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神奇的升力》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神奇的升力沪科粤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九章(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可分为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结论的应用两部分。教科书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把学生引入求知的情境中,然后在活动一共用了三个有趣的小游

戏: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做个简易的喷雾器,通过

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然后

用它来解释飞机的升力。

【学情分析】已了解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么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

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和亲

近感,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

有关现象。

【教学理念】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关键。升力的理解和应用是线索

【教学方法】以实验与讨论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 1.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解释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l.分析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现象,认定这些现象与流体流动有关.

2.理解为什么机翼能获得升力。

【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1.教师演示器材:玻璃杯、乒乓球、两张纸,纸条、漏斗、机翼模型、

电吹风、两只纸小船模型、水槽、蜡烛、吸管。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两张纸、纸条、漏斗、乒乓球、水槽、洗耳球、

纸小船。

【教学设计】

(1)教学准备阶段:搜集有关体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小实验,准备相应的器材;有关升力的资料心中有数。现实生活中升力的应用实

例尽量多了解。

(2)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数据表格能方便实验数据记录,便于分析。

课后记: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经过老师引导、演示实验;通过亲身体验,设计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和多媒体的辅助,很好地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升力知识。培养学生能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奇现象的关注及解释

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我自创吹乒乓球实验引出升力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利用实验探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本节课以升力为线索,乒乓球的上升,水柱的上升——喷雾器的原理,小鸟的起飞,飞机的升力,水翼船的升力的教学渗透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知识的应用,板书内容中的数据表格设计起到了便于发现规律的作用。现象的例举、理论解释和资料可根据学情加深加广些。

黄细香

2014-06-18

9.4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对大型运输机的介绍,引出受到浮力的飞机停在跑道上不会升空,而当它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时才会腾空而起,提出使飞机上升的力是如何产生的?接下来,通过活动一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解释相关的现象,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即对于流体而言,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活动二是通过图示的方法及受力分析让学生明白升力是如何产生的。sts中介绍了与流体压强有关的事件。本节学习教师要注意对生活生活现象的大量介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在上一章学生刚刚学习完浮力,浮力从本质上来说是静止液体对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而升力是流体由于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学生容易将浮力与升力混淆。所以在本节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醒学生二者的区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法、探究实验法等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使学生经历用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流速与压强关系”这一自然规律的应用兴趣,引发他们好奇的心理和创造的愿望。 2、了解科学历史,加深人文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设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仪器材料】漏斗、乒乓球、纸条、机翼模型上升演示器等。 以讨论与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飞机起飞、水翼船航行视频资料、机翼模型、铁架台、细线、钩码、电风扇。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两张纸、漏斗、乒乓球、塑料弯管、水、烧杯、两只小纸船、水盆、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题:在这节课之前我们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和气体压强的一些知识,其实气体和液体有一些共性,气体、液体具有哪些共性? 2.讨论:气体和液体都会产生压强,气体和液体形状都会改变,都会流动。 教师对学生说法进行评价 3.定义: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它们统称为流体。 4.演示(视频资料):一架飞机腾空而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下面是浩瀚的大海.一艘水翼船在飞速地前进。 根据画面展示的情景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机可以在天空飞翔,而水翼船可以在水面上飞速前进呢?是浮力使飞机升空吗?如果是浮力使飞机升空.那么,飞机就不会静止在跑道上了,飞机也不要滑行到一定的速度才会腾空而起了。 教师:其实这些都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关。 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做课文第30、31页“活动l”中的3个实验,尝试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倔强的纸片 (1)按照课文介绍的方法做吹纸实验。先猜想往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用手提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吹气前,两张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吹气时,两张纸相互靠近。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两张纸之间气体的流动速度,观察两张纸相互靠近情况有何不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掌握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通过时事政治事件,认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从而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维护民族团结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话题导入:暑假小明和爸妈一起去了我国西部旅游,回来后,他兴致勃勃的给大家讲起了一路上的见闻。突然,他提出来一个问题:我到的很多地方,为什么有的叫做自治区、自治州啊?它们和是省市有啥区别? 你能帮小明解释清楚吗? 二、推进新课 1、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 活动一:民族知识知多少: 我国的多少少数民族?他们的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怎样的? (多媒体展示:满族、蒙古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多媒体呈现:

民族平等: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民族团结: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民族共同繁荣: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活动二:说一说 多媒体呈现: (1)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8%的55个少数民族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实际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15名,占总额的13.91%。 (2)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 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民族平等) (3)为了促进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2000-2004年,国家实施了在西部地区投资总规模达8500亿元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交通干线建设等一批关系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解读: 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实行地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 实行什么:区域自治 目的: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活动三:考考你 你知道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包括自治旗)三级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报纸、白纸、皱纹纸、布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导语: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 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神奇的激光教案

神奇的极光 曹冲 目的: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筛选本文的基本观点,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方法:独立阅读后讨论筛进行信息筛选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与写法,引导学生掌握根据要求筛选信息的方法,辨别和筛选关极光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抓关键句段) 分析说明方法、概括要点 难点;把握筛选方法,三个小标题重点分析最后一个 学习步骤: 一、导入:人类在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可能有阴晴 雷电,脚底下有火山地震,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他们 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 光,神奇在那里呢? 二、展示激光图片,理清文章的思路 根据文章标题和小标题推测一下文章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三个小标题,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三、第一部分:从中国古老的神话谈起,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极光作出科学解释: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的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 象……是由高空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 第二部分:从外观介绍极光,其形态大体分为五种,即极光弧、极光带、极光 片、极光幔、极光芒。 第三部分:谈“极光的来龙去脉”,即极光的成因。 神话传说—极光现象—极光成因 作者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说到“极光一瞥”再说道到“极光的来龙去脉”这 是围绕怎样的说明顺序展开的? 人类认识极光的过程。说明的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 三、研读探究 1.文章对极光的描写从神话谈起,这些神话传说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文章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这一神话 传说表明古人对极光的认识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撼着人们的心 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二 是在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烛龙”它“人面蛇 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同样是神话传说,在附宝的故 事中“神奇的极光带”已经变成了一条龙,表现出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一 种诗性理解。三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的传说。其实在外国的文 献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与西方,所以极 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来的,既没有叫 “烛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这种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 学的落后。 明确: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神话传说,虽然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附宝的故事在于它的古老神奇;烛龙的传 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 “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

神奇的升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神奇的升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作者及工作单位基本信息神奇的升力何叶嫦芦岚中学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现象。上一章所学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知识,是流体在静止状态时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和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另外,于升力和浮力有较多的共同点,学生在学了浮力后学习升力,既有利于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也便于学生比较二者的区别。总之,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学情分析在学习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之后,学生已具有了压强和压力的有关知识,但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不清楚,这正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验、观察,

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一些神奇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领略到科学的奥妙,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和飞机升力产生原因的基 础,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于学生看不见气体的流动,所以通过实验现象,简单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一、新课 [实验引入] 不会掉下引入[情的乒乓球景激趣、[提出问题] 吹气前,乒设疑] 乓球为什么掉下来?吹气后为什么它不掉下来了?吹气后它就不受重力了吗?是不是空气流动后压强会发生变化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明确流体概念二、实验[引入探究内容] :流体探究: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的探究1、向两张下垂的纸压强与流中间吹气,你会发现什么速的关现象?系。景] [引入探究内容] [动手实多媒体分析白纸的受力验] 情况得出初步结论:气 [讨论交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 [归纳结利用结论,分析问题论] 预设学生行为 [观看] 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分组实验] 迫不及待的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西部大开发》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西部大开发(五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知识目标) 2、了解西部风景优美,蕴藏丰富宝贵的自然资源。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指导探究西部落后的原因。(能力目标) 4、了解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5、激发关注西部大开发的热情,为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出出金点子,懂得西部开发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看地图,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 2、知道西部地区蕴藏的自然资源。 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指导了解西部落后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识记12个省、市、自治区。 2、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指导了解西部落后的原因。 3、西部开发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西部资源资料。 2、教学课件、制作发展书、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部春色”音乐) 一、开门见山,引出话题“西部” 1、师:一首悠扬的乐曲正带我们走入一片神奇的土地——西部。(出示中国版图)板书课题:西部 2、师:跟着我一起进入西部之行吧。 点击:魅力西部行 二、魅力西部行——西部范围 1、出示中国版图,用鼠标描“西部的轮廓”

师:版图上这块深蓝色的区域就是我国的西部地区,它位于祖国版图的西部,相对于我们东部而言。从版图上看,你觉得西部怎样呢?(地方大、面积大) 师:是的,西部总面积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1.4%。 2、这么大的西部有哪些省市自治区呢? 师:让我们打开品德书第50页读上面的文字提示,圈圈画画,找找答案。 3、学生反馈,教师出示文字12个省市自治区。 ★4、要一下子记住这12个省市自治区可不容易,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这首西部童谣来记记,你会有新的收获的。 出示:五大自治区,云贵地势高。青陕甘味来,川渝麻辣香。 ①请你为大家读读这首童谣! ②出示版图来逐个分解记忆(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点击) 4、相信大家可以借助歌谣,能把这12个省市自治区全都记住。给大家1分钟时间,开始! 5、学生记忆,反馈:(2、3个学生)——手指帮学生数记住的个数,并且引导学生根据歌谣的顺序来记效果好。 6、师:虽然西部有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很大,但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口截止到2002年末只有3.67亿人,仅占全国的28.8%。 看着这两组数字,你觉得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真可以说是地广人稀。(板书:地广人稀) 三、魅力西部行——资源丰富 1、出示地形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走进西部。看,这是我国的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势的高低,黄色表示地势高,绿色、蓝色表示地势低,你发现西部这块土地怎么样?(颜色黄色多,也就是地势高) 没错,这里有喜马拉雅山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里有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这里还有我国的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格尔盆地。 你还从西部的地形图上发现了什么? 而且在这里有许多蓝色的线条,因为这里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长江、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前期经验 1 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 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4 神奇的升力教案与反思

9.4 神奇的升力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现象,体验由流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2.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3.知道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间接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教学准备 硬币,漏斗,乒乓球,纸片,塑料吸管,飞机机翼模型,风扇,多媒体课件等。 一、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先请四位同学来进行两项比赛: 项目一:硬币“跳高”比赛。 教师提问:是什么力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呢? 项目二:“漏斗吹球”比赛。(比赛规则:用手掌托着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然后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此时松开手。看到了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呢? 教师讲述: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讲述:水、空气等都具有流动性,它们统称为流体。流体运动时,在流速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一种奇妙的特性。 学生活动:A.倔强的纸片;B.不听话的乒乓球;C.做个简易喷雾器。学生感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提醒学生从对比流速和对比压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解释这些现象。 教师总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多媒体展示:火车的安全线,龙卷风吹翻屋顶。 讨论:火车的安全线的作用,龙卷风吹翻屋顶的原因。 探究点二: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认识升力。如图所示,取一个飞机机翼模型放在台秤上,把电风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当电风扇通电运转时,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 讲解:观察教材P99图9-26,机翼的上方呈弧形,当气流从机翼经过时,上方的流速比下方大,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机翼上方的空气压强比下方处小,于是就产生了使机翼上升的力,这就是升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4. 神奇的升力 教学设计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9.4神奇的升力》 【教材分析】 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验结论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最后联系实际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的现象,如:游泳注意漩涡,骗保案的识破,香蕉球等。 前一章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都是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有关压强的一些现象和规律,通过本节课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流体流动时,流体的压强还跟流速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规律,在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飞机的升力等。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与浮力、液体压强、大气压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流体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这堂课的主导思想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的流程进行教学,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互协作,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在体会的过程中完成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逐渐运用归纳、类比、 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通过对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的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社会的紧密联系。 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使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通过科学探究,在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分工意识与合作精神。 【重点定位】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难点挖掘】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 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实验器材】每小组准备纸片两张,纸条,漏斗,乒乓球,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手持小风扇,扑克牌小纸人,塑料软管,碎纸末;教师准备模型飞机,吹风机一台。 【教学过程】

最新《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1 2 xxxxxxx 3 教学目标: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4 5 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 6 2.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通过教材分析7 问题的能力。 8 3.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贡献的人生理念。 9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0 的民族政策。 11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12 教学过程: 13 一、导语设计 14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15 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16 运动会会歌。当那优美的旋律在运动场上回荡的时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17 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18 一课。 二、新课探究 19 20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21 22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24 学生: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25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26 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

务,行使自治权。 27 28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何时确立起来的? 29 学生: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此制度。 30 4、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写入法律说明了什么?宪法的31 哪一内容属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 32 学生: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3 34 5、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35 什么?目前,我国全国已经建立了几个民族自治区? 学生: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 36 37 治区。 38 目前,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许39 多自治州、自治县。 40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41 学生讨论回答:(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42 43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4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45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确实起到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46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那么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实现了吗? 47 (二)共同繁荣发展 48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什么民族政策?其原因是什么? 49 学生讨论回答: 50 政策: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神奇的纸科学教案

神奇的纸科学教案 神奇的纸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

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 (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 (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 (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 (幼儿猜测)

《神奇的极光》教案

教案本2020年至202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系部名称:基础教育系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性质:公共课 授课班级:19级中技 任课教师:裴梓华 教务科审核:

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 共页编号:QD-851b-11 版本:A/0 流水号:

教学过程(代号A-4) 第页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可能有阴晴雷电,脚底下可能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就极光而言,它本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它在东西方神话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使人们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并能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就是对极光做出理性解释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或者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科教影片。把它们作为这节课的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二、内容概括(也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并总结出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我们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作一个宏观的把握。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全文思路: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即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说明顺序:按照人类认识事物(极光)的过程来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走进西部大开发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语文教案-走进西部大开发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anguage Teaching Plan-Into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语文教案-走进西部大开发 指导目的 教学重点 二、指导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三、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材料。 2、学生分小组进行关于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调查。 3、创造性地布置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4、西部美丽的风光录像带,如《新重庆鸟瞰》、《九寨风光》等。 四、指导过程 一、引入,渲染气氛。 1、放西部美丽的风光录像片(如《新重庆鸟瞰》、《九寨风光》、《美丽的青藏高原》、《西双版纳风光》等),并配以教师的激情解说。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准备谈自己的总体感受。

2、同学们看了这美丽的风光,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来谈一谈好吗? 3、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看到西部美丽风光后的感受,激动、自豪之情流于言表。的确,我国西部山青水秀,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可是我们西部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言还比较落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定,为西部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都是西部儿女,你对西部了解多少呢?你对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谈一谈西部大开发的问题,让我们都来关心西部大开发。(板书课题) 二、"可爱的西部" 信息交流会。 1、教师谈话引入:西部大开发,关系你我他。我们作为西部儿女,更应该了解西部,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西部大开发!据我所知,同学们已收集了许多与西部有关的资料,对我们美丽可爱的西部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可爱的西部"信息交流会。同学们可以交流跟西部有关的知识,也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解说,还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交流的同学注意态度大方,语句通顺连贯。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交流。 2、同桌交流收集的信息。 3、分四人小组交流信息。 4、各小组选代表让讲台在全班交流。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详案《神奇的纸船》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详案《神奇的纸船》 【设计意图】 幼儿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他们有着极强的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因此,及时并适当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积累科学经验,指导其学会一定的科学方法,将使幼儿的科学素质得到早期培养,有意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次活动,通过"如何使纸船不被打湿"的实验,让幼儿们初步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乐趣。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油画棒)不吸水的特性。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五大盆水、油画棒每组一盒、毛巾、纸制作的纸船若干。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激发幼儿已有经验 小朋友们,纸船可以在哪里玩?玩久了纸船会怎么样? 二、教师出示纸船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纸船:"老师这里有两艘纸船,我们看看,哪一艘湿得比较快。 2、教师引导观察纸船使用的纸不一样,幼儿大胆猜想结果。 三、师幼共同实验,了解油画棒的排水性 1.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提问:为什么涂了油画棒的纸船没打湿,没涂油画棒的纸船打湿了呢? 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将水滴在涂了油画棒和没有涂油画棒的纸上进行对比:没有涂油画棒的纸吸水快,涂油画棒的纸吸水慢。

2.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油画棒是不吸水的,(教案出自: 教案网)所以把油画棒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2、小朋友用油画棒给小船涂腊。 五、自由在水中玩蜡船,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鼓励孩子想出更多保护小纸船的不被水打湿的【小班科学教案/xiaoban/kexue/】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活动内容: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 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 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 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 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 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 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 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 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 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 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 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 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 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 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 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 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 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人教课标版《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

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公开课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探索活动: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 (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 (情感) 【活动准备】 A4 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 折纸等) ”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 起来,试一试。 ” (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b5E2RGbCAP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 “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 (能或 不能) (2) “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 (幼儿动手尝试) (3) “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 (引导幼儿发现, 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p1EanqFDPw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 “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 (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 “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 1 次的意思,这是折 2 次的 意思,这是折 3 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 表示) ”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DXDiTa9E3d (2) “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 “那如果 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 (幼儿再次尝试)RTCrpUDGiT (3) “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 3 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 放几块积木呢?” (幼儿猜测)5PCzVD7HxA (4) “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 “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 次)为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 1 次、2 次、3 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 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jLBHrnAILg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 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 (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xHAQX74J0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