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税人的权利和现存问题

纳税人的权利和现存问题

纳税人的权利和现存问题
纳税人的权利和现存问题

纳税人的权利

我国法律规定,纳税义务人是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之一,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管方、纳税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不对等,这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权利与义务平等不同。这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纳税义务人,应该熟悉自己有哪些权利,充分享受法律、法规赋于自己的权利。当然,税收法律对权利主体双方的保护是对等的,税务机关只享有权利,而纳税人只履行义务。其实,法律也很重视保障纳税人的权利,以防止税务机关滥用管理权。根据1993年起实行并在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主要有:

1.延期申报权

延期申报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小能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的报告。延期申报的原因小外乎主观和客观两种情况。若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出于主观原因而未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视情节轻重给子处罚。如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小可抗力和财务会计处理上的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在报送期限内提出书而中请报告,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以延期申报,延长期一般最长不超过一个月;如果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时,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获得不超过3个月的一次性延期纳税(不收滞纳金)的权利。在延长期内,纳税人应按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然后,在税务机关批准的延期申报期限内办理纳税结算。

2.延期缴纳税款权

纳税人若有特殊困难(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短期货款拖欠等),小能按期缴纳税款时,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延长期最长小超过二个月,在批准的延长期限内,小加收滞纳金。

3.知悉获助权

纳税人有权获得税收制度全面运作的最新情报资料,有权就纳税事宜向税务机关提出咨询并得到必要协助,有权获知自己的各项权利。

4..减免税申请权

纳税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获得税务机关的协助,向税务机关申请减税、免税,税务机关应按规定子以办理。

5. .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

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二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要求,税务机关查实后,应如数立即退还。

6. 正确纳税权

纳税人有权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法纳税,不多纳也不少纳税,有权要求税务机关适用税法要公正合理,如对条件相似的纳税人应适用相同的税收管理办法等。

7.索取完税凭证权

税收机关征收税款和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纳税人缴纳税款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为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作为交纳税款的法律凭证,交给纳税人保存备查;纳税人也有权依法索取完税凭证,以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纳税义务,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保密权

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件,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在实际工作中,检查人员所掌握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相关资料,不得泄露给与

税务检查无关的人员,否则可能使该纳税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纳税人有权拒绝税务机关无正当理由检查他们的住所以及要求他们提供与查定应纳税款无关的情报资料。

9. 申请复议和起诉权

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在先按照规定交纳税款的情况下,有权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此外,当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或者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或者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或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税收保全措施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此,法律赋予当事人自由选择申请复议或直接起诉的权利,便于纳税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10. 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权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财政法规的行为,税务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如税务人员索贿受贿、拘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少征税款、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故意刁难纳税人等等,纳税人均可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此外,纳税人在接受罚款或被没收非法所得时,有权要求税务机关开付收据,税务机关不开付收据的,纳税人有权拒绝给付。

11.要求承担赔偿责任权

如果税务机关采取扣押、查封纳税人商品、货物或冻结纳税人的银行存款等税收保全措施小当,或者纳税人在限期内已缴纳税款,但税务机关未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而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纳税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12.税务代理委托权

纳税人有权委托税务代理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根据《税务代理试行办法》第25条规定,税务代理人可以接受纳税人的委托从事下列范围内的业务代理:(1)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2)办理发票领购手续;(3)办理纳税申报或扣缴税款报告;(4)办理缴纳税款和申请退税;(5)制作涉税文书;(6)审查纳税情况;(7)建帐建制、办理帐务;(8)开展税务咨询、受聘税务顾问;(9)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10)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业务。

虽然我国的纳税人有这么多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纳税人的权利在保障方面存在很多的现实障碍,这些障碍也包含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人治观”、国家本位观、公文化与私文化的强烈反差以及“无诉”的价值取向,这一切阻碍了现有的纳税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决定了在中国要建立起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障的路还很长,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建立的问题,还须从根本上解决。同时,由于传统的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税收理念上一直强调国家利益。在税收的宣传上,我们总是强调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纳税者光荣,税制建设中也是过多地考虑国家的利益。同时,作为政府代言人的税务机关在税收的征收上理所当然地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以国家为本位的思想占据税收征收的整个过程,根本无视于纳税人的私人权利,征纳双方的主体地位明显不平等。由于这种税收理念的存在,使我国在税收制度的设计上、税法制定的程序上及税务管理的制度上等都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而忽视纳税人自身的权利需求,纳税人仅负有纳税的义务,而谈不上权利,征税机关是权利的主体,享有单方面的征税权利。税收征收的理念中充斥着国家利益,征纳双方地位明显不平等。

相应的,我国现行纳税人权利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宪法对纳税人权利规定的缺失

我国现行宪法中直接涉及税收的仅有一个条款即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条规定仅从公民权利角度来看,存在着疏漏之处。第一,既然宪法提到了纳税义务,则纳税人权利是一个同时不能回避的问题。第二,宪法的这一规定无法全而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

二、现行《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不够全面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和纳税人权利法案,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的体现是《税收征管法》。虽然新的征管法把纳税人服务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的规定相比,在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方而,还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目前,除申请复议权、诉讼权有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复议、诉讼的条件、程序等做出具体、明确规定外,纳税人的其他权利基本上只有实体性规定,没有程序性规定。由于对纳税人权利的行使缺乏程序性规定,致使纳税人的许多权利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税收法律的冲突以及法律空白使得执法不规范

现行税收法律体系的突出弊端是税收法律与其它相关法律之间、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之间、行政法规与地方性税收法规之间。地方性税收法规与税收部门规章之间、以及税收部门规章与其它部门规章之间存在大量冲突,导致已成立的税收法律存在大量的空白地带,客观形成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局而,增加了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空间,进而形成执法者侵害纳税人权利的机会。

面对这些不足和弊端,我国应加强和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

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

税收公平首先是就政府与纳税人之间而言的,其次才是纳税人之间的公平问题。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公平一般是就纳税主体之间的公平而言的,但事实上,探究税收法律关系的本质,必须将税收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成为其收入,并由国家运用这些收入为纳税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全过程结合起来考察,才能看出权利和义务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也才能真正体现税收法律关系深层次的平等原则。而建立在平等原则这一本质基础上的税收公平必然要求就税收法律关系的全部主体—国家、征税机关和纳税主体考察其彼此之间的公平和平等关系。

二、树立纳税人的税收观念,建立与纳税人切身利益相联系的刺激机制

生活中,我们要想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实现,还应将依法纳税与纳税人的利益相挂钩。纳税越多的人依法享受到更多的养老保险金等社会保障的优惠待遇。当纳税多的人享受到从国家提供的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免费教育等社会福利比纳税少的人更多的实惠时,就会激励他们去自觉、自愿缴纳更多的税,不会想尽办法去偷税、逃税。另外,将税收与纳税利益相联系,也促进了对纳税人意识的培养。纳税人的意识是纳税人对自身价值和自身权利义务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税法的理性认知、认同和自觉奉行精神。与纳税相关的切身利益的提高,无疑增强了纳税人意识的核心,即对税法的认同和信仰,使纳税人真切感受到其权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与保护,从而有效地把税法规范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使我国倡导的依法治税的精神得以贯彻和执行。

三、严格税收行政执法监督,规范税收行政法程序

税务执法人员是否真正履行执法责任,执法行为是否合法规范,应通过税收行政执法监督作出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进而推动税收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首先,从法律上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税收行政执法权必须在相应的监督制约之下,这是依法治税的基础和保证。其次,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体系。第三,开展不同地区的税务部门之间的税务行政执法监督。第四,提高公务员法律知识水平,开展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增强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税务行政执法程序最重要的原则和特征是程序法定。在我国己有的行政程序法中,除《行

政处罚法》、《税收征管法》和《国家赔偿法》外,还有一些规定散见于各级行政法规文件中,这些法律法规为我们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程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健全税收程序法,首先要保证各级政府、各部门对税务行政执法工作的有效配合。对其不配合,不作为行为,甚至干扰税务行政执法的行为要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其次,要对税务行政执法机关的征税不作为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有效限制一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的不征税、少征税行为,有效限制税务机关对一部分纳税人的不征税、少征税行为,保障其他地区和其他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再次,要对税务执法机关的税收政策公告、宣传服务和纳税服务做出明确规定,切实保证纳税人在涉及纳税事项时基本知晓有关税收政策,办理纳税事项时得到应有的服务。

纳税人权利及其保护己成为当前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极具挑战性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从理论意义上,还是从民主法治的发展趋势上,抑或是现实社会生活来说,纳税人权利制度研究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作者:启东市国…文章来源:投稿点击数:2236 更新时间:2007-8-16 摘要: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等的颁布实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推行,纳税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实际部门和广大纳税人的高度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做得还远远不够。笔者试在分析纳税人权利的概念、性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法律及实践中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纳税人纳税人权利权利保护 纳税人是税收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虽然近几年来,随着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的颁布实施,依法治税、依法行政的推行,纳税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实

际部门和广大纳税人的高度重视。但是,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做的还远远不够。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正确认识纳税人权利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制,以期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地保护和行使,实现税收法治目标。 一、纳税人权利概述及其性质 所谓纳税人权利,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所应享有的受法律确认、保障与尊重的权力和利益,以及当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纳税人所应获得的救助与补偿。它兼具广泛性、法定性、强制性、平等性等特性,正确认识纳税人权利的性质,对新时期切实推进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之现状 (一)现行法律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试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试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摘要]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是完善我国税收法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提高税款征收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可以从宪政角度和经济学角度加以分析。要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就要树立纳税人本位的权利义务观,完善宪政视野下的纳税人权利,落实纳税人的各项权利。 [关键词]纳税人权利;税收遵从度;纳税人 纳税人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税收的源泉和根本。没有纳税人的依法纳税,国家税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是现代税收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税收实践中的征管效率不高、纳税人避税现象频发等问题,都与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不完善有关。 一、构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是实行依法治税、完善税收法制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思想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有10余年,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税收法制建设,使征税主体依法征税,纳税主体依法纳税,从而达到税收法治的状态。依法治税是治税之本,也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依法治税要求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实现税法面前人人平等。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

时,也拥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 (二)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和谐社会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存与可持续发展。由于税收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以及调控经济运行,因此,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只有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才能让纳税人享受到税收带来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而自觉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形成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三)构建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是提高税款征收效率、改善税收遵从度的有效途径。税收遵从度是指纳税人受主观心理态度的支配所表现出来的对税法的遵从程度。在现代社会,税收遵从度的高低不仅是一个国家税收制度及其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税收分配关系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税收遵从程度不高,相应地征税成本较高,税款征收效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纳税人权利缺失及其狭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构建不仅事关纳税人权益,而且会对政府的征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完备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将大大改善税收遵从度,提高税款征收的效率。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两个层次

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 护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一、纳税人权利概述及其性质 所谓纳税人权利,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所应享有的受法律确认、保障与尊重的权力和利益,以及当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纳税人所应获得的救助与补偿。它兼具广泛性、法定性、强制性、平等性等特性,正确认识纳税人权利的性质,对新时期切实推进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之现状 (一)现行法律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在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主要由宪法、税收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三部分构成,其明文规定和保护的纳税人权利各有侧重。 1、《宪法》侧重于对纳税人民主监督权的保护。虽然宪法只明确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未对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宪法中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查和批准权。”,这可以看作是纳税人间接行使的对税收支出的民主监督权的宪法上的权利。 2、《税收征管法》等税收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实体性权利的保护。 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的体现是《税收征管法》。2001年4月修订的新《税收征管法》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直接涉及到保护纳税人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条款近30个。 如为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了“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

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税务机关宣传税法的义务。 3、《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程序性权利的保护。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回避权、程序抵抗权等程序性权利。但这些权利属于一般化的权利,即不是因为纳税人特有的身份而享有的,而是因为纳税人作为一个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二)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体制中存在的缺陷 尽管我国的税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与完善,税法体制也正逐步充实,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已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规定,但与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欠缺。 如我国《宪法》中只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没有将纳税人的权利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加以明确规定。在已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中,目前只有《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人权利作了一些零散规定且不够完整,如未明文规定纳税人应享有的诚实纳税推定权、公正对待权等。 2、税收立法方面的不足。 (1)税收基本法的空缺。“法”是依法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但现今尚缺乏一个起统帅作用,居主导地位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2)违背了“谁立法谁解释”的立法原则。我国现行实体税法规定过于简单,税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一)、纳税人的权利 1.向国税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情况的权利。 2.享受国家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对属税收法规规定的扶持性减税、免税的,或符合困难性减税、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可依法提出书面减免申请。 3.申请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权利。纳税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经国税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国家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4.依法申请收回多缴的税款。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国税机关发现后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国税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国税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 5.要求国税机关对自己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保守秘密。 6.纳税人按规定不负有代扣、代收、代缴义务的,有权依法拒绝国税机关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代缴税款义务。 7.纳税人对国税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8.纳税人对国税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9.认为国税机关具有行政行为不当,使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损失的,纳税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10.国税机关对公民作出二千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一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纳税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11.对国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12.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权利。 13.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二)纳税人的义务 1.依照税法规定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并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 2.持税务登记证件开立银行账户并向国税机关报告全部银行账号的义务。 3.纳税人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国税机关备案。 5.纳税人必须按税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资料。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的,经国税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但纳税人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国税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6.纳税人必须按照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缴纳税款。 7.纳税人要按照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规定保管和使用发票。 8.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它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应当在出境前向国税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但保。 9.纳税人必须接受国税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10.纳税人与国税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国税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一、纳税人权利概述及其性质 所谓纳税人权利,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所应享有的受法律确认、保障与尊重的权力和利益,以及当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纳税人所应获得的救助与补偿。它兼具广泛性、法定性、强制性、平等性等特性,正确认识纳税人权利的性质,对新时期切实推进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之现状 (一)现行法律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在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主要由宪法、税收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三部分构成,其明文规定和保护的纳税人权利各有侧重。 1、《宪法》侧重于对纳税人民主监督权的保护。虽然宪法只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未对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宪法中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查和批准权。”,这可以看作是纳税人间接行使的对税收支出的民主监督权的宪法上的权利。 2、《税收征管法》等税收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实体性权利的保护。我国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的体现是《税收征管法》。2001年4月修订的新《税收征管法》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直接涉及到保护纳税人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条款近30个。如为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了“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税务机关宣传税法的义务。 3、《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程序性权利的保护。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回避权、程序抵抗权等程序性权利。但这些权利属于一般化的权利,即不是因为纳税人特有的身份而享有的,而是因为纳税人作为一个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二)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体制中存在的缺陷 尽管我国的税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与完善,税法体制也正逐步充实,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已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规定,但与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欠缺。

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定稿版

论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论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及其保护 一、纳税人权利概述及其性质 所谓纳税人权利,是指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人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所应享有的受法律确认、保障与尊重的权力和利益,以及当纳税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纳税人所应获得的救助与补偿。它兼具广泛性、法定性、强制性、平等性等特性,正确认识纳税人权利的性质,对新时期切实推进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之现状 (一)现行法律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 在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主要由宪法、税收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等三部分构成,其明文规定和保护的纳税人权利各有侧重。 1、《宪法》侧重于对纳税人民主监督权的保护。虽然宪法只明确规定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未对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在宪法中分别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审查和批准权。”,这可以看作是纳税人间接行使的对税收支出的民主监督权的宪法上的权利。 2、《税收征管法》等税收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实体性权利的保护。我国纳 税人的基本权利最主要的体现是《税收征管法》。2001年4月修订的新《税收征管法》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直接涉及到保护纳税人权益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条款近30个。如为了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增

加了“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上规定税务机关宣传税法的义务。 3、《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侧重于对纳税人程序性权利的保护。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回避权、程序抵抗权等程序性权利。但这些权利属于一般化的权利,即不是因为纳税人特有的身份而享有的,而是因为纳税人作为一个公民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所享有的权利。 (二)目前纳税人权利保护体制中存在的缺陷 尽管我国的税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与完善,税法体制也正逐步充实,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已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规定,但与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目前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欠缺。 如我国《宪法》中只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而没有将纳税人的权利作为一项法定权利加以明确规定。在已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中,目前只有《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纳税人权利作了一些零散规定且不够完整,如未明文规定纳税人应享有的诚实纳税推定权、公正对待权等。 2、税收立法方面的不足。 (1)税收基本法的空缺。“法”是依法保护纳税人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但现今尚缺乏一个起统帅作用,居主导地位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2)违背了“谁立法谁解释”的立法原则。我国现行实体税法规定过于简单,税收实践难于具体操作。而由行政部门制定税收规章或者实施细则并负责解释的做法,实质上又违背了“谁立法谁解释”的立法原则。(3)忽略了“社会主义税收用之于民”的立法思想。广

论纳税人对公共产品的权利

论纳税人对免费公共产品的权利 免费公共产品是与纳税人关系最密切的满足自身需求的产品,由于它们是全部由税收和预算来提供的,纳税人对它们的关注程度比需要支付市场价格的私人产品以及收费公共产品要低,但实际上,提供免费公共产品是政府征税以后所应当履行的核心职责,享受免费公共产品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以后所应当主张的核心权利。纳税人对免费公共产品享有哪些权利?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如何?纳税人实 际享受到的免费公共产品状况如何?应当如何完善?这些都是纳税人急需而学界所没有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基础性的探讨。 一、免费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与种类 (一)公共产品与免费公共产品 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需要,各种需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排他性的,可以在市场上通过支付价格来得到满足的需要,一类是非排他的,可以通过政府预算免费得到满足的需要,前者被称为私人需要,后者被称为公共需要。 [1]满足私人需要的产品是私人产品,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一类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产品或者服务。 [2] 公共产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依据产品所具有的公共性的强弱,可以把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非常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严格的非排他性,如国防、社会治安。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但并不是那么严格,如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基础教育等。根据纳税人享受公共产品是否需要付费,可以分为付费公共产品和免费公共产品。对于付费公共产品,纳税人必须首先付费才能享受公共产品,[3] 对于免费公共产品,纳税人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而享受公共产品。一般来讲,纯公共产品都是免费公共产品,而准公共产品中的一部分属于免费公共产品,一部分属于收费公共产品。鉴于免费公共产品与纳税人的关系最密切,因此,本文着重探讨纳税人对免费公共产品的权利问题。

纳税人权利的概念及现状

纳税人是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承担者。我国税收法治的进展是否良好,国家财政收支的运行是否稳健,与纳税人的权利是否获得有效的保护,义务是否得到切实的履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对纳税人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和履行纳税义务等方面,忽视了对纳税人权利的研究,以致在税收实践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纳税人只有纳税义务”的税收观念,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依法治税的进程。近年来,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纳税人权利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1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对纳税人的某些权利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纵观纳税人权利的整体情况,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实际操作上,纳税人权利的有效保护仍需要不断完善。 一、我国纳税人权利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税制建设的推进,我国的税收法律政策在强调纳税人义务的同时,也相应地赋予纳税人应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但从税法理论研究立场来看,其立法取向主要还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和经济的高效运行,同时兼顾纳税人权益的保护。因此在我国实际生活中,普遍表现为纳税人自身权利意识的淡薄、国家有关纳税人权利立法的不完善、社会上维权力量的不足等问题。 (一)纳税人权利意识不强 客观而言,我国纳税人权利意识较为淡薄,对于自己为何要纳税,所纳税款的去向、用途等不甚了解或不想了解或即便想了解也了解不了,缺乏在依法向国家纳税之后油然而生的一种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自豪感,以及作为纳税人参与国家事务、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主动性和对自身各种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这是因为:其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人民受2000多年来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没有经过 纳税人权利的概念及现状* 张富强 卢沛华*本文系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州市和谐城市建设与公共财政制度创新研究》(N705001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富强,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沛华,广东省外经贸委干部、华南理工大学财经法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广东广州,510641)。 [摘要]纳税人权利作为税法的基础和核心问题,目前已引起国内外税收立法者日益广泛的关注。市场 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强调纳税人权利,先后通过立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客观而言,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关注还刚刚开始,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虽对纳税人权利作出了一些规定,但无论在立法内容或是可操作性等方面都无法起到十分有效的保障作用。因此,我国应当认真借鉴国外纳税人权利法律保护的经验,通过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加强司法救济,逐步构建我国纳税人权利的保障机制,以便在充分尊重纳税人正当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推进税收法治进程。 [关键词]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借鉴与完善和谐征纳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0.1;F810.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09) 03-0070-07 2009年第3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