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朵结构和如何听到声音

耳朵结构和如何听到声音

耳朵结构和如何听到声音
耳朵结构和如何听到声音

小班科学:耳朵听声音

金色未来星城幼儿园 The Golden Future Star City Kindergarten 小班科学:耳朵听声音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多彩的世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从幼儿喜欢的动物,熟悉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倾听生活中的声音,会让幼儿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觉,英法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关注,满座幼儿在丰富的生活中去探索、学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用耳朵倾听和辨别不同的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愿意参与到探索活动中。 活动准备 (1)响罐每人一个,魔术箱一个。 (2)大象、小蚊子的图片。 (3)一段没面的音乐和一段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游戏“魔术箱”,请幼儿倾听和模仿声音 (1)介绍魔术箱,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并模仿相关的声音。

(2)引导幼儿听拍手声,探索身体还可以怎样发出声音(拍肩、拍腿、跺脚、响指等) (3)小结: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身体也会发出声音。 2.游戏“响罐找朋友”,请幼儿辨别声音 (1)出示空罐子,请幼儿猜里面是否有东西并说明原因。 (2)在罐内装上核桃,请幼儿猜里面是否有东西并说明原因。 (3)请幼儿听一听,找一个有东西的罐子,摇一摇,玩一玩。 (4)请幼儿仔细厅罐子的声音,给相同声音的罐子找朋友。 小结:用耳朵认真听,我们就能知道罐子里面有没有东西,还可以给小罐子找到朋友。 3.故事:大象和小蚊子,请幼儿用响罐模仿大声小声。 (1)教师即兴创编一个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冰雨响罐模仿声音,请幼儿倾听米罐子的声音和核桃罐子的声音,说说哪个像大象,哪个像小蚊子。 (2)教师讲故事,幼儿用相应罐子的声音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小结:米罐子的声音轻,像小蚊子:客套的声音大,像大象。 活动延伸 请幼儿听好听的声音和噪音,简单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 (1)教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和一段噪音的录音,然后和幼儿讨论耳朵喜欢倾听什么声音。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耳朵? 小结:我们的耳朵都喜欢听好听的声音;如果我们在耳朵里面放了东西,或者用东西挖耳朵,小耳朵会受伤的,耳朵受伤听不到声音会很难受。让我们把这

耳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课题:耳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倾倒液体时漏斗的作用,解释人耳耳廓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耳廓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电子琴弹奏一段音乐。同学们,好听吗?老师刚刚弹奏了电子琴,电子琴发出的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讲授新课 1、了解耳的结构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就必须了解耳朵的结构,我们先来认识耳朵是怎样的,就让我们进入耳朵,体验一次“耳朵之旅”吧。 (2)、首先我们来到“第一站”——外耳。最先看到的是耳廓,它像一个轮子,通过耳廓我们进入外耳道。它像一根管子。沿着这根管道继续前行来到“第二站”——中耳。来到这里有一道屏障挡住了我们的去路,这道屏障叫鼓膜,鼓膜的后面有三根非常小的骨头,叫听小骨。离开听小骨我们来到“第三站”——内耳。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耳蜗的外形像一个蜗牛似的。 (3)、耳朵的结构,它是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构成。 2、探究外耳,了解外耳的作用。 (1)、外耳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原来他

们都是一头大一头小,外形结构一样。漏斗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实验研究一下。 实验小结:漏斗在本实验中有汇聚更多的水的作用,避免液体泼洒出瓶外。我们的外耳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把更多的声波汇集起来,传递到中耳。耳廓越大收集的声波就越多,听到的声音就更清楚。 3、认识耳的功能 (1)、外耳道就是声波传到鼓膜的通道。 (2)、鼓膜通过振动把声波传到听小骨。 (3)、听小骨通过振动把声波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 (4)、耳蜗中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就产生了信号,于是就听到了声音。 4、小结耳的功能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敲击音叉后产生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扩散。声波由耳廓收集后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就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嗯,不错,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多呀!知道了耳朵的结构和耳朵的功能。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动物的耳廓特别大,想一想耳廓大对这些动物有什么好处。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外耳(耳廓、外耳道) 耳中耳(鼓膜、听小骨) 内耳() 2015年12月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简介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将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镫骨和钻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人的耳朵具有产生听觉和平衡觉的功能。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耳膜移动氢分子直径的十分之一。 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当声音发出时,周围的空气分子就起了一连串的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声波,从声源向外传播。当声音到达外耳后,通过耳廓的集音作用把声音传入外耳道并到达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厚度和纸一样薄,但却非常强韧。当声波撞击鼓膜时,即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后面的中耳腔内,紧接着3块相互连接的听小骨。每一粒听小骨都只有米粒大小,是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它们的名字由其形状而来。紧挨着鼓膜的是槌骨(像铁槌),之后是砧骨(像铁砧),最后是镫骨(像马镫)。当声波振动鼓膜时,听小骨也跟着振动起来。3块听小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杠杆系统,把声音放大并传递入内耳。3块听小骨中最后的镫骨连接在一个极小的薄膜上,这层膜称作卵圆窗。卵圆窗是内耳的门户,而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当镫骨振动时,卵圆窗也跟着振动起来。卵圆窗的另一边是充满了液体的耳蜗管道。当卵圆窗受到振动时,液体也开始流动。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它们的顶部长有很细小的纤毛。在液体流动时,这些细胞的纤毛受到冲击,经过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毛细胞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生物电信号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把送达的信息加以加工、整合就产生了听觉。 声波经外耳、中耳传入内耳后,经听神经纤维传入脑干及更高的听中枢,在听觉传导径路上任一环节出现病变都会引起不同性质的耳聋。 此外,内耳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半规管。半规管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小环所组成,专司头部三维空间的平衡觉。当半规管有毛病时,可能产生眩

【免费】初一科学下册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综合测验.浙教版

第3节耳和听觉第1课时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 1.(2017浙江台州书生中学下学期期中)周一早上我们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 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鼓膜 2.(2017浙江海宁新仓中学第一次月考)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中的鼓膜具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 B.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C.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 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4.(2017浙江桐乡现代片期中)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 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 5.(2018浙江温州永嘉岩头镇中学检测)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 A.耳蜗、前庭 1.前庭、半规管 C.半规管、耳蜗 D.耳蜗、前庭、半规管 6.(2018浙江临海回浦实验中学统练)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_____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7]_________和[6]_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变动。 7.(2017浙江杭州萧山党山中学期中)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 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 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 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 8.(2018天津中考)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康健活动:会听声音的耳 朵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康健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2、学习用耳朵辨别例外的声音和来自例外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1、了解耳朵的特征 2、2、耳朵辨别例外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例外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 朵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mall class health lesson plan and reflection-ears that can listen to the soun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领域健康安全活动类型活动内容会听声音的耳朵活动来源实施时间XX、2、17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上有软软的耳边、耳垂。活动难点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准备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活动过程教学反思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

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10分钟 15分钟

耳和听觉课件

耳和听觉课件 耳和听觉课件 本节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说出听觉形成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耳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总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 习习惯和品质。教学重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 导课: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收集声音的本领是不可小看的。说的形象点,我们的两只耳朵很像 是架在脑袋上的“收音机”,用它可以接收到各种声音信息。大家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信息是“听”来的呢? 举例: 1闹钟叫你起床 2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咔咔地拆桥声 3老师讲课; 4体育课上的口令声、紧急疏散的哨声、上下课的铃声

5美妙的音乐;上课时来自于其他同学的很难排除的干扰声 其实,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是仅次于视觉的,所以很重要。那么,感知一定的声波信息,引起听觉的器官 是耳。耳有哪些结构使它具有“听”的功能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94页,结合耳的结构模式图,阅读第一段文字,总结一下耳的结构并找到描述耳的各部分结构的语句。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鼓膜: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听小骨:传导和放大声波 咽鼓管:外界空气由此进入鼓室鼓室:有与外界压力相等的气体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耳蜗:有听觉感受器 ★耳廓:摸一摸自己的耳廓,是由弹性软骨支撑,外包皮肤,里面富含血管和神经,所以比较敏感。前凹后突的结构有利于收集声波。 ★外耳道:长不到3厘米,我们用耳勺挖出的耳垢就是在外耳道内产生的。 外耳道里面有盯眝腺,耵聍腺的分泌物叫盯眝,有保护耳道的作用。盯眝与脱落的上皮和灰尘混合后形成耳垢。外耳道的作用是把 耳廓收集到的声波传导给鼓膜。 ★鼓膜:也称耳膜,是一个富有弹性的灰白色的半透明的膜。鼓膜在声波的刺激下可产生振动,并牵动与之相连的三块听小骨。所 以鼓膜的作用是在声波的刺激下产生振动来传导声波。 ★听小骨:可以解释为与听觉有关的人体中最小的骨。它是由3 块骨所组成的一个听骨链。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传给内耳,传导 过程中还像放大器一样,把声音信号放大二十多倍,所以即使很轻 微的声音人们也能听得到。

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的结构和功能 耳朵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我们通常讲的"耳朵",其实只是耳廓这一部分,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是声音传递的通道,长约,内部中空弯曲,靠耳廓的1/3为软骨构成,内部的2/3则由骨质构成,表面有皮肤覆盖。中耳: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①耳道最深处有封闭的薄膜叫鼓膜,它是外耳与中耳的分隔,也是鼓室的外壁.鼓室是一个空腔,内含人体中最小的骨头--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组合成听骨链,一端连接鼓膜,另一端连接到内耳的听觉组织.声波在耳道中传递时先振动鼓膜,然后鼓膜再通过听骨链将振动传递至内耳。②鼓窦是位于鼓室后上方的空腔,其解剖位置非常特殊:前方与鼓室相邻,后下方与乳突相邻,周围又有许多重要部位,因此经常通过这里进行耳科手术。③乳突位于耳后,耳垂后方的突起是它的顶端.乳突内有薄骨板分隔成蜂窝状,称为乳突气房,可使内耳不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④咽鼓管连接鼻咽部和中耳,它可以调节中耳与外界气压的平衡,使中耳与外界环境的气压保持一致。内耳:内耳结构复杂,所以又称为"迷路",由前部的耳蜗、中部的前庭和后部的半规管组成。声波的振动传到内耳,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传递可变成前庭窗的振动,引起内耳耳蜗淋巴液的移动,使听觉毛细胞产生兴奋,形成听觉.耳蜗负责处理声音讯号。 听觉的形成过程 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 为了保护耳和听觉,除减少和消除嗓声外,平时还应当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初备) 一、教材分析: 《耳与听觉》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一章中第二节《感觉》中,本章内容分四节:第一节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神经调节;第二节是介绍感觉器官眼和耳的结构、功能及卫生;第三节是人体通过内分泌系统实现的激素调节;第四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调作用下实现的动物行为。 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人不同的感受器能感知不同的外界环境(或人体内部环境)的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相应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从而使人体获得外界(或内部)环境的信息,并且作出适当的反应。人体的感受器多种多样,于是教材第二节就以人体获得外界环境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光、声刺激的感受器眼、耳为代表,介绍了人体的几大感觉器官。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活动方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再来学习刺激的接受者—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对于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神经调节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到第二节听觉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介绍了“耳”的听觉功能和与听觉形成有关的结构。在指导学生观察彩图、插图,阐明外耳、中耳、内耳各部分构造时,突出了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等与听觉形成关系密切的部分。教材还针对青少年实际,提倡注意用耳卫生。 二、学情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地位和特点来看,本章知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神经调节的普遍现象,但是又会常常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地学习。在教材中设计了“讨论”、“调查”、“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 单就第二节来说,学生虽然对自己的眼、耳等感觉器官较熟悉,但对视觉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还知之甚少。所以需要教师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分析和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对于耳的结构的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形介绍耳的结构,让学生思考后讨论各部分的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耳除了听的功能外还有感知位置变动的功能,所以可以安排探究活动,通过探究实验说明两只耳听声音的好处,举例说明晕车、晕船等症状。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耳的结构及其功能。 2、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阐述如何保护耳朵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模型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时评“听觉的形成”,知道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了解耳的重要性,形成自觉保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三篇)目录: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朵一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会跳舞的小脚二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可爱的小青蛙三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会听声音的耳 朵一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 1、了解耳朵的特征 2、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详案反思会跳舞的小脚二 【设计意图】 小脚是小朋友们再熟悉不过的“好朋友”,通过平时生活经验 的积累,我把有趣的小脚的儿歌穿插在游戏中,把小脚动起来,发 现幼儿玩的不亦乐乎。为此,精心设计了这节《会跳舞的小脚》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小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脚,喜欢做小脚的游戏。(小脚动起来) 2.知道小脚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 【活动准备】 节奏欢快的音乐、一份新生宝宝脚印、有地毯的地面或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活动小脚。 教师跟随音乐做脚的动作,幼儿模仿。 二、多种形式了解小脚。 1.数数脚趾。 数一数:一直脚上有几个脚趾?找找那个最大那个最小?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说说有什么感觉。 说一说: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了—— 3.比比脚大小。 和老师、同伴比比。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9题;共11分) 1. (1分)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 . 外耳道、虹膜 B . 鼓膜、视网膜 C . 耳蜗、视网膜 D . 咽鼓管、瞳孔 2. (1分)如图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听小骨上有听觉感受器,可以传递声波 B . ②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 . ③是听神经,与口腔相连,使儿童易患中耳炎 D . ④鼓膜有听觉感受器,可以感受声波 3. (1分)中耳的组成() A . 耳郭和外耳道 B . 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C . 耳蜗和听小骨 D . 鼓膜、鼓室和听小骨

4. (1分)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 A . 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 B . 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 . 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 D . 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5. (1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A . 瞳孔、晶状体、角膜、玻璃体 B . 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C .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 . 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6. (1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 . 嗅觉和听觉 B . 听觉和视觉 C . 听觉和味觉 D . 触觉和味觉 7. (1分)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A . 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B .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神经 C . 外耳道----鼓膜--- 耳蜗-----听小骨----听神经 D . 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 8. (1分)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 . 耳蜗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朵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会听声音的耳 朵 设计意图: “了解身体的外形结构,认识并学习保护五官,能积极配合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小班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小朋友无法通过镜子等工具从正面贯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征,针对这种情况,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 2、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 活动准备: 1、1、请三名大班幼儿扮演小动物:狗、青蛙、羊。 2、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3、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重点与难点:1、了解耳朵的特征 2、 2、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 1、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 2、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 3、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4、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

5、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2、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 2、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 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 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 以上小动物的叫声由大班幼儿扮演并走出来与小班的弟弟妹妹打招呼。 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请三名大班幼儿再学一次小动物的叫声,并从不同的方向做出来。 4、教师在活动室的四角放上四种乐器,请大班幼儿逐一敲击。幼儿听到后一起跑到敲响的乐器边。(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精心的《耳朵听声音》小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感受耳朵的重要,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2、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使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性,了解爱护耳朵的简单常识。 听辨同伴的声音,发展听觉的灵敏性。 一、猜谜引出课题 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大山看不见。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 请一位幼儿趴在老师的腿上,请另一位幼儿走到该幼儿旁边说“×××,猜猜我是谁?”让猜的幼儿根据声音说出对方的名字。游戏依次进行。 2、幼儿进行游戏 当幼儿才不准确时,教室根据性别、外貌特征或衣着打扮给与适当的提示。 3、提问:游戏时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能猜出小朋友的名字?(引导幼儿说出耳朵能听出不同的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4、教师小结:小耳朵真好,能帮助我们分辨出许多不同的声音。 三、耳朵还能听见什么声音? 1、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说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学说象声词)

2、请幼儿听听磁带众的各种声音,说说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并学一学这些声音。 四、看看我们的耳朵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摸摸伙伴的耳朵。 2、出示耳朵的图片,进一步认识耳朵。 3、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小耳朵真是我们的好宝贝!我们要爱护它。 五、爱护我们的.耳朵 1、说说我们该怎么爱护自己的耳朵呢? 2、请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不往耳朵里塞小东西;听音乐、看电视音量要适中;不对别人大喊大叫等。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邝树棠 教学内容:P93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情感方面——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 重点:描述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难点: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 教具: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聋人助听器”。 师:同学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 师:今天,我们来共同复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复习课:一、板书课题: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出示复习题: (一)填空: 1、耳的基本结构包括三部分:、、。听小骨属于耳,耳廓属于耳,耳蜗属于耳。 2、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经过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传到内耳,刺激了内的感觉细胞,再通过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听觉。 3、耳和听觉的保护: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口,使,以保护 。 (二)选择题: 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防止震破鼓膜,应该() ①、迅速张开口②、迅速闭嘴③、双手堵耳④、同时双手堵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你知道这与以下哪个结构有关() A、鼓膜 B、耳蜗 C、前庭与半规管 D、听小骨和鼓室 3、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觉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三)问答题: 1、2010年11月13日广州亚运会,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珠江边观看烟花,只见很多观看的人,有的张口,有的掩耳闭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2、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平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什么? 三、放映: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完成上述问题。 四、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有个别同学不自觉的吹口哨或用手叩击桌子,发出的噪音对其他同学有影响吗?为什么?相反,我们要尊重聋人、关爱聋人,向他们献爱心,如果遇到聋人向你求助,你应该怎样做呢?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七、教学反思: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到底是多少

振动的物体能使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这些分子又引起它们邻近的空气分子振动,从而产生声音(Soun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叫声辐射(Sound Radiation)。由于分子振动产生的声波的方向与波传递的方向相同,所以是一种纵波(Iongitudinal wave)。声波仅存在于声源周围的媒质中,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不可能有声波。声音不仅可在空气内传递,也可在水、土、金属等物体内传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5℃时)。 声波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frequency),单位赫(Hz)。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的整个范围是20~20000Hz,一般把声音频率分为高频、中频和低频三个频带。听觉好的成年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常在30~16000Hz之间,老年人则常在50~10000Hz之间。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空气层的密部和疏部向前移动,如图1–1。由于空气的固有弹性,上述那种疏密的压力变化将依次向四外传播,辐射出一系列有规则的波。声波的波长(wave length)就是这一段路程的长,恰好排列波的一个密部和一个疏部。波长与声源的振动频率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有关。知道了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就可以算出波长:C=l·f(式中,C为声波的传播速度m/s;l为声波的波长m;f为声波的频率Hz,) 振动物体产生的声波,也就是空气里的压缩波,传到我们耳朵里就变成各种乐音、谐音或噪声。在声音世界里除基音外,大量存在的是复合音,而频率与基音频率成整数倍的所有分音称为谐音(harmonic tone),频率比基音高的所有分音统称泛音(over tone),泛音的频率不必与基音成整数倍关系。乐音内的各个音在频率上都有一定比例,例如,高8度的音的振动频率是基音的频率的2倍。如果同时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人耳可以听到悦耳的谐音(和声),也可能听到刺耳的噪声。当两个音的振动频率之比为较小的整数比时,如1:2、4:4,会得到悦耳的谐音,当频率比为较大的整数比时,如8:9、8:15,听到的将是令人生厌的噪声。乐器在发出基音的同时,总会伴随着一系列泛音的出现,由于不同乐器的泛音并不相同,所以它们发出的同一个音也不相同,就是这些泛音决定了一个乐器所发声音的音色。 频率相同的正弦波之间在时间上的相对位移,称为相位(phase),用度表示。声波与其它波一样,它整个一周为360°的相位变化,同相声波互相加强,异相声波互相减弱,或倾向互相抵消。 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响,声波的幅度能量按高于或低于正常大气压的压力变化量度,这个变化部分的压强就称声压(sound pressure),以帕斯卡(Pa)计量。人耳听觉的声压范围很大,约2´10~2´10Pa。为了方便计算,在实用上通常都以对数方式的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表示。0dB是基准,它以人耳刚能听到的声压2´10Pa的1000Hz频率的声音为标准。 声压级变化3dB,声压增加倍,大多数人要在声压级增加6~10dB时,响度才有加倍感觉。人耳能分辨的最小响度变化是1dB。离声源距离每增大1倍,声压级降低6dB,两个声源并存,声压级增加3dB。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只要障碍物的尺寸大于或接近声波的波长,就会产生反射(reflection)而改变其传播方向。部分声波则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传播,而声波在通过窄孔时,则将趋向均匀扩散(diffusion),这就是声绕射(衍射,diffraction)。对频率越高的声音,声绕射越不易产生,其传播辐射的指向性越强。频率越低的声音,由于声绕射作用,障碍物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doc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 耳朵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会听声音的耳朵领 域健康安全活动类型活动内容会听声音的耳朵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XX、2、17 活动目标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行特征。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上有软软的耳边、耳垂。 活动难点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和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声音。活动准备2、幼儿熟悉的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3、任意四种乐器。 活动过程教学反思 活动环节预设时间(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片段和音乐片段。1、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好听的故事。2、教师:你们还想欣赏好听的音乐吗3、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音乐片段。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跳跳。4、教师:刚才,你们怎么听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的呢?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

到动听的故事和好听的音乐,耳朵真有用。(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软软的耳边、耳垂。(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么样来的?2、教师播放三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声)第二组(青蛙叫和轮船鸣笛声)第三组(羊的声音和火车声)3、教师:声音可以从四面八方传过来,你们能听见吗?和老师一起把声音找出来。(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教幼儿几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不将异物放入耳朵里,不用尖的东西挖耳朵,遇到有教大声响的时候用手捂住耳朵,张开嘴巴等。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小班下学期的开学,安全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过年的气氛中回到,幼儿的班集体生活中。而且这一次我们班有加入了新的小朋友,一方面也是为了稳定新生的情绪,希望在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生活小知识中得到集体的认可。由于我们的年龄阶段为

七年级生物:三、听觉的形成教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三、听觉的形成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四章合理用脑高效学习第一节信息的获取 三、听觉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耳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以及各部结构在获取声音信息中的作用。在了解了耳的基本结构后,听觉的形成过程就容易理解了。课文中的身边事是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打电话”的游戏引入的,这个 ">活动"> 一方面告诉我们声音可以通过一定的结构传导,另一方面启发我们,小盒(可比喻成鼓膜)的震动发出声音,因此在学习鼓膜的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游戏中的“小盒”。探究竟是通过图文资料,配备小辞典,让学生认识耳的三部分结构及每部分结构所包括的器官,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对学生来说,内耳的结构比较复杂和和生疏,可以利用耳的模型来进行教学。实际用中阐述了对晕车、晕船等常见现象的解释和用耳的卫生常识,这些知识对学生都是很必要的。学生分析学生对耳的知识应该有一些初步认识(尤其是外耳和中耳),但对完整的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可能不清楚,因为这些知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生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会有较大的兴趣。设计理念本节

课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和方式: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每一个人时时都在利用耳获取信息,因此要注意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用中以及其它常见的生活现象都可以在探究竟的过程中作为事例加以分析,以提高学生对耳的认识深度并提高其兴趣。2.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利用课本上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耳的结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加以解决,教师只在难点处(如内耳)加以讲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利于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描述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情感性目标:养成良好的用耳卫生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自制声音传导实验的简单装置,备用;耳的结构图或模型等;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制作听觉形成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方法一:用录音机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正常听和堵住耳朵“听”。为什么堵住耳朵后就听不清声音了呢?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耳朵的秘密。方法二:教师讲一个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开始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以后声音渐渐变小,直至学生听不清故事的结尾。板书:三、听觉的形成探究竟1.组织学生用自制的装置做声音传导实验。请同学们分析:声音的传导靠什么?为使学生对声音的传导有更

小班教案 健康《会听声音的耳朵》

小班教案健康《会听声音的耳朵》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来源于一节健康活动。指南中提出:认识并学习并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本节活动利用幼儿常听的故事和音乐为由头先让幼儿感受耳朵的重要和有用,然后重点介绍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教育幼儿保护耳朵的方法。本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幼儿明白耳朵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 学情分析: 虽然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用耳朵听各种声音,但耳朵隐藏在人脸的两侧,它不像眼睛、鼻子、嘴巴那样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只知道每个人都有耳朵,但对耳朵的外形及简单的构造概念模糊。小班幼儿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对任何东西都都想玩玩、摸摸、看看,幼儿对自己的耳朵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幼儿时时刻刻都在用耳朵听各种声音,但是让幼儿说说保护耳朵的一些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以及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 2.学习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知道耳朵的作用。 3.感受耳朵能听到不同声音的乐趣并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重点: 了解耳朵的主要外形特征及作用。 活动难点: 耳朵能听到不同声音的乐趣并知道保护耳朵的方法。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辨别常见声音的经验. 物质准备: 教具—— 1.狗,青蛙叫声;汽车喇叭声,火车声 2.幼儿熟悉的音乐片段。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音乐片段。 1.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听的音乐吧?播放歌曲《叮冬小门铃》 4.教师:刚才,我们听到一些好听的歌曲,你说说我们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听到好听的声音? 5.教师小结: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好听的音乐,美妙的声音,耳朵真有用。 二、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耳朵的特征。 1.教师:那么,我们的耳朵躲在哪里呢?它是什么样的? 请幼儿共同观看图片(耳朵)知道耳朵由耳边、耳垂等组成。 2.幼儿两两互相观察耳朵的位置和外形特征。 3.教师: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耳朵躲在我们人脸的两边,就向脸上的两个小卫士。它们有挺立的耳边、软软的耳垂。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 1.教师:我们还有几位客人要来做游戏,你们听一听是谁来了?他们是怎样叫的?学一学 2.教师播放两组声音:第一组(狗叫的声音和汽车的喇叭) 第二组(羊叫和火车鸣笛声) 师小结:原来我们的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耳朵作用可真大。 四、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