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制作者:郑跃

一、识记

1,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

常用的个体智力测验:(1)斯坦福一比钠量表。(2)韦克斯勒量表。

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1)美国陆军测验。包括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

(2)瑞文推理测验。

2,瑞文推理测验的特点

它是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主要测验个体的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的优点是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的年龄范围很宽,而且不排除一些心理缺陷者。测验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团体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结果以百分等级常模进行解释,直观易懂。

3,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3岁以前智力是直线上升发展期,以后缓慢发展到25岁达到高峰,26—35岁保持高原水平,35岁开始有所下降,贝利的研究结果被绘制成智力成长年龄曲线。

4,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界定

超常儿童:指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水平的儿童,或指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能创造性的完成多种活动的儿童。其智商通常在130以上。

低常儿童:指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其智商通常在70以下。

5,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并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智商

6,创造力的内涵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7,发散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8,创造力的特征

(1)敏感性:即容易接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问题情境能顺利地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各种答案。

(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6)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1,智力含义的扩大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智力的二因素论

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不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会有差异。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相互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般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3,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曲线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在个体15岁之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快速发展,但晶体智力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流体智力的要晚;流体智力在40岁以前就开始下降,而晶体智力在年老的时候还能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4,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1977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第一个维度是操作(即心理活动或过程)操作分为5种: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即活动对象和信息材料的类型)内容有5种: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第三个维度是产物(即信息加工所产生的结果)产物有6种:单元、类型、关系、系统、转换、蕴涵。单元是最简单的产物,蕴涵是最复杂的产物。

5,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影响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结构》一书,向传统偏向认知的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存在着七种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各种各样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觉智力。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强调逻辑一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应开发多种智力并帮助学生发现符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6,智商的含义及其在全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7,智力测验的局限性

(1)智力测验测出的是智力还是知识技能?由于智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很难保证所有的测试试题都是被试所未曾经验过的。

(2)智力测验的公平性。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会有很大的差异,智力测验的项目很难保证所有的被试都有相同的机会学习相关方面的内容,因此,有人批评智力测验。

(3)多元智力理论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只测验了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其他智力则被忽略了,尤其是个体的创造性能力在智力测验中没有得到反映。

(4)智力水平虽然会影响个体的学业成绩,但并不能决定将来取得成就的大小,反而可能由于操作的不当,给个体的心理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

1,根据对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解对学校教育提出建议

(1)教育和教学中的智力开发(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元认知与智力开发;自我效能感与智力开发)

(2)特定的智力开发训练(波诺的方案;“应用智力”方案;PIFS{学校中的实用智力}方案)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

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

(1)创造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2)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现有课程;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智力激励法也叫头脑风暴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一、什么是智力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2.智力是一种学习的潜在能力 3.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4.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综合 5.智力就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什么是智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二、智力结构的理论 (一)智力的因素理论 1.独立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Tho圃dike,1911)曾对能力做过系统的描述。在他看来,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例如,抽象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对机械问题的适应能力等。根据这种学说,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独立的发展。这种学说很快受到人们的批评。心理学家们很快发现,当人们完成不同的认知作业时、他们所得到的成绩具有明显的相关。这说明各种能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2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1863—1945)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出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能量),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才会出现某种正相关。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起作用,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的相关。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人的智力。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图11—1是二因素学说的模式图。图中的圆圈代表c因素,三个长方形代表三种作业。其中1、2两种作业渗透了较多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较高;而1、3两种作业,只有少量的G因素,因而测验分数的相关度很低。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发。由于能力包含着一般能力和持殊能力,两者并不相同,这就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莫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当然,斯皮尔曼强调—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把它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 3.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 多元智力理论

2014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 练习题【精品文档】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 1、学习用“狗”这个字来表示实际生活看到的狗,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2、感性知识分为两种水平,即() A、感觉和知觉 B、感知和表象 C、表象和语词 D、概念和命题 3、程序性知识包括两种,即() A、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B、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C、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4、学习“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两个关键特征,这是()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下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上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A、下位学习 B、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英语单词的学习主要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7、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称为() A、高效学习 B、复习 C、过度学习 D、深度加工 8、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的观念,现在学习“正方形”概念,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9、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属于()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词汇学习 10、瞬时记忆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条件是引起() A、注意 B、复述 C、神经冲动 D、条件反射 11、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具的运用一般属于()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符号直观 12、遗忘曲线呈() A、正U型 B、倒U型 C、加速型 D、负加速型 13、学过了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后,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行为潜能的变化”也是学习,这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华师心理学讲义第八章智力和创造力

第八章智力和创造力 今天星期几 ?“哪一年的4月21日是星期日?” ?George:2002,1996,1991,1985,1974,1963 (1700) ?2002年的2月15日是星期五,1591年的8月28日是星期三?可以进行上下6000年的计算 ?他是天才吗?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二、智力测验 三、智力的差异性 四、创造力及其培养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智力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这孩子聪明点儿,那孩子笨点儿。 比尔·盖茨是个天才,爱因斯坦是天才,有人在音乐方面有天赋,有人组织能力很强等。 每个人都似乎知道智力的含义,但真正了解智力是什么?还真不容易。

智力的理论 (一)智力因素论 斯皮尔曼(Spearman)提出二因素论。 ?人们在完成任何一种作业时,?都有G和S两种因素参加。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 ?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 ?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 –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 –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 –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 –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 –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三)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Cattell,1963) (四)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Gardner,1983)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①语言智力 ?②数学逻辑智力 ?③空间智力 ?④音乐智力 ?⑤身体运动智力 ?⑥人际关系智力 ?⑦自知认识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 合方式不同。 二、智力测验 比纳-西蒙量表(1905) 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1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培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1.A 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 2.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2.D A.智力技能B.思维品质C.思维程序D.能力或特性 3.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3.A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4.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4.B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5.B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6.“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6.D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方法扩散D.形态扩散 7.创造性与()无关。7.C A.智力B.发散性思维C.生活条件D.人格 8.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8.D 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发散思维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9.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9.C A.算法式B.推理式C.启发式D.演绎式 10.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10.A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11.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11.C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1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12.D A.漫无目的地幻想B.走路C.联想D.发明创造 13.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13.A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 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四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 在人类历史上,能够创造一个时代的人寥若晨星,比尔·盖茨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时代就是信息时代。他靠计算机征服了世界,使世界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人称他为电脑帝国的拿破化;使不仅是计算机的玩家,更是一个经营家,31岁已经拥有了10亿美元的资产,到了41岁就成了世界首富,有人称他为信息时代的福特。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超群的智力和创造力以及坚毅、自信、冒险和不甘落后的个性。 人的智力和创造力问题正是本章所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节智力与智力开发 什么是智力?人的智力为什么会有差异?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智力可以测量吗?智力发展有何规律?智力如何培养?这是本节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智力与智力理论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复杂而颇有争议的概念,至今尚未有定论。心理学家斯腾(Stern)认为,智力是个体有意识地以思维活动来适应新情境的一种潜在能力。心理学家科尔文(Colvin)认为,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心理学家比奈(Binet)认为,智力是一种判断力、创造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chsler)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的行为、合理的思维以及有效适应环境的总能力。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认为,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产生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心理学家斯腾伯格(Sternberg)认为,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得的能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模糊多样的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我国心理学界的倾向性意见是:智力是个体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综合,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尽管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看不尽相同,但各种定义彼此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智力加以界定,反映了智力的多层次性和多面性。智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要给它下一个全面、完善的定义是很不容易的。随着智力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智力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当代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把智力看作是多种相对独立能力的综合体,主要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智力理论 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看法有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了解智力理论的发展对于理解智力的本质、科学设计智力测量工具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的智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 1.传统智力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特征和有待发现的心理结构。因素分析法是建构这类理论的主要方法。研究者们试图寻找智力的构成因素,不同的研究者通过因素分析得到的智力构成因素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智力理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智力理论主要有: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Spearman)认为,智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完成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G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因素,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G因素和S因素

2014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4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复习精编》 目录 Ⅰ序言 Ⅱ考前必知 一、学校简介 二、学院概况 三、专业介绍 四、师资力量 五、就业情况 六、学费与奖学金 七、住宿条件 八、其他常见问题 Ⅲ考试分析 一、考试难度 二、考试题型 三、考点分布 四、试题分析 五、考试展望 Ⅳ复习指南 《中国文化要略》 《现代外语教学》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Ⅴ核心考点解析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简论 第二章地理概况 第三章历史发展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 第五章汉字 第六章学术思想 第七章宗教信仰 第八章古代教育

第九章科举制度 第十章典藏书籍 第十一章科技成就 第十二章传统建筑 第十三章古典文学 第十四章各类艺术 第十五章风俗习惯 第十六章中外文化交流 《现代外语教学》 绪论呼唤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 第一章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发展趋势第二章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第三章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过程分析 第四章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 第五章外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第六章外语教学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绪论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学生心理 第二章认知发展 第三章社会和情感发展 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五章特殊学生 第二部分学习心理 第六章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第七章学习的认知观 第八章学习的社会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 第九章复杂的认知过程(上) 第十章复杂的认知过程(下) 第三部分教学心理 第十一章制订教学计划 第十二章激发学生动机 第十三章有效课堂教学 第十四章学习结果的测评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创造性的含义对什么是创造性,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 创造性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发明是制造新事物,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发明锯子。发现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等。[1] 理解创造力这一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 ①创造力是一种有别于智力的能力,创造力测验的内容是智力测验内容上没有的,是智力测验测不出来的能力; ②创造力指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的能力,既有科学创造活动,又有技术创造和艺术创造活动,还有其他方面的创造活动;

③新颖独特是指前所未有、与众不同,这是创造力的根本特征;④创造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关于创造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结论。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高相关,有的研究者认为两者有低相关,但总的倾向于无多大关系。掌握某一门学科并不以具有对该学科作出创造性贡献的能力为先决条件。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也表明,一些成绩并不十分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却有较大的创造发明或技术革新;而一些成绩十分突出的学生,在工作中则少有建树。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中许多人行为往往不合常规,甚至可能破坏课堂常规,惹教师生气。因此,创造性与学业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教师,尤其要发现有高创造性的“调皮”儿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八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 题库

试题库 第八章智力及智力开发 西华大学吴薇莉胡冬梅李艳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 1、智力是以(C)为核心的能力。 A.创造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记忆力 2、西方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智力是(C)。 A.个体学习的能力 B.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C.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D.个体抽象思维能力 3、斯腾伯格认为应从(D)方面分析一个人的智力。 A.经验 B.成分 C.实践 D.情景 4、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C)。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5、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A.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5、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A)的智龄? A. 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6、智力年龄的概念由()提出,后经由()修订,并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C) A.推孟,比纳 B.比纳,西蒙 C.比纳,推孟 D.比纳,韦克斯勒 7、在智力测验中成绩为95分属于(B)。 A.优秀 B.中等 C.中下 D.迟钝 8、某人1980.10.10出生,1987.09.05参加测验,测验分数经查知道其智龄为8岁5个月,则此人智商为(D)分。 A.125 B.118 C.137 D.121 二、多项选择题(共6题,2分/题,共12分) 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智力由三个各自包含多种因素的维度组成,这三个

维度是(ABD)。 A.内容 B.产物 C.符号 D.操作 2、发散思维具有(BCD)的特征。 A.灵活性 B.流畅性 C.独特性 D.变通性 3、以下更多受到液态智力影响的测验是(BC) A.经验评估 B.图形相关 C.记忆广度 D.词的理解 4、人的智商按(AD)分布 A、常态曲线 B、两头大中间小 C、偏态曲线 D、两头小中间大 5、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ABC) A、发展水平上 B、表现早晚上 C、类型结构上 D、性别差异上 6、(ABCD)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A、出生前后的营养 B、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C、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 D、主观努力 三、填空题(共8题,1分/空,共15分) 1、迈耶等人编制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中用以评估整体情绪智力及其三个成分。这些项目涉及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三方面。 2、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3、智力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心理测量观点、多重智力观点、认知发展观点。 4、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 5、在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属于智力的操作。 6、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贝多芬属于具有较强音乐智力的人。 7、智力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特征。 8、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 四、名词解释(共4题,5分/题,共20分) 1、智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1.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低智商的智商水平有可能高、也可能低、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智商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保持好奇心、解除学生答错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逻辑思维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5.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强烈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 6.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教授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糊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多地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11.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的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的策略和水平 1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作业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及时的反馈,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5.如何依据性格倾向性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胆机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制力关心、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教师招聘心理学 第四章

四、 人格心理 一、需要概述 (一)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活动的源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三)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生理和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类所特有的需要)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人的需要有八个层次: 1) 生理需要(基本需要):是人对食物、空气、水分、睡眠、性等的需要, 2) 安全需要:是指要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3) 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4)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 5) 求知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 审美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能的心理需要,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前四种是缺失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后三种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后才会出现对较高需要的追求。 2、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 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最基本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是爱与尊重。,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爱的需要和美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二、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动机的概念: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 (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 动机的种类 1) 生理性动机(内驱力):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动机,也称内驱力。如饥饿动机、干渴动机。 缺失需要 成长需要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冉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3214202 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而创造力与生活中的种种环境关系很大。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在一定条件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高智力虽非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他们有以下几种关系:(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2)高智力的人即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很低的创造力;(3)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高智力虽非高。高创造力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责任心,勤奋度等等。 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1、培养好奇心:当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的时候,正是创造力萌芽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把这股萌芽的风压制下去,我们要做得是鼓励学生进行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一切的事物,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启蒙者应该做得事 2、鼓励发散思维:当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题,而不是仅仅从

一个方面。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像船的东西,不能一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是什么什么,而是让他自己去看是什么,并且鼓励他多想几种样子。就是这种逐步引导的过程才会使学生真正的有发散思维,就是不要拘泥与前面的人的想法,学会有自己的一套。

3、开发头脑风爆法:(1)不能对学生太过严厉,让学生不敢自己去想,反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想。当学生有问题要问时,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应该去耐心的解答。或者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问题,学生不懂的话,他在问,就说明他在思考,这样就还是好的。(2)而且要追求数量,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认可学生的方案,让他们有种意识,这样多想是对的。(3)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但是前提是这样的方案是足够多了以后的,而且被选择出的这个方案应该有很大的创造力,即使其他方案不对,也应该对想出这些方案的同学给以嘉奖,鼓励其积极性. 4、教会学生创新方法:什么事都讲究技巧,创造力的培养也不例外。(1)远距离联想训练。在彼此距离深远的的观念之间建立联系。(2)鼓励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特别是空间思维的训练,学会去图画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3)摆脱思维定势,学会创新,不能像以前的人那样思考毫无意义的东西,开拓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传统说的在树上有一只鸟,用枪打了一枪,还剩几只鸟,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没有了,这就是

第一讲:智力与创造力(练习题)

第二讲智力与创造力 一、填空题 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年编制的量表 2、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3、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的差异。 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5、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6、智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最高体现是。 7、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8、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9、元认知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和。 10、智商是和的商数,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 二、名词解释 1、智力 2、创造力 3、智力测验 4、元认知 5、非智力因素 三、选择题 1、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推孟 B、斯皮尔曼 C、瑟斯顿 D、卡特尔 2、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阜南 C、吉尔福特 D、斯腾伯格 3、三元智力理论是由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皮尔曼 B、斯腾伯格 C、阜南 D、推孟 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创造力 5、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方面的差异。 A、性别 B、发展速度 C、发展水平 D、类型 6、瑞文推理测验是一种测验。 A、团体 B、个别 C、文字 D、操作 7、最早使用了智商的概念。 A、比纳 B、西蒙 C、推孟 D、韦克斯勒 8、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10、在总人群中,智力呈状态分布。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智力及其理论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一词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流行,我们经常说“这个人很聪明”,或“那个人真笨”。人们还把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这个人物看作“智慧的化身”。聪明、智慧、笨这些词,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涉及智力问题时惯用的说法。心理学家对智力及智力测验向来很重视,但由于智力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他们对智力的看法不尽一致。智力概念的演进(见书)。我国心理学家大多认为,智力(intelligence)就是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与智力相关的几个概念 (一)能力 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是否具有某种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能否取得成功,往往还与人的整个个性特点、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物质条件、健康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有关。但是,在这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更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更容易取得成功。人的能力多种多样,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优势能力与非优势能力等。其中,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般能力的综合也就是智力。 (二)知识与技能 知识、技能不同于能力。个人所掌握的知识(knowledge)就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skill)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如证明一道几何题,人在证明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公理、定理、定义、公式等属于知识,而在证明过程中思维活动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证明这道几何题时思维分析是严密的、简练的、迅速的,而且这种简捷的思维操作还能经常迁移到不同的运算场合,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数学运算思维敏捷的能力。又如,在学骑自行车时,操作自行车的一套动作方式是技能,而支配此动作方式的心理过程的稳定特点则属于能力。如果一个人不仅在学自行车时表现出动作敏捷,而且在掌握其他技能时也经常表现出这一特点,这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具有动作敏捷的能力。 能力(智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思维操作,从而发展了智力;学生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绘画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制约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速度和巩固程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或新能力的发生。 三、智力理论 人们对智力结构的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伴随智力测验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反过来,有关智力结构的理论也促使人们对智力测验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智力的因素说 1、二因素说 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在对心理测验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l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心理学基础第八章 参考答案

第八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CBAB 6-10. CCBDA 11-15. BDDC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 3.BCD 4.BCD 三、填空题: 1、晶体 2、发散思维 3、比率智商 4、70 5、离差智商 6、125 7、经验智力 四、判断改错题: 1、错,比西量表的不能比较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智力 五、简答题答题要点 1、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2)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 (3)低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力的人必须要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高智力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训练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 (3)利用“头脑风暴法”,开发创造力 (4)掌握创造技巧,训练创造力 3、加德纳(H.Gardner,1983)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者 制造产品的能力。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数学逻辑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关系智力⑦自知认识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4、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他认为智力包括三个部分──成分、经验和情境,它们代表了智力操作的不同方面。他的智力理论也被称为智力三元论:

成分智力是指个人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验智力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 情境智力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5、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智力活动、智力操作和智力活动产品。智力活动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智力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智力活动产品,即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位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6、①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②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顺利地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③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④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⑤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⑥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7、①发散性细微是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 ②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③变通性 ④独特性 ⑤流畅性 8、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先计算在年龄组内的标准分,再换算为在全部人口中的IQ分; 包含了言语分量表和操作分量表,分别计算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 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韦氏成人、韦氏儿童、韦氏幼儿。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创造力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途径与方法: (1)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 (2)实施教育创新。 (3)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适当联系实际。 2、遗传和环境,相应的研究有家族谱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先天遗传决定智力构架,后天环境影响智力发展,环境影响早期大于后期。 智力测量说心理测量中的一种,需要编制选择公正无偏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标准化的测量,检验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并常常需要参照常模对分数进行解释。

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相关内容的探讨 蒋洁 (教育学院应用心理1班080141911) 【摘要】智力和创造力一直是心理学的热点研究对象,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到底智力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是否已经被确认还是仍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根据教科书上对两者的说明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和说明。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在提倡一切“从娃娃抓起”,并且重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与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最后,在成人口中特别是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一直会提到的“灵感”二字究竟是否和创造力是一回事呢?本文也会在这方面阐述关于“灵感”的看法。 【关键词】智力,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多元智力,灵光闪现 【正文】 一、智力与创造力 创造力和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20年代,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它是一个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究竟创造力和智力是一回事还是有所区别?如果不同,它们将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在这里,我们先由两者的概念说起,再来辩证的讨论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一)二者的概念界定 一般地,智力被定义为有目的地去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的能力。而创造力常常被定义为是产生一种新奇的、有用的事物的过程。然而,关于智力和创造力或是创造性思维的定义有很多。就像书中对创造性思维的解释: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依靠先前获得的知识,不能直接地、一步到位地解决一个问题时,经过独立的分析与综合,在已有的知识和问题情景之间形成一种新的联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过程[1]。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具有创造力也就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尽管关于智力和创造力还有很多其他的定义,但至少它们与这种公认的定义是大致相同的,就是产生一种新奇的、有用事物的能力。 (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 尽管智力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实际上所有的定义都将智力看作是适应环境的能力。聪明的人总会有办法获得技能,这些技能可以使他们适应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创造力正如智力的定义那样,创造力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了人们可以创造出高质量并且新颖的新事物的能力。智力高的人所创造出的新事物是高质量的,但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掌握智力的界定及其计算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智力的相关理论及其观点 2.结合实际分析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数:4 教学过程: 一、智力及其理论 1.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不同学者们对其各有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讲,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智力的理论 (1)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于l904年提出。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个体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每个人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不同,即使具有同样一种特殊因素,在程度上也有差异。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相互联系,一般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2)群因素论 群因素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1938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由七个因素构成,这七种因素称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这些心理能力的不同搭配,构成每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这七种基本心理能力是:语词理解、语词流畅、计算、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推理。 (3)三维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智力结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于l977年提出。他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产物和内容三个维度来考虑。操作意义分为五种: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内容又可分为五种: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

为;产物有六种: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对智力结构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看法,同时考虑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物,有助于智力测验研究工作的深入。但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困难,他把智力分为一百多个相互独立的因素,显得过于精细。此外,他否定一般智力存在的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4)多元智力理论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出版了《智能结构》一书,向传统偏向认知的智力理提出了挑战。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加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存在着七种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其自身的符号系统。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在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提出就对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传统智力强调数理一逻辑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加德纳还指出,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步的,学校教育应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符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兴趣爱好。 (5)三元智力理论 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智力是相互独立的,而美国耶鲁大学的斯腾伯格所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却关注于将各种智力成分组合起来。他认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当考虑智力与内在世界、外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由此,斯腾伯格提出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和经验智力。 成分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含三种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元成分是指人们决定智力问题性质、解决问题策略以及分配资源的过程。执行成分是指人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知识习得成分是指人筛选相关信息并对已有知识加以整合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地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的智力。但三元智力理论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智力测验 1.常用的智力测验

小学生认知与学习 第八章 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第八章小学生的智力与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学习目标: 1.了解智力、创造力的概念以及发展特点; 2.理解影响小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3.掌握小学生智力开发的途径,掌握并运用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节小学生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智力概述 ●智力、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智力因素21%;非智力因素52%;其他 ●非智力因素:广义地说指智力以外的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 认知过程起着推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比如动机、情绪、意志、个性等因素。 二、智力结构理论 ●经典智力理论:二因素论(斯皮尔曼);群因素论(瑟斯顿);三维智力结构模型(吉尔福 特); ●现代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三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智力概念;理论内容;现实应用;评价 ?你认为智力是什么,怎样定义? 传统智商(IQ )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认为智力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加德纳多元的智力概念:在《智能结构》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 化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 有效产品所需的能力”。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1 .言语—语言智能 概念: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认交流的能力。 主要表现:对语文历史之类感兴趣、喜欢阅读与写作、演讲辩论能力强 适合职业:律师、演说家、作家、节目主持、编辑、记者、教师、翻译 2.音乐—节奏智能 概念: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主要表现:喜欢音乐和乐器、唱歌音准、音乐记忆强、有作曲天赋 适合职业:作曲家、音乐家、音乐评论家 3 .逻辑-数理智能 概念: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主要表现:对数字敏感、抽象能力强 适合职业:数学家、科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 4 .视觉—空间智能 概念: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表现: 方向感强、善于形象思维、有绘画能力 适合职业:画家、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摄影师、越野定向运动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