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总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总”与“净”

1 光合作用的“总”与“净”的测量指标

由于绿色植物的活细胞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体只有在有光时才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也就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人们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是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量,没有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计算在内)称为净光合作用。

如果我们在测光合作用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净光合速率上去,则得到总光合速率,即: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际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

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实际CO2消耗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生产量=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呼吸作用葡萄糖消耗量。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植物的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可采用以下测量指标:

1、植物体(或叶片)吸收的CO2: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植物体(或叶片)释放的CO2(黑暗中):表示呼吸消耗量。

2、植物体(或叶片)吸收的O2(黑暗中):表示呼吸消耗量量,

植物体(或叶片)释放的O2: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3、植物体的叶肉细胞吸收的CO2: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植物体的叶肉细胞释放的CO2(黑暗中):表示呼吸消耗量。

4、植物体的叶肉细胞吸收的O2(黑暗中):表示呼吸消耗量量,

植物体的叶肉细胞释放的O2: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5、植物体的叶绿体吸收的CO2: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量,

植物体的叶绿体释放的O2:表示实际光合作用量。

6、植物体的线粒体吸收的O2:表示呼吸消耗量量,

植物体的线粒体释放的CO2:表示呼吸消耗量量。

归纳如下:

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量;

植物叶绿体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制造的氧气量;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容器中减少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叶片释放的氧气量;

容器中增加的氧气量;

植物叶片积累或增加的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植物叶片吸收的CO2是外界的。

植物叶绿体吸收的CO2包括外界和细胞呼吸的

2 典型例题剖析

例(2007年山东卷第8题)以测定的

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

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

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方法

光合作用速率测定方法 谭家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第二中学442500) 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可以设置装置来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一、光合作用速率的表示方法 1.净光合速率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CO2的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积累量。 2.真正光合速率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CO2的固定量或O2的产生量或有机物生产量。光合速率测定时,在黑暗(遮光)条件下测呼吸速率,在光下测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加净光合速率。 3.看清这些词语是准确解题的关键:CO2是“消耗量”还是“吸收量”, O2是“产生量”还是“释放量”,有机物是“生产量”还是“积累量”,因为CO2的消耗量等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加从外界CO2吸收量;O2的产生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加释放到外界环境O2量;有机物的生产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加净积累量。 二、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将右图装置的广口瓶中加入碳酸氢钠稀溶液,给予适宜光照,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由碳酸氢钠稀溶液提供,玻璃管红色液滴右移的数值(记作S1)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O2 再用一套装置,不给予光照,其它条件均相同,玻璃管红色液滴左移的数值(记作 S 2 )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量。 2.结果分析: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即S1);真正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与呼吸作用O2消耗量之和(S1+ S2)。 3.物理误差的校正:由于装置的气体体积的变化也可能会由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为使测定结果更趋准确,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校正物理膨胀等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此时,对照实验与该装置相比,应将所测生物灭活,而其他各项处理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三、典例引领 【例】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A.为开关 B.为玻璃钟罩 被研究的生物

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

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 一、“半叶法”-测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产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量 【例1】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见图1),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可先在叶柄基部用热水或热石蜡液烫伤,或用呼吸抑制剂处理)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 A—M 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 (dm2·h)。 问题:若M=M B—M A,则M表示____ 。 【解析】如图l所示,A部分遮光,这半片叶片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可照常进行呼吸作用。另一半B部分叶片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设初始质量为a,呼吸作用消耗质量为b,净光合质量为b,则:M A=a—b,M B=a+c,所以:M=M B -M A=c+b,即M表示总光合作用质量。 这样,真正光合速率(单位:mg/dm2.h)就是M值除以时间再除以叶面积。 【答案]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h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二、气体体积变化法—一测光合作用O2产生(或CO2消耗)的体积 【例2】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光合速率的测试实验(忽略温度对气体膨胀的影响)。 (1)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OH溶液适量;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th后记录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得X值。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在该装置的小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适量;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1h后记录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得Y值。 请你预测在植物生长期红墨水滴最可能移动的方向并分析原因,并将结果填入表中:项目红墨水滴移动原因分析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a. C.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 b. d. 【解析】(1)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时,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而释放的CO2气体被装置中烧杯里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距离X就代表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量,即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烧杯中放入的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又处在植物的生长期,其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强度,表现为表观光合作用释放O2,致使装置内气体量增加,红色液滴向右移动,向右移动的距离Y就代表表观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也就是表观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故,依据实验原理: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就可以计算出光合速率。 【答案】a.向左移动c.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绿色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而释放的CO2气体被装置中烧杯里的NaOH溶液吸收,导致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红色液滴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d.装置的烧杯中放入的NaHCO3缓冲溶液可维持装置中的CO2浓度;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在植物的生长期,光合作用强度超过呼吸作用强度,表现为表观光合作用释放O2,致装置内气体量增加,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三、黑白瓶法——测溶氧量的变化 【例3】某研究小组从当地一湖泊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分装于6对黑白瓶中,从剩余的水样中测得原初溶解氧的含量为10 mg/L,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将它们分别置于6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分别在起始和1h后以温克碘量法测定各组培养瓶中O2的含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光照强度(klx) 黑暗 a b C d e 白瓶溶氧量(mg/L) 3 IO 16 24 30 30 黑瓶溶氧量(mg/L) 3 3 3 3 3 3 (1)黑瓶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为3 mg/L的原因是。该瓶中所有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mg/L·h。 (2)当光照强度为c时,白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为mg/L·h。 (3)光照强度至少为(填字母)时,该水层产氧量才能维持生物正常生活耗

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专题

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关系专题 内蒙古师大附中生物教研室 (1)净光合作用速率与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①绿色组织在黑暗条件下或非绿色组织测得的数值为呼吸速率(A点)。 ②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常用表示方法 ①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因积累有机物而生长。 ②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 ③当净光合速率<0时,植物不能生长,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植物将死亡。 利用图解与曲线的结合分析植物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1. A 点????? 只呼吸不光合植物释放CO 2吸收O 2

2.AB 段????? 呼吸>光合植物释放CO 2吸收O 2 3.B 点????? 光合=呼吸植物表观上不与外界 发生气体交换

4.B 点后????? 光合>呼吸植物吸收CO 2释放O 2 题组四 影响净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相关计算 5.(2015·高考海南卷)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 .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 .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 .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6.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2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处于5 klx 、10 klx 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

光合速率测定方法

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CO2和H20合成为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光合作用及其有关过程的测定是植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合作用是由原初反应、同化力形成和二氧化碳同化3个主要阶段组成。原初反应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光能的传递和光化学反应,主要与叶绿素和其它光合色素有关;而同化力(ATP和NADPH2)的形成主要与膜的特性有关,二氧化碳同化除受同化力供应影响外,还受与暗反应有关酶活性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弱与环境条件变化密切相关。 光合速率是植物生理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估测植株光合生产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光合速率可根据植物对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或干物质(有机物质)的积累量来进行测定。随着光合作用研究的深入,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本次实验学习光合速率测定最经典的方法之一-----改良半叶法。 [原理] 植物叶片的主脉两侧对称部分叶面积基本相等,其形态和生理功能也基本一致。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叶柄或茎的韧皮部,保留木质部,以阻断叶片光合产物的外运,同时保证正常水分供应。然后,将对称叶片的一侧取下置于暗中,另一侧留在植株上保持光照,继续光合作用。一定时间后,测定光下和暗中叶片的干重差,即为光合作用的积累的干物质量。通过公式计算出光合速率。乘以系数后还可计算出C02的同化量。 [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任选户外一种植物。 2.仪器及用品:(1) 剪刀;(2) 4块湿纱布;(3)带盖磁盘;(4) 30个小纸牌,去户外之前用铅笔编号(1~15;1~15);(5) 镊子;(6) 打孔器;(7)铅笔;(8)记号笔;(9) 12个称量瓶;(10) 烘箱;(11) 分析天平;(12)干燥器。 3.药品:5%三氯乙酸。 [方法] 1.取样:在户外选择较绿和较黄的同种植物叶片各15片,要注意叶龄、叶色、着生节位、叶脉两侧和受光条件的一致性。绿叶和黄叶分别用纸牌编号(例如绿叶为1、2、3~15,黄叶为1`、2`、3`~15`)。增加叶片的数目可提高测定的精确度。 2.处理叶柄:为阻止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外运,可选用以下方法破坏韧皮部。 (1) 环割法:用刀片将叶柄的外层(韧皮部)环割0.5cm左右。为防止叶片折断或改变方向,可用锡纸或塑料套管包起来保持叶柄原来的状态。 (2) 烫伤法:用棉花球或纱布条在90℃以上的开水中浸一浸,然后在叶柄基部烫半分钟左右,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就表示烫伤完全。若无水浸状出现可重复做一次。对于韧皮部较厚的果树叶柄,可用融熔的热蜡烫伤一圈。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讲义)及其知识点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复习大纲: (一)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二)加深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结构基础 1.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基质和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5—外膜6---内膜7---类囊体8----叶绿体基质 9---叶绿体基粒 (要求学生学会画简略的结构图) ①叶绿体外膜: 外膜的渗透性很大,如核苷、无机磷、蔗糖等许多细胞质中的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 ②叶绿体内膜: 内外膜间隙约为10~20nm,内膜对通过物质的选择性很强,CO2、O2、Pi、H2O、磷酸甘油酸等可通过内膜,ATP、ADP己糖磷酸,葡萄糖及果糖等够过内膜较慢,蔗糖不可以通过内膜,需要特殊的转运体才可以通过内膜。(联系膜的选择透过性) ③类囊体: 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膜上有光合色素,又称光合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6:4)。全部类囊体实质上是一个相互贯通的封闭系统。 ④基粒: 定义:在叶绿体基质中由许多圆盘状类囊体堆叠而成的摞状结构 特征:叶绿体基粒有许多囊状结构薄膜组成,表面有很多色素,是色素的载体。叶绿体基粒由10-100个类囊体重叠而成,因而又称囊状基粒,基粒和基粒之间有膜片层相连。叶绿体基质中越有40~60个叶绿体基粒。 化学成分:蛋白质,磷脂分子,酶。 ④基质: 内膜和类囊体之间的空间,主要成分有:酶,叶绿体DNA,蛋白质合成体系(DNA,RNA,核糖体) 2.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内膜和基质中分布着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外膜2---内膜3---嵴4---线粒体基质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高考题型分析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一、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P点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随其因子的不断增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达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不再影响光合速率,要提高光合速率,可适当调整图示的其他因子。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地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充入适量的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速率。总之,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温度或增加CO2浓度等来充分提高光合速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例1、(07北京)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例2、(05上海)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下图表示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X、Y和Z变化时,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光强度的关系。 (1)图中X1、X2、X3的差异是由于某种原因_二氧化碳和温度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所导致。要提高大棚作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由X3增加为X1,最常采取的简便而有效的措施施放干冰,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或燃烧柴草)或适当升温_ 。 (2)图中Y1、Y2、Y3的差异是由于_光波长(或光质)_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_所致。 (3)图中Z1、Z2、Z3的差异表现在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_反应的不同,如果Z因素代表植物生长发育期,则代表幼苗期、营养生长和现蕾开花期的曲线依次是_Z3、Z2、Z1__。 : 二、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中各物质合成量的影响 CO2浓度不变光反应[H]ATP C3C5: (CH2O)光照减弱↓↓↓↑↓↓' 光照增强 ↑↑↑↓↑↑ … 光照不变 暗反应C3C5[H]ATP(CH2O) CO2浓度减少! ↓ ↓↑↑↑↓ CO2浓度增加↑… ↑ ↓↓↓↑ 练习1:将单细胞绿藻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 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C3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B ) ①光反应仍在进行,形成[H ] 和ATP ②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 ] 和ATP

光合作用曲线图分析大全

有关光合作用的曲线图的分析 1.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纵坐标代表实际光合作用强度还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光合总产量和光合净产量常用的判定方法: ①如果CO2 吸收量出现负值,则纵坐标为光合净产量; ②(光下)CO2 吸收量、O2释放量和葡萄糖积累量都表示光合净产量; ③光合作用CO2 吸收量、光合作用O2释放量和葡萄糖制造量都表示光合总产量。 因此本图纵坐标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 (2)、几个点、几个线段的生物学含义: A点:A点时光照强度为0,光合作用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净光合强度为负值由此点获得的信息是:呼吸速率为OA的绝对值。 B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处于动态衡),净光合作用强度净为0。表现为既不释 放CO2也不吸收CO2 C N点:为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CM)时所对应的最低的光照强度。(先描述纵轴后横轴) AC段: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AB段:此时光照较弱,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净光合强度仍为负值。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除了用于光合作用外还有剩余。表现为释放CO2。 BC段: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产生的CO2不够光合作用所用,表现为吸收CO2。 CD段: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净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强度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AC段、CD段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纵坐标没有达到最大值之前,主要受横坐标的限制,当达到最大值之后,限制因素主要是其它因素了 AC段:限制AC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CD段:限制CD段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外因有:CO2浓度、温度等。内因有:酶、叶绿体色素、C5 (4)、什么光照强度,植物能正常生长? 净光合作用强度> 0,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不包括b点)和CD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白天光照强度大于B点,植物能正常生长。 在一昼夜中,白天的光照强度需要满足白天的光合净产量 > 晚上的呼吸消耗量,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题)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专项练习 1.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实验室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原理: 该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 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实验步骤: 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灯泡作为光源。先将灯泡置于距装置20cm 处, 15 min 后观察并记录指针偏转方向和格数; ③加大灯泡与装置间的距离,过15 min 再观察记录; ④连续重复步骤③。 实验结果绘制如图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除上述步骤所述方法外,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 改变自变量。 (2)请据图二分析回答: ①B 点与C 点比较,光合强度较大的是_____点;C 点 与D 点相比积累有机物较多的点是 点。 ②D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③与B 点相比较,D 点指针向________偏转,此时指针 位于天平原点0的 侧。 (3)如果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叶绿体中的[H]含量相对稳定,在a 点时突然停止供给CO 2,能表示叶绿体中[H]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 (1)光照强度 调节灯泡的功率 (2)①B C ②小于 ③左 右 (3)B 解析:突然停止供给CO2,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受到抑制,消耗光反应阶段产生 的[H]的量减少,[H]的积累量增多。 35.(10分)回答下列有关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问题。 材料1 科学家通过对绿色植物转换CO 2的研究得到: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色植物对外界CO 2的转换为定值;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 2来自于外界与呼吸作用两方面。现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如下的数据。(已测得呼吸作用释放CO 2为0.6u 参与形成1分子有机物C ) 图一 图二

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2(含答案)

小专题: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 真正(总,实际)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一)“半叶法” ---测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产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干 物质积累数 例1 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 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 不做处理,并采用了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 、B 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 、MB ,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问题:若M=MB-MA ,则M 表示 变式训练1.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 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 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 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3y 一2z —x)/6 g ·cm -2·h -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 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 处的实验条件是( ) A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二)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的体积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 装置进行光合速率的测试实验(忽略 温度对气体膨胀的影响)。 ①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装置的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OH 溶 液;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1小时后记录红墨 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得X 值。 ②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 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1小时后记录红墨水滴移动 的方向和刻度,得Y 值。 变式训练2 . 图4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 装置置于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 ,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 。20min 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 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位置X 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 后,要使水滴维持在位置X 处,针筒的CO2的固定量 O2的产生量 葡萄糖的产生 (制造)量 呼吸释放CO2量 呼吸消耗O2量 呼吸消耗葡萄糖量 CO2的吸收量 O2的释放量 葡萄糖的积累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总结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学习资料 考试大纲解读 重难点突破 一、酶 1、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酶是产生的具有作用的,绝大多数酶是,少数酶是。 2、酶的特性 ⑴.: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⑵.: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⑶.作用条件较温和 ①最适pH和温度下,酶活性,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②过酸、过碱或高温下,酶将。 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和功能 (1) ATP分子结构简式 ATP是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简式是,

(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 各字母代表的含义:A—( +);P—;~—。 (2) ATP的功能:细胞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⑴写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式: (2)ATP的形成途径有 植物:和。 动物:。 三、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有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第三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 3、请写出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植物:。动物:。4、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2)第二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其中主要是温度。现在简单谈谈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温度 温度是通过影响来影响呼吸作用的强度。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 氧气浓度 在氧气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生活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一样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5%)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一、课标要求 1、掌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过程、生理作用和意义 2、识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4、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呼吸作用与温度、水分的关系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二、知识疏理 (一)教材解读 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个重点,经常考) ①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运走消耗干净; ②用黑纸片将叶的一部分遮住后再移到阳光下的目的:进行对照; ③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最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④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场所 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条件:光能 ③产物:有机物+氧④场所:叶绿体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的有机物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也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②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必需的最终能量来源。 ③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碳——氧平衡)。 5.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种植农作物时,

应该合理密植。 6.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①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②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呼吸作用的概念、反应式及场所 呼吸作用——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场所:主要在线粒体内进行。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8、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供给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9、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合成的。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11、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验(教师重点讲解)

“黑白瓶法”测定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

“黑白瓶法”测定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 “黑白瓶法”:用黑瓶(无光照的一组)测得的为呼吸作用强度值,用白瓶(有光照的一组)测得的为净光合作用强度值,综合两者即可得到真光合作用强度值。 1.生物呼吸类型判定实验设计 探究某生物材料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生物材料为植物种子,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完善下面的结果预测。 (1)若甲液滴,乙液滴,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2)若甲液滴,乙液滴,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若甲液滴,乙液滴,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甲相比,不同点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 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_______。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误差的校正 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_______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_______处理。 ③为防止______、_______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

种子_________),其他条件均不变。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1)测定装置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Ⅰ.测定呼吸强度????? ①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 溶液用于吸收CO 2②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③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④红色液滴向左移动(代表呼吸耗氧量) Ⅱ.测定净光合速率????? ①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HCO 3溶液,用于保证容器内CO 2浓度恒定满足光合需求②必需给予较强光照处理,且温度适宜③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代表净光合速率) (3)实验设计中的3个关键点 ①变量的控制手段,如光照强度的大小可用不同功率的灯泡(或相同功率的灯泡,但与植物的距离不同)进 行控制,不同温度可用不同恒温装置控制,CO 2浓度的大小可用不同浓度的CO 2缓冲液调节。 ②对照原则的应用,不能仅用一套装置通过逐渐改变其条件进行实验,而应该用一系列装置进行相互对照。 ③无论哪种装置,在光下测得的数值均为“表观(净)光合作用强度值”。 ④除去容器中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 保持容器中CO 2体积不变(释放或吸收CO 2)——NaHCO 3溶液。 巩固练习 1、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细胞呼吸类型所用的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装置一、二中分别放入等 量的发芽种子,装置三中为等量的煮熟种子。若装置一左移10 cm ,装置二右移12 cm ,装置三右移2 cm ,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比值为( )

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

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 真正(总,实际)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一)“半叶法” ---测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产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干 物质积累数 例1 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 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 不做处理,并采用了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 、B 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 、MB ,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问题:若M=MB-MA ,则M 表示 变式训练1. 某同学欲测定植物叶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叶柄基部作环剥处理(仅 限制叶片有机物的输入和输出),于不同时间分别在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为1cm 2的叶圆片烘干后称其重 量,测得叶片的叶绿体光合作用速率=(3y 一2z —x)/6 g ·cm -2·h -1(不考虑取叶圆片后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 和温度微小变化对叶生理活动的影响)。则M 处的实验条件是( ) A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3小时 B .下午4时后将整个实验装置遮光6小时 C .下午4时后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 D .晚上8时后在无光下放置3小时 (二)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的体积 例2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 装置进行光合速率的测试实验(忽略 温度对气体膨胀的影响)。 ①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装置的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NaOH 溶 液;将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适宜温度的环境中;1小时后记录红墨 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得X 值。 ②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装置的烧杯中放入NaHCO3缓冲溶液; 将装置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环境中;1小时后记录红墨水滴移动 的方向和刻度,得Y 值。 变式训练2 . 图4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 CO2的固定量 O2的产生量 葡萄糖的产生 (制造)量 呼吸释放CO2量 呼吸消耗O2量 呼吸消耗葡萄糖量 CO2的吸收量 O2的释放量 葡萄糖的积累量

总光合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区分

总光合作用强度和净光合作用强度区分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也即是总光合作用强度)= 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植物的总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 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 一、根据数据表格中的关键词作判断 (1)如果光合强度用葡萄糖的量表示,那么,“产生”、“合成”或“制造”葡萄糖的量是指总光合强度,而“积累”、“增加”或“净产生”葡萄糖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2)如果光合强度用CO2的量表示,那么,“同化”、“固定”或“消耗”CO2的量表示的是总光合强度,而“从环境(或容器)中吸收”或“环境(或容器)中减少”CO2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3)如果光合强度用O2的量表示,那么“产生”或“制造”O2的量指的是总光合强度,而“释放至容器(或环境)中”或“容器(或环境)中增加”O2的量则指的是净光合强度。 例1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 (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 C. 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解析: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的相关量的变化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由表中数据绘出曲线可知,暗处理后重量的变化表示呼吸速率,29℃暗处理1h后重量变化值最大,故B正确。1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表示在这2h内的重量净变化,真正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7℃、28℃、29℃、30℃总光合速率分别为5、7、9、3mg/h,因此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9℃。27℃、28℃、29℃、30℃净光合速率分别为4、5、6、2mg/h。 答案:B 二、根据坐标系中曲线的起点作判断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题技巧复习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题技巧

精品文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的答题技巧 一、命题角度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题是最重要的高考压轴题之一。光合作用用和呼吸作用的试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且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主要的命题角度:①多以坐标曲线、生理过程图解为背景切入,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②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核心的实验设计题;③相关计算题。 二、应对策略 对于曲线、图解试题,首先,要对光合作用和呼里作用的过程有彻底、全面的掌握,要以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为主线,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谱等为主要内容,特别注意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的联系。其次,要强化高考热点题型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相关实验设计试题的类型: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等的定性验证、定量测定和呼吸商的定量测定;②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场所的验证等。其解题策略:首先,要明确定性验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或释放的气体、定量测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呼吸商(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呼吸作用吸收的O2量)测定的方法(酸碱指示剂法和观叶片沉浮法、半叶法和黑白瓶法等)。其次,要仔细审题,确定试题类型。再次,要了解相关方法容易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最后,多练习同类试题,开拓思路,掌握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相关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此类题的解题程序可归纳如下:确定是净光合作用量还是总光合作用量→列方程求出第三个量→根据需要求出其他物质的量→根据需要求出有关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要明确:①光下直接测得的数值都是净光合作用量(净产量),②不进行光合作用时可直接测出呼吸作用量,③上述三个变量的关系式: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 复习时,要选择一些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典型题目进行训练分析,掌握解题方法、技巧,培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总结解题模型,多做变式习题。研究高考试题对生物复习具有指导作用,分析近年高考试题,可以得出解题的思路,平时复习题应以追求质量为先,要在过去的高考试题中寻找规律,多做贴近高考试题的变式习题或模拟题.以提高复习效率。 三、典题例证 例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烟草幼苗、试管两支、蒸馏水、溴麝香草酚蓝、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真空泵、CO2充气机、暗培养箱、日光灯(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及无氧呼吸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如何正确区分真光合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

如何正确区分真光合作用速率和净光合作用速率 1.光合作用速率概念辨析 光合作用速率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积累物质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O2并释放CO2,因此,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没有把呼吸作用以及呼吸释放的CO2被光合作用再固定等因素考虑在内,得到的是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称为表观光合作用速率或净光合作用速率。如果在测得光合作用CO2吸收量(或O2释收量)的同时,测定呼吸作用CO2释收量(或O2吸收量)并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即得到实际总的光合作用速率,称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即: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如图所示,数值a是测定到的植物CO2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速率。数值b 是植物的呼吸速率,a+b为真光合作用速率。 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光合作用,植物一生中所累积的物质总干重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即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2.审题技巧 根据试题中的表述,如何区分真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现归纳如下: 表示真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量; 植物叶绿体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制造的氧气量;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容器中减少的二氧化碳量; 植物叶片释放的氧气量; 容器中增加的氧气量; 植物叶片积累或增加的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3.典例解析 (2008年高考生物上海卷36题)下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 照强度的关系。 (1)当在千勒克司光照强度条件下,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 (2)A植物在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2小时单位叶面积可积累葡萄糖m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3)A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千勒克司。 解析:图中纵坐标“CO2吸收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1)题中“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相同”指的是真光合速率。从图中可确定A、B两种植物的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应用

1.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 D.以H182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2.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 B.处于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 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15℃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 是10℃时的2倍 4.在一定实验条件下, 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 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 系(氧气浓度为15%)、呼 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 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 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右 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 两种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图甲中a曲 线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 外界因素是________;图乙中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的数据需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测量。 (3)由图丙可知,40 ℃时,植物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生长现象;而5 ℃时的状态可用图甲中________(填“A”、“B”或“C”)点表示。 (4)用大棚种植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强度为________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________℃最佳。

(完整word版)“黑白瓶法”测定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

“黑白瓶法”测定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速率 “黑白瓶法”:用黑瓶(无光照的一组)测得的为呼吸作用强度值,用白瓶(有光照的一组)测得的为净光合作用强度值,综合两者即可得到真光合作用强度值。 1.生物呼吸类型判定实验设计 探究某生物材料的细胞呼吸类型(假设生物材料为植物种子,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完善下面的结果预测。 (1)若甲液滴 ,乙液滴 ,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2)若甲液滴 ,乙液滴 ,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若甲液滴 ,乙液滴 ,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特别提醒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甲相比,不同点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 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 2,释放CO 2,CO 2被NaOH 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 刻度管内的液滴_______。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装置乙为对照。 误差的校正 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_______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②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_______处理。 ③为防止______、_______等物理膨胀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_________),其他条件均不变。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测定 (1)测定装置 (2)测定方法及解读 Ⅰ.测定呼吸强度????? ①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NaOH 溶液用于吸收CO 2②玻璃钟罩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③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④红色液滴向左移动(代表呼吸耗氧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