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使用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成为新的教学走向。微课具有短小简练、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等优点,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积极意义,是现行教育教学中逐步兴盛的新型教学方式。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新,将微课这一教学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激发学生发展与成长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升其思维思辨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教学设计

前言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枯燥的文字讲说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化概念更让学生无法理解,这一状况在化学学科中尤为突出。因而,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导入微课教学,有机整合优化章节教学内容,以小见大,突出化学学习的乐趣。微课教学一般局限于十分钟内,教学内容精简短小,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此可有效迎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1],自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初中化学学科涉及大量的化学公式、化学实验及化学反应,学生在理解与学习上比较吃力。因而,开展微课教学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先选择。

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教学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遵照一定认知规律,以单课教学呈现单个主题的数字化教学[2],其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表现形式也多样化。教师可通过微课教学,有力摒弃传统教学形式,电子化备课、教学及课后反思更能进一步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有着积极意义[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运用如下:

1.直观刺激,激发兴趣

“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是传统初中化学教学的一大弊端。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沿用以往的教学形式与教材内容,无法真正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理念。板书讲解更是教学课堂的普遍现象。长期以往的影响下,死板枯燥的教学只会不断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等严重情况。在新时期里,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积极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并设计有趣、生动的微课教学,以直观的视听觉冲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上)第十单元《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一课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导入“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清楚且直观感受“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间反应的动态过程,通过了解指示剂颜色变化,学生会产生惊奇的情感变化,并主动参与到后期学习中。

然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加以文字讲解,重点突出化学反应的原理。如此在自我首先对实验进行认知与感知,学生可对“酸碱反应”有模糊的概念,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说,学生的知识认知将有效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让其更有信心参与到下一步学习中。

2.见微知著,突出重点

化学学科知识结构复杂抽象,主要以微观世界知识为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认知与思维发展能力尚不足,在学习中经常遇到难题,而难题无法真正得到解决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学习兴趣会因而下降。化学知识章节内容在难度上呈现出阶梯化现象,即便是存在一定关联性,学生也常常需经由大量推理才可有效理解,而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需实验验证方可了解。然而初中生阶段性认知尚不成熟,对相关药物的性质不了解,容易在实验操作中出现事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相应性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动态、情绪等进行教学优化,将抽象、微观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象、宏观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明确章节学习的方向。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微课教学的导入,一方面可有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另一方面可规避危险性的化学实验教学[4]。比如在九年级(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在网络平台上收集相关的视频,截取典型过程,让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有形象化、具象化的认知。通过微课的导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枯燥且繁冗的文字表述,而是直观、形象的动态变化,如此学生可明确找出该化学知识的重点,知识理解也相应简单化。

3.化繁为简,自主探究

微课主要是单个课时涵盖某一主题或内容,通过引入其中的细枝末节,激发学生兴趣,并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深入学习并研究更多知识。微课教学更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需求化认知与个性化学习的特点,既能及时查漏补缺,又可不断强化巩固知识,温故知新,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现代化信息科技发达,学生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通过整合与录制微课视频,将其发布在班级或学校网络平台上,通知学生自主下载学习,课前上传的视频则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提示,课后上传的视频则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知识补充。学生可根据自我时间安排预习或复习活动,并从自身知识框架中有选择性进行学习,学习成效将事半功倍。比如九年级(上)《分子与原子》一课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后,教师可有针对性就“分子”与“原子”设计相关的课后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而微课教学视频中,教师首先导入课堂教学的知识框架,系统化过一遍,然后导入“探究最轻的气体”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一步学习,不断激发其思维反思。通过化繁为简,将厚厚几页的文本教材整合为具体的知识框架,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并自主进行深

入学习探究。

结语

总而言之,微课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关注学生阶段性发展的情感与心理特征,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微课视频,体现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需求、兴趣。微课视频应简单短小、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以小见大,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能更好理解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师贵.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72.

[2]蔡建世.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尝试[J].新课程研究,2016(06):76.

[3]陈炎波.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86):157.

[4]顾景帆.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程教学的设计分析[J].数理化学习,2016(10):71.

元素 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元素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要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要用“原子”。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是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如何设计和开发中学化学微课

如何设计和开发中学化学微课 一.微课的优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微课研究的相关理论建设正在完善充实中,微课资源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探索微课技术在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 (1)从理论方面看,把微课引入中学化学学科,有利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及微课概念,遵循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落实新课程理念。 (2)适合于中学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微课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3)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微课技术在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资源开发和应用,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一批优秀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4)由于微课的概念不贪多求全,只要求某一微知识内容合理呈现即可。通过对微课技术在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可以促使教师集中精力对微课内容浓缩精炼,优化资源质量。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使用其他兄弟学校做得好的或比较成熟的微课,也期望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为微课技术发展“添砖加瓦”,推动参与课题研究学校教师的优质微课资源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去,做到资源共享。 (6)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同时,微课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标准零件”,可以适用于各种教材版本,而不像过去,教材一经改动,配套的教学光盘马上作废,过去,教学资源是被教材版本绑架的。微课,将会变革资源库建设理念。 二、微课开发有2种类型,德胜智课有讲课式微课和情景式微课。 第一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第二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时间为5-10分钟。 三、微课软件 1.屏幕录制软件屏录软件非常多,以“Camtasia Studio“为代表。这款软件的优点:(1)录制后自动生成视频格式 (2)可以对录制内容进行字幕添加 (3)可以进行局部录制屏幕 (4)录制后的视频可以自动追踪鼠标进行局部放大 (5)软件很小,并且已经汉化注册,安装使用方便 (6)不足的地方个人认为在于功能强大,使用过于繁琐;同时缺乏在黑板上书写的真实感2.使用PPT录制这里的PPT是指“microsoft office 2013”版,用PPT自带录制的优点有:(1)画面非常清晰 (2)可以充分运用好演示时候的荧光笔 (3)可以添加丰富的图片资源 (4)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演示效果 (5)不足在于无法实现白板录制、实物展台录制、试卷讲解录制等;功能受到限制。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19-12-04T16:19:06.04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作者:苏爱绩[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 广西北海市第五中学广西北海 53600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微课以其直观、形象等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助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微课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微课教学这种全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已经在各科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微课教学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微课教学加以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教育辅助功能。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对微课的高效利用,以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值得深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这一点显现的尤为明显。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化学教师只关注对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却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逐渐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意愿。而对于微课的利用,能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化、趣味化、直观化,以具有启迪性的演示,实现对真实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通过微课演示,使学生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经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深入探究的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疑问提出、分析、探究以及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比如在元素符号、化学基本概念等这类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会感觉化学知识鼓噪、乏味,而且十分抽象,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丧失兴趣,甚至形成畏惧心理。基于此,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使微课和教材内容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微视频为学生呈现居里夫人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应用、化学知识与现代生活间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经过微课动态化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亲身实践,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观察、动手实践以及主动思考,以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激发潜能。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知识,学生仅凭教材内容阅读、教师口头讲解和自己想象很难对其形成理解,比如共价键、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甲烷、乙烯以及烃类衍生物结构及化学反应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通过微课教学,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教学难点简单化,深化学生对事物化学本质的理解。在一些操作较为简单或实验过程无害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微课的应用,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其动手能力。而对于某些具有危险性、毒性,会给师生身体健康和环境形成影响的实验,便可利用微课进行直接展示,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同样能对其内容形成较好的理解。比如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利用微课和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先学习实验内容,随后开始实验操作。通过微课展示实验原理,然后利用flash动画对实验仪器及药品进行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仪器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学生在经过观摩之后,在心中会形成一套实验方案,继而主动探究在观看微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3、扩展内容,联系生活出于初中化学所具备的学科特征,某些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会使学生感到愈加枯燥,无法在化学学习中找到乐趣。然而,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对相关化学性质、反应以及现象等进行展现,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明确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随后由教师进行统一整合,融入到微课内容当中,在讲解相关章节时为学生进行展示。比如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课中,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利用医用氧气瓶为病人输氧的过程;“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在微课中加入消防员灭火的场景,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随后分析消防员通过各种消防器材灭火的主要原理;在讲解“清洁燃料——氢气”一课时,可以先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导致部分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破坏的视频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对“氢气”这种清洁能源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4、精讲精练,提升效率提升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言堂”,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精讲精练过程需要突破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重难点,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汇总,针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思考与解决。以微课所具备的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规律,使学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常见的酸、碱、盐”一章的教学中,其内容较为庞杂,倘若采取单纯的讲解方式,非常可能使学生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而将其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利用微课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展现,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积极搜集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以完善微课内容,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教学辅助作用。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微课比赛

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为进一步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初中化学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一线初中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参加宜宾市初中化学微课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展示。 二、参加人员 初中化学教师。 三、微课的设计制作及推选要求 1.设计制作要求 (1)微课所涉课题可自行选择初中化学教材相关内容,也可参考微课知识表(见附件1)。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学习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媒体设计与教学深度融合,能让学生高效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水平,教学反馈与评价设计能有效测评学习活动效果。 (2)微课视频应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微课课件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仅限一人)和单位;视频格式为常见格式,建议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每课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20M,视频时长最多不超过10分钟。 (3)微课的应用说明详实,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任何不良信息内容,则一律取消参赛资格。 2.任务及相关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微课评选活动,要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起来,要广泛发动学校的初中化学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2)本次活动单设中学需至少上报1节微课视频,其余 学校可积极自愿上报。请各校将制作的微课视频及微课设计与应用表于20XX年5月6日前报县教研室。 (3)本次活动设县一、二、三等奖,教研室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收到的作品进行认真评审,评审结束后将推荐优秀作品到市参加评选。 附件:1.微课知识表(供参考) 2.微课设计与应用表 教育局 年月日 附件1 微课知识表 九年级上章节名称内容 绪言初中化学学习之旅化学学科方法指引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 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 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微课设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原则,能够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化学方程式,体会化学语言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规范使用化学语言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三、教学策略:用磁吸卡片的方法在黑板上摆出模型,并说出这样摆的理由,并用化学符号表示上述模型,以增强学生对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原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什么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看图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提问】表达式中的CO2能否随便写成SO2或者其它的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你如何用实验证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确实生成二氧化碳?【学生回答】往木炭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教师】因此,书写方程式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或者凭空想象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化学式。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 【学生】阅读课本99页,找出书写方程式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追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C + O2 CO2 和H2 + O2 H2O这两个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不符合,有什么办法能使得式子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个数都相等?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课逐渐进入课堂。教师通过使用微课使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使疑点、易错点、易混点得到澄清。微课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使学生的学习有了兴趣,同时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近期我区录制了大量的微课,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选题不准确 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是对学生难匿的知识点、存疑的知识点、易错、易混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点拨、启发,而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能掌握的内容不必录成微课。例如微课《金属材料》一课中,教师将教材上的内容搬到PPT上,再配点图片,教师不停地读PPT上的内容,一点新意也没有,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欲望。 微课的引入时间太长肘间分配不合理。微课的用时特点为两头小中间大,即引入和结束用时较少,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重点问题。因此,无论用何种引入方法都不能占用太长的时间。例如微课《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课中,用二氧化碳的用途作为引入,时长近2分钟。剩余的时间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与碱反应,与水反应,高温与碳反应等。这么多的内容教师在几分钟内就讲完

了,每一项内容只能轻轻点一下,让学生自己学会,不现实;另外一种后果就是重点不突出。 二、素材准备不充分 (一)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 微课时长7分钟左右,每一秒都是宝贵的。视频中一些与重点无关的介绍或操作都可裁掉。例如,微课《水的组成》一课中的电解水实验,教师用的是原来45分钟一节课时的实验视频,介绍实验装置、学生电源、连接正负极、向装置中加入水等等,都是可以一带而过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套准备好的装置,把正负极标清楚,通电,观察现象,通过对气体成分的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可节省不少时间,突出主题,也使录制的文件小一些。 (二)实验准备不充分 和视频素材准备不充分一样,在微课中,一些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就不必重点强调。例如,微课《金属的化学性质》中,教师分别向几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再分别加入不同的金属,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边加酸边讲操作注意事项,这些操作和注意事项不是重点,试管中的酸完全可以在课前加好,录制时直接向试管中加入金属,只要教师的演示规范就行了。 三、趣味性不强 微课的设计不新颖,多数教师用的是讲解的方法,语

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313179615.html, 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发光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年第20期 【内容摘要】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简短的视频来直观、生动的反应出制作者的意图,而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到初中化学的讲堂之上。它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不足,这需要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应用微视频教学手段。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引言 微视频,顾名思义就是借助影像仪器,如智能手机,摄录机等拍摄时长在5分钟左右的短片。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微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微视频或者说微课具有教学内容主题突出,专一性较强的特点,对于课堂教学中难点、重点的针对性强,节奏紧凑,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 一、微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微视频以灵活多样的表现力,可以将初中化学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验操作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它告别了傳统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死板,让老师逐渐摆脱了“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案”。初三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是从零开始的,对于虚拟的化学物质,无法想象和理解[1]。例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在学生脑 中没有概念,通过微视频的图像、声音和文字将初中化学的知识点以活泼性、趣味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 2. 模拟实验操作,降低实验危险性 微视频可以将初中化学课程中涉及的实验全面的展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存在危险性的实验,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可以安全的观察危险实验的操作过程。一般来说,初中化学课本上涉及的危害性较大,操作性难的实验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让学生亲自完成的[2]。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微视频可以让学生获取实验操作的详细的步骤。 3.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微课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初探 摘要:“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为微课特点:主题突出,内容精简,容量较小,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得到重视。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初中化学课堂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学生更加活跃、更轻松,教师教学更积极。 关键词:微课;高效;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多媒体的发展,“微文化”悄然诞生,例如:微信、微访谈、微博、微电影。在这种背景下,微课也产生了。它大多以3-10分钟的短小视频呈现,主题突出,内容精简,资源容量较小,内存仅需几十兆,可下载到电脑、手机、MP4等我们电子终端设备。微课大多由“音乐+文字+画面”组成,轻松的音乐营造了愉快的学习氛围,精简的文字聚集了学习者的注意力,精彩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创新,微课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一、微课让教学重、难点突破 “学习障碍”、“知识难点”是教学难点存在的主要原因。微课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思维。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可以模拟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 重点和难点是知识传递的关键所在,一节课中学生对重点知识不能掌握,难点不得突破,无疑是一节失败的课。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将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来考虑,确保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堂解决。如在进行“分子、原子”教学时,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模拟微观粒微的运动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出分子运动、间隔、分裂和重新组合,学生一目了然,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微课的启发下,化学教学难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二、微课让课堂变得更高效、直观化、趣味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 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 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 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开发及应用

摘要以初中化学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使用Focusky制作的幻灯片为整体框架,用CamtasiaStudio录制的虚拟化学实验视频和动画相结合,后期使用AfterEffects软件来完善动画的拼接、特效及音频处理,实现一堂完整的微课。讲述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制作的策略和方法,分享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体会。 1前言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文化”的悄然诞生,微博、微信、微访谈、微电影、微小说等如雨后春笋陆续出现,而手机的普及、4G技术的应用,更是让人类社会迈入微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加,达到了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程度,教学也由此进入数字时代。微课的出现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开拓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思路,使之找到新的方式,为学术探讨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这样也为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大道”。目前,常用的微课制作形式有手写+录屏式、课堂实录式、PPT录屏式以及卡通动画式。其中动画设计难度大、投入大,要求具有专业的设计制作能力,推广较难;其他三种微课形式授课方式单一、枯燥,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本文采用虚拟实验室操作录制、动画、录屏等多种形式,设计实现初中化学一节微课。 2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实例 通过对翻转课堂及微课的分析,分析现有微课开发模式,本文提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课设计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选题、需求分析、教学设计、开发制作、应用效果五个部分。确定选题本文所制作的微课除了为了参赛,更加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化学》的第一单元为“走进化学世界”,让学生对化学有个简单全面的认知;紧接着介绍具体学习内容,就是周围的空气,制取氧气,这是第一个真正的化学知识点的学习。这一知识点具备固定的规定,学生自学相对容易,适合微课制作。为了让学生爱上化学,选择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为题材,制作一堂生动有趣的微课。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三个方面的分析。1)学习者分析。该选题所面对的学习者为初中九年级学生,已经在第一单元学习基础上对化学学科有了简单的认知,并具备在具体实验引导下学习化学反应的能力。2)学习目标分析。设计制作这个微课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的内容短小而精悍,而且数码产品及网络的普及为微课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将化学细小繁多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学校教学平台,可以有利于信息的共享,也有利于学生的多方位和全面的学习。利用微课讲解化学知识有三种主要形式:翻转课堂模式、微课嵌入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的自主学习模式。综合运用这三种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好地做到个性化教育。 标签:微课;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随着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工具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人们更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微课的出现正好顺应了这一现实需求,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化学学科以记忆性知识繁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储备而闻名,微课的内容简短,呈现的知识呈点状,可以让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自由学习,当学生在课前利用移动终端学习了这些记忆性材料之后,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才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归纳、推理、分析,将微课嵌入课堂教学,可以使化学知识变得有趣、形象而直观。虽说各级学科都在要求教师积极推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但教学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以下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微课的几种模式。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就是教师把一堂课的新知识讲解先通过微课的形式上传网络,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将网络上的微课下载下来学习,然后课堂变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如答疑解惑、分析讨论的场所。之所以叫翻转课堂,是因为讲解新知是传统课堂的主要授课内容,答疑解惑主要是在课后或课外进行的,现在却将课上与课下的内容调换过来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且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因为一节课的新知识也就那么几个,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看一遍就能学会,而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差一些,他就可以看两遍甚至更多,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而造成知识掌握的比较薄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到之前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当学生了解了新知识后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将自己的疑问与教师进行交流,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例如,在讲解纯净物与混合物这一节内容时,主要的新知识就是纯净物的概念和特征,以及混合物的概念和特征。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一个大约6分钟的微课。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可接受程度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比如:重点区分完全溶于水的盐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看起來浑然天成的合金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等概念。 二、将微课嵌入常规教学模式 将微课当作教学资源嵌入常规课堂教学中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比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九年级化学微课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九年级化学元素及其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一些元素及其符号,深刻理解元素意义及其符号的意义。了解质子数与元素的关系。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过程方法: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与方法。 3.情感价值:理解物质的统一性,知道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 二、探究学习 1.默读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和书写。 2.找资料理解元素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常见元素的书写和意义。 四、探究讨论法 五、课堂学习 一、引入 某品牌矿泉水标有:硒,锶,……(单位:mg/ml)这里的硒、锶指的是原子、元素还是什么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还听到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共同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世界是物质世界,所有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什么还有元素这个总称 小结:1.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为1,这样的原子叫做氢原子。2.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可以不同。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什么 2.元素的分类 投影常见元素的名称,引导学生对元素分成三类。 3.元素的写法、读法 看看元素周期表,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4.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元素(2)表示一个原子 些是纯净物在纯净物中,谁只含一种元素 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现在的元素有多少种吗请打开书翻到元素周期表,说说看元素有多种金属元素有多少种,在周期表的什么地方非金属呢 讲解: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目前知道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他们组成了三千多万种不同的物质。 六、课堂评价练习 1.下列元素名称与符号都正确的是() A.炭C B.钠Ne C.贡Hg D.铝Al 2.某药品书上标有“含碘150mg,含镁65mg”,这里的“碘,镁”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离子 3.属于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Ba Mn He Mg H O D. Hg Ba He Mg 4.写出符号的含义:H ( ), ( ),2H ( ) 5.写出化学符号:四个氖原子()钙元素( ) 两个硫原子() X个氧原子()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方法与技巧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的方法与技巧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胡铁生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以内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一、微课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脱离出来,更多的参与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6、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7、化学实验设计、操作、改进及创新的重要载体。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自我的提升 (三)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 二、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三、微课制作方法 Ⅰ、工具的选择及简单操作方法 (一)外部视频工具拍摄(摄像机+黑板或电子白板) 工具与软件:摄像机、黑板(电子白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方法:对教学过程同步摄像 过程简述: 1.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2.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 3.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初三化学微课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 本微课名称初中化学《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知识点描述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本课题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定量探究中“主角”。 知识点来源□学科:九年级:化学 基础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启发型□讨论型□演示型□联系型□实验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其他 适用对象学生:本微课是针对本学科平时成绩多少分的学生? □40分以下□40-60分□60-80分 □80-100分□100-120分□120-150分 教师:□班主任□幼儿教师□普通任课教师□其他其他:□软件技术□生活经验□家教□其他 设计思路 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定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微课中采用若干个有梯度的小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最后突破此难点。 教学过程 内容画面时间 一、片头(20秒以内)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 讲解《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测定》 第1张PPT20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4分20秒左 右)第一部分内容:情景展示 装置、原理的介绍 第 2 至 3 张 PPT 30 秒 第二节内容:拓展延伸 实验装置的改进与误差分析 第 4 至 4 张 PPT 30秒

第三节内容:典例分析、能力提高第 5 至 8 张 PPT 220 秒 三、结尾(20秒以内)内容: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 里,希望通过本讲的学习能帮 到你,谢谢,再见。 第 8 至 9 张 PPT 2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由于受微课的限制,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且不能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分解能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信心,防止分化。

微课 分子和原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师姓名陈晓单位名称沙雅县第二中学填写时间2020.08.19学科化学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难点名称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由前一段的学习,学生对化学产生了好奇心,对物质的构成、组成提出了问题,但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分子或原子,看不见摸 不着,学生对这些微观粒子没有概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 为什么难 学生之前学习化学都是接触的宏观世界,本节内容将学生从宏观世界带入微观世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肉眼看不到,对于学生 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也是难以理解的和掌握的。 难点教学方 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验,走过花园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花香是从哪里来的,衣服上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导入新课。 知识讲解(难点突 破)二、实验探究1----品红在水中扩散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教师提问】品红溶液为什么充满了整个烧杯,用哪个微观的知识可以解释?【学生回答】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品红充满了真个烧杯。 结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 --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三、实验探究2----分子运动现象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结论: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四、实验探究3----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五、实验探究4----酒精与水混合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 六、归纳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的性质: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02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范文1

202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范 文 摘要: 众所周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 很多重要的实验是没有办法开展的, 不过微课概念的提出, 就很巧妙地弥补了这一先天不足。如果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灵活地应用微课视频, 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课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具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表现, 很容易地就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对于那些难以操作并且具有危险性的实验, 微课可以提供更加安全, 更加显着的素材。就算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 但是它也只能是作为课堂教学知识的补充部分, 不可以完全地替代课堂教学。 关键词: 微课视频;初中化学; 应用; 通过微课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可以让化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更加直观, 更加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激发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初中生对于相关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学习, 同时还可以使初中生的学习状态有所提高。因为微课简短, 有趣的鲜明特征能大大的提高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兴趣, 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也会更加有效率。同时微课还具备暂停和回放功能, 通过反复观看, 揣摩的方式使突破教学难点变得更加容易。所以, 在最近几年, 我国对于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领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广泛。 一、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一)微课可以使化学中微观世界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 对于初中生而言,抽象的微观世界是难以想象和难以理解的。然而, 动画微课的出现, 就可以很恰当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动画微课可以用生动的动画使学生看到“神奇的微观世界”, 对于那些抽象的化学符号, 也就不再是琢磨不透的了。例如, 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性质》那一章, 可以通过制作视频“神奇的二氧化碳”, 以“灭火实验”的视频激发初中生对于学习二氧化碳的兴趣, 进而通过实验向其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还可以通过制作干冰人工降雨的视频去说明二氧化碳神奇的性质。通过视频上简洁而又精彩的内容,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从而打消对于学习化学的逆反心理, 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致, 使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 (二)微课的使用使化学教学更加安全 因为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很多的实验本身是具有危险性的, 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所以, 做实验对于环境的要求是很高的,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课堂上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例如, 《白磷的化学性质》学习中, 白磷燃烧时产生的酸性氧化物, 是具有腐蚀性和强烈氧化性的, 既不可以直接闻, 也不可以用手直接进行接触的。所以这个实验是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的, 必须要在通风橱里进行操作实验。所以,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相关的链接视频来代替实验本身, 这样的话, 学生不仅可以清楚的观看到实验现象, 并且还不需要学生直接去接触, 同时也减少了实验本身所造成的危险气体来污染环境。 (三)微课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完善 大部分学校的条件是有限的,很多教学中需要展示的相关实验难以开展。而微课的运用, 就可以很轻松的弥补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所带给教学的不便。例如, 《蒸馏水的制取》实验, 蒸馏瓶和冷凝管已经不再是实验室的必备品, 但是学生对于制取蒸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3二氧化碳的性质-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是继学习了空气、氧气、碳单 质的知识之后的又一种物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它对于“如何学习有关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起到一个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为后面学习“燃料”、“酸碱盐”等知识作好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简单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知道温室效应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理解温室效应的利与弊,树立“关注社会,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性质,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最近发展区,我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1)知识状况:对如何学习物质的性质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 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心理状况:思维活跃、探究欲强,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引入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演示法、科学探究法; 学法:分组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