类:巴拉根仓的故事、徐文长故事、崂山民间故事、满族民间故事、北票民间故事、童谣(北京童谣、闽南

童谣)、笑话(万荣笑话)。

?歌谣类:布依族盘歌、维吾尔族达斯坦、藏族婚宴十八说、童谣(北京童谣、闽南童谣)等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民间文学类(41项)

论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对作家文学的意义

论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对作家文学的意义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即人民大众的集体口头创作,这是民间文学的概念。由这个概念我们不难看出来,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其实就像一面镜子的两端,相悖而又相通。 创作民间文学的是劳动人民群体,他们或许不识字,或许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丰富的情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也可以用民谣、童话、传说等方式保留下来。或许在文字的使用上,民间文学没有那么考究,但是也正因为民间文学没有那么考究,民间文学才更能让人理解。 而真正的作家文学,不能是空中楼阁,也不能是作家任由自己的想象力驰骋,天马行空写下来的作品。真正的作家文学,是要扎根在人民大众的土壤中,创作出来的能被人民大众广泛接受并且口耳相传的作品。 也就是说,作家文学要以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为基础,这一个法则是从古至今都通用的。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便是可以印证这一法则的最早的作品,周朝设有专门的采集诗歌的官员,所有和文化有关的职业中采诗官是它们中间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种。巡游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整理出来的《诗经》是人民大众心声最好的反应,能够供统治者查明得失,整饬吏治,这便实现了《诗经》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满足。 《诗经》中有一篇名篇广为传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这样一首民间传唱出来的歌谣,在后代文人的创作中也经常能够见到,比如南朝宋时的鲍照曾经写过:“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明代的赵振元曾经写过:“关东之军丁朝衣败叶,暮餐寒沙,则督理粮储,永消硕鼠之奸。”清代的黄遵宪诗歌之中的义愤更是摄人心魄:“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这些都是在当时社会评价很高的诗歌,被百姓认为是他们心声的反应,这样的作家文学,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是真正成功的作家文学。 再说唐朝,唐朝有两位诗人,即使在唐朝诗坛荟萃的情况下,也一直花开不败,那便是白居易和李贺。这两位著名诗人如何写出那样经典的作品,也是有典故的。白居易写诗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写完了会念给村子里面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听,如果老婆婆们能够听懂他诗歌里面的意思那就算完成,若是老婆婆们不能理解,那便要推翻了重新创作,他的作品中更是吸收了很多百姓在劳动之时说出来的话,哼唱出来的曲调,比如白居易作品中有一首《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二章 岩石物理性质与岩体结构

-- 第二章岩石物理性质与岩体结构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自然物体,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在陆地和海洋广泛分布。 岩石按成因有三大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的种类不同,其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加之不同时期、不同强度的构造作用,也就决定岩石力学问题复杂多变。 本章主要介绍: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岩体结构特点及工程分类。 --

-- -- 一、岩石物理性质指标 用来描述岩石地某种物理性质地某种数值就是岩石物理性质指标。 1、 容重 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岩石孔隙体积)的重力,称为岩石的容重。 表达式:V W =γ γ?—容重(K N/m3) W —岩石的重力(KN ) V —岩石的体积(m 3)

-- -- 根据岩石的含水程度不同,岩石容重可分为干容重、湿容重、饱和容重。 干容重 湿容重 饱和容重 d γ γ m γ 0 天然含水量θ → n(孔隙度) 多数岩石 γ 在2.6-2.8KN/m 3之间。 书中P5 表1 列出部分岩石的容重。

-- -- 2、 密度 岩石单位体积(包括孔隙体积)的质量, 表达式:V M =ρ ρ?—密度(Kg/m 3) M — 岩石质量(Kg ) V — 岩石体积(m 3) 容重与密度关系:ργ?=8.9

-- -- 3、 比 重 岩石干的重力除以岩石实体体积(不包括孔隙),再与4℃时水的容重的比值。 表达式: w s s s V W G γ= Gs —岩石比重(无量纲),W s —绝对干燥时的岩石重力(K N) V s —岩石实体体积(m3)=V-孔隙体积 w γ—水容重,4℃时等于10KN /m 3 岩石的比重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大部分岩石的比重介于2.5—2.8之间。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变质岩

变质岩石学 第一章变质岩概论 §1 变质作用概述 一、变质作用的概念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相互作用),由于地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促使早先形成的固态岩石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有时伴有化学成分的改变,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的各种作用的总和称为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涵义: ?1.是与地壳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 ?2.地壳已存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的转变过程。 ?3.在特殊条件下,还可以产生重熔(溶),形成部分流体相(岩浆)。 ?4变质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原岩地质条件物理化学环境 ?(一)温度 ?1.变化范围:200~800℃,最高达1000℃以上。 ?2.主要作用:可导致重结晶、变质反应、重熔;增加流体活性;改变岩石变形性质等。是变质作用的主导因素。 ?(二)压力(负荷压力、流体压力) ?1.有利于形成分子体积较小、比重大的新矿物。镁橄榄石+钙长石→石榴石(体积小、比重大) ?2.压力增大,变质反应温度增高。 ?(三)应力(侧向挤压力) ?1. 使岩层、岩石、矿物遭到破坏、变形,形成特殊的变质结构构造。如碎斑结构、碎裂构造。 ?2.影响矿物的重结晶和定向排列,甚至使矿物晶体的内部构造发生形变,如石英波状消光,片状矿物产生扭折。 ?3.对区域变质岩片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4.促进岩石中粒间流体化学活动性的增加,加速变质反应和重结晶的速度。特别在低温变质条件下,影响尤为明显,如基性火山岩低温变质形成绿片岩时,应力作用强,片理化程度高,变质结晶好,形成典型的绿片岩;应力作用低,则反之。 ?(四)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1.起催化剂的作用:SiO2+MgO →Mg2[SiO4](镁橄榄石) ?干燥的条件下,温度1000℃,4天形成26%的镁橄榄石;有水参与情况下,450℃,几分钟,反应就全部完成。 ?2.直接参与变质反应,控制反应方向 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H2O (脱水反应向右进行,水化反应向左进行) ?3.起媒介载体作用,导致交代作用发生 ?4.降低岩石的熔点。长英质岩: 无水950℃, 含水640℃。 ?5.有利于变质矿床的形成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民间文学概论》期终考试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备注:本复习资料根据《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各章后的“关键概念”和“思考题”进行编写,已根据考试重点、范围、题干以及答案长度进行题型匹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谅解。另已根据课程内容及上课要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三角记号的内容为重点内容,以圆形记号标记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本科目需要复习的内容过多,未标记的内容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地复习。最后,本资料仅供参考,建议配合其他资料一同使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 点。 隐喻学派色诺芬尼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人类学派爱德华·泰勒、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万物有灵观 心理学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神话是一种“具有原型意义的叙述程式”,“神话就是原型”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神话是一种文化现象 结构学派列维-斯特劳斯神话直接体现了心灵结构 2.神话有哪些种类?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 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是什么?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文学借鉴价值 6.简述四大爱情传说与一些节日习俗的联系。 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白蛇传与端午节 7.民歌有什么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 8.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第二,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第三,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第四,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判断是非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与“民间文艺学”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而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使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2.“类型”与“AT 分类法” 安蒂·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提出“类型”概念,即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后来,斯蒂·汤普森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古诗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 分类法”。 3.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及答案

一、填充题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C)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D)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B)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D)。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ABCE)。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ABCE)。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BCE)。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ABC)。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ABCD)。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五、论述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0006民间文学

单项选择题 1、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是()。 .谚语 .成语 .歇后语 .谜语 2、()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集体性 .变异性 .口头性 .传承性 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人物 .史事 .风物 .技艺 4、“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发起的。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 5、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审美价值高 .教育意义大 .认识价值深刻 .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6、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库仑父子 .周作人 .格林 .摩尔根 7、阿凡提笑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藏族 .回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8、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雪涛谐史》 .《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雪涛谐史》《精卫填海》 .《狐假虎威》《邯郸学步》《攫金者》《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雪涛谐史》 9、“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政治谚语 .劳动谚语 .道德谚语 .科学谚语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傩舞 .佛教法事 .傀儡戏 .目连戏 11、筒狄吞卵、姜?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教育作用 .认识作用 .审美作用 .娱乐作用 12、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 .《民俗》 .《民歌》 .《民风》 .《歌谣》 13、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鲁迅 .郭沫若 .茅盾 .巴金 14、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 . E. 绣荷包调 . F. 打猪草调 .送同年调 .采茶调 15、“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民族理论考试题解

民族理论题目 吴松海 1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三股势力:就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 3四个认同:一.强化祖国的认同,二.强化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四.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4我国处理民族宗教的四个维护原则:必须坚持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色: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6我国民族关系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7我国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和优点: 8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是哪些?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和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还有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 9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级别?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目前中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括号内为设立时间及行政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呼和浩特) (第一个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银川) 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拉萨)(最后一个) 还有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此外,还建立了1100多个民族乡。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 10我国民族自治区是哪些?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11我国最最早成立和最密集最大的自治区? 12我国民族乡及其性质?民族乡是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相当于乡一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的基层行政区域。民族乡是我国基层政权的一种形式,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补充。它是我国在不具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条件的少数民族较小的聚居地方建立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内部事务的乡级基层政权 13民族自治机关及其性质?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是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的基础和前提。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14民族自主权?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圣才出品】

第11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一、简答题 1.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山大学2010、2011年研) 答: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反映人们思想感情和生活、表达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文学。它随着人作为人的出现而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的分工而分化。 新时期我国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 (1)作者的范围扩大了。知识分子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采用民间文学形式创作的作品,只要得群众的承认,也应列入民间文学范畴。由于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其中就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 (2)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传统形式反而更为人们重视。但是,也必须注意到,传统形式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3)流传形式发生了变化。书面与口头流传并存,相对而言,书面流传加强了,口头流传减弱了。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出现了“合流”的端倪,但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永远不会消亡的。 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品类繁多,其中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都可堪称瑰宝,它们在长期的农耕时代,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从而为传统民间文学奠定了充足的文化基础。即使是在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传统民间文学仍可以接受来自社会生活快速变化的种种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其自身的内容、形式、特点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和文学大背景。

2.简述现代社会中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和深入发展。 答:(1)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现代社会进一步深入发展 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作家纯文学的影响: ①作家创作中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自觉靠拢,作家的这种自觉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汇合成为一股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思潮。在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中,描写乡土风情,吸取民间文学手段成为重要特征。 ②对传统文化的归依,民间文学以及由它所带给作家的审美感受是寻根文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间”批评的崛起与深入影响 ①与官方相对,国家权力控制较为薄弱的领域,保存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和传统; ②自由活泼的审美风格; ③糟粕与精华共在的民间所在。 ④现代原型批评 现代原型批评作为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在更为深广的层面上揭示了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a.原型批评的确立 原型批评最初被称为“神话批评”,1957年意大利学者弗莱在其《批评的剖析》一书中对这一批评流派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确立了以“原型”为核心的原型批评。 b.原型的内涵 原型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既包括了一些人类无法释怀的心理情结如俄狄浦斯情结,也包括了民间叙事中那些较为固定且富于生命力的母题、观念、主题等。

变质岩

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压力和原岩的化学成分。() 2.变质岩的成分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成分。() 3.变质岩中可以保留变质原岩的结构和构造。() 4.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5.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组分发生迁移主要是通过溶液来实现的。() 6.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塑性变形。() 7.岩石在定向压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变形。() 8.不同的原岩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9.变质程度相等的变质岩属于等物理系列的岩石。() 10.等化学系列的岩石都处于同一变质相中。() 11.区域变质岩是温度、压力和具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局部地区。()12.不同的变质相可有相同的变质矿物共生组合。() 13.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和原岩化学成分密切相关。所以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不具有多样性。() 14.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状态下进行的。() 15.岩石变质后仍可保留原岩的构造特征。() 1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均向压力的增加往反形成比较大、体积较小的矿物。() 17.变质岩中的一组矿物称为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 18.变斑晶往往同变晶基质同时或稍晚形成。() 19.退变质作用是一种复变质作用。() 20.粒间流体压力能影响变质作用的温度。() 21.变晶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矿物自形程度一般不高,自形程度反映变质结晶的先后顺序。() 22.变质相是指多种原岩成分与变质矿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23.若干变质相可归并为不同的变质相系。() 24.温度的变化可决定变质作用的方向。() 25.红柱石、刚玉、滑石都属特征变质矿物。() 26.等变线是变质程度带间的界限。() 27.变质岩中的新生矿物、原生矿物在一定变质条件下都是稳定存在的,因而可称为稳定矿物。()28.变质岩石根据原岩成分及变质相进行分类的。() 29.变质级的高低是划分变质作用强度的依据。() 30.变质岩的原岩也可能是早期形成的变质岩。() 31.动力变质作用只能引起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32.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33.糜棱岩与碎裂岩的主要差别在于糜棱岩中的破碎颗粒极细小,外貌致密、坚硬。() 34.碎斑为原岩矿物经动力变质作用残留下来的,故碎斑结构是一种残余结构。() 35.花岗碎裂岩与碎裂花岗岩的主要区别是其形成时的应力性质的不同。() 36.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与侵入岩体的大小和产状有关,而与成分无关。()37.接触变质晕反映了热变质程度的依次变化特征。() 38.接触变质岩是与侵入岩体产状和分布有关的一类变质岩。() 39.接触变质带的发育宽度与围岩性质有关。()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既有显著的差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这种关系对于认识文学的发展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正如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先生所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种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二者差别形成的基础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的群体创作,其主体是中下层民众,他们是直接从事声场劳动和各种经营的人,与官员阶层、作家群体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作者的这些差别与各自作品在创作方式、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差别息息相关。作者差别的最显著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而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往往产生和作用与生产、黄昏恋、祭祀等生存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的作用与社会生活,但是它的绝大部分作品毕竟不能直接运用与社会生活,而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的相互影响。首先是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远古时期,在以书面语言创作为标志的作家文学出现以前,文学的形式只有群体性的口头创作即民间文学。也就是说,从文学的演进过程上讲,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作家文学在产生、壮大以后,仍然不断地从民间文学那里摄取养分和动力,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革新。无论是作家个人受益于民间文学而取得卓越成就的例子,还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得利于借鉴民间文学而创作出高

最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自检自测参考答案-第二章-民族

第二章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夷狄B族类C、夷族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 一词是在()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A 1954 年B、1965 年C、1978 年D、1987 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C社会属性D、文化属性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 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几个因素之中包括()。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D共同经济生活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D民族意愿E、就近认同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 目录 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 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 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 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 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 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 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 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还要刊载一些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关的民俗历史资料。”至此“民间文学”这个专门称谓便普遍运行于我国文艺界和学术界,并名正言顺地步入高等院校专业的殿堂。 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人们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一个集体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 《梁祝》、《白蛇传》 民间故事《狼外婆》、《叶限》、 机智人物故事、巧媳妇故事 民间长诗汉乐府的《陌上桑》、《古焦仲卿妻》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汇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开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 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政治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B. 经济发展 D. 社会发展 2.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 A. 1954 年 B. 1965 年 C. 1978 年 D. 1987 年 3. 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同化。 A. 自觉 B. 自由 c.自然D. 自愿 4. 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 A. 求同存异 B. 和平共处 C. 互助与互利 D. 和平与发展 5. 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是( )。 A. 民族平等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6.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A. 28 B. 35 C. 44 D. 55 7.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 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 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 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 A. 11 C. 13 B. 12 D. 14 9.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 A.原则性 B. 灵活性 c.原则性和灵活性D.前瞻性 10. 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A. 自主、自立、自生 B. 自治、自养、自传 C. 自办、自收、自支 D.自立、自养、自强 二、多项选择题 1 1.民族理论( )。 A.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 是一门理论科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绪论 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 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 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 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 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历史追溯法 3)共时比较法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 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 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 2)在流传过程中 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 4)在思想内容上 5)在艺术形式上 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 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 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 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 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 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 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1)创作主体不同 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 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 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 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完整版)第二章天然石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天然石材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然石材:是由采自地壳的岩石经加工或不经加工而制成的材料。 二、填空题 1.按地质分类法,天然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岩浆岩按形成条件不同又分为喷出岩、深层岩和火山岩。 2.建筑工程中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石属于变质岩,石灰石属于沉积岩。 3.天然石材按体积密度大小分为重质石材、轻质石材两类。 4.砌筑用石材分为毛石和料石两类。其中料石按表面加工的平整程度又分为毛料石、粗料石、半细料石和细料石四种。 5.天然大理石板材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饰面,少数品种如汉白玉、艾叶青等可用作室外饰面材料;天然花岗石板材用作建筑物室内外高级饰面材料。 三、判断题 1.花岗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2.大理石板材既可用于室内装饰又可用于室外装饰。(×) 3.汉白玉是一种白色花岗石,因此可用作室外装饰和雕塑。(×) 4.石材按其抗压强度共分为MU100、MU80、MU60、MU50、MU40、MU30、 MU20、MU15和MU10九个强度等级。(√) 5.火山岩为玻璃体结构且构造致密。(×) 6.岩石中云母含量越多,则其强度越高。(×) 7.岩浆岩分部最广。(×) 8.黄铁矿是岩石中的有害矿物。(√) 四、单项选择题 1.沉积岩大都呈C构造。 A. 块状 B. 多孔 C. 层状 2.大理石岩、石英岩、片麻岩属C。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3.矿物的莫氏硬度采用 A 测定。 A. 刻划法 B. 压入法 C. 回弹法 4.天然大理石板一般不宜用于室外,主要原因是由于其C。 A. 强度不够 B. 硬度不够 C. 抗风化性能差 5.砌筑用石材的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B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表示。 A. 50mm B. 70mm C. 100mm 6.大理石贴面板宜使用在 A 。 A. 室内墙、地面 B. 是外墙、地面 C. 屋面 D.各建筑部位皆可 7.下面四种岩石中,耐火性最差的是D 。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玄武岩 D.花岗岩 五、多项选择题 1.下列岩石属于沉积岩A B C。

民族理论政策与自治法考试答案教程文件

1. 《民族区域自治法》以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 a )为核心,以规范权利和义务为主 要内容,对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体公民都有法律的约束力。 A.民族关系 B.自治机关的组成 C. 建立程序 D. 自治权 2. 民族与氏族、部落的界限在于( B )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以共同的经济关系为纽带 C. 具有不同的体质形态、遗传特征 D. 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3. ( A )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生活和发展之后提出来的。 A. 可持续发展 B.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 区域协调发展 D. 全面发展 4.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其中关键是( d )的共同发展。 A. 各民族政治 B. 各民族经济 C. 各民族教育 D. 各民族文化 5.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性质是指(c ) A. 自治权所反映的赖以生存的国家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 B. 自治权所反映的赖以生存的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 C. 自治权所反映的赖以生存的国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 D. 自治权所反映的赖以生存的国家经济基础和政治体制 6. 自治权是国家依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权利,它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和获得特许的某些权益。它反映的是( c )的关系 A. 国家与地方 B. 国家内部 C. 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 D. 国家与特别行政区 7. 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了重大的修正,修正的内容则主 要集中在( a )和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支持和帮助方面。 A. 经济体制改革上 B.教育科学技术上

C. 政治体制上 D. 财政税收上 8.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新增加的一条极为重要的上级国家机关职责是( d )。 A. 发展内外贸易,促进民族经济 B. 改善生产条件,优化产业结构 C. 加大生态与环境的治理保护 D. 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并给予资金优惠和技术支持 9. 无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实际内容是( c ) A. 消灭差别 B. 民族团结 C. 消灭阶级 D. 民族消亡 10. 民族问题在社会发展总问题中处于( a )。 A. 从属地位 B. 支配地位 C. 平等地位 D. 重要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题,共25 分。) 1.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程序为(ab ) A. 协商拟定 B. 报请批准 C. 自己确认 D. 民族自愿 2.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abc ) A. 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C. 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 自治乡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 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abcde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